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能源体系

搜索文档
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9-22 20:59
能源装备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载体。《指导意见》部署了6个部分共13项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重 点任务,包括加快能源勘探开发装备转型升级,提升能量转换装备质效水平,推动能源存储装备规模化 应用,加强能源输送装备技术攻关,推进能源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促进能源装备绿色高端发展。 《指导意见》从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强产业平台建设、加强全面质量管理、鼓励首台(套)应用、建立 完善高层次标准体系、深化国际开放合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7个方面,提出了优化产业创新生态环 境的措施。 本报北京9月22日电(记者廖睿灵)近日,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 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 年,我国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自主可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有力 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
四部门发文“力挺”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 从六方面部署13项重点任务
证券日报网· 2025-09-22 13:11
9月22日,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对外发布的《关于推进能源装 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考核,将国有企业建设国家级研发平台等 创新投入,在其经营业绩考核中视同利润予以加回。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先后做出制造强国、新型工业化等系列决策部署。作为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载体,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和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 求。 《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我国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自主可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 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技术和产业体系全球领先,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有效保障高效智能能源勘探开 发、低碳高效能量转换、低成本高可靠能源存储、高效稳定能源输送等战略任务,有力支撑新型能源体 系建设。 从内容上看,《指导意见》部署了6个部分共13项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 一是加快能源勘探开发装备转型升级。聚焦煤炭安全高效清洁开发和万米深地、千米深水、非常规和老 油气田高效开发目标,提出了煤炭开采装备、油气勘探开发装备重点任务。 二是提升能量转换装备质效水平。聚焦提升传统能量转换装备及可再生能源装备质效 ...
中共国家能源局党组关于二十届中央第三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9-22 10:37
一、党组履行巡视整改主体责任情况 国家能源局党组高度重视巡视整改工作,把抓好巡视整改作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 护"的重要政治检验和具体实践,扛牢主体责任,强化政治担当,扎实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以较真 碰硬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坚强有力的举措,全力推动整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一)强化政治意识,以思想整改引领行动整改。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作为巡视整改的根本遵循,从学习抓起、从思想改起。围绕"第一议题"跟进学。巡视反馈以来,党组会 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能源保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重 大问题,认真对标对表、细化深化为整改具体举措。用好论述摘编系统学。学好用好《习近平关于国家 能源安全论述摘编》,切实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深入推动巡视整改的强大力 量。聚焦深化改革专题学。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促学作用,围 绕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油气"全国一张网"等重点任务开展专题研讨,以整改为契机全力推动能源改革、 破解深层次矛盾。检视问题根源深刻学。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巡视意见深刻反 ...
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家能源局· 2025-09-22 08:37
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能发科技〔2025〕7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能源、工业和信息化、国资、市场监管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 业,有关行业协会: 能源装备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载体。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是全面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 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 策部署,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 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能源安全与能源转型两大中心任务,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以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为 主攻方向,以补短板、拉长板、锻新板为基本路径,坚持创新驱动、分类施策、应用导向、融合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新 型举国体制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动能源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形成新 质生产力,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提供坚强的装备 ...
国家能源局科技司相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国家能源局· 2025-09-22 08:37
近日,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等 4 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 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国家能源局科技司相关负责同志就《指导意见》接受采访,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 《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先后做出制造强国、新型工业化等系列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 多次 强调 " 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 "" 要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 "" 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 , 为装备制造特别是能源装备制造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能源装备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载体。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是全面贯彻 "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 " 能源安全新战 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实现 " 碳达峰、碳中和 " 目标,加快推进 制造强国和 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 《指导意 见》 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 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着力 推动能源装备关 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提 供坚强的 ...
