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食物观
icon
搜索文档
我国高端功能糖实现自主创新突破
经济日报· 2025-09-24 11:45
产品发布与市场意义 - 国内首个D-阿洛酮糖产品于9月23日由中粮集团正式发布上市 填补国内高端功能糖市场空白 [1] - 中粮集团是国内首家通过酶法工艺实现阿洛酮糖规模化生产的企业 标志着生物制造领域打破国际技术垄断 [1] - D-阿洛酮糖正式于今年7月获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为新食品原料 [1] 产品特性与应用优势 - D-阿洛酮糖甜度为蔗糖70% 热量仅为蔗糖10% 被视为最具潜力的蔗糖替代品之一 [1] - 该糖可参与美拉德反应与焦糖化风味构建 适配饮料、乳制品、烘焙、糖果及中式烹饪等多元场景 [1] - 产品为低糖茶饮与烘焙行业提供创新空间 使消费者在不牺牲口感前提下获得健康甜味体验 [2] 市场规模与增长前景 - 2024年全球阿洛酮糖市场规模达1.477亿美元 预计2025至2034年复合年增长率超14% [1] 技术研发与专利布局 - 中粮自2017年起从498个基因库筛选改造 经上千次突变体试验 开发出高性能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 [2] - 2023年获国内首款该酶类食品加工用酶制剂批准 打破技术壁垒对产能的制约 [2] - 已完成17项专利系统布局 涵盖生产菌种、酶制剂、分离工艺及生产工艺 其中10项核心专利已获授权 [2] 战略定位与产业影响 - 产品推动国内代糖产业结构升级 与国家"体重管理年"等公共健康倡议高度一致 [2] - 中粮集团将科技创新作为核心战略 构建"战略引领、多元参与、产研融合"创新体系 [3] - 集团出台"研发投入视同利润加回"、"成果转化收益分享"等政策 打造"大食物观创新生态圈" [3] 产业化能力建设 - 已形成产业化成套技术与装备体系 构建覆盖饮料、烘焙、乳品、糖果的"一站式应用解决方案" [2] - 具备差异化供应能力 为D-阿洛酮糖在国内加速应用提供支撑 [2]
水产品食物消费显著增长 成居民优质蛋白重要来源
中国经济网· 2025-09-24 04:20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4日讯(记者 朱晓倩)第十七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9月21日—23日在北京举办,本 届大会以"营养创新——推动全民健康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期间举办多场学术交流活动,包括主论坛、 分论坛及成果展览等。在"海洋食品与烹饪营养"分论坛上,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徐 海泉围绕我国水产品生产与消费情况进行了介绍。 徐海泉表示,从生产与消费数据来看,我国水产品食物的人均生产和消费量显著增长。 数据显示,四十多年间,水产品食物已成为居民膳食结构的重要组成,特别是成为居民膳食中优质 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提出,到2030年人均水产品年消费量目标29公斤以 上,推广应用鱼刺骨营养化、无害化烹调制作技术、引导中小学生营养餐增加水产类食物。 徐海泉认为,实现水产品消费目标,首先要践行大食物观,全方位开发海洋、淡水等食物资源;其 次要发挥政策保障作用,促进产业优化与市场拓展;还应坚持营养导向,从育种、养殖到加工全链条贴 合人体营养需求;同时加强对公众的消费引导,形成"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的良性循环。 从生产数据看,我国水产品食物产量(指毛重,包括壳、 ...
水产品食物消费显著增长 成居民优质蛋白重要来源
中国经济网· 2025-09-24 04:01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4日讯(记者朱晓倩)第十七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9月21日—23日在北京举办,本届大 会以"营养创新——推动全民健康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期间举办多场学术交流活动,包括主论坛、分论 坛及成果展览等。在"海洋食品与烹饪营养"分论坛上,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徐海泉 围绕我国水产品生产与消费情况进行了介绍。 徐海泉表示,从生产与消费数据来看,我国水产品食物的人均生产和消费量显著增长。 从生产数据看,我国水产品食物产量(指毛重,包括壳、骨、刺等的重量)从1980年的4.5千克/人/年增长 至2023年的50.4千克/人/年,增长了10.2倍。水产品食物的能量产量、蛋白质产量、脂肪产量在总食物 中的占比分别提高了2.6%、9.1%和1.9%。 从消费数据看,我国水产品食物消费量(指毛重,包括壳、骨、刺等的重量)从1980年的4.4千克/人/年增 长至2023年的43.5千克/人/年,增长了8.9倍。水产品食物的能量消费量、蛋白质消费量、脂肪消费量在 总食物中的占比分别提高了4.1%、13.8%和1.7%。 数据显示,四十多年间,水产品食物已成为居民膳食结构的重要组成,特别是成为居民膳食中优质 ...
