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添加

搜索文档
关爱健康—警剔”零添加”噱头
搜狐财经· 2025-09-27 03:24
在如今的消费市场,"零添加" 的标识如同雨后春笋,充斥在各类食品包装之上,吸引着消费者的目 光。从 "零添加防腐剂" 的酱油,到 "零蔗糖" 的饮料,商家们巧妙利用这一概念,营造出产品天然、健 康、纯净的形象,引发消费者的热烈追捧。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明确规定,食品标签不应以虚假、夸大的方式误导消费 者。对于 "零添加",只有当食品中确实不含某种成分,且该成分在同类食品中普遍存在时,标注才具 有实际意义。消费者需理性看待:一方面,合法合规使用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正常现象,如防 腐剂能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食品保质期;另一方面,判断食品是否健康,应综合查看配料表、营养成 分表,而非单看 "零添加" 标签。 面对琳琅满目的食品,我们要擦亮双眼,拒绝被 "零添加" 噱头绑架。唯有回归食品本质,关注真实品 质,才能避免陷入消费误区,真正守护自身健康。 原创:胖瘦食安圈 所谓的 "零添加",其实是一个模糊且易误导人的概念。目前我国对 "零添加" 并无统一明确的国家标 准,这就给了商家极大的操作空间。一些产品声称 "零添加防腐剂",但可能通过添加大量的盐、糖来 实现防腐, ...
不要在商标上和消费者玩文字游戏
北京青年报· 2025-09-24 05:49
一度被广泛关注的"千禾0+"商标,近日又现身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宣告的无效名单之列,相关话 题再度被送上热搜榜单。 此前,商标为"千禾0"的一款酱油被检测出镉,就已经"打翻"过一次网络舆论场,引发网民对商 标"0+"和产品"添加零"的持续讨论。 商标是产品的"脸面"。通过似是而非的文字游戏,把含"0+"的商标标识往产品内容的"零添加"上引 导,这样的小机灵小把戏,看似赚了一点蝇头小利,实则是透支自己的品牌信誉,无异于杀鸡取卵、竭 泽而渔。 许多消费者认为,商标"0""0+",就意味着产品是"零添加"。但商家客服的回应是,"千禾0"只是注 册商标,是否"零添加"还得看配料表。 部分网友反映,目前不少商家宣称自己的产品"零添加",但仔细研读配料表中的文字,就会发现所 谓的"零添加",只是某一种配料零添加,而不是整个产品"无添加"。如今,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宣告 一批商标无效,其中就包括"千禾0+"等商标。官方的处理结果,完全契合消费者预期。 相关企业回应,只是部分防御性商标被宣告无效,注册号为46717423的"千禾0"商标仍合法有效。 但不少消费者认为,这是继续"在商标上打擦边球""让消费者交智商税"。 产品的 ...
千笔楼丨不要在商标上和消费者玩“文字游戏”
新华网· 2025-09-23 02:06
一度被广泛关注的"千禾0+"商标,近日又现身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宣告的无效名单之列,相关话题再度被送上热搜榜单。 此前,商标为"千禾0"的一款酱油被检测出镉,就已经"打翻"过一次网络舆论场,引发网民对商标"0+"和产品"添加零"的持续讨论。 如今,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宣告一批商标无效,其中就包括"千禾0+"等商标。官方的处理结果,完全契合消费者预期。 相关企业回应,只是部分防御性商标被宣告无效,注册号为46717423的"千禾0"商标仍合法有效。但不少消费者认为,这是继续"在商标上打擦边球""让消费 者交智商税"。 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商家想玩弄文字,利用商标欺骗公众,既难逃有关部门查处,也会被消费者踢出"购物车"。 商标是产品的"脸面"。通过似是而非的文字游戏,把含"0+"的商标标识往产品内容的"零添加"上引导,这样的小机灵小把戏,看似赚了一点蝇头小利,实则 是透支自己的品牌信誉,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早在今年上半年,一款商标为"千禾0"的酱油,因镉超标而牵引出商标"0"和产品配料"零添加""无添加"之间关系的网络争论。 许多消费者认为,商标"0""0+",就意味着产品是"零添加"。但客服的回应 ...
