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能过剩
icon
搜索文档
养殖业集体扑倒!猪、蛋、羊、鸡全在跌,怎么了这是?
搜狐财经· 2025-06-16 09:19
生猪价格走势及行业动态 - 猪价跌破7元/斤大关 创年内新低 收储后跌势缓和但前景仍不乐观 [2] - 预计6月迎来出栏高峰 因天气炎热及南方梅雨增加猪病风险 大猪价格走弱促使养殖户加速出栏 [2] - 官方引导猪企减重出栏 预计6月出栏量增加 叠加高温天气导致消费疲软 猪价短期内难回升 [2] 禽畜产品价格表现 - 鸡蛋价格跌破3元大关 部分养殖户陷入亏损状态 [4] - 白条鸡批发价16.88元/公斤 同比下跌2.3% [4] - 羊肉批发价59.58元/公斤 同比下跌0.5% 牛肉同比上涨3.5%但预计涨幅有限 [4] 供应端产能状况 - 生猪产能连续11个月增长 维持在4000万头以上高位 [4] - 蛋鸡及肉鸡产能接近历史高位 因前两年价格高位吸引大量新增产能 [4] - 禽类周期相对较短 但产能去化需经历亏损阶段 [5] 生产效率提升影响 - 猪企通过优化能繁母猪产能实现降本增效 猪肉供应量未同比回落 [7] - 肉羊育种饲养技术进步提升出肉率 羊肉供应保持充裕 [7] 进口及替代效应 - 进口牛肉呈直线增长态势 因国内养殖成本高而进口价格低 [8] - 猪肉禽肉价格下跌形成替代优势 制约牛肉需求增长 [8] 消费端表现分析 - 节假日旅游数据增长显著 但民生消费增长未达预期 [10] - 宏观经济压力导致居民消费紧缩 日常消费需求增长有限 [10] - 消费复苏缓慢加剧供应压力 产能去化需经历被动调整过程 [11]
光伏高管们的话,说给汽车高管们听
第一财经· 2025-06-15 04:02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光伏行业和新能源汽车行业均面临价格战、产能扩张和创新保护不足的困局,光伏行业的历史经验值得新能源汽车行业借鉴 [1][2] - 价格战导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价格下滑近30%,尽管2024年多晶硅、电池片、组件产量同比增长超10%,新增装机量同比增长28.3%至277.57GW,但行业整体产值下滑,龙头企业如隆基绿能、协鑫系、通威股份均出现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 [2] - 汽车行业价格战尚未造成全产业链折损,但部分车企亏损加大,现金流紧张,反映出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 [2] 价格战与产能过剩 - 价格战是市场化竞争工具,有助于淘汰低效产能,但无底线的成本突破会损害全产业链利润 [1][2] - 光伏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2023年隆基绿能创始人已警示,产能扩张受地方补贴等非市场化因素推动,导致资源浪费 [3] - 汽车行业同样面临产能过剩,吉利控股宣布停止新建工厂,利用现有过剩产能,行业呼吁反内卷和兼并重组 [3] 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 光伏行业创新成果如TOPCon技术迅速被同行模仿,导致技术红利短期耗尽,先发企业难以获得足够回报 [5] - 知识产权保护不足是行业普遍问题,光伏企业呼吁为科技创新赋予权利属性,延长红利周期 [5] - 汽车行业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中需加强创新能力,同时保护创新成果,避免重蹈光伏覆辙 [5] 行业出路与政策支持 - 光伏行业出路在于持续创新,但创新保护需政策支持,建立鼓励创新的市场环境 [6] - 行业协会和监管部门推动兼并重组,光伏行业协会2024年鼓励行业整合,证监会发布政策支持并购重组 [3][4] - 中国光伏和新能源汽车均为万亿产业,加强创新保护将提升全球竞争力 [6]
光伏高管们的话,说给汽车高管们听
第一财经· 2025-06-15 03:21
行业现状与价格战影响 - 新能源汽车和光伏行业均面临价格战困境,高管们通过极限降本和价格战抢夺市场,导致产业链利润受损 [1] - 光伏行业2024年多晶硅、电池片、组件产量同比增长超10%,新增装机277.57GW(同比+28.3%),但产业链价格下滑近30%,整体产值下降 [2] - 光伏龙头企业如隆基绿能(收入825亿元,同比-36%,亏损86亿元)、协鑫系、通威股份(收入919亿元,同比-33%,亏损70亿元)均出现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 [2] - 汽车行业价格战尚未造成全产业链折损,但部分车企亏损加大,现金流恶化,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 [2][3] 产能扩张与同质化竞争 - 光伏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2023年已警示行业严重过剩,地方补贴和代建厂房等非市场化行为加剧扩张 [4] - 汽车行业可能重蹈光伏覆辙,吉利宣布停止新建工厂,转而利用现有过剩产能,行业呼吁反内卷和兼并重组 [4] - 光伏行业协会2024年鼓励兼并重组,汽车行业也认为兼并重组是必然结果,证监会发布政策支持并购重组作为经济转型工具 [4][5] 创新保护与行业出路 - 光伏行业创新缺乏保护,新技术(如TOPCon)迅速扩散为行业公共知识,先发企业难以享受创新红利 [6] - 朱共山强调知识产权是光伏的生命之本,需拉长技术红利周期,避免TOPCon案例重演 [6] - 汽车行业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中需加强技术创新和保护,软件和AI定义汽车时代对创新能力要求更高 [6][7] - 光伏和新能源汽车作为万亿产业,需政策支持创新保护,以巩固全球竞争优势 [7]
关键信息出炉!详细解读!
