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技术

搜索文档
共同续写“安徽制造”的精彩故事 ——二〇二五世界制造业大会侧记
人民日报· 2025-09-25 21:49
江淮大地,一场盛会再次汇聚全球目光。9月20日至23日,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合肥举办。 智造世界,创造美好。世界制造业大会是汇聚智慧的高地、共享机遇的平台、连接世界的桥梁。安徽实 现从传统农业大省到新兴工业大省、制造业大省的历史性跨越,大会见证了这一发展进程的"高光时 刻"。 作为安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开放平台,本届世界制造业大会外宾人数占比超过50%。开放合作的世 界制造业大会,让世界看到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在数字化浪潮中,两国企业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双方,而是创新的合作伙伴。"德国联邦中小企业联合会 主席克里斯托夫·阿尔豪斯在主旨演讲中表示,数字化让我们"被世界看见""与世界协同",位于德国乡 村的精密零件制造商可以直接触达合肥的新能源汽车客户,AR技术能让德国专家"亲临"千里之外的工 厂进行设备调试。 在开幕式暨主旨演讲环节,40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企业家代表、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享科技和产业 变革的最新成果,探寻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新路径、新机遇。 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在开幕式上分享了奇瑞出海的经验。"本地化是高质量出海的密码。可承受的价 格,可持续的发展,与当地企业的高度协同 ...
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发布联合声明
中国能源报· 2025-09-20 08:15
行业发展趋势 - 光伏行业正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3][11] - 行业龙头企业持续投入研发并积极布局全球知识产权 [3][11] 公司战略合作 - 隆基绿能与晶科能源于2025年9月19日达成全球专利诉讼和解 [5][13] - 双方同意终止全球范围内所有专利相关法律程序 [5][13] - 达成核心专利交叉授权许可的商业安排 [5][13] 行业影响 - 为光伏行业树立知识产权良性合作范例 [1][6] - 推动形成健康有序的知识产权生态系统 [6][7] - 鼓励更多企业投入研发创新 [6][7] - 加速先进技术的商业化与应用创新 [6][7]
杭州高新区(滨江)浙江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核心区建设提速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11 23:17
核心观点 - 杭州高新区(滨江)正通过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打造长三角海洋经济新样本 虽不直接临海但依托数字技术优势和区位特质构建"数字+港口"双轮驱动格局 [1][3] 产业布局 - 覆盖海洋数字经济 海洋清洁能源 海洋装备制造等领域 细分赛道竞争力在浙江省领先 [1] - 领军企业包括林东新能源潮流能发电站连续并网运行超7年并入选全球海洋能20项亮点工程 海康威视智能算法赋能海洋环境监测 正泰新能源光伏技术嫁接海上平台 [1] - 极弱磁大设施抢占海洋磁场检测技术高地 白马湖实验室推进海陆能源一体化布局 北航杭研院和浙大城院滨创中心推动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技术在海洋领域应用 [1] 创新生态 - 集聚领军企业和顶尖科研机构 构建覆盖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立体创新网络 [2] - 数字技术与海洋场景融合 非传统产业复制粘贴 [2] - 2024年12月成立浙江海洋科技创新产业园(滨江)作为蓝色创新生态圈引擎 打造浙江省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核心区 [3] 战略合作 - 高新资产公司与白马湖实验室签署新能源与海洋能源产业孵化器共建协议 锚定国家双碳目标与海洋强国战略 打造新能源+与海洋+双赛道硬科技转化引擎 [3] - 与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先进计算与数智海洋产业孵化器签署共建协议 涵盖海洋数字交通产业 海洋生物产业 海洋数字新能源产业 海洋测绘数据产业等全领域全链条前沿科技创新 [3] 区位优势 - 地处长三角科创走廊核心 联动杭州数字经济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对接宁波舟山港全球一流港航资源 [3] - 依托"不临海却通海"特质 输出数字技术滨江方案 整合湾区经济全域资源 [3]
