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薇诺娜
icon
搜索文档
贝泰妮八年蝉联云南百强民企创新研发构筑皮肤健康产业壁垒
新浪财经· 2025-09-19 21:13
公司荣誉与战略定位 - 连续八年跻身云南省民营企业100强榜单 并包揽制造业20强和创新能力奖项[2] - 积极响应云南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政策 致力于打造中国绿色美谷产业标杆[4] - 核心品牌薇诺娜连续八年获天猫金妆奖 连续五年稳居中国敏感肌护肤市场首位[4] 研发投入与科技创新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1.19亿元 营收占比5%处于行业领先水平[5] - 累计完成63家医院皮肤学科临床合作 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493篇[5] - 立项国家标准样品4项 参与制定国家标准6项及团体标准27项[5] - 新增4项新原料备案 累计自主备案原料达16项居行业前列[5] 品牌矩阵与业务布局 - 形成薇诺娜 瑷科缦 贝芙汀等多品牌矩阵 覆盖多元需求[4][5] - 主品牌薇诺娜实现从专注敏感肌向专研敏感肌战略升级 拓展至美白抗衰市场[5] - 通过内生孵化与外延并购双轮驱动 发展为多品牌多品类全渠道产业集团[5] 国际化与行业趋势 - 以深耕东南亚 辐射一带一路为路径 系统推进海外市场布局[5] - 行业正从人口红利向价值红利转型 从流量驱动向产品驱动转变[5]
贝泰妮八年蝉联云南百强民企 创新研发构筑皮肤健康产业壁垒
经济观察网· 2025-09-19 15:01
公司荣誉与战略定位 - 连续八年跻身云南省民营企业100强榜单 并包揽制造业20强 创新能力20强榜首 吸纳就业20强三项大奖[1] - 坚持以战略定力穿越周期 以研发构筑长期价值壁垒 深度融合地方战略与资源禀赋 致力于打造皮肤健康生态为核心的多品牌矩阵和全产业链布局[1] - 核心品牌薇诺娜连续八年荣获天猫金妆奖 连续五年稳居中国敏感肌护肤市场首位 成功入选工信部首批中国消费名品[2] 财务表现与产业贡献 - 2021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26.66亿元 利润34.21亿元 纳税约27亿元[2] - 积极响应云南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政策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打造中国绿色美谷产业标杆[2] 研发创新与科技壁垒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1.19亿元 营收占比5% 处于行业领先水平[3] - 形成产学研医深度融合创新机制 累计完成63家医院皮肤学科临床研究合作 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493篇[3] - 持有授权专利281项 立项国家标准样品4项 参与制定国家标准6项 团体标准68项[3] - 累计自主备案原料达16项 2025年上半年新增4项新原料备案 居行业前列[3] - 构建中法日跨国研发网络 向IFSCC大会提交6篇学术论文 覆盖计算机辅助原料设计等前沿领域[3] 品牌战略与国际化布局 - 主品牌薇诺娜实现从专注敏感肌向专研敏感肌战略升级 拓展至美白 抗衰等进阶功能市场[4] - 通过内生孵化加外延并购双轮驱动 发展为多品牌 多品类 全渠道的皮肤健康产业集团[4] - 国际化以深耕东南亚 辐射一带一路为路径 产品进入泰国主流KA渠道和医美诊所[4] - 借助Instagram TikTok等社媒平台建立品牌认知 港澳市场通过万宁渠道实现稳步销售[4] 行业定位与发展战略 - 面对化妆品行业从人口红利向价值红利 从流量驱动向产品驱动转型的关键阶段[4] - 坚持长期主义 通过科技创新与可持续运营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4]
