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药出海
icon
搜索文档
策略点评:创新药价值正在重估
中银国际· 2025-06-11 13:40
核心观点 - 出海进展、政策支撑和港股映射使创新药价值重估,受基本面与交易面多重催化,后续行情可期 [2][3][5] 基本面层面 创新药企国际竞争力提升 - 2025年ASCO年会上中国创新药企贡献73项口头报告,11项入选“最新突破摘要”,中国生物制药以12项口头报告创中国企业记录 [6] - 出海是创新药发展重要方向,常见方式有完全自主出海、合作开发和License out,License out是主要途径,可助企业获资金和渠道,分担风险 [6] 创新药BD交易加速增长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创新药license - out交易41起,总金额369.29亿美元,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超2024年上半年交易总额,出海战略进入兑现期 [7] 国内政策环境改善 - 政策趋向保护创新药企利润空间,强化质量评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国家医保局完善保障体系,拓宽支付渠道等,第十批全国集采有体现 [9]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审批效率提升,2025年1 - 5月批准20余款1类创新药上市,5月29日单日发布11款新药上市批件 [9] 交易层面 港股映射带动A股创新药 - “18A”政策使医疗企业赴港上市,受市场关注,美元贬值、资金回流新兴市场,港股创新药板块亮眼,带动A股创新药 [3][5][10] 创新药具长期投资价值 - 创新药受基本面与交易面多重催化,后续行情仍然可期 [3][5][10] 重点产品进展 - BG - C9074、BG - 68501、泽尼达妥单抗等多款药物在不同适应症展现出安全性、耐受性和疗效特征 [8]
创新药“DeepSeek时刻”已经到来?
财富FORTUNE· 2025-06-11 12:56
创新药板块市场表现 - 2025年以来创新药板块强势崛起 全市场280余只医疗主题基金超90%年内实现正收益 部分涨逾50% 港股创新药ETF同期涨幅突破50% [1] - A股和港股创新药公司营收连续七年保持高速增长 引发市场对"中国创新药迎来DeepSeek时刻"的热议 [1] 行业基本面数据 - 中国药企与全球MNC达成的license-out交易金额创新高 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PD-1/VEGF双抗交易 首付款12.5亿美元刷新国产创新药出海纪录 潜在总付款达48亿美元 [1] - 2025年一季度中国药企共完成33笔对外授权交易 交易总金额达366亿美元 同比增长约258% 2024年交易数量达94笔 总交易金额达519亿美元 同比增长26% [1] - 5月29日单日有11款创新药获批创历史新高 2025年ASCO会议中国有73项口头报告创历史新高 184项ADC管线相关研究中89项来自中国 占比48.4% [2] 政策支持 - 2024年国务院出台《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 强化基础研究与产业化衔接 [2] - 国家医保局将推出首版医保丙类目录 中办国办印发文件指出"制定出台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 [2] 研发进展与国际地位 - 2024年中国开展的临床试验数量超过7100项 首次超过美国(约5900项) [3] - 中国在研发人才 临床试验执行 原材料 生产制造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本竞争力 头部药企和CXO公司建立了高效 成熟 一体化的药物发现平台 [4][5] - 截至2024年初中国药企在研创新产品数量较2021年7月增加近一倍 60种药物从FF药物转变为FIC药物 [5] - 在ADC 双抗 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中国已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AI药物发现平台预计每年为制药业创造600-1100亿美元价值 [5] 海外市场与地缘政治 - 华福证券测算2020-2025年中国授权项目整体有望带来约82亿美元净利润 按10倍PE测算潜在市值增量达817亿美元 [6] - 美国国家新兴生物技术安全委员会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视作最具战略挑战性的对手 称中国在多个生物技术核心领域实现显著赶超 [7]
创新药行情井喷 保险支付端、资金端共同发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1 08:55
市场表现 - 港股创新药ETF 6月9日盘中上涨1 86%,年内累计涨幅逼近60%,领跑全市场医药类ETF [1]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同期上涨1 67%,成分股四环医药涨7 77%,再鼎医药涨7 56%,和黄医药涨6 54% [1] - 年内主动权益基金业绩TOP10中,8只为重仓创新药的医药主题基金,涨幅均超68% [1] 行情驱动因素 - 创新药研发能力大幅提升,从学术、监管和市场三方面证明中国创新药逐渐向全球第一梯队进发 [2] - 出海空间广阔,通过BD交易打开海外市场,海外市场可能成为创新药新的增长点 [2] - 市场交投活跃度尚可,流动性充裕,风险偏好不低,成长风格环境顺风 [2]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创新药列为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 [2] - 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24条改革举措 [2] - 2025年4月七部门联合推出《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鼓励龙头医药企业与AI公司组成联合体 [2] 行业基本面 - 