酱油“零添加”是没加什么?看食品标签注意这些细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3 23:28
新国标实施与酱油标签规范 - 国家卫健委与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新国家标准 明确预包装食品不允许使用"不添加"或"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强调 [1] - 新国标设置2年过渡期 将于2027年3月16日正式实施 [1] - 中国调味品协会倡议企业提前实施食品标签标识新法规 主动优化标签标识内容 [15] 酱油产品质量状况 - 2022年至2024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对酱油抽检超过10万批次 合格率持续稳定在99%以上 [3] - 酱油产品整体质量状况较好 [3] "零添加"标签市场现状 - 市场上酱油产品标注"零添加"字样的超过400种 [5] - 标注种类主要包括"零添加防腐剂"、"零添加甜味剂"、"零添加着色剂"、"零添加增味剂"及"不使用任何添加剂"等 [5] - 超过四分之一的产品标示了"零添加" 其中4%的产品只标"零添加"三个字未标明具体不添加成分 [9] - 绝大多数产品将"零添加"采用大号字体醒目标注 具体涉及内容字体较小不易找到 [7] 企业整改与行业响应 - 市场监管部门要求企业在过渡期内按照新标准改版并进行专项审核 [13] - 酱油企业计划在今年内完成标签修订 取缔"零添加"标示 让消费者更直观了解配料使用情况 [15] - 四川 江苏等地正式启动食品添加剂减用量 减品种"双减"行动 向生产企业发出添加剂"双减"倡议 [15] - 市场监管总局指导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 严格配方审查 优化产品配方和技术路线 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环境来降低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需求 [17] 消费者影响与市场导向 - "零添加"标识方式容易误导消费者 使消费者误认为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 [11] - 消费者在购买时需要仔细辨别和了解产品的实际成分 [11]
超400种酱油产品标注零添加 “零添加”是没加什么?
格隆汇· 2025-09-13 14:55
行业趋势 - 酱油作为调味品中产量最大的品类 正朝着健康、个性、天然等多元化方向发展[1] - 市场上标注零添加字样的酱油产品超过400种 主要涵盖零添加防腐剂、甜味剂、着色剂、增味剂及不使用任何添加剂等类型[1] 产品标识特征 - 绝大多数酱油产品将"零添加"三个字采用大号字体在标签醒目位置标注[1] - 具体零添加内容在标签中使用小字体标注 消费者不易发现[1] 消费者影响 - 当前标识方式容易误导消费者 使消费者误认为零添加某种食品添加剂为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1] - 消费者需要仔细辨别和了解产品的实际成分以避免误解[1]
调味品半年报:8家企业营收净利双增,跨界、出海寻增量
贝壳财经· 2025-09-05 03:07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A股18家调味品上市公司总营收533.56亿元,总净利润86.6亿元 [4] - 其中8家公司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包括海天味业、安琪酵母、莲花控股等;6家公司双下滑,包括苏盐井神、雪天盐业等 [4] - 行业呈现"强者恒强"格局,海天味业以152.3亿元营收和39.14亿元净利润领跑,梅花生物以122.8亿元营收和17.68亿元净利润位居第二 [5][7] 企业分化特征 - 营收突破百亿的企业仅2家,15家企业营收低于25亿元,其中5家企业营收不足10亿元 [6] - 涪陵榨菜成为唯一增收不增利企业,营收13.13亿元(+0.51%),净利润4.41亿元(-1.66%),主因销售费用增加 [7] - 加加食品扭亏为盈,净利润835.18万元(+128.64%),得益于高毛利产品和减盐系列推广 [8] 酱油细分市场 - 酱油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2019-2024年基础调味料规模从3224亿增至3716亿元,增速放缓,酱油消费市场5年复合增长率仅2.3% [9] - 