Workflow
科技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贵研铂业拟募12.9亿助创新转型 专注主业全年营收有望首超500亿
长江商报· 2025-09-23 23:17
公司融资计划 - 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2.91亿元[1][2] - 科技创新平台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4.8亿元 占定增募资约37%[1][2] - 产业转型升级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4.2亿元 占定增募资约33%[1][2] 募资项目具体分配 - 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分为全国重点实验室平台建设(4亿元)和AI实验室建设(8400万元)两大子项目[2] - 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包含贵金属二次资源富集再生(1.7亿元)、绿色循环利用(1.3亿元)、合金功能新材料精深加工(8000万元)和铂抗癌药物原料药产业化(4000万元)四大子项目[3] - 补充流动资金拟投入募集资金3.87亿元[2] 公司经营业绩表现 - 营业收入从2014年68.81亿元增长至2024年475.04亿元 年均复合增速达21.31%[4] - 净利润从2014年不足亿元持续攀升至2024年6.14亿元[4]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95.54亿元 同比增长20.91%[4] 2025年业绩展望 - 2025年上半年利润总额4.05亿元 同比增长4.06%[4]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3.48亿元 同比增长1.93%[4] - 2025年全年营业收入有望首次超过500亿元[4][5] 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达1.49亿元 同比增长24.19%[6] - 公司构建了系统性、多领域的三级技术创新体系[6] - 已形成完整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从基础理论研究到推向市场[6] 公司历史与股东回报 - 公司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 200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 - 自上市以来累计分红20次 累计分红金额达10.72亿元[7]
向“新”发力 向“质”前行
人民日报· 2025-09-23 22:12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民营企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上海多措并举支持企业深度融入全球 产业链,护航企业出海;江苏苏州以政策赋能打造"企业+"工作矩阵,优化营商环境;浙江杭州民营企 业探索产业帮扶新模式,带动农民家门口就业……近日,记者随中央统战部"走进民企看'质'变"主题采 访活动来到上海、江苏、浙江等省份,见证民企向"新"发力、向"质"前行的澎湃动能。 ——编 者 政策赋能——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小桥流水,河街相邻,粉墙黛瓦……今年7月,坐落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阊胥路32号的苏州民营企业 家之家正式揭牌,成为集党建引领、政策宣讲、文化交流、产业链对接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作为从浙江启航的民营企业,新华三的成长离不开良好营商环境的滋养。"于英涛说。 浙江积极打造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清单、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清单、完全使用者付费的特许经营项 目清单"三张清单",推出民间投资问题收集和推动解决机制、民营企业定点联系机制、民间投资调度机 制"三项机制",以高水平的政策机制保障,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政府说话算数,承诺的事情都能落实到位,这让我们企业家感到踏实。"在浙江省工商联组织的 ...
从抗战烽火中走来的工业脊梁(产经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9-23 21:58
中国石化南化公司 - 公司前身为1934年范旭东创办的永利铔厂 抗战期间拒绝与日军合作并西迁设备至四川五通桥重建工厂 [2] - 1943年侯德榜研发"侯氏制碱法" 将食盐钠利用率从35%提升至96%以上且成本降低40% [3] - 90年历史的老装置经改造后生产电子级硫酸 用于芯片制造领域 [4] - 建成中国石化首个碳捕集重点实验室 年捕集40万吨二氧化碳用于油田驱油 [4] - C307-M型甲醇催化剂市场占有率30% 应用于国内外100多套装置 橡胶防老剂6PPD和TMQ成为全球首例国际认证碳中和产品 [5] 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公司 - 公司前身为1939年成立的中国电力制钢厂和云南钢铁厂 抗战期间贡献1万多吨铁水和4000多吨钢材 [6][7] - 1941年炼出第一炉钢水 1943年建成71立方米高炉开启云南高炉炼铁工业 [7] - 当前实现智能化生产 每日自动生成3500余个生产技术指标并实时调整生产计划 [8] - 2024年研发生产工业线材25.03万吨 形成焊丝/拉丝/冷镦用钢三大系列产品 自主研发矿用U型钢填补区域生产空白 [9] 南方电网开远南桥电厂 - 中国历史上第三座水电站 1942年重建时动员110万人次民工建成5.7公里引水渠 [10] - 通电后个旧锡矿日产量提升30% 累计发电量超6.5亿千瓦时 [11] - 2009年数字化改造后机组效率从85%提升至92% 当前总装机2792千瓦 年发电超1000万千瓦时 [11] - 2023年获"电力工业遗产"称号 计划投入70万元改造展厅及300余万元进行智能化升级 [13]
