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算法
icon
搜索文档
对话地平线陈黎明:不应该无限制地去追求算力的增长
中国经营报· 2025-08-01 15:21
行业趋势 - 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进入关键阶段,智能化取代电动化成为产业升级主引擎 [2] - 智能驾驶发展从"有没有"过渡到"好不好"及"效率高不高"阶段,产业竞速围绕体验、算力、成本平衡展开 [2] - 中高阶智驾已迎来拐点,未来将像智能手机和电动汽车一样迎来大规模发展 [9] 技术发展 - 智能驾驶性能突飞猛进,中国在应用创新方面持续引领行业发展 [8] - 算法创新层出不穷,模型参数持续增加,行业对算力需求不断上升 [11] - 地平线最新旗舰芯片征程6P算力达560 TOPS,较征程5(128 TOPS)提升显著 [11] - 算法优化技术(如Vision Mamba)可显著提高计算效率,降低资源占用 [12][13] 商业模式 - 智驾平权成为行业必然趋势,推动技术发展和成本下探 [9] - 特斯拉FSD进入中国市场将推动行业发展,在部分场景表现优于国内系统 [10] - 预计未来80%-90%车企会选择与供应商合作,形成2:8或1:9的分工格局 [17][18] 企业竞争力 - 未来行业将仅存3-4家主要技术提供商 [3][19] - 存活企业需具备技术引领能力、快速响应能力和强大工程系统能力 [20] - 地平线坚持软硬协同技术路线,通过算法与芯片深度结合实现高性能低成本 [14][15] 技术挑战 - 城区NOA目前仅达"可用"水平,尚未实现"好用",需提升算法、算力、数据和工程能力 [11] - 行业面临性能、成本和体验平衡难题,需通过工程能力实现高效技术转化 [14] - 智能驾驶芯片需采用软硬结合方式应对多模态数据处理需求,通用处理器方案不现实 [15]
代差之下:汽车算力基建竞逐的AB面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31 03:24
"国内自媒体总说,自主品牌车企的智能辅助驾驶(实力)远超特斯拉,但事实是特斯拉先提概念,我们 随后跟进。从算力上论,国内所有车企AI(芯片)的显卡加起来都没有特斯拉Dojo多。"前不久,中国汽车工 业协会副总工程师王耀在行业论坛上的一番话,再次引发行业对智能辅助驾驶算力、算法的关注。 "特斯拉2016年启动自动驾驶自主研发,我们2018年跟进;特斯拉2021年发布FSD Beta,我们2023年推出类似 功能,这种时间差背后是算力基建的代差。"王耀提到的算力差距,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智能辅助驾驶的发展? 对于这个问题,行业专家和企业人士给出了自己的解答。 特斯拉追求算力的自研账 走纯视觉路线的特斯拉,对算力有着近乎疯狂的追求。这与其技术路线选择和数据驱动路径密不可分。 与ChatGPT、Deepseek等聊天机器人模型主要以图片、文本不同,自动驾驶系统的数据训练需要真实的驾驶视 频,相比之下占用空间大得多。海量的实时视觉信息处理、复杂场景的模拟预测、神经网络模型的快速迭代训 练,每一项都对自动驾驶的底层算力提出指数级增长需求。 尤其特斯拉的目标不只是FSD,还有Robotaxi及无人驾驶。在2023年二季度公司财 ...
