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医疗
icon
搜索文档
医药生物行业跨市场周报:AI技术落地与产品创新呈现加速态势,建议关注AI医疗相关标的-20250616
光大证券· 2025-06-16 11: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生物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AI技术落地与产品创新加速,建议关注AI医疗相关标的,AI制药成果和合作加速落地,有望成创新药国际化重要引擎,AI在医疗多领域有技术和产品落地,最终实现医疗“精准化、高效化、普惠化”,建议关注恒瑞医药、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等[2][3][24] - 2025年年度投资策略从支付视角,基于院内支付、自费支付、海外支付梳理,看好院内政策支持、人民群众需求扩容、出海周期上行三大方向,重点推荐恒瑞医药、迈瑞医疗、联影医疗、鱼跃医疗[3][24] 各部分总结 行情回顾 - 上周医药生物板块表现较好,A股医药生物指数上涨1.40%,跑赢沪深300指数1.66pp,跑赢创业板综指1.28pp,在31个子行业中排第5;港股恒生医疗健康指数收涨8.84%,跑赢恒生国企指数8.55pp [1][17] - A股涨幅最大的是医疗研发外包,上涨4.76%;跌幅最大的是疫苗,下跌3.34% [11] - A股易明医药涨幅最大,上涨38.49%;人民同泰跌幅最大,下跌16.67%;H股REPUBLIC HC涨幅最大,达93.94%;中生北控生物跌幅最大,下跌17.72% [17] 本周观点 - AI制药领域成果和合作加速落地,6月3日英矽智能在研药Rentosertib有新突破,6月13日石药集团与AstraZeneca签订战略研发合作协议,未来更多中国药企或通过AI平台授权参与全球创新 [2][23] - AI在医疗大模型、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等领域有技术和产品加速落地,如联影医疗、迈瑞医疗、华大智造等公司的相关成果 [3][24] 公司公告更新 - 新产业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获医疗器械注册证;派林生物控股股东或变更;睿智医药设立子公司并转让股权;科伦药业子公司产品获突破性疗法认定;翔宇医疗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圣湘生物受让股权;小方制药合作开发新药;迪哲医药将公布研究进展 [27] 上市公司研发进度更新 - 百济神州、康方生物、恒瑞医药等公司的药品临床申请新进承办 [28][29] - 三生国健、正大天晴、诺诚健华、人福医药等公司的药品处于不同临床试验阶段 [28][29] 重要数据库更新 - 24M1 - M4医院总诊疗较快恢复,累计总诊疗人次数14.83亿人,同比增长13.29% [31] - 2025M1 - M4基本医保收入10302亿元,支出7223亿元,25M4当月收入环比减少19.6%,支出环比增长13.4% [42] - 4月抗生素、心脑血管原料药价格基本稳定,部分维生素原料药价格较6月6日回落 [50][52] - 25M1 - 4医药制造业收入同比 - 2.10%,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0.9pp,管理费用率同比上升0.2pp,财务费用率同比上升0.1pp [55][64] - 5月整体CPI环比下降,医疗保健CPI环比上升 [66] - 上周暂无耗材带量采购 [71] 医药公司融资进度更新 - 科源制药、兴齐眼药定向增发预案获股东大会通过,募集金额分别为35.8062亿元、8.5000亿元 [73] 上周重要事项公告 - 多家公司召开股东大会,涉及年度股东大会和临时股东大会 [74] - 万泽股份、康乐卫士有股份解禁 [75]