限期整改叠加业绩“崩盘”,贝泰妮的敏感肌神话碎了
国际金融报· 2025-09-19 03:12
监管合规事件 - 云南省药监局对贝泰妮及旗下两家全资子公司(云南贝泰妮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科凝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医疗器械检查结论均为"限期整改" [2] - 2024年以来公司连续遭遇合规争议,包括"防腐剂"事件与产品抽样检查不合格问题 [2] 财务表现恶化 - 2024年上半年营收23.72亿元,同比下滑15.43%,归母净利润2.47亿元同比暴跌49.01% [2] - 净利率同比下降6.49个百分点至10.47%,创历史新低 [2] - 主力品牌薇诺娜营收19.5亿元(占总营收82%)同比下滑18%,姬芮下滑11%至2.12亿元,泊美下滑5%至0.24亿元 [3] - 瑷科缦营收0.51亿元(+94%)与薇诺娜宝贝1.1亿元(+9%)增速亮眼但基数过小难以拉动整体业绩 [5] 产品结构与定价策略 - 护肤品收入20.01亿元同比下滑12%,平均售价从42.78元降至39.01元 [5] - 彩妆收入2.39亿元同比下滑7.1%,平均售价从38.67元降至37.77元 [5] - 医疗器械产品平均售价从106.61元降至95.88元 [5] 渠道表现 - 线上渠道收入17.43亿元(-5.89%),OMO渠道1.91亿元(-10.48%),线下渠道4.24亿元(-41.58%) [5] - OTC渠道覆盖全国药房超12.9万家,线下直营店达179家,OMO平台客单价超1500元 [6] 成本费用结构 - 销售费用12.85亿元同比增长0.6%,费用率提升8个百分点至52.92% [8] - 渠道及广告宣传费占销售费用70%以上 [8] - 管理费用1.92亿元同比增长9.76%,研发投入1.19亿元同比下滑8.69% [9] 资本市场表现 - 股价从2021年高点289.35元跌至47.46元,总市值201亿元较峰值缩水近千亿元 [10]
贝泰妮(300957):利润降幅大幅收窄,毛利显著改善
长江证券· 2025-09-14 11:1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10] 核心观点 - 2025H1营收23.7亿元同比下滑15.4% 归母净利润2.5亿元同比下滑49% [2][4] - 单Q2营收14.2亿元同比下滑16.7% 归母净利润2.2亿元同比下滑29% 较Q1环比降幅收窄(Q1净利润同比下滑84%) [2][4] - 毛利率显著改善 H1同比提升3.4个百分点至76% Q1/Q2分别提升5.4/2.1个百分点 [10] - 费用率因收入下滑被动提升 H1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率分别同比+8.6/+1.9/+0.8/+0.4个百分点 [10] - 瑷科缦品牌表现亮眼 H1营收0.5亿元同比增长93.9% 主品牌薇诺娜营收19.5亿元同比下滑18.4% [10] - 线上渠道营收17.4亿元同比下滑5.9% 线下渠道营收4.2亿元同比下滑41.6% [10] 财务表现 - 2025H1归母净利率10.4% 同比下滑6.9个百分点 Q1/Q2净利率分别为3.0%/15.3% [10]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1.18/1.55/1.67元 [10] - 当前股价48.90元 总股本4.236亿股 每股净资产14.28元 [7] 经营策略 - 坚持渠道稳价维价 减少促销权益占比 精简产品系列和SKU数量 [10] - 瑷科缦推新"白月光"系列及"小金刚"院线级防晒乳 薇诺娜推新银核霜及银核精华拓展抗衰场景 [10] - 存货持续优化 特护霜、防晒乳等核心大单品价盘稳定 [10] 品牌表现 - 薇诺娜宝贝营收1.1亿元同比增长8.6% 姬芮营收2.1亿元同比下滑11.5% 泊美营收0.2亿元同比下滑4.7% [10] - OMO渠道营收1.9亿元同比下滑10.5% [10]
