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力系统

搜索文档
豫能控股: 关于对外投资设立控股子公司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29 16:33
对外投资概述 - 公司与全资子公司豫能新能源共同出资10亿元人民币设立控股子公司智慧能源 出资比例分别为70%和30% [1] - 投资主要用于推进豫能台前2×1000MW煤电项目前期工作及新能源资源开发 [1] - 本次对外投资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不构成关联交易及重大资产重组 [1] 投资标的基本情况 - 新设子公司注册名称为豫能控股(濮阳)智慧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注册地为濮阳市 注册资本10亿元 [2] - 出资方式为分期缴纳自有资金 公司持股70% 豫能新能源持股30% [2] 经营范围 - 核心业务涵盖煤电项目建设与发电经营 包括2×1000MW发电机组项目 [1][3] - 新能源开发涉及风力发电 太阳能发电 生物质发电 水力发电及其他新能源项目 [3] - 综合能源服务包括储能 氢能 地热能 智能微电网 能源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技术服务 [3] 公司治理结构 - 子公司设5人董事会 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 下设3人审计委员会代行监事会职能 [4] - 经营管理层设总经理1名及财务负责人1名 均由董事会聘任 [4] - 公司章程无特殊限制条款 出资方均非失信被执行人 [4] 投资目的与影响 - 投资旨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提升河南省电力供应稳定性 推动公司装机结构调整 [1][5] - 是公司向综合能源企业转型的重要举措 对国家能源转型及区域电力保障有积极作用 [5] - 资金全部来源于自有资金 不会对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5]
威胜信息: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29 16:3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68亿元 同比增长11.88% [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5亿元 同比增长12.24% [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78亿元 同比增长11.12% [6] - 基本每股收益0.62元/股 同比增长10.71% [6] 利润分配方案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5元(含税) [1] - 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22亿元 占上半年净利润的39.94% [1] - 以总股本4.92亿股扣除回购专用账户422万股后的4.87亿股为基数 [1]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研发投入1.03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重7.6% [32] - 研发人员440名 占员工总数51.52% [32] - 获得有效专利745项 其中发明专利196项 [32] - 软件著作权1063项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7项 [32] - 参与标准制定99项 其中国际标准1项 国家标准45项 [32]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电网投资在净零情景下2022-2030年复合增长率12% 总投资额21.4万亿美元 [15] - 国家电网2025年投资将首次超过6500亿元 南方电网固定资产投资1750亿元 [16] - 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达3.7亿千瓦 占全部光伏装机的42% [18] - 配电网建设列入"十四五"工作重点 规划投资3200亿元 [17] 海外业务拓展 - 境外收入2.83亿元 占主营收入20.82% 同比增长25.75% [31] - 重点布局东盟十国、中东海湾六国和非洲新兴市场国家 [7] - 印尼工厂具备全工序先进制造能力 可生产电力AMI产品等 [31] - 产品通过多项国际认证 包括Wi-SUN、DLMS、G3-PLC等 [26] 产品与技术优势 - 构建"物联网+芯片+人工智能"核心竞争力 [7] - 自研芯片覆盖全球70%以上国家的电力AMI通信标准 [26] - 推出36款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实现收入6.42亿元 占总营收47% [31] - 15项科创成果通过行业评价 其中1项国际先进、10项国内领先 [33] 市场地位与荣誉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5] - 