回调再“吸金”!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盘中巨振成交爆量,近9日净流入超18.4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16 03:13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市场表现 - 早盘一度跌1.5%后快速反弹至涨超2%,最终涨幅收窄,成交额大幅放量超15亿元,规模和流动性领先同类 [1] - 盘中再获净流入近2亿元,近9日累计净流入18.4亿元,最新基金规模超61亿元 [1] - 标的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多数下跌:药明生物跌超5%(股东拟以26.6港元/股配售8294万股,较市价折让5%,涉资22.07亿港元),百济神州、中国生物制药跌超1%,康方生物逆市涨超5% [3] 创新药行业动态与竞争力 - 国产创新药全球竞争力提升:三生制药PD-1/VEGF双抗(SSGJ-707)与辉瑞交易首付款刷新纪录,石药集团3项潜在交易每项总交易额或达50亿美元 [4] - 中国创新药在ADC、TCE、PD-1双抗、CART等领域布局领先,2025年或成海外爆品爆发元年,多品种预期峰值超30-50亿美元 [4] - 国内政策支持创新药全产业链升级:恒瑞医药HER2ADC、泽璟制药泛JAK抑制剂等品种近期获批上市 [4] 机构观点与行业展望 - 兴业证券认为创新药板块景气度可持续,政策支持+全球竞争力+商业化兑现趋势明确,建议关注基本面改善的创新药产业链及AI医疗方向 [5] - 湘财证券指出《民生10条》推动创新药商保目录加速落地,2025年产业拐点将至,行业从资本驱动转向盈利驱动,盈利周期开启+临床数据读出+支付政策落地(首个丙类医保目录推出)将驱动估值修复 [7][8] - 国内医药创新成果进入兑现期,Biotech超跌修复,中长期产业新成长周期启动,6月关注ADA会议数据及2025国谈纳入品种 [6]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产品特性 - 100%布局创新药产业链,前十大权重股占比72%(信达生物11.85%、药明生物9.82%、石药集团9.22%等),85%权重为创新药,行业纯度全市场最高 [8] - 估值优势:近5年市销率分位数70%,较历史低30%,底层资产为港股支持T+0交易 [8]
迈瑞医疗(300760):数智化+流水化转型,打造增长新引擎
招银国际· 2025-06-16 02:4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 272.90 元人民币,潜在升幅 15.0%,当前股价 237.28 人民币 [2][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迈瑞医疗举行投资者日,介绍设备业务数智化转型及流水型业务拓展战略,构建“设备 + IT + AI”和“设备 + 耗材”整体解决方案 [1] - 数智化转型助推全球高端突破,新兴业务高速发展驱动业绩增长,小幅上调盈利预期并基于 9 年 DCF 模型上调目标价 [6] 公司数据 - 市值 287,688.1 百万元人民币,3 月平均流通量 1,352.1 百万元人民币,52 周内股价高 / 低 324.50/211.59 人民币,总股本 1212.4 百万 [3] 股东结构 - Smartco Development Limited 持股 27.0%,Magnifice (HK) Limited 持股 24.5% [4] 股价表现 - 1 - 月绝对回报 1.8%、相对回报 2.0%;3 - 月绝对回报 -3.0%、相对回报 -2.5%;6 - 月绝对回报 -8.4%、相对回报 -7.5% [5] 各业务情况 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 - 以设备为载体,通过“瑞智联”整合信息构建患者数字画像,利用 AI 专科智能体赋能临床诊疗,未来有望形成反馈回环 [6] - AI 医疗布局聚焦急诊、手术和重症,启元重症大模型 24 年 12 月发布,预计今年超 30 家医院装机,25 年底预计发布麻醉垂类大模型,急诊等专科大模型未来 1 - 2 年陆续发布 [6] 超声业务 - 全栈全景超声 AI 智能解决方案提升检查效率和诊断质量,如 Neuwa A20 妇产智能解决方案覆盖孕期全周期筛查及产前诊断 [6] - 未来超声垂类大模型将优化扫描策略和工作流,实现智能撰写与质控 [6] 体外诊断业务 - 自动化流水线是 IVD 业务高端突破尖刀,2024 年全球新增装机超 200 套,预计 2025 年新增装机约 300 套 [6] - 完善的 IVD 布局支持多学科流水线全面自产,具备成本与迭代效率优势,有望在 25 - 26 年推出 MT 8000 迭代版本和紧凑型流水线 [6] - 化学发光试剂整合技术加速追赶进口品牌,计划年增至少 15 项化学发光项目,在心肌、激素检测项目实现突破 [6] - 2025 年 6 月发布全自动核酸检测一体机 