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食物观
icon
搜索文档
国盛证券:金针菇产能理性回归 双孢菇盈利能力持续
智通财经· 2025-09-10 06:41
行业概况 - 2023年全国食用菌产量达到4334.2万吨 同比增长2.6% 10年复合增长率3.2% [2] - 2023年食用菌总产值3965.6亿元 同比增长2.0% 10年复合增长率7.0% [2] - 2023年工厂化总产量409.16万吨 同比增长43.23% 10年复合增长率7.2% [2] - 金针菇在工厂化生产中占比最高达44% [2] 行业格局演变 -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数量从2006年47家激增至2012年788家 [3] - 金针菇毛利率从2011年40%+波动下降至2024年4-5% [3] - 2020-2024年行业CR5稳定在33%-36% [3] - 雪榕生物 众兴菌业 华绿生物等大企业巩固龙头地位 [3] 金针菇产能调整 - 雪榕生物年化产能44万吨 同比下降4% [1][4] - 雪榕生物2025Q1产能利用率降至63.82% 较2024年下降9个百分点 [1][4] - 众兴菌业减少金针菇产能13.46%至675吨/天 [4] 双孢菇盈利状况 - 2023年双孢菇日产量916.7吨 同比减少1.6% [4] - 众兴菌业双孢菇毛利率除2019-2022年外均保持在30%以上 [1][4] - 双孢菇因初期投入大和生产管理难度高形成较高进入壁垒 [1][4] 冬虫夏草产业化进展 - 众兴菌业6吨冬虫夏草满产后预计年收入26220万元 年净利润约6500万元 [5] - 冬虫夏草单公斤价格约4万元 年利润率24.8% [5] - 雪榕生物和众兴菌业先后公告实施冬虫夏草工厂化培育项目 [5] 政策环境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2] - 食用菌是"大食物观"和"大健康"背景下重要营养载体 [2]
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10月在京举行
北京青年报· 2025-09-07 18:24
大会基本信息 - 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将于10月12日至15日在北京金海湖国际会展中心和中国农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1] - 大会主题为"践行大食物观,共建韧性食物供应体系",采用"1+7+1+N"总体框架 [1] - 包含1场开幕式及全体会议、7场专题会议、1场世界农业科技博览会和多场平行会议及国际交流活动 [1] 参会规模与构成 - 邀请来自94个国家和地区的280位外宾参会 [1] - 汇聚世界级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优秀青年人才及产学研各界领袖 [1] - 涉及41家会议主办单位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资源研究所等国际机构 [3] 会议内容与活动安排 - 专题会议包括世界农业高校校长论坛、农食行业创新与投资论坛等7个专业论坛 [1] - 将举办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国际交流会客厅 [2] - 会前组织实地考察交流活动和平谷之夜全体招商大会 [2] 预期成果与发布内容 - 力争实现线上关注超2亿人次、线下观展达3万人次 [2] - 发布《农业中关村2.0》《世界农业高校A20联盟成立》等重磅内容 [2] - 提供农业发展的"中国方案"并提升国际话语权 [2] 产业合作与成果转化 - 安排重点企业洽谈以实现产业合作新突破 [2] - 平谷农业中关村将整合全球前沿技术成果与创新主体 [4] - 推动科研成果实现"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转化 [4] 品牌建设与后续活动 - 闭会期间常态化举办WAFI对话、创新秀等活动 [3] - 筹办"世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低碳跑"等品牌活动 [3] - 深化与平谷区"50亩地创业大赛""桃花半程马拉松"的联动 [3] 展览展示与区域发展 - 世界农业科技博览会将设置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国际合作等主题展区 [3] - 科研企业主体将展示全球最新农业科研成果 [4] - 实现会议与产业实践、区域发展的深度融合 [3]
中水渔业:上半年实现利润总额1.4亿元 对标世界一流渔业企业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05 12:08