2025年一季度A股创新药公司实现营收121 9亿元,同比增长23%,归母净利润达3 8亿元,同比大幅增加 [3] - 创新药出海成为行情催化剂,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独家许可协议,包含12 5亿美元首付款及48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3] - 2025年不到5个月国内已达成24笔创新药出海交易,总金额超155亿美元 [4] 资金流向 - 港股创新药ETF最新规模达104 06亿元,近1年规模增长约54亿元,居全市场医药类ETF第一 [4] -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港股生物医药板块超400亿港元 [4] 支付端改革 - 商业健康保险应成为创新药发展和普及的加速器 [5] - 6月9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提出制定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 [6] - 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可通过标准化、专业化、动态化管理机制为创新药械提供支付保障 [6]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推动构建ABCDE目录体系,逐步将医保目录外药品扩展覆盖至境内外药监局审批上市的所有药品 [6] - A系目录初稿包括19种适应症,梳理自2619种特定药品目录 [6] - 近期多款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放开了外购药责任 [7] - 创新药相关商保赔付中,疾病险占50%、百万医疗险22%、惠民保15%、特病特药险8%、高端医疗险与特病险共占9% [7] 保险资金参与 - 中国人寿设立国寿大健康基金,签约医疗健康企业超60家 [7] - 地方政府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针对性科技保险产品,形成与生物医药产业共同成长的伙伴关系 [7]
AI制药再现新突破!港股创新药ETF(159567)今日溢价交易频现,实时成交额突破18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6-11 05:39
港股创新药板块表现 - 港股市场低开高走,创新药板块小幅回调,乐普生物-B涨超6%,和黄医药、泰格医药、先声药业、康哲药业、再鼎医药涨超1% [1] - 港股创新药ETF(159567)盘中获超1亿份净申购,市场热度较高 [1] - 港股创新药指数市盈率从2月21日的64倍降至6月11日的31倍,估值消化明显,当前布局性价比突出 [1] AI制药进展 - 英矽智能在研药临床II期结果刊登于《自然·医学》,靶点识别和分子设计由生成式AI平台Pharma.AI驱动 [1] - 该药物成为全球进展最快的AI研发药物,AI技术优势体现在效率提升、成本经济及更全面的考虑 [1] 创新药ETF特点 - 港股创新药ETF(159567)跟踪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创新药企业权重90%,为全市场医药主题类指数中最高 [1] - 创新药ETF(159992)跟踪创新药指数,布局创新药产业链龙头企业,覆盖全球CXO龙头和国内仿创药企龙头 [2] 行业趋势与政策支持 - 中国创新药技术优势和市场潜力显著,2025年国际化进程加速,多个重磅品种海外商业化落地 [2] - 国内政策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包括审评审批优化、医保支付机制完善、商业保险覆盖扩大等 [2] - AI赋能创新药研发、国产创新药出海、商业健康保险完善等共同推动行业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 [1][2]
Pivotal bioVenture柳丹:创新药爆发的种子十年前就已埋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1 03:30
国产创新药出海爆发 - 2025年1-5月中国创新药企对外授权交易总金额达455亿美元 接近2024年全年519亿美元的规模 [1] - 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超60亿美元全球独家开发协议 创下12.5亿美元首付款纪录 [1] - 石药集团EGFR-ADC等产品有望达成三项合作 潜在交易总额近50亿美元 [1] 行业发展历程 - 2015年药品审评制度改革推动医药创新 当年被称为"医疗投资元年" [1] - 2018年港股18A与科创板第五套上市规则打开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融资通道 [2] - 2023年下半年生物医药一级市场投资触底 2024年起行业基本面持续回暖 [2] 交易爆发驱动因素 - 内因: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积累人才/技术/产线优势 企业国际化能力提升 [3] - 外因:跨国药企面临专利悬崖 中国资产交易成本仅为海外三到五折 [4][5] - 中国团队研发效率高 IND申报周期仅为美国一半 [5] 行业成熟度提升 - 跨国药企对中国临床数据认可度提高 从质疑可靠性转向关注价格优势 [4][5] - 涌现兼具研发与商业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过去四五年license-out交易额连创新高 [5] - 对外授权成为主流商业模式 中国企业保留国内市场权益 [6] 投资机构赋能 - Pivotal bioVenture通过跨境资源帮助被投企业快速对接跨国药企 [7] - 2024年中国biotech被跨国收购案例中该机构参与三起 [8] - 自建AI评估系统筛选项目 投资后提供多维度支持 [7] 多元化退出渠道 - 港股生物医药IPO加速 5月恒瑞医药等三家企业上市 [8] - 并购重组趋势明显 如Karuna被BMS以140亿美元收购 [9] - BD交易现金回流提升基金DPI 分红机制逐渐形成行业惯例 [10]
太能涨了,港股创新药指数指数年内狂飙60%,17只ETF涨超40%!本轮“吃药”行情强势上涨逻辑是什么?