这个“菌子季”,有啥不一样?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3 22:50
刘朝富摄(人民视觉)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近年来以"野生菌+"效应打造消费热点,赋能产业发展。图为在南华县野 生菌交易中心,商家在摆放野生菌。 梁志强摄(人民视觉) 刚刚过去的夏季,也是"吃菌子"的季节,从金针菇小零食到"炒一切"的杏鲍菇,再到各类食用菌药 膳……中国各地食客不断吃出新花样。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食用菌生产国 与消费国,产量连续多年占全球70%以上。如今,在餐饮和零售等消费场景下,"菌子"开发出了哪些新 吃法?中国靠什么占据全球食用菌七成市场? 食客热情高,吃法更多样 中国多数居民生活在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为食用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使每年夏 季成为备受食客期待的"菌子季"。 近年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积极发展食用菌产业,建立食用菌菌种研发、菌种培 育、菌棒生产销售等完整产业链,带动周边农户家门口增收。图为近日,安龙县一家食用菌生产企业的 员工在采收香菇。 今年"菌子季",有啥不一样? 食客热情高,菌子卖得更好了—— 看国内市场,河南、福建、黑龙江、河北都是食用菌产销大省,云南则在野生食用菌方面领 ...
南北早餐图鉴:烟火气里藏着丰收密码
央视新闻· 2025-09-23 02:16
中国餐桌"食"代变迁 民生富足微观见证 丰收,不只是田野里的五谷丰登,更是百姓餐桌上的百花齐放。从"吃饱"到"吃好""大食物观"正悄然改变你我的日常。 跟随记者一起走进一位普通市民家的厨房,感受老百姓早餐里的"食"代变迁。 清晨五点,江苏南通市民黄晓裕已经开始在厨房里忙碌。作为两个孩子的爸爸,早餐的营养均衡是他最在意的事。 今天(9月23日)是农历秋分,我国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我国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第 一个节日,今年的主题为"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 同样不能错过的还有安徽的"早餐顶流"——淮南牛肉汤。清晨的街头,大锅翻滚着奶白色的汤底,牛骨与数十种香料熬出醇厚滋味,再加入粉丝、千张、豆 饼,撒上香菜和胡椒粉。喝一口,鲜香扑面而来。 南通市民 黄晓裕:基本每天都会有鸡蛋、牛奶、肉类和青菜,会变着花样去做,馄饨、饺子、蒸蛋,做各种各样的。食材都是提前一天晚上在超市或者菜 市场买好,有时候来不及就手机下单,半小时就能到。 为了让孩子们吃得营养健康,从大儿子上小学一年级起,黄晓裕就开始给孩子们做早餐。 2015年小儿子上学后,黄晓裕开始在朋友圈分享记 ...
