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本地化运营
icon
搜索文档
京东落子欧洲,复制一个京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14:20
(原标题:京东落子欧洲,复制一个京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孔海丽 北京报道 京东近期在境外市场上频繁出手,收购中国香港佳宝食品超级市 场,并启动对欧洲零售巨头CECONOMY的收购要约,其全球化布局的战略意图开始逐渐清晰。 但与其他很多跨境电商不同,这背后是一条不太一样的出海路径,并非"跨境出口",更可能是"本地化 运营"。 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曾在今年618前夕的一次长分享上表态:"国际业务是未来最重要的方向之 一,但是京东不走跨境电商模式。"他说,京东国际业务战略是"本地电商、本地建团队、只卖有品牌的 货"。 中国互联网企业常常把"难而正确的事"写在企业文化里,从初期的以互联网改造"衣食住行",到现在的 中企全球化,这种看起来虚无的slogan,确实在后期回溯商业模式时得到验证。 如果从中挑案例,京东算是一个。刘强东本人也说:"京东商业模式很慢、很苦、很累",但足够扎实。 也就是说,花费漫长时间做好基础设施之后,才能把供应链效率掌握在自己手里。据刘强东透露,京东 零售的综合成本只有10%,这在全球只有5家公司可以做到(Costco、Sam's Club、ALDI、亚马逊、京 东)。 如今这套"重模式 ...
京东落子欧洲 复制一个京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14:13
公司全球化战略 - 公司通过收购中国香港佳宝食品超级市场和启动对欧洲零售巨头CECONOMY的收购要约 明确全球化布局意图 其战略核心为本地化运营而非跨境出口模式 [2] - 公司董事局主席强调国际业务是未来最重要方向之一 采用本地电商 本地建团队 只卖有品牌货的战略 不走跨境电商模式 [2] - 公司商业模式被描述为很慢很苦很累但扎实 零售综合成本仅10% 全球仅5家公司能达到此水平(Costco、Sams Club、ALDI、亚马逊、京东) [2] 欧洲市场收购举措 - 公司通过德国全资子公司以每股4.60欧元现金要约收购CECONOMY全部股份 交易估值约22亿欧元 [4] - 收购要约接受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5年11月10日 预计2026年上半年完成 需通过欧盟经营者集中审批 [4] - CECONOMY旗下拥有MediaMarkt和Saturn品牌 在欧洲12国拥有超1000家门店 主营IT 手机 家电等3C产品 [4] 本地化运营模式优势 - 收购可快速获得欧洲门店网络 供应链体系及消费者信任 缩短市场开拓周期并降低运营成本 [5] - 利用CECONOMY本地供应商体系解决货源问题 借助其门店网络构建本地化物流网络 探索欧洲版小时达履约 [5] - 公司物流已在欧洲布局超20个海外仓 总面积超30万平方米 引入自动化设备提升效率 [7] 战略整合与赋能计划 - 收购后保持CECONOMY独立运营 不大规模调整技术架构和人员 作为战略投资者注入技术和运营经验 [7] - 引入国内供应链管理系统优化库存管理 采购流程和供应链协同效率 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化营销体系 [7] - 通过收购当地成熟主体实现快速市场进入 输出核心能力实现本地化运营 确定性高于纯跨境模式 [8] 差异化竞争策略 - 聚焦品质与即时体验而非低价竞争 借助CECONOMY实体网络和品牌信誉打造差异化优势 [9] - 推动1000个中国品牌出海和1000个海外品牌入华 目标达成累计100亿元销售增长 构建双向流通全球零售生态 [9] - 欧洲零售品牌Joybuy在英国试运营 坚持本地化策略 通过自营模式整合国际 本土和中国优质品牌 [9] 市场挑战与执行难点 - 需平衡欧洲市场高人力成本 劳动法规及消费习惯 应对亚马逊等现有平台的竞争压力 [10] - 复制国内高效履约模式需克服本地化运营中的货源和运力瓶颈 [9][10]
跃升千亿交易规模,滴滴在拉美瞄准外卖
