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零添加
icon
搜索文档
如何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
央视网· 2025-05-10 22:58
食品添加剂的基本概念 -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2] - 按照功能划分有甜味剂、防腐剂、增稠剂等23类 [2] - 无论是中餐还是西餐,在制作过程中都离不开食品添加剂,例如卤水点豆腐中的卤水就是一种食品凝固剂 [2] 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 - 每一种食品添加剂都会标注出它允许使用的食品类别以及在该食品类别内使用的最大添加量 [3] - 超出使用类别或超出用量使用都算是食品添加剂的滥用现象 [3] - 食品添加剂使用过多可能会在体内造成蓄积,有的甚至可能会产生致癌的风险 [3] 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误区 - "零添加"、"0防腐剂"等宣传语更多是对于生产过程的一种描述,与食品是否安全没有太多关系 [4] - 消费者应正确阅读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等食品标签信息,以了解食品的真实属性 [4] - 依赖"零添加"等声称选择食品可能会忽略食品的真实属性 [4] 食品添加剂的社会认知 - 食品添加剂并非"洪水猛兽",关键在于"用对量、把准度" [1] - 应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不必闻之色变 [1]
新标准效应改善消费认知 零添加概念调味品打折清库
新标准出台影响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25)规定不允许预包装食品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 [1] - 新标准设置两年过渡期 释放行业洗牌信号 [4][5]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调查显示大多数企业和消费者支持规范零添加标签 [6] 市场促销表现 - 线下超市零添加酱油产品普遍打折促销 最低至5折 如千禾1升装酱油从39 9元降至29 9元 海天1 28L装从16 9元降至9 9元 老才臣500毫升装直接"买一送一" [2] - 线上电商平台优惠力度较小 仅有2-5元优惠 [3] - 卜蜂莲花销售人员表示近期调味品打折力度呈加大趋势 [3] 行业竞争格局 - 零添加概念商品数量从2022年二季度的300种增至2024年四季度的800种 [4] - 调味品市场日趋饱和 品牌业绩增速放缓 企业通过促销调整策略 [4] - 海天、千禾等企业已开始调整策略 转向强调健康属性如减盐、高附加值原料 [7] 消费者行为变化 - 零添加酱油价格普遍高于普通酱油 500毫升装通常20元以上 而普通产品不超过10元 [6] - 部分消费者不再刻意购买零添加产品 但对纯天然食品仍存在认知困惑 [6] - 专家预计未来两年节假日将出现更大力度促销以加速库存清理 [5] 企业战略转型 - 行业需从营销战转向品质战 加大研发投入优化配方 [6] - 企业应注重品牌建设和消费者教育 提升产品实际价值认知 [6] - 高端酱油需通过美味、营养、健康等实质属性实现差异化 而非依赖概念营销 [7]
对“零添加”乱象要“零容忍”
广州日报· 2025-04-29 21:28
对"零添加"食品乱象要零容忍。此前因为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标准与监管缺失给了相关乱 象野蛮生长的空间。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 项标准修改单,明确禁用"零添加",具有强制约束力,有助于遏制"零添加"乱象。在市场监管总局的指 导下,200余家大型食品企业公开倡议不使用"零添加"等用语,是对新国标的积极回应。 当然,仅有行业倡议与企业承诺还不够。要让禁用"零添加"的新国标落到实处,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 规,加强监管,加强行业自律,提升消费者健康素养等,进而形成各方合力。只有供需两端齐发力,才 能让无良商家无机可乘,让"零添加"的套路无路可走。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近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组织200余家大型食品企业,举办优化食品标签标识公开倡议活动,旨在共同 响应新规要求,主动优化食品标签标识,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放心、优质的食品,推动食品行业高 质量发展。(4月29日中新网) 现在不少生产商家热衷于标注食品"零添加",这主要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偏好"。然而,"零添 加"实际上是"有添加"的食品,通过"伪零添加"混淆视听,这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 ...
