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品牌矩阵

搜索文档
贝泰妮2025年半年报:主动调整提质效,稳步蓄力新增长周期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14:2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7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7亿元 [1] - 经营性现金流3.47亿元,同比增长145.70%,第二季度单季现金流净额达4.16亿元 [1] - 整体毛利率达76.01%,存货周转率改善,应收账款中1年以内账龄占比96.02%,坏账计提比例5.29% [2] 运营效率与研发投入 - 研发费用率提升至4.91%,较去年同期增加0.83个百分点 [2] - 新增4项新原料备案,累计自主备案原料达16项,依托云南特色植物资源构建原料优势 [2] - 通过产品结构优化、渠道精细化运营和供应链效率提升支持毛利率稳步上升 [2] 品牌与产品矩阵 - 主品牌薇诺娜连续五年蝉联中国敏感肌护肤品及防晒品销售额第一,入选工信部"中国消费名品" [3] - 瑷科缦营收5147.07万元,同比增长93.90%,薇诺娜宝贝营收1.10亿元,同比增长8.62% [3] - 多品牌矩阵覆盖祛痘(贝芙汀)、彩妆(姬芮)、抗老(泊美),战略投资身体护理品牌浴见 [3] 行业趋势与战略布局 - 行业处于供给侧出清阶段,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企业增长动能转向内生优化 [1] - 公司以"深耕东南亚、辐射一带一路"为路径,通过泰国总部推进本地化运营和品牌建设 [4] - 产品进入东南亚主流KA渠道及医美诊所,依托社交媒体平台建立品牌认知 [4]
海澜之家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超115亿元 多品牌矩阵构建生态壁垒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11:50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15.66亿元 同比增长1.73% [1] - 归母净利润15.80亿元 [1] - 营收规模连续六年领跑A股服装企业 [1] 品牌矩阵与业务布局 - 主品牌海澜之家市占率5% 连续11年位居中国男装第一 [1][2] - 职业装品牌海澜团购实现营收13.43亿元 同比增长23.70% [3] - 其他品牌共计实现营收15.00亿元 同比增长65.57% [3] - 全品牌门店数量达7209家 其中直营门店2099家 [2] - 童装品牌英氏会员复购率提升至65% [3] - 运动品牌斯搏兹在低线城市开设超400家Adidas FCC门店 [3] 渠道运营与数字化转型 - 线上营收23.08亿元 占比提升至20.54% 同比增长4.36% [4] - 抖音平台男装店铺成交榜第一 快手自播矩阵粉丝量破千万 [4] - Tiktok东南亚直播覆盖8个国家 单场最高观看量达200万人次 [4] - 直营门店毛利率提升至63.89% [4] - 会员复购率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 [4] - 全国门店实现"线上下单 门店2小时达"功能 [4] 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 - 上半年研发投入1.06亿元 [6] - 货品动销率提升至85% [6] - 推出远行茄克 墨羽轻壳皮肤衣等科技功能单品 [2][6] - HLA-ECO系列实现全链路环保升级 [6] - 荣膺"2025中国服装科技进步奖" [6] 战略规划与发展方向 - 实施"百亿电商 业态革新 研发高地"三大战略 [6] - 通过"新千店计划"重点布局地标性商业综合体 [2] - 京东奥莱轻资产模式已入驻300余个品牌 上半年开店23家 [3] - 打造"超级国民品牌"助力中国服装品牌全球化 [6]
安踏体育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4%,净利润同比下降近9% | 财报见闻
华尔街见闻· 2025-08-27 10:37
