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

搜索文档
刘宁徐令义到卫辉市辉县市调研
河南日报· 2025-08-19 10:39
产业发展与政策支持 - 河南银金达控股集团业务覆盖功能性薄膜和聚酯循环利用领域 拥有多项技术专利且产品远销海内外[1] - 政府要求企业做深做细产品精深加工 形成全链条覆盖和多场景应用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模式[1] - 地方政府持续开展"学查改·以企观政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 帮助企业破解发展瓶颈并确保惠企政策落实[1]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 九峰山抽水蓄能电站是河南省在建装机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项目 将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并构建清洁能源体系[2] - 项目充分利用高水头高落差优势 通过科学施工和动态优化方案强化安全生产管理[2] 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 - 上八里镇通过挖掘文旅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将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结合打造文旅支柱产业[2] - 基层推动"三通一规范"模式运营 通过传承麦秸秆画等非遗文化带动百姓增收致富[1] - 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形成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路径[2] 区域经济发展举措 - 新乡市通过学查改系列专项行动以作风转变助推发展转型 系统梳理优秀做法和经验[3] - 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部署 强化责任落实和措施实化以确保工作取得实效[3]
国际复材“高含绿量”玻璃纤维制品引关注
搜狐网· 2025-08-19 09:15
公司绿色发展战略 - 公司贯彻执行云天化集团"以绿色发展·致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 秉承"安全为先 绿色发展"的安全环保核心理念[1] - 公司2017年被国家工信部评定为玻纤行业首家国家第一批"绿色工厂"[1] - 公司以循环经济模式推动行业绿色转型 全方位覆盖多个绿色产业领域[2] 环保技术应用 - 新建大型玻纤窑炉采用新型干法陶瓷滤管一体化脱硫脱硝除尘技术处理废气[2] - 新建两座具备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功能的污水处理站 进站污水回用量高达70%[2] - 高性能热塑性连续玻璃纤维制成光伏板获全球首张热塑性太阳能边框TüV认证证书 应用于光伏发电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500吨[2] 绿色产品创新 - 成功研发应用于近百米风电可回收叶片的玻纤材料[2] - 开发出为建筑节能20%-30%的聚氨酯节能门窗[2] - 产品覆盖可持续发展领域 获得央视等数十家中央媒体正面报道[2] 行业示范意义 - 公司作为"纤行者"为国内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的"绿色路径"[1] - 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经验成为重庆经济社会全面绿色发展的典型案例[1] - 通过第一视角向公众传递生态文明理念[1]
24城回收塑料餐盒3.7万吨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8-19 07:48
转自:中国质量报 24城回收塑料餐盒3.7万吨 美团青山计划8周年助力行业绿色发展显成效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秘书长王永刚指出,与美团青山计划共同推动的餐盒社会化回收体系, 其核心竞争力在于"质量可控"——从回收环节的分类标准到再生环节的技术规范,形成了闭环质量保 障,为行业树立了可复制的标杆。 以高质量再生提升价值 让环保成果看得见 将回收餐盒转化为高质量再生制品,是美团青山计划践行"质量即价值"的关键实践。美团与多品牌合 作,利用餐盒再生粒子制成运动服装、文具、单车挡泥板等10余种产品,且均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确 保性能达标、安全可靠。例如,与东华大学联合合作方开发的"回收聚丙烯餐盒高值化应用"项目,突破 技术难关制成运动速干T恤,其纤维强度、耐洗性等指标达到行业标准,让"塑料变衣服"从概念变为高 质量消费品;2024年深圳马拉松赛事中,美团推出的再生材料斗篷,采用回收餐盒与塑料水瓶制成,成 为"高质量再生"的生动注脚。 这些高质量再生制品不仅提升了公众对环保的感知度,更证明了"绿色"与"质量"可以并行,为循环经济 注入价值活力。 □ 本报记者 贾润梅 8月15日,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当天,美团青山计 ...
