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外卖大战
icon
搜索文档
“外卖大战 配送慢”上热搜,“15分钟达”订单最终可能要30多分钟?
第一财经· 2025-08-18 16:23
外卖行业竞争态势 -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降温后,用户对配送时效和服务能力的敏感度显著提升,近期社交媒体关于配送慢的吐槽帖超90篇,涉及美团、饿了么、京东等多个平台[2] - 行业竞争焦点从价格战转向服务能力比拼,履约配送成为核心战场,高峰期配送混乱现象频发,低价促销曾掩盖部分履约问题[2][3] 平台运力投入与挑战 - 饿了么骑手月活数量整体增长181%(众包骑手增长236%),7月收入超1万元骑手达去年2.8倍,8月骑手总量为去年3.5倍[3] - 京东二季度日订单达2500万单,与超15万名全职骑手直签劳动合同[3] - 运力区域性分布不均、高峰期系统调配能力不足、新骑手/商家适配问题成为配送时效的主要瓶颈[3][4] 配送时效升级趋势 - 美团试点"15分钟达"配送服务,实际体验中商家出餐3分钟+骑手配送10分钟可完成,但系统仍将预计时间放宽至20分钟以降低违约风险[5] - 部分"15分钟达"订单实际配送超30分钟,反映时效承诺与落地能力存在差距[5]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用户端从增量博弈转向存量博弈,提升用户黏性和消费份额成为关键[6] - 商家端竞争从线上实物商家向本地生活服务商家扩展[6] - 运力端骑手资源争夺成为独特挑战,需构建订单生态综合能力而非单纯资本投入[6]
京东使出了全身力气
36氪未来消费· 2025-08-16 14:05
外卖业务发展现状 - 京东二季度新业务亏损达147亿元,远超投资者预期,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51% [4] - 京东外卖夏季战役目标包括:立足2000万单、扩充百万品质门店、打实履约和系统基础 [4] - 公司转向更理性策略,重点完善平台系统,提升用户体验,而非短期成绩 [5] - 外卖业务带动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8.8%至138.52亿元,但经营利润率为-106.7% [8] - 京东物流收入同比增长34.3%,推测增量主要由外卖履约带来 [8] 业务协同与用户增长 - 二季度京东日活用户同比增长35%,月活用户增长17%,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增长25% [8] - 季度活跃客户同比增速超40%,部分归功于外卖和京喜业务的增量贡献 [9] - 618期间购买用户总数同比增长超一倍,总订单量突破22亿单,PLUS用户购物频次增幅超50% [10] - 零售业务经营费用率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至12.77%,显示外卖引流效果尚未明显降低营销成本 [10] - 公司正在建设算法和系统能力以推动交叉购买,预计三季度陆续上线 [10] 竞争策略调整 - 京东采取"绕开对手"策略,重点补贴大连锁和品牌商家以保证优质供给 [7] - 转向强调正餐品类,二季度末入驻品质商家超150万家,正餐订单占比持续上升 [8] - 管理层明确表示"不参与内卷",专注品质外卖和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 [11] - 与淘宝闪购和美团相比,京东在7月15日和立秋等关键节点未跟进补贴大战 [7] 零售业务表现 - 二季度总营收同比增长22.4%至3567亿元,零售业务收入增长20.6% [5] - 零售业务经营利润率达4.5%,创大促季度历史新高 [5][13] - 带电品类收入同比增长23.4%,日百品类增长16.4%,商超品类连续6季度双位数增长 [13][14] - 平台及广告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9%,反映POP生态良好发展 [15] - 公司强调供应链优势,包括定制化商品、规模化采购和送装一体等服务 [13] 行业竞争格局 - 淘宝闪购和美团在7月15日分别达成8000万单和1.2亿单峰值 [7] - 即时零售领域,淘宝闪购曾实现订单量份额逆转美团 [7] - 京东认为即时零售是补充形态,传统电商在丰富度和性价比上仍有优势 [15] - 美团闪购推出家电"半日送装"服务,但在供给和价格上存在不足 [14]