钛媒体APP· 2025-08-29 11:3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核心平台交易额(GTV)达1096亿元人民币 迈入千亿规模[2] - 国际业务GTV达271亿元人民币 固定汇率下同比增长27.7%[2] 国际业务战略布局 - 国际业务覆盖拉美、亚太和非洲14个国家 其中10个位于拉美地区[5] - 巴西用户规模超5500万 覆盖该国四分之一人口[6] - 巴西平台注册司机超150万名 含70万名摩托车骑手[6] - 墨西哥用户超3000万 覆盖70多个城市[6] - 墨西哥拥有50万活跃骑手 与9万家本地餐厅合作[6] 外卖业务拓展 - 巴西戈亚尼亚上线45天完成100万订单 8月12日覆盖圣保罗都市圈[2] - 圣保罗首批签约餐厅超2万家 合作骑手超5万名[2] - 在圣保罗地区投入5亿雷亚尔(约6.6亿元人民币)占巴西总投资的50%[2] - 采用中小城市试水再推进一线城市的扩张策略[8] 市场竞争态势 - 拉美外卖市场2023年增速达19% 规模达379亿美元(约2174亿元人民币)[7] - 巴西外卖市场规模约200亿美元(约1432亿元人民币)[8] - 墨西哥外卖市场规模72亿美元(约516亿元人民币)[8] - 巴西市场主要竞争对手iFood占据80%市场份额[8] - 滴滴在墨西哥通过三四线城市开拓战胜Uber Eats 成为当地第一[6][8] 业务协同优势 - 复用出行网络降低配送成本 骑手可兼顾送人、送货、送餐[12] - 在墨西哥形成出行、外卖和支付三大业务协同模式[6] - 通过会员系统实现打车与外卖双重优惠提升用户粘性[8] 本地化运营策略 - 用户侧提供限时免运费和99雷亚尔(约127元人民币)优惠券[11] - 骑手侧完成20单(含至少5单外卖)可享保底收入[11] - 商家侧6月底前入驻享受2年免佣金和服务费[11] - 针对巴西配送成本占订单30%、佣金高达27%的痛点实施差异化运营[9][11]
幸运咖海外首店正式开业,落子马来西亚
新浪科技· 2025-08-23 14:30
海外扩张进展 - 蜜雪集团旗下现磨咖啡品牌幸运咖在马来西亚开设海外首店 位于雪兰莪州蒲种再也花园街区 该区域为当地核心居民区与商业旺区[3] - 开业当天门店售出近2000杯产品 显示当地市场对品牌接受度较高[1] - 公司计划继续打磨海外门店模型 深耕东南亚市场[3] 本地化战略实施 - 产品设计融合中国特色与当地文化 推出抹茶柠檬、摩卡、抹茶草莓椰椰及草莓冰茶等本地化特色产品[3] - 门店室外立面采用品牌标志性大红色 通过中式斜屋顶与榫卯结构的现代设计增强品牌辨识度[3] - 内部空间结合中国非遗活字印刷术工艺 融入Lucky Cup视觉符号[3] 国内市场发展 - 幸运咖国内签约门店截至7月份已突破7000家 显示品牌进入快速发展期[3]
雷军盯上了非洲的「三瓜俩枣」
36氪· 2025-08-20 12:13
小米手机业务现状 - 2025年Q2智能手机收入455亿元 同比减少10亿元 高端机型(4000-5000元价位)市占率提升4.5个百分点但整体营收下滑 反映中低端市场流失[1] - 印度市场份额从2024年Q1的第1名跌至2025年Q1的第4名 份额仅剩13%[1] - 2025年Q2中国市场份额15% 出货量1040万部 排名第四 落后于华为/vivo/OPPO[9][10] - 2024年全球出货量4080万部 同比增长33.8% 全球市占率14.1%[8] 非洲市场格局 - 2025年Q1非洲智能手机出货量1940万台 同比增长6% 传音以900万部出货量占据47%市场份额 三星21% 小米13%[5][6] - 传音2024年营收687.15亿元(手机占比超90%) 非洲市场贡献227.19亿元 占比35.95%[4][5] - 非洲市场特征:100美元以下机型出货量增长35% 平均售价下跌6% 功能机仍占52%份额[15] - 区域差异显著:埃及增长34% 尼日利亚仅增1% 南非/肯尼亚下滑10% 摩洛哥暴跌24%[14] 小米非洲战略 - 采取"贴地战略":主推Redmi数字/A系列 2025年Q1出货260万台 增速32%[2][6][15] - 本地化措施:在16国开展业务 埃及/南非等设直营店 摩洛哥成立子公司强化售后[4][19] - 人才策略:招募传音/OPPO等竞品有经验员工 复制印度成功模式[18] - 生态协同:计划3-5年内构建"手机+服务"闭环 探索汽车业务(2025年Q2汽车营收达213亿元)[20][21] 市场竞争挑战 - 传音建立深度渠道网络:覆盖城乡的销售点 定制化产品(黑人美颜/四卡四待)[4] - 三星占据高端市场21%份额 品牌效应显著[6] - OPPO/华为等加速布局:OPPO增速17% 华为增速达283%[7][6] - 基础设施限制:多运营商导致多卡需求 供电/网络不稳定 5G基站仅1.2万个[16][15] 市场潜力与机遇 - 非洲移动互联网渗透率从2005年2.1%升至2024年38% 智能机换机空间巨大[15] - 新能源车潜力:南非/埃及电车渗透率仅0.07% 小米汽车可布局"人车家生态"[22][21] - 营销策略可复制:饥饿营销/米粉社区等中国经验可迁移[24] - 长期用户培养:静待消费升级转向高端智能产品[25]
