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转型

搜索文档
精准高效用好城市矿产
经济日报· 2025-08-28 22:15
文章核心观点 - 废弃物循环利用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 中国已构建全球最系统完备的碳减排政策体系并取得重大成果 未来需构建全链条闭环、多主体协同的治理体系以解决现存问题并推动产业发展 [1][2][3][4] 政策与监管环境 - 中国已构建全球最系统完备的碳减排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 通过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取得重大成果 [1] - 在《“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政策引导下 废弃物循环利用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垃圾分类覆盖全国92.6%的地级以上城市小区 [1] - 针对工业废弃物需压实产生单位主体责任 督促其依法依规取得排污许可并建立健全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制度 [2] 行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 废弃物循环利用面临回收网络体系不健全、资源回收效率低下、管理程序不够严格、标准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 [2] - 技术瓶颈突出 部分再生材料利用率较低 资源化水平不高 综合利用产品附加值有待提高 [2] 产业链前端:回收与管理 - 需推进废弃物精细管理和有效回收 精准研判过程管理、分类回收、再生利用等关键环节问题 [2] - 指导相关企业规范贮存、利用、处置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 实现废弃物的精准分类、分级处理、有效回收利用 [2] 产业链中端:产业培育与集聚 - 需培育壮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城市矿产”基地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 [3] - 持续推进既有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 推动能源梯级利用、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安全处置 [3] - 加快培育重点龙头企业 实施差异化支持政策 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3] 产业链后端:资源化与技术创新 - 需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和再利用水平 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以提高核心技术水平 引导低效产能退出市场 [4] - 加快建设布局一批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等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4] - 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引导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关键技术协同创新 [4] 技术应用与数字化 - 智能分拣、物联网监测等数字化手段的应用提高了废弃物处理的精准性 [1]
五百强入围门槛增至二百七十亿元——民营企业攀高逐新活力迸发
经济日报· 2025-08-28 22:15
营收与利润表现 - 2024年民营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43.05万亿元 户均营业收入861.02亿元 较上年增长2.72% [2] - 资产总额51.15万亿元 户均资产1023.09亿元 增长2.62% [2] - 净利润合计1.8万亿元 户均净利润36.05亿元 增长6.48% 70家企业净利润超50亿元 [2] 境外业务拓展 - 出口总额1.77万亿元 增长5.17% 境外营业收入3.19万亿元 增长14.74% [3] - 年末境外资产总额2.44万亿元 增长8.14% 海外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数量持续增长 [3] - 通过跨境电商模式创新和品牌本土化策略增强抗风险能力 [3] 产业结构特征 - 72%企业属第二产业 66.4%企业来自制造业 [4] - 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总额 资产总额 净利润总额分别增长7.66% 7.92% 1.2% [4] - 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覆盖新材料 新能源 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4] 创新研发投入 - 研发费用总额1.13万亿元 研发人员总数115.17万人 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77% [7] - 恒力集团开发30个新品种 与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打造创新平台 [7] - 数字化转型使66.8%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率达83% [4][6] 企业治理优化 - 52.24%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 37.31%引入财务投资者 33.33%引入产业投资者 [7] - 73.86%企业引入民间资本 57.52%引入国有资本 32.68%引入境外资本 [8] - 194家企业实际控制273家A股上市公司 90%以上企业设立内控合规机构 [8] 典型案例分析 - 温氏食品集团连续11年入围 通过智能巡检机器人 自动投喂系统推动智能化转型 [5] - 恒力集团构建"从一滴油到一匹布"全产业链 解决卡脖子难题 [7]