淘宝闪购像做双11一样做「秋奶」,外卖行业正在变天
36氪· 2025-08-14 10:22
外卖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淘宝闪购在"秋奶"大促期间单量首次反超美团,8月7日单日超过1亿单,周末单量继续领先[4][5] - 外卖平台市场份额从美团饿了么7:3变为美团淘宝京东5:4:1[7] - 淘宝闪购单量增长迅速,前两周突破9000万单,"秋奶日"当周峰值逼近1亿单[6] 平台营销策略 - 淘宝闪购通过延长促销周期至10天、全渠道营销投放和每单3元补贴争夺市场[6][10] - 美团此次重心转向与瑞幸、古茗等品牌推进"新品首发"合作[6] - 平台采用电商双11式打法:免单活动、大额补贴、代言人营销和线下全覆盖投放[6][10] 品牌商表现 - 益禾堂部分门店GMV同比增长超1000%,新增1000家下沉市场门店上线淘宝闪购[9][19] - 头部茶饮品牌在淘宝闪购复购率超过30%,销售占比从低于美团变为反超[9][11] - 品牌商提前1-2个月备货,活动期间密集上新并实行24小时营业[7][9] 非餐品类发展 - 淘宝闪购非餐补贴占比10%,重点发展便利店、闪电仓等供给形态[13][14] - 明都超市上线后订单环比增长3倍,新用户增长超4倍[15] - 美妆闪电仓转型后SKU从700增至4000,单量增长10倍以上[17][18] 下沉市场拓展 - 淘宝闪购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在浙江、广东等地下沉市场取得进展[19] - 美妆闪电仓在县城单仓月利润达1.8万,旺季可达3万[19] - 下沉市场年轻消费者线上化趋势明显,夜间订单占比大[15][19] 供给端创新 - 淘宝闪购为迪卡侬、喜德盛等品牌设计定制化即时零售方案[15] - 大件商品采用"线上下单+门店自提"模式解决物流问题[16] - 闪电仓数量已达1.5万个,与美团持平[17]
外卖大战全景:三亿杯奶茶重新分配财富与辛苦
晚点LatePost· 2025-08-13 14:34
平台竞争态势 - 美团和淘宝闪购在2025年立秋期间展开大规模外卖补贴战 总订单量超过6亿单 其中茶饮咖啡占比过半[5][6] - 淘宝闪购采取攻势策略 单日订单量达去年平均的4-5倍 上周四五六单日均超1亿单 高于美团去年立秋规模[8] - 美团转向防御姿态 减少补贴投入 更注重已有用户的精细化运营 按用户全生命周期价值进行精准补贴[9] - 平台补贴规模巨大 仅上周四一天淘宝闪购在奶茶品类就投入4亿元补贴 主要流量平台效果广告单价较平日增长超两成[10] 订单与销售数据 - 8月7日当天美团和淘宝闪购共产生超过2.6亿个订单 为去年同期的两倍多 创历史新高[5] - 蜜雪冰城立秋当日卖出7500万杯饮品和冰淇淋 单店销量达去年平日三倍以上[6] - 瑞幸首日卖出2000万杯咖啡和奶茶 部分门店单日萃取数千份浓缩咖啡[6] - 茉莉奶白单店最高制作5000杯奶茶 平均11秒完成一杯[6] 品牌参与与策略 - 品牌参与顺序呈现梯度:先是库迪等新品牌 接着是蜜雪冰城 古茗 茶百道等平价品牌 最后是星巴克 喜茶等溢价品牌[19] - 蜜雪冰城总收入的95%来自向加盟商销售原材料 古茗该比例为75% 打折促销带动原材料销售增长[24] - 茶百道在二线城市单店GMV较蜜雪和古茗高出1-2万元 多家品牌6月店均GMV实现双位数增长[26] - 银流咖啡订单量较年初增长70% 原材料使用量翻倍 采购成本因规模扩大而下降[26] 供应链与运营挑战 - 库迪加盟商面临严重供应链断裂问题 杯子 杯托 吸管 小票纸 厚椰乳等物料都出现过断货 持续时间从一周到一个月不等[16][32] - 古茗门店通过提前调整排班应对高峰 早班延后1小时下班 晚班提前1小时上班 支付18元/小时加班费[32] - 冰原料成为瓶颈 古茗门店营业额达1.7万元后无法继续制作冰饮 而霸王茶姬因产品用冰量少可实现4-5万元营业额[32] - 柠季采用动态调节接单设置策略 当排队达500杯时关闭接单 200杯以下重新开启[24] 加盟商经营状况 - 库迪加盟商日均销量从4月的近250杯下滑至200杯 下降20% 保本线为150杯[16] - 加盟商参与活动需精打细算 最佳活动能带来单量增长且保证利润 最差活动导致负利润亏损[18] - 外卖订单利润较低 同样数量外卖单的利润仅为自取单的1/3到1/2[28] - 银流咖啡因门店面积小(30平方米以下) 外卖占比高 水电租金负担轻 具备特殊优势[27] 行业长期影响 - 茶饮咖啡快速饮料化 