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资金入市

搜索文档
一周定增动态: 4家银行拟定增5200亿,上交所发布新规
IPO日报· 2025-03-31 12:17
星标 ★ IPO日报 精彩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近期,A股市场定增持续活跃。 3月25日至3月31日,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定增项目动态。其中,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1988.SH,下称"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601939.SH,下称"建设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1658.SH,下称"邮储银行")、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1328.SH,下称"交通银 行")四家国有大行公告了定增预案,合计拟募资不超5200亿元。 其他公司方面,深圳麦格米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002851.SZ,下称"麦格米特")披露了定增预案、江苏南方精工股份有限公司(002553.SZ)的定增预案 获受理。 除此之外,上海证券交易所还发布了新规,修订发布了首发及再融资承销业务规则,此前2023年发布的相关细则同时废止。 制图:佘诗婕 四家国有银行拟定增 3月30日晚,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集体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的公告。 具体来看,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将分别发行约272.73亿股、113.27亿股、137.77亿股、205.696亿股的A股股票,计划募集资金分别 ...
新版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发布施行,中长期资金入市可期,平安中证A50ETF(159593)近半年新增规模居同类产品第一
新浪财经· 2025-03-31 05:34
指数表现 - 中证A50指数下跌0.81% 成分股涨跌互现 美的集团领涨2.43% 隆基绿能领跌5.39% [1] - 中证A50指数ETF下跌1.03% 报价1.15元 成交额2.18亿元 换手率2.72% [1] - 近1周指数ETF上涨0.87% 涨幅排名可比基金第1位 [1] 资金动态 - 指数ETF近半年规模增长16.08亿元 新增规模排名可比基金第1位 [1] - 近1周份额增长150万份 新增份额排名可比基金第2位 [1] - 最新单日资金净流出1044.74万元 近5日累计净流入3476.56万元 日均净流入695.31万元 [1] - 融资买入额312.35万元 融资余额达5050.13万元 显示杠杆资金持续布局 [2] 政策环境 - 证监会修订《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 给予银行理财和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新股申购及定增政策待遇 [4] - 科创板试点对未盈利企业实施更高锁定比例及更长锁定期 相应提高网下机构配售比例 [4] - 制度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 促进"长钱长投"制度环境构建 [4] 指数构成 - 中证A50指数选取各行业市值最大的50只龙头股 反映行业代表性上市公司整体表现 [4]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3.45% 包括贵州茅台、宁德时代、中国平安等龙头企业 [5] - 沪深300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22.5% 中证500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仅6.09% [6][8] 产品信息 - 中证A50指数ETF代码159593 场外联接基金分A类021183和C类021184 [6] - 沪深300ETF代码510390 中证500ETF代码510590 均提供联接基金及增强型指数基金产品 [6][8]
证监会密集发文完善资本市场制度 集中修改废止88件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长江商报· 2025-03-31 00:16