“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出炉 194家上榜企业 实控273家A股公司
中国证券报· 2025-08-28 22:00
榜单概况 - 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为270.23亿元 营收总额达43.05万亿元 户均营收861.02亿元较上年增长2.72% [1][3] - 京东集团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恒力集团有限公司位居榜单前三位 [2] - 营收超千亿元企业共105家较上年增加8家 其中超5000亿元企业11家较上年增加2家 [3] 企业经营表现 - 500强企业中361家企业营收较上年增长 380家企业资产较上年增加 [3] - 净利润合计1.8万亿元 户均净利润36.05亿元增长6.48% [3] - 净利润超50亿元企业70家 超100亿元企业34家 超200亿元企业19家 [3] 产业布局与创新投入 - 194家企业实际控制273家A股上市公司 [1] - 309家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627个项目 涵盖新材料 新能源 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 [2] - 研发费用总额1.13万亿元 研发人员总数115.17万人 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77% [3] 技术创新成果 - 有效专利数量达72.16万件增长8.23% 其中国内有效专利数量增长12.42% [3] - 83%上榜企业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主要采用绿色低碳技术设备 实施智能化改造 开展碳排放测算等措施 [2] - 企业通过资本优势与产学研合作强化技术突破 在关键领域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4] 行业引领作用 - 500强企业在带动产业链发展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1] -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企业优化业务结构和转换发展动能的重要选择 [2] - 榜单折射出中国经济的澎湃活力和民营企业的巨大发展潜力 [2]
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型企业占比不断提升 民营企业500强 含“新”量越来越高(经济聚焦)
人民日报· 2025-08-28 21:53
核心观点 - 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发布 京东集团 阿里巴巴 恒力集团位居前三 入围门槛增至270.23亿元 [1] - 民营企业500强整体保持稳中有进 稳中向好态势 企业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1] - 民营企业500强已成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2] 整体规模与经营效益 - 营业收入总额43.05万亿元 户均861.02亿元 较上年增长2.72% [1] - 资产总额51.15万亿元 户均1023.09亿元 较上年增长2.62% [1] - 净利润1.80万亿元 户均36.05亿元 较上年增长6.48% [1] 产业结构特征 - 72%企业属第二产业 66.4%企业为制造业 [3] - 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总额29.63万亿元 增长7.66% [3] -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布局 涉及新材料 新能源 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3] 创新研发投入 - 研发费用总额1.13万亿元 研发人员总数115.17万人 [4] - 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77% [4] - 科技型企业占比不断提升 民营经济向高新技术 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端领域迈进 [4] 数字化转型与绿色低碳 - 66.80%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 [5] - 83.00%企业采取绿色低碳转型措施 包括应用绿色低碳技术与设备 实施"绿色化+智能化"改造等 [5] - 江苏沙钢集团首创短流程工艺 吨产品减碳70%以上 [4][5] 社会责任履行 - 纳税总额1.27万亿元 纳税额超过10亿元企业240家 占比48.00% [6] - 就业总人数1109.12万 户均2.22万人 [6] - 72.80%企业投身乡村全面振兴 65.40%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 [6] - 79%企业参与社会慈善捐赠 捐赠总额104.76亿元 [6]
中远海控2025半年报:EBIT255亿元,EBIT率23%!领跑行业!
