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

搜索文档
脑机接口领域投融资活跃、应用场景拓展
证券日报· 2025-09-04 16:19
行业投融资动态 - 近期脑机接口领域投融资活跃度显著提升,例如上海脑韵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1] - 广东道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参股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布局[1] - 北京智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超3亿元A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技术研发与大规模临床试验[5] - 今年上半年脑机接口领域投融资数量已超去年全年,下半年增势更猛[4] - 多方资金从国家大基金到产业资本,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涌入该赛道[4] 技术进展与应用拓展 - 脑机接口技术正从概念走向现实应用,覆盖医疗康复、神经疾病治疗、认知增强与人机协同等多领域[2] - 技术核心价值在于作为通用型交互接口,直接解读神经信号,实现从意念到指令的无缝转换[2] - 国内实现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前瞻性临床试验成功,非侵入式设备在疲劳监测、专注力训练等消费级应用快速兴起[2] - 技术打破传统交互方式对生理条件的依赖,重构信息传递机制,成为人机融合关键枢纽[2] - 柔性电极、无线供能等关键技术不断突破,推动多场景应用探索[5] 政策支持与行业规范 - 北京、上海、四川等地推出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打造脑机接口产业集聚区、建设重点实验室等目标[3] - 上海市发布行动方案,提出到2030年实现高质量控脑,脑机接口产品全面实现临床应用[3]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为行业中长期发展指明方向[3] - 国家药监局批准相关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国家医保局将脑机接口手术纳入收费项目[3] - 政策构建起全面且富有前瞻性的战略规划,引导资源向关键领域精准集聚[3]
脑机接口领域投融资活跃应用场景拓展
证券日报· 2025-09-04 16:14
行业投融资动态 - 脑机接口领域投融资活跃度显著提升 上海脑韵科技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1] - 广东道氏技术通过控股子公司参股浙江强脑科技 后者专注于脑机接口技术研发[1] - 北京智冉医疗完成超3亿元A轮融资 资金用于技术研发与大规模临床试验[5] - 上半年投融资数量已超去年全年 下半年增势更猛[4] - 多方资金涌入赛道 包括国家大基金 产业资本以及一二级市场资金[4] 技术发展与应用 - 技术从概念走向现实应用 覆盖医疗康复 神经疾病治疗 认知增强与人机协同等多领域[2] - 脑机接口直接解读神经信号 实现意念到指令的无缝转换 打破传统交互对生理条件的依赖[2] - 国内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前瞻性临床试验成功实施[2] - 非侵入式设备在疲劳监测 专注力训练等消费级应用中快速兴起[2] - 技术具备广泛适用性 既可用于功能修复 也能实现能力增强[2] 政策支持与行业规范 - 北京 上海 四川等地推出专项行动方案 打造产业集聚区和重点实验室[3] - 上海市提出到2030年实现高质量控脑 脑机接口产品全面临床应用[3] - 国家药监局批准脑机接口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3] - 国家医保局将脑机接口手术纳入收费项目[3] - 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3] 商业化进展与资本认可 - 政策利好与技术落地推动资本投资热情持续攀升[4] - 智冉医疗融资成功说明市场对侵入式脑机接口发展潜力的认可[5] - 关键技术不断突破 包括柔性电极 无线供能等技术[5] - 医保覆盖范围扩大助力多场景应用 包括医疗 消费电子 工业制造等领域[5]
调研速递|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接受27家机构调研,透露业务突破方向等要点
新浪证券· 2025-09-04 15:54
业务布局与核心技术 - 公司主营业务围绕高速机器视觉和大数据核心技术 为智慧政务和智能制造等多领域提供信息化工程及相关产品服务 [2] - 高速机器视觉与智能分析技术通用性强 可应用于印钞和烟草等多行业生产制造检测场景 [2] - 当前公司尤为重视智能制造与智慧城市方向 致力于将核心技术落地更多细分领域 [2] 机器人业务进展 - 智能装载机器人融合机器视觉和雷达等多模态技术 感知识别精准度达5CM 领先国内标准 [3] - 机器人采用电力驱动可多台协同无人操控 能在无照明条件下24小时工作 已在路桥集团试用并推广 [3] - 第二代产品完成设计 协同作业的智能铺路机器人正在测试中 [3] - 智能麻醉辅助机器人完成首次临床试验 为手术麻醉提供新方案 适用于各类医院 [3] 信创业务发展 - 公司在智慧政务细分领域布局信创 数字会议系统实现国产化 多项产品属信创范畴 [4] - 人大和政协机关政务信息化产品升级 上半年交付多个省市县级项目 [4] - 政务经济大数据业务借助新技术上线平台 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4] - 积极开展平台国产化改造并完成适配认证 [4] 研发投入与技术实力 - 公司研发人员众多 一年研发投入约4000多万元 占营业收入6%-8% [5] - 今年上半年围绕AI加大在智慧医疗等方向投入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5.74% [5] - 在脑机接口技术上作为辅助工具研发相关系统 用于智能麻醉和智慧康复场景 [5] - 机器视觉核心技术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并完成全产业链布局 助力传统制造业自动化和智能化 [5] 资本运作与机构关注 - 公司重视资本运作 将运用多种融资方式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 [5] - 举行路演活动吸引中山证券资管等27家机构参与 董事会秘书刘小兵接待来访机构 [1]
