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

搜索文档
从海天敲锣到中盐IPO!7000亿调味江湖,资本狂飙!
搜狐财经· 2025-06-27 08:57
行业概况 - 中国调味品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将增长至10028亿元[1] - 行业兼具高频、刚需、抗周期特性,是消费领域少有的确定性赛道[1] - 新兴品类如小龙虾调料、复合调味料、健康化产品尚未出现头部品牌[1] 资本驱动因素 - 行业从"小散乱"向寡头竞逐转变,外资曾主导第一轮整合(雀巢收购太太乐、豪吉鸡精,亨氏1.65亿美元收购味事达酱油)[2] - 本土企业掀起反攻浪潮:海天味业横向收购腐乳和醋企,天味食品投资餐饮供应链和复合调味料企业[2] - 龙头企业资本化进程加速,海天味业创全球调味品最大IPO纪录,市值一度超4000亿元[4] 企业动态 海天味业 - 港股IPO募资20%用于国际化布局,计划在印尼、欧洲建立生产基地[6] - 推出零添加酱油、无麸质产品,已出口60余国并深耕东南亚、北美市场[4][6] 中盐集团 - 2025年IPO进入"报会准备"阶段,有望成为中国盐业最大IPO[7] - 形成盐化工、农肥、盐穴综合利用"1+3"产业布局[7] 千禾味业 - 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4.16%,净利润下滑3.07%,受"禁零添加"政策冲击[9] - 推出有机老抽酱油、有机窖醋,加码健康消费领域[9] 天味食品 - 以火锅底料和中式复调为核心,2023年并购四川食萃食品,锁定B端餐饮复调业务[9] - 2024年战略收购加点滋味,补齐线上渠道短板[9] 莲花控股 - 2024年算力业务收入8064万元,同比暴涨104倍[11] - 味精业务收入19.3亿元(同比增长19%),市占率超25%[11] - 复合调味品业务中莲花松茸鲜销售额占比超40%[11] 未来趋势 - 全球化与健康化成为方向:郫县豆瓣2025年1-4月海外销售额同比增长5%[4] - 减盐酱油、有机调味品等健康产品受关注[4] - 行业处于"分散中整合、整合中分化"的黄金窗口期[12]
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全球化即本土化,AI正推动企业效率跃升和成本优化
搜狐财经· 2025-06-27 03:37
AI技术对制造业的影响 - AI技术从智能终端产品向制造端深度迁移,带来效率革命并重塑行业竞争力格局 [2] - 在科技制造领域,AI的价值比在智能终端产品更大,大模型技术应用显著提升效率和竞争力 [5] - TCL华星通过引入大模型技术实现效率提升,直接转化为5.4亿元成本节约与价值增量 [5] - AI在工业领域应用突破显著,垂直大模型推动智能化生产,实现"黑灯工厂"无人化操作 [4] - 未来AI将在工业制造、产品研发、新材料开发等领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4] 全球化与本土化战略 - 全球化是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需扎根当地市场而非简单装配或产品搬运 [6] - TCL海外业务利润率高于国内,过去十年海外业务增长超过国内业务 [7] - 全球化成功关键在于产业链能力建设,包括产品、供应链和人才的综合布局 [9] - 中国企业出海需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当地经济深度融合 [6] - TCL通过培养当地供应链合作伙伴和带动国内企业出海,建立本土化生态圈 [9] 行业趋势与案例 - 时尚产品领域出现成功案例如泡泡玛特,证明中国企业在创意和时尚领域的突破 [10] - 中国制造业出海模式从效率驱动转向创意与创新驱动,拓展全球市场空间 [10] - 全球化新路径强调产业链、技术能力和管理经验的本地化深植 [2]
大摩邢自强闭门会:如何破局通缩困境,中国叙事发生哪些改变
2025-06-26 14:09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未明确提及具体公司,涉及中美贸易、宏观经济、科技(AI、智能驾驶汽车、电池、人型机器人等)、房地产、消费等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美国政策变化对全球经济和资产配置的影响** - **观点**:美国政府换届进入Trump 2.0阶段带来关税、财政、移民三项重大政策变化,使全球化从过去30多年的模式走向偏美国优先本土保护主义,美元资产一枝独秀主导全球的阶段暂时结束 [2][4] - **论据**:过去30年亚洲国家对美国贸易顺差,贸易逆差以资本顺差回流美国,美股和美债形成“二人转”现象;如今美元针对部分货币贬值,美国国债利率升高,全球资产配置者倾向多元化资产配置 [3][4][5] 2. **中国经济现状及前景** - **观点**:中国经济下半年总体有改善,但通缩问题仍严峻,出口面临挑战,政策重点是落实已宣布政策,经济再平衡进展缓慢,需结构性改革 [6][8][9][13] - **论据**:二季度GDP因关税暂缓窗口和财政刺激计划维持在一定水平,但关税风险未消散,8月12日关税休战窗口期结束后贸易摩擦可能反复,出口增速可能下滑,产能过剩问题加剧;经济存在消费低迷、地产不振等结构性问题,转型面临地方政府激励机制、路径依赖等困难 [8][9][11][13] 3. **中国科技行业竞争力提升** - **观点**:与2018年相比,中国很多行业竞争力大幅提升,在AI、智能驾驶汽车、电池、人型机器人等前沿行业积攒了先发优势 [20][23] - **论据**:中国在AI领域人才、数据、基础设施方面有优势,可弥补算力限制,自主可控GPU生产自给自足率将上升;中国具备上下游产业链集群能力、工程师红利和民营企业创新精神,与墨西哥等国相比产业链优势明显 [21][22][24] 4. **中国消费模式转变** - **观点**:中国本土设计和消费品牌崛起,反映了消费者对本土品牌意识的觉醒,是新消费模式的体现 [27] - **论据**:中国本土奢侈品等行业销售超过部分全球著名品牌 [28]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今年将2025年全年实际GDP预测上调30个基点到4.5%,二季度实际GDP同比维持在4.7% - 4.8%左右 [8] 2. 预计中国出口平均增速从去年6%跌到今年的0左右,对整体经济影响0.5个百分点 [11] 3. 预计四季度可能推出增量政策,规模在5000亿 - 1万亿人民币之间 [12] 4. 当前中国实现自主可控的GPU生产占AI应用的三分之一左右,自给自足率34%,三年后有望上升到82% [22]
WAVES 2025:创投「新纪元」里,逐浪而行
36氪· 2025-06-26 13:34
创投新纪元趋势 - 2025年创投圈核心趋势为AI技术重构竞争格局、中国全球化高涨、国资LP逆势加注成为市场定海神针[2] - 36氪CEO冯大刚指出新周期核心是"新代际力量的崛起",年轻创业者将突破行业巨头壁垒[2][4] - WAVES2025聚焦AI技术革新、全球化浪潮与价值重估等前沿议题,吸引新锐企业创始人与顶级投资人参与[2] 良渚数字生态 - 良渚因生态、政策、社区、文化多维叠加成为数字原住民的理想国,吸引数字游民与明星项目[6] - 余杭区希望与创投机构共同打造具有更大影响力的创投生态圈[6] - 杭州资本通过"大胆资本、耐心资本、有温度的资本"三大举措打造全生命周期投资服务体系[6][8] AI投资热潮 - 2025年90%投资者和创业者重注人工智能,出现Deepseek破圈、Manus刷屏等现象[13] - 投资者普遍存在"错过"焦虑,部分项目一个月内获7-8个TS,显现牛市迹象[15] - 早期投资泡沫不可避免,但科技领域的"好泡沫"对基础设施建设有正向溢出效应[17] 全球化新路径 - 中国品牌出海趋势明显,未来几年将出现更多全球品牌如泡泡玛特、TikTok[21] - 真正出海企业需具备海外定价权和下沉销售体系能力[21] - 跨境支付、物流等"影子公司"崛起,部分企业营收达10亿美元级别[21][23] 新生代创业力量 - Super00后创业者通过开放麦展示创新项目,如19岁开发者将产品做到IOS榜首[29][31] - 新生代典型特征包括:19岁房产中介赚87万、18岁发起黑客松比赛、6人团队年营业额3000万[32] - AI赋能个体创业者实现"一人抵千军万马"的效能突破[32] 投资理念碰撞 - 关于"投技术"与"投人"的争论:云启资本偏重技术,真格基金强调人的不变价值[26][27] - 黑蚁资本欣赏能根据真实需求构建商业模式的创业者[27] - XVC创始人认为对抗"无聊"和"孤单"是创业者核心挑战[27]
李东生的新目标:在海外再造五个“TCL”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12:02
世界经济论坛夏季达沃斯论坛 - 论坛主题为"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围绕全球经济、中国发展、产业变革等五大议题 [1] - TCL创始人李东生担任联席主席,是唯一来自科技制造领域的企业家代表 [1] - 李东生表示当前是企业经营40多年来最不确定、波动最大的时期,企业需坚守发展战略 [1] TCL全球化战略 - 公司自1999年出海,将海外业务划分为北美、拉美、欧洲、亚太、中东非五个区域经营中心 [3] - 目标在海外建立五个TCL,每个经营实体成为当地企业,带动当地产业链发展和经济贡献 [3] - 目前TCL实业海外营收占比已超过60%,五个海外区域均有可能超过中国市场 [3] - 北美市场已实现本土研发、生产和营销,电视出货量排名第二 [3][4] 中国制造业出海趋势 - 家电及消费电子制造业绿地投资主要流向墨西哥、巴西等拉美市场和中东地区 [4]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自2010年超过美国,2022年占全球比重达30.2% [4] - 2018-2022年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复合年均增长率为9.2% [5] - 中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更多出海机遇 [5] 全球化发展观点 - 未来全球化应在坚持效率基础上追求公平,推动全球经济均衡发展 [1] - 中国制造优势需通过全球本土化方式实现,将产业链融入当地经济体系 [4] - 未来衡量中国经济竞争力需关注GNP而不仅是GDP [4][5] - 日本企业海外布局经验表明,中国企业需争取在全球获得更大成功 [5]