瑞德智能(301135) - 2025年7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30 07:28
汽车电子赛道 - 2024年汽车电子赛道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981.87万元,同比增长503.21% [1] - 2024年成功量产平衡车、滑板车等智能控制器创新产品,团队获“最佳创新提案奖” [1] - 汽车电子领域主要产品有交流/直流充电桩、滑板车、车载冰箱、卡丁车等智能控制器产品 [1] 市场布局规划 - 国内建立华南和华东双基地,支撑国内市场拓展和海外业务响应 [1] - 全球化以越南同奈生产研发基地为支点,构建国内海外双循环格局 [1] 生产基地情况 - 拥有广东顺德、安徽合肥、浙江绍兴和越南同奈四个研发生产基地,“珠三角 - 长三角 - 东南亚”三级产能布局成型 [2] - 越南同奈生产研发基地于2024年8月31日开业,已进入产能加速释放阶段 [2] 研发投入情况 - 2024年拥有授权且有效的发明专利48项、实用新型专利134项、外观专利25项和软件著作权157项,较2023年新增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1项 [2] - 2024年度研发投入达8,281.78万元,同比增长9.01%,未来会持续投入并根据战略和市场调整 [2] - 具备成熟的智能控制器、多模态传感技术及物联网协议适配能力,产品支持设备互联互通与指令交互 [2] 净利润影响因素 - 公司从“做大做强”转向“做精做专、做优”战略,利润阶段性承压源于战略性资源投入 [2] - 投入包括聚焦新赛道和N产业的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费用8,281.78万元,同比增长9.01% [2][3] - 推动组织变革,引进高级管理和核心研发人才,实施股权激励 [3] 其他情况 - 外采芯片大部分实现国产化替代,与国内厂商联合设计研发的“瑞德芯”大量应用于智能控制器产品 [3] - 建立越南生产基地降低关税政策潜在风险,未来坚定推进全球化战略 [3] - 今年一季度存货增加因春节客户提前备货和对关键原材料前瞻性储备 [3]
信息蜂房,更好信息生态的可能
36氪· 2025-07-29 09:51
信息茧房概念与演变 - 信息茧房概念由桑斯坦提出 但雏形可追溯至尼葛洛庞帝1995年提出的"我的日报"构想 该构想最初以乐观态度期待高度个性化的信息获取方式 [6] - 信息茧房的形成是技术与用户共同作用的结果 算法推荐系统为个性化构想提供技术支撑 而用户也存在主动选择偏好内容的倾向 [7][9][17] - 相关概念群包括"回音室效应"、"过滤泡"和"社交媒体棱镜" 这些隐喻揭示了信息接触窄化现象 但也可能限制对问题的全面理解 [12][13][16] 信息茧房的认知与影响 - 信息茧房存在不同类型 包括用户主动选择形成的"高级茧房"和易识破的"低级茧房" 真正具有影响力的茧房往往令人难以察觉 [8] - 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 当前信息茧房问题显得更突出 原因在于技术能够定向强化单一维度信息 同时附近性消失导致多元信息接触减少 [9][10][11] - 信息茧房的根源与人类认知偏误有关 如"证实性偏差"和"反向强化效应" 即使提供相反信息也可能强化原有立场 [15][16][17] 平台的内容策略与实践 - 腾讯新闻在2021年底至2022年初进行了大规模内容调整 过滤掉约95%的内容 从超过2000万条缩减至百万级别 主要基于作者维度的筛选标准 [58] - 平台主动下架了搞笑类等易获取流量的内容品类 尽管预估流量可能下降30% 实际下降约15% 但长期来看形成了"微笑曲线"效应 [59][60][61] - 平台保留了"热点精选"和"精选频道"等人为遴选机制 并恢复了"早晚报"等以主编选择为主导的内容分发方式 [64][65] 算法与内容分发的挑战 - 推荐算法存在边界 单纯依靠算法优化无法实现内容多样性和优质内容传播 需要结合制度设计和教育引导等多种手段 [30][31][32] - 算法推荐中的"探索性实验"往往呈现负面结果 短期点击效率下降 