预包装食品新规 让“零添加”成为过去时
消费日报网· 2025-04-29 03:28
食品包装新规影响 - 市场监管总局出台《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并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同步实施 设置两年过渡期 新标准将规范食品标签用语 禁止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表述 [1] - 新标准将于2027年3月16日正式执行 过渡期内企业需清理库存 行业预计未来两年将出现力度较大的促销活动 尤其在节假日期间 [2][4] 消费者反应 - 超市货架上"零添加"标签产品占比显著 部分消费者反映选购困扰增加 近半数受访者表示标签变化导致决策困难 [2][3] - 工作人员倾向于推荐"零添加"产品 但不同推荐标准不统一 消费者寻找无此标签产品存在难度 [3] 行业调整与影响 - 行业专家预计"零添加"产品彻底退出市场需3-4年 因企业可继续按旧标准生产至过渡期结束 且产品在保质期内仍可合法销售 [4] - 部分"0"声称如"0糖""0脂"等营养声称不受新规影响 因其有明确定义及标注要求 [5] 政策意义 - 新标准被视为行业净化"零添加"乱象的关键举措 匹配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 为产品创新升级提供明确方向 [5] - 政策实施后 企业需调整配方研发与标签设计 同时需加速库存清理以避免流通受限 [4][5]
“酱油一哥”海天味业2024年业绩说明会:“零添加”成热门提问
经济观察网· 2025-04-08 03:32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4月7日海天味业举行2024年业绩说明会,虽2024年业绩亮眼但市值远低于峰值,股价下跌,会上对投资者关于业务、“零添加”新规、董事长薪酬等问题进行了回应 [1][2][6]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营业收入269.01亿元,同比增长8.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44亿元,同比增长12.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08.95亿元,同比增长8.29%;整体净利率23.63%,同比增加0.65% [2] - 2024年酱油收入137.58亿元,占总营业收入51.14%;蚝油营业收入46.15亿元,占17.16%;其他品类营业收入40.86亿元,占15.19%,增速16.75% [3] 公司市值与股价 - 2021年1月8日市值突破6900亿元,2025年4月7日市值2185.32亿元,不到峰值三分之一 [1][6] - 2025年4月7日以39.30元/股收盘,下跌3.37% [6] 投资者提问与公司回应 业务相关 - 投资者询问其他业务17.73亿元包含业务、海外营收等情况 公司称其他业务收入指副产品销售、物流运输服务等非主营业务收入,正加快海外市场拓展,现阶段海外营收占比低,主要通过海外经销商销售 [3] “零添加”新规相关 - 投资者询问对零添加新规看法、“零添加”标识产品处理及出海计划等 公司表示新规利于行业规范发展,支持并按要求推进后续工作,未来海外业务将侧重消费基础好、调味品需求旺的市场,结合实际情况推进 [4] - 投资者询问新规对业绩影响及应对措施 公司称打造丰富产品矩阵满足多元化需求,覆盖多元消费人群获取市场份额助力业务增长 [5] 董事长薪酬相关 - 投资者询问董事长薪酬大幅增长原因 公司表示董监高人员薪酬根据经营业绩、岗位职责、人员贡献及个人业绩等综合确定 [5]
直击业绩会 | 净利润重回增长后,下个“锚点”是什么?海天味业总裁谈出海策略与“零添加”新规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07 12:40