向“新”发力 向“质”前行 ——走进江浙沪三地民企,感受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人民日报· 2025-09-23 21:52
政策赋能与营商环境优化 - 苏州打造“企业+”工作矩阵,汇集125家企业提供的148项优质产品与服务,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1] - 上海通过组织专题培训、建立重点企业服务群、拓展国际商会合作等多措并举,支持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2] - 浙江推出“三张清单”和“三项机制”,举办“亲清直通·政企恳谈会”260余场次,收集反馈问题234个,以高水平政策机制保障一流营商环境[3] - 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杨轶清认为,浙江“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理念形成了“企业主导创新、政府保障生态”的创业环境[3] 企业技术创新与市场应用 - 西井科技无人重卡搭载原创自动驾驶技术,从单一物流场景拓展至海港、空港、智慧工厂等场景,业务已覆盖28个国家和地区[2] - 新华三集团提供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其智能工厂年服务器产量达50万台,一个班次仅需不到80人,由AI自行监管[2] - 云深处科技四足机器人“绝影X30”已在广东东莞变电站、新加坡电网等场景落地,占据国内85%的电力巡检市场份额,其自主研发的一体化关节功率密度达国际领先水平[5] - 绿的谐波攻克谐波减速器技术难题,将传动误差控制在10弧秒以内,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6] 产业链协同与产学研融合 - 苏州市吴中区集聚上千家机器人产业上下游企业,覆盖从关键零部件研发到整机制造的全产业链环节[6] - 思必驰牵头成立“长三角语言计算创新联合体”,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科沃斯机器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等,为智能语音技术在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7] - 创新联合体推动企业与高校进行人才联合培养,通过学术交流、实习实训等方式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7] 企业社会责任与产业升级 - 万事利集团推动“丝绸+文化+科技”融合,其AI大模型可在几秒内设计生成独一无二的丝巾,活性免水洗印染一体机使1米长面料2小时即可完成印染[8] - 万事利在浙江衢州开化县探索“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帮扶模式,1500亩黄金茧养殖基地带动近千户农民在家门口就业,蚕农年收入增长超30%[8] - 联影集团放弃对传统产品优化升级,专注研发高精尖医疗影像设备,现已推出多项高端医疗装备,服务国内外1万多家医疗机构[8] - 纤纳光电携手两所高校实现平方米级钙钛矿组件的稳定批量生产,公司联合创始人通过加入浙江省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及时获取政策信息并增强发展信心[9][10]
向“新”倾斜 优化生态 资本市场将以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
中国证券报· 2025-09-23 20:29
● 本报记者 昝秀丽 "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当前的24 家""近五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达到57.5万亿元,直接融资比重稳中有升,较'十三五'末提升2.8 个百分点,达到31.6%"……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金 融业成就时给出的一组数据清晰地显示,资本市场含"科"量正持续提升。 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能跑出加速度,得益于投融资相协调的市场功能不断健全,以及政策向"新"倾 斜。吴清明确表示,证监会将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的适配性,以科创板、创业板"两创板"改革为抓手, 推进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等制度改革,更大力度支持创新。业内人士认为,诸多提升制度包容性的举措 值得期待。 壮大耐心资本是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促进股权创业投资 发展的支持政策,国办去年印发的"创投十七条",涵盖创投募投管退全链条,支持创业投资高质量发 展。证监会不断深化改革,积极推动优化股权创业投资行业生态,努力畅通募资端、投资端、退出端等 环节运行机制…… LP投顾创始人国立波认为,这些制度安排彰 ...