新浪财经· 2025-08-28 21:0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90.99亿元 同比增长7.78% [1] - 息税前利润(EBIT)达254.94亿元 同比增长3.40% [1] - EBIT率达到23.37%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5.36亿元 [1] 航运业务发展 - 自营集装箱船队规模达557艘 总运力突破340万标准箱 [1] - 动态调整远东至西北欧、跨太平洋航线、大西洋航线运力 [1] - 增加东南亚流向运力供给 稳固核心市场份额 [1] - 通过规模化、结构化、现代化的船队建设巩固行业地位 [1] 港航协同与网络布局 - 加强全球港口枢纽协同布局 包括钱凯港、比雷埃夫斯港等主要枢纽 [1] - 通过"干线+支线"配置提升船舶周转效率 [1] - 深化集装箱航运主业与数字化供应链业务相互赋能 [1] - 为全球客户提供端到端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 [1] 数字化与绿色转型 - 拖车服务网络已覆盖56个国家379个城市 [2] - 累计订造42艘甲醇双燃料动力新船 总运力78万TEU [2] - 计划对现有船舶实施甲醇燃料动力改造 [2] - 扩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布局智能运营系统赋能业务全流程 [2] 行业环境与战略定位 - 全球贸易受美国关税政策反复调整及地缘政治持续紧张影响 [1][2] - 集装箱航运业正经历科技与绿色革命重塑竞争格局的阶段 [2] - 公司定位为"以集装箱航运为核心的全球数字化供应链运营和投资平台" [2] - 通过主业升级、生态构建和技术创新协同推进发展 [2]
194家上榜企业实控273家A股公司
中国证券报· 2025-08-28 20:16
榜单概况与排名 - 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为270.23亿元,营收总额达43.05万亿元,户均营收861.02亿元,较上年增长2.72% [1] - 京东集团、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恒力集团有限公司位居榜单前三位 [1] - 营收超过千亿元的企业共105家,较上年增加8家,其中超过5000亿元的企业有11家,较上年增加2家 [2] - 资产总额超过千亿元的企业共97家,较上年增加8家,其中超过5000亿元的有16家,较上年增加1家 [2] 企业经营与财务表现 - 民营企业500强净利润合计1.8万亿元,户均净利润36.05亿元,增长6.48% [3] - 净利润超过50亿元的企业有70家,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34家,超过200亿元的企业有19家 [3] - 361家企业营收较上年增长,380家企业资产较上年增加 [2] - 194家企业实际控制273家A股上市公司 [1] 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 - 研发费用总额达1.13万亿元,研发人员总数达115.17万人,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77% [3] - 拥有72.16万件有效专利,增长8.23%,其中国内有效专利数量增长12.42% [3] - 企业通过资本优势、要素投入优势和产学研合作优势强化技术突破和自主创新 [3] 产业布局与转型 - 309家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投资627个项目,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细分领域 [1] - 83%的上榜企业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主要采取应用绿色低碳技术与设备、实施"绿色化+智能化"改造等措施 [2] -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被视为优化业务结构和转换发展动能的重要途径 [2] 行业影响与引领作用 - 民营企业500强地位领先、优势突出,在带动产业链发展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1] - 企业凭借突出的创新力和引领力,通过产业发展实践有效带动行业发展 [1] - 榜单折射出中国经济的澎湃活力和民营企业的巨大发展潜力 [1]
刚刚!中央发布重磅文件,有关城市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 2025-08-28 16:12
8月2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外公布。这份意见强调,城市 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空间。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 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这份意见提出,到2030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适应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 度不断完善,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人居品质明显提升,绿色转型深入推进,安全基础有力夯实, 文化魅力充分彰显,治理水平大幅提高;到2035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基本建成。 以下为全文: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2025年8月15日) 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空间。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 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为加快 城市发展方式转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 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 会议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 ...