四部门重磅发布!涉及锂电/钠电/固态电池/液流电池/BMS/飞轮/超级电容/构网储能等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9-22 08:17
核心观点 - 到2030年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自主可控 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技术和产业体系全球领先 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2][6] - 重点发展高效智能能源勘探开发 低碳高效能量转换 低成本高可靠能源存储 高效稳定能源输送四大战略任务装备[6] - 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 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5][6] 能源勘探开发装备 - 煤炭开采装备突破高硬度岩体截割材料 高功率密度防爆传动系统等技术 研制深井井筒机械破岩智能建造 超大型轮斗挖掘 年产千万吨成套装备[7] - 油气装备研发深地深水全波场地震勘探 随钻高精度测井 万米深地智能钻井 千米深水防喷器等关键装备[7] 能量转换装备 - 煤电突破低成本高灵活高可靠清洁降碳技术 提升宽负荷能效和智能化水平 燃气轮机突破高效宽工况压气机技术 构建H/J级高参数机组谱系[8] - 风电突破高性能海上叶片 高功率齿轮箱 超高混塔塔架 低成本漂浮式基础等装备 光伏突破高效晶硅-钙钛矿叠层组件 高压组串式逆变器[9] - 光热发电突破30万千瓦级成套技术装备 水电研制千米水头段大容量冲击式机组 海洋能研制兆瓦级潮流能发电装置[10] - 核能加快突破压水堆关键装备 开展小型堆四代堆新装备研发 提升高温强辐射环境材料服役性能[10] 能源存储装备 - 电池储能研制长寿命宽温域低衰减锂电池钠电池固态电池 构建低成本长时钒基铁基有机液流电池体系[11] - 物理储能突破大容量低成本技术 研制高水头抽水蓄能机组及大容量变速机组 研发大功率高参数压缩机膨胀机[11] - 短时高频储能研制高效率飞轮储能 高比能长寿命超级电容器 推动构网型储能技术研发[11] - 氢能突破高效率电解水制氢装备 开发高压管束集装箱 高压大排量氢气压缩机 低能耗氢液化膨胀机等储运装备[12] - 氢能应用突破富氢竖炉 掺氢/纯氢燃气轮机 大功率高稳定性燃料电池等关键装备[12] 能源输送装备 - 输变电装备研制高可靠大容量低损耗直流换流变压器 基于高参数功率器件的换流阀 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14] - 配电系统研制一二次深度融合智能开关和固态断路器 智能融合终端 构网型和柔性直流等先进装备[14] - 化石能源输送突破深海油气输送钢管柔性管技术 研制离心式天然气管道压缩等装备[15] - 煤炭输送突破粗颗粒煤浆管道运输技术 研制千公里千万吨级输煤管网装备[15] 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 能源装备智慧调控研发自主可控嵌入式操作系统 一体化智能调控优化系统 数字孪生系统及垂直领域大模型[16] - 终端装备突破智能感知与决策融合技术 搭建全景感知网络 研制具备边缘计算能力的智能终端[17] 绿色高端发展 - 绿色发展突破组件关键元素替代 经济型绿色循环材料 多能协同分级互联调控等技术[18] - 再制造与回收突破关键装备精准检测和复杂零部件原位修复技术 构建光伏风电设备回收标准规范[18] 产业创新生态 -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 提高扣除比例 国有企业创新投入视同利润加回[19] - 加强产业平台建设支持创新平台及试验验证中试平台 培育首台套检验检测机构[19] - 鼓励首台套应用完善推广目录 建立国有企业采购绿色通道 投保后免收质量保证金[20] - 加大政策支持国家科技项目加大攻关支持 用好再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22]
绿动中国五年路 能源答卷映初心——我国能源行业绘就降碳减污扩绿新图景
中国电力报· 2025-09-22 07:51
双碳目标与能源转型 - 中国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 - 构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全社会用电量中绿电占比达三分之一 [1] - 能源行业在能源结构转型、科技创新引领和生态协同治理三方面持续突破 [1] 能源结构多元化转型 - 煤电装机占比和发电量占比4年分别下降13.5个百分点和4.7个百分点 [3]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 [4] - 风电光伏年新增装机连续突破1亿千瓦、2亿千瓦、3亿千瓦关口 [4]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以每年1个百分点速度持续增长 [4] 煤电低碳化改造 - 国家能源集团山东寿光项目年消纳蔬菜秸秆52万吨 替代标准煤12.5万吨 [3] - 华能正宁电厂CCUS项目年捕集150万吨二氧化碳 [3] - 煤电逐步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 [3] 电网基础设施建设 - ±800千伏哈密—重庆特高压工程实现新疆电能7毫秒送达重庆 [4] - 藏粤直流工程将向粤港澳大湾区年输送超430亿千瓦时清洁能源 [4] - 电网企业推进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和新能源配套主网架工程建设 [4] 能源技术装备创新 - 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机组实现全面商运 [6] - 全球首台15兆瓦全自主可控F级纯氢燃气轮机实现氢能零碳发电 [6] -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9500万千瓦 5年增长近30倍 [6] 储能技术应用 - 