MN2880,聚焦门急诊场景,可与优势项目协同,临床质谱在研发中,未来或将与流水线业务融合创新 [6] 新兴业务 - 流水型业务聚焦介入治疗、微创治疗和 IVD,介入治疗除心血管外,在呼吸、泌尿等领域全面布局治疗设备、导航设备及耗材,构建泛介入治疗生态 [6] - 微创治疗依托研发经验布局手术机器人,剑指世界一流水平 [6] 财务资料 财务预测 |指标|FY23A|FY24A|FY25E|FY26E|FY27E| |----|----|----|----|----|----| |销售收入(百万人民币)|34,932|36,726|40,163|44,686|49,573| |同比增长(%)|15.0|5.1|9.4|11.3|10.9| |归母净利润(百万人民币)|11,582|11,668|12,431|13,560|14,952| |同比增长(%)|20.6|0.7|6.5|9.1|10.3| |市盈率(倍)|24.8|24.6|23.1|21.2|19.2| |净负债比率(%)|(56.8)|(46.4)|(52.2)|(57.4)|(62.8)| [2] 盈利预测调整 - 与过往预测相比,FY26E、FY27E 营业收入、毛利、营业利润、归母净利润、基本每股收益等指标有不同程度上调,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净利润率有细微变化 [7] DCF 估值分析 - 计算得出自由现金流等数据,终值 461,233 百万元人民币,永续增长率 3.0%,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WACC 9.2%,DCF 每股价值 272.90 人民币 [8] 敏感性分析 - 展示不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WACC 和永续增长率下的估值情况 [9] 与市场预测对比 - 与市场预测相比,招银国际环球市场对 FY25E - FY27E 营业收入、毛利、营业利润、归母净利润等指标预测有差异 [10] 财务分析 - 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展示了 2022A - 2027E 年各项财务数据及增长率、盈利能力比率、资产负债比率、估值指标等情况 [11][12]
年内“翻倍基”率先出现!医药基金横扫半年业绩榜
券商中国· 2025-06-15 10:13
医药主题基金表现 - 截至6月14日,公募主动权益类基金前十名中有9只为医药主题产品,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以103.67%的收益率位居榜首,成为年度"翻倍基" [2][3]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以87.73%的收益率位居第二,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以79.79%紧随其后,前十名基金平均涨幅超过69% [3]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是时隔两年再次出现的年内"翻倍基",此前在2019年、2020年、2021年、2023年均出现年内业绩翻倍基金 [3] 医药行业驱动因素 - 医药基金的超额收益源于三重动力:政策催化创新药审批加速、港股医药板块估值修复、BD交易重塑企业成长预期 [3] - 创新药是"中国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和工程化能力,产业仍处于向上攀升阶段 [4] - 医药行业在人口老龄化、消费升级、技术创新三重驱动下,仍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7] 港股医药板块表现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HSSCID.HI年内涨幅达到70.09%,显著跑赢A股创新药指数8841049.WI的24.15% [5] - 业绩居前的10名基金中有9只持有港股仓位,含"港"量决定业绩弹性 [5]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前十大重仓股主要为创新药概念股,包括荣昌生物、科伦博泰生物-B、信达生物等 [5] 创新药发展前景 - 香港联交所2018年推出的18A上市规则为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开辟融资通道,一批企业已进入研发后期或商业化阶段 [6] - 中国药企在早期工程创新和初步验证方面具有研发效率和成本优势,可能取代美股biotech公司的生态位 [7] - 创新药板块的市场表现中,A股与港股之间的差异性并不显著,投资者更关注创新药项目本身的核心价值 [6] 行业展望 - 医药行情仍属刚刚开始,未来可期待龙头公司和权重股的估值重估,以及授权品种上市和商业化分成兑现 [8] - 港股科技和创新药的估值水平仍相对较低,具有较高投资性价比,过去被视为"价值洼地"的港股如今成为资金追捧对象 [8] - AI医疗、商保、创新支持政策等都是行业底部资金流入的重要催化剂 [7]