到2035年 现代化人民城市基本建成
期货日报· 2025-08-28 16:12
城市发展理念转变 - 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1] - 发展目标为建设创新 宜居 美丽 韧性 文明 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1] -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集约高效 特色发展 治理投入和统筹协调 [1] 城市发展目标 - 到2030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人居品质明显提升 绿色转型深入推进 安全基础有力夯实 文化魅力充分彰显 治理水平大幅提高 [2] - 到2035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基本建成 [2] - 从7方面提出23项具体要求包括优化城市体系 培育新动能 营造高品质生活空间等 [2] 产业发展新动能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 [3] - 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未来产业布局建设 [3] - 发展智能建造 培育现代化建筑产业链 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 [3] -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 培育首发经济 银发经济 冰雪经济 低空经济等新消费场景 [3] 城市建设投融资体系 - 统筹财政资金 社会资本和金融等资金渠道 [3] - 中央财政加大专项转移支付支持力度 中央预算内投资予以适当补助 [3] - 强化中长期信贷供给 发挥债券市场 股票市场融资功能 鼓励保险 信托等机构提供金融服务 [3] - 加快融资平台改革转型 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3] 绿色低碳转型 - 实施工业能效 水效提升行动 推广绿色低碳先进工艺技术装备 [4] - 加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管控 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4] - 建立重点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 [4] - 建立工业园区集中供能体系 推动废水 余热 固废协同处置全覆盖 [4] -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加快新型建材研发应用 推动超低能耗建筑 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 [4]
中广核电力20250828
2025-08-28 15:15
**中广核电力 2025 年上半年业绩与运营情况分析** 公司项目进展与资本运作 * 惠州3号机组于2025年6月10日实现FCD并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陆丰6号机组于7月14日完成穹顶吊装并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惠州2号机组于7月30日完成热试 为商运奠定基础[2][4] * 公司成功发行并于2025年7月25日上市A股可转债 以支持核电项目建设并优化资本结构[2][4] * 董事会批准现金收购包括惠州核电在内的四家公司股权 目标于年底前完成[2][4] * 截至2025年7月31日 公司管理共20台在建机组 其中3台处于调试阶段 3台处于设备安装 3台处于土建施工 11台处于FCD准备阶段[20]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上网电量达1133.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6.93% 其中子公司贡献892.65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84%[2][5] * 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391.67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0.5%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9.52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16.3% 扣非后净利润为56.09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约19%[2][5][21] * 电力销售收入达306.5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0.9% 但因市场化电价下降 其增速低于子公司上网电量增速 建设安装设计等服务收入为76.12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4.8%[21] * 经营成本占收入比为65% 同比上升3.6个百分点 剔除服务成本后的电力业务成本收入比为57.1% 同比上升5.3个百分点[21] * EBITDA为204.84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约6.6% EBITDA利润率下降约3.4个百分点 ROE下降约1.2个百分点[21] * 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为466.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3% 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3.17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11.5%[22][23] * 资产负债率为60% 产权比率上升至108.7% 较年初增加3.8个百分点 利息保障倍数改善至4.9倍[23][24] * 资本性支出为114.0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加43.37亿元人民币[24] 电力市场与电价 * 2025年上半年市场化交易电量约636.1亿千瓦时 占比56.1% 同比有所上升[15] * 含税平均市场化电价为0.36元/千瓦时 同比下降约3.2分/千瓦时 其中广东省内核电机组市场化电价为0.33元/千瓦时 同比下降6.5分/千瓦时 省外为0.37元/千瓦时 同比下降2分/千瓦时[15][16] * 广东省市场化电价(不含0.04元/千瓦时的成本补偿)与0.463元/千瓦时的标杆电价存在0.13元/千瓦时的价差 若与0.414元/千瓦时的另一基准相比 价差约为0.05元/千瓦时[32] * 广东省仅岭澳 岭东 阳江等约10台机组参与市场化交易 超过35%的发电量参与市场化 该比例基于7500利用小时的基准计算[38] 