格兰投研· 2025-06-14 15:13
金融数据概览 - 5月M1增速升至2.3%,为一年新高,但环比减少2307亿元,反映企业和居民活钱减少[1] - M2增速7.9%,显示货币供应总量充足但资金滞留银行体系[1][2] - 住户存款前五个月增加8.3万亿,总规模突破160万亿[4] 社融结构分析 - 5月社融增量2.3万亿,同比多增2271亿,增速8.7%与上月持平,为五年同期次高[5][6] - 政府债券贡献64%新增社融,单月发行1.46万亿,同比多增2367亿,环比多增5000亿[9][10] - 剔除政府债后社融增速仅5.98%,低于4月的6.02%[11] 信贷需求疲软 - 5月新增贷款6200亿,同比少增3300亿,创近年新低[12] - 企业贷款受产能过剩和需求走弱抑制,出口企业面临关税压力[13] - 居民短贷减少208亿,同比少增451亿,消费贷款连续三月下滑[13][14] 消费补贴动态 - 多地暂停国补,如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因额度耗尽或限量发放[15] - 地方财政承担10%-20%补贴,但中西部积极性不足,广东等沿海省份因超支叫停[16] - 全国已消耗补贴1500亿,6月预计再耗500亿,全年3000亿额度剩余不足30%[17] 房地产市场 - 5月居民中长贷增746亿,同比多增232亿,购房需求局部回暖[19] - 房价较峰值回调20%-30%,但东南沿海受关税冲击跌幅更大[19][20] - 政策需分三阶段稳地产:先稳交易量,再激活二手房,最后传导至新房市场[24][26][27]
江西首富,财富大缩水
盐财经· 2025-06-14 09:35
光伏行业分化趋势 - 光伏行业分化已成大趋势,晶科能源表现与同行形成鲜明对比 [3][4] - 2024年行业寒冬中,14家光伏企业合计预亏损332.8亿至379.8亿元,晶科能源仍实现微利0.99亿元 [12] - 2025年一季度晶科能源亏损同比扩大218.2%,而隆基绿能等同行亏损环比收窄 [5][14] 晶科能源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38.4亿元,同比下滑40.03%,净利润-13.9亿元,同比下滑218.2% [5] - 2024年全年营收924.7亿元(同比-22.08%),净利润9893万元(同比-98.67%),毛利率从14.43%腰斩至7.79% [11][16] - 公司依赖政府补贴,2024年计入当期损益的补助达24.77亿元,远超净利润 [6] - 负债总额865.6亿元,资产负债率72.72%,流动性负债475.3亿元 [24] 市场与股价表现 - 股价自2022年高位下跌超70%,市值蒸发1380亿元;2025年内跌幅27%,市值蒸发190亿元 [7] - 实控人李仙德身价从2023年353亿元缩水至2025年115亿元,财富缩水超235亿元 [8] TopCon技术竞争格局 - 晶科能源曾凭借TopCon先发优势,2023年N型组件出货48GW,净利润同比增长153.2%至74.4亿元 [11] - 行业新增TopCon产能达700GW,远超需求,导致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 [16] - TopCon电池价格区间0.63-0.75元,较BC电池(0.79-0.83元)成本优势减弱 [22] 技术迭代风险 - BC电池因高转换效率和低衰减系数可能成为N型时代主流,对TopCon构成威胁 [19][20] - 晶科能源计划2025年提升TopCon效率至27%,并布局钙钛矿叠层电池,但技术成熟需3年以上 [22][23] - 债务压力或限制其技术转型能力,面临被BC技术抢占市场的风险 [23][24]
江西“首富”李仙德,财富缩水超235亿
创业家· 2025-06-13 10:01