国家电网浙江三门项目年调节绿电超6000万千瓦时 [6] - 华能建成全球单机功率最大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 年节煤27万吨 [6] 氢能产业发展 - 2024年中国氢能生产消费规模超3600万吨 位列世界第一 [7] - 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超过全球一半 [7] - 青岛氢能产业园年产绿氢600吨 形成发电制氢用氢闭环 [7] 生态能源协同发展 -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光伏基地通过"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修复"促进荒漠生态恢复 [9] - 华能云南"咖光互补"项目年发电超5000万千瓦时 实现光伏与咖啡种植结合 [9] - 中国大唐青海清洁供暖项目为126万平方米区域提供零碳热源 [9] 绿色民生工程 - 中国石化拉萨高海拔区域成功造林2.27万亩 建成生态廊道37千米 [9] - 三峡集团开展长江水生生物保护与增殖放流 推动珍稀鱼类种群恢复 [9] - 南方电网建成全国首座"金级碳中和"建筑 年发电26万千瓦时 [9]
重磅!四部门发布重要指导意见
中国能源报· 2025-09-22 07:45
总体目标与要求 - 到2030年实现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 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成效显著 技术和产业体系全球领先 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1][3] - 聚焦能源安全与能源转型两大中心任务 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 以补短板 拉长板 锻新板为基本路径 推动能源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升级 [3] 能源勘探开发装备 - 煤炭开采装备突破高硬度高耐磨岩体截割材料 高功率密度防爆传动系统等关键技术 研制深井井筒机械破岩智能建造 超大型轮斗挖掘 硬岩高效掘进等关键装备 提升年产千万吨 千米以深井工矿 1.3米及以下薄煤层等成套装备自主化 成套化 智能化水平 [4] - 油气勘探开发装备研发深地深水全波场地震勘探 随钻高精度测井 万米深地智能钻井 千米深水防喷器和隔水管 万马力特高压智能压裂等关键装备 推动深地深水油气规模建产和非常规油气加快增产 [4] 能量转换装备 - 化石能源发电装备突破低成本 高灵活 高可靠 清洁降碳的新一代煤电技术 提升煤电机组涉网性能和智能化水平 加大自主化燃气轮机攻关 突破高效宽工况压气机和透平设计与制造技术 构建覆盖中小型到H/J级高参数机组的谱系化燃气轮机装备体系 [6]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备突破高性能长寿命海上风电叶片 高功率齿轮箱 超高混塔塔架 高可靠低成本漂浮式基础等关键装备 提升沙戈荒 深远海等复杂场景下风电机组运行可靠性 突破高效晶硅—钙钛矿叠层及异质结光伏组件技术 研制高效光伏系统 高压组串式逆变器等关键装备 [7] - 核能装备加快突破压水堆机组关键装备 提升试验验证和产品检测能力 开展小型堆 四代堆等先进核电技术新装备研发与验证 加强辐照考验能力建设 推动构建覆盖多堆型的装备研制体系 [8] 能源存储装备 - 储能装备研制长寿命 宽温域 低衰减锂电池 钠电池 固态电池关键装备 构建低成本长时钒基 铁基 有机等液流电池装备体系 突破大容量 低成本物理储能技术 研制高水头抽水蓄能机组及大容量变速机组 研发大功率 高参数压缩机及膨胀机等关键装备 [9] - 氢能装备加快突破高可靠 长寿命 高效率电解水制氢装备 开发规模化离网制氢技术 研制高压管束集装箱 高压大排量氢气压缩机 低能耗氢液化膨胀机等储运装备 突破富氢竖炉 掺氢/纯氢燃气轮机和大功率 高稳定性燃料电池等关键装备 [10] 能源输送装备 - 输变电材料和装备加快研制高可靠大容量低损耗直流换流变压器 基于高参数功率器件的换流阀 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等关键装备 提升远距离 大功率电力输送效率和稳定水平 研制一 二次深度融合智能开关和固态断路器 智能融合终端等先进装备 [11] - 化石能源输送装备突破深海油气输送钢管 柔性管及连接关键技术 研制天然气水/烃露点原位在线分析 热值/硫化物原位在线分析 离心式天然气管道压缩等关键装备 突破粗颗粒—中/高浓度煤浆管道固液两相介质运输技术 推动千公里千万吨级输煤管网工程应用 [12] 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 能源装备智慧调控研发自主可控嵌入式操作系统 一体化智能调控优化系统 数字孪生系统以及垂直领域专用大模型等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 研发新一代能源通信总线协议 通信网关 交换机等设备和标准 [13] - 终端能源装备智能化应用突破能源装备智能感知与决策融合技术 融合视觉 振动 光谱等非侵入式传感技术 搭建能源装备全景感知网络 研制具备边缘计算能力的智能终端 推进终端场景协作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研发 [13] 绿色高端发展 - 能源装备绿色发展突破组件关键元素替代 经济型绿色循环材料 智能润滑摩擦优化等关键技术 研发二氧化碳高效低能耗捕集 驱油 咸水层封存 矿化封存等技术装备 研制低品质及残值能源高效回收 工业副产物绿色转化应用等关键工艺 [15] - 装备再制造与回收利用突破关键装备精准检测和复杂零部件原位修复等关键技术 推动高价值关键部件延寿 建立光伏 风电设备退役废弃产品回收标准规范 构建覆盖绿色设计 规范回收 高值利用的回收利用体系 提升电池拆解回收技术水平 [15] 产业创新生态环境 -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发挥企业出题人 答题人 阅卷人作用 支持企业主导构建创新平台 