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35] - 中国专利优秀奖 [35] - 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35] - 入选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等多项指数 [36] 订单与产能情况 - 2025年上半年新签订单16.27亿元 同比增长8.31% [3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在手订单25.36亿元 [30] - 国家级绿色工厂 [13] - 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信息化管理平台(SRM) [11]
豫能控股(001896.SZ):拟设立控股子公司智慧能源
格隆汇APP· 2025-07-29 12:15
公司投资动态 - 豫能控股及全资子公司豫能新能源共同出资10亿元设立智慧能源公司 出资比例分别为70%和30% [1] - 新设公司主要负责推进豫能台前2×1000MW煤电项目前期工作和新能源资源开发 [1] 战略发展目标 - 公司通过设立新公司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提高河南省电力供应稳定性 [1] - 此举旨在助推公司装机结构调整 实现转型发展目标 [1]
豫能控股:设立豫能控股(濮阳)智慧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11:58
公司业务结构 - 2024年1至12月份营业收入构成中发电企业占比89.34% [1] - 燃煤销售占比6.04% [1] - 风电企业占比1.94% [1] - 其他业务占比1.76% [1] - 光伏占比0.91% [1] 战略投资举措 - 公司与全资子公司共同出资10亿元设立豫能控股(濮阳)智慧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3] - 出资比例分别为70%和30% [3] - 新公司主要负责推进豫能台前2×1000MW煤电项目前期工作 [3] - 新公司同时负责新能源资源开发 [3] 发展目标 -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3] - 提高河南省电力供应稳定性 [3] - 助推公司装机结构调整 [3] - 实现转型发展目标 [3]
豫能控股:拟与全资子公司共同出资10亿元设立控股子公司
快讯· 2025-07-29 11:31
投资布局 - 公司及全资子公司豫能新能源共同出资10亿元设立豫能控股(濮阳)智慧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出资比例分别为70%和30% [1] - 新设子公司将负责推进豫能台前2×1000MW煤电项目前期工作及新能源资源开发 [1] 战略转型 - 投资旨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 [1] - 通过本次投资促进公司向一流综合能源企业转型发展 [1]
申万公用环保周报:6月用电增速回升,天然气消费维持正增长-20250727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27 14:2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6月规上工业发电同比增长1.7%,清洁能源发电量增幅显著,用电增速环比加快,三产及居民用电拉动增量显著 [2] - 6月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1.4%,全球气价回落,我国天然气综合成本有望下降,城燃行业量利回升值得期待 [2][48] - 推荐关注电力、天然气、环保、热电联产+高股息、可控核聚变低温环节、氢能制氢环节等领域的相关公司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电力:6月用电增速环比加快 - 6月单月规上工业发电量79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新能源贡献主要发电增量,发电结构持续改善 [2][7] - 6月单月全社会用电量86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三产及居民用电拉动增量显著,产业向高端化方向稳步发展 [2][15] 燃气:全球气价回落 6月全国消费同比增长1.4% - 供给稳步回升,全球气价回落,美国、欧洲、东北亚等地天然气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下跌 [21] - 6月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350.5亿m³,同比增长1.4%,需求侧年内首次连续两月正增长,行业景气度有所回升 [48] - 建议关注港股城燃企业和天然气贸易商两条投资主线 [48] 一周行情回顾 - 本期公用事业板块、环保板块相对沪深300跑输,电力设备板块相对沪深300跑赢 [50] 公司及行业动态 - 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1883.36亿吨,海水淡化工程规模增加,沿海省市积极推进大型海水淡化工程建设 [53] - 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5亿千瓦,同比增长18.7%,太阳能发电和风电装机容量增长显著 [53] - 多家公司发布公告,包括权益分派、激励计划调整、融资券发行等 [54] 重点公司估值表 - 提供了公用事业、环保及电力设备等板块重点公司的估值数据,包括收盘价、EPS、PE、PB等 [61][63]
