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合成生物学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新闻网】光合生物如何适应进化?中国团队破解高效捕获利用光能分子机制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01:34
研究突破 - 首次在原子层面揭示颗石藻通过扩展和优化光系统结构适应海洋光环境的独特策略[1] - 破解颗石藻光系统复合物高效利用光能的分子机制[1] - 研究成果以封面形式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1] 复合物结构特征 - 颗石藻PSI-FCPI超级复合物由51个蛋白亚基和819个色素分子组成[2] - 分子量高达1.66兆道尔顿[2] - 捕光截面是典型陆地植物光系统I超级复合物的4至5倍[2] 能量转化效率 - 捕获光能的量子转化效率超过95%[2] - 与陆地植物光系统I超级复合物效率相当[2] - 通过大量叶绿素c与叶绿素a形成紧密能量耦联消除能量陷阱[4] 捕光机制创新 - 光系统I核心周围环绕38个岩藻黄素叶绿素a/c结合蛋白捕光天线[2] - 以模块化方式排列成8个放射状排布的捕光天线条带[2] - 新型捕光天线能有效吸收460-540纳米波长的蓝绿光和绿光[4] 应用潜力 - 为理解光合生物高效能量转化机制提供新结构模型[1] - 可指导设计新型光合作用蛋白[1] -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具有巨大潜力[1] 生态意义 - 颗石藻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4] - 在海洋碳沉积和全球碳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4] - 其碳酸钙外壳在地层中留下显著的"白垩"痕迹[4]
政策支持体系日益完善 生物制造迎来发展黄金期
今年以来,在产业各方的协同努力下,我国生物制造技术快速突破并加快向各领域渗透,政策支持体系 日益完善,产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展现出生物制造作为未来产业的巨大潜力和强劲动力。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叶邦策团队构建基于肿瘤微环境响应的自调控智能工程菌 系统,实现了对肿瘤组织的精准靶向定植;全国首个正式投产的天然产物生物制造示范线在上海化学工 业区启动;吉林化纤(000420)年产3.5万吨生物质人造丝项目一期2万吨生产线全面达产…… 生物制造加速向各领域渗透 今年上半年,伴随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等核心技术的快速进步,生物制造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医药、 材料、农业等多个领域,带动传统生产方式的变革与发展。 在生物医药领域,中国科学院刘陈立团队以沙门氏菌为底盘细胞,利用实体肿瘤细胞相对正常细胞的缺 氧环境,开发了新型的抗肿瘤菌株DB1,能精准识别肿瘤并激活免疫系统;中国科学院刘光慧团队用合 成生物学手段对干细胞的长寿基因通路进行重编程,提高了抗氧化和祖细胞抗衰老等能力…… 在生物基材料领域,上海蓝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浩千团队自主研发的生物混动技术体系,使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单位产量与碳源 ...
多项任务聚焦合成生物!安徽公示2025“揭榜挂帅”攻关目录
文章核心观点 -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2025年制造业"揭榜挂帅"招才引智专项攻关指导目录 拟选取325项关键技术攻关类任务和3项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类任务 其中多项任务涉及合成生物技术领域 涵盖农业废弃物转化、抗体筛选、酶催化、氨基酸制造等方向 体现政策对生物制造产业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的强力支持 [2][3] 合成生物技术专项任务 - 农业废弃物高值转化技术要求生物甲烷容积产率≥1.1m³/m³·d 甲烷浓度≥65% 生物天然气提纯回收率≥99% 液化温度≤-162℃ 系统日产气量100,000m³ [4] - 抗原特异性抗体筛选需获得亲和力10⁻⁹至10⁻¹⁰M的抗体分子 并提供3-5株靶向human CD47、PD-1的去免疫原性抗体 [4] - AI辅助酶定向进化用于γ-内酯合成 要求酶活≥4000IU/L 底物产率>40% 产物纯度>99% 并建立AI辅助算法和核心酶库 [4] - 三氯蔗糖生物合成要求固定化酶活≥600U/g 循环稳定性≥120批 转化率≥99.95% 整体工艺收率≥75% 成品纯度≥99% [4] - 合成微生物群落调控肉制品加工 要求盐分降至8-12%(传统工艺15%以上) 风味物质提升20% 危害物降低20% [4] - 小品种氨基酸生物制造指标:L-丝氨酸发酵产率≥75g/L L-鸟氨酸≥90g/L L-瓜氨酸≥100g/L [4] - 生物基土壤调理材料要求炭得率≥30% 菌剂有效活菌数≥2亿/g 示范田作物增产5-10% 化肥减量20%以上 [4] - 没食子酸合成生物学工艺要求酶活性提升5倍 发酵产率≥40g/L 成本低于植物提取法20% 降低资源消耗与碳排放20% [4] - 生物法制备除草剂中间体要求底物转化率≥80% 并建立50-100升小试生产线 [4] - 酶促合成还原型谷胱甘肽要求转化率≥90% 酶循环利用≥50次 反应浓度≥50克/升 [5] - 乳制品膜工艺要求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占总蛋白量均≥90% β-酪蛋白≥43% [5] - 手性醇生物酶催化要求底物转化率>98% 产品纯度>99% 手性ee值>98% 酶成本占吨成本<5% [5] - 高密度发酵微生物菌剂要求贝莱斯芽孢杆菌发酵液活菌量达300亿cfu/mL 母粉达1000亿cfu/g 并开发7种新产品 [5] 产业应用方向 - 技术覆盖农业、化工、食品、医药等多个领域 包括生物能源、香料、甜味剂、氨基酸、除草剂、乳制品等功能性产品 [4][5] - 产业化要求明确 多数任务需完成中试或工业化生产线建设 并申请专利及制定企业标准 [4][5]