翔宇医疗举办新品体验活动 11款脑机接口新品亮相
新浪财经· 2025-09-04 11:59
公司产品展示 - 公司在9月3日至4日举办脑机接口上海陆家嘴专场体验活动 [1] - 公司共展出11款设备包括脑机接口-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等热门新品 [1] - 展出产品包含脑机接口-思维打字系统和脑机接口-智能照护系统 [1] 产品线扩展 - 公司推出微电流治疗仪(家用睡眠仪)等新型医疗设备 [1] - 脑机接口技术与康复医疗设备实现深度融合 [1] - 公司展示多款脑机接口应用产品覆盖神经康复领域 [1]
赛诺医疗:寻求为脑机接口价值链提供基于自身血管介入技术、IT和专业优势的解决方案
财经网· 2025-09-04 10:58
行业现状 - 冠脉介入领域在中国发展时间长 相关产品国产替代率比例较高 [1] - 神经介入领域在中国处于早期快速发展阶段 部分产品国产替代率不断提升 [1] - 国内企业在全球创新产品方面不断涌现 [1] 公司战略重点 - 高度关注新材料和先进工艺技术在介入重点领域的应用 [1] - 血管介入领域将继续致力于改变或改善治疗方法 解决临床痛点问题并提供新解决方案 [1] -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领域将持续聚焦二尖瓣置换 [1] - 脑血管狭窄领域未来几年将聚焦证实介入治疗方法优于药物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 [1] 技术发展方向 - 密切关注脑机接口等行业新技术及应用发展 [1] - 寻求为脑机接口价值链提供基于血管介入技术 IT和专业优势的解决方案 [1] 海外业务拓展 - 截至半年报披露日 冠脉产品合计已取得海外注册证73张 [1] - 目前仍在积极拓展冠脉业务海外业务 [1]
中泰证券:高值耗材有望率先走出政策扰动 继续看好医疗器械创新+出海
智通财经· 2025-09-04 08:44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H1医疗器械行业上市公司收入1212.96亿元同比下降6.32% 扣非净利润158.31亿元同比下降23.07% [1] - 子板块收入增速排序为高值耗材(+3.99%)、低值耗材(+0.31%)、医疗设备(-5.84%)、体外诊断(-15.72%) 扣非利润增速排序为高值耗材(+1.97%)、低值耗材(-21.56%)、医疗设备(-24.94%)、体外诊断(-40.68%) [1] - 预计25Q3迎来器械板块阶段性拐点 多重负面影响正在充分释放 [1] 高值耗材板块 - 2025Q2收入同比增长7.61% 扣非净利润增长10.46% 环比改善明显 [2] - 进入后集采阶段 骨科和电生理等集采出清品类实现不错增长 [1] - 国产中标份额显著提升 重点关注微电生理(+12.80%)、惠泰医疗(+21.26%)、三友医疗(+17.77%)等创新企业 [2] - 海外业务快速增长标的包括南微医学(+17.36%)、春立医疗(+28.27%) [2] 医疗设备板块 - 2025H1收入下降5.84% 扣非利润下降24.94% [3] - 2025Q2收入下降6.35% 扣非净利润下降33.33% 受招投标落地节奏和渠道去库存影响 [3] - 超声、消化内镜、磁共振等品类招投标自2024年6月呈现环比向上趋势 [3] - 预计2025Q3迎来业绩拐点 中期不同细分领域景气度将出现分化 [3] 低值耗材板块 - 2025H1收入微增0.31% 但扣非净利润下降21.56% [4] - 2025Q2收入下降1.63% 扣非净利润下降42.37% 受国际形势影响导致发货订单波动 [4] - 看好具备客户积累和海外产能的企业 国内OEM/ODM企业进入外资龙头供应链体系 [4] 体外诊断板块 - 2025H1收入下降15.72% 扣非利润下降40.68% 受DRGs、集采、检验互认等政策影响量价齐跌 [4] - 2025Q2收入下降16.04% 利润波动主要源于价格内卷和规模效应下降 [2] - 预计检验量负面影响2025年底见底出清 价格压力持续至2026年上半年企稳 [4] 行业发展方向 - 国产企业在政策扶持和创新驱动下竞争力不断提升 加速进口替代进程 [1] - 全球化布局完善且海外市场持续突破的企业更具发展潜力 [1] - AI医疗、脑机接口等主题投资机会值得重视 [1] - 集采规则优化趋势明确 药品集采规则变化预示耗材集采规则有望优化 [2]
“十四五”期间 我国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牵头制定国际标准532项
央视新闻· 2025-09-04 08:19
记者今天从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十四五"期间,我国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重 点领域新承担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秘书处26个,中国专家新担任技术机构主席30个,新担任国际标准 制修订工作组召集人486个,在新能源汽车、新型电力系统、航空航天等领域新提出国际标准提案880 项,牵头制定国际标准532项。同时,积极推进国内国际标准体系兼容,4210项先进适用国际标准转化 为我国标准,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超过90%。 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人工智能、网络安全、脑机接口等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以及我国具 有优势技术的重点产业,将中国智慧纳入国际标准,支撑产业国际化发展。在脑机接口领域,我国专家 正在牵头制定了一系列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的国际标准,其中术语国际标准将统一国际各方认知,为促进 脑机接口技术和产业发展提供共识,数据格式国际标准将统一数据应用格式,促进脑机接口技术创新应 用和产业规模化发展。(总台央视记者 李晶晶 姚文利) (责任编辑:张紫祎) ...