李东生:希望在海外建立五个TCL
华尔街见闻· 2025-06-25 18:15
公司全球化战略 - 公司提出在海外建立五个TCL经营实体,实现本土化运营,带动当地产业链发展并贡献就业和税收 [2] - 海外业务划分为北美、拉美、欧洲、亚太、中东非五大区域经营中心,未来各中心将布局完整产业链并具备产品设计等全链条能力 [3][6] - 公司计划将中国区智能终端业务能力复制到海外,目标使各区域经营中心规模超越中国市场 [3] 全球化经营成果 - 公司海外营收占比超60%,2019-2023年海外营收从590亿元增至1253亿元,年均增长17.6%,海外产品营收占总营收近一半 [3] - 过去十年海外业务利润率高于国内,且增速超过国内业务,扭转20年前需国内利润补贴海外的局面 [4] - 业务覆盖全球160+国家地区,通过TCL实业与TCL科技布局智能终端、半导体显示、新能源光伏三大产业 [3] 本土化实践措施 - 在越南、印尼、波兰等国家建设制造基地,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例如越南工厂雇佣7000+本地员工,波兰工厂年提供800-1000个岗位 [8] - 在美国雇佣150+本地员工,在法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雇佣超50名本地员工,建立营销、服务及研发中心 [8] - 携手供应商建设海外供应链中心,形成"部品配套+工业制造+仓储物流"全链条能力 [7] 全球化新动向 - 2024年成为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推动本地化策略以拓展全球化增长空间 [8] - 提出从单纯效率导向转向效率与公平并重,通过本土化产业链构建惠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6]
夏季达沃斯:共话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5 14:26
夏季达沃斯论坛发展历程 - 2007年起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天津轮流举办,18年间成长为全球盛会[1] - 2007年世界经济论坛与中国合作发起新领军者年会,聚焦新兴经济体和未来企业[3] - 202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办,主题为"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探讨五大议题[4] 中国经济与全球影响 - 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增长重要引擎,2024年增长5%,对全球增长贡献率30%[12] - 中国高科技领域支出2024年达5000亿美元,占全球民营技术支出5.6万亿美元的显著比例[5] - 中国在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领域战略投入推动国内经济结构升级和全球技术外溢[5][7] 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 - 中国占全球60%人工智能专利,自动驾驶商业化应用引领全球发展[6] - 中国工业互联网设备连接数超1亿台,重点平台发展走在全球前列[7] - 2025年技术先锋名单中11家中国企业涉及AI、量子化学、光子计算等前沿领域[6] 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 中国在风能、太阳能、电动汽车领域全球领先,绿色债券占全球市场25%份额[9] - 企业每投入1美元用于气候适应可避免2~19美元潜在损失[8] - 中国构建大规模绿色工厂体系,通过技术合作赋能全球绿色转型[9] 全球化与产业格局 - 美国制造业占GDP比重从1970年24%下滑至2024年9%[10] - 发展中国家长期被锁定在产业链低端,依赖低端制造难以升级[11] - 中国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贸易伙伴,"再全球化"趋势显现[12] 新兴技术前景 - 2025年十大新兴技术包括协同感知、绿色固氮、结构电池复合材料等[9] - 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将引发堪比19世纪工业革命的彻底变革[9] - 中国新兴技术成果外溢成为新型全球公共产品供给模式[13]
不确定性主题下的全球经济,各国经济学家看到哪些风险和机遇?