万亿小米 非洲掘金
北京商报· 2025-08-14 16:38
小米非洲市场战略调整 - 公司于2025年8月任命刘社全为非洲地区部总经理兼西非战区负责人 邹承宗 黄进华 吴春晖 刘业齐分别负责东非战区 肯尼亚国家 市场及售后服务 均向刘社全汇报[1] - 人事调整旨在强化非洲市场精细化运营 适配战略升级需求[1] - 公司已在埃及 南非 尼日利亚等16个非洲国家开展业务 计划加大投入并探索新能源汽车领域合作[1] 非洲手机市场特征 - 非洲移动应用活跃用户规模达3.8亿 同比增长15.4% 智能手机普及率54% 日人均使用时长近4小时[3] - 非洲人口15亿 其中83.7%为18-34岁年轻用户 城市化率仅44.5%[4] - 消费者偏好100美元以下入门机型 重视电池续航 防尘防摔功能 线下渠道占比超70%[4] - 电力供应不稳和网络基础设施薄弱导致用户对手机续航和通信稳定性有特殊需求[4] 小米市场表现 - 2025年一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32% 主要得益于埃及和尼日利亚市场表现[5] - Redmi 14C和A系列凭借高性价比获得消费者青睐[5] - 2024年二季度非洲市场份额达11.7% 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 在埃及和南非跻身前三[5] - 2024年境外市场收入占总营收41.9% 非洲市场份额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至11.3%[5] - 2024年销量增长38% 市场份额11% 成为仅次于传音和三星的第三大品牌[6] 市场竞争格局 - 传音2025年一季度以47%份额居非洲市场第一 但出货量同比下降5%[6] - 小米同期增长32% 成为区域内增长最快的主流品牌之一[5][6] 市场增长驱动因素 - 非洲智能手机普及率仅54% 近半人口待转化[7] - 年轻人口结构 城市化进程 5G网络扩建和移动支付普及持续释放需求[7] - 供应链需聚焦本地化布局 弹性管理和协同生态以应对物流基建薄弱和政策多变挑战[7] 战略发展方向 - 需深化产品本地化 优化入门机型性价比 开发超长续航和防尘防摔功能[5] - 加强本地渠道建设和售后服务网络 借助电商拓展线上渠道[5] - 探索适配本地需求的应用服务生态[5]
杭州社淘观察:2024年海外品牌入驻中国电商的3大新趋势
搜狐财经· 2025-08-13 10:58
在杭州这座电商之都,社淘平台的崛起正重塑着海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路径。2024年,三大趋势已清晰显现: 趋势一:文化适配从"表面"到"骨髓" 过去海外品牌常以节日限定款试水,如今更注重日常文化渗透。某北欧家居品牌通过社淘数据发现,中国年轻消费者对"侘寂风"的接受度提升,随即联合本 地手艺人推出竹编系列,在直播间引发抢购。社淘平台提供的文化适配工具包,成为品牌深度本地化的关键推手。 趋势二:内容营销转向"场景化叙事" 海外品牌正摒弃传统广告模式,转而在社淘生态中构建生活场景。意大利咖啡机品牌通过"晨间咖啡角改造计划",邀请达人展示不同户型下的使用场景,配 合定制化食谱教程,单月销量增长230%。这种"所见即所得"的内容策略,让产品价值在真实场景中自然传递。 趋势三:供应链响应进入"小时级"时代 社淘平台构建的智能供应链网络,正在打破海外品牌入华的时空壁垒。某澳洲保健品品牌通过杭州保税仓的"爆品预储备"模式,实现从消费者下单到海关清 关的全程加速,核心单品配送时效从72小时压缩至8小时。这种柔性供应链,让小众品牌也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这些转变背后,是社淘平台对消费趋势的精准捕捉与生态赋能。在杭州这片创新热土上, ...