金融界· 2025-06-10 13:03
行业表现 - 万得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达27.62%,港股创新药指数涨幅高达56.50%,创近年新高 [1][2] - 港股创新药ETF表现尤为强劲,17只生物医药类ETF年内涨幅超40%,其中5只涨幅超55% [2] - 湘股通创新药ETF(159570)以57.96%涨幅领跑,恒生创新药ETF(520500)以57.66%紧随其后 [2] 资金流向 - 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年内净流入30.12亿元,工银瑞信港股通创新药ETF(159217)净流入22.56亿元 [3] - 广发港股创新药ETF(513120)规模达104.06亿元,为市场唯一破百亿的医药类ETF [3] - 汇添富恒生生物科技ETF(513280)和易方达港股通医药ETF(513200)管理费率最低,仅0.15% [3] 驱动因素 - 短期催化因素包括2025年ASCO大会中国研究数量同比增长30%至70项,ADC/双抗数据亮眼 [4] - 三生制药PD-1/VEGF双抗授权辉瑞,获12.5亿美元预付款+48亿美元里程碑款+双位数销售分成,创行业纪录 [4] - 恒瑞医药港股募资98.9亿港元加速国际化,中信建投认为中国创新药研发能力获国际认可 [4] 行业趋势 - 中国创新药企2024年License-out首付款超30亿美元,2025Q1交易总额达369亿美元同比增222% [5] - 2020-2024年创新药BD交易总金额从92亿增至523亿美元,首付款从6亿增至41亿美元 [5] - 东吴证券预测2025年为创新药3年行情元年,中国BD交易占比从2017年0%提升至42% [5]
中国创新药“从此站起来了”
36氪· 2025-06-10 10:26
核心观点 - 中国创新药行业经历周期性低谷后迎来显著回暖,政策支持、资本涌入和研发突破共同推动行业进入新上行周期 [1][2][16] - 2025年第一季度创新药领域融资总额超20亿元,涉及19起投融资事件,资本在免疫细胞疗法、基因治疗等前沿技术赛道全面布局 [3][4][5] - 2025年1-5月国家药监局批准20余款1类新药上市,其中5月29日单日批准11款创新药,创历史纪录 [1][6] - 中国创新药企加速国际化进程,2025年达成多项高额海外授权合作(如三生制药60亿美元协议),70余项原创研究亮相ASCO年会 [10][16] - 药品审评制度改革成效显著,2015-2024年国产1类新药年获批数量从个位数增至30个以上,临床试验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7][8][12] 资金端动态 - 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等三只港股创新药ETF年内涨幅均超41%,港股创新药ETF过去20日获2亿元净流入 [1][2] - 基金经理预测国内创新药市场规模将从当前2000亿元增长至1万亿元,主要驱动力为医药消费升级和人口老龄化 [2] - 英矽智能完成7.9亿元E轮融资,成为AI制药领域标志性事件,显示资本对技术创新的高度认可 [4] - 融资集中在免疫细胞疗法(英百瑞等)、基因治疗(微光基因等)、核酸药物(大睿生物等)和新型抗体(星联肽等)四大方向 [4] 产品研发进展 - 5月29日获批的11款创新药中,恒瑞医药占3款,复星医药2款,科创板企业共5款,涉及双抗、氘代等新技术 [1] - 获批新药覆盖肿瘤、自身免疫疾病、代谢疾病及罕见病领域,多款为相关领域"国内首款"或"国产首款" [1] - PD-1药物商业化表现分化,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年销售额接近40亿元,领跑同类产品 [9] - 2021年后上市的创新药尚未出现年销售额破10亿元产品,反映商业化难度提升 [8] 国际化进程 - 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60亿美元授权协议,石药集团推进累计50亿美元的三项BD合作 [10] - 中国临床研究质量在国际核查中超过美英韩,仅次于日法,提升全球认可度 [12] - 2023-2024年跨国药企引进的创新药中约30%来自中国,显示国际竞争力增强 [16] 政策环境优化 - 药监局全面实施71个ICH指导原则,审评标准与欧美日趋同 [12] - 2024年出台《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构建覆盖研发至支付的全周期支持体系 [13] - 医保支付改革推出DRG/DIP除外支付政策,年内将推出首版丙类药品目录完善商保支付 [14] - 国家医保局推动建立"医保+商保+自费"多层次支付体系,加速创新药市场准入 [15]
恒生医疗指数ETF(159557)盘中涨近4%,冲击3连涨!机构:持续看好创新药出海
搜狐财经· 2025-06-10 04:05
