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

搜索文档
关税或猛增100%!美国彻底对华摊牌了,中方反击不留情面,九三阅兵不必给特朗普留位置了?
搜狐财经· 2025-08-13 02:56
中美能源贸易与关税威胁 - 美国威胁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以阻止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1] - 中国回应将根据国家利益采取能源保障措施并强调关税战没有赢家[1] - 中美经贸会谈中美国抛出关税威胁正值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前夕[1] 中国能源安全战略 - 中俄能源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比例飙升 完全绕开美元体系[3] - 中国构建多元供应体系(俄罗斯 中东 拉美三条生命线)保障能源安全[7] - 实现全链自主从稀土开采到智能油田控制系统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7] 地缘政治与军事合作 - 中国国防部宣布8月与俄罗斯举行海上联合-2025军演及第六次联合巡航[3] - 中俄印三方就恢复合作机制进行谈判[3] - 印度将原油进口来源国从27个扩大到40个并采用本币结算[3][5] 全球能源贸易格局变化 - 印度85%石油依赖进口其中35%来自俄罗斯[5] - 印度通过多元化采购和本币结算构建应对美国制裁的防火墙[5] - 单边制裁在全球化时代失效 美元霸权正被能源人民币逐步瓦解[7] 多极化国际秩序发展 - 美国500%关税威胁无法改变中国建立的能源安全立方体体系[7] - 多极化世界秩序不可阻挡 单边主义时代正在终结[7] - 观礼名单取舍具有象征意义 反映国际社会对二战历史共识[5]
瑞银桂林:中国债券市场迎来外资新一轮配置窗口
中国证券报· 2025-08-12 21:06
外资对中国债券市场的配置趋势 - 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庞大且对外资全面开放 已纳入全球三大主要债券指数 过去十年市场规模从不足10万亿美元跃升至25万亿美元 稳居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 [2] - 外资在中国债券市场的占比仅为2.3% 参与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1][2] - 境外机构投资者自2024年以来对中国债券兴趣显著回升 出现新一轮配置热潮 主要受美国宏观政策不确定性推动 国际投资者考虑增加非美元资产配置 [1] 中国债券市场的核心吸引力 - 中国债券与美英瑞日等发达国家债券相关性接近于零甚至负相关 因经济周期和利率周期差异 能有效提升全球固定收益组合的稳定性和风险调整后回报率 [2] - 人民币资产成为国际投资者首选配置方向之一 各国央行今年继续增持人民币和欧元资产 [1] - 中国长期保持每月近10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为人民币汇率提供根本性支撑 全球去美元化趋势也为人民币资产带来新配置动力 [4] 外资配置结构与历史趋势 - 截至2025年3月末 国际投资者共持有约6000亿美元中国债券 其中国债占50%(3000亿美元) 政策性银行债占约1000亿美元 [3] - 外资对银行大额存单配置近两年明显增长 因利率下行环境下其收益优于利率债 [3] - 外资配置中国债券经历三次高峰期:2010-2013年(人民币国际化初期) 2018-2020年 2024年起(当前处于加大配置开端) [3] 人民币资产的长期价值支撑 -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持续推进 跨境贸易结算规模从每月2000亿元人民币增至1.4万亿元人民币 国际化程度深化为汇率提供长期支撑 [4] - 国际投资者对汇率短期波动容忍度较高 因普遍采取中长期配置策略 对人民币长期价值抱有信心 [3] - 人民币资产包括股票和债券 成为投资者多元化配置的重要选择方向 [4]
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大湾区创新力压硅谷,美元霸权十年式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15:46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 粤港澳大湾区正成为比硅谷更务实、普惠的创新引擎 为全球85%人口提供可持续发展方案 [3][6] - 大湾区过去一年新增34.99万家科创企业 其中广州10.99万家 深圳、东莞等地新增企业高频词集中在"科技""信息""智能"等领域 [10][12][15]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工业国 在绿色与数字技术领域具备规模与成本优势 隆基绿能等企业展示出全自动化生产的先进工业能力 [8][9] 香港金融枢纽角色 - 香港凭借"一国两制"下的金融、法律和教育优势 正探索稳定币监管创新 成为亚洲首个实施《稳定币条例》的国际金融中心 [18][19] - 香港将发挥连接东西方的枢纽作用 为发展中地区提供多元化融资解决方案 与"一带一路"倡议形成战略协同 [18] 全球货币体系变革 - 美元霸权将在十年内显著削弱 多极货币秩序加速形成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关键变量 [3][18] - 香港的稳定币监管实践和中国数字货币探索 为金融格局重构提供新路径 [19] 中国科技与产业实力 - 中国芯片制造等硬科技领域发展势头强劲 美国技术围堵难以阻挡其进步 [22][25] - 中国出口增长将主要由发展中地区驱动 这些地区占全球人口三分之二(不计中国) [6][8] 国际格局演变 - 美国频繁"退群"行为凸显其孤立主义倾向 国际社会需适应美国缺席多边体系的新常态 [22] - 中国通过大湾区创新、一带一路合作等技术输出模式 正赢得更广泛国际认同 [23]