产值超5亿、集群达110亿,泰安现代食品产业链构建“四链融合”新格局
齐鲁晚报网· 2025-09-19 13:45
问:食品产业上游承接米面油、肉蛋奶、果菜茶等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下游拉动着人民群众的日常饮 食消费,是农业供给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在打造现代食品产业链,特别是在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 附加值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二是聚焦三产融合,突出链式发展。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比如,成立泰 山番茄创新研究院,推动九丰、巴夫农业"泰山番茄"种植与唯可鲜果蔬饮品、金马保力酵素深加工开展 协作,布局建设泺亨冷链物流、早天下冷链基地等区域综合性冷链物流项目,提升冷链运输服务能力, 打造种苗研发、原料供应、加工包装、仓储物流、营销配送等上中下游完整产业链条,实现了"从一粒 种子到一瓶果汁"的全链条番茄产业发展模式。实施全省优势特色农业(肉鸭)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 项目,培育壮大众客、泰淼、天信、和樱等"链核"企业,形成了涵盖"饲料—种禽—养殖—屠宰—冷鲜 —熟食、精深加工、宠物食品、羽绒加工—仓储—冷链物流"的肉鸭全链条产业集群,肉鸭全产业链产 值达到 110 亿元,带动就业1.6万人。 三是聚焦新质生产力,突出绿色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生产技术改造、工艺流程创新力度,提升生产线智 慧化、数字化水 ...
把一粒种串成一条链,广东种业绘就鲜食玉米产业新图景
南方农村报· 2025-09-17 10:00
把一粒种串成一 条链,广东种业 绘就鲜食玉米产 业新图景_南方 +_南方plus 阳光洒落广东湛 江的鲜食玉米 地,工人们已开 始忙碌。湛江自 1998年起规模化 种植甜玉米,目 前全市鲜食玉米 年种植面积约70 万亩次,种植面 积和产量均位居 全省首位。 近年来,鲜食玉 米产业步入发 展"快车道",全 国种植面积突破 2500万亩,年消 费量达750亿 穗。然而,产业 仍面临种质资源 挖掘不足、生产 资源约束趋紧、 自然灾害与病虫 害加重等多重挑 战。 围绕鲜食玉米协 同攻关 鲜食玉米口感鲜 美、营养丰富, 兼具粮、果、蔬 三类特性,不仅 是富民兴村的重 要作物,也是保 障国家粮食安全 的重要补充。 我国鲜食玉米育 种虽取得显著进 步,品种类型日 益丰富,但仍存 在种质资源挖掘 不足、品种创新 引领消费的潜力 尚未充分发挥等 问题。 境,促进产业健 康快速发展。 产量与品质兼顾 仍是育种方向 广东省农业科学 院作物研究所首 席科学家胡建广 中国种子协会会 长张延秋指出, 面对新形势,科 研单位和种子企 业应强化协同攻 关,深化科企合 作,加快突破性 种质创新。他建 议浙江持续在早 熟优质甜玉米、 耐热甜糯玉 ...
从田间到餐桌 央企打造食品“鲜”活样板
中国证券报· 2025-09-16 22:37
● 本报记者 杨梓岩 刘丽靓 天津港(600717)畔,巨轮缓缓靠泊,传送带轰鸣运转。在中粮佳悦码头,金黄色的豆流如瀑布般倾泻 入仓,全封闭自动化输送链正将原料送入34万吨容量的立筒仓群。 "一颗大豆从船舱仅用8分钟即可入罐,8小时即可产出安全健康的食用油送到百姓餐桌。"中粮油脂北方 区总经理王钰表示。这条高效运转的产业链,正是"十四五"以来央企积极践行"大食物观"、重塑中国人 餐桌供应链的生动体现。 中粮的油、中交的鱼、国机的车厘子、华润的蛋奶蔬果……这些共同勾勒出"十四五"央企的新画像—— 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引领者和产业升级的推动者,更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坚定践行者,正推动国民饮食 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迈进,彰显新时代央企的使命与担当。 构建食品健康新生态 在健康饮食日益备受关注的当前,从"一滴油"到"一枚蛋",央企正以技术创新和全链管控助力国民吃得 更好、更健康。 在食用油领域,过度精炼曾是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中粮研究数据显示,过度精炼条件下,毛油中高达 30%的维生素E和20%的植物甾醇会流失。 直面行业痛点,中粮的研发团队主导技术攻关,构建了基于绿色柔性适度加工的食用油品质调控关键技 术 ...