36氪精选:用AI给孩子看病,这届家长很「敢」
日经中文网· 2025-06-14 00:31
AI儿科医生的兴起 - 北京儿童医院与百川智能合作推出国内首个儿科医学大模型,包含基层和专家两个版本[3] - 重医儿童医院联合左手医生开发"儿科AI家庭医生"及儿科循证知识库[3] - 多家顶级医院正在应用或测试AI儿科产品[4] 儿科医疗的行业痛点 - 儿科医生培养周期长达8-10年,人才缺口大[4] - 儿童难以准确描述症状,被称为"哑巴儿科"[4] - 儿童用药品种有限且剂量需个性化调整[4] - 基层儿科医疗资源不足,分级诊疗难以落实[15] AI儿科产品的应用现状 - 主要解决轻问诊需求,如化验单解读、健康咨询等[9] - 产品设置严格边界,如不提供用药建议、不接受症状图片上传[10] - 采用"双医生"机制提升基层儿科诊疗水平[14] - 目前主要依靠医院自然流量获取用户[11] 技术实现路径 - AI竞争力=头部医疗资源触及度×个人健康档案厚度[10] - 学习医生的提问方式和诊断思维链[11] - 大语言模型解决传统NLP在病历记录中的语义理解难题[13] - 新增问诊联想等高级功能[14] 商业化探索 - 2C模式考虑低价订阅(日费1.9元/月费9.9元)[12] - 宝妈群体具有高消费意愿和家庭医疗决策影响力[12] - 未来可能对接药品、硬件、保险等合作方[12] - 医院数字化建设具有排他性,抢占入口是关键[12] 医生使用场景 - AI辅助完成病历书写等非核心工作,节省40%时间[13] - 帮助分析健康信息、结构化呈现病史[13] - 提供诊断思路、预后评估等专业支持[14] - 未来可能实现远程分诊和发育评估[16]
36氪精选:用AI给孩子看病,这届家长很「敢」
日经中文网· 2025-06-13 06:40
AI儿科医生发展现状 - 北京儿童医院与百川智能合作发布国内首个儿科医学大模型,推出基层和专家两个版本"AI儿科医生" [3] - 重医儿童医院联合左手医生推出"儿科AI家庭医生"及儿科循证知识库 [3] - 多家医院正在应用AI儿科产品的路上,以解决儿科医生荒、儿童就医难等困境 [4] - 儿童医疗存在诊断难、用药品种有限、培养周期长等问题,AI大模型有望弥补需求缺口 [4][5] AI儿科医生产品特点 - 目前已有百方AI智能医生、豆包健康咨询小助手、小乙·儿科AI家庭医生等2C产品免费使用 [9] - AI医生的竞争力公式为"头部医疗资源触及度×个人健康档案厚度" [10] - 产品入院意味着医疗数据可及性,数据是训练AI模型的关键 [10] - 左手医生已服务Top100医院中的40家,诊室听译机器人和医院信息化软件是其主要B端产品 [10] AI儿科医生应用场景 - 主要解决宝妈群体的轻问诊需求,如新生儿黄疸、肠胀气、湿疹等问题 [7][8] - 可承担治疗前远程分诊、治疗后医患教育等功能,并向院外更广泛患者扩散 [11] - 现阶段产品设有多重约束边界,如不提供用药建议、不上传症状图等 [10] - 北京儿童医院的基层版AI儿科医生通过"双医生"机制提升基层诊疗水平 [14] AI儿科医生商业化路径 - 2C模式可收取低价订阅费用,如日费1.9元、月费9.9元 [12] - 宝妈群体是优质消费人群,能影响家庭医疗决策,一位用户曾为6个家人建档案 [12] - 未来商业化合作方包括药企、硬件厂商、保险公司等,但需先达到一定用户规模 [12] - 医院数字化拒绝重复建设,快速入院占坑成为竞争重点 [12] AI在儿科医疗中的角色 - AI主要作为医生助理,辅助分析健康信息、结构化呈现病史、记录病历等 [13] - 随着技术成熟,AI从效率工具发展为智囊角色,具备问诊联想等新能力 [14] - 医生可将通用大模型如DeepSeek作为探讨式对话工具,辅助诊断决策 [14] - 未来AI可能实现儿童发育评估、喂养指导等功能,准确度或超低年资医生 [16] AI对儿科诊疗体系的改善 - 有望改变儿科分级诊疗形同虚设的现状,实现"分工诊疗"模式 [15] - 在基层应用中,AI可帮助医生完成病情问询、查体等初步判断 [15] - 远程分诊、就医时机判断等重复性工作可能很快被AI替代 [16] - AI视频分析能力提升后,可进行自闭症、脑瘫等疾病的初步筛查 [16]