光伏行业分化趋势 - 光伏行业分化已成大趋势,晶科能源一季度表现大幅低于同行,营收138.4亿同比下滑40.03%,净利润-13.9亿同比下滑218.2%,而隆基绿能等同行亏损正在收窄[3][4] - 行业寒冬下,2024年14家光伏企业合计预亏损高达332.8亿至379.8亿元,晶科能源2024年仍实现净利润9893万,表现相对优秀[10] - 2025年一季度晶科能源业绩突然"变脸",亏损同比扩大,而其他企业如隆基绿能净利润增速为38.89%,亏损收窄[9][11] 晶科能源业绩分析 - 公司一季度营收138.4亿同比下滑40.03%,净利润-13.9亿同比下滑218.2%,扣非净利润-18.66亿同比下滑1075.63%,经营活动现金流-26.2亿同比下滑323.43%[4] - 2024年全年营收924.7亿同比下滑22.08%,净利润9893万同比下滑98.67%,但当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高达24.77亿元[4][10] - 组件出货量2024年达92.87GW超过第二名25%,但组件毛利率从14.43%降至7.79%,近乎腰斩[12][13] TopCon技术红利消退 - 公司此前凭借TopCon技术先发优势,2023年N型组件出货超48GW,重新夺回组件第一宝座,实现净利润74.4亿同比增长153.2%[10] - 目前TopCon技术同质化严重,行业新增有效产能达700GW远超全球需求,价格战导致公司不得不签低价订单[11][12] - TopCon技术壁垒不高,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等竞争对手迅速跟进,先发优势丧失[11] BC电池技术威胁 - BC电池技术效率更高,综合输出效率高于TopCon,中信建投研报显示其可降低电站单瓦BOS成本[15] - BC电池价格目前0.79-0.83元,较TopCon的0.63-0.75元仍有溢价,但未来随着产能扩大价格可能进一步回落[16] - 公司面临技术路线选择困境,转TBC可能性小,钙钛矿叠层电池需3年以上攻克稳定性难题,可能错失市场机会[16] 公司财务压力 - 自2022年上市以来直接融资224亿元,银行借款达1856.71亿元,一季度末资产负债率72.72%,负债总额865.6亿元[17] - 流动负债475.3亿元,其中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达280.4亿元,债务压力沉重[17] - 股价自2022年高位下跌超70%,市值蒸发1380亿元,年内下跌27%市值蒸发190亿[5] 实际控制人财富缩水 - 实际控制人李仙德身价从2023年353亿元缩水至2025年115亿元,财富缩水超235亿元[5] - 在胡润2025全球富豪榜排名第2295位,同比下降275位[5]
比亚迪降价引发天然橡胶价格急跌
日经中文网· 2025-06-13 06:40
天然橡胶价格下跌 - 大阪交易所天然橡胶期货价格进入6月后徘徊在1年4个月以来的低点附近 6月10日反弹但仍比5月27日近期高点低10% [1] - 上海交易所天然橡胶期货6月4日一度跌破每吨13300元 处于2024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 [2] - 价格下跌主要受比亚迪降价引发价格竞争担忧影响 同时美国市场抢搭末班车需求减弱 [1][2] 汽车市场需求变化 - 比亚迪5月新车销量382476辆 同比增长15% 较4月20%以上增速有所放缓 [2] - 中国4月新车销量(含出口)同比增长9.8% 但被指产能过剩 [2] - 美国5月新车销量同比增长1.4% 较3月9.1%和4月9.9%增速大幅下降 [3] 供需因素分析 - 天然橡胶70%需求来自轮胎 价格下跌反映汽车市场放缓 [1] - 东南亚主产区6月从减产期转向生产期 供应量增加拖累行情 [3] - 合成橡胶原料丁二烯价格同样低迷 与天然橡胶走势一致 [3] 行业竞争态势 - 比亚迪22款主力车型最高降价34% 引发行业价格竞争担忧 [2] - 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动车降价可能传导至轮胎价格 进一步压制橡胶行情 [2] - 天然橡胶需求和价格高度依赖中国这一最大消费国的经济状况 [2]
亿纬锂能拟赴港IPO:近6年直接融资190亿业绩掉队明显 大股东曾包揽定增又大幅质押
新浪证券· 2025-06-12 09:10