品牌价值加速消解 消费者更关注价格而非品牌[28] - 外卖占比持续提升 柠季外卖贡献GMV从35%升至45% 除非订单量翻倍否则盈利水平将下降[29] - 小红书奶茶类目帖子打开率和阅读率都在降低 显示品牌关注度下降[28] - 所有品牌都在担心破价风险 如何让习惯低价用户重新接受15元以上定价成为挑战[28] 一线运营实况 - 全国超过40万家茶饮店由数百万店员维持运转 部分品牌要求背诵几十页标准作业流程[31] - 店员工作强度极大 有人数月瘦20斤 有人在睡梦中手舞足蹈模拟打包动作[31] - 瑞幸给直营店员工每人发88元红包 星巴克给每位员工发放100认可积分(价值100元)[35] - 县城茶饮店员月薪4500元 早晚班轮班 无社保但有社保补贴[35]
淘宝闪购像做双11一样做“秋奶”,外卖行业正在变天
36氪未来消费· 2025-08-12 10:36
外卖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淘宝闪购在"秋奶"大促期间单量首次反超美团 8月7日突破1亿单 8月9日周六单量持续领先美团 [5][6] - 外卖平台市场份额从美团饿了么7:3变为美团淘宝京东5:4:1 京东入场后美团份额持续下滑 [8] - 淘宝闪购通过100天陡峭增长曲线快速逼近美团 日常单量已达9000万单 峰值逼近1亿单 [7] 平台战略与营销策略 - 淘宝闪购核心目标是"拿下外卖心智" 通过单量增长建立用户习惯 8000万单稳定后继续冲击更高目标 [7] - 美团此次"秋奶"侧重品牌合作而非补贴 与瑞幸/古茗/麦当劳推进"新品首发"以强化品牌关系 [7] - 大促周期从单日延长至10天 平台采用全渠道营销组合:发券/代言人/直播/线下投放 品牌方提前1-2月备货 [8] 茶饮品类表现与商家案例 - 益禾堂"秋奶"期间淘宝闪购GMV同比增长超1000% 薄荷奶绿单日销量超100万杯 复购率达30% [10][12] - 头部茶饮品牌在淘宝闪购实现几何级增长 多个KA品牌在两平台销售占比出现翻转 [10] - 商家运维成本上升导致利润率下滑 但利润总额增长 超1000家门店首次尝试24小时营业 [12] 非餐品类拓展与供给优化 - 淘宝闪购非餐补贴占比10% 更注重供给端建设 重点发展便利店/闪电仓等小店业态密度 [14] - 针对下沉市场缺乏供给但需求旺盛的特点 加速引入乡镇小店 明都超市订单环比增3倍 新客增4倍 [15][16] - 闪电仓数量7月达1.5万个与美团持平 美妆闪电仓转型后SKU从700扩至4000 单量增长10倍 [18][19] 下沉市场突破与物流创新 - 益禾堂在淘宝闪购新增1000家下沉市场门店 美妆闪电仓县城单仓月利润达1.8-3万元 为高线城市2倍 [20] - 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策略 优先布局美团核心城市周边下沉市场 已在浙江/广东取得进展 [20] - 大件商品创新自提链路(如喜德盛) 美妆标品则发展垂直闪电仓 不同品类采用差异化履约方案 [17][18]
平台再被约谈 一图梳理“外卖大战”时间线
新华网· 2025-08-12 06:35
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相关平台企业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 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共同构建消费者、商家、外卖骑手 和平台企业等多方共赢的良好生态,促进餐饮服务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网站截图 此前,京东、美团、淘宝三家平台企业曾就近期"外卖大战"分别作出回应。 7月17日,京东表示,此次外卖"0元购""满18减18"等外卖恶性补贴是严重内卷的表现,属于恶性竞争,京东完全没有参与。 7月16日,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公开回应称:"我们不想卷,我觉得这样没意义。" 而7月7日,淘宝闪购则表示,接下来会在12个月直补消费者及商家500亿元,有效带动消费内需,为商家创造生意增量,并充分做大市场容量,破除"内 卷"式竞争。 | < 爆红包 | | 80 | | | 0. 搜索 | 特价 首页 秒送 外卖 新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财报季来袭!“外卖大战”扰动下,港股科技能否再度“大象起舞”?