环保产业协会郭承站:共享减污降碳技术成果,推动全球节能减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03:26
行业合作路径 - 环保产业未来合作的重要路径是"走出去、引进来" [1] - 技术装备材料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具备走出去能力 [1] - 核电技术全球领先 光伏风电技术先进且成本较低 [1] 技术输出优势 - 中国环保产业具备减污降碳技术装备材料的输出能力 [1] - 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形成走出去优势 [1] - 通过服贸会加强国际合作共享先进技术装备材料 [1] 全球合作共识 - 减污降碳和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任务 [1] - 需要统筹共享全球技术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创新 [1] - 欢迎全球环保技术专家开展合作 [1]
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大湾区创新力压硅谷,美元霸权十年式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15:46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 粤港澳大湾区正成为比硅谷更务实、普惠的创新引擎 为全球85%人口提供可持续发展方案 [3][6] - 大湾区过去一年新增34.99万家科创企业 其中广州10.99万家 深圳、东莞等地新增企业高频词集中在"科技""信息""智能"等领域 [10][12][15]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工业国 在绿色与数字技术领域具备规模与成本优势 隆基绿能等企业展示出全自动化生产的先进工业能力 [8][9] 香港金融枢纽角色 - 香港凭借"一国两制"下的金融、法律和教育优势 正探索稳定币监管创新 成为亚洲首个实施《稳定币条例》的国际金融中心 [18][19] - 香港将发挥连接东西方的枢纽作用 为发展中地区提供多元化融资解决方案 与"一带一路"倡议形成战略协同 [18] 全球货币体系变革 - 美元霸权将在十年内显著削弱 多极货币秩序加速形成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关键变量 [3][18] - 香港的稳定币监管实践和中国数字货币探索 为金融格局重构提供新路径 [19] 中国科技与产业实力 - 中国芯片制造等硬科技领域发展势头强劲 美国技术围堵难以阻挡其进步 [22][25] - 中国出口增长将主要由发展中地区驱动 这些地区占全球人口三分之二(不计中国) [6][8] 国际格局演变 - 美国频繁"退群"行为凸显其孤立主义倾向 国际社会需适应美国缺席多边体系的新常态 [22] - 中国通过大湾区创新、一带一路合作等技术输出模式 正赢得更广泛国际认同 [23]
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大湾区创新力压硅谷,美元霸权十年式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15:33
中国可持续发展方案 - 中国正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方案,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比硅谷更务实普惠的创新引擎,覆盖西方以外85%人口的发展需求 [3][6] - 香港凭借"一国两制"下的金融枢纽优势成为关键支点,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工业国和绿色技术供给者将引领包容性发展 [3][8] - 隆基绿能智能工厂展现中国工业自动化水平,深圳科技企业在中美技术角力中实现自立自强 [8]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 - 大湾区过去一年新增34.99万家科创企业,高频词显示科技与信息技术(162111次)、商业服务(10684次)是主要方向 [10][12] - 广州(10.99万家)、深圳(高频词"智能""技术")和珠海(高频词"贸易")形成差异化产业布局 [9][13][14] - 香港与深圳深化联动,依托普通法体系、金融机制和内地腹地优势,将服务发展中经济体的融资需求 [17] 全球货币秩序重构 - 美元霸权十年内将显著削弱,香港《稳定币条例》实施成为亚洲首个专项监管框架,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辟新路径 [18] - 中国通过数字货币探索和人民币国际化参与全球金融格局重塑,数字人民币进展被视作关键变量 [18][21] 科技产业趋势 - 中国芯片制造技术突破美国封锁,尖端芯片发展势头不可阻挡 [19] - 光伏产业(如隆基绿能)和数字经济(大湾区科创企业)体现中国在绿色与数字技术领域的规模优势 [8][10] 国际经贸格局 - 美国频繁退出国际组织(如UNESCO、巴黎协定)暴露孤立主义倾向,多边主义秩序需适应美国缺席的新常态 [19] - "一带一路"倡议升级为更具绿色和数字特征的战略,成为连接发展中经济体的核心平台 [17][20]
为“中亚之泪”带来绿色希望——中国科学家助力破解咸海生态危机
新华社· 2025-06-15 07:41
咸海生态危机现状 - 咸海曾是世界第四大湖泊,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面积已缩小90%以上,形成5万多平方公里的荒漠 [1] - 生态危机导致水资源短缺、沙尘暴盐尘暴频发、生物多样性丧失,被联合国称为"地球上最严重的生态灾难之一" [2] - 干涸湖床土壤盐碱度升高,荒漠化和盐渍化问题叠加影响中亚国家生态经济 [2] 中乌合作治理措施 - 中国科研团队带来盐生植物种子(盐角草、盐穗木等十余种)和光伏技术,用于盐碱地治理和生态恢复 [1][2] - 已运输1.5吨盐生植物种子至塔什干,筹备共建盐生植物园 [4] - 实施"光伏+生态"项目,包括滴灌系统、光伏发电灌溉、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 [4][7] 技术应用成效 - "光伏+棉花水肥一体化"项目使棉花产量提高两倍以上,同时降低成本和用水量 [7] - 光伏自动反冲洗灌溉系统与盐生植物种植结合,形成综合治理示范 [7] - 乌方提出扩大试验区面积并建立长期合作,认可中国技术实效 [7] 合作意义与前景 - 合作被视为改善民生、增强信任的务实举措,有助于中亚地区可持续发展 [8] - 联合科研项目(如节水棉田示范区)为咸海生态治理提供可复制方案 [2][7] - 乌方专家评价中国贡献"令人钦佩",强调绿色创新发展对区域未来的重要性 [8]
特稿丨绿色新风拂丝路——中国中亚书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新华网· 2025-06-13 09:41
绿色基建与生态治理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与乌兹别克斯坦咸海国际创新中心合作,引入盐生植物种子和光伏技术治理咸海生态危机,咸海面积已缩小90%以上,干涸湖床形成5万多平方公里荒漠 [2][3] -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家通过盐碱地治理、节水棉田示范区等项目探索咸海生态解决方案,种植盐角草、盐穗木等十余种盐生植物改善生物多样性 [3] - 中国科研人员在乌兹别克斯坦推进"光伏技术在咸海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集成、试验与示范项目",利用光伏发电支持盐生植物灌溉系统 [3] 绿色能源合作 - 中国企业承建乌兹别克斯坦布卡光伏项目,年发电量超57万兆瓦时,减少碳排放44万吨,显著改善当地供电状况 [6] - 中哈共建图尔古孙水电站,年均发电量798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2万吨,是"一带一路"框架下水电领域首个重点项目 [6] 绿色交通与新能源汽车 - 中国新能源汽车通过霍尔果斯口岸出口中亚,占比持续增加,通关时间从20多小时缩短至10小时内 [5] - 塔吉克斯坦杜尚别计划在9月1日前将所有出租车更新为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当地司机接受度较高 [5] 绿色科研平台 - 哈萨克斯坦-中国科学与技术转移中心成立,构建可持续发展科研平台,集中调配资源并推动数据共享与人才联合培养 [7] - "中国-哈萨克斯坦时空智能与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研发"西格玛应急指挥车"及多款软硬件产品,覆盖洪水预警、生态治理、无人驾驶农机等领域 [7][8]
我国首个“沙戈荒”光伏实证基地投用
快讯· 2025-05-30 01:13
光伏行业动态 - 我国首个"沙戈荒"地区大型光伏实证示范基地在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正式投入使用 [1] - 该基地填补了国内"沙戈荒"气候区光伏技术实证领域的空白 [1] - 项目由国家能源集团主导建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