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一笔漂亮的退出:93亿卖始祖鸟股份
华尔街见闻· 2025-06-02 11:33
亚玛芬体育发展历程 - 公司最早是1950年由芬兰四大教育组织创办的烟草公司 通过利润资助教育研究计划 1974年收购冰球装备品牌后开始向体育用品行业转型 [4] - 1986年成立体育部并开启大规模并购 先后收购Marimekko 威尔胜 Atomic等品牌 2004年完全剥离烟草业务聚焦体育用品 [5] - 旗下现拥有始祖鸟 萨洛蒙 威尔胜等13个高端品牌 覆盖网球 滑雪 健身器材等领域 其中始祖鸟2024年营收突破20亿美元 占总营收38.6% [6][7] 资本运作与财务表现 - 2018年安踏联合方源资本 腾讯等以46亿欧元(约360亿元)收购公司 创当年中资最大对外并购纪录 收购后剥离马威克 必确等非核心品牌 [7] - 2020-2022年累计净亏损6.16亿美元 2024年IPO时市值64.92亿美元 上市后股价从13美元涨至36.85美元 市值达204.33亿美元(较IPO涨214%) [9][11] - 2025年Q1营收14.73亿美元(同比+23%) 归母净利润1.35亿美元(同比+2530%) 市值较2018年收购价增长近4倍 [11] 股东方源资本减持分析 - 方源资本拟减持50%持股套现13亿美元(约93.5亿元) 较2018年77亿元投资成本已实现超额收益 减持后仍持有6.2%股份(市值12.67亿美元) [3][12][13] - 减持资金或用于新消费领域投资 2024年已收购宠物品牌红瑞生物 联合收购日本Tasaki珠宝(48亿元) 并参与竞购星巴克中国业务 [15][16] 行业趋势与品牌价值 - 始祖鸟 萨洛蒙与Lululemon并称"中产三宝" 成为社交媒体新晋社交货币 2024年H1营收21.77亿美元(同比+14.14%) 实现扭亏为盈 [3][10] - 户外运动热潮推动业绩增长 2024年完成10.79亿美元定向增发 为2017年来美股消费品行业最大规模增发之一 [10]
一笔漂亮的退出:93亿卖始祖鸟股份
投中网· 2025-05-31 03:04
亚玛芬体育发展历程 - 亚玛芬最初为芬兰四大教育组织创办的烟草公司,后通过收购冰球装备品牌转型体育用品行业[3] - 1986年成立体育部后开启大规模并购,先后收购Marimekko、威尔胜、Atomic等13个中高端品牌[4] - 2004年完全剥离烟草业务聚焦体育用品,2005年以4.85亿欧元收购萨洛蒙部门获得始祖鸟品牌[4] 资本运作与财务表现 - 2018年安踏联合方源资本、腾讯等以46亿欧元(约360亿元)收购亚玛芬,创中资对外并购纪录[5] - 2024年纽交所上市时发行价13美元,市值64.92亿美元,2025年5月市值达204.33亿美元(较上市涨3倍)[5][9] - 2025年Q1营收14.73亿美元(同比+23%),归母净利润1.35亿美元(同比增超25倍)[9] 品牌战略与市场表现 - 始祖鸟2024年营收突破20亿美元,占公司总营收51.83亿美元的近40%[5] - 聚焦技术服装/户外/球类三大业务,剥离必确、颂拓等非核心品牌后2020-2022年复合增长率达20.4%[5] - 2024年定向增发10.79亿美元,推动市值突破140亿美元(较上市初翻倍)[8] 股东方源资本投资回报 - 方源资本2018年以约77亿元获得21.4%股份,2025年减持一半股份套现13亿美元(93.5亿元)[1][9] - 减持后仍持有6.2%股份(市值12.67亿美元),总回报远超初始投资成本[9] - 套现资金用于新消费领域并购,如48亿元收购Tasaki珠宝、控股红狗宠物食品等[10][11] 行业趋势与市场定位 - 始祖鸟、萨洛蒙与Lululemon并称"中产三宝",成为社交媒体新晋社交货币[1] - 户外运动热潮推动品牌溢价,2024年H1营收21.77亿美元(+14.14%)并实现扭亏[8] - 公司定位"体育用品界劳斯莱斯",产品覆盖滑雪/网球/高尔夫等高端细分市场[1][4]
路威凯腾完成110亿美元全球募资,持续加码全球消费生态布局
IPO早知道· 2025-05-30 12:17