第一财经· 2025-06-25 13:17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 - 不确定性成为今年全球经济最大主题,地缘政治冲突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这一态势 [1] - 首席经济学家调查显示全球经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公司投资和消费者支出因不确定性而放缓 [2] - 美国一季度经济数据大幅波动,进口激增拖累GDP增速,预计二季度转正但全年增速低于去年 [2] 中国经济表现与挑战 - 中国经济上半年表现良好,预计下半年GDP增速仍高于5%,但房地产调整和外部不确定性构成压力 [3] - 消费领域指标表现强劲,但PPI、CPI及民企投资疲弱,需关注潜在风险 [3] - 提升消费占GDP比重是紧迫任务,需优先发展内循环以平衡经济结构 [9] 关税政策与供应链影响 - 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导致全球供应链调整,预计持续多年且复杂 [6] - 美国占全球15%进口需求,若下降将迫使中小企业寻找新市场并面临毛利率压力 [3] - 高关税可能为南方国家创造贸易机会,但需关注国家层面的第二轮影响 [4] 金融市场波动与应对 - 经济不确定性加剧金融市场波动,央行降息但核心问题在于关税政策长期变化 [6] - 市场波动成为常态,避免误判比选择应对策略更重要 [6][7] - 财政政策需区分长短期,短期应逆周期调节,长期需关注可持续性 [6] 全球化趋势与调整 - 全球化不会终结但成本可能上升,供应链效率下降,美国要求其他国家补偿其全球化"代价" [8] - 企业需适应新全球化格局,通过双边/多边协定拓展跨境业务机会 [8] - 东南亚国家外贸形势和资本流动在疫情后发生显著变化,市场关注度提升 [8]
周黑鸭(01458):鼎新革故,重整向前
东吴证券· 2025-06-25 10:3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7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创始人周总重回管理岗位后,公司通过优化单店模型、重审会员体系、发力流通渠道、迈步全球化等措施,成效逐步显现,新一轮经营周期或至 [8] - 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2/1.88/2.19 亿元,同比增速为 54.44%/24.02%/16.52%,2025 - 2026 年 PE 为 31.23x、25.18x,对比可比公司当下估值具备性价比 [8][7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卤味休闲先行者,重整向前 - 周黑鸭是卤味休闲食品行业先行者,主营卤鸭、鸭副等产品,截至 2024 年零售门店总数达 3031 家,2024 年营收 24.51 亿元,稳居国内休闲熟卤制品行业第一阵营 [13] - 休闲卤制品赛道相对集中,2023 年佐餐卤制食品和休闲卤制食品市场规模占比分别为 62%/38%,2020 年休闲卤制食品 CR3 为 9.57%,集中度更高且竞争格局稳定,周黑鸭市占率稳居前三 [13] - 公司股权结构集中,创始人周富裕、唐建芳夫妇为最大股东,管理团队稳定,多位高管经验丰富,自 2018 年启动股权激励计划,已完成六期,覆盖员工 1156 人次 [18][21] - 公司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994 - 2006 年口味初成、品牌萌芽;2007 - 2018 年深耕连锁、布局全国;2019 - 2023 年开放加盟、探索求变;2024 年至今鼎新革故、走向全球 [23][24] - 2013 - 2017 年公司直营主导战略成效显著,营收和归母净利润 CAGR 分别达 27.82%、30.83%;2018 - 2019 年竞争加剧、经营承压;2020 年疫情冲击经营滑坡;2024 年创始人回归,新经营周期或至 [28] - 气调包装产品是主营业务,真空包装产品收入占比有望提升;2024 年门店数量净减 785 家,单店营收同比增 12%;公司毛利率稳定在 52% - 62%,未来盈利拐点将至 [31][33] 长赛道,周黑鸭砥砺而行仍向前 - 直营模式适配连锁业态早期发展,标准化程度高,利于建立消费者信任,周黑鸭 2013 - 2017 年通过直营模式快速扩张,营收和归母净利润 CAGR 分别达 27.82%、30.83% [34][38] - 公司产品力强,SKU 超 200 个;品牌力突出,获多项权威奖项认证;生产能力高效,五大工厂联动,供应链协同性好 [43][44] - 2018 - 2024 年我国卤味市场规模 CAGR 为 6.19%,预计 2025 年达 3500 亿元;2021 - 2024 年上市公司营收增长停滞或下滑,与性价比渠道崛起有关,行业仍相对景气 [45] - 公司应变能力强,多次在困境中调整战略,如开放加盟、入局流通渠道等,展现出战略魄力与经营韧性 [46] 多管齐下,改革在途 - 产品端夯实经典款、加速新品布局,扩充中低价位带产品,跨界联名提升曝光度;门店经营从规模扩张转向闭店提质,优化门店模型,降低成本,提升店员积极性,升级会员体系,25Q1 同店和平均单店店效增长,预计全年延续 [50][57] - 2024 年底公司将流通渠道发展提升到战略级别,分为高端会员店、商超便利店、零食渠道,匹配不同产品组合,散装和真空产品已进入部分渠道,预计 