公司业务与战略 - 核心业务专注于远洋渔业领域 涵盖远洋捕捞、渔业服务、水产品加工与贸易等多个板块 作业区域覆盖全球三大洋和南极海域 [1] - 资产规模位居中国远洋渔业企业前列 具有较强话语权和影响力 [1] - 坚持前瞻布局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以创新驱动发展 对标世界一流渔业企业 [1] - 持续推动构建"大中水、大远洋、大渔业"全新发展格局 发展新质生产力 严格管理合规经营 [2] - 立足远洋渔业 持续深化现代产业链龙头企业建设 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在产业链循环畅通中的支撑带动作用 [2] - 积极参与优化全球海产品生产链供应链布局 坚决贯彻国家海洋发展战略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2]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经营收入17.47亿元 同比减少10.66% [2] - 实现利润总额1.4亿元 同比增长30.41% [2] -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631万元 同比增长22.12% [2] - 履约、合规、安全生产保持平稳态势 经营结果呈现向好态势 [2] - 渔业资源保持平稳略有恢复 生产经营稳中向好 一批项目成绩突出实现良好效益 [2] 发展历程与定位 - 2025年是中国远洋渔业"走出去"战略实施40周年 [1] - 中国农发集团渔业板块企业重组后 中水渔业迈向新起点开始新发展的第一年 [1] - 全面完成各项生产经营指标 持续释放重组协同效应 公司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1] - 为践行"大食物观"及粮食战略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2]
聚焦共建韧性食物供应体系,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将于10月12日开幕
北京商报· 2025-09-05 08:25
大会基本信息 - 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拟于10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10月15日在中国农业大学举办 [2] - 大会以践行大食物观 共建韧性食物供应体系为主题 采用1+7+1+N总体框架 [2] - 框架包括1场开幕式及全体会议 7场专题会议 1场世界农业科技博览会 40余场平行会议及国际交流活动 [2] 参与规模与结构 - 大会邀请来自94个国家和地区的280位外宾参与 [2] - 包括44个国家驻华使馆的50余位外交使节以及200多个联合国系统 国际组织 国外企业负责人确认出席 [2] - 汇聚世界级科学家 教育家 企业家 优秀青年人才及产学研各界领袖 [2] 活动形式与合作伙伴 - 大会举办多场次平行活动 国际交流 边会 闭门会等 涉及41家会议主办单位 [3] - 主办单位包括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国际交流协会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 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 联合国粮农组织 联合国粮食计划署 亚洲开发银行 美国环保协会 世界资源研究所等 [3] - 与平谷区特色产业联动 实现大会与产业实践 区域发展的深度融合 [3] 战略意义与发展目标 - 大会推动更多优质项目和企业落地平谷 [2] - 平谷以大会为契机加快农业中关村核心区建设步伐 [3] - 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产业集群 提升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影响力 [3]
自首届世界农科创大会举办以来,平谷已接待国际考察团上千余人次
新京报· 2025-09-05 06:34
大会概况与定位 - 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将于10月12日至15日在平谷金海湖国际会展中心和中国农业大学举办 [1] - 大会以"践行大食物观 共建韧性食物供应体系"为主题 [1] - 将举办4场全体会议及膳食纤维创新论坛 新蛋白产业创新论坛等多场专题会议 [1] 平台功能与资源整合 - 精准搭建对接平台有效链接国内外专家 优质企业及资深投资者 [1] - 平谷农业中关村将整合全球前沿技术成果与创新主体 [2] - 推动科研成果实现从实验室到田间地的转化 [2] - 深化政产学研用金三角模式完善农业中关村创新生态 [2] 国际影响力与成果 - 累计接待国内农业科技考察团近10000人次 国际考察团超1000人次 [1] - 《平谷共识》等成果让农业中关村实践经验纳入全球农业科技发展议题 [1] - 深化与联合国粮农组织 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对接 [1] - 成立世界农业高校A20联盟推动全球涉农高校人才联合培养与科研攻关 [2] 基础设施与机构建设 -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顺利开工 [1] -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建成投用 [1] -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蔬菜生物育种等重点实验室陆续入驻平谷 [1] - 农业农村部将召开企业重点实验室座谈会 北京市将举办高质量发展会议 [2] 企业参与机制 - 国内外领军企业将深度参与大会沟通发展诉求 [2] - 形成科研端-产业端-政策端的闭环联动机制 [2] - 科研企业主体通过世界农业科技博览会展示全球最新农业科研成果 [2]