募资规模与基金平台 - 路威凯腾在最新一轮全球募资中实现约110亿美元的资本承诺 [1] - 旗舰并购基金募集超过67.5亿美元 将用于发掘和赋能全球优质消费资产 [1] - 本轮募资覆盖多个基金平台 包括旗舰并购基金十期 成长基金五期 欧洲基金五期 以及面向日本和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基金 [1] - 首支信贷基金成功完成首轮关账 [1] - 旗舰并购基金 成长基金和欧洲基金三大平台创下各自策略历史上的最高募集规模 [1] 资本管理与投资策略 - 路威凯腾旗下管理的股权资本总规模已超过370亿美元 [1][2] - 资本覆盖并购 成长 信贷及商业地产等多元化投资策略 [2] - 构建起全球范围内具有穿透力的消费产业资本网络 [2] 投资人参与与支持 - 募资获得来自全球各类长期资本机构的广泛参与 包括主权财富基金 公共养老基金 大学捐赠基金 家族办公室及高净值个人投资者等 [2] 公司战略与未来展望 - 路威凯腾正逐步成为全球各阶段消费品牌首选的战略合作伙伴 [3] - 公司秉持价值导向 致力于为全球投资人和合作伙伴创造长期回报 [3] - 坚持以消费者洞察为导向 以品类为核心的投资策略 捕捉具有长期价值的投资机会 [3] - 全球各基金平台将为被投企业提供更系统性 更具战略前瞻性的深度赋能 [3]
消费爆了,有机构募了110亿美元
投中网· 2025-05-30 03:32
L Catterton最新融资及战略布局 - 全球最大消费私募基金L Catterton最新一轮融资筹集约110亿美元,包括67.5亿美元旗舰并购策略基金、信贷基金首关及多区域成长基金终关[2] - 公司当前管理资产规模达370亿美元,投资人涵盖主权财富基金、养老金、捐赠基金等机构[2] - 在中国已通过两支基金筹集20亿元人民币,投资海龟爸爸、创健医疗等5家企业至少3亿元,计划继续扩大募资规模[3] 中国市场拓展策略 - 首支人民币基金规模10亿元(目标20亿),重点布局VC阶段出海、美妆个护、消费科技等领域[2][11] - 采用"成都模式"与地方政府合作,已与成都、广州国企建立基金合作,计划复制到其他城市[3][4] - 亚太地区人民币基金占比从2022年27%升至43%,但仍低于五年平均59%的水平[3] 全球并购投资逻辑 - 传统强项为控股收购,67.5亿美元并购基金将用于全球消费品牌控股权收购[8] - 投资标准强调品牌独特性,案例包括250年历史的Birkenstock、伯纳天纯母公司依蕴宠物[8] - 2023年重点收购意大利美妆KIKO、拉脱维亚施丹兰、英国Stripes Beauty等品牌,强化美妆个护布局[9] 亚洲市场扩张计划 - 正在募集8亿美元泛亚基金,包括6亿美元印度专项基金和日本基金,单笔投资规模2500万-1.5亿美元[4][13] - 2021年领投元气森林(投后估值60亿美元),2023年投资印度健康零食Farmley 4200万美元,收购日本牛仔品牌Kapital[11][13] - 2009年成立亚洲基金后投资节奏加快,代表案例包括喜茶、丸美(通过LV资源合作套现8亿元)[11][12][13] 公司背景与竞争优势 - 由美国Catterton与LVMH旗下L Capital于2016年合并成立,股权结构为Catterton 60%/阿诺特集团40%[6][7] - 30年累计投资275个消费品牌,团队超200人,与LVMH保持战略伙伴关系但不参与日常运营[7][12] - 投资策略聚焦消费者需求洞察,重点关注文化遗产奢侈品牌、DTC创新者、可持续材料企业三大方向[9]
捕捉情绪价值驱动下的新消费投资机遇——专访中金消费升级基金经理高大亮
证券日报· 2025-05-29 16:07
消费市场结构性变革 -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 2025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1] - 消费市场正经历深刻结构性变革 政策层面形成"组合拳"从供给侧改革到需求端刺激全方位激发消费潜力 [1] - 消费板块格局变化 过去两年外向型消费超额收益明显 内需和偏成长可选消费表现暗淡 但当前内需和偏成长消费领域更具投资价值 [1] 新消费赛道崛起 - 宏观层面消费高成长性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关 人均GDP1万至3万美元阶段 美日韩服务消费占比分别上升11.9%、7.5%和14% [1] - 中观产业层面新消费体现在三个维度:跨领域跨场景新消费模式普及如文旅融合 