扩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 提高加计扣除比例 加强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考核 支持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关键技术攻关任务 [16] - 加强产业平台建设支持建设各级各类能源装备相关创新平台及试验验证和中试平台 培育高水平首台(套)产品检验检测机构 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 高校院所支撑的创新联合体 [16] - 鼓励首台(套)应用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目录 建立国有企业采购首台(套)能源装备绿色通道机制 用户单位采购已投保质量保障类保险的首台(套)装备不再收取质量保证金 [17] - 深化国际开放合作支持能源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技术研究合作 鼓励企业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业优势互补合作 拓展产业链国际布局 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18] -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对能源关键装备攻关支持 优化创新产品招投标政策 用好再贷款 财政贴息政策 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 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能源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19]
葛红林:当前锂电产业“价格链”正处于“修复期”
中国经济网· 2025-09-22 06:10
"我国能源转型目前进入深水期,正以"双碳"战略为引领,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葛红林指出, 锂电产业作为支撑新能源汽车,储能产业发展的核心基础,已经从产业优势迈向战略优势,不仅建成全 球最完整、最具活力的产业链体系,更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绿色发展,引领全球能源低碳转型的核心 中国引擎,已经成为衡量国家能源安全、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数据显示,今年1-6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产量697.3GWh,同比增长60.4%,其中锂电原材料起 到强有力的保障作用。同期,我国碳酸锂产量38.9万吨,同比增长29%,产业保持向上向好的发展态 势。 "2024年,锂原料企业的暴利时代结束了,锂盐企业净利润大幅下滑,相关行业亏损较大,下游锂 电池价格进一步下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在9月19日举办的2025遂宁国际 锂电产业大会上表示,当前锂电产业从上游、中游到下游的"价格链"正处于"修复期"。 据葛红林介绍,过去十年,锂电行业经历了两轮较大的价格波动周期。第一轮是2015年—2019年, 碳酸锂价格从4.2万元低点涨到18万元的高点,2019年底又回归到4.8万元,期间价格峰值是最低点的4倍 多;第二 ...
南方电网首席人工智能官李鹏解读《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中国电力报· 2025-09-22 00:59
(一)战略引导,把握人工智能发展关键窗口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持续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重塑人类生 产生活范式,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为特征的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加速到来。加快发 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已成为我国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把握产业转型机遇的战略选择。在此背景下, 《实施意见》的发布,为能源行业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机遇,深入践行"人工智能+"行动定方向、绘 蓝图和指路径,对系统推动人工智能与能源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深入践行"人工智能+"行动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演进,已展现出解决诸多现实场景复杂问题的核心能力,在推动产业降 本增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AI+能源"已成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关键支撑。 《实施意见》的及时出台,对加强战略引导,抢抓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凝聚行业共识,加快能 源领域人工智能创新和应用步伐,释放AI赋能效能,支撑能源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具有重要意 义。 全面塑造能源高质量发展新未来 (二)目标明确,统筹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 南方电网首席人工智能官 李鹏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