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大湾区创新力压硅谷,美元霸权十年式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15:33
中国可持续发展方案 - 中国正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方案,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比硅谷更务实普惠的创新引擎,覆盖西方以外85%人口的发展需求 [3][6] - 香港凭借"一国两制"下的金融枢纽优势成为关键支点,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工业国和绿色技术供给者将引领包容性发展 [3][8] - 隆基绿能智能工厂展现中国工业自动化水平,深圳科技企业在中美技术角力中实现自立自强 [8]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 - 大湾区过去一年新增34.99万家科创企业,高频词显示科技与信息技术(162111次)、商业服务(10684次)是主要方向 [10][12] - 广州(10.99万家)、深圳(高频词"智能""技术")和珠海(高频词"贸易")形成差异化产业布局 [9][13][14] - 香港与深圳深化联动,依托普通法体系、金融机制和内地腹地优势,将服务发展中经济体的融资需求 [17] 全球货币秩序重构 - 美元霸权十年内将显著削弱,香港《稳定币条例》实施成为亚洲首个专项监管框架,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辟新路径 [18] - 中国通过数字货币探索和人民币国际化参与全球金融格局重塑,数字人民币进展被视作关键变量 [18][21] 科技产业趋势 - 中国芯片制造技术突破美国封锁,尖端芯片发展势头不可阻挡 [19] - 光伏产业(如隆基绿能)和数字经济(大湾区科创企业)体现中国在绿色与数字技术领域的规模优势 [8][10] 国际经贸格局 - 美国频繁退出国际组织(如UNESCO、巴黎协定)暴露孤立主义倾向,多边主义秩序需适应美国缺席的新常态 [19] - "一带一路"倡议升级为更具绿色和数字特征的战略,成为连接发展中经济体的核心平台 [17][20]
中国进出口银行甘肃省分行承办省自律机制跨境人民币业务培训
搜狐财经· 2025-08-12 09:46
(注: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本次培训邀请了中国进出口银行总行相关专家,系统介绍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和战略意义,对跨 境人民币重点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并通过典型案例讲解了跨境人民币在解决企业跨境结算相关问题中 的业务优势。 本次培训不仅为甘肃省银企从业人员运用跨境人民币助力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借鉴,同时也推 动中国进出口银行甘肃省分行进一步发挥专业优势,深入参与地方自律机制工作。 下一步,中国进出口银行甘肃省分行将进一步提升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质效,充分履行政策性金融职 责,助力地方外向型经济健康发展。(中国进出口银行甘肃省分行供稿) 近日,中国进出口银行甘肃省分行承办了甘肃省外汇和跨境人民币业务自律机制"人民币国际化与跨境 人民币业务实践"培训,全省自律机制各成员行及邀请企业共400余人参训。 ...
全球支付占比提升 人民币彰显避险货币特征
新华网· 2025-08-12 06:31
人民币全球支付占比提升 - 2022年1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占比达3.2% 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 创近四年新高 成为全球第四大活跃货币 [1] - 2021年直接投资净流入2048亿美元 较2020年翻倍 [1] 人民币国际化推动因素 - 疫情防控得力与经济稳定恢复支撑国际收支 出口强劲与贸易顺差高位体现供应链优势 [1] - 通胀温和使人民币保持较强购买力 与欧美高通胀形成对比 [1] - 央行退出外汇市场常态化干预 推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减少跨境使用限制 [2] 汇率机制与市场特征 - "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 2018-2021年兑美元年波动率日均3.9% 高于2014-2015年2.2%水平 [2] - 汇率弹性提升反映国际环境变化与外汇供求状况 具备国际货币风险抵御特征 [2] - 人民币呈现避险货币属性 在美元走强背景下逆势走强 地缘冲突中稳定维持6.3-6.4区间 [2] 未来支撑与影响 - 支付占比提升为汇率基本稳定提供支撑 抵御美联储政策外溢风险 [3]
2月中债登境外机构托管面额微降 不改人民币债券前景
新华网· 2025-08-12 06:30
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量变化 - 截至2022年2月末境外机构在中央结算公司债券托管面额为3.6665万亿元 环比降低近670亿元 为三年多来首度减持 此前连续38个月增持人民币债券 [1] - 境外机构2月减持国债354.24亿元 减持政策性金融债285.27亿元 [1] - 持有国债规模24834.66亿元 政策性金融债10450.27亿元 地方债113.20亿元 商业银行债券525.01亿元 企业债83.66亿元 信贷资产支持证券375.84亿元 [1] 境外机构投资者交易动态 - 2022年2月境外机构投资者买入债券5234亿元 卖出债券5079亿元 净买入155亿元 [1] - 国债占境外机构投资债券类型60% 政策性金融债占29% [1] - 境外机构投资者2月共达成现券交易10312亿元 环比减少28% 交易量占同期现券市场总成交量约6% 较1月7%略有下滑 [2] 市场参与主体规模 - 截至2022年2月底以法人为统计口径 512家境外机构通过结算代理模式入市 当月新增4家 738家通过债券通模式入市 当月新增5家 [2] - 债券通北向通2月成交5401亿元 日均交易量达338亿元 其中国债占50% 政策性金融债占38% [2] 人民币资产长期投资价值 - 人民币债券长期仍被境外机构看好 主因中国主权信用风险较低 人民币资产收益良好且避险属性增强 [2] - 人民币资产与发达经济体及新兴经济体资产价格收益相关度较低 有利于国际投资者降低投资组合波动幅度 [2] - 人民币资产吸引力体现在股市合理估值 债券较高收益率 以及与海外资产较低的相关性 [3]