但短期点击行为与长期行为变化并非对称关系 [18][19] - 当前内容分发的"劣币驱逐良币"趋势明显 RSS订阅等良性信息获取机制被信息流击败 用户更倾向于被动接收而非主动选择信息源 [44][45] 信息生态与解决方案 - "蜂房"隐喻被提出作为信息生态新图景 强调信息多元可得性、内容质量底线和结构通透性 从四个维度(受众、算法、内容、社会环境)构建愿景 [35][40][41][42] - 智能时代需要重新建立"信息把关人"机制 通过专业人士结合AI技术定制多元化日报 帮助用户获取更权威和多样的视角 [31][50][51] - 内容平台面临商业目标与内容质量的平衡难题 需要企业保持克制 在追求流量同时坚持价值追求和文化立场 [62][63][64] 行业发展趋势 - 互联网发展呈现"最大公约数"趋势 技术越来越迎合大多数人的信息习惯 非主流的内容和行为方式逐步退出 [49] - APP形态加剧信息孤岛问题 各应用封闭性阻碍信息自由流动 而PC互联网时代的"链接"机制更有利于抵御信息茧房 [47] - 大模型时代的信息获取属于"拉"的模式 但与搜索引擎等传统机制相比 缺乏足够的信息可信度保障机制 [45][51]
英媒:对算法的愤怒推动老式媒体复兴
环球时报· 2025-07-21 22:40
老式媒体复兴趋势 - 黑胶唱片销量增长7%达到14亿美元 售出4400万张 销量水平与上世纪80年代末相当 [1] - 英国磁带销量2024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200%以上 [1] - 柯达胶片需求过去5年翻倍 尽管胶片价格自2019年以来上涨50% [1] 传统媒体回归现象 - 35毫米电影放映机艺术场所生意兴隆 放映门票提前数周售罄 [1] - 美国英国多家出版物重新推出印刷版 包括《新音乐快递》《洋葱报》《美食家》等 [1] 复兴驱动因素 - 怀旧情绪推动有形物品需求增长 [2] - 对算法推荐机制的不满 网络音乐平台算法被指推荐听后即忘的音乐 [2] - 对AI革命的抗拒 音乐平台每天约2万首AI生成曲目上传 被质疑非真正音乐 [2] 行业应对措施 - 富士推出带"胶片模拟"模式数码相机 [2] - 部分音乐平台改用员工人工拟定音乐推荐目录 [2]
在这个世界级编程竞赛中,这可能是人类最后一次战胜AI了
虎嗅· 2025-07-17 03:47
比赛结果 - 人类选手Psyho在AtCoder世界总决赛编程比赛中以45,245,838,577分获得第一名 [4][62] - OpenAI的AI系统OpenAIAHC以42,879,901,354分位列第二 [4][62] - 比赛持续10小时,Psyho在最后46分钟实现反超并保持领先至结束 [57][59] 比赛背景 - 比赛为AtCoder World Tour Finals 2025 Heuristic Contest,是日本知名编程竞赛平台AtCoder举办的全球顶级赛事 [31] - 分为Algorithm(算法)和Heuristic(启发式)两个赛道,本次为启发式赛道比赛 [33] - 启发式赛道特点是允许选手反复提交、调整参数,通过逐步优化逼近最佳解决方案 [38][40] 比赛过程 - OpenAI在开赛15分钟就以光速提交首个解答并长期占据榜首 [45][47] - Psyho在比赛7小时后首次超越OpenAI,但1个多小时后被反超 [50][53] - OpenAI总裁Greg Brockman在AI重夺榜首时公开发文庆祝 [54][55] 行业意义 - 这是AI首次作为参赛者直接参与人类顶级编程竞赛 [27][28] - 比赛结果被视为人类在AI冲击下暂时守住阵地的象征 [63][64] - 行业普遍认为AI的进步速度将远超人类,此次胜利可能只是暂时现象 [70][71][76] 选手表现 - Psyho是波兰传奇程序员,曾七次闯入Topcoder全球马拉松赛总决赛并五夺世界冠军 [64] - 为准备比赛,Psyho列出了包含28项任务的详细清单,涉及多项技术优化 [66][67] - OpenAI的AI系统展现出极快的解题速度和持续优化能力 [45][47][53]
机器人板块情绪或触底,应该关注什么? &摆线减速器观点