财务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收38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4% 高于市场预期381亿元 [4] - 上半年净利润70.3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8.9% 高于预估69.3亿元 [4] - 营业利润率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至26.3% [4] - 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4.3%至385.4亿元人民币 [6] 品牌业务表现 - 安踏品牌营收增长5.4%至169.5亿元 营业利润率上升1.5个百分点至23.3% [4] - FILA品牌营收增长8.6%至141.8亿元 营业利润率下降0.9个百分点至27.7% [4] - 其他品牌营收同比增长61.1%至74.1亿元 营业利润率上升3.3个百分点至33.2% [4] - 电商业务收入占集团整体收入34.8% 较2024年同期增长17.6% [6] 战略合作与收购 - 与韩国时尚电商平台Musinsa成立合资公司 持股40% 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运营其潮流业务 [6] - Musinsa是韩国年轻人热衷的潮流电商平台 主打街头风和设计师品牌 [6] - 2025年5月收购德国高端户外品牌Jack Wolfskin 加强户外运动板块 [7] - 制定3-5年品牌焕新计划推动Jack Wolfskin长期发展 [7] 市场定位与发展战略 - 打造多品牌矩阵 覆盖大众市场到高端消费者 [7] - 高端小众品牌Descente和Kolon Sport表现出强劲增长 [7] - 目标在2030年前缩小与耐克和阿迪达斯的收入差距 [7] - 通过创新产品和战略性收购推动增长 [7] 市场反应 - 财报公布后股价一度涨超2.6% 最终收跌2.22% [3] - 整体毛利率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至63.4% [6]
珀莱雅(603605):业绩符合预期 多品牌&多品类增长逻辑再强化
新浪财经· 2025-08-27 00:30
财务表现 - 25H1营业收入53.62亿元 同比增长7.21% 归母净利润7.99亿元 同比增长13.80% 扣非归母净利润7.71亿元 同比增长13.49% 盈利增速快于营收 [1] - 25Q2单季度营收30亿元 同比增长6.49% 归母净利润4.08亿元 同比增长2.4% 扣非归母净利润3.92亿元 同比增长1.2% [1] - 25H1毛利率73.4% 同比提升3.6个百分点 净利率15.4% 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 主要受运费费率下降及原料议价能力提升驱动 [1] - 现金分红方案为每10股派8元(含税) 分红总额3.15亿元 分红比例达39.5% [1] 盈利能力与费用管控 - 销售费用率49.59% 同比上升2.81个百分点 主要因618活动宣传及新品投入增加 [1] - 管理费用率3.31% 同比下降0.23个百分点 研发费用率1.77% 同比下降0.12个百分点 体现费用管控精准发力 [1] 品牌矩阵表现 - 主品牌珀莱雅营收39.79亿元 同比微降0.08% 双抗精华美白特证版、超膜银管防晒等新品拉动品类竞争力 [2] - 彩棠品牌营收7.05亿元 同比增长21.11% 小圆管粉底液稳居国货TOP行列且实现盈利 [2] - Off&Relax品牌营收2.79亿元 同比增长102.52% 防脱精华登顶抖音类目TOP1 成为洗护赛道核心增长极 [2] - 原色波塔营收0.97亿元 同比增长80.18% 染眉膏双平台销冠 悦芙媞营收1.66亿元 同比增长3.31% 修红系列突破 [2] 战略与管理 - 新管理层半年内推出10余款新品 包括双抗美白特证版、械字号面膜等 成功拓展美白、医美新赛道 [2] - 构建刘亦菲、易烊千玺等明星代言矩阵 强化核心品类竞争力 助力618蝉联多平台美妆国牌榜首 [2] - 公司审议通过H股发行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议案 旨在加速国际化战略、增强境外融资能力 [3] - 推进"双十"战略 通过降本增效夯实盈利基础 提升线上渠道运营能力与供应链效率 [3] 业绩预测与估值 - 根据25H1业绩情况 下调盈利预测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为17.6/20.2/22.8亿元 原预测为18.2/21.0/23.6亿元 [3] - 对应市盈率分别为21/18/16倍 维持"买入"评级 [3]