贝泰妮攻坚 “最难市场”
虎嗅APP· 2025-09-13 13:19
核心观点 - 公司正通过多品牌战略和出海计划应对主品牌增长放缓及业绩压力 核心是提升薇诺娜品牌效率并培育新品牌如瑷科缦和薇诺娜宝贝 同时加速东南亚市场扩张以寻求新增长点[7][10][19] 产能与研发 - 中央工厂总投资5亿元 2023年投产 满产年产值可达50亿元 目前产值约26亿元 薇诺娜品牌占比超90%[6][7] - 工厂配备云南特色植物提取实验室 聚焦青刺果、马齿苋、滇山茶等本土植物原料研发 强化供应链特色[6] - 生产线资源向瑷科缦、贝芙汀等新品牌倾斜 通过订单预测数字化和柔性制造试点管理多品牌产能与成本风险[14] 品牌与产品策略 - 薇诺娜品牌长期贡献公司超80%营收 主导地位显著[7] - 2025年启动"瘦身计划" 产品线聚焦五大核心系列:特护霜(修护)、清透防晒乳(防晒)、修白瓶(美白)、银核霜(抗老)及屏障特护霜(医美术后) 通过"敏感肌 PLUS"解决方案提升客单价[15] - 多品牌矩阵包括瑷科缦(高端抗衰)、薇诺娜宝贝(婴童护肤)、贝芙汀(专业祛痘)、姬芮(大众美妆)、泊美(大众植物护肤)及初普(家用美容仪)[7] - 2025年上半年瑷科缦营收5147.07万元 同比增长93.90% 薇诺娜宝贝营收1.10亿元 同比增长8.62%[11] - 2024年薇诺娜宝贝营收破2亿元 瑷科缦营收涨幅66%[11] - 2023年收购悦江投资51%股权(代价5.36亿元) 获得姬芮和泊美品牌 2024年两品牌贡献营收5.51亿元 增速达226.48%[12] - 2025年上半年姬芮营收2.1亿元 泊美销售额2383万元[12] 渠道布局 - 薇诺娜以线上、线下、OMO三大渠道为主 覆盖全国12.9万家药房[7] - 线下策略聚焦OTC渠道 专柜门店定位"小而美"体验店 重心从数量增长转向提升单店坪效[7][8] - 医美领域以封闭院线为主 合作美丽田园等机构 瑷科缦为主要产品[1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3.72亿元 同比减少15.43% 净利润2.47亿元 同比减少49.01%[8] - 二季度业绩环比改善 毛利率、现金流及库存结构优化[8] - 护肤品和彩妆营收同比下滑 但毛利率分别提升4.22和1.75个百分点[12] 出海战略 - 出海以东南亚为起点 重点布局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 计划辐射欧美市场[21] - 2024年海外收入同比增长超550% 占营业收入1.37% 2025年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3901万元[21] - 泰国市场采用"自建团队+经销商"模式 实行自负盈亏机制 线下进驻BEAUTRIUM和EVEANDBOY等连锁店及30家高端医美诊所 线上通过Shopee、Lazada和TikTok运营[21] - 在日本东京、法国巴黎设立研究院支持全球化战略[21] - 美国及加拿大市场目前仅进驻华人超市[21]
贝泰妮攻坚 “最难市场”
虎嗅· 2025-09-13 06:10