2025-07-16 15:2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机器人行业 - **公司**:巨和盛、江苏博云、浙江荣泰、金旅环境、正和工业、龙溪股份、军胜电子、信质集团、南山智尚、福莱新材、科沃创新、双环传动、晶感科技、恒通股份、多利科技、金钻豪门、金证科技、豪能富达、拒绝优先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市场情绪与板块表现**:市场情绪好转,集成板块虽交易量占比处历史低位,但指数未达绝对低位,且基金板块关注度提升,具备反弹基础,投资者知行合一带来机会增多,预示集成板块或有较好表现[2] - **事件催化**:市场关注特斯拉Rock 4发布、宇数王星星亮相、国家政策重视、特斯拉餐厅机器人运营,以及7月底人工智能大会和8月机器人运动会,这些催化因素支持产业发展[3] - **下半年关注方向**:下半年关注漆面(T链量产及新方案)、国产机器人(华为、自然、语数等核心企业)、轻量化、电子皮肤和散热等技术环节,相关材料公司如巨和盛、江苏博云等有扩展潜力[1][4] - **减速器及丝杠应用**:百线减速器方案受产业端重视,双环、金钻等公司积极布局,有望加大使用量;丝杠在银桥手上应用确定性增强,与减速器有替代关系,关节应用值得关注[1][5] - **算法重要性**:算法是机器人核心壁垒,随着产业链发展重要性将凸显,会成为重点研究方向[1][6][7] - **短期推荐标的**:短期推荐漆面核心标的浙江荣泰,关注金旅环境无人车和岗位机器人变化,以及正和工业、龙溪股份等链传动卡位公司[1][8] - **无人化技术应用与产业机会**: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无人车及其细分领域发展,人工智能大会将催化这一趋势,链传动卡位公司如正和工业、关节轴承核心卡位公司龙溪股份、电机核心公司信质集团等有望迎来市场机会[9] - **人形机器人减速器**:摆线针轮减速器结合RV结构优点,性能指标上与RV在扭矩密度、传动效率较高,谐波精度高;生产端摆线更难制造;市场上科沃创新等公司在轻量化、高精密减速器取得突破,适用于高负载部位[10] - **百千减速器发展潜力**:百千减速器未来有显著增量潜力,有望在机器人6 - 8个关节部位替代,市场规模大,布局企业少,格局理想,相关公司估值相对较低,主业优异,是重点推荐方向[14][15] - **投资弹性公司**:减速器领域金证科技、豪能富达投资弹性高,主业表现好,市场格局理想,具备较高投资价值[16] - **人造肌肉技术前景**:人造肌肉技术因马斯克虚拟伴侣概念受关注,虽处早期但潜力大,布局企业如拒绝优先有望受益[3][17]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智慧城市建设中环卫工人招工紧缺推动无人车及其细分领域发展[9] - 正和工业链传动灵巧手和关节产品有序推进,与客户合作顺利;龙溪股份与北美客户合作明确,单机价值量几千元;军胜电子在北美捏造核心工艺价值量高,一个机器人约一两万元;南山智尚皮肤环节位置低但产品迭代频繁进展顺利;福莱新材投入大,有望成皮肤类环节核心企业[9] - 多利科技推出百姓方案关节执行器,百姓方案被产业端接受并应用于实际产品[13]
AI能否解决黎曼猜想等未知难题?诺奖得主这样说
第一财经· 2025-07-12 10:01
AI大模型评价 - 戴维·格罗斯认为当前AI大模型被严重高估,仅擅长模仿人类并可能编造答案,无法验证真假[1] - 大模型实际效果有限,仅能取代"只会说漂亮话的人",而非解决复杂科学问题[1] - ChatGPT早期存在基础能力缺陷,如无法正确计数或理解葛底斯堡演讲内容,虽近期有改进但仍未达满意水平[2] AI在科学领域的应用争议 - 埃隆·马斯克预测Grok 4今年可能帮助人类发明新技术,2025年或发现新物理学理论[1] - 格罗斯强调解决重大物理/数学问题(如黎曼猜想)的核心仍是人类创造力,AI仅为辅助工具[2] - 张亚勤与丘成桐对赌:AI五年内能否证明未解公式或猜想,双方观点对立[1] 诺贝尔奖与AI的界限 -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霍普菲尔德,其研究属于"物理学家的神经学研究"而非AI领域[4][5] - 格罗斯明确划分AI与科学界限:AI是工具,霍普菲尔德工作属于物理学方法在神经科学的延伸[5] - 霍普菲尔德模型揭示大脑神经元网络记忆机制,本质是物理学思维的应用[4][5] 算力对理论物理的推动 - 算力按摩尔定律增长十亿倍,QCD理论计算误差从1%降至可轻松完成水平[5] - 算力与算法双重革新加速理论发展,但核心驱动力仍来自人类智力与创造力[5] - 四十年前依赖计算尺的人工运算已被现代芯片算力取代,研究效率显著提升[5] 科研动力与价值观 - 格罗斯分享科研初心源于青少年时期科普书籍的震撼,强调享受探索过程而非结果[6] - 鼓励年轻科研者保持好奇心,热爱研究中的艰辛与专注状态[6]