珀莱雅(603605):业绩符合预期,多品牌、多品类增长逻辑再强化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26 14:16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7] 核心观点 - 业绩符合预期 盈利增速快于营收 25H1实现营业收入53.62亿元(同比+7.21%) 归母净利润7.99亿元(同比+13.80%) 扣非归母净利润7.71亿元(同比+13.49%) [7] - 盈利能力深化改善 25H1毛利率73.4%(同比+3.6个百分点) 净利率15.4%(同比+0.9个百分点) 主要受运费费率下降及原料议价能力提升驱动 [7] - 多品牌矩阵分化增长 主品牌珀莱雅营收39.79亿元(同比-0.08%) 彩棠营收7.05亿元(同比+21.11%) Off&Relax营收2.79亿元(同比+102.52%) 原色波塔营收0.97亿元(同比+80.18%) 悦芙媞营收1.66亿元(同比+3.31%) [7] - 新管理层战略革新成效初显 半年内推10余款新品 成功拓展美白、医美等新赛道 构建明星代言矩阵 618蝉联多平台美妆国牌榜首 [7] - 筹划港股上市加速国际化发展 审议通过H股发行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议案 [7] - 根据25H1业绩下调盈利预测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为17.6/20.2/22.8亿元(原预测为18.2/21.0/23.6亿元) 对应PE为21/18/16倍 [7] 财务表现 - 25H1营业总收入53.62亿元(同比+7.21%) 归母净利润7.99亿元(同比+13.80%) [7] - 25Q2营收30亿元(同比+6.49%) 归母净利润4.08亿元(同比+2.4%) [7] - 费用管控表现分化 25H1销售费用率49.59%(同比+2.81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率3.31%(同比-0.23个百分点) 研发费用率1.77%(同比-0.12个百分点) [7] - 分红预案每10股派8元(含税) 现金分红3.15亿元 分红比例39.5% [7] - 2025E-2027E营收预测118.54/133.80/150.04亿元 同比增长10.0%/12.9%/12.1% [6][9] - 2025E-2027E归母净利润预测17.56/20.23/22.77亿元 同比增长13.1%/15.2%/12.5% [6][9] 业务发展 - 主品牌珀莱雅基本盘稳固 双抗精华美白特证版、超膜银管防晒等新品拉动品类竞争力 [7] - 彩棠小圆管粉底液等单品稳居国货TOP行列且实现盈利 [7] - Off&Relax防脱精华登顶抖音类目TOP1 成为洗护赛道核心增长极 [7] - 原色波塔染眉膏双平台销冠 [7] - 悦芙媞修红系列突破 成长潜力可期 [7] - 线上渠道运营能力与供应链效率双提升 [7]
安踏体育(02020.HK):多品牌发力集团流水依然亮眼 新业态探索成效显著
格隆汇· 2025-07-18 10:33
2025年二季度运营数据 - 公司2025年二季度实现中双位数流水增长,其中安踏主品牌流水增长低单位数,FILA增长中单位数,其他所有品牌(迪桑特、可隆、Maia Active)流水增长50-55% [1] - 上半年安踏主品牌流水增长中单位数,FILA增长高单位数,其他所有品牌流水增长60-65% [1] 安踏品牌表现及调整 - 安踏品牌二季度流水低单位数增长,主要因门店升级焕新、线上618竞争激烈及电商平台商品体系未打通 [2] - 公司已任命新电商负责人推动统一商品规划,预计下半年销售将改善,全年有望达到高单位数流水增长目标 [2] - 