“中国光谷”加速迈向全球生命健康产业新高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9-11 03:21
大会概况 - 第十七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武汉东湖高新区举办 主题为"生物科技赋能未来 生物制造重塑世界" 设有政策解读 技术研讨 资源协同 国际合作 成果转化五大板块及专业展览 [2] - 大会展示近千项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 举办生物制造高层论坛及近20场细分领域专题分论坛 [1][3] - 发布《中国生物经济发展报告2025》和全国创新药"慧眼"系统两项重磅成果 [3] 产业规模与地位 - 光谷生物城形成千亿产业集群 综合竞争力稳居全国前列 中部第一 [1] - 光谷聚集4200余家生物产业相关企业 成为中部地区影响力最大 创新力最强 产业体系门类最齐全 人才集聚效应最显著的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区 [8] - 2024年东湖高新区生命健康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 武汉市生命健康产业规模达5546亿元 居中部地区第一 湖北省大健康产业突破万亿元规模 成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11] 技术创新成果 - 武汉禾元生物推出全球首个"稻米造血"一类新药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 改写了人血清白蛋白依赖人血浆提取的历史 [6] - 武汉依瑞德开发交互式脑机—光磁联合设备 实现无创脑机接口 [6] - 武汉滨会生物的溶瘤病毒产品OH2注射液被纳入国家突破性治疗品种 [6] - 联影医疗推出世界首台5.0T人体全身磁共振系统uMR Jupiter 实现超高场磁共振全身临床成像 [6] - 光谷创新药领域临床在研一类新药超400个 医疗器械领域1800余个二 三类医疗器械获批上市 生物农业领域获批国审农作物新品种180个 [8] 产业生态建设 - 光谷形成生物医药 医疗器械 生物农业三大产业集群 锚定创新药 医疗器械 生物农业 生物服务和未来产业五大产业方向 [8][11] - 拥有27个国家级创新平台 72个中试平台及20个创新服务平台 湖北省药检院 省医疗器械质检院 省安评中心等专业机构落户 [11] - 创新推出"招投联动"机制 以资本为纽带和先导吸引企业落地 秉持"投早 投小 投未来"理念 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 [11] 国际合作与区域协同 - 古巴共和国副总理率团参会谋划产业合作新领域 23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代表深入交流构建跨区域协作网络 [3] - 举办2025生物制造创新创业大赛挖掘诸多创新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3]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指出湖北省和武汉市产业基础好 发展潜力大 希望为全国生物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3]
弈柯莱联合创始人瞿旭东:以商用导向实现生物制造规模化开发
证券日报· 2025-09-10 16:44
公司发展里程碑 - 成立十年间已将近20种产品推向量产且多个产品获得较高市占率 [1] - 完成国投聚力独家战略投资的4.5亿元融资 [1] - 成为国内第一批持证的母乳寡糖生产商且2'-岩藻糖基乳糖于2023年10月获国家卫健委审批 [3] 技术平台优势 - 构建"设计+改造+应用"全链条平台化技术体系实现研发活动平台化 [2] - 自研AI算法筛选候选酶分子并储备6万多种实体酶库覆盖20类工业反应 [2] - 平台化技术使公司成为唯一通过国家卫健委批准采用酶转化法生产甜菊糖苷M的企业 [3] 研发成果与知识产权 - 近三年累计申请专利200件且授权70余件 [3] - 通过平台化技术实现甜菊糖苷M量产(传统方式需数十吨甜菊叶提取1公斤) [3] - 凭借技术平台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专项支持 [3] 商业模式创新 - 选择与终端企业深度绑定成立合资公司整合市场资源(如母乳寡糖领域) [5] - 重点拓展生物制造上游原料端采用甲醇和二氧化碳等一碳原料替代粮食基原料 [5] - 核心团队均来自生物制造领域且成员稳定性高 [4] 行业战略定位 - 生物制造竞争本质是系统化能力竞争 [1] - 合成生物学价值在于为市场提供解决痛点的产品而非论文或专利数量 [5] - 未来三年以商业落地为导向推出更多产品并与国内外头部企业深化合作 [5]
3起亿元融资“加码”,8月美妆融资升温!