格隆汇· 2025-08-12 03:15
港股市场表现及科技公司业绩披露 - 8月12日港股三大指数震荡调整 港股科技50ETF下跌0.38% 成份股中比亚迪股份和京东集团翻红 阿里巴巴下跌1.27% 小米集团、腾讯控股、美团小幅回调 [1] - 8月13日起港股科技公司陆续披露2025年Q2业绩 腾讯和京东率先发布 高盛预计AI对盈利增长的贡献及外卖大战对利润下滑的影响为市场关注焦点 [1] 主要港股科技公司Q2业绩预期 - 腾讯控股预计Q2营收1790.23亿元(同比增长11.11%) 每股收益5.46元(同比增长9.35%) 8月13日发布 [2] - 京东集团预计Q2营收3354.57亿元(同比增长15.12%) 每股收益3.48元(同比下降57.51%) 8月14日发布 [2] - 小米集团预计Q2营收1152.13亿元(同比增长29.62%) 每股收益0.36元(同比增长80.15%) 8月19日发布 [2] - 哔哩哔哩预计Q2营收73.28亿元(同比增长19.60%) 每股收益0.49元(同比增长133.29%) 8月21日发布 [2] - 快手预计Q2营收344.28亿元(同比增长11.15%) 每股收益1.08元(同比增长20.19%) 8月21日发布 [2] - 阿里巴巴预计Q2营收2537.63亿元(同比增长4.33%) 每股收益13.01元(同比增长31.55%) 5月15日已发布 [2] - 美团预计Q2营收937.88亿元(同比增长14.03%) 每股收益1.29元(同比下降28.73%) 5月26日已发布 [2] - 拼多多预计Q2营收1031.96亿元(同比增长6.32%) 每股收益12.3元(同比下降43.08%) 5月27日已发布 [2] AI驱动的盈利增长及资本开支 - AI变现集中在效果广告提速和云服务贡献 腾讯表示AI已对效果广告与长青游戏业务产生实质性贡献 Q2广告收入将持续受益于广告技术升级、视频号、小程序和搜寻业务增长 [3] - 中国主要云服务提供商(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金山云)2025年第一季度AI收入占比达19%-27% 较此前预期提升6.4-12.8个百分点 [3] - 2025年美股科技七巨头资本支出达3110亿美元 较2024年约2470亿美元增长34% 可能映射到中国本土AI科技资产 [4] - 海外芯片重新获批出口中国后 港股头部公司预计在下半年加大AI相关资本支出 聚焦AI推理能力扩容及模型部署 腾讯、阿里在AI智能体、广告技术、模型能力与AI推理量方面的进展成为市场关注重点 [5] 外卖大战对盈利的影响及估值分析 - 2025年二季度港股头部大厂宣布耗资百亿投入外卖大战 市场预计Q2外卖补贴投入将影响生活服务类平台业绩 [6] - 市场对外卖拖累业绩的悲观情绪或已体现在估值和股价中 港股科技指数当前PE-TTM为21.96倍 低于近3年80%时间和近5年90%时间 [7] - 横向对比纳斯达克100指数市盈率34.9倍、科创50指数140倍、创业板指34.65倍 港股科技具备较高配置价值和估值抬升空间 [7] - 港股科技50ETF标的指数汇聚中国科技十雄 前十大成份股覆盖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人工智能、半导体等科技赛道 小米集团权重11.3% 腾讯控股9.9% 阿里巴巴9.5% 美团8.6% 比亚迪股份7.7% [7] 盈利增长预期及外部环境 - 港股科技公司营收及利润上行空间确认 标的指数2025年全年营业收入预计同比增长15.32% 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21.85% [8] - 7月美国非农新增低于预期 市场提升对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 全球流动性或将提前改善 港股市场作为对全球利率环境高度敏感的市场可能受益于流动性宽松预期 [8] - 中金建议在恒生指数24000点附近观望甚至适度获利 强调在低迷时提前埋伏而非亢奋时追涨 [9]
外卖大战+出海不顺,高盛为什么看衰中国互联网大厂
搜狐财经· 2025-08-08 16:34