黑龙江现代化大农业跑出“加速度”
新华社· 2025-09-03 00:24
农业科技创新 - 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0%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定在99%以上 [1] - 无人机喷施酵素技术使水稻亩产增加200斤 [1] - 大垄密植技术使大豆每公顷保苗量从26万株提升至32万株 单产从6000斤增至7000斤 [2] 粮食产能提升 - 2024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突破1600亿斤创历史新高 [1] - 通过良田 良种 良法 良机 良制"五良"融合提升粮食产量和质量 [1] 农产品加工升级 - 鲜食玉米加工企业日加工能力达100万穗 [2] - 鳙鱼精细化分割加工实现上半年加工量35吨 预计年总产值达3000万元 [3] - 推动农产品初加工与精深加工有效衔接 促进多元化开发和多环节增值 [2][3] 产业融合发展 - 冷水渔业振兴行动优化养殖结构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3] - 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超1亿亩 通过"黑土优品"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3] - 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 大企业 大产业 统筹推进"四个农业"发展 [3]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扛起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黑龙江现代化大农业跑出“加速度”
新华网· 2025-09-02 11:17
农业科技应用 - 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0%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定在99%以上 [1] - 五常市采用无人机喷施酵素营养餐技术 使水稻亩产增加200斤 [1] - 桦川县推行大垄密植技术 大豆每公顷保苗量从26万株提升至32万株 单产从6000斤增至7000斤 [2] 粮食产量与产能 - 2024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突破1600亿斤 创历史新高 [1] - 通过良田 良种 良法 良机 良制"五良"融合提升粮食产能 [1] - 开展农产品多元化开发 实施冷水渔业振兴行动 上半年加工鳙鱼35吨 [2][3] 农产品加工与品牌建设 - 双鸭山市鲜食玉米加工企业配备定制化生产线 日加工能力达100万穗 [2] - 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超过1亿亩 打造省级优质农业品牌"黑土优品" [3] -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杜尔伯特县鳙鱼加工预计年总产值达3000万元 [3] 发展战略与定位 - 以农业强省建设为目标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 大企业 大产业 [3] - 统筹推进"四个农业"建设 巩固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地位 [3] - 推动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有效衔接 促进多层次利用和多环节增值 [2][3]
汇全球智慧 促罐头行业共荣共强
消费日报网· 2025-09-01 02:45
行业活动与成就 - 第十六届世界水果加工大会暨中国罐头工业协会成立三十周年大会在北京开幕 多位政府及行业领导出席并致辞 [1][3] - 中国罐头工业协会成立于1995年 三十年来推动行业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传统制造到智能转型的历史性跨越 [4] - 世界水果加工大会由十余个国家发起 本届大会以"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 举办多项交流活动 [5] 行业发展数据 - 中国罐头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 是30年前的6倍 规模居世界前列 [4] - 产品涵盖果蔬、畜禽、水产等千余品种 远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4] - 中国成为世界最主要罐头生产国和出口国 [4] 战略方向与政策支持 - 行业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推动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 服务农业强国建设目标 [3] - 坚持营养导向开发健康产品 强化智能和绿色技术创新 深化国际合作提升竞争力 [6] - 