资本市场制度规则调整 - 证监会集中修改88件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包括对21部规章部分条款修改和对65部规范性文件部分条款修改及废止2部规范性文件 [2][3] - 删除上市公司监事会监事规定 明确非上市公众公司等可选择审计委员会或监事会作为内部监督机构 [3][4] - 落实独立董事制度改革要求 删除独立董事发表意见相关内容并将股东大会修改为股东会 [3][4] 证券发行与承销制度修订 - 增加银行理财产品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作为IPO优先配售对象 给予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 [5] - 禁止参与IPO战略配售投资者在限售期内出借股份 删除原允许出借获配证券的规定 [5] - 明确由证券交易所制定IPO分类配售具体规定 科创板试点未盈利企业分类配售 [5][6]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更新 - 修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强化风险揭示要求和行业经营信息披露要求 [7][8] - 增加对信息披露"外包"行为监管 禁止委托非证券机构编制审阅信息披露文件 [8] - 优化重大事项披露时点 将披露时点调整为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知悉或应当知悉时 [8] 定期报告披露准则完善 - 修订年报和半年报信披规则 细化营收扣除披露要求和会计数据追溯调整披露要求 [9] - 完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部分 新增重要非主营业务披露要求包括战略考虑和经营数据 [9] - 新信息披露规则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 内部监督机构调整过渡期至2026年1月1日 [2][4]
直击业绩会|中国人保:积极落实中长期资金入市 新能源车险综合成本率力争控制在100%以内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3-30 04:29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人保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回应热点问题,公司经营业绩稳中有进,将推进高质量发展、落实中长期资金入市、战略性发展新能源车险业务 [1][2] 分组1:业绩发布会与公司目标 - 丁向群首次出席业绩发布会,提出人保要建设世界一流保险金融集团 [2] - 2024年公司经营业绩稳中有进,营业收入7094亿元,同比增长6.4%,归母净利润429亿元,同比增长88.2% [2] - 各子公司要形成梯次均衡格局,财险巩固优势,人身险提升竞争力,健康险强化支撑,投资板块提升权益投资能力 [3] - 未来从产品、服务、结构、盈利四方面推动高质量发展 [3] 分组2:中长期资金入市 - 六部委方案有助于市场和经济发展,公司将落实中长期资金入市要求 [4] - 公司正在落实方案并研究制定中长期考核指标,对子公司考核突出六个聚焦 [4][5] 分组3:新能源车险业务 - 2024年承保新能源汽车1159.05万辆,同比增长57.3%,保费收入508.57亿元,同比增长58.7% [6] - 四部门出台指导意见,公司期待政策扩大系数浮动范围提升盈利水平 [6][7] - 公司带头落实意见,推进平台上线,2024年新能源家自车承保盈利,综合成本率下降 [7] - 2025年车险增速与市场同步,综合成本率力争96%以内,新能源车险力争100%以内;非车险发展快于GDP增速,承保盈利力争99%左右 [8]
分红率低于往年?中国人保回应!落实入市方案已制定
券商中国· 2025-03-29 15:58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人保在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透露多项业务情况与战略规划,包括业绩增长、战略机遇期应对、分红政策、车险与非车险目标及投资策略等,展现积极发展态势与应对挑战的举措 [2][3][4] 业绩情况 - 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28.7亿元,同比增长88.2%;净资产收益率16.7%,同比上升7.1个百分点;总资产1.77万亿元,同比增长13.4%;管理资产规模3.6万亿元,同比增长16.7% [2] - 2024年实现利润总额706.2亿元,增长近1.1倍;保险服务业绩贡献388亿元,增长52.9%;投资业绩贡献362.3亿元,增长1.6倍 [3] - 2024年总投资收益821.63亿元,同比增长86.2%;总投资收益率5.6%,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净投资收益率3.9%,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13] 战略机遇与发展方向 - 综合判断从现在起到2035年前后,是保险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中国人保需抓住的窗口期 [3] - 高质量发展要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包括推动产品高质量供给、服务高质量升级、结构高质量优化、效益高质量生成 [4] 分红政策 - 2024年全年拟派发股息每10股1.80元,红利总额79.6亿元,同比增长15.4%,分红占2024年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为18.7%,低于往年;人保财险全年每股共派息0.54元,同比增长10.4% [5] - 