公司融资动态 - 亿纬锂能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旨在提高资本实力、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化品牌形象,满足国际业务发展需要[1] - 2009年上市以来累计直接融资205亿,其中2019年以来直接融资达190亿,占全部融资金额的9成以上[2][4] - 2019年4月定增募资25亿用于储能动力锂离子电池等项目,2020年10月定增募资25亿用于乘用车动力电池等项目,2022年11月定增募资90亿用于乘用车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2024年4月发行可转债募资50亿用于圆柱磷酸铁锂储能动力电池等项目[4] 财务状况 - 除2023年外,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均显著小于同期资本开支,资金常年入不敷出[3][5] - 收现比从100%左右逐步回落至2024年不足80%,长期"失血"导致资金紧张[5]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86.15亿同比下降0.35%,归母净利润40.76亿同比增长0.63%,2025年一季度营收127.96亿同比增长37.34%,归母净利润11.01亿同比增长3.32%[9] 市场表现 - 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市场装机量18.71GWh,市占率3.4%排名第五,较2023年4.45%的市占率和第四排名均出现下滑[11] - 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第九,市场份额2.3%同比基本持平[11] 股东情况 - 2022年90亿定增由实控人刘金成、骆锦红夫妇及其控制的西藏亿纬控股全额包揽,认购数量分别为3177万股、6354万股和4766万股[11] - 目前大股东质押股份数量远超认购数量,按当前43.32元股价计算已浮亏约30%[11]
全球汽车产业真的“严重产能过剩”了吗?
财经网· 2025-06-11 11:47
全球汽车产能过剩现状 - 全球汽车工业面临严重产能过剩,国际车企密集关闭工厂并裁员[1][6][7] - 2025年一季度美国汽车产业产能利用率降至65.28%,为近年最低点[1][2] - 全球汽车产量从2023年的9400万辆下降至9300万辆,需求低迷[1][5] 中国汽车市场表现 - 中国汽车销量从2019年的2576.9万辆增长至2024年的3143.6万辆[2] - 2021-2024年中国汽车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4.7%、72.7%、74.6%、72.2%,处于健康范围[2][9][10] - 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但燃油车产能闲置问题突出[12][13] 国际车企应对措施 - 日产计划到2027财年关闭7家工厂,全球产能从350万辆缩减至250万辆,裁员2万人[6] - 大众计划关闭至少3家德国工厂,裁员数万人[7] - 奥迪关闭布鲁塞尔工厂,因Q8 e-tron销量低迷[7] 中国车企出海策略 - 吉利主张利用全球过剩产能合作,而非新建工厂[1][8] - 吉利投资雷诺巴西子公司,利用其工厂生产电动车[8] - 比亚迪、奇瑞、长城等选择在海外自建工厂[7] 产能过剩结构性差异 - 中国新能源车企产能紧张:比亚迪2021-2024年产能利用率超99.5%,2023年达160%[12][13] - 小米汽车产能利用率接近200%,月产能提升至2.4万辆[13] - 合资车企产能利用率普遍低下:上汽大众2024年降至55%,北京现代长期低于30%[13][15] - 2020-2024年外资品牌产能利用率从73%跌至56%,本土品牌从65%升至84%[15]
铝合金期货,短期以何种思路对待?
搜狐财经· 2025-06-11 03:43
铝合金期货市场表现 - 铝合金期货上市首日全线上涨,主力合约2511涨幅超过4% [2] - 日内盘面呈现冲高回落,随后转入横盘震荡状态 [2] - 各合约涨幅差异明显,2511合约涨幅最高达4.49%,2605合约涨幅最低为3.21% [2] 技术分析 - 铝合金期货缺乏历史行情参考,交易者需重点关注小级别行情图表以捕捉波动细节 [4] 基本面分析 - 铝合金现货70%用于交通运输行业(汽车、摩托车、电动车),其余分布在电力电子、家电及机械制造领域 [7] - 当前处于消费淡季,下游采购积极性不高,企业库存压力较大,供需格局宽松 [7] - 618消费节点及汽车型材企业订单平稳可能支撑短期价格震荡偏强 [7] - 中长期面临产能过剩风险,终端消费转淡或导致高库存和套保压力压制盘面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