马斯克脑机首位植入者发声引关注,微美全息力推“脑机接口+”产业链全速进击!
搜狐财经· 2025-09-04 06:04
行业技术进展 - Neuralink脑机接口芯片植入者18个月后能用思想玩游戏和控制家电并重返正常生活[1] - Neuralink启动Blindsight试验旨在帮助盲人恢复视力[3] - 天津大学联合多家医疗机构启动全球首个神经重症脑机接口多中心临床试验聚焦脑积水诊疗[5] - 当前技术主要依赖解码神经信号或将眼球运动转化为文字[6]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达26.2亿美元 2025年有望增长至29.4亿美元[6] - 技术应用和普及将带来巨大潜在市场规模[6] - 全球脑机接口发展整体呈现增长态势[9] 政策支持 - 中国七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突破关键技术并建立技术产业和标准体系[9] - 脑机接口政策相继出台利好赛道发展[9] 企业动态 - Neuralink不断增加试验患者数量并获得全球关注投资者投入数亿资金[3] - 微美全息开发基于SSVEP的脑控机器人技术实现通过脑电信号控制协作机器人[8] - 微美全息联动上下游企业打造产业集聚区推动从基础研究到产品转化的闭环创新[8] - 微美全息推进脑机接口与人形机器人和AI大模型融合构建多元技术生态[8]
千万级融资!入耳式脑机接口完成天使轮
思宇MedTech· 2025-09-04 03:39
北京和上海活动报名: 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2025医疗器械研发创新论坛 2025年9月3日, 上海脑韵科技有限公司 宣布完成 千万级天使轮融资 ,本轮投资方包括云米科技、伴飞脑科学孵化器以及某上市公司家族办公室,山云资本担任长 期财务顾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全球首款入耳式脑电耳机的研发优化、临床验证、市场推广以及团队扩张。 这笔融资标志着脑韵科技正式进入脑机接口快速发展阶段。在全球范围内,脑机接口正在被广泛关注。相比动辄涉及外科手术的侵入式产品,脑韵科技聚焦非侵入 式方向,以"入耳式脑电耳机"切入市场,试图探索一种更具普及性的技术路径。 # 公司与团队背 景 脑韵科技成立于2024年4月,总部位于上海,是一家横跨脑机接口与消费电子领域的创新型公司。其核心产品是基于耳部脑电技术的可穿戴AI设备,旨在推动脑机 接口日常化与普及化。 创始人王朝阳拥有丰富的消费电子和智能硬件背景,曾参与云米科技的纳斯达克上市过程,并在小米生态链企业担任高管。他指出,耳部是脑电信号的"金矿",不 仅能采集脑电,还能同步监测肌电和心电信号,并结合语音语义实现闭环调控,这一独特的信号源为新一代脑机接口产品提供了理想入口。 # 产品与 ...
道氏技术:控股子公司拟3000万美元战略投资强脑科技
中证网· 2025-09-04 01:53
投资交易 - 道氏技术控股子公司香港佳纳出资3000万美元认购强脑科技Pre-B轮优先股以获得少数股东权益 [1] - 认购定价基于行业特点、研发实力、未来潜力及同轮次投资人估值协商确定 [1] - 优先股享有清算、表决、回购等优先权利并可1:1转换为普通股 [1] 被投公司概况 - 强脑科技为全球领先脑机接口技术公司 核心团队多毕业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顶尖学府 [1] - 公司拥有超过460项授权专利 核心产品通过FDA、CE等国际权威认证 [1] - 商业化应用覆盖医疗康复、教育科技、消费健康及人机交互等高价值领域 [1] 战略意义 - 投资旨在把握AI时代机遇 依托材料领域经验完善"AI+材料"布局 [1] - 借助脑机接口技术增强生态赋能与商业化落地能力 [1] - 推进碳材料在电子皮肤等领域应用以提升核心竞争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