核心观点 - 公司正通过多品牌战略和出海扩张应对主品牌增长放缓及业绩压力 核心品牌薇诺娜仍占据主导地位 但子品牌瑷科缦和薇诺娜宝贝等正快速成长 海外市场尤其是东南亚成为新增长突破口[1][2][3][9][10][11] 产能与供应链 - 中央工厂总投资5亿元 2023年投产 满产年产值可达50亿元 当前产值约26亿元 薇诺娜品牌占总生产线90%以上[1] - 工厂配备云南特色植物提取实验室 以青刺果 马齿苋 滇山茶 滇重楼等本土植物为核心原料 从源头强化供应链特色[1] - 为支持多品牌战略 瑷科缦抗衰系列和贝芙汀婴童护理线的新生产线已在推进中[1] 品牌与产品矩阵 - 公司以薇诺娜品牌为核心 旗下拥有瑷科缦(高端抗衰) 薇诺娜宝贝(婴童护肤) 贝芙汀(专业祛痘) 姬芮(大众美妆) 泊美(大众植物护肤)以及初普(家用美容仪)等多品牌[1] - 薇诺娜品牌长期贡献公司80%以上营收 占据绝对主导地位[1] - 2025年上半年瑷科缦营收5147.07万元 同比增长93.90% 薇诺娜宝贝营收1.10亿元 同比增长8.62%[4] - 2024年薇诺娜宝贝营收突破2亿元 瑷科缦营收涨幅为66%[4] - 2023年公司斥资5.36亿元收购悦江投资51%股权 将资生堂旗下姬芮和泊美纳入麾下 2024年这两个品牌贡献营收5.51亿元 增速达226.48%[5] - 2025年上半年姬芮营收2.1亿元 泊美销售额2383万元 快速填补了公司在大众彩妆的空白[5] - 公司启动薇诺娜"瘦身计划" 将产品线聚焦于五大核心系列:特护霜(修护) 清透防晒乳(防晒) 修白瓶(美白) 银核霜(抗老)以及屏障特护霜(医美术后) 通过打造"敏感肌 PLUS"综合解决方案提升客单价[7] 渠道布局 - 薇诺娜以线上 线下 OMO三大渠道为主 作为首批进驻药房的化妆品品牌 目前已覆盖全国12.9万家药房[2] - 线下渠道以OTC为重 专柜门店定位为小而美的体验店 未来将注重提升单店坪效而非盲目拓店[2] - 医美领域以封闭院线为主要场景 与美丽田园等医美机构合作 主推瑷科缦产品[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23.72亿元 同比减少15.43% 净利润2.47亿元 同比减少49.01%[2] - 二季度业绩环比改善 毛利率 现金流 库存结构等指标优化[2] - 分品类看 护肤品和彩妆营收同比均下滑 但毛利率分别较去年同期提升4.22个百分点和1.75个百分点[6] 海外扩张 - 出海以东南亚为起点 首站泰国 并计划向马来西亚 新加坡市场扩张 逐步辐射欧美市场[10] - 2024年海外收入同比增长超过550% 占营业收入比重1.37% 2025年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3901万元[10] - 在泰国市场覆盖30家高端医美诊所 线下进驻BEAUTRIUM和EVEANDBOY等知名美妆连锁店 线上通过Shopee Lazada和TikTok三大电商平台销售[10] - 采用"自建团队+经销商"模式运营 给予当地合作公司较大权限并实行"自负盈亏"机制[11] - 目前在美国和加拿大市场仅进驻华人超市 未来希望进军海外药房[11]
薇诺娜、可复美等主打功效型的国货护肤品,护城河在哪?
格隆汇· 2025-09-10 11:35
中国护肤品市场发展历程 - 七八十年代美加净、郁美净等品牌开启中国护肤品市场第一阵风[1] - 改革开放后国际品牌资生堂、强生等抢滩中国市场[1] - 市场逐渐从百花齐放演变为国际集团主导格局 雅诗兰黛集团、欧莱雅集团、资生堂集团长期占据超60%市场份额[2] 国货功效型护肤品牌现状 - 薇诺娜双11开售4小时成交额破10亿但面临产品腥臭和过敏投诉[1] - 可复美双11开售30分钟破亿元 母公司巨子生物11月4日港股上市[1] - 玉泽因缺乏李佳琦直播间加持导致业绩表现平平[1] - 国货品牌普遍选择敏感肌修复赛道 成功将"敏感肌"概念替代"日本药妆"成为消费者优先选择[3] 国货品牌运营特征 - 普遍采用医疗机构背书记录提升信任度:玉泽联合上海交大附属瑞金医院研制 薇诺娜绑定滇虹药业并入驻医院 巨子生物覆盖1000多家公立医院及1700家私立医院[4] - 高度依赖线上渠道:贝泰妮2021年线上渠道销售占比82.34%[5] - 营收受促销活动影响显著:贝泰妮2021年第四季度营收约为第一季度3.7倍[5] - 复购率存在疑问:薇诺娜天猫旗舰店2019年复购率近30% 但上市后未再公布该数据[5] 财务表现对比 - 销售费率偏高:贝泰妮46% 巨子生物22% 上海家化40% 均高于欧莱雅30%和雅诗兰黛25%[7] - 研发费率相对较低:贝泰妮2.99% 巨子生物1.6% 上海家化2% 低于资生堂4.3%和欧莱雅3.2% 但与雅诗兰黛1.5%接近[7] - 国际品牌研发投入绝对金额远超国货品牌[7] 行业发展趋势 - 融资市场降温:2022年护肤品品类共17个融资事件 较2021年39个大幅减少[9] - 国际品牌持续展示技术优势:兰蔻推出光学紧颜仪 资生堂展示"数字皮肤"和"无创水光"技术[8] - 国货品牌需提升全产业链能力:包括原料质量、配方有效性、加工环境、运输包装等环节[9]
