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估值修复

搜索文档
港股开盘 | 恒生指数高开0.53%:翰森制药(03692)、石药集团(01093)涨近4%
智通财经网· 2025-06-03 01:43
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高开0 53% 恒生科技指数涨0 54% [1] - 翰森制药 石药集团涨近4% 网易涨近3% [1] 港股后市展望 - AI产业周期或引领港股向上 港股科技更受益于AI产业叙事 业绩有望加速释放 [2] - 南下资金大幅流入背景下定价权强化 未来仍有增量空间 [2] - 中国资产有望成为全球资本逃离美元资产的避风港 港股市场生态环境发生质变 [2] - 港股估值持续修复 恒生指数PE从7 5倍震荡上行至10 5倍 相较历史高位仍有提升空间 [3] - 港股IPO市场2025年将迎来大复苏 香港仍是国际金融中心 [3] 行业配置机会 - 白马低估值行业具有左侧布局价值 影视院线 调味发酵品 非白酒食品等估值消化明显 [3] - 科技成长 高端制造 新消费等具备中长期发展逻辑的行业值得持续重视 [3] - 红利类资产凭借高回报 低波动优势 配置渠道持续拓宽 有望成为中长期资金青睐方向 [5] 市场结构变化 - 港股市场演变为全球科技资本重要枢纽 港交所成为链接科技产业与国际资本的超级纽带 [4] - 优质核心资产在港股交易后可能带动A股交易活跃 部分核心资产定价权可能南移 [4] - 港股资产供给结构和质量持续提高 流动性在海外资金回流背景下趋势性改善 [4] 政策支持 - 香港特区政府出台多项支持政策 包括下调印花税 优化交易机制等 [5] - ETF互联互通制度推动红利类资产配置渠道拓宽 [5]
港股,狂飙!
搜狐财经· 2025-06-02 15:27
港股IPO市场表现 - 截至5月30日已有28家企业成功登陆香港市场 实际募资总额达773 2亿港元 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1] - 包括6家A股上市公司和1家A股上市公司子公司 其中宁德时代 恒瑞医疗 赤峰黄金等行业龙头基石投资者认购占比较高 [1] - 5月20日宁德时代登陆港交所 5月23日恒瑞医药实现"A+H"两地上市 首日涨幅达25 20% [5][7] - 2025年第一季度共有12宗"A+H"上市新申请 较2024年第四季度的2宗大幅增加 [9] 消费及科技板块优势 - 消费股如古茗 蜜雪集团先后上市 科技股如宁德时代推高港交所募资总额 [5] - 消费 科技板块在港股市值占比已达半壁江山 [7] - 恒生科技指数ETF规模持续扩大 外资对港股"新经济"赛道认可度提升 [7] - 消费板块PE处于2018年以来20%分位以下 部分龙头股股息率超5% 具备估值洼地与高股息优势 [7] 市场流动性及结构变化 - 2025年港交所日均成交金额达2018年的2 8倍 流动性持续改善 [7] - 主权财富基金(中东 北欧地区)2025年明确增持中国资产 港股成为配置亚洲优质股权资产核心渠道 [7] - 港股估值锚定效应被打破 科技消费产业市值占比提升将重塑估值框架 [9] - 外资长线资金对中国市场关注度提升 大量投资美元资产的资金存在回流诉求 [9] 未来市场展望 - AI 市场结构等叙事将推动港股下半年延续反转行情 [10] - 优质企业赴港上市或进一步提升港股市场资产质量及流动性水平 [10] - 第三季度港股或呈震荡向上趋势 第四季度有望迎来估值和盈利双重修复 [10] - 企业应挖掘核心竞争力 如宁德时代通过"技术迭代+全球化产能+零碳生态"叙事获得高估值 [9]
港股大反弹,“雪王”创新高
中国证券报· 2025-06-02 10:37
港股市场表现 - 6月2日港股午后大幅反弹,恒生指数收盘跌0.57%,恒生科技指数跌0.70%,盘中一度分别跌逾2%和3% [1][3] -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收盘跌0.86%,三大指数年内累计涨幅均超14%,其中恒生指数涨15.44% [3][6] - 午后市场反弹带动个股跌幅收窄,金沙中国涨4.28%,周大福涨3.22%,龙湖集团跌逾5% [4][5] 行业板块表现 - 消费者服务板块领涨5.44%,耐用消费品涨3.65%,医疗设备与服务涨1.86% [4] - 煤炭板块领跌2.38%,家庭用品跌1.83%,造纸与包装跌1.75% [4] - 消费者服务板块中蜜雪集团涨逾7%市值突破2200亿港元,泡泡玛特涨逾4%市值近3100亿港元 [1][7][8] 重点公司动态 - 蜜雪集团获高盛上调目标价至597港元并维持"买入"评级,同时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成分股 [10] - 泡泡玛特股价逼近历史高点,礼建德集团涨逾10% [7] - 新世界发展股价跌6.47%市值113亿港元,其永续债创新低并延迟派息 [10] 大宗商品及资金面 - 伦敦现货黄金涨1.73%,布伦特及美国原油期货涨幅均超3% [1] - 国泰海通证券认为港股通资金流入仍有增量空间,港股估值偏低且政策驱动下或继续上行 [6]
港股开盘 | 恒生指数低开0.99% 石药集团(01093)高开超7%
智通财经网· 2025-05-30 01:37