互联网大厂业绩表现 - 中国互联网大厂第一季度的开门红效应已经消失 [1] - 高盛预计互联网大厂在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将持续亏损 [1] - 财报可能出现数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1] 亏损原因分析 - 外卖大战仍在持续,投入强度未明显放缓 [2] - 补贴竞争导致每季度亏损可能超过一百亿元 [2] - 每单业务均面临亏损压力 [2] - 不确定性持续上升的出海业务也是亏损原因之一 [1] 行业竞争影响 - 互联网大厂对用户和流量的争夺需要决出胜负 [2] - 外卖大战让消费者获益,但中小商家未完全受益 [2]
补贴与流量下的“立秋奶茶大战”,远没有想象中那样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8 14:20
行业现象 -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活动引发全行业外卖混战,平台补贴、社交传播与流量争夺共同推动订单暴涨 [2] - 多数奶茶店订单量实现20%以上增长,霸王茶姬、茶百道等品牌部分门店订单量涨幅达200%-300% [6] - 茶饮咖啡品类突破外卖行业两大经营难点:有限供给和峰值即配,成为平台练兵首选品类 [9] 门店运营 - 霸王茶姬某门店6位员工单日制作2000多杯奶茶,上午点单需排队4小时,积压600多单 [1][3] - 部分门店因产能不足关闭外卖接单功能,邻里手打柠檬茶、COCO都可等品牌出现临时关单现象 [4] - 订单积压导致履约困难,部分包装好的外卖订单超过100单无人取货 [5] 平台策略 - 美团在"立秋奶茶"活动发力明显,通过茶饮品类提高订单量以增强骑手黏性 [11] - 平台采用"由浅入深"运营策略,先在标准化茶饮品类完成系统测试,再拓展至正餐品类 [9] - 骑手资源成为平台竞争核心,众包骑手模式导致平台间订单争夺加剧 [11] 经营效益 - 一线城市门店外卖平台抽佣约20%,叠加促销成本后实收率可能降至50% [7] - 堂食订单实收率可达90%以上,但活动期间外卖单量占比超过90%,挤压利润空间 [7][8] - 加盟商反映单量增长但利润薄弱,员工效率低、物料消耗大成为普遍问题 [8] 品类特性 - 茶饮咖啡具有高度标准化、全天交易节奏、高频新品等特点,天然适配外卖平台运营逻辑 [9] - 相比正餐3-4小时的配送高峰,茶饮订单分散全天,降低平台峰值调度压力 [9] - 茶饮订单重量轻、配送效率高,骑手平均每天可完成30多单奶茶配送 [4][10]
“规范补贴”后首周末:免单消失但红包仍在,外卖攻防战转向深水区|热财经
搜狐财经· 2025-08-07 06:26
8月1日上午,美团、淘宝闪购及饿了么、京东等外卖平台相继发布声明,呼吁抵制恶性竞争、规范促销补贴。刚刚过去的周末是三大外卖平台宣布"规范补 贴"之后的首个周末。三大外卖平台是否真的对非理性补贴行为按下"暂停键"? 补贴"暂停键"虚按?周末优惠券仍在飞 7月以来,每逢周末,各大平台均掀起"补贴大战"。从低价奶茶,到大额红包补贴,在平台的裹挟下,外卖行业陷入了史无前例的单量狂欢。数据显示,即 时零售行业的单量一度从约1亿单左右暴涨至2.5亿单。 单量暴涨之下,商家爆单做不完、员工崩溃等例子屡见不鲜;骑手跑单忙不停,日入过千绝不夸张;而消费者使劲儿"薅羊毛",有人一天点完了一周的外 卖,有人因喝了太多奶茶进了医院。 在这样的背景下,8月1日,美团、淘宝闪购及饿了么、京东等外卖平台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发布"规范补贴"的相关声明。多家平台的均在声明中明确,要 杜绝非理性、恶性的补贴行为,推动行业回归理性竞争,保障商家在补贴活动中的权益,尊重商家自主经营、定价、参与活动等权利,共同构建消费者、商 家、骑手、平台等多方共赢的行业生态。 上述声明发布的次日即迎来了周末。记者梳理发现,声明之后,各大平台的补贴仍在持续。淘宝闪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