25H2 放量优于 25H1,2025 年其他渠道收入有望高双位数增长 [60][61] - 公司积极探索海外市场,截至 2025 年初已进入马来西亚 MIX 超市,2025 年计划进入更多东南亚和港澳地区,2026 - 2027 年进军欧美、澳新、日韩等国家;2025 年与四川申唐产业成立合资公司推复合调味品,与泰国 IMCOCO 集团联合推出椰子水品牌 [65][69]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 2025 - 2027 年营收同比增速为 11.09%/11.79%/10.76%,自营门店及特许经营门店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 5%/6%/7%及 13%/15%/16%,线上渠道增速 8%,其他营收同比增速为 80%/50%/20% [70] - 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 58%/58.5%/58.5%,归母净利润为 1.52/1.88/2.19 亿元,同比增速为 54.44%/24.02%/16.52%,2025 - 2026 年 PE 为 31.23x、25.18x,对比可比公司估值具性价比,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70][72]
江小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要注重市场与政府同向发力
和讯· 2025-06-25 10:17
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展现出回升向好势头,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表现良好,出口也较为出色 [2] - 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全面部署,涵盖投资、消费、出口等层面,政策部署"多管齐下"、"能用尽用",体系均衡且全面 [2] - 房地产市场政策开放度提升,城市政府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获更大自主权,新型城镇化政策推进市民化,释放消费潜力 [2] 政策导向深化 - 最新政策要求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一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明确在追求质量的同时必须确保合理的经济增速 [3] - 需求侧管理从疫情后初期优先恢复消费,发展为近两年强调"激发有潜能的消费"与"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并重,今年要求"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3] - 政府工作报告高频词从2019年的"高质量发展"等转变为2025年的"经济增长"与"高质量增长"并重 [3] 国有企业改革 - 国有企业改革提出"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指引",国有资本将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同时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4] - 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企业破产机制,探索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推进企业注销配套改革,完善企业退出制度 [5] 民营经济发展 - 民营经济面临公平竞争问题,国家投资重大项目对民营经济开放不足,民营企业还面临拖欠账款、不合理执法等问题 [5] - 企业间"内卷式"竞争现象较为严重,表现为企业压低价格在生存边缘相互竞争,导致产品价格下降,企业利润减少,投资意愿降低 [6] 高水平对外开放 - 中国与发达国家逐渐步入水平分工阶段,在越来越多的产业领域与发达国家展开直接竞争,如华为与苹果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 [7] - 中美经贸关系在经贸领域存在较大的谈判空间,中国对美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贸易多元化战略取得显著成效 [8] - 全球贸易占全球GDP的比重在2022年达到历史新高61.24%,跨国公司全球分工指数以及跨国公司研发投入的海外比重快速回升 [9] 跨国公司经营 - 部分跨国公司因无法与中国本土企业竞争而选择退出中国市场,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10] - 中国的投资环境仍需进一步完善,朝着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向不断努力 [10] - 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信心源于强大的创新能力、超大规模经济体的优势、丰富的人力资本以及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