人均酱油需求量从2015年7.28千克降至2023年不足5千克,总产量从2015年1011.94万吨回落至2023年795万吨,供大于求 [9] - 主要酱油企业中仅海天味业实现正增长(酱油业务79.28亿元,+9.14%),其他企业均下滑 [10] 产品升级趋势 - 企业转向高端化、健康化产品升级,千禾味业推出松茸生抽、有机生抽等多款健康酱油 [10] - 加加食品打造"减盐"系列产品线,中炬高新推出减盐及有机产品 [10] - 新国标GB 7718-2025禁止"零添加"标识,推动行业向品质竞争转型 [2][13] 战略调整方向 - 企业通过跨界并购实现多元化,涪陵榨菜收购味滋美51%股权进军复合调味品赛道 [3][14] - 仲景食品布局大健康领域,研发即食滋补产品"仲景元气参" [15] - 佳隆股份推进酱油生产线建设,计划推出金标、银标酱油产品 [15] 国际化布局 - 海天味业港股上市,计划三年内将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15% [3][16] - 天味食品计划发行H股赴港上市,推进国际化战略 [17] - 梅花生物完成收购日本协和发酵业务,获得中国上海、泰国、北美等地生产经营实体 [17]
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深圳)开幕 赋能食品饮料行业出海
搜狐财经· 2025-09-01 14:53
展会概况 - 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深圳)于9月1日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 由法国高美艾博展览集团、北京爱博西雅展览有限公司和爱博西雅展览(深圳)有限公司联合举办 [1] - 展会辐射东南亚市场 赋能华南国际食品饮料贸易和产品出海 [1] - 吸引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超1100家展商参展 [5] 行业趋势 - 中国食品行业呈现高速增长、紧密互联发展轨迹 聚焦品质、健康、可追溯性与创新 [3] - 减糖、零添加、营养强化成为参展产品标配 [5] - Z世代消费习惯推动市场变化 社交货币、情绪价值、朋克养生等概念促动企业迎合消费者从好吃到好玩的情感需求 [5] 展品范围 - 设立十四大主题专区 涵盖进口食品、休闲食品、大健康食品、乳制品、高端饮品及新茶饮、粮油及调味品、方便食品、生鲜和冷冻肉、水产品、预制菜、冷冻食材、酒精类饮品、区域名优食品、加工包装配送等全品类 [3] - 中国内地各省市组团呈现区域名优产品 形成全球风味加中国质造双向贸易通道 [3] - 马来西亚、泰国、格鲁吉亚、斯里兰卡、越南、美国、印尼、巴基斯坦、日本、韩国、新加坡、厄瓜多尔、俄罗斯、阿联酋等多国特色食饮产品与中国品牌同台竞技 [3] 产品创新案例 - 深圳企业推出配料表仅有水果的健康零食系列 采用三蒸三晒工艺制作 [5] - 青岛企业推出荣帝气泡黑科技超强持久气泡苏打水 通过独特工艺实现气泡绵长释放 [5]
千禾味业二季度盈利下滑近九成
新浪财经· 2025-08-30 12:31
公司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3.18亿元同比下降17.0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73亿元同比下降30.81% [2] - 第二季度营收4.87亿元同比下滑近30% 净利润1275万元同比下滑超过86% [2] - 酱油产品收入8.39亿元同比下降16.09% 食醋产品收入1.59亿元同比下降21.51% [2] - 线上模式收入1.98亿元同比下降29.2% 线下模式收入10.99亿元同比下降14.06% [2] 经营数据与存货 - 存货增长4.75%达到9.34亿元 存货周转天数141天远高于同行水平 [2] - 3月18日至28日近10天时间产品销售出现相对下滑情况 [2] - 业绩下降主要受负面舆情影响导致收入下降 [4]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基础调味料市场规模从2019年3224亿增至2024年3716亿元 增速明显放缓2023年出现零增长 [4] - 2024年酱油行业整体增速仅3.1%创十年新低 [5] - 海天味业李锦记等巨头大规模布局零添加产线 千禾家庭渗透率增长停滞 [5] - 各品牌500ml零添加酱油价格在12-18元区间浮动 