安踏冠军店接近100家,店效比普通店高约80%,同店高双位数增长;SV集合店超60家,店效更高;超级安踏店约70家,店效是传统店的一倍 [3] FILA品牌表现 - FILA二季度流水中单位数增长,大货同比增长高单位数,儿童及潮牌增长中单位数 [3] - 电商渠道增长亮眼,折扣力度加大2个百分点以去库存,上半年FILA品牌增长高单位数 [3] - 下半年基数较低,全年中单位数增长目标达成率较高 [3] 新品牌表现及收购 - 二季度迪桑特流水增长超40%,可隆超70%,Maia Active超30%;上半年整体流水增长接近65%,其中可隆增长超80% [3] - 公司完成对狼爪品牌的收购,任命姚剑为狼爪品牌总裁,进一步完善户外市场布局 [3] 库存及折扣情况 - 二季度末安踏及FILA库销比均为5个月左右,保持健康 [4] - 安踏大货线下折扣约7.3折,电商约5折;FILA电商折扣率下探1-2个百分点,线下基本稳定;其他品牌线下折扣率9折左右 [4] 盈利预测及评级 - 维持25-27年盈利预测,预计净利润分别为134.1/147.0/160.1亿元,对应PE为18/16/15倍 [4] - 剔除一次性收益后,25年利润增速为12%,维持"买入"评级 [4]
海澜之家20250707
2025-07-07 16:32
纪要涉及的公司 海澜之家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2025年上半年市场表现 - 核心观点:市场表现相对波动,二季度线下流水保持单位数增长,主业盈利正向成长,但二季度规模利润可能小幅波动,主业收入和扣非利润仍正向成长 [2][4][5] - 论据:线下零售客流波动是多数品牌面临的挑战,海澜之家凭借高性价比定位、品类扩充、线下渠道革新和线上扩品类实现增长;去年二季度斯博兹收购带来一次性收益影响今年二季度规模利润 [4] 京东奥莱业务进展 - 核心观点:2025年初期发展迅速,二季度拓展速度放缓,三季度起进入加速开店期,新业务后续将贡献更多收入和利润 [2][6] - 论据:夏季是零售淡季,公司在打磨单店模型;截至目前已签约待开门店超17家,不少七八月份开店;冬季产品单价和毛利率较高 [6] 估值及股息情况 - 核心观点:估值回落至2025年约14倍市盈率水平,过去两年分红率超60%,当前股息率超6%,估值具有吸引力 [2][7] - 论据:作为行业龙头,主业表现领跑、新业务加速发展 [7] 新业态布局 - 核心观点:从多品牌矩阵尝试转向零售新业态布局 [2][8][9] - 论据:多品牌矩阵受宏观环境影响,子品牌收入贡献接近20亿但利润贡献有限;布局思博兹、FGC项目和京东奥莱项目 [8][9] 思博兹及FGC项目发展 - 核心观点:业务扩展,显著增加公司收入端贡献,计划2025年继续快速扩张 [2][10] - 论据:2024年4月并表后与阿迪合作推出FGC项目,截至24年底已开433家店;2024年5 - 12月实现收入约9.9亿元,利润约6700万元,按51%股权比例确认投资收益3000多万元 [10] 金海奥莱及京东奥莱发展 - 核心观点:以城市奥莱新业态进驻低线城市,三季度起加速开店,下半年收入和利润贡献提升 [4][11][12] - 论据:目前持有65%股份,已签约待开门店超17家,不少七八月份开店 [11] 海澜之家是否为优质红利资产 - 核心观点:仍是优质红利资产,股息率有吸引力 [12] - 论据:主品牌业绩波动直接影响股息,2025年二季度收入预计同比回正;与苏超赛事合作有望提振销售;渠道结构革新、直营店增加、电商和海外市场有增长潜力;子品牌减亏对股息率形成支撑 [12][13] 京东奥莱能否成第二驱动力 - 核心观点:目前对整体利润贡献有限,公司寄予厚望,计划拓展增强其作为第二驱动力的潜力 [13] - 论据:仅开设一家门店 [13] 京东奥莱开店速度与预期对比 - 核心观点:春节后开店速度放缓,6月新门店签约速度加快,预计七八月份进入开店加速期 [14] - 论据:截至6月底已开设23家门店,目前待开业门店接近20家,签约到开业需两三个月 [14] 京东奥莱在国内零售市场前景 - 核心观点:相较传统综合性奥莱有较大想象空间 [15] - 论据:位于城市中心或副中心购物中心,交通便利、面积小,能解决商场空置率问题,为品牌商去库存,与京东合作确保正品背书满足低线城市消费者需求 [15] 京东奥莱品牌入驻及折扣情况 - 核心观点:有多个品牌入驻,折扣力度大 [16] - 论据:划分十个大专区,运动服等专区以阿迪达斯等头部品牌为主,共90多个品牌入驻;有1.5折等代金券、3至6折常规优惠,新品不高于8折优惠并叠加代金券活动,与线上平台价格持平或略低 [16] 京东奥莱单店盈利能力 - 核心观点:盈利能力强劲 [17][18] - 论据:主力门店面积四五千平方米,每家店流水可达3000多万元,报表收入打五六折,整体经营利润率超10%,报表净利润率达20多个点;300家门店可贡献60多亿报表收入和10亿左右净利润 [17][18] 投资建议 - 核心观点:海澜之家当前是值得重点推荐的投资标的 [19] - 论据:主品牌业绩企稳回升,全年业绩下修风险小,维持高分红率股息率可达6%以上;京东板块发展趋势良好,当前位置进可攻退可守 [1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年5 - 12月,思博兹实现收入约9.9亿元,利润约6700万元 [3][10] - 2024年海澜之家归母净利润为21.6亿元,主品牌贡献接近20亿元,团购定制业务贡献一到两个亿,兴业泰资博资并表期间贡献几千万,京东奥莱仅一家店几乎无贡献 [12] - 截至2024年底,海澜之家直营店达1500家,加盟店减至4300多家;电商收入从22年的28亿多增至24年的44亿,同比增长36%;海外市场在2024年底开设101家门店,实现3.55亿元收入,同比增长31% [12] - 出售亏损子品牌“男生女生”每年减亏一个多亿,婴童装英氏自23年以来盈利,OBB和海澜优选亏损幅度小且逐步实现盈利 [13]
全线霸榜:上美股份拿下618亮眼战报
搜狐财经· 2025-06-28 01:28
公司战略与业绩表现 - 公司以"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为底层逻辑,依托多品牌矩阵与科研3.0体系协同发展,在2025年上半年化妆品行业挑战中凸显引领价值 [1] - 2024年提出聚焦化妆品赛道,通过多品牌、多品类、全渠道业务模型,目标2030年冲刺300亿营收 [27] - 2025年目标为100亿营收,通过整合六大竞争面最大化企业势能 [31] 主力品牌韩束表现 - 韩束以科学抗衰为定位,深耕肽领域研究超20年,2023-2024年连续登顶抖音美妆TOP1 [2] - 2024年618期间在抖音平台斩获美容护肤品牌总榜、自播总榜、国货护肤品牌榜等5项TOP1 [2][7] - 天猫平台销售额同比增长46%,成交人数增长78%,京东/唯品会/拼多多销售额分别增长81%/40%/229% [2] - X肽系列大单品总销售额破亿,以环六肽-9为核心成分的分层抗衰解决方案满足多元化需求 [4] 第二曲线品牌newpage一页表现 - 2024年全年营收3.76亿元,同比增长146.3%,定位婴童功效护肤领域 [11] - 618期间天猫销售额同比增长106%,抖音增长190%,京东增长158%,获天猫婴童护肤TOP2/洗护TOP3等排名 [11] - 婴童安心霜爆卖33.7万瓶,霸榜天猫/抖音面霜热销榜TOP1,爽身露和舒缓喷雾销量同比大增1006%/190% [11][14][18][20] 新兴品牌安敏优表现 - 专为敏感肌打造,618全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长65%,成交人数增长61% [21][23] - 抖音/天猫/京东销售额分别增长63%/70%/54%,其中天猫首小时销售额增长67% [21] - 明星产品青蒿舒缓特护精华液热卖7.8万盒,登抖音抗皱精华液好物榜TOP2 [21][26] 科研与生产体系 - 构建CCM创新研发体系,通过1+N开放式创新平台汇聚300多位科研人员,形成上美科学委员会 [29] - 2024年投产中国首个AI智能化化妆品无人车间,具备12条自动产线、日产200万瓶的行业领先产能 [27] - 智慧工厂实现工业自动化、控制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全流程数智化 [27] 行业竞争格局 - 抖音美妆战场竞争激烈,国际大牌、国货头部、新锐品牌排名剧烈变动 [2] - 公司通过多品牌矩阵实现市场细分与专业形象提升,精准定位目标市场并强化协同效应 [21] - newpage一页通过"医研共创"模式构建差异化竞争力,打通科研端-用户端-临床端闭环 [12]
江南布衣(03306.HK):H1经营稳健 期待品牌力持续向上
格隆汇· 2025-06-05 01:02
