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能源
icon
搜索文档
煤炭行业周报:动力煤700元之上和焦煤大涨,煤炭布局稳扎稳打-20250928
开源证券· 2025-09-28 13:1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看好(维持)[1] 报告核心观点 - 动力煤价格已反弹至700元/吨以上,焦煤价格大幅上涨,行业处于拐点右侧,供需基本面持续改善[3][4] - 煤炭板块具备周期弹性和稳健红利的双重投资逻辑,当前持仓低位,已到布局时点[5] - 动力煤价格有望修复至750元(煤电盈利均分点)和860元(电厂盈亏平衡线)目标价;焦煤价格基于与动力煤2.4倍比值关系,目标价分别为1680元、1800元和2064元[4][13] - 非电煤需求(化工、建材等)在金九银十旺季有望接棒电力需求,推动价格上行[3][4] 行业走势与估值 - 煤炭指数本周下跌1.37%,跑输沪深300指数2.44个百分点[8][24] - 板块平均市盈率(PE)为13.49倍,市净率(PB)为1.26倍,均位列A股全行业倒数第五位[8][30] 动力煤市场动态 - 秦港Q5500动力煤平仓价701元/吨,周环比下跌0.43%;晋陕蒙产地价格上涨,涨幅1.64%-4.67%[20][36] - 年度长协价格微涨,9月CCTD长协价674元/吨(+0.9%);BSPI、CCTD、NCEI指数均微涨0.15%-0.60%[20][42] - 沿海八省电厂日耗大跌5.61%至210.2万吨,库存微涨0.55%,可用天数大涨6.45%至16.5天[20][66] - 环渤海港口库存微涨0.45%,长江口库存大涨4.43%,广州港库存下跌3.73%[20][98] 炼焦煤市场动态 - 京唐港主焦煤报价1750元/吨,周环比大涨4.79%;山西吕梁主焦煤产地价1500元/吨(+7.14%)[21][23][112] - 焦炭现货价下跌2.26%至1300元/吨,螺纹钢现货价下跌1.22%至3240元/吨[23][126] - 独立焦化厂炼焦煤库存大涨6.58%,可用天数大涨6.96%;钢厂铁水产量微涨0.55%至242.4万吨[23][132][133] 无烟煤市场动态 - 晋城无烟中块价格940元/吨(+9.30%),阳泉无烟末煤价格710元/吨(+14.52%)[24][150] 投资建议与主线 - 周期逻辑主线:晋控煤业、兖矿能源(动力煤);平煤股份、淮北矿业、潞安环能(冶金煤)[5][14] - 红利逻辑主线:中国神华、中煤能源、陕西煤业(合计中期分红241.3亿元)[5][15] - 多元化弹性主线:神火股份、电投能源(铝业务弹性)[5][14] - 成长逻辑主线:新集能源、广汇能源[5][14] 数据来源与指标 - 数据来源:聚源、Wind、CCTD、卓创资讯、开源证券研究所[2][20][21][23][24]
上海网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参与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的公告
投资概况 - 公司拟以自有资金人民币3000万元认购国科能研院兴富未来私募基金合伙企业60%份额 [2][5] - 基金总规模5000万元人民币 投资方式以股权投资为主 [6] - 交易未达董事会及股东会审议标准 不构成关联交易及重大资产重组 [3][8][10] 政策背景 -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提出以科技、产业等领域为重点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5] - 国家发改委及能源局联合发布实施意见 提出到2027年构建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体系 到2030年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5] - 可控核聚变智能控制被列为"人工智能+核电"典型应用场景 [5] 基金架构 - 普通合伙人为兴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累计管理规模超过110亿元 [11] - 出资方式均为现金货币 2025年10月31日前实缴50% [14][16] - 基金存续期限8年 延展期2年 [16] 投资策略 - 主要投资能源研究院核聚变产业链早期及成长期项目 配置成熟期项目 [6][16] - 重点投资可上市、并购或溢价转让的非上市公司股权 [16] - 能源院有限公司作为主要项目来源方协同技术判断 [15] 收益分配 - 优先返还合伙人累计实缴出资额 [17] - 支付有限合伙人年化8%单利优先回报 [17] - 剩余收益80%归有限合伙人 20%归普通合伙人 [17] 合作方背景 - 合肥综合性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为省级事业单位 依托4家科研单位联合共建 [11] - 能源院已发起设立及参股超过20家聚变产业链企业 [11] - 兴富资本深耕核聚变产业链 投资曦合超导等能源院领域企业 [11] 公司战略影响 - 投资有助于挖掘核聚变产业链软件、硬件等潜力赛道 [20] - 利用专业投资机构经验布局行业发展 [20] - 拓宽公司投资渠道 提高股东投资回报 [20]
一批电力设备上市公司中标国家电网采购项目
上海证券报· 2025-09-25 18:15
行业景气度 - 电力设备行业整体保持较高景气度 多家上市公司密集发布国家电网项目中标公告 [1] - 近两日14家上市公司合计中标金额达42.48亿元 [1] - 2022年至2024年电网投资完成额持续增长 2025年投资总规模有望继续保持高位 [1] 上市公司中标情况 - 迦南智能在国家电网2025年第五十三批采购项目中中标6个标包 合计金额7312.21万元 [1] - 中国西电下属14家子公司中标国家电网2025年第六十批采购 总金额16.41亿元 占2024年营收7.40% [2] - 平高电气及子公司中标国家电网项目金额13.69亿元 占2024年营收11.04% [2] - 三星医疗预中标国家电网项目金额1.93亿元 占2024年营收1.32% [2] - 友讯达 海兴电力 林洋能源 白云电器 炬华科技等公司预中标金额均超1亿元 [2] - 平高电气和友讯达中标金额占营收比例超10% 万胜智能 新联电子 迦南智能 西力科技等公司占比超7% [3] 电网投资规模 - 