文章核心观点 市值两千亿元的海天味业2024年净利润重回两位数增长 公司筹划赴港上市和全球化 同时面临“零添加”新规等行业变化[1][3]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69.01亿元 同比增长9.53%;归母净利润63.44亿元 同比增长12.75%;毛利率同比增长2.47个百分点至38.62% [4] - 2024年酱油、调味酱、蚝油、其他品类收入分别为137.58亿元、26.69亿元、46.15亿元、40.86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8.87%、9.97%、8.56%、16.75% [5] - 2024年线下渠道收入238.85亿元 同比增长8.93%;线上渠道收入12.43亿元 同比增长39.78% [5] 公司发展战略 - 去年12月宣布港股IPO 提出“向上、向下、向内、向外”战略 “向外”指本地化经营 优势出海、探索全球 [5] - 未来海外业务选择消费基础好、调味品需求旺的市场适度侧重开展 结合各国/区域实际情况推进 现阶段海外营收占比低 主要通过海外经销商销售 [6] 行业动态与公司应对 - 行业流行的“零添加”概念面临争议 相关部门明确不允许再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强调食品配料 新规设2年过渡期 [7] - 公司支持“零添加”新规 会按要求推进后续工作 [9] - 消费者“配料表焦虑”带来市场“内卷” 餐饮需求向居民切换 消费者偏好质价比产品 公司有低糖、低盐、低脂等多款创新产品 未来将坚持产品迭代与创新 [10]
这种“擦边”,收割了多少咬牙花钱的中产
凤凰网财经· 2025-03-29 14:11
商标误导消费者现象 - 千禾味业"千禾0"商标被指误导消费者认为产品是"零添加",实际检测出0.0110mg/kg的镉 [1] - 类似商标操作还包括海天味业注册10个"海天0"相关商标、简爱酸奶将"其他没了"注册为商标、壹号土猪肉拆分商标名称 [1] - 千禾味业声明"千禾0"是零添加产品标识,但承认让消费者产生误会并道歉 [1] 具体企业案例 - 简爱酸奶宣传"生牛乳、糖、乳酸菌,其他没了"的清洁配方,但"其他没了"是其母公司朴诚乳业注册的商标 [2][4] - 壹号食品旗下"壹号土猪"商标引发争议,公司解释为2009年注册的图形商标,但产品介绍与实际猪种存在差异 [6] 行业问题分析 - 企业利用消费者对商标法的认知盲区,通过模糊商品描述与商标界限制造信息不对称 [1] - 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利用消费者健康焦虑,在宣传上夸大概念或使用模糊表述 [11] - 行业标准缺失与滞后导致"零添加"等说法混乱,给不良商家可乘之机 [11] 监管进展 - 新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3月27日实施,明确禁止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强调食品配料 [11]
“零添加”成调味乳品零食等营销卖点!海天、金龙鱼等回应
南方都市报· 2025-03-29 10:42
文章核心观点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预包装食品不得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的规定,实施时间为2027年3月16日,该规定旨在整治“零添加”营销乱象,多家企业回应将按新规执行,专家认为此规定利大于弊 [1][2] 新规出台 - 国家卫健委公布的59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修订单中,GB 7718 - 20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不得使用“不添加”“不使用”及其同义语词汇 [2] - 新规强化定量表示要求,目的是引导正确消费认知,避免消费者误解 [2] 走访情况 线下超市 - 调味品、乳制品、零食等行业产品普遍存在“零添加”宣传,部分产品宣称零蔗糖但含其他糖分,且不同产品零添加成分不同,部分未显著标识 [3] - 豪士藜麦吐司面包标注“0蔗糖”但含麦芽糖浆,味全乳酸菌饮料标注“0蔗糖”但含食用葡萄糖 [3] - 调味品领域众多品牌宣称“0添加”,但零添加成分标注不显著,如金龙鱼芝麻香油、千禾零添加酱油等 [5] - 部分品牌会在包装正面“零添加”宣传用语旁标注对应成分,如联合利华旗下家乐鸡精调味料、松鲜鲜松茸调味料 [7] - 乳制品领域众多品牌宣传“0蔗糖”“0脂肪”等,如奈雪的茶包装茶饮料、君乐宝简醇酸奶等 [9] 线上渠道 - 电商平台输入“零添加”会弹出多种选项,众多知名零食企业以“零添加”为宣传卖点,但部分未指出无添加成分 [11] 企业质疑 - 千禾味业“千禾0”商标被质疑误导消费者,企业澄清“千禾0”系列为零添加产品 [12] - 卡士007系列酸奶被质疑擦边宣传,包装上“0”含义不明,记者联系企业未获回应 [12][15] 企业回应 - 千禾味业称会尽快按新规要求执行 [16] - 