消费升级与"一带一路"倡议带来新机遇 需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7] 食品安全与产业升级 - 始终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 实施全产业链升级和全过程管控 [6] - 协会推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7] - 加强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 保障全链条质量 [7] 国际合作与未来展望 - 加强与国际标准对接 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 提升市场话语权 [3] - 凝聚全球行业力量 通过互学互鉴推动共兴共赢 [5] - 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 加快推进罐头产业高质量发展 [7]
华创证券:微生物蛋白商业化加速开探 建议关注安琪酵母(600298.SH)、富祥药业(300497.SZ)
智通财经网· 2025-09-01 02:18
核心观点 - 微生物蛋白作为替代蛋白的重要子类 依托技术创新和高效清洁生产优势 有望解决中国优质蛋白供需缺口 行业处于导入验证期 商业化进程加速 2035年中国市场规模预计达600亿元 技术为核心竞争要素 发酵龙头和头部创业型企业具备竞争优势[1][2][4] 行业现状与需求背景 - 中国市场优质蛋白需求持续攀升 但植物蛋白存在进口依赖 动物蛋白产能受限且环保不足 导致优质蛋白供需存在缺口[1] - 微生物蛋白凭借营养均衡 高效清洁的核心优势 通过技术成熟和成本下行 有望对传统蛋白生产形成替代[1] - 行业最早可追溯至1985年 2020年起食品级商业化加速 目前处于导入验证期[2] 技术路径与特点 - 微生物蛋白分为生物质发酵和精密发酵两大技术路径 生物质发酵商业成熟度更高 主要布局肉乳制品领域 精密发酵技术难度更高 产品多为功能性蛋白 附加值更高[2] - 技术优越性体现在可开发特定属性蛋白 生产效率高 潜在降本空间更大[1] 市场潜力与催化因素 - 中性预期下 2035年中国微生物蛋白原料出厂端市场规模约600亿元[2] - 核心催化因素包括技术进步推动爆品渗透 以及政策补贴支持替代传统动物蛋白[2] 企业竞争格局 - 创业型企业长于技术创新 如英国Quorn和美国Impossible Food引领技术发展 中国昌进生物和蘑米生物多款产品通过美国GRAS认证 商业化量产在即[3] - 快消品/肉制品龙头通过投资或合作轻资产入局 复用渠道和品牌优势 如雀巢与Perfect Day合作研发无动物源乳制品[3] - 发酵龙头如百威英博和安琪酵母基于工业化发酵经验躬身入局 国内安琪酵母和富祥药业率先自建万吨级产能 量级远高于创业型企业[3] 核心竞争力与壁垒 - 技术是贯穿企业发展全阶段的底层竞争要素 决定研发 法规审批和产品成本优势[4] - 产能通过资金要求拉高进驻门槛 建设周期巩固先发优势 规模效应有助于降本和经营正循环[4] - 头部创业型企业易获融资助力 发酵大厂兼具产业化技术协同和自造血能力 两类企业在竞争中占优[4]
山东让辽阔海洋变“蓝色粮仓”
齐鲁晚报网· 2025-08-31 01:04
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 山东将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 坚持陆海统筹 实施海洋强省建设十大行动 推动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加快跃升 [1] - 山东树立大食物观 既向陆地要食物 也向海洋要食物 纵深推进蓝色粮仓建设 [2] 渔业生产规模 - 2024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953万吨 渔业经济总产值4904亿元 [2] - 乳山牡蛎养殖海域面积达60万亩 年产量50万吨 [5] - 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设计年产高品质鱼类约3600吨 [4] 养殖模式创新 - 发展海上牧场立体养殖模式 利用养殖海域水体空间 亩均收益较传统模式提升30%以上 [3] - 向深远海进军 累计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2800余个 大型深远海养殖装备37台(套) 养殖水体达400万立方米 [4] - 创新船载舱养模式 开展大黄鱼 鲑鳟鱼 黄条鰤等名优鱼种养殖 [4] 水产种业发展 - 建设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17家 居全国首位 [5] - 省级遴选26家水产种业领军企业 30个科研团队 70家苗种繁育企业形成育种联合体 [5] - 以山东科研院所或企业为主培育的65个水产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占全国21% [5] 产业链价值提升 - 乳山牡蛎鲜货销售中加工厂占65% 市场销售占30% 电商销售占5% [5] - 开发单冻牡蛎肉 半壳牡蛎 牡蛎肽 牡蛎精华素等多种加工产品 [5] - 乳山形成集育苗 养殖 加工 销售等于一体的牡蛎全产业链 产值达100亿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