外资抢筹、公募回补,三重引擎驱动平安“王者归来”
市值风云· 2025-06-12 13:10
公司股价表现 - A股和H股携手上涨,6月12日A股创近五个月新高,总市值重返"万亿俱乐部" [2] - H股从年内低点反弹28%,A股上涨16%,同期上证指数涨11%,恒生指数涨19% [2] 银发经济与医疗养老布局 - 中国老龄化加速,2024年60岁以上人口突破3亿,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30万亿 [5] - "保险+居家养老"模式匹配"9073"养老格局,覆盖75城、19万客户,百强医院合作率100%,签约药店24万家 [5] - 平安好医生品牌焕新,发布"7+N+1"AI医疗产品矩阵,一季度收入增25.8%至10.6亿元,经调整净利润5786万元 [5][6][7] 政策与投资端利好 - 监管层放宽险资入市比例,平安资管获批设立私募基金公司"恒毅持盈",首期300亿基金聚焦长期投资 [8] - 2024年保险资金投资组合综合投资收益率5.8%,近十年平均净投资收益率5%,综合收益率5.1% [12][13] 寿险改革与业务增长 - 代理人队伍精简至36.3万,但2024年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增26.5%,人均新业务价值增43.3%,银保渠道增62.7% [11] - 2025Q1寿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34.9%,其中银保渠道增170.8%,社区金融服务渠道增171.3% [11] 财务表现与股东回报 - 2024年营收1.03万亿元,归母净利润1266亿元(同比增47.8%),2025Q1归母营运利润379亿元(同比增2.4%) [11] - 2024年每股分红2.55元,股息率近5%,累计分红超4000亿,连续13年增长 [14] 估值与市场配置 - A股PEV约0.6倍,处历史31%分位,股息率4.7%高于同行(人寿1.6%、太保3%) [14][15] - 公募基金欠配显著,理论配置比例1.52%,实际仅0.2%,欠配1.3个百分点 [17][18] - 高盛和交银国际推荐平安,认为其符合国际长线资金偏好,兼具防御性与弹性 [15][16]
差异化创新叠加潜在重磅BD,即将登陆港股的东阳光药估值增长再启程
智通财经网· 2025-06-12 12:37
合并与上市进展 - 东阳光长江药业已达成与东阳光药合并的三项前提条件中的两项 [1] - 东阳光药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上市路径明确 [1] - 港股通资金对东阳光长江药业的持股比例从去年9月的11.99%大幅提升至今年6月的33.93%,持股市值突破30亿港元,反映市场对合并后价值释放的预期 [1][4] 研发能力与创新管线 - 公司建立了覆盖感染、慢病和肿瘤三大领域的多元化创新产品组合,拥有150款全球药物及超过100款在研药物,其中49款为1类创新药 [5][6] - 研发平台整合超1100人的跨学科团队,涵盖小分子靶向药、AIDD、ADC等先进技术领域,拥有1401项授权发明专利,2014-2023年中国专利数量居国内医药企业第一 [5][6] - 3款创新药处于中国上市审评阶段,10款处于II/III期临床试验,其中HEC169584为国内首个基于AI驱动获批NASH临床试验的小分子创新药 [6][7] 商业化与BD合作 - 公司与Apollo Therapeutics达成总价9.38亿美元的HEC88473(GLP-1/FGF21双特异性融合蛋白)许可协议,创国内同类交易金额纪录 [8][9] - 与三生制药就苯磺酸克立福替尼达成商业化合作,伊非尼酮(IPF治疗药物)因疗效显著(体外活性为吡非尼酮的200-500倍)具备十亿美元级BD潜力 [9] - 核心产品可威®(磷酸奥司他韦)2024年市占率达54.8%,胰岛素产品有望成为首批在美国获批的中国制药企业品种 [11][12] 财务与运营优势 - 2023年营收63.86亿元,净利润10.14亿元(净利率15.9%),2024年研发投入4.93亿元(同比+156.62%),毛利率稳定在76%以上 [10] - 拥有覆盖原料药到制剂的完整生产线,包括全球最大奥司他韦生产基地和中美欧GMP认证产能,销售网络覆盖中国32个省级行政区及8个海外国家/地区 [11][12] - 营销团队近2000人,分销网络触达超2500家三级医院及8.9万家一级医院,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5亿元,账上现金14.8亿元 [10][12]