业绩表现 - FY25H1实现营收31.56亿元 同比增长5.0% 归母净利润6.04亿元 同比增长5.5% [1] - 中期派发股息每股0.45港元 预计年度分红率不低于75% [1] - 预计FY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77/9.17/9.81亿元 同比增长3.33%/4.57%/6.96% [3] 分品牌表现 - 主品牌JNBY营收17.60亿元 同比增长3.6% 占比55.8% 门店960家 较FY2024末增长36家 [1] - 速写/jnby by JNBY/LESS营收分别为3.88/4.76/3.39亿元 同比-6.0%/-0.6%/0.8% [1] - 其他品牌营收1.94亿元 同比增长147.3% 新并购品牌OMG与B1OCK均实现良好增长 [1] 分渠道表现 - 线上营收6.02亿元 同比增长11.9% [2] - 直营/经销渠道营收11.17/14.37亿元 同比-7.7%/14.2% [2] - 门店数分别为491/1634家 较FY2024末-24/+126家 经销渠道加快开店节奏 [2] 盈利水平 - FY25H1毛利率65.2% 同比基本持平 [3] - 销售/管理费用率分别为32.3%/8.6% 同增1.2/0.3pct [3] - 净利率19.3% 同比基本持平 [3] - 存货周转天数140天 同比增长5天 [3] 未来展望 - 多品牌矩阵有望持续发力 巩固中国设计师品牌时尚集团定位 [3] - 通过自我孵化或并购优化设计师品牌及品类组合 [3] - 线下持续开店及优化门店形象 线上布局多元化社交电商和新零售渠道 [3] - 坚持粉丝经济为核心 增加会员粘性 [3]
三个月暴涨60%!又火了!
格隆汇APP· 2025-05-23 11:27
行业趋势 - 消费板块在政策红利、消费复苏及贸易摩擦驱动下快速上涨,化妆品及医美行业成为焦点[1] - 国货美妆受益于线上线下渠道协同发展,Wind化妆品指数4月7日至今上涨超20%,珀莱雅半月涨幅超20%,丸美生物三个月内股价上涨近70%[1] - 2024年618期间美妆行业全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长6.6%,美容护肤销售额388.76亿元(+5.18%),香水彩妆110.73亿元(+12.08%)[5] - 国货品牌增速远超国际品牌,珀莱雅天猫成交额同比增70%,抖音GMV增110%,欧莱雅、雅诗兰黛等国际品牌销售额下滑[6][7] 渠道与营销 - 618大促成为品牌关键战场,2024年预售首小时超13000个品牌成交翻倍,43个品牌破亿元,“亿元俱乐部”品牌数量同比增超50%[4] - 电商平台优化促销策略(如天猫取消跨店满减、抖音推“超值购”),国产美妆优势扩大[8] - 李佳琦直播间国货品牌GMV占比提升至34%,成为新品推广重要渠道[12][13] - 新兴品牌同频通过大促快速崛起,双11拿下天猫快消新商品第一,但618因定价失误遭遇退款[14][15][16][17] 品牌表现分化 - 国货美妆市场份额首次达50.4%,超越国际品牌[20] - 珀莱雅2024年营收破百亿(107.78亿元),净利润增30%,股价涨停[22][24] - 丸美生物2024年营收29.70亿元(+33.44%),净利润3.42亿元(+31.69%),连续九季度双增长[25][26] - 逸仙电商(完美日记母公司)2024年营收33.93亿元(-0.63%),净亏损7.08亿元,累计亏损超65亿[30][31][33] 竞争策略与挑战 - 大单品战略和多品牌矩阵成突围关键,如珀莱雅红宝石精华、彩棠彩妆,丸美三大品牌布局[28] - 研发投入成竞争焦点,华熙生物、贝泰妮研发费用率分别达8.08%、4.97%,丸美更名“丸美生物”强化科技属性[36][37][38] - 行业退货率上升(部分超30%),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加速淘汰[39] - 消费者对科技/原料创新需求提升,60%愿为创新国货买单,马太效应加剧[35][39] 市场展望 - 618大促成为品牌实力试金石,龙头实现销售与资本市场双赢,新兴品牌可借势逆袭[40] - 行业需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应对竞争与消费不确定性,资本市场关注“强者恒强”逻辑[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