金能科技(603113):公司事件点评报告:烯烃出海新篇章,公司业绩扭亏为盈
华鑫证券· 2025-08-19 06:46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5.47亿元,同比增长24.13%,归母净利润0.26亿元,扭亏为盈 [4] - Q2单季度营业收入40.86亿元,同比上升16.78%,环比下降8.39%,归母净利润-0.50亿元,同比下降164.43%,环比下降165.19% [4] 业绩驱动因素 - 烯烃产品增量显著:2025年上半年烯烃产品产量29.20万吨(+74.86%),销量32.18万吨(+111.45%),营收20.98亿元(+105.90%) [5] - 聚丙烯出口量达15.99万吨(占中国出口总量10.22%),7月单月出口攀升至5.56万吨,预计全年出口50万吨,单吨利润比国内高200-250元 [5] - 炭黑出口12.09万吨(+106.88%),占中国出口总量21.13%,预计全年出口25万吨(+49.42%),产销量分别增长17.56%和33.46%,营收增长7.73% [5] 财务优化 - 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同比变化-0.01pct/-0.46pct/-0.83pct/+0.11pct,财务费用率下降因利息支出减少 [6]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54亿元(+42.61%),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42亿元(-83.38%) [6] 竞争优势 - 建成全球最大PDH装置(180万吨/年丙烯)及PP产能(135万吨/年),采用Basell先进工艺填补欧洲产能空白 [8] - 高端产品EP300H、EP548R通过REACH、FDA认证,应用于汽车改性、新能源电池封装领域,与金发科技、道恩高分子深度合作 [8] - 循环产业链年增益约3.5亿元,形成"产能规模化+高端研发+循环降本"三重壁垒 [8] 盈利预测 - 2024-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26/2.44/3.28亿元,EPS 0.15/0.29/0.39元,对应PE 53.8/27.7/20.6倍 [9] - 2025年主营收入预测181.63亿元(+11.7%),2026年216.26亿元(+19.1%) [11]
中信证券:政策驱动循环经济,再生PET价值跃迁
新浪财经· 2025-08-19 00:41
行业前景 - 政策驱动与品牌ESG需求推动再生PET(rPET)行业爆发式增长 [1] - 预计2030年全球需求将达2735万吨 [1] 技术瓶颈 - 当前主流物理法回收存在原料局限(依赖废瓶片)和产品降级利用瓶颈 [1] - 物理法回收附加值低 [1] 技术突破 - 化学法与酶法技术突破是破局关键 [1] - 化学法与酶法原料适用性广,转化率高10-25ppts [1] - rPET产品性能高,可解锁千万吨级增量市场 [1] 市场机会 - 化学法与酶法技术可享受10%-35%的绿色溢价 [1] - 预计单吨利润3500-4000元 [1] - 重点布局化学法/酶法技术的企业将抢占先机 [1]
反向开票”政策释放“三大效应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18 22:34
核心观点 - 反向开票政策通过解决资源回收行业发票缺失问题 显著提升行业运营效率 支持两新政策落地 并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1][2][3][6][7] 政策实施规模 - 截至6月底全国133万户资源回收企业向167万名自然人反向开票 开票金额达5152亿元 开票份数511万份 [1] - 芜湖市商务领域消费品以旧换新产生交易10495万台 直接带动消费约57亿元 其中汽车置换15275件带动消费20亿元 汽车报废5525件带动消费66亿元 [3] 行业效率提升 - 芜湖奇瑞资源技术公司累计向4000余名自然人反向开票 金额近800万元 预计今年报废车拆解处理量达2万台 增幅超100% [2] - 宁波供销再生资源科技公司通过政策解决取票难问题 废旧物资销售额同比增长超58% 累计生产4500多万块环保砖 处理固废垃圾105万吨 减碳12万吨 [6][7] - 广西桂物再生资源公司累计开具发票金额5600多万元 废旧物品利用率达98%以上 累计回收拆解废旧家电约860万台 [7] 产业链优化 - 政策使企业直接对接上游个人收废 减少中间成本和信息隔阂 广西方圣纸业等企业实现进项税合规抵扣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4] - 湖南省汨罗市150余户自然人转为个体工商户并办理税务登记 个体回收者叶光玉废旧物资销售量增加四成以上 [5] - 政策推动报废汽车回收量达2767万辆 同比增长65% 规范拆解废旧家电超700万台 增长25%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量同比增长70% [8] 两新政策支持 - 政策有效解决资源回收企业缺少第一张票的行业痛点 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 [1][3]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确认政策有助于鼓励更多企业和个人参与废旧物品回收 [3]