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低开0 99% 恒生科技指数跌1 26% [1] - 石药集团高开超7% 公司正与潜在交易方进行药品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方面的授权及合作磋商 [1] 港股后市展望 - 国泰海通证券认为AI产业周期或引领港股向上 资本开支高增的港股科技板块更受益于AI叙事 业绩有望加速释放 [2] - 南下资金大幅流入强化定价权 外资配置中国资产意愿改善 恒生科技板块结构性更优 [2] - 兴业证券指出港股生态环境质变 优质企业上市潮和增量资金流入支撑可持续走牛 [2] 配置价值分析 - 摩根士丹利基金认为港股白马低估值行业具左侧布局价值 影视院线、调味发酵品等前期估值消化明显的板块有操作机会 [3] - 恒生指数PE从7 5倍修复至10 5倍 仍低于2018年初及2021年初高位 [3] - 科技成长、高端制造、新消费等具中长期发展逻辑的行业值得持续重视 [3] 市场结构演变 - 港股正成为全球科技资本枢纽 港交所发挥链接科技产业与国际资本的"超级纽带"作用 [4] - 中信证券指出A股公司赴港IPO受出海战略、制度便利和流动性改善推动 港股吸引力系统性提升 [4] - 优质龙头赴港上市或催化A股市场风格转向核心资产 [4] 政策与资产配置 - 香港特区政府出台下调印花税等政策提升市场流动性 ETF互联互通拓宽红利类资产配置渠道 [5] - 红利税改革预期叠加国际流动性改善 港股红利类指数因抗压性成为中长期资金青睐方向 [5]
港股分化加剧凸显“高切低”趋势南向资金转战防御板块
中国证券报· 2025-05-28 20:35
港股市场表现 - 5月28日港股三大指数集体回调,恒生指数跌0.53%,恒生科技指数跌0.15%,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跌0.31% [1] - 能源板块逆市领涨,兖矿能源涨2.31%,兖煤澳大利亚涨1.9%,中国神华涨1.2%,联合能源集团、中海油田服务涨超1% [1] - 航运主题表现亮眼,中船防务涨4.13%,中远海能涨2.81% [1] - 科技与消费板块内部分化明显,泡泡玛特跌7.12%,蜜雪集团跌5.53%,比亚迪股份、理想汽车-W均跌超2% [2] - 快手-W一季度净利润超预期,收盘涨5.95%,小米集团-W收涨0.39%,网易-S涨2.81%,美团-W、腾讯控股和阿里巴巴-W分别下跌0.53%、1.17%和1.95% [2] - 影视股午后走强,阿里影业涨11.54%,欢喜传媒涨7.5%,英皇文化产业涨7.69% [2] 南向资金动向 - 5月南向资金净流入291.12亿元,更多流向防御性板块 [4] - 金融板块近一个月净流入223.9亿元,资讯科技板块净流出340.19亿元 [4] - 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今年以来跌超7%,降至132.41点 [4] 港股市场结构变化 - 新消费、科技和生物医药企业在港股占比不断提升,市值合计超过港股市场半壁江山 [3] - 港股市场多元化程度和质量改善,蓝筹A股公司和中概股回归带来增量 [5] - 科技、消费产业市值已占港股半壁江山,业绩增长性或重塑港股估值框架 [5] 港股估值与流动性 - 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中等水平,AH股溢价仍有收窄空间 [4][5] - 港股流动性改善,未来仍有进一步改善空间,科技板块PE有重估空间 [5] - 外资长线资金正加大对中国市场关注力度,港股具备资金承接条件 [5][6] 后市展望 - 三季度港股或呈震荡向上趋势,四季度或迎来估值和盈利双重修复 [6] - 优质企业赴港上市将提升港股资产质量及流动性水平,南向资金或持续流入 [6] - 短期内建议关注受益于扩大内需政策的投资与消费板块,以及央国企、科技企业等 [6]
恒生指数跌0.53%汽车医药领跌,新经济龙头PEG显著低估引资金逢低布局
金融界· 2025-05-26 02:30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早盘下跌0 53% 汽车股 医药股 互联网股普遍下跌 其中吉利汽车 比亚迪股份 美团-W跌幅超过5% 三生制药 晶泰控股跌幅超过3% 小米集团-W跌幅超过2% [1] - 南向资金加速流入 净买入金额超过17亿元 [1] - 港股科技50ETF(159750)下跌1 39% 早盘资金呈现积极流入态势 [1] ETF市场数据 - 港股科技50ETF最新价格为0 990元 下跌1 39% 委比为58 66% 委差35692 [2] - 该ETF净值为1 0082元 升贴水率为-1 81% 流通盘5 60亿份 流通值5 517亿元 [2] - 近5日收益率为-0 50% 20日收益率为2 59% 60日收益率为-13 01% [2] 港股估值分析 - 2024年以来南下资金持续流入推动港股估值修复 恒生指数PE从7 5倍上升至10 5倍 与近十年均值持平 相比2018年初和2021年初高位仍有提升空间 [2] - 港股头部科技企业前向3年PEG均值为1 09 显著低于美股科技七姐妹(Mag7)的2 14 [3] - 新经济公司仍是资金配置港股的核心 两地上市公司H股估值普遍低于A股 港股稀缺标的相比美股也存在估值差距 [3] 港股科技指数 - 港股科技50ETF跟踪的指数100%覆盖"科技十雄"(Terrific 10) 包括阿里巴巴 腾讯 美团等头部企业 [3] - 该指数中"科技十雄"权重占比高达70% 是市场上科技核心资产浓度最高的港股科技类指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