公司处于新旧准则并行阶段,需在二者间寻求平衡,旧准则下人保集团2024年分红比例在30%以上,人保财险在40%以上且比例提升 [6] - 公司考虑在保持旧准则下分红比例不下降基础上,实现每股分红稳定增长,未来将研究以每股分红长期稳定增长为核心的分红政策 [7] 车险与非车险业务 - 2024年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为98.5%,同比抬升0.9个百分点,赔付率为72.7%,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 [8] - 2024年车险综合成本率96.8%,今年车险综合成本率力争达96%以内,新能源车险力争100%以内,1 - 2月车险综合成本率约93%多,全险种综合成本率低于94% [9] - 2024年人保财险农险、意外及健康险承保盈利,责任险和企业财产险承保亏损,综合成本率分别为105.2%、113.4% [9] - 今年非车险承保盈利希望比2024年明显改善,成本率力争达99%左右 [10] - 推行商业非车险“报行合一”,有利于提升承保盈利、风控水平和服务质量,预计实施业务先期降低费用率1个百分点左右,人保财险将带头推进并在重点领域落地 [10][11] 投资策略 - 公司将积极落实中长期资金入市要求,加大对权益资产配置比例,参与监管试点,3月人保寿险获批复参与第二批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设立100亿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2][14] - 权益投资思路为增配置、优结构,关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布局与保险服务、风险减量管理相关重点领域 [14]
中信证券:宏观政策协同有力 关注金融子板块预期改善投资机会
智通财经网· 2025-03-29 09:34
文章核心观点 宏观政策协同有力推动金融行业行稳致远,自上而下助推经济高质量运行和高水平安全,有益于金融业高质量发展,随着一揽子政策落地,各金融子板块存在政策引导预期改善的投资机会 [1] 各金融子板块情况 银行 - 政策助推量价协同,重点风险底线明确,货币政策带来稳定息差预期,化险政策助力信用风险改善,两会提及金融机构支持科创及消费领域创新政策,关注增量业务空间 [2] - 2025年银行规模增速小幅修复,息差降幅边际收窄,资产质量平稳运行,预计全年上市银行收入和利润增速同比小幅改善 [2] 证券 - 2025年《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实施方案》加速落地,围绕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和优化资本市场生态进行明确规划,中长期资金将在资本市场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3] 保险 - 供需格局再平衡正开启慢牛之路,供给侧寿险业务向头部公司集中,需求侧低利率环境下同业竞品失竞争力,过去靠传统险抢占市场未来用分红险满足需求,上市头部保险公司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 [4] 投资策略 银行 - 绝对收益属性可期,预计上市银行1Q25信贷投放积极,资产定价稳定,息差回落幅度小于预期,净利息收入同比降幅稳定,部分银行非息收入环比走弱但投资收益规模环比稳定,银行股投资受商业模型重估利好估值上行逻辑牵引 [5] 证券 - 围绕行业供给侧改革长线布局,围绕Q1业绩基本面和汇金系并购题材布局,板块回撤至合理位置选择低估值、一季报强基本面且具备并购重组或指数纳入题材的标的布局,美股层面关注相关标的 [5] 保险 - 正开启慢牛之路,预计市场长期低利率震荡,分红险转型刚开始,银保市场洗牌头部公司获取增量,下周财报发布股价或波动,主要A股保险股在历史PB区间波动适合做贝塔交易,港股关注基本面、商业模式、成长性好的公司 [5]
证监会新规:禁止参与IPO战略配售的投资者在承诺的限售期内出借股份
梧桐树下V· 2025-03-29 05:24
《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修改内容 修改背景 - 为落实《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和《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对《承销办法》进行修改 [5] - 新《公司法》生效后,需对《承销办法》相关表述作适应性调整 [5] 主要修改内容 - 增加银行理财产品、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作为IPO优先配售对象,明确由证券交易所规定优先配售的其他情形 [6] - 明确由证券交易所制定IPO分类配售具体规定,落实科创板试点未盈利企业分类配售的要求 [7] - 禁止参与IPO战略配售的投资者在承诺的限售期内出借股份,删除原允许限售期内出借获配证券的规定 [7] - 根据新《公司法》完善财务资助等表述,增加禁止通过财务资助损害公司利益的条款 [7] 公开征求意见情况 - 