国家电网2025年电网投资预计超6500亿元 南方电网安排17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均创历史新高 [4] - 特高压重点工程投资建设持续升温 藏粤直流工程总投资532亿元 配套电源投资超1500亿元 [4] - 电网投资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反映重大项目快速推进和电网结构完善 [4] 政策支持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提出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 [5] - 方案明确2025-2026年目标: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 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 [5] -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推动能源行业智能化转型 [5] - 电力系统将深度受益于"人工智能+能源"政策 直接利好电力数智化产业发展 [5] 行业发展前景 - 特高压重点工程建设加速和新型电力系统深化推进 直接带动电力装备制造行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3] - 在"双碳"目标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求下 行业未来需求稳健 景气度保持可持续性 [6]
可控核聚变概念上扬,哈焊华通20%涨停,中洲特材涨超10%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07:14
市场表现 - 可控核聚变概念股25日盘中大幅上扬 哈焊华通20%涨停 中洲特材涨超10% 合锻智能涨停 常辅股份和上海电气涨超9% [1] 行业动态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在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公开亮相 展示技术路线及业务布局 [1] - 公司将在上海新建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四号(HL-4)" 用于验证高温超导磁体技术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发布实施意见 要求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可控核聚变智能控制系统研究 [1] - 日本内阁府6月4日发布修订版《聚变能源创新战略》文件 作为核聚变科研与产业发展纲领 [2] - 美国Helion与微软签订协议 微软将从2028年开始从Helion的核聚变发电厂购买电力 成为全球首个核聚变商业协议 [2] - 中国BEST项目5月1日启动总装 较原计划提前2个月 [2] 技术发展 - 研发重点包括等离子体位形实时预测-磁约束参数自适应调控智能模型 实现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稳态运行的智能化控制 [1] - 技术路线涵盖托卡马克装置、场反直线型装置和惯性约束聚变混合堆等相关配套系统 [2] 行业前景 - 全球核聚变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期 各国进入竞赛阶段 [2] - 可控核聚变被视为人类能源终极解决方案 商业化发展前景广阔 [2] - 国内外可控核聚变项目持续推进 商业化进程有望加速 [2]
密集披露:中标大单
上海证券报· 2025-09-22 14:03
公司中标情况 - 三星医疗及子公司预中标国家电网三个采购项目 中标总金额1.93亿元[1] - 11家上市公司近两日预中标国家电网项目 合计金额达11.8亿元[1] - 白云电器中标变电设备采购项目9个分标 金额1.62亿元 占2024年营收3.25%[4] - 海兴电力预中标计量设备采购项目 金额1.28亿元[4] - 炬华科技预中标金额1.42亿元 占2024年营收7.00%[4][5] - 林洋能源预中标金额1.42亿元 占2024年营收2.10%[4][5] - 友讯达中标11个包 金额1.07亿元 占2024年营收10.55%[4][5] - 万胜智能预中标金额6798万元 占2024年营收7.25%[4][5] - 新联电子预中标金额5578万元 占2024年营收7.28%[4][5] - 迦南智能预中标金额7312万元 占2024年营收7.21%[4][5] - 积成电子预中标金额8184万元 占2024年营收3.15%[5] - 金冠电气预中标金额2840万元 占2024年营收3.82%[5] 电网投资规模 - 国家电网2025年电网投资额将超6500亿元[7] - 南方电网2025年安排固定资产投资1750亿元[7] - 南方电网投资聚焦数字电网建设 新能源发展及设备更新等领域[7] 行业政策支持 - 三部门联合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目标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7] - 方案要求2025-2026年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 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8] - 发改委、能源局推出"人工智能+"能源实施意见 推动能源智能化转型[8] - 电力现货市场与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加速 直接利好电力数智化产业发展[8] 行业发展前景 - 特高压工程建设提升新能源消纳与并网能力[7] - 全球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加速 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带来旺盛需求[8] - 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形势良好[8]
美联储重启降息 人民币升值持续性如何?