国家能源结构与行业地位 * 2025年上半年全国用电量约4.84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3.7%[2][6] * 截至2025年中 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超60% 发电量占比达43.1% 同比提升3.7个百分点[2][6] * 截至2025年6月 核电装机容量约占全国总装机的1.7% 发电量占比约5.2%[2][7] * 全国核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同比增加167小时[2][7] 安全与运营表现 * 2025年初 公司管理核电机组91.07%达到WANO指标世界先进值(前1/4) 90.47%达到世界优秀值(前1/10) 同比有所提升[2][10] * 2025年上半年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为3784小时 同比增加125小时 主要因换料大修减少[2][11] * 上半年完成8次年度换料大修和2次十年大修 换料大修总天数为414天 同比减少约109天[3][12] * 2025年上半年未发生2级及以上运行事件(INES)[8][9] 环境贡献与碳中和 * 2025年上半年累计上网电量等效减少标准煤消耗约3409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7亿吨 相当于种植超过26万公顷森林[14] 国家政策与市场改革 * 国家加速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2025年1月7日发改委发布建设全国统一市场试行的指导意见 4月3日及8日发改委 能源局发布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和加速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通知[17][18] * 6月23日能源局会议强调年底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目标 6月28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试连续结算[17][18] 公司未来战略与重点 * 下半年计划进行8次年度换料大修 预计总大修天数将少于去年[13] * 重点工作包括 加强重大战略问题研究 制定核能中长期发展战略 加强设备健康和运营管理 确保迎峰度夏期间安全保供 强化市场开发 推动新项目核准 确保批量化建设安全质量 维持在运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进行8次换料大修 坚持自主核电研发 持续优化华龙一号技术 系统部署先进核能系统 加速研发进度 紧密跟踪各省电力市场变化 精细化电力营销 为2026年市场交易做准备 力争利用小时数不低于近年瓶颈值[25][28] * 公司将强化安全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 确保所有重大项目的绝对安全[27]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铀供应来源多元化 CGN Mining Co Ltd(港股1164)供应约25% 其余75%来自其他矿源(包括中广核铀业在非洲控制的矿山)[44][50][51] * 所得税调整约6亿元人民币 主要因岭澳 岭东机组税收政策变化 部分税收优惠政策今年到期[39] * 目标惠州1号机组于2025年底商运 惠州2号机组预计2026年上半年商运[40] * 宁德核电净利润下降主因包括 所得税政策调整导致同比多缴税约2亿元 今年获得的增值税退税少于去年 大修次数增加[41][43] * 红沿河核电利润增长受益于辅助服务费用大幅减少 上半年辅助服务费约3.16亿元 同比减少近10亿元[49] * 其他收益下降主因增值税退税减少 阳江 防城港上半年未获得退税 但七八月已获首批退税批复正在办理[52] * 公司股息政策与往年一致 目标维持约45%的派息率 并维持去年股息水平不降低[35][37] * 对惠州及湛江项目的融资计划清晰 70-80%资金来自银行贷款 其余来自自有资金 后续无重大资本开支[34][36] * 核能供热等综合利用是战略方向 但目前收入贡献很小 首要考虑仍是确保核电机组满发[46][47]
中远海控2025年上半年息税前利润255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14:36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90.9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78% [1] - 息税前利润254.9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4% 息税前利润率23.37% [1] - 归母净利润175.3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95% [1]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257.77亿元人民币 财务费用净收益20.98亿元人民币 投资收益30.17亿元人民币 [1] - 资产负债率43.25% [1] - 每股派发中期现金红利0.56元人民币 派息比例占归母净利润50% [1] - 累计回购1.02亿股A股及2.37亿股H股股票并注销 [1] 业务运营 - 集装箱航运业务收入1048.0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49% 码头业务收入58.4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4.75% [1] - 自营船队规模557艘 总运力340万标准箱 新船订单运力91万TEU [2] - 集装箱货运量1328万TEU 同比增长6.59% [2] - 跨太平洋/亚欧/亚洲区内/其他国际/中国大陆航线货量分别增长4.72%/3.88%/5.21%/11.95%/9.53% [2] - 钱凯港开通3组干线3组支线 实现与中国及南美西港口直航 [2] - 洋浦港贯通东南亚-美国通道 升级阿布扎比双周班直航航线 [2] - 海洋联盟提供520余组直达港到港服务 [2] 供应链与数字化 - 除海运外供应链收入215.8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8.37% [3] - 全球拖车产品覆盖56个国家地区 实现业务全域整合与线上线下一体化 [2] - 上线智能舱位管理平台 实现运价与舱位一体化管理 [3] - 智能运价管理平台实现业务链联动 确保线上线下政策统一 [3] - 智能调箱平台提升空箱周转效率 降低用箱成本 [3] 绿色转型 - 累计订造42艘甲醇双燃料动力新船 总运力78万TEU [3] - 计划对现有船舶实施甲醇燃料动力改造 [3] - 首艘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洋浦"轮完成国产绿色甲醇加注 [3] - 同步推进环保集装箱采购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