消费内容场景智能化如数字文旅/智能家居/即时零售 传统娱乐产品向文化消费符号转型如卡牌潮玩 [1] - 情绪价值驱动新消费 2024年谷子经济市场规模同比增40.6% 体育娱乐用品零售额同比增11.1% 宠物经济/卡牌等细分领域增长强劲 [2] 传统消费投资机会 - 传统消费行业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近三年持续提高分红比例 开启从"质量成长"向"质量红利"转变 [2] - 2024年三季度以来扩内需政策持续推出 传统消费"白马"估值修复空间正在打开 [2] 消费品企业成长阶段 - 消费品公司成长分为三阶段:单品爆发期、渠道调整期和平台期 投资重点为核心产品处于爆发期的新锐公司或开启第二增长曲线的成熟企业 [2] 未来消费投资方向 - 需兼具科技视角与人文洞察 关注AI/物联网等技术对消费场景重构 捕捉Z世代情绪价值迁移 理解情感满足催生的溢价空间 [3]
鹏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张羽翔:下半年消费板块有不错投资机会 港股消费更具性价比
新浪基金· 2025-05-24 07:48
2025基金高质量发展大会 - 大会汇聚学术界顶尖专家、公私募基金领军人物、券商领袖及首席经济学家等业界翘楚,共话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1] - 圆桌对话《如何掘金大消费》中,鹏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张羽翔分享了下半年配置机会的看法 [1] 传统消费投资机会 - 传统消费中偏价值类个股值得关注,消费类个股中有很多股息率较高的标的 [3] - 食品饮料等行业进入成熟期,个股分红率较稳定,适合偏好高股息、高分红的投资者 [3] 新消费投资机会 - 内资追逐高增长消费股,风投持续进入,后续更多个股选择港股上市 [3] - 港股消费成长性更高,鹏华港股消费基金是新消费占比较高的指数投资工具 [3] 酒类板块投资机会 - 内资和外资对酒类板块关注点不同,内资更注重短期弹性和业绩爆发 [3] - 内资消费股投资通过折现计算评估性价比,更关注港股新消费 [3] - 消费领域呈现结构性分化,不同投资理念适合不同投资人群 [3] A股市场情绪 - A股市场情绪回升,牛股频现,政策暖风频吹下反弹行情启动 [4]
从泡泡玛特到老铺黄金,一家消费基金的十年
36氪· 2025-04-30 10:34
文章核心观点 - 黑蚁资本在消费投资领域经历起伏,从泡泡玛特的成功亮相到消费行业低迷期的探索,最终因老铺黄金上市再度受到关注,公司坚持消费投资,认为该领域仍有机会,且强调投资要围绕行业特点,选择有价值创造和长期主义的公司与创始人 [6][8][32] 黑蚁资本发展历程 - 2020年底,伴随泡泡玛特上市即千亿市值,黑蚁资本惊艳亮相,并募得合计约40亿的人民币和美金新基金,为当年消费行业最大募资 [6] - 2023年下半年,黑蚁资本领投老铺黄金上市前唯一一轮融资,2024年6月老铺黄金登陆港交所,股价涨20多倍,市值一度逼近1500亿港币 [6][12] 投资老铺黄金情况 投资过程 - 2019年黑蚁资本Michael拜访老铺黄金创始人徐高明并给出投资意向,但未获机会;2023年下半年内部找创始人再接触,发现其有赴港计划后领投 [12] 被选择原因 - 黑蚁资本一直惦念老铺黄金,保持与创始人见面、聊天,徐总记情;2023年市场环境差,对公司认知有非共识,真正有兴趣的投资人少 [14] 对老铺黄金看法 - 老铺黄金产品颜色暗且厚重有历史感,产品、门店、服务规划有文化体系,围绕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品牌 [15] - 高端品牌建立需针对高净值人群体系化构建产品、内容、渠道和服务,老铺黄金以文化为核心的体系建设难,且早期有克制和定力,如只选最好渠道,等待合适铺位 [17] - 老铺黄金不会有fashion risk问题,因其符合人类消费底层需求,黄金和古法工艺不过时,且以文化创造力和解读力为中心,品牌文化体现在服务差异上 [21] - 老铺黄金创始人徐高明对金制品、佛学、艺术有研究,公司研发费用低关键在于创始人 [22] - 保值增值心态不是目标用户购买老铺黄金的核心原因,只是附加理由,降低购买心理门槛 [24] 市场对比 - 