未来5-10年,一个不可避免的大趋势
虎嗅· 2025-06-26 12:18
AI的破坏性影响 - AI技术不仅带来效率改善,更酝酿着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巨大破坏性,未来十亿美元业务可能仅由AI驱动而非人力[4][5][6] - 出行服务行业已呈现三阶段演进:出租车公司(人力驱动)→网约车(算法调度为主)→自动驾驶服务(完全算法驱动),Waymo日服务量达2535次[8][9][10][11] - 加州无人驾驶Robotaxi业务规模已达Uber一半,预示全美推广后数十亿美元业务将由算法主导[11] 业务流程重构 - AI大模型使"全AI驱动"模式可低成本复制到多领域,如T恤衫设计生产流程可被AI完全接管(潮流感知→方案生成→柔性生产→销售)[13][14][16][17] - 两种业务模式对比:传统"人-AI-人"协作 vs 颠覆性"AI-AI-AI"链条,后者将改变企业价值创造主体[18][24] - 实例包括新电商(美甲/服饰)、矿山开采(新疆试点)、量化交易(幻方量化2016年管理规模达100亿)[19][20][21] 智能规模效应 - 全AI驱动公司依赖两大支柱:模型技术水平(智商)与实时数据覆盖度,形成"数据越多→效能越高→整合越强"的正循环[30][31][32] - Waymo等自动驾驶企业需整合车厂数据链,若供应链存在数据隔离将导致业务无法运转[33][34] - SaaS行业正被AI内化,微软CEO指出SaaS存在意义可能被削弱,国内同步出现此趋势[38] 行业演进路径 - 企业AI化分为四阶段:工具导入(如腾讯会议)→业务在线化(ERP系统)→智能体局部替代→高级智能体全流程接管[43][44] - 传统公司与全AI驱动公司构成坐标两极,中间态企业将加速向右迁移,类似电商对百货的替代[45][47] - AI技术迭代速度远超人类进化,预计5-10年内能力再提升10倍,加速行业重构[46][47][50]
入门具身离不开3个要素,数据+算法+本体
具身智能之心· 2025-06-23 13:54
具身智能技术核心要素 - 入门具身智能需掌握数据+算法+本体三大要素 其中数据采集依赖遥操和retargeting方案 机械臂适用VR遥操+动捕手套方案 成本20-30万[1] - 主流算法包括VLN、VLA、Diffusion Policy和强化学习 技术迭代快需持续跟踪论文[1] - 硬件配置分两档:实验室级20-30万本体 预算有限可采用3D打印或高性价比平台[1] 社区建设目标 - 计划3年内建成万人规模技术社区 已吸引斯坦福、清华等高校及智元、优必选等企业成员[6] - 构建学术+产品+招聘完整生态链 形成课程+硬件+问答的教研闭环体系[2] - 重点关注本体改进、数据采集效率提升、sim2real等前沿问题[2] 技术资源储备 - 汇总40+开源项目与60+数据集 覆盖机械臂抓取、双足机器人等23个技术方向[9] - 包含国内外50+高校实验室和具身公司信息 涉及教育、医疗等应用领域[6][14] - 整理机器人导航、动力学等专业书籍PDF及零部件厂商资料[18][20] 学习体系架构 - 设计16条专项学习路线 包括强化学习全栈、视觉语言导航等细分领域[9] - 建立多模态大模型技术矩阵 涵盖理解/生成/微调/部署全流程[40][42][44][51] - 提供仿真平台汇总 包含通用机器人和真实场景两类解决方案[28] 行业服务功能 - 定期组织行业大佬直播 内容可回看 主题覆盖前沿技术与产业应用[58][59] - 提供30家头部公司研报和岗位推荐 实现产学研直通[11][16] - 建立自由问答机制 解决研究方向选择等实际问题[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