期货日报网· 2025-09-17 23:52
人民币汇率升值驱动因素 - 8月人民币兑美元升值1.21% 9月16日进一步升值0.19% 主要受美联储降息导致美元走弱、中国政策加码及外资流入推动 [1] - 美联储9月降息举措引发美元走弱 美中10年期国债利差从1月3.1504个百分点缩窄至9月15日2.1864个百分点 促进人民币升值 [2] - 中国深化跨境投融资外汇管理改革 包括取消FDI前期费用登记 并将科技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额度提高至1000-2000万美元 吸引外资流入 [9] 美联储降息周期特征 - 1982年以来美联储经历7次降息周期 分为预防式与衰退式降息 触发因素通常为失业率攀升 [2] - 本轮降息面临较高通胀压力 8月商品价格环比增长0.5%(7月为0) 家电价格环比涨0.4% 服装价格环比涨0.5% 滞胀风险上升 [4][5] - 美国经济呈现韧性 8月零售销售额环比增长0.6% 连续3个月超预期 实际零售销售同比增长2.1% 连续11个月正增长 [4] 中国政策与资产吸引力 - 政策协同方面财政部与央行深化合作 涵盖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央行国债买卖操作及离岸人民币国债发行机制 [6] - 能源领域推动人工智能融合 目标2027年构建能源与AI融合创新体系 2030年实现具身智能等关键技术应用 [6] - 要素市场化改革在10个试点地区开展 覆盖全国1/4经济总量 涉及数据、算力等新型要素配置 [7][8] - 民间投资支持新质生产力、新兴服务业及新型基础设施领域 同步落实公平竞争与融资支持 [8]
央企现代能源ETF(561790)盘中涨近1%,冲击3连涨,电力设备行业景气度获政策支撑
搜狐财经· 2025-09-15 05:45
指数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15日13:23 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上涨0.48% 成分股上海电力上涨8.60% 中材科技上涨4.70% 电投能源上涨3.64% 南网储能上涨3.22% 国电电力上涨1.55% [2] - 央企现代能源ETF(561790)上涨0.69% 最新价报1.18元 近1周累计上涨1.92% 涨幅排名可比基金1/3 [2] 产品流动性 - 央企现代能源ETF盘中换手0.88% 成交39.95万元 近1年日均成交641.54万元 [2] 政策动态 - 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于9月8日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提出能源领域人工智能发展分阶段目标 系统部署八大应用场景包括电网、能源新业态、新能源、水电、火电、核电、煤炭、油气 [2] - 政策以专栏形式明确37个"人工智能+"能源融合应用发展重点任务 支撑能源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2] 行业影响 - 民生证券指出 政策要求到2027年构建能源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创新体系 重点推进电力供需智能预测、电网运行智能诊断等应用 强化电网工程智能化管理能力 提升新能源消纳与运行效率 [3] -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将加速电网智能化升级 相关技术应用有望深化 [3] 指数构成 - 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由国新投资有限公司定制 选取国务院国资委下属业务涉及绿色能源、化石能源、能源输配等现代能源产业的50只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3] - 截至2025年8月29日 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括长江电力、国电南瑞、中国核电、中国铝业、三峡能源、中国电建、中国稀土、国电电力、云铝股份、中国石油 合计占比48.28% [3] 产品信息 - 央企现代能源ETF(561790)紧密跟踪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 [3] - 场外联接基金包括博时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ETF发起式联接A(021922)与C类(021923) [3]
装备制造行业周报(9月第2周):硅料景气度有所下行-20250915
世纪证券· 2025-09-15 05:28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硅料景气度有所下行 多晶硅主力合约午盘跌4.09% 收盘价跌至4.40% 9月预计产出12.5万吨 对应65-66GW 环比8月下降较小 [2] - 工业气体价格周度环比回落 液氧市场均价478元/吨 较前一周跌3.2% 液氮均价451元/吨 较前一周跌2.5% 液氩均价609元/吨 较前一周涨1.16% 稀有气体价格基本持平 工业气体整体处于周期底部 [2] - 9月第1周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30.4万辆 同比下降10% 新能源市场零售18.1万辆 同比下降3% 下降幅度好于整体 [2] - 电力装备行业获政策支持 推动绿色智能转型 加快全流程数字化转型 提高电动机 