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科研

搜索文档
国网青海电科院攻克750千伏高压电抗器现场“体检”世界级难题
中国电力报· 2025-07-28 08:06
电网设备技术创新 - 国网青海电科院成功研发国际首套750千伏高压并联电抗器现场局部放电试验系统,填补行业空白[1][4] - 该系统基于"能量平衡"原理与"电抗型阻波"技术融合,使试验电源功率需求降低90%以上[3] - 技术将检测灵敏度提升20%,信噪比显著改善,能精准捕捉设备内部隐患[3] 技术应用与经济效益 - 该技术已在青甘两省完成多台330千伏至750千伏电抗器检测,累计经济效益超4992万元[5] - 2017年首次应用于青海西宁750千伏变电站,后推广至甘肃张掖站等场景[5] - 技术获2024年国家电网技术发明奖三等奖,计划向更高电压等级推广[5] 行业痛点与解决方案 - 2011-2015年青海电网发生9台次750千伏电抗器因绝缘缺陷跳闸或燃爆事故[2] - 传统500千伏试验方法无法满足750千伏需求,高海拔环境加剧技术难度[2] - 团队通过串并联谐振技术自主研制高压无晕谐振补偿电容装置,解决复杂电磁环境干扰[4] 技术核心价值 - 系统包含高压无晕谐振补偿电容装置及隔离用阻波电抗器两大核心组件[4] - 可实现设备入网前绝缘筛查,避免"带病上岗",缩短故障诊断停电时间[5] - 为超/特高压输电系统电压稳定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保障清洁能源外送[1][2]
广州电力科学研究院:聚焦多元使命 开启城市电网发展转型新程
环球网· 2025-07-08 04:10
技术监督与数字化转型 - 广州电科院保留500kV变电站预防性试验和423座110kV及以上变电站诊断性试验业务,强化试验专业水平[2] - 上线南网首个数字品控系统,接入十余家供应商数据,实现监造全流程数字化管控,2024年工作效率提升60%[2] - 建成国内省会城市最大在线监测系统,防内涝预警系统准确率达98%,通过设备监视发现20余起重大运行缺陷[3] - 采用"线上监控+线下监督"模式,建立资产全周期问题反馈协同机制[2] 科研创新与资源整合 - 整合氢能中心、试研院等资源成立广州电力科学研究院,组建南网首批4个实体化实验室[4] - 绿色环保电工材料实验室研制的220kV植物油变压器入选2024年工信部首台套装备[4] - 氢能中心人均科研经费300万,连续3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发布《电氢协同发展蓝皮书》[5] - 实验室实行"双协同"机制,电缆实验室与怀柔实验室联合申报500kV电缆绝缘材料国产化专项[6] 科研管理与项目评估 - 创新发展部通过科技项目监控数据中台实现实验室80%为科研人员、80%时间做科研[5] - 创新项目评估聚焦"科学路线、工程路线及商业路线"综合最优,按四维象限分类施策[7] - 石墨烯电容器项目定位产品创新,与澳门太赫兹公司合作研发;3.3kV SiC器件项目获3000万经费支持[7] 人才机制与改革政策 - 设置研究员岗位序列(最高23岗)和创新研发工程师岗位(17-20岗),17名生产人才转岗科研[8] - 拥有3名战略技术专家、6名领军专家、22名拔尖专家,引进5名国家级人才[8] - 新致力公司采取"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模式,中低压柔性变流平台月产300套,植物油平台月产5吨[9][10] - 出台36项配套政策,允许双向流动并给予履历加分,首批双聘团队通过揭榜挂帅启动[11] 产业协同与成果转化 - 新致力公司聚焦电氢协同、植物油等方向,采取委托加工、技术入股等轻资产模式[10] - 成立4个月即达成3000万营收目标,与新加坡能源集团、秘鲁博路兹公司合作[10] - 设立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通过柔性项目制吸引基层创新项目,原单位减人不减资[11]
国网甘肃电科院:以“三化”建设推动纪检工作提质增效
中国能源网· 2025-06-27 07:38
组织建设 - 公司建立纪检两级管理架构,补齐配强纪检队伍,明确各党支部纪检委员和纪检人员及工作职责,形成逐级负责、协调互通的纪检工作机制 [1] - 公司以干代训深化教育培训,建立纪检干部上挂锻炼机制,优化人员选育管用,持续推进纪检队伍建设正规化 [1] 制度建设 - 公司修订《日常监督管理办法》,补齐制度短板,以制度完善规范监督执行 [1] - 公司积极探索纪检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的有效路径,以狠抓科研项目廉洁为抓手,将监督触角延伸至项目建设一线 [1] 监督执行 - 公司深入一线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座谈、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对各党支部廉洁风险防控、项目建设等情况进行深入摸排了解 [2] - 公司及时发现问题,校准偏差,堵塞风险漏洞,消除阻碍企业发展的顽瘴痼疾 [2] 未来规划 - 公司将继续坚守职责定位,将纪检监察工作"三化"建设年行动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有机衔接 [2] - 公司着力在提升依规依纪依法工作质效、加强纪检队伍建设、加强纪法教育和培训等方面下功夫 [2]
冲锋在一线 攻关在前沿(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人民日报· 2025-06-23 21:50
新能源技术研发 - 华电电科院新能源研究中心风能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新能源远程诊断平台准确率提升至85% [1] - 团队跑遍内蒙古、河北、新疆等地40多个风电场,在监测、诊断、能效、数据分析等核心环节实现突破 [1] - 新能源智慧运维党员先锋队承担新能源管控平台关键研发任务,体现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1] 火电技术升级 - 锅炉及环化研究中心成功研制小粉仓快速升负荷装置,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2] - "超(超)临界机组宽负荷快速灵活调峰关键技术"被列为国家重点项目 [2] - 大幅提升燃煤发电灵活性成为电力系统清洁低碳安全稳定发展的重点任务 [2] 党建与科研融合 - 公司党委将党组织建在创新链上,在各关键岗位设立"党员先锋岗" [2] - 创新性提出"产研一体、整合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的党建联建共建模式 [3] - 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布局国家重大科技项目37项,策划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15项 [3] 科研体系建设 - 高标准推进国家能源局"赛马争先"创新平台建设 [3] - 37个党支部近700名党员参与从高原电站到海上风电场的各类科研项目 [3] - 党建工作深度融入科研中心工作,形成创新动能和发展优势 [2][3]
国内首次极端低温高压电缆终端绝缘特性试验在天津开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5-28 12:48
行业技术突破 - 国内首次开展极端低温高压电缆终端绝缘特性试验,为高压电缆设备冬季运维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1] - 公司建成温度梯度可控的大温差环境电缆技术实验室,深入研究高压电缆在极端天气下的运行机理 [3] - 试验通过模拟真实运行状态,在电缆终端内部加装温度及压力传感器,采集-5、-15、-25摄氏度三个低温工况点的稳态数据 [3] 试验细节与目标 - 试验预期耗时80小时,获取高负载条件下多组"温度-压力"关联数据,并与低负载工况进行多维度分析 [3] - 整体试验持续两个月,核心目标是建立环境温度与终端界面压力的关联模型,精准评估不同低温下的界面放电风险 [3] - 试验数据将揭示环境温度与负载对高压电缆终端的影响规律 [3] 未来研究方向 - 后续将开展保温毯对高压电缆GIS终端绝缘特性的影响研究 [4] - 实验室不仅服务于电缆终端研究,还为各类电网设备搭建极端环境可靠性验证平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