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公转铁
icon
搜索文档
“散改集”助力铁路货运连续增长 前4月国家铁路发送货物同比增长3.51%
中国经营报· 2025-05-23 08:49
铁路货运表现 - 前4个月全国铁路货运发送量完成16.81亿吨,同比增长2.00%,其中4月发送4.28亿吨,同比增长4.91% [1] - 国家铁路货运量增速更高,前4个月发送货物12.98亿吨,同比增长3.51%,其中4月发送3.28亿吨,同比增长5.12% [1] - 国家铁路日均装车18万车,同比增长4.7%,发送煤炭6.72亿吨,其中电煤4.64亿吨,矿建材料、冶炼物资运量同比分别增长29.3%、10.7% [1] - 铁路大力发展物流总包服务,4月新签合同114个,合同运量2.16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59%、350%,铁水联运集装箱货物发送538.1万标箱,同比增长19.1% [1] 多式联运与集装箱发展 - 铁路大宗物资运量占铁路货运总量70%以上,但"散改集"比例不足10%,成为内贸集装箱市场主要增长空间 [2] - 国铁集团推动铁路集装箱创新,"95306"平台实现铁水联运全程物流业务和"一次结算" [2] - 大秦铁路运量持续恢复,前4个月完成1.23亿吨,同比减少4.05%,其中4月完成3062万吨,同比增长0.99% [2] 跨境运输表现 - 前4个月中欧班列开行6042列,同比减少2.3%,但降幅收窄(一季度同比下降6.4%) [2] - 中亚班列开行4725列,同比增长21.2%,中老铁路发送跨境货物197.6万吨,同比增长7.6% [3] - 广深港高铁发送跨境旅客1017.2万人次,同比增长14.7%,中老铁路发送跨境旅客10.5万人次,同比增长32.5% [3] 铁路客运表现 - 前4个月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14.56亿人次,同比增长5.90%,其中4月发送3.82亿人次,同比增长6.01% [3] - 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12万列,同比增长7.1%,发送外籍旅客568.7万人次,同比增长32.1% [3] - 2025年国家铁路预计完成旅客发送量42.8亿人次,同比增长4.9%,当前完成全年任务的31.64% [4] 未来展望与策略 - 国铁集团预计二季度货运增速或超4%,将用足大秦、唐包等货运通道能力,保障疆煤外运和重点物资运输 [3] - 2025年国家铁路预计完成货物发送量40.3亿吨,同比增长1.1%,当前完成全年任务的32.21% [3] - 客运方面预计暑运和国庆黄金周客流将超2024年同期,全年增长目标可达成 [5]
大秦铁路: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煤炭运量承压致业绩下滑,4月大秦线运量转正,持续看好公司核心资产价值-20250511
华创证券· 2025-05-11 13: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煤炭运量承压致业绩下滑,4月大秦线运量转正,持续看好公司核心资产价值[1] - 破净的高股息标的,配置价值明显,维持“推荐”评级[6] 报告内容总结 财务指标 - 2024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746.27亿、787.43亿、817.80亿、842.8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 7.9%、5.5%、3.9%、3.1%[2] - 2024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39亿、99.52亿、103.36亿、104.2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 24.2%、10.1%、3.9%、0.9%[2] - 2024 - 2027年每股盈利分别为0.45、0.49、0.51、0.52元,市盈率均为13倍,市净率分别为0.9、0.9、0.8、0.8倍[2] 公司基本数据 - 总股本2014717.77万股,已上市流通股2014717.77万股,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均为1341.80亿元[3] - 资产负债率13.12%,每股净资产8.21元,12个月内最高/最低价为7.25/5.88元[3]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46.27亿元,同比下滑7.89%,归母净利润90.39亿元,同比下滑24.23%;2025年Q1实现营业收入178.01亿元,同比下滑2.56%,归母净利润25.71亿元,同比下滑15.61%[6] - 2024年销售毛利率15.3%,同比减少5.36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13.77%,同比减少2.96个百分点;2025年Q1销售毛利率16.29%,同比减少4.94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15.99%,同比下滑2.64个百分点[6] - 2024年度公司现金分红总额为51.8亿元,现金分红比例为57.31%,对应2025/5/9收盘价股息率4.1%[6] 业务情况 - 货运业务:2024年货运业务营收534.41亿元,同比下降12.73%,占主营业务收入的72.88%;完成货物发送量70622万吨,同比下降2.7%;大秦线完成货运量39215万吨,同比下降7.1%;2025年Q1大秦线累计完成货物运输量9272万吨,同比减少5.62%,降幅收窄[6] - 客运业务:2024年客运业务营收100.1亿元,同比增长12.23%,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3.65%;发运旅客4641万人,同比增长8.3%[6] 投资建议 - 盈利预测:调整2025 - 26年盈利预测至99.52、103.36亿元,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104.26亿元,对应25 - 27年EPS分别为0.49、0.51和0.52元,PE分别为13、13和13倍[6] - 目标价7.7元,预期较当前16%空间,强调“推荐”评级[6]