与海外奢侈品相比,国人自信心提升,更愿客观看待中国传统东西,海外奢侈品传统营销方式在中国渐失效,媒体平权使创意和文化理念更重要,多数中国人对西方奢侈品牌文化难共情 [25][26][27] - 与其他黄金品牌相比,多数黄金品牌竞争力在供应链和信任背书,而非品牌溢价,且未想过黄金可不按克卖 [29][30] 投资规模与回应 - 黑蚁资本在老铺黄金投资美元加人民币共约1.7亿元,属中上规模投资;对于“投中老铺是Pre - IPO融资,不能反映投资人眼光和投后价值增加有限”观点,黑蚁资本表示希望更早参与,但投资要围绕消费行业特点,只投有大量价值创造的公司和有长期主义信仰的创始人 [31][32] 投资泡泡玛特情况 发现过程 - 何愚从字节出来未搬回上海时,看《第一财经周刊》封面故事了解泡泡玛特,后骑共享单车到其北京金融街购物中心店,见门外年轻女孩排队,觉得品牌有意思 [34] 对创始人看法 - 王宁喜欢打比方,体现思考力,能描述本质、融会贯通,当时提出人们时间碎片化、IP公司可做平台、有壁垒能吸引好内容等观点 [35] 投资决策与过程 - 投资决策考虑人好且商业模式能讲清楚;2016年2月何愚接触王宁,2017年底投资,隔近两年是因募资,募资难使有时间观察和跟踪公司;王宁期间几乎未融新钱,黑蚁资本第一笔投资是接1.5个点老股;上市前后非共识一直存在,有机会就接份额 [37][40][43] 投资影响 - 泡泡玛特是黑蚁资本里程碑项目,募资困难期的沉淀使其起步少犯错,当初的难如今是福报 [45][46] 消费行业低迷期情况 交的学费 - 2021 - 2022年研究JAB,尝试做咖啡整合布局,孵化咖啡品牌并开线下店,后发现阶段太早,关闭店铺,但此经历有助于理解3G模式尝试时间和判断早期公司 [56][57] 理念转变 - 黑蚁资本投资理念是“让生活更美好”,意识到不应仅关注一二线市场,中国是多层级市场,如拼多多、蜜雪冰城在不同市场都符合该理念 [58] 未投蜜雪冰城原因 - 蜜雪冰城2020年融资时,黑蚁资本对低线市场认知不够,2021年系统调研低线市场后,陆续投资鸣鸣很忙、袁记云饺 [59] 重要决策 - 消费低迷期,黑蚁资本重要决策是坚定不移投消费,认为消费投资有机会,资本市场低谷期机会更明显,相信一级市场消费企业估值会下降,2023年有重要投资 [62] 对消费投资的感悟与倾向 新感悟 - 新消费投资话题如国产替代、新人群迭代、审美升级没错,但发展没那么快,不需要那么多资金,不合理估值对投资人和创业者都不好,消费企业发展需循序渐进 [64] AI时代感受与倾向 - AI是重要变量,但从AI切入消费创业风险高,科技在消费行业影响滞后,急切寻找科技运用可能脱离消费本质,技术不会成某公司独有优势;何愚倾向离AI远,认为消费投资有机会,长期壁垒高,消费基金沉淀能力有差异化,且兴趣在消费行业 [66][69][73] 公司目标与理念 - 下一阶段目标是做更精简准确的投资,在消费投资上精益求精,敬畏时间,认为三年上一个台阶也可;黑蚁资本名字有聚少成多、强调分享合作之意 [80][81][79]
从泡泡玛特到老铺黄金,看一家基金的消费投资史
36氪· 2025-04-29 15:05
黑蚁资本的投资策略与案例 - 黑蚁资本在2020年底因泡泡玛特上市而崭露头角,随后募资40亿人民币和美金新基金,成为当年消费行业最大募资 [1] - 2024年6月老铺黄金登陆港交所,股价上涨20多倍,市值一度逼近1500亿港币,黑蚁是其上市前唯一一轮融资的领投方 [1][3] - 黑蚁在老铺黄金总投资约1.7亿元人民币,属于中上规模投资 [20] - 投资泡泡玛特前后经历四轮,主要通过接盘老股完成,上市前长期存在非共识 [26] - 投资理念强调"让生活更美好",早期关注一二线市场,2021年后系统调研低线市场并投资鸣鸣很忙、袁记云饺等 [39][40] 老铺黄金的商业模式与品牌建设 - 老铺黄金定位高端,客户群体与卡地亚等奢侈品牌重叠而非传统金店消费者 [4] - 产品采用特殊工艺使金色更暗更厚重,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打造独特品牌辨识度 [5][6] - 坚持只进高端商场,没有合适铺位宁愿等待十多年不开店,体现品牌定力 [6] - 不依赖传统营销,相信优质产品和内容能自传播 [16] - 打破黄金按克卖的传统,创造品牌溢价 [18][19] - 创始人徐高明深耕金制品数十年,将个人对佛学、艺术的研究融入品牌建设 [12] 消费行业趋势与投资理念 - 