2025年1月3日至2月2日公开征求意见,收到29条意见 [8] - 采纳完善财务资助规定表述的意见,未采纳取消新股发行包销制等涉及较大制度调整的意见 [8] 证券发行与承销规则 定价与配售 - 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可通过询价或直接定价方式确定发行价格,未盈利企业必须通过询价定价 [14] - 网下初始发行比例根据板块和股本规模不同,主板未盈利企业或股本超4亿股的比例不低于70%,科创板/创业板不低于80% [15] - 网下优先配售对象包括公募基金、社保基金、银行理财、保险资管等,配售比例不低于其他投资者 [15] - 战略配售投资者数量不超过35名,配售比例不超过50%,持有期不少于12个月 [17] 证券承销 - 承销可采用包销或代销方式,包销需明确包销责任,代销需约定发行失败处理措施 [19] - 发行结束后需聘请会计师事务所验资、律师事务所见证并出具专项法律意见书 [20] 信息披露 - 发行人和主承销商需披露定价方式、配售原则、有效报价确定方式等信息 [24] - 需披露网下投资者详细报价情况、发行市盈率计算方式及行业归属依据 [25] - 未盈利企业可不披露市盈率,但需披露市销率、市净率等估值指标 [25] 监督管理 - 证券交易所建立发行承销监管内部防火墙制度,发现违法违规可采取自律监管措施 [27] - 中国证券业协会建立对承销商和网下投资者的日常监管及评价体系 [27] - 对虚假宣传、违规配售等行为可采取监管谈话、警示函、市场禁入等措施 [27] 特别规定 - 上市公司配股需向股权登记日股东按相同比例配售 [22] - 上市公司增发或发行可转债可对机构投资者分类配售,同一类别比例相同 [22] - 上市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不得通过财务资助等方式损害公司利益 [22]
中国平安副总经理付欣: 今年权益市场前景向好 将适度加大配置力度
中国证券报· 2025-03-28 20:38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平安副总经理兼首席财务官付欣表示公司积极响应险资入市政策,2025年权益市场前景向好将适度加大配置,平衡新质生产力成长板块和高分红价值股权重,还会扩大AI应用范围并已取得成效 [1][3][4][6] 积极响应险资入市政策 - 自2023年10月以来多家保险公司获批开展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总金额1620亿元,其中1120亿元为2025年新增批复资金,今年3月平安人寿获批第三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 [2] - 今年1月六部门联合印发方案提出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公司会用好监管政策积极布局配置 [2] - 公司资金入市以长期持有和分红为目的,认为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是资本市场改革重要举措,对资本市场、金融行业和实体经济有深远正面影响 [2] 权益投资吸引力上升 - 今年保险资金举牌活跃,银行股尤其是国有大行股票成险资举牌主要标的,新会计准则下高股息资产按FVOCI计量可避免股价波动冲击净利润 [3] - 国有大行股票有稳健国家信用,具备低波动、高分红、高股息特点,公司有OCI股票投资方法,会审慎选标的并关注集中度风险 [3] - 今年权益市场前景向好,公司会适度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平衡新质生产力成长板块和高分红价值股权重 [3][4] - 目前低利率水平下权益投资较固收更具吸引力,公司会在政策鼓励范围内加大部分海外资产配置力度 [4] 扩大AI应用范围 - 中国平安在2022年ChatGPT发布后在金融保险、医疗养老领域对大语言模型进行大量投入和应用部署,DeepSeek - R1模型会扩大AI应用范围 [6] - 公司重视科技投入并挂钩核心业绩,关注投产转化,分短期、中期、长期进行不同投入 [6] - 2024年公司AI坐席服务量约18.4亿次,覆盖80%客服总量,AI赋能医疗全流程业务场景,体检解析精准率达98%、辅助诊断准确率超95% [6] - AI赋能运营端提升效率、投资端增加智慧,包括存量场景全面升级和新增场景广泛覆盖,如预测大类资产走势、优化资产配置方案等 [7]
沪深交易所最新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3-28 14:54