流动性 - 恒生医疗指数ETF盘中换手率达14.61%,成交额4057.37万元,市场交投活跃 [3] - 近1周日均成交额为4062.79万元 [3] 规模增长 - 恒生医疗指数ETF近2周规模增长420.70万元,增速显著,新增规模在可比基金中排名前1/3 [3] 估值水平 - 恒生医疗指数ETF跟踪的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最新市盈率(PE-TTM)为27.7倍,处于近3年8.14%分位,即估值低于近3年91.86%的时间,处于历史低位 [3] 权重股分布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7.95%,包括信达生物、百济神州、药明生物等 [3] 政策动态 - 中办、国办印发文件提出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调整机制,制定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以提升多层次用药保障需求 [3] 行业展望 - 医药创新进入收获期,预计下半年医疗健康产业业绩和估值修复趋势较为确定,行业分化将更明显 [3] - 国内政策鼓励高质量创新,创新品种或驱动企业业绩高速增长,商保发展有利于创新药放量 [4] - 国产创新药估值水平低,部分品种具备全球同类最佳潜力,国际化模式有望打开估值天花板 [4] 投资渠道 - 场外投资者可通过恒生医疗指数ETF联接基金(018433)布局港股医疗板块 [4]
国泰海通|医药:持续推荐创新药,加大对Pharma的推荐
投资策略 - 持续推荐创新药,同时加大对Pharma的推荐 [1] - 创新药高景气,持续推荐价值有望迎来重估的仿转创Pharma [1] - 持续推荐创新管线逐步兑现、业绩进入放量期的Biopharma/Biotech [1] - 推荐盈利增速拐点逐渐体现的CXO [1] 创新药出海逻辑 - 近期BD催化不断,创新药出海逻辑稳健,行情有望持续 [2] - 翰森制药与再生元订立许可协议,授予海外独占许可,获得8000万美元首付款+最高19.3亿美元里程碑+双位数销售分成 [2] - 智翔金泰与Cullinan Therapeutics签署授权协议,获得2000万美元首付款+最高2.92亿美元开发和注册里程碑+最高4亿美元销售里程碑+最高中双位数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2] - 跨国药企对中国优质创新药资产的需求远大于对地缘风险的担忧 [2] 医药板块市场表现 - 2025年6月第一周A股医药板块表现与大盘相当,SW医药生物上涨1.1%,化学原料药(+2.9%)、化学制剂(+1.4%)、医药商业(+1.1%)表现较好 [3] - 医药板块相对全部A股的溢价率为86.84% [3] - 2025年6月第一周港股医药板块表现优于大盘,恒生医疗保健+4.1%,生物科技+5.3%,恒生指数+2.2% [3] - 美股标普医疗保健精选行业+1.3%,标普500+1.5% [3]
创新药持续火爆,“吃药”行情后市怎么看?
第一财经· 2025-06-09 13:09
创新药行情表现 - 本轮"吃药"行情涨幅龙头集中于创新药企业,港股表现尤为强劲 [1][2] - 6月9日恒生创新药ETF上涨4.08%,港股通医药ETF上涨4.25% [3] - 三生制药股价自2月以来涨幅超过260%,最高触及22.5港元 [3] - A股创新药板块上涨4.48%至1332.17点,常山药业近两个月股价大涨超过200% [4] - 自4月9日至6月9日,A股创新药指数大涨31.5%,港股创新药指数大涨61.54% [4] 上涨驱动因素 - 5月底8家创新药企业的11款创新药批准上市,多家企业临床数据较好 [5] - 2025年ASCO年会中国共有73项研究入选,较2024年增长30% [5] - 市值百亿以上的港股创新药公司中,除康方生物和黄医药外,营业收入均实现增长 [7] - 亚盛医疗-B营收增速达332.31%,翰森制药和黄医药实现盈利 [7] - 三生制药将PD-1/VEGF双抗药物海外权益以60.5亿美元授予辉瑞 [9] - 2024年1~10月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总金额突破511亿美元 [9] - 2024年一季度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达41起,总金额369.29亿美元 [9] 政策环境 - 集采政策优化,引入"备供企业"机制,未来有望推动"不唯低价论"评价标准 [10] - 2024年创新药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医保目录新增38款"全球新"创新药 [10] - 2025年计划推出丙类医保目录,优化支付体系 [10] - 上海、北京、深圳等地推出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支持政策 [10] 行业前景 - 医药生物板块当前市盈率TTM为27.1倍,处于2021年以来16.1%分位数 [11] - 市净率为2.0倍,低于其他主要成长板块,处于2021年以来27.6%分位数 [11] - 中国创新药行业从跟跑到领跑,持续获得海外MNC认可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