三战港交所!闪回科技上市“生死局” 曾获小米投资
搜狐财经· 2025-08-18 15:27
公司概况与上市动态 - 闪回科技第三次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清科资本为独家保荐人,此前曾于2024年2月26日和9月17日分别递表 [1] - 按2024年交易总额计,公司是中国第三大手机回收服务提供商,市场份额均为1.3% [1] - 公司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深圳,法定代表人为刘剑逸 [1] 业务模式与品牌布局 - 核心业务模式:通过上游采购合作伙伴(如线下零售店、网上商城)的以旧换新交易获取二手电子产品,经检测分级后转售 [3] - 拥有两大品牌:线下回收品牌"闪回收"和线上销售品牌"闪回有品" [6] - 业务延伸至企业回收、线下批量销售及增值服务,覆盖上下游价值链 [3] 财务表现 - 2021-2025年(截至6月30日)收入分别为7.50亿元、9.19亿元、11.58亿元、12.97亿元、8.09亿元,呈增长趋势但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滑 [6] - 同期年内亏损分别为4870.8万元、9908.4万元、9826.8万元、6644.3万元、2463.3万元,2025年上半年亏损显著收窄 [6] - 2024年毛利率为4.8%(毛利62.1亿元/收入129.7亿元),较2023年的6.8%下降 [11] 行业背景与政策支持 - 2024年中国二手电商交易规模达6450.2亿元,同比增长17.56%,其中二手手机占比75% [8] - 二手电商渗透率38.9%,用户规模6.6亿人,政策持续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8] - 2025年国家推出手机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售价15%补贴,上限500元/件)刺激需求 [8] 竞争格局与市场份额 - 行业集中度低:2023年前五大供应商市场份额仅22.8%,爱回收(9.1%)、转转(8.4%)领先,闪回科技占1.4% [11]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闲鱼、转转、爱回收等平台,用户投诉量显示行业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14] 战略规划与挑战 - 四大发展方向:强化上游合作、拓展销售渠道、加大AI技术研发、投资业务扩张 [15] - 计划进军东南亚市场,瞄准印尼、泰国等价格敏感型需求 [15] - 拥有53项专利,重点开发自动化质检和智能定价技术,但AI应用仍落后头部企业 [17] 风险因素 - 上游依赖严重:2024年上半年小米相关收入占比24.5%,存在议价能力弱(2023年促销折扣达3.3亿元)和供应链中断风险 [10] - 对赌协议压力:多轮融资附带IPO赎回条款,如D轮要求2024年底前完成上市 [10] - 现金流压力: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844.9万元,上市需满足持续为正条件 [17]
碳纤维业务驱动 精工科技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55%
全景网· 2025-08-18 09:3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61亿元,同比增长10.31% [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15.55% [1][2] - 扣非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13.68%,盈利能力持续优化 [2] 碳纤维业务表现 - 碳纤维装备收入6.29亿元,同比增长59.53%,占总收入比重59.31% [2] - 碳纤维生产线国内市场占有率超60%,累计承接50余条生产线 [1][2] - 完成原丝、碳纤维、复材装备全产业链布局,形成"装备引领、材料协同、应用支撑"发展模式 [1][2] 技术研发突破 - 2025年上半年申请专利88件(发明专利28件) [3] - 自主研发"气电混合加热端到端预氧化炉"获2024年度"国内首台(套)装备"称号 [3] - 发布年产5000吨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整线智能化水平提升25%-35%,吨能耗大幅下降 [3] 新兴领域布局 - 全资子公司精工领航科技启动油动力直升机、电动垂起固定翼无人飞行平台研发 [3] - 与亿维特合作推进3D打印eVTOL结构件商业化应用 [3] - 为建信佳人定制国内首条万吨级再生聚酯连续生产线(JPET50),核心设备完成安装 [3] 产业生态建设 - 牵头组建"浙江省高性能碳纤维装备及复合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入选省级创新中心 [3] - 成立"柯桥区碳纤维产业链共同体"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3] - 在绍兴、武汉设立复合材料公司,具备材料测试到制品生产全流程能力 [2] 应用领域拓展 - 单关节外骨骼机器人、无人机机体产品进入试用阶段 [2] - 与龙兴航空电子合作布局航空复材维修业务 [2] - 服务于汽车、轨道交通、低空经济等领域轻量化需求 [2]