答卷“十四五” 央企惠民生 | 从田间到餐桌 央企打造食品“鲜”活样板
中国证券报· 2025-09-16 22:23
央企践行"大食物观"战略 - 央企积极践行"大食物观" 推动国民饮食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迈进[1] - 中粮佳悦码头实现大豆8分钟入罐 8小时产出食用油的高效产业链[1] - 央企成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定践行者 涵盖食用油、水产、蛋奶蔬果等多领域[1] 食用油营养保留技术突破 - 中粮攻克过度精炼难题 构建绿色柔性适度加工技术体系[2] - 将植物甾醇保留率提升至90%以上 维生素E保留率超95%[2] - 技术应用于福临门、福掌柜等产品 获多项国际领先认证[2] 禽蛋产业链智能化升级 - 华润万家300万羽蛋鸡采用智能化养殖 温度湿度光照实时监控[2] - 建立全产业链管控体系 覆盖饲料生产到蛋品加工全过程[3] - "润家"鸡蛋销售额半年超去年全年 联合正大等品牌提供优质蛋白[3] 电力赋能内陆水产养殖 - 国网新疆电力保障3620亩养殖水域 蟹苗成活率稳定在92%[4][5] - 投资630余万元新建线路14.66公里 新增配电变压器13台总容量2800千伏安[5] - 采用智能设备远程调控 无人机精准投料[5] 深海养殖技术革新 - 中交集团打造全球首艘自航式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5] - 拥有12个养殖舱近8万立方米养殖空间 相当于32个标准游泳池[5] - 配备全电推进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 年减碳量相当于种植5000棵树[5] - 计划年产量5000吨 11月交付使用[5] 全球化农产品供应链 - 国机海南预计进口500吨智利车厘子 满足2026年春节供应[7] - 累计完成智利车厘子销售量约380吨 进入北京上海成都等市场[7] - 中粮年经营农粮总量超过1.8亿吨 实现洪都拉斯白虾等新品首次进口[8][9] - 推动智利车厘子、泰国榴莲、澳洲牛肉以更短供应链直达消费者[8] 健康产品研发与国际化 - 中粮研发生产亚麻籽油等富含Omega-3的高端健康油脂[8] - 家乡味风味菜籽油、花生油获得东南亚、欧洲菜系餐厅喜爱[8] - 华润万家覆盖水果、肉禽蛋、蔬菜、水产、烘焙、熟食等多品类开发[3]
从田间到餐桌央企打造食品“鲜”活样板
中国证券报· 2025-09-16 20:20
核心观点 - 央企通过技术创新和全链管控践行"大食物观",推动国民饮食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升级,涵盖食用油营养保留、优质蛋白供应、水产养殖创新及全球化供应链整合 [1][2][3][6][7] 食用油领域技术创新 - 中粮研发绿色柔性适度加工技术,将植物甾醇保留率提升至90%以上,维生素E保留率超95%,解决过度精炼导致营养素流失问题(毛油中30%维生素E和20%植物甾醇会流失) [1][2] - 该技术应用于福临门、福掌柜等产品,并支持"营养家"系列新品开发,获国际领先认证 [2] 优质蛋白供应链建设 - 华润万家建立全产业链管控体系,覆盖饲料生产、蛋鸡养殖及蛋品加工,其智能化养殖基地监控300万羽蛋鸡,实现自动化喂料、饮水和集蛋 [2] - "润家"系列鸡蛋销售额在半年内超去年全年,公司联合正大鲜鸡蛋、圣迪乐等品牌,覆盖肉禽蛋、水产、烘焙等多品类 [3] 水产养殖创新与电力赋能 -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投资630余万元新建线路14.66公里,新增配电变压器13台(总容量2800千伏安),支持蟹虾养殖,蟹苗成活率稳定在92% [4] - 中交集团打造全球首艘自航式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拥有8万立方米养殖空间(相当于32个标准游泳池),年产量5000吨,配备全电推进和风力发电系统,年减碳量相当于种植5000棵树 [5][6] 全球化供应链整合 - 国机海南公司预计进口500吨智利车厘子,2023年起累计销售380吨,进入北京、上海等批发市场和商超 [6] - 中粮集团年经营农粮总量超1.8亿吨,实现洪都拉斯白虾等新品类首次进口,推动智利车厘子、泰国榴莲等以更短供应链直达消费者,同时将家乡味风味油销往东南亚和欧洲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