变压器 配电装备等能效水平 [15] - 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多家公司布局相关领域 包括运动捕捉 柔性关节保护件 IMU产品 复合金属腱绳等 [17][19][21] 市场行情回顾 - 上周机械设备行业指数涨跌幅+3.52% 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7位 [1][7] - 电力设备行业指数涨跌幅+0.53% 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2位 [1][7] - 汽车行业指数涨跌幅+1.74% 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5位 [1][7] - 同期沪深300涨跌幅+1.38% [1][7] - 机械设备细分行业中电机上涨10.76% 自动化设备上涨7.09% 汽车服务上涨4.14% [9] - 光伏设备下跌3.28% 风电设备下跌2.04% 乘用车下跌1.77% [9] 个股表现 - 机械设备涨幅前五个股:沃尔德涨46.54% 大族数控涨37.79% 锡装股份涨28.20% *ST威尔涨27.63% 开创电气涨27.39% [12][14] - 电力设备涨幅前五个股:天际股份涨28.80% 厦钨新能涨26.79% 科华数据涨25.53% 杉杉股份涨20.16% 卧龙电驱涨19.87% [12][14] - 汽车涨幅前五个股:众泰汽车涨39.70% 浩物股份涨30.38% 浙江荣泰涨22.48% 天普股份涨21.00% 肇民科技涨19.85% [12][14] - 机械设备跌幅前五个股:灵鸽科技跌13.81% 乐创技术跌13.33% 卓兆点胶跌13.18% 恒进感应跌12.58% 海希通讯跌11.32% [13][14] - 电力设备跌幅前五个股:中环海陆跌24.40% 力佳科技跌22.29% 天宏锂电跌18.16% 德瑞锂电跌17.71% 武汉蓝电跌15.55% [13][14] - 汽车跌幅前五个股:派特尔跌23.56% 华洋赛车跌20.28% 华纬科技跌9.91% 天铭科技跌9.82% 易实精密跌9.73% [13][14] 行业要闻 - 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印发 推动绿色智能转型 加快数字化转型 [15] - 奇瑞墨甲机器人产品将于10月对外公开发布 [15] - 慧智物联与智平方达成半导体显示领域具身智能战略合作 未来三年部署逾1000台具身智能机器人 订单金额接近5亿元人民币 [15] - 越疆人形机器人实现全国首例工业跨场景多任务协同作业泛化应用 [15] - 禾川科技与眸深智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联合打造机器人解决方案 [16] - 市场监管总局推动15项人形机器人国标研制 [18] - 傅利叶智能人形机器人GR-3正式开启预售 具备55个自由度 [18] - 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 打造新能源智能生产模式 [18] 公司公告 - 凌云光运动捕捉客户群包括机器人本体公司 具身智能数据采集中心等 [17] - 大金重工子公司签署海风基础供应合同 金额约12.5亿元 占2024年度营收约33% [19] - 陕建股份中标多个大型项目 包括24亿元光伏制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 [19] - 中鼎股份积极推进人形机器人领域布局 作为核心战略目标 [19] - 高测股份推出复合金属腱绳 已形成小批量订单 [19] - 埃夫特2025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增长近20% 电子制造应用增长超50% 汽车零部件应用增长超40% [21] - 晶盛机电实现6-8英寸碳化硅衬底规模化量产 突破12英寸技术 [21] - 华依科技IMU产品为国内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供货 [21] - 恒辉安防机器人柔性关节保护件已实现商品交付使用 [21]
新能源与新材料周度报告:新能源汽车全年目标销量1550万辆,增速20%左右-20250914
东证期货· 2025-09-14 13:1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2025年力争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新能源汽车1550万辆左右,2026年行业稳中向好;1 - 8月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销量完成目标一定比例,周数据显示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有变化、渗透率上升,全球市场新能源车增长,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受政策影响;投资建议关注一带一路等新增长点和产品力强等企业 [1][118][12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金融市场跟踪 - 展示相关板块和上市公司一周涨跌幅情况,如比亚迪收盘价105.91元、一周涨跌幅 - 1.26%等 [15][16] 产业链数据跟踪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跟踪 - 