报告发布暨专家研讨:储能等低碳灵活性资源的潜力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7-25 09:43
核心观点 - 活动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用户侧储能的发展路径,通过发布研究成果与多场景应用研讨,为负荷中心区域能源转型提供解决方案 [1] - "源网荷储智"协同发展正从战略构想加速走向实践落地,新能源行业处于市场化改革关键节点 [6] - 活动明确了三大关键趋势:储能投资逻辑向多元模式转型、现货市场与辅助服务机制重构储能价值评估体系、技术创新与场景融合成为突破盈利瓶颈的核心路径 [29] 研究成果发布 东部区域 - 东部区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上海)通过发展新型储能、需求侧资源和省间互济,预计2026~2027年发电侧排放达峰,2030年电网侧新型储能需达1459万千瓦,需求侧调节能力3330万千瓦,跨区输电容量12417万千瓦,三类资源保供潜力达最大用电负荷30% [9] - 2030年前新建新型储能比扩大跨区输电容量保供效果更好、成本更低,需求侧资源库可按8%或更高比例构建,重点省市可提高至10% [9] - 配套机制建议:建立市场化交易为主的省间协调互济机制,适时扩大价格上限以反映灵活性资源真实价值 [9] 南部区域 - 南部区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预计2027年发电侧排放达峰,2030年电网侧新型储能需达2368万千瓦,需求侧调节能力3288万千瓦,省间互济规模7800万千瓦以上,保供潜力接近最大用电负荷30% [10] - 2027年前重点提升储能充放电效率并控制成本,优先发展需求侧资源,推动特高压通道向多元互济转变;2027年后探索长时储能技术,深入挖潜用户侧资源 [10] - 配套机制建议:建立储能容量补偿机制、降低用户侧资源参与门槛、优化跨区交易和输电价格机制 [10] 储能发展路径 - 东部和南部区域2030年电网侧新型储能规划装机分别需达1459万千瓦和2368万千瓦,2035年分别达3000万千瓦和3983万千瓦,重点发展方向为集中式新能源配储、分布式光伏配储和工商业储能 [11] - 近期新能源强制配储政策取消导致储能收益和需求承压,分时电价调整影响工商业储能收益稳定性,需优化规划布局、完善市场机制 [11] - 技术层面:近期以锂电池1-2小时储能为主,"十五五"后期需重点发展长时储能技术 [12] - 市场机制:省级层面需完善储能参与现货及辅助服务市场,区域层面建立跨省联合评估机制,优化储能调频容量申报规则 [12] 圆桌对话要点 - 高比例新能源需新型灵活性资源调节,储能规模化推广需聚焦安全可靠性和系统经济性 [17] - 跨区互济潜力未充分挖掘,需优化电网通道规划、鼓励虚拟电厂聚合平台建设 [19] - 电动汽车作为需求侧资源未来需发挥聚合商作用,形成规模化调节能力 [21] - 储能投资需转向"光储联合投资"和虚拟电厂布局,现货市场成熟将打开新盈利空间 [23] - 用户侧储能需跳出传统峰谷套利思维,积极参与电力市场创新 [25] - 虚拟电厂需解决"四可"技术瓶颈(可观、可测、可控、可用),建立行业标准和市场化机制 [27] - 市场机制是灵活性资源价值兑现关键,需丰富市场品种并保持规则稳定性 [29]
国网新源发布的新一代抽水蓄能研究阶段性成果有哪些具体内容?
中国电力报· 2025-07-25 02:49
行业发展现状 - 抽水蓄能行业迈入高质量探索新阶段,电站功能演变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调节单元和清洁高效的调节资源,"调"的功能日益凸显 [2] - 当前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超过6000万千瓦,在建规模较大,呈现多元化投资、多途径收益、多场景应用和多技术路线的发展态势 [3] - 行业创新发展动力不足,尤其在规划设计理念、设备改造、新技术新装备应用、融合发展等方面需保持清醒并主动创新 [3] 抽水蓄能经济性分析 - 抽水蓄能具有公共品属性,系统源网荷各环节共享电站功能和投资效益,难以精准区分受益比例 [4] - 项目概算中预备费和建设期利息占比超过20%,与实际完成额差异较大,评价经济性需考虑调节时长(6小时左右,部分超过10小时)、转换效率(超过78%)、服务年限(技术寿命周期可达100年)等可比性指标 [4] - 抽水蓄能行业经济性体现在新型电力系统的整体高效运行中,投资正外部性特征明显,不会成为推高能源终端消费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 [5] 抽水蓄能与新型储能的关系 - 在可规划的时间段内,抽水蓄能仍是最主要、最经济、最可靠、最绿色的优质调节资源 [6] - 调节技术应用需同步发展(考虑功能特点、调节特性、成本特征差异)、协同发展(通过规划统筹避免资源错配)、融合发展(推动技术、经济、管理、机制统筹协调) [7] 新一代抽水蓄能技术 - 