大秦铁路(601006):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煤炭运量承压致业绩下滑,4月大秦线运量转正,持续看好公司核心资产价值
华创证券· 2025-05-11 11:1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煤炭运量承压致业绩下滑,4月大秦线运量转正,持续看好公司核心资产价值 [1] - 破净的高股息标的,配置价值明显,公司核心路产大秦线地位重要,“公转铁”仍有空间,且持续高分红,维持“推荐”评级 [6] 报告公司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 - 2024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746.27亿、787.43亿、817.80亿、842.8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 7.9%、5.5%、3.9%、3.1% [2] - 2024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39亿、99.52亿、103.36亿、104.2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 24.2%、10.1%、3.9%、0.9% [2] - 2024 - 2027年每股盈利分别为0.45、0.49、0.51、0.52元,市盈率均为13倍,市净率分别为0.9、0.9、0.8、0.8倍 [2] 财务预测表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指标给出2024A - 2027E预测,如2024 - 202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93.17亿、150.66亿、153.66亿、157.20亿元 [9] - 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财务比率有相应预测,如2024 - 2027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 - 7.9%、5.5%、3.9%、3.1% [9] 报告公司经营情况 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情况 - 2024年营业收入746.27亿元,同比下滑7.89%,归母净利润90.39亿元,同比下滑24.23%;2025年Q1营业收入178.01亿元,同比下滑2.56%,归母净利润25.71亿元,同比下滑15.61% [6] - 2024年销售毛利率15.3%,同比减少5.36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13.77%,同比减少2.96个百分点;2025年Q1销售毛利率16.29%,同比减少4.94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15.99%,同比下滑2.64个百分点 [6] - 2024年度现金分红总额为51.8亿元,现金分红比例为57.31%,对应2025/5/9收盘价股息率4.1% [6] 业务情况 - 货运业务承压,2024年货运业务营收534.41亿元,同比下降12.73%,占主营业务收入72.88%;2024年货物发送量70,622万吨,同比下降2.7%;大秦线完成货运量39,215万吨,同比下降7.1%;2025年Q1大秦线货物运输量9,272万吨,同比减少5.62%,降幅收窄 [6] - 客运业务保持较好增长,2024年客运业务营收100.1亿元,同比增长12.23%,占主营业务收入13.65%;2024年发运旅客4,641万人,同比增长8.3% [6] 投资建议 - 盈利预测调整2025 - 2026年盈利预测至99.52、103.36亿元,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104.26亿元,对应25 - 27年EPS分别为0.49、0.51和0.52元,PE分别为13、13和13倍 [6] - 认为公司至少应回归1倍PB或以上,对应目标价7.7元,预期较当前16%空间,强调“推荐”评级 [6]
“京津冀制造”海铁联运走天下
北京晚报· 2025-05-09 08:11
京津冀铁路货运网络发展 - 京津冀地区已构建铁路货运网络,与公路、水运联动,提供灵活物流选择,促进降本增效 [1] - 中国铁路北京局开设3个物流中心和54个货运营业部,利用京广、京沪、石太等干线运输,2024年服务客户达18833家,发送货物36187.7万吨,同比增长3.4% [1] 中欧班列与中亚班列常态化运营 - 京津冀中欧、中亚班列常态化开行,运输货物从传统“老三样”(服装、家电、家具)转向“新三样”(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精密仪器),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占比超50% [2] - 石家庄铁路物流中心数据显示,发送货物包括汽车配件、太阳能配件、炭黑等高附加值产品,吸引周边产业聚集 [2] - 天津铁路物流中心记录显示,天津生产的汽车、电器、自行车为中欧班列畅销商品 [2] - 北京首趟中欧班列于2024年4月16日从房山开出 [4] 海铁联运与港城班列 - 天津港至北京平谷开行常态化海铁联运班列,运输民生物资如面粉、食用油、调味料、饮料等 [7] - 石家庄国际陆港通过中欧班列运回俄罗斯和中亚地区的葵花籽食用油、板材、锌锭、棉纱等商品,2024年下半年回程货物激增 [7] - 河北福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25年1月订单量突破2024年全年,90%以上货物通过中欧班列运输,计划在哈萨克斯坦建厂 [7] 港城班列效率提升 - 港城班列实现天津港与石家庄等内陆城市“点到点”运输,缩短送达时间,避免货物积压 [7][8] - 邯郸钢铁厂和河北敬业集团改用港城班列运输钢卷、螺纹钢,正定至天津港全程仅16小时,解决船等货问题 [7][8] 环保与“公转铁” - 砂石骨料进京从公路转向铁路运输,接卸站点扩大至9个货场,覆盖北京市大部分区县,降低成本并减少污染 [8] - 铁路货运单批次可减少50辆柴油集卡上路,具有大运量、节能环保优势 [9] 多式联运与“一单制” - 天津港海铁联运班列压缩各环节时间,运输时限控制在24小时内 [10] - 北京铁路物流中心开行首列“一单制”列车,客户通过铁路95306平台一次委托,运输时间缩短5天,运费降低4% [11] - 多式联运一单制减少客户与多个承运人协商环节,实现全程货物追踪 [11]