搜狐财经· 2025-09-10 13:51
行业整体融资态势 - 8月美妆行业融资显著回暖 共发生10起投融资案例 涉及资金总额约6亿元人民币[1][2][3] - 融资事件数量和金额较7月大幅上涨 事件数量增加6起[4] - 融资项目呈现多元化趋势 主要集中在品牌、合成生物和医美领域[4] 融资金额分布 - 1000万以上项目数量占比最高 亿元级项目达3起[4] - 医美赛道获得最大单笔融资 金额达数亿元人民币[4] - 1起融资事件未披露具体金额[4] 合成生物领域融资 - 合成生物成为投资热点 3家企业获得融资[4][5] - 美国生物科技公司Debut获得2000万美元(约1.43亿元人民币)投资 投资方包括欧莱雅风险投资基金BOLD等机构[5] - 芝诺科技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 由青创投领投[7] - 华熙唐安完成A轮融资 由中科先进产业基金与光明科学城联合投资[7] 医美领域融资 - 医美赛道持续受资本青睐 3家企业获得融资[8][9] - 上海摩漾生物获得数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天壹资本、蓝驰创投和华盖资本[11] - 迈诺威医药完成亿元级B轮融资 由IDG资本领投[11] - 苏州若弋生物获得数千万元Pre-A++轮追加投资[11] 品牌领域融资 - 男士美妆品牌GREENLAB绿所完成近千万元Pre-A轮融资 专注男性面部护理与彩妆领域[13] - 杭州禾芃生物完成1000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专注于植物科技护肤[13] 历史融资对比 - 2021年超130家美妆企业获融资 总额达150亿元人民币[14] - 2023年美妆行业融资超70亿元人民币[14] - 2024年美妆产业投融资总额达66亿元人民币[14]
2亿!金龙鱼等成立合成生物新公司
合资公司成立 - 益海嘉里金龙鱼与新华扬共同成立新华扬益海嘉里(富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2亿元[2] - 合资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工业酶制剂研发 生物化工产品技术研发 生物基材料技术研发 生物基材料制造[2] - 项目位于齐齐哈尔市富裕县 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生产食品用酶 饲料用酶 其他工业用酶等发酵类产品[4] 公司业务背景 - 益海嘉里金龙鱼是我国重要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企业 涉足食用油精炼 油籽压榨 食品原辅料 专用油脂 玉米深加工 大豆精深加工 水稻循环经济 小麦深加工 食品饮料 中央厨房 粮油科技研发等产业[2] - 旗下拥有金龙鱼 欧丽薇兰 胡姬花 香满园 海皇 金味 丰苑 锐龙 洁劲100等知名品牌[2] - 新华扬是生物酶制剂生产商和微生态制剂专业服务商 总部位于武汉 是全国酶制剂十强企业[3] 产能与项目规划 - 益海嘉里金龙鱼计划与富祥药业合资设立富祥益海嘉里(富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专注于食品原料 医药中间体等产品制造与销售 总年产能预计达20万吨[6] - 项目建设于齐齐哈尔市(富裕)生物基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内 紧临益海嘉里(富裕)现代农业产业园[6] - 富祥药业是国内首家实现丝状真菌蛋白千吨级产业化的企业 正在加速建设年产20万吨微生物蛋白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一期) 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万吨微生物蛋白和5万吨氨基酸水溶肥的产品规模[7] 战略转型方向 - 益海嘉里金龙鱼通过合资公司转型入局合成生物产业 打造世界顶级生物酶制剂制造商及服务商[4] - 合资公司益海嘉里富祥(富裕)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将建设食品原料及营养品生产线[7]
精英计划 | 天工所多肽与蛋白质工程研究中心招聘启事