仇保兴:绿色建筑是尊重自然、文化与民众长远利益的共同选择
新华财经· 2025-08-18 08:12
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 近20年来行业实现从理念导入到规模化推广的跨越式发展,形成节地省能建筑、被动房、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等多层次品种体系 [1] - 装配式建筑技术路径持续升级,衍生出模块化建筑、智能建筑、全钢建筑、3D打印建筑等创新形态 [1] 行业实践误区警示 - 需避免六大误区:盲目追求装配率、滥用昂贵技术、迷恋中心化能源系统、忽视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轻视地域气候适配性、重设计轻运维 [1] 绿色建筑核心特征 - 气候适应性:建筑维护结构需具备类似鸟类羽毛的季节性自动调节功能 [2] - 形式多元化:通过多学科"群设计"推动单体建筑向绿色社区、城区扩展 [2] - 全生命周期减碳:作为衡量建筑可持续性的关键指标 [2] - 无废循环性:建筑应成为可回收利用的"城市矿山" [2] - 经济可负担性:需兼顾成本可控与居住舒适度 [2] - 集群脱碳性:通过能源互联网实现区域级低碳放大效应 [2] 国际前沿案例参考 - 意大利米兰"垂直森林"住宅塔楼、日本福冈"阶梯式绿化"建筑、泰国曼谷政法大学"梯田实验室"等立体园林建筑提供实践范本 [2] 行业发展方向建议 - 应构建包容性创新体系,允许多种绿色技术模式并行验证 [2] - 通过推广绿色建筑促进城市微循环体系普及,推动循环经济新体制建立 [2]
第一创业晨会纪要-20250818
第一创业· 2025-08-18 04:32
宏观经济组 - 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7%,较6月回落1.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3.8%,较6月回落1.2个百分点 [5] - 1-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5.6%,较上半年回升0.4个百分点,7月单月产销率97.1%,较6月大幅回升2.8个百分点 [5] - 1-7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1.6%,低于预期2.7%,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速6.2%,基建投资(不含电力)增速3.2%,房地产投资增速-12% [5] -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3.7%,低于预期4.9%,1-7月累计增速4.8% [6] - 7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2%,较6月回升0.2个百分点 [6] - 1-7月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同比增速-7.5%,其中国内贷款增速0.1%,自筹资金增速-8.5% [7] 产业综合组 - 广东建滔集团宣布覆铜板涨价10元/张,威利邦、宏瑞兴等企业跟进涨价5-10元/张,PCB、覆铜板产业链景气度持续提升 [9] - 木林森、kinglight晶台等LED封装企业宣布产品价格上调5%-10%,行业产能出清可能基本完成 [9] - 抗战胜利阅兵彩排展示新型高超音速导弹、无人潜艇等装备,预计对军工行业新订单增长带来信心刺激 [10] 先进制造组 - 中国首批进口20吨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推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 [12] - 2025年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3万辆和126.2万辆,同比增长26.3%和27.4%,1-7月累计产销823.2万辆和822万辆,同比增长39.2%和38.5% [12] - 科陆电子2025年上半年营收25.73亿元,同比增长34.66%,归母净利润1.90亿元,同比增长579.14%,储能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77.15% [13] - 万润新能、海四达等企业宣布储能类项目终止或延期,行业经历结构性优化和市场出清 [14] 消费组 - 圣农发展2025年H1营收88.56亿元,同比增长0.22%,归母净利润9.10亿元,同比增长791.93%,综合造肉成本较去年同期下降超10% [16] - 公司并购安徽太阳谷公司产生投资收益约6.2亿元,C端零售渠道同比增长超30%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