贝泰妮:功效护肤龙头穿越周期的变与不变|业绩有得秀
全景网· 2025-09-10 09:56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在消费环境承压背景下主动进行业务调整 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和渠道运营实现毛利率提升和现金流改善 展现经营韧性[1][2][3] - 行业进入监管趋严、流量红利见顶的新常态 消费分级与理性消费趋势凸显 功效护肤赛道竞争加剧[4][5][6] - 公司通过"1+N"品牌战略延伸产品矩阵 以医研共创为技术壁垒 同时推进渠道精细化运营以应对行业变革[6][7][8][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72亿元 归母净利润2.47亿元 扣非归母净利润1.83亿元[1] - 整体毛利率76.0% 同比提升3.4个百分点 归母净利率10.4% 同比下降6.8个百分点[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47亿元 同比增长145.70% 远超净利润2.48亿元[3] 产品结构 - 护肤品收入20.01亿元 彩妆类收入2.39亿元 医疗器械类收入1.16亿元[2] - 主品牌薇诺娜营收19.50亿元 占总收入82.2%[2] - 推出"银核CP"抗老系列新品 覆盖舒敏、防晒、美白、抗老等多领域[2] 品牌战略 - 实施"1+N"品牌战略:薇诺娜宝贝布局婴童功效护肤 瑷科缦定位高端抗衰 泊美定位大众市场[6][7] - 医研共创模式持续深化 加强对云南特色植物活性成分研究 扩大医院皮肤科合作网络[7] 渠道表现 - 线上渠道收入17.43亿元 同比下降5.9% 其中自营渠道14.95亿元(同比下降7.80%) 经销代销渠道8.63亿元(同比下降26.23%)[2] - OMO渠道收入1.91亿元 线下分销收入4.24亿元[2] - 重点加强抖音平台ROI和用户LTV管理 强化自播与私域运营[8] - 线下渠道与头部连锁药房深度绑定 强化药妆属性认知[9] 行业趋势 - 监管趋严:《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及配套法规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4] - 消费行为变化:成分党关注配方协同作用 理性消费追求质价比 国货自信提升 信息渠道多元化[5][6] - 流量红利见顶导致获客成本攀升 功效护肤赛道从蓝海转为红海[4][8]
贝泰妮:功效护肤龙头穿越周期的变与不变
全景网· 2025-09-10 09:4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3.72亿元,归母净利润2.4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83亿元 [1] - 整体毛利率76.0%,同比提升3.4个百分点,归母净利率10.4%,同比下降6.8个百分点 [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47亿元,同比增长145.70%,远超净利润2.48亿元 [5] 收入结构 - 护肤品收入20.01亿元,彩妆类收入2.39亿元,医疗器械类收入1.16亿元 [3] - 