曜影医疗AI家庭医生落地:构建“AI+真人医生”双轨服务模式
创业邦· 2025-06-12 03:09
曜影医疗AI家庭医生产品 - 公司推出基于大语言模型的AI家庭医生产品 提供24小时智能图文对话 多轮交互及个性化健康建议 功能涵盖智能问诊 健康状况评估 药物咨询和体检报告解读 [1] - 产品采用"AI智能体+真人医生"双轨服务模式 与线下医疗团队无缝衔接 区别于纯AI医疗产品 [1][8] - 创始人强调医疗服务的信任与责任本质 将AI技术与医生专业判断结合 提供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体验 [1] 市场定位与用户需求 - 目标客户群为商业保险和自费人群 超50%客户来自商业保险渠道 成立9年服务患者超百万人次 [1] - 发现家庭健康管理痛点 用户渴望拥有可随时提供"预防+诊疗"服务的家庭医生 [1][2] - 现实中优质医疗资源存在可及性受限 资源分配不均 信任度缺失等问题 传统电子医生缺乏个体信息了解 [2] 技术实现与数据优势 - 与上海市人工智能实验室合作 实验室提供算法支持 公司医疗团队参与业务逻辑设计 [5] - 采用意图识别和病人信息结合技术降低AI幻觉率 未来将结合多模态和个性化数据进行二次开发 [5] - 拥有结构化医疗数据库 包括病史记录 影像检查 实验室数据及可穿戴设备检测数据 [8] 医疗团队与运营模式 - 坚持"全科+专科"模式 组建160多位全职医生和200多位兼职专家团队 覆盖多个专科领域 [6] - AI仅提供初步判断 最终决策权在专业医生 需线下会诊时可自动匹配专科和急诊团队 [8] - AI当前能力被评估为75分 剩余25分由真人医生补足 医生可随时检查AI与患者交流情况 [8] 产品价值与行业影响 - AI可复制高水平医生诊疗思路 缓解医疗资源不均衡 用户可1分钟内获取基于健康档案的个性化解答 [10] - 帮助医生从重复事务中解放 病史撰写时间从5分钟缩短至1分钟 社区医生管理能力提升至1000位病人 [11] - 计划将AI从被动服务转为主动警示 并逐步接入慢病管理系统 [11] 未来发展规划 - 拓展服务领域 从全科延伸至专科 打造全科与专科协作的智能医疗生态 [11] - 探索数字疗法突破 实现个性化精准治疗方案的智能生成与监测 [12] - 推动AI与临床深度整合 形成人机协作的新型医疗模式 [12]
恒生生物科技ETF(159615)拉升2%,盘中换手率超47%!港股创新药概念股继续强势上涨
搜狐财经· 2025-06-12 02:55
港股创新药板块表现 - 恒生生物科技ETF(159615)涨2.14%,盘中换手率超47%,成交额超1.38亿元,年内至今已涨超58% [1] - 中国生物制药涨超15%,再鼎医药涨超9%,绿叶制药涨超8%,云顶新耀、博安生物、远大药业等涨超6% [1] 政策支持与行业趋势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提出"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完善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机制,并制定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 [1] - 国产创新药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国际投资者对我国创新药企业的投资信心不断增强,国产创新药正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1] AI医疗发展 - 全国已有830+医院陆续完成DeepSeek-R1的本地化部署,推动医院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应用场景包括监测医疗质量、优化医院资源调配、辅助诊断、保证数据安全等 [1] - 国产大模型DeepSeek-R1的全面开源与多领域适配,标志着AI医疗迈入技术融合与行业重构的新阶段 [1] 投资工具 - 看好创新药板块行情的投资者可以通过恒生生物科技ETF(159615)发起联接QDII(A:018078;C:018979)布局板块投资机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