政策修订核心内容 - 中国证监会修订《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沪深交易所同步更新首发及再融资承销细则,新规自发布日起生效[1] - IPO规则新增理财公司为网下投资者,银行理财及保险资管产品纳入A类配售对象,配售比例不低于其他投资者[2] - 再融资规则允许理财公司、保险资管的多只产品合并视为单一发行对象参与定增认购[2] 中长期资金入市机制优化 - 政策明确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在参与新股申购和定增时与公募基金享有同等政策待遇[4] - 理财公司可直接参与新股网下发行,无需通过其他渠道,提升权益投资便利性[4][5] - 定增认购中,理财公司和保险资管的多产品合并计算规则简化发行对象数量认定[4] 科创板未盈利企业配售创新 - 科创板试点对未盈利企业实施差异化限售安排,限售比例更高、期限更长的投资者获配比例更高[7] - 发行规模10亿—100亿元的未盈利企业整体限售比例适度提高,并引入约定限售模式分档设定限售条件[7] - 优先配售对象可自主选择限售档位,其他投资者默认最低档位,信息披露需公布不同限售档位报价中位数及加权平均数[7] 市场影响与机构反馈 - 理财公司表示新规直接参与机制可创造更多投资机会,满足股票投资需求[5] - 专家认为银行理财和保险资管入市将带来增量资金,优化"长钱长投"生态[5] - 市场人士分析差异化配售机制提升长期投资者定价参与度,促进新股合理定价[8] 制度持续优化方向 - 沪深交易所通过征求意见评估市场反馈,支持从科创板未盈利企业试点配售机制优化[10] - 新机制预期激发机构研究定价能力,减少新股非理性炒作,同时要求券商提升承销定价能力[10] - 交易所表态将持续研究优化发行承销制度,维护良好投融资生态[10]
同比增长超80%,中国人保去年总投资收益超800亿元!中长期资金入市背景下,未来还将在A股买买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3-28 13:40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人保2024年业绩表现出色,各板块有不同亮点,2025年将实施建设一流战略,明确“五个一流”发展方向 [1][7] 业绩情况 集团整体 - 2024年集团净利润578.20亿元,同比增长83.8%;归母净利润428.69亿元,同比增长88.2%;净资产收益率16.7%,同比上升7.1个百分点 [1] - 全年实现总投资收益821.6亿元,同比增长86.2%;总投资收益率5.6%,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固收资产投资收益率4.3%,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OCI股票投资业务收益率36.3%,跑赢沪深300红利指数10.7个百分点 [5] 人保财险 - 2024年原保险保费收入5380.55亿元,同比增长4.3%;净利润332亿元,同比增长31.6%;净资产2604亿元,同比增长11.7%;保险服务收入4852.23亿元,同比增长6.1%;净资产收益率13.5%,同比涨2.4个百分点;财产险家庭自用车保费占比74.3%,提升1个百分点;个人非车险保费增速18%,高于整体保费增速13.7个百分点 [2] - 2024年承保利润70.85亿元,同比下降36%;综合费用率25.8%,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综合赔付率72.7%,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大灾净损失超近5年平均水平50.9%;综合成本率98.5%,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 [2] 人身险板块 - 人保寿险2024年原保险保费收入1060.04亿元,同比增长5.3%;期交保费842.57亿元,同比增长13.5%;新业务价值50.24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114.2% [4] - 人保健康2024年原保险保费收入486.95亿元,同比增长7.7%;首年期交保费66.50亿元,同比增长50.2%;新业务价值65.13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143.6% [4] 经营举措与成果 - 人保寿险积极应对利差损风险,推进降本增效,2024年末整体寿险业务负债资金成本率降至3.20%,较2023年末下降78bps,达历史最低水平 [5] - 人保财险虽受大灾和利率影响,但通过深化机制体制改革等取得稳中有进业绩,抗风险和盈利能力增强 [3] - 中国人保集团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抢抓资本市场机遇 [5] 战略发展方向 总体战略 - 2025年是建设一流战略实施首年,要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建设“五个一流”保险金融集团 [7] “五个一流”具体内容 - 功能卓著:突出功能性,深化供给侧改革,在服务经济安全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一流保障功能 [7] - 运营高效:以价值和效益为中心,追求高质量发展,创造一流经营绩效 [7] - 主业鲜明:聚焦三大板块,巩固财产险优势,提升人身险竞争力,发挥投资作用,提供一流综合服务 [8] - 治理现代:坚持“两个一以贯之”,推进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打造一流治理能力 [8] - 具有国际竞争力:坚持开放思维,拓展海外业务,参与全球竞争,塑造一流国际影响 [8] 行业政策响应 - 中国人保希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将贯彻落实中长期资金入市相关要求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