人民币SDR权重上调至12.28% 人民币资产国际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
新华网· 2025-08-12 06:27
SDR货币篮子权重调整 - 人民币权重从10.92%上调至12.28% 升幅1.36个百分点[1] - 美元权重从41.73%上调至43.38% 欧元从30.93%降至29.31% 日元从8.33%降至7.59% 英镑从8.09%降至7.44%[1] - 人民币权重保持第三位 新货币篮子于2022年8月1日生效[1] 人民币权重提升原因 - 反映中国货物和服务出口全球市场份额提升及产业链韧性[2] - 体现金融双向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成果 人民币稳居全球第五大国际储备货币和第八大外汇交易货币[2] - 人民币可自由使用程度提升 增强人民币资产国际吸引力[2] 金融市场改革开放方向 - 简化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程序 丰富可投资资产种类[3] - 完善数据披露并延长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时间[3] - 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提升投资便利性[3]
金融市场开放再进一步 “互换通”6个月后启动
新华网· 2025-08-12 06:25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监会及香港金管局联合宣布将于6个月后启动"互换通" 初期开通北向通 这是内地利率衍生品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 将便利境外投资者管理利率风险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1][2][3] 金融衍生品市场开放 - 随着境外投资者持债规模扩大和交易活跃度上升 利率风险管理需求持续增加 "互换通"将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 [2] - "互换通"通过两地基础设施连接实现机制安排 初期先开通北向通 未来将研究扩展南向通 [2] - 人民币利率互换是银行间衍生品市场主要品种 2021年成交规模达21.1万亿元 [4] 风险管理机制 - "互换通"全面借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成熟经验和整体框架 允许境内外投资者在不改变交易习惯前提下完成交易和集中清算 [4] - 参考沪深港通机制 初期实施总量管理 在满足风险管理需求的同时防范市场风险 [4] - 可交易标的初期为利率互换产品 其他品种将根据市场情况适时开放 [4] 市场影响与意义 - 该举措可与现有"债券通"业务相结合 为境外机构投资者提供人民币债券风险对冲工具 丰富投资交易策略和资产组合管理能力 [2] - 有利于推动中国债券及衍生品市场与国际接轨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 [2][3] - 将进一步提高国际投资者对内地债券市场的参与度 [2] 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 "互换通"是两地深化金融市场互换互通合作的重要事件 将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1][5] - 香港是内地金融市场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桥梁 具有独特优势 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中承担"先行先试"角色 [5] - 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与发展 推动中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 [6]
外汇市场处变不惊显韧性
新华网· 2025-08-12 06:20
外汇市场总体形势 - 人民币汇率对比欧元日元英镑澳元等非美货币表现更为稳定 未出现大幅贬值至年内低位的情况 反映外汇市场总体平稳且具备较强韧性 [1] - 银行结售汇前5个月保持顺差792亿美元 非银行部门跨境资金净流入862亿美元 其中4月和5月月均净流入均超过100亿美元 [1] 跨境资金流动结构 - 实体经济相关跨境资金稳步流入 1-5月货物贸易项下跨境资金净流入2144亿美元 同比增长66% [2] - 外商直接投资保持景气 1-5月非金融部门外资净流入878亿美元 同比增长23% 显示市场对中长期资本吸引力 [2] - 证券投资项下跨境资金4个月内净流出超1000亿美元 主要因中美利差收敛及美债吸引力增强 [2] 国际收支与外部韧性 - 经常账户一季度顺差889亿美元 同比增长25% 二季度预计保持一定规模顺差 [3] - 中国拥有全门类工业体系 制造业转型升级支撑货物贸易顺差 夯实经常账户均衡基础 [3] - 外债结构优化 2021年末传统融资型外债占比较2014年末下降超20个百分点 外债去杠杆压力降低 [3] 金融市场开放与资产配置 - 债券市场法治化与国际化建设持续推进 为国际投资者创造稳定环境 [4] - 人民币在SDR篮子权重提升至12.28% 债券逐步纳入富时罗素指数 预计各国储备多元化和指数追踪资金将持续流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