主品牌薇诺娜营收19.50亿元,占总收入82.2% [3] - 线上渠道收入17.43亿元(同比下降5.9%),OMO渠道1.91亿元,线下分销4.24亿元 [3] - 自营渠道收入14.95亿元(同比下降7.80%),经销代销渠道8.63亿元(同比下降26.23%) [3] 战略调整 - 主动优化产品结构,减少低效SKU,资源向核心大单品集中 [1] - 推出瑷科缦(AOXMED)高端抗老系列及薇诺娜宝贝婴童护肤品牌 [3][8] - 加强线上精细化运营,通过会员分层提升复购率和客户生命周期价值 [3] 行业环境 - 化妆品行业监管趋严,从野蛮生长转向规范化发展 [7] - 消费分级趋势明显,高端化与性价比需求并存 [7] - 流量红利见顶,获客成本攀升,功效护肤赛道竞争加剧 [7] 研发与产品力 - 专注敏感肌产品开发,覆盖舒敏、防晒、美白、抗老等多领域 [3] - 深化云南特色植物活性成分研究(如马齿苋、青刺果),强化成分专利壁垒 [11] - 扩大医院皮肤科合作网络,强化临床数据支持与功效背书 [11] 渠道策略 - 抖音平台策略升级,侧重投放ROI和用户LTV,加大自播投入 [12] - 线下渠道与头部连锁药房深度绑定,强化"药妆"属性认知 [12] - 推动公域流量向私域用户转化,建立会员体系及私域社群 [12] 品牌建设 - "1+N"品牌战略经受考验,主品牌薇诺娜市占率超20% [8] - 通过瑷科缦切入高端抗衰市场,泊美品牌定位大众市场 [8] - 国货品牌力提升,消费者从追求"性价比"转向"质价比" [7][11]
营收跌出前五,贝泰妮怎么连巨子生物都干不过了?
36氪· 2025-09-05 12:01
行业格局变化 - 珀莱雅以53.62亿元营收位居国货美妆第一 上美股份以41.08亿元位列第二[2] - 巨子生物以31.03亿元营收跃居行业第三 贝泰妮以23.72亿元跌至第六[2][3] - 前十企业中贝泰妮是少有的负增长企业 营收同比下滑15.43%[3] 财务表现对比 - 巨子生物营收31.03亿元同比增长22.55% 贝泰妮营收23.72亿元同比下降15.43%[3] - 巨子生物净利润11.82亿元同比增长20.2% 贝泰妮净利润2.47亿元同比腰斩[4] - 巨子生物净利率达37.9% 贝泰妮净利率仅10.4%[8] 品牌矩阵差异 - 巨子生物形成双品牌驱动 可复美收入25.4亿元同比增长22.7% 可丽金收入5亿元同比增长26.9%[4] - 贝泰妮仍依赖单品牌 薇诺娜收入19.5亿元同比下降23% 占比超八成[4] - 新品牌薇诺娜宝贝收入1.1亿元 瑷科缦收入0.51亿元 规模仍较小[4] 价格策略影响 - 贝泰妮护肤品均价降至39.01元 较2023年同期49.96元下跌近11元[5] - 彩妆均价从54元降至37.77元 医疗器械均价从106.61元降至95.88元[5] - 降价策略与营收负增长存在关联[6] 费用结构分析 - 贝泰妮销售费用率54.2% 同比增加8.6个百分点 三项费用合计占营收近七成[8] - 巨子生物销售费用率34.0% 三项费用合计不到营收40%[8] - 贝泰妮扣非净利润仅1.82亿元 超过25%利润来自非主营来源[8] 渠道表现对比 - 贝泰妮线上收入占比73.9% 阿里系收入7.69亿元同比下降10.5%[13] - 巨子生物线上直销收入18.16亿元占比58.4% 线下直销同比增长超七成[13] - 巨子生物经销商渠道覆盖1700家公立医院和13万家药店[13] 发展路径相似性 - 两家公司均从专业医学背景切入 巨子生物依托重组胶原蛋白技术 贝泰妮从植物功效成分出发[12] - 早期都通过医院药房等专业渠道建立信任 后同步抓住电商红利[12][13] - 科研背书成为核心差异化优势[12] 未来发展方向 - 行业共识转向多品牌矩阵策略 珀莱雅形成护肤+彩妆+洗护多品类矩阵[15] - 巨子生物通过可复美和可丽金实现技术底座上的功效分工[15] - 贝泰妮需成功孵化第二品牌才能改善费用率和盈利结构[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