海天味业支持新规,将按要求推进后续工作 [16] - 益海嘉里认为新规有积极影响,将积极响应推动行业发展 [16] - 乳制品企业认为新规推动行业回归“品质竞争”,企业将依法合规经营 [16] - 良品铺子拥护新规,已启动评估调整工作,将优化标签标识 [17] - 叮咚买菜将学习贯彻新标准,梳理商品推动业务落地 [17] 专家观点 - 添加剂规范使用能保证食品安全性,“不添加”宣传误导消费者、扰乱市场秩序 [18] - 新规有助于消费者理性消费、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促进食品行业发展 [18] - 过渡期企业面临成本增加,但长远看新规利大于弊 [19] - 企业应去除相关宣传,选择新宣传点突出产品优势,可利用“食品声称”要求和品牌故事等 [19]
拿什么平息调味瓶里的风波
经济日报· 2025-03-25 21:57
拿什么平息调味瓶里的风波 带有欺骗性的标志不应作为商标使用,期待进一步规范食品标识,从监管端拨开添加剂疑云、消除 零添加疑惑,让消费者能更加清晰地了解食品的真实情况,作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近期,有媒体对市面上多款号称"零添加"的酱油进行了测试,并在部分产品中检出重金属。其中, 主打零添加概念的千禾酱油还被发现,其瓶身上醒目的"千禾0"并不是零添加的保证书,而是企业注册 的商标。这就好比消费者满心期待地点了一份海参炒饭,结果只是炒饭的厨师名叫海参。 对于可能动摇品牌根本的质疑,企业第一时间进行了回应。然而,从持续升温的质疑声浪来看,消 费者担忧的可能并不是这一份"海参炒饭",而是害怕今后餐馆都雇用名叫海参、鲍鱼、龙虾的大厨来做 饭。那时,谁又能保证每次端上来的饭不会假借厨师的名字充数? 商标法明确,带有欺骗性,容易使公众对商品的质量等特点或者产地产生误认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 使用,这是保障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原则。如果商标里带有"有机""绿色""0糖""零添 加"等字样,消费者很容易误认为商品具有这些特点。此前,多家企业尝试注册"零添加""0添加"商标都 没有成功。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 ...
深陷争议、业绩失速,千禾味业“零添加”红利还能吃多久?
贝壳财经· 2025-03-25 14:10
公司争议事件 - 媒体报道千禾御藏本酿380天酱油检出镉含量0.011mg/kg 引发公众对"千禾0"商标是否代表零添加的质疑 [2] - 公司两度声明回应 强调所有原材料符合国家标准(大豆镉限量≤0.2mg/kg 小麦≤0.1mg/kg 食用盐≤0.5mg/kg) [2] - 监管部门抽检23批次产品 结果显示未检出苯甲酸钠 山梨酸钾 三氯蔗糖 安赛蜜等食品添加剂 [3] - 公司明确"千禾0"商标用于区分零添加与非零添加产品 使用该商标的产品均为零添加且不添加食品添加剂 [2][3] 业绩表现 - 2022年营收24.36亿元(同比增长26.55%) 净利润3.44亿元(同比增长55.35%) [5] - 2023年营收32.07亿元(同比增长31.62%) 净利润5.30亿元(同比增长54.22%) [5]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22.88亿元(同比下降1.9%) 净利润3.52亿元(同比下降9.2%) [6] - 公司2024年经营目标为营收38.55亿元(同比增长20.21%) 净利润6.83亿元(同比增长28.91%) [6] 市场竞争态势 - 公司2007年提出零添加概念 2008年推出首款零添加产品 并注册系列商标(千禾零 千禾零加 千禾0 千禾0+) [5] - 2022年海天味业食品添加剂双标事件后 公司零添加产品获得强势增长 [5][6] - 2024年海天味业等同行全面发力零添加产品 尤其加速下沉三线以下市场 导致赛道竞争加剧 [6] - 行业全面转向零添加趋势使公司原有市场优势减弱 面临边际效应递减压力 [6] 管理层表态 - 公司承认2023年一季度业绩基数较高 且2024年上半年消费需求不足导致竞争加剧 [6] - 公司表示正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应对当前竞争态势 [6] - 业内人士认为零添加红利消退及海天强势入局是业绩下滑主因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