新一代抽水蓄能技术是对现有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全面升级,聚焦规划选址、勘测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和运维调控等关键领域,通过全业务提质升级培育行业新质生产力 [8] - 技术目标包括:调节品种全面拓展(新增系统调压、长时调相等功能)、调节品质大幅跃升(更灵活调节时长、更快捷系统响应)、调节成本持续优化(控制规划选址等成本)、调节技术协同兼容(与各类技术功能互补) [9] 推进新一代抽水蓄能发展的举措 - 深化发展研究:围绕勘测设计、装备制造等重难点领域,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现工程示范 [9] - 坚持需求导向:个性化设计电站技术功能,提升特定场景适用性以高效匹配差异化需求 [9] - 推动政策完善:争取财政、价税和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市场机制激发投资积极性 [9]
我国抽水蓄能机组有了“超强新肺” 首台大型国产变速抽蓄机组励磁系统成功下线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24 21:54
技术突破 - 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之一的肇庆浪江300兆瓦变速抽水蓄能机组交流励磁系统通过工厂试验并正式下线,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大型变速抽蓄机组进入工程应用新阶段 [1] - 新下线的交流励磁系统容量达到常规定速抽蓄机组的10倍以上,成功打破国外长期技术垄断 [1] - 交流励磁系统历时3年研制而成,是肇庆300兆瓦国产变速抽蓄机组生产流程的最后攻关任务 [1] 技术优势 - 变速抽蓄机组可通过改变约7%的转速实现近50%范围的抽水、发电功率调节,比传统定速机组更高效、稳定 [2] - 变速抽蓄机组采用交流励磁技术实现"动态变化",输出电流和电压分别达到定速抽蓄机组的3倍和10倍 [2] - 交流励磁系统采用全新的"器件串联+支路并联"技术路线,攻克了输出电压电流、调节频率等技术难题 [2] 行业应用 - 我国将300兆瓦级、400兆瓦级国产变速抽蓄机组成套设备纳入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清单 [3] - 南网储能公司以肇庆浪江、惠州中洞两个在建抽蓄工程为依托,推进不同容量等级的国产变速机组工程应用 [3] - 肇庆浪江和惠州中洞两个首台(套)机组预计分别于2026年、2027年投产发电 [3] 技术原理 - 抽水蓄能机组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在用电低谷时抽水蓄能,用电高峰时放水发电 [1] - 机组励磁系统根据负荷调节需要维持电压稳定,相当于维持正常呼吸的"肺部" [1] - 定速抽蓄机组采用"静态固定"的直流励磁技术,而变速机组需要"动态变化"的交流励磁技术 [2]
山大电力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加速布局新能源赛道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24 03:43
公司上市与行业背景 - 山大电力于7月23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深耕电力系统智能监测领域二十余年 [1] - 当前电力行业处于"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期,电网智能化改造和新能源发展为公司带来机遇 [1] - 公司计划以上市为契机,加大投入优化技术、研发和业务规模 [1] 技术优势与行业地位 - 山大电力是国内最早进入电网监测行业的企业之一,产品覆盖输电、变电、配电、用电领域,如故障录波监测装置等处于细分行业领先地位 [2] - 公司具备系统级技术积淀,支撑现代电网"看得清、反应快、调得准"的能力,并延伸布局至新能源充电桩和储能领域 [2][4] - 电力行业正从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演进,公司技术优势可快速响应"新型电力系统"改造需求 [2][3] 财务表现与增长潜力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78亿元、5.49亿元、6.5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77亿元、1.03亿元、1.27亿元,呈现稳健增长 [3] - 2025年上半年预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55%-21.66%,净利润同比增长14.87%-24.65% [3] 募资用途与战略布局 - 上市拟募集5亿元,投向电网故障分析设备、配电网智能化设备、充电桩生产、源网荷储系统研发及补充流动资金 [4] - 募资将巩固电网监测领域优势,同时横向拓展新能源闭环能力,推动公司从设备供应商升级为整体技术解决方案提供者 [4][5] - 公司战略聚焦"纵横结合":纵向深化电网监测技术,横向打通新能源接入与负荷侧协同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