中国消费者对西方奢侈品牌的文化共情减弱,本土文化驱动的品牌机会显现 [15] - 消费企业估值在2023年回调后出现重要投资机会 [44][45] - 消费投资需要长期主义,行业不需要过多资金涌入,不合理估值对各方都不利 [46] - 消费行业受AI影响滞后,技术难以成为消费公司的持续竞争优势 [47][50] - 消费投资壁垒高,已有百余年历史沉淀,认知、覆盖、交易等环节均可差异化 [54] 黑蚁资本的发展历程 - 2016年成立时募资困难,首支基金目标5亿最终募得3.8亿,创始人卖房维持运营 [31][32] - 早期募资困境反而促成更深入的公司观察,泡泡玛特投资即受益于此 [25][29] - 尝试咖啡行业整合布局但发现时机过早,后调整策略 [39] - 2022年消费低迷期仍坚持投资,认为低谷期机会更明显 [43][44] - 目标成为消费领域的3G资本,改变行业格局 [39]
产业界“大牛”,投身创投
证券时报网· 2025-04-29 11:31
张西强在雀巢的职业腾飞始于2022年。当年,雀巢单独设立大中华区,任命张西强为雀巢集团执行副总 裁兼大中华区CEO,他不仅成为中国市场首位本土CEO,更是雀巢集团执行董事会15名成员中的首位中 国籍高管。而在此前,雀巢全球核心决策层长期由欧美高管主导。 在张西强任职的三年间,推动了雀巢在中国的多方面发展,如提升产品更新上市速度,以应对中国市场 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加大电商渠道投入,适应中国电商行业蓬勃发展的趋势;推进数字化转型,提高 企业运营效率;关注产品本土化,开发适合中国消费者口味和习惯的产品;推进健康化、高端化产品布 局,契合中国消费者对品质生活和健康饮食的追求;重视老年消费群体相关需求,推出针对性产品。同 时,加大对中国宠物粮相关投资,布局宠物食品市场;主持雀巢对徐福记品牌的全资收购,进一步扩大 雀巢在华糖果业务的优势。 根据雀巢年初公布的2024年业绩,雀巢大中华大区去年有机增长率为2.1%,销售额约50亿瑞士法郎(折 合人民币408.69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实现有机增长率为1.7%,今年前3个月雀巢中国的收 入依然保持在百亿水平。 唐彬森的挑战者创投,即将迎来一位产业界"大牛"。 ...
唐彬森,找来一位大牛
投资界· 2025-04-29 07:43
核心观点 - 雀巢中国区首位本土CEO张西强将卸任并加入挑战者创投担任运营合伙人 标志着产业高管向VC领域流动的趋势 [2][6][8] - 挑战者创投由元气森林创始人唐彬森创立 专注消费投资 管理资产超100亿人民币 已投元气森林等百余个知名品牌 [2][8][10] - 消费投资经历低谷 但挑战者创投坚持深耕消费领域 认为未来中国将诞生世界级消费品牌 [10][12][13] - 产业背景高管加入VC机构可强化投后运营 提升被投企业价值 这或将成为创投机构未来发展趋势 [8][13] 张西强职业履历 - 1971年出生 上海理工大学会计本科 复旦(香港)大学管理学院硕士 曾任羽西化妆品财务经理 惠氏中国区CFO [4] - 2012年惠氏被雀巢收购后 历任雀巢中国区销售总监 大中华区流通食品零售高级副总裁 太太乐CEO等职 [6] - 2022年晋升为雀巢集团执行副总裁兼大中华区CEO 成为集团执行董事会首位中国籍高管 [6] - 任期内推动雀巢大中华区独立为全球五大区之一 2023年大中华区销售额约408.69亿元 有机增长率2.1% [6] 挑战者创投概况 - 成立于2014年 由唐彬森创办 专注消费领域投资 管理13只基金 规模超100亿元 [8][10] - 投资案例包括元气森林 马记永 王小卤等百余个品牌 以"中华有为 挑战巨头"为使命 [10] - 注重投后管理 与被投企业深度联动 张西强将负责强化投后运营体系 [8] - 坚持消费赛道投资 认为未来各消费品类前十名中至少有三个来自中国 [10] 消费投资行业现状 - 消费VC面临人才流失 年轻人更倾向科技赛道 部分机构已砍掉消费组 [12][13] - 泡泡玛特 蜜雪冰城等港股消费公司近期上涨为行业带来信心 [13] - 消费企业高速增长期结束 需提升运营管理和现金流回报能力 [13] - 产业背景人才加入VC有助于更精准把握投资方向 提升被投企业价值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