同品类价格竞争明显 [5] 渠道与市场表现 - 餐饮渠道占比仅6%左右 与海天味业35%占比差距悬殊 [5] - 中炬高新上半年营业收入21.32亿元同比下降18.58% 归属净利润2.57亿元同比下降26.56% [5] - 海天味业上半年营业收入152.3亿元同比增长7.6% 调味品业务收入145.6亿元同比增长10.4% [6] 公司战略与新品 - 新推出千禾松茸生抽、有机生抽、醇香醋、挤挤瓶蚝油、零添加减盐酱油等产品 [7] - 布局内容电商与社交营销阵地 优化自播体系加强达人合作 [7] - 5-6月销量环比快速回升 线上电商+线下商超渠道5月6月销量环比分别增长约15%和2% [7] 行业发展趋势 - 调味品市场形成基础需求稳定、高端需求爆发、细分场景深耕三层结构 [5] - 需要解决高端定位与餐饮市场性价比需求之间的矛盾 [7]
“零添加”舆情危机笼罩,千禾味业业绩加速下滑
新京报· 2025-08-29 12:49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3.18亿元同比下降17.07% 净利润1.73亿元同比下降30.81% [2] - 酱油产品收入8.39亿元同比下降16.09% 食醋产品收入1.59亿元同比下降21.51% [2] - 线上渠道收入1.98亿元同比下降29.2% 线下渠道收入10.99亿元同比下降14.06% [2] 舆情事件影响 - 2025年3月媒体检测出千禾酱油含0.011mg/kg镉元素引发"零添加"商标争议 [1][4] - 公司澄清"千禾0"商标仅用于区分零添加与非零添加产品 强调镉元素源自天然原料且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1][4] - 舆情导致品牌受冲击 公司承认业绩下滑主因负面舆情影响收入 [1][4] 行业政策变化 - 2025年3月27日国家发布新规禁止预包装食品使用"零添加""不添加"标识 设两年过渡期至2027年3月执行 [5] - 新规要求企业停止以"零添加"为核心卖点 竞争重心将回归产品本质 [6] - 公司回应将优先移除外包装"零添加"中文字样并优化产品标识 [4][6] 市场竞争态势 - 2022年海天味业添加剂事件后千禾味业2022-2023年业绩显著增长 [2][3] - 2024年营收30.73亿元同比下降4.16% 净利润5.14亿元同比下降3.07% 为上市以来首次营收下滑 [2][3] - 行业全面转向零添加趋势使千禾味业市场优势减弱 海天味业强势入局加剧竞争 [3]
千禾味业的“招牌”,遇到了挑战
经济观察报· 2025-08-28 23:05
公司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3.18亿元 同比下降17.07% [1] - 归母净利润1.73亿元 同比下降30.81% [1] - 营收和净利润下滑幅度较去年显著扩大 去年降幅分别为4.16%和3.07% [1] 负面舆情影响 - 3月陷入"零添加"酱油检出镉及商标标注争议 [1] - 公司回应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镉来自原料 [1] - 称"千禾0"商标用于区分零添加与非零添加产品 [1] - 董事长承认3-4月销量受舆情影响出现波动 [1][2] - 预计头部企业品牌舆情恢复期约10-12个月 [1] 销售恢复情况 - 5-6月销量环比快速回升 [2] - 线上电商+线下商超渠道5月销量环比增长约15% [2] - 线上电商+线下商超渠道6月销量环比增长约2% [2] - 销量与营收呈现U型快速回升曲线 [2] 市场竞争格局 - 零添加先发优势减弱 头部企业均已涉足该赛道 [2] - 行业头部效应加剧 头部企业加速整合市场份额 [2] - 缺乏特色的小微企业生存空间被挤压 [2] 消费趋势变化 - 消费者出现二元分化现象 [2] - 追求健康有机与高性价比需求并存 [2] - 要求企业具备精准客群定位和产品定义能力 [2] 渠道变革 - 传统渠道流量分化 [3] - 线上渠道增长强劲但增速放缓 [3] - 近场零售成为重要增长极 [3] - 渠道碎片化要求营销策略更加精准灵活 [3] 政策监管变化 - 新国标明确规定不得使用"零添加"等用语 [4] - 新规将于2027年3月16日开始执行 [4] - 公司计划年内完成新包装新标签的确定工作 [4] 公司战略定位 - 零添加一直是核心营销卖点 [4] - 近年凭借零添加概念实现业绩快速攀升 [2] - 2024年起业绩增长遇到瓶颈 [2] - 面临新政实施和业绩增长的双重压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