研究所人才招聘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多肽与蛋白质工程研究中心招聘助理研究员和博士后 主要聚焦蛋白质工程与合成生物学研究 涵盖酶工程 酵母人源化改造 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等领域 [3][4][7][13] - 应聘者需具备蛋白质工程/酶工程 合成生物学 代谢工程 结构生物学或相关专业背景 优先考虑有自律性 团队协作能力和优秀分析写作能力的候选人 [7][13] 薪酬福利与支持政策 - 博士后年薪最高可达研究所副研究员标准 优秀者可一事一议 并享受社保和住房公积金 [8] - 天津港保税区提供30万元分两年资助 天津市"博士后创新岗位"提供20万元奖励资助 研究所基础薪酬与资助累加支持 [8][11] - 福利包括解决本人及新生子女落户 租住周转住房 健康体检 带薪年假 对科技成果转化贡献给予额外奖励 [13][14] 职业发展路径 - 出站博士后优先留所工作 可申请副高级或中级专业技术岗位 纳入事业编制 [10] - 取得突出成果的博士后可申请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和中国科学院人才计划 享受高层次人才待遇 [15] - 留津工作的博士后享受天津市支持政策 包括20-30万元奖励资助 [11][15] 研究背景与方向 - 多肽与蛋白质工程研究中心聚焦合成生物学源头技术开发和绿色低碳生物制造应用 整合微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等多学科 [4] - 研究中心致力于应对资源 环境 健康 生物制造领域的挑战 运用工程生物学策略改造基因 蛋白质 细胞器等 [4] - 研究组长张燕飞发表论文38篇 申请专利23项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多项科研任务 [5]
鼓楼区与南师大共建智能生物制造创新中心
新华日报· 2025-09-07 21:44
中心建设与定位 - 南京市鼓楼区与南京师范大学共建智能生物制造创新中心 以合成生物学底层技术为核心 采用"1+1+N"创新模式 依托科研平台攻克核心技术并联动企业推动成果落地 破解实验室成果难以产业化的痛点[1] - 中心管委会主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和担任 现场为微康益生菌 纽邦生物 迪必尔生物工程 北极光等企业负责人颁发产业顾问聘书[1] 产业生态构建 - 中心形成"龙头引领 梯队培育"态势 引入亚洲最大益生菌菌种研发智能制造基地的微康益生菌 其产品获评拜耳制药全球最佳供应商[1] - 成功孵化益一科技 康科生物 修喵修勾科技 玖明医疗等企业 覆盖医疗健康 膳食营养 宠物健康等细分领域 补全鼓楼合成生物产业链[1] 产业链协同发展 - 活动现场签约海尔生物 德悦普惠医疗 量准科技等项目 覆盖细胞库建设 创新药筛选 生物芯片研发等关键环节[1] - 多项目协同推动产业链从"单点突破"迈向"全链协同"[1]
全球三成新药来自中国,我国生物经济大有可为
第一财经· 2025-09-05 09:54
行业全球地位 - CAR-T细胞疗法研究中心数量388个位居全球第二[3] - 生物药市场规模突破1.1万亿元且生物药在研数量蝉联全球第二[3] - 湖北病理大数据库179万张高精度数字切片跃居全球第二[3] - 全球医疗器械专利申请量91513组占全球总量70%居首位[8] - 生物基材料和化学品产值突破1万亿元[5] 研发创新成果 - 2024年国家药监局批准93款新药创五年新高[7] - 全球制药研发管线前25强中4家中国企业上榜[7] - 恒瑞医药以自研新药比例排名全球第1位[7] - 精准生物CAR-T治疗产品"普基奥仑赛注射液"填补国内空白[7] - 脑机接口在上海华山医院完成国内首例前瞻性临床试验[3] 产业政策与系统建设 - 全国共建立23个生物产业基地[5] - 创新药/在研管线/上市新药数量均占全球30%以上[5] - "全国创新药慧眼系统"正式亮相 构建三大评价体系[9] - 生物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7%[5] - 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示范种植面积达1000万亩[12] 技术突破与前沿领域 - 微生物细胞工厂实现核苷酸/酚酸/黄酮等复杂化合物高效合成[11] - 酶定向进化/代谢网络重构成为提升产量核心策略[11] - 人工智能可提高药物研发效率并设计新型基因编辑工具[12] - 全球生物基化学品市场规模预计2029年达1252.3亿美元[11] - 全球生物经济规模2050年预计增至30万亿美元[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