包含中国市场销量及出口量、库存变动、车企交付量相关图表数据,但未提及具体数据内容 [17][25][28] 全球及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跟踪 - 涵盖全球、欧洲、北美、其他地区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及细分类型销量相关图表数据,但未提及具体数据内容 [40][44][57][60] 动力电池产业链 - 涉及动力电池装车量、出口量、电芯价格、材料成本、各材料开工率和价格等相关图表数据,但未提及具体数据内容 [76] 其他上游原材料 - 包含橡胶、玻璃、钢材、铝日度价格相关图表数据,但未提及具体数据内容 [97] 热点资讯汇总 中国:政策动态 - 八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2025、2026年目标;六部门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两部门推进“人工智能 + ”能源高质量发展 [105][106] 中国:行业动态 - 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39.5万辆,同比增长26.8%;9月1 - 7日新能源零售同比下降3%,今年以来累计零售同比增长25%;第36周新能源乘用车零售22.0万辆,同比下降0.5%;8月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62.5GWh,同比增长32.4%;中汽协筹备设立新能源汽车电池分会 [106][109][110][111] 海外:政策动态 - 墨西哥将提高亚洲国家进口商品关税;美国豁免多种产品关税 [112] 海外:行业动态 - 美国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7.7万辆,同比增长18.4% [112] 海外:企业动态 - 美韩系电池工厂建设中断;VinFast 2025年上半年全球交付72,167辆;斯洛伐克InoBat获西班牙政府补贴 [113][115][117] 行业观点 - 《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目标,1 - 8月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销量完成一定比例,周数据有变化,全球市场新能源车增长,美国新能源汽车受政策影响 [1][118][119] 投资建议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提升,关注一带一路等新增长点,关注产品力强、出海推进顺利、供应稳定性强的企业 [120][121]
供热面积增长,热价改革持续推进
信达证券· 2025-09-14 12:31
投资评级 - 环保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 [2][4] 核心观点 - 集中供热面积持续增长,2023年达到115.49亿平方米,2010-2023年复合增速7.8% [4][18] - 热电联产为主要供热方式,占比45%,燃煤供热整体占比72% [4][22] - 热水供热占民用供热领域主流,占比84.7%,蒸汽供热主要用于工业 [4][26] - 供热价格改革持续推进,2024年全国多地已实施热价调整,预计未来涨价成趋势 [4][37] - 环保行业在"十四五"期间维持高景气度,水务和垃圾焚烧板块盈利稳健上行 [4][56] 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12日,环保板块上涨1.00%,表现劣于上证综指(上涨1.52%) [4][11] - 子板块中水治理上涨4.31%,大气治理上涨3.32%,垃圾焚烧上涨1.61% [4][12] - 涨幅前三行业为电子(6.1%)、房地产(6.0%)、农林牧渔(4.8%) [4][11] 行业动态 - 工信部发布《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2025年版)》,包含96项工艺技术设备 [4][39] -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清洁能源 [4][40] - 全球清洁氢项目超500个进入建设或运营阶段,总投资额1100亿美元,中国以330亿美元投资额居首 [4][42] 供热行业深度分析 - 山东省供热面积全国最大,达20.7亿平方米,辽宁(14.9亿平方米)、河北(10.7亿平方米)紧随其后 [4][18][21] - 供热成本中燃料及材料占比58%(以联美控股为例),煤炭价格变动直接影响盈利 [4][29][31] - 热价由政府定价,2025年4月出台《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深化供热价格改革 [4][37] - 2024年多地热价上调,如河北新乐市涨幅19.6%(18.9元/㎡→22.6元/㎡)、山西原平市涨幅22.2%(13.5元/㎡→16.5元/㎡) [38] 投资建议 - 重点推荐瀚蓝环境、兴蓉环境、洪城环境 [4][56] - 建议关注旺能环境、军信股份、武汉控股、英科再生、高能环境、青达环保 [4][56] - 运营类资产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因现金流持续向好且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推进 [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