资本市场将以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
中国证券报· 2025-09-23 20:16
● 本报记者 昝秀丽 "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当前的24 家""近五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达到57.5万亿元,直接融资比重稳中有升,较'十三五'末提升2.8 个百分点,达到31.6%"……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金 融业成就时给出的一组数据清晰地显示,资本市场含"科"量正持续提升。 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能跑出加速度,得益于投融资相协调的市场功能不断健全,以及政策向"新"倾 斜。吴清明确表示,证监会将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的适配性,以科创板、创业板"两创板"改革为抓手, 推进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等制度改革,更大力度支持创新。业内人士认为,诸多提升制度包容性的举措 值得期待。 含"科"量进一步提升 在"十四五"期间新上市的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九成;目前A股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数量占 比已超过一半;6月以来"两创板"已新受理5家未盈利企业IPO申请……一批现象级的科技企业和创新产 品相继出圈。 "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日益完善与优化,资本市场的制度包容性适应性不断增强,市场功能稳步 发挥,资本市场 ...
环球网独家纪实智飞一日揭秘生物制药企业科技创新
新浪财经· 2025-09-23 19:17
公司科技创新 - 生物制药企业日常运营与亿万人的健康息息相关[1] - 公司早晨9点实验室进行科技创新研究活动[1] - 公司下午4点生产线保持正常运转状态[1] 企业运营展示 - 公司通过《智飞一日》纪录片展示生物制药企业背后的科技创新[1] - 公司通过镜头揭秘生物制药企业运营中的人性温度[1]
减少无效投资 “放水养鱼”激活市场活力 ——专访深圳市前副市长唐杰
证券时报· 2025-09-23 18:34
"'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如此总结。 数据显示,我国科技投入持续增加,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基础研 究经费达2497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过70%,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 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能力不断 提升,科技领军企业加快培育成长;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支撑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不断增强,深圳—香港—广州跃居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 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但在创新生态建设中,企业和政府仍面临激励不足、定位模糊等问题。而以高校为代表的科研单位,则 面临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和利益分配机制不畅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十五五"我国完善和提 升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近日,就创新生态建设,政府、高校和企业在其中的 定位和作用,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深圳市前副市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唐杰。 地方政府制定产业政策 要因地制宜 证券时报记者:根据世界 ...
政策组合拳显成效 资本市场吸引力不断增强
证券时报· 2025-09-23 18:22
当上证指数上涨到3800点附近,A股日成交额连续多个交易日站稳2万亿元上方,上市公司分红金额频 频创出新高时,我们在时间轴上寻找到这一切的转折点——2024年9月24日。这一日,一揽子金融支持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改革举措推出,一系列超预期的政策"组合拳"精准发力,稳市场、稳信心、稳预期目 的明确,意在增强A股市场韧性。 改革之轮滚滚向前,"9·24"新政行至一年,资本市场生态变化更趋积极,各项改革举措风劲,系统性地 重塑了市场的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市场预期和信心明显改善,中长期资金持续入市,市场发展的 质量和稳定性不断增强,可以说资本市场发展硕果累累。 在政策风向、资金流向等因素相互交织下,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改革路线图愈加清晰明了。华西证券 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立峰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在过去一年全球表现最佳,是对市场改革发展成果的最佳注 脚。从中长期来看,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仍在继续,政策将保持改革的连续性、稳定性和一致性,促 进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市场稳:各路资金汇聚而来 结构性货币政策创新工具提供充足流动性、中国版平准基金横空出世、险资入市空间拓宽、上市公司增 持回购、券商和公募基金等市场机构自购……过 ...
减少无效投资 “放水养鱼”激活市场活力——专访深圳市前副市长唐杰
证券时报· 2025-09-23 18:15
"'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如此总结。 数据显示,我国科技投入持续增加,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基础研 究经费达2497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过70%,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 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能力不断 提升,科技领军企业加快培育成长;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支撑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不断增强,深圳—香港—广州跃居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 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但在创新生态建设中,企业和政府仍面临激励不足、定位模糊等问题。而以高校为代表的科研单位,则 面临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和利益分配机制不畅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十五五"我国完善和提 升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近日,就创新生态建设,政府、高校和企业在其中的 定位和作用,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深圳市前副市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唐杰。 地方政府制定产业政策 要因地制宜 证券时报记者:根据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