中国中车(601766):公司研究报告:铁路装备景气延续,轨交装备龙头再启航
海通证券· 2025-03-14 15:3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公司是全球轨交装备龙头,国企改革成效显著,重视分红与市值管理,业务结构优化支撑盈利能力向好,有望受益于铁路装备、城轨业务发展及新产业增值[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全球轨交装备龙头,红利属性显著 - 报告公司由“南北车”合并而成,是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技术领先的轨交装备供应商,产品出口近百个国家和地区,业务涵盖铁路装备、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四大领域,产业链布局广泛,子公司各司其职[17][20][22] - 国务院国资委、中车集团分别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和控股股东,中车集团增持彰显长期发展信心[18] - 自2015年合并以来,公司业务规模保持稳健,2024Q1 - Q3业绩增速超收入增速,铁路装备是第一大主营业务,2023年以来发展较快,盈利能力稳定,核心业务毛利率回升,期间费用率维持稳健,2024Q1 - Q3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同比好转,2022年以来净现比保持1以上[24][26][32] - 2023年公司改革三年行动全面高质量收官,在机制治理和产业布局方面取得良好效果,获评中央企业多项荣誉,公司重视现金分红和市值管理,股息率保持提升[35][36] 铁路装备:建设规划清晰,公司持续受益动车采购&高级修、机车替换、高铁出海 - 近年来铁路建设规划文件密集出台,高铁里程规划稳定上修,铁路建设具备强规划性,过往政策规划完成度较高,看好2025 - 2030年铁路投资及新增里程稳健上行[40][41][43] - 我国高铁发展迅速,动车组市场有较大提升空间,驱动力包括新购、替换、高级修需求,预计2025年动车组采购量达258组,对应市场空间445亿元,2027 - 2030年理论更新需求对应招标量分别为57组/124组/0组/149组,对应理论更新空间98亿元/214亿元/0亿元/257亿元,2025 - 2030年五级修年均招标量有望在500组以上[46][49] - 铁路客运需求快速复苏,时速350公里动车组招标量大幅上升,国铁集团经营质量向好为后续动车组采购奠定基础,预计2025年动车组新增采购量维持高位,2026 - 2027年约为200组[50][54][59] - 动车组设计寿命一般为20 - 30年,预计2027年起部分老旧动车组进入更替周期,CR450车型有望两年内完成试验,加速老旧车型更替,同时动车组存在定期高级修需求,实际磨损将加速维修频率,2023年以来维保需求高景气,预计2025 - 2030年五级修需求年均在500组以上[61][65][71] - 铁路机车保有量平稳,电动化是发展方向,需求包括新增和更新需求,短期铁路货运需求稳定小幅提升,中长期“公转铁”、“多式联运”等政策促进机车需求[75][77][78] - 轨交大规模装备更新政策频出,内燃机车替换趋势明确,预计2024 - 2027年老旧机车年均替换空间为180亿元,老旧型号替代空间或超250亿[6][83] - 海外轨交建设发展空间大,“一带一路”打开动车组新市场,报告公司轨交业务收入全球第一,具备全球竞争力,重视创新及国际化部署,有望受益于动车组、机车增量需求以及高铁出海[6][22][24] 城轨:保持高质量发展,公司盈利能力提升 - 2018年以来国家强化地方城轨项目监管,“十四五”期间城轨在建线路及投资规模趋稳,短期客运强度回暖,中长期都市圈、城市群政策密集出台,城轨投资强度有望延续[7] - 报告公司城轨业务规模稳健,不断提升城轨业务综合服务能力,业务结构改善,毛利率有所提升[7] 高铁技术协同外延,新产业蓄势待发 - 报告公司将清洁能源装备视为重要增长极,提出“双赛道双集群”战略,重视程度提高[10][30] - 高铁与风电技术协同性强,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风电装备制造、风电产业链最全的企业之一,伴随风电新增装机量回暖,公司风电订单保持较大增长[10] - 时代电气积极布局功率半导体器件、工业变流产品、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传感器件、海工装备等领域,新兴装备业务收入占比及毛利率维持稳定态势[10] - 时代新材为公司新材料产业平台,伴随新园区投产,有望为公司贡献更多业绩弹性[10]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报告公司2024/2025/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2563.30亿元/2724.46亿元/2847.12亿元,同比增长9.42%/6.29%/4.50%;实现归母净利润134.74亿元/147.48亿元/156.51亿元,同比增长15.04%/9.46%/6.13%[10] - 参考可比公司,给予公司2025年16 - 19倍PE估值,合理价值区间为8.22 - 9.76元/股,合理市值区间为2360 - 2802亿元,给予“优于大市”评级,参考PB估值,公司2025年PB为1.35 - 1.60倍,估值具备合理性[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