赴港上市布局全球 消费电子产业链加速出海
证券时报· 2025-08-13 05:51
行业趋势 - 国内消费电子行业加快全球化发展步伐 受全球贸易局势多变及客户本地化服务需求提升影响 [1] - 具备海外市场本地完备的生产 销售 服务 供应链等一条龙管理模式将成为消费电子品牌企业发展的标配 [1] - 不具备全球化产能布局和运营服务优势的供应链企业可能面临不利局面 [1] 港股上市动态 - 蓝思科技于7月9日正式登陆港股 集资重点投向核心技术研发 全球产能扩张及新兴赛道布局 [2] - 蓝思科技计划在越南和泰国进一步增强制造能力 未来继续扩大全球业务布局以增强供应链韧性并降低物流成本 [2] - 立讯精密于7月2日宣布筹划港股上市 旨在借助国际资本力量加速海外产能建设和全球供应链布局 [2] - 歌尔股份宣布旗下控股子公司歌尔微电子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2] - 亿纬锂能 紫光股份 江波龙 兆易创新 和辉光电等多家消费电子产业链企业均已启动港股上市计划 [3] - 亿纬锂能港股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匈牙利生产基地持续建设及马来西亚生产基地第三期建设 [3] - 港股市场已聚集多个国内消费电子产业链企业 包括比亚迪电子 舜宇光学科技 丘钛科技等 [3] 全球化战略举措 - 产业链企业通过海外投资建厂 并购 加大海外研发投入 加强同业合作等多元化方式深化全球化布局 [4] - 立讯精密在东南亚 墨西哥 北非及东欧等地均有产能布局 并通过新加坡子公司收购德国汽车线束企业莱尼50.1%股权 [4] - 亿纬锂能宣布拟不超过86.54亿元在马来西亚投建新型储能电池项目 [4] - 鹏鼎控股在高雄 泰国 印度等地设立生产基地 为客户提供便捷快速的在地化服务 [5] - 致尚科技在越南设有两处生产基地 其中一处满产 另一处于2025年初投入建设并处于产能爬坡阶段 [5] - 飞荣达积极开拓海外业务 完善越南产业链布局 通过扩充产能匹配海外客户需求 [5] - 领益智造与智元机器人达成全球战略合作 着力共拓海外业务 公司在全球拥有58个生产及服务据点和8个精品组装基地 [5] 业绩表现 - A股95家消费电子企业境外收入从2020年3695.77亿元增长至2024年6946.1亿元 增幅87.95% 境外收入占比从36.4%提升至42.06% [6] - 立讯精密2024年海外业务营收达2354.67亿元 相比十年前增长37.2倍 海外营收占比达到87.6%创历史新高 [6] - 立讯精密总营收与净利润十年时间分别增长35.84倍和20倍 [6] 品牌企业出海案例 - 传音控股在埃塞俄比亚 印度 孟加拉国等地设立生产制造中心 产品进入全球超过70个国家和地区 [7] - 传音控股2024年智能机全球市场占有率8.6%排名第四 在非洲 巴基斯坦 孟加拉国 菲律宾智能机出货量位居第一 [7] - 传音控股针对非洲市场自主研发深肤色人脸检测识别技术 宽温域长寿命电池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 [8] - OPPO业务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业务营收占比近60% 出海路径从东南亚延伸至印度 中东非 欧洲和拉美 [8] - 荣耀 华为 小米 vivo 传音控股等品牌企业均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 其中荣耀 华为 OPPO通过折叠屏等创新产品围猎海外高端市场 [8] 战略洞察 - 品牌企业的全球化发展步伐会左右供应链企业的全球化发展战略 战略随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而调整 [9] - 中国企业出海已从早期产品出口模式转向海外办厂和全球化运营 关键应从追求更多客户转向寻求更好客户 [10]
全球17连冠后,海尔冰箱居欧洲高端市场中企第一
金投网· 2025-08-13 02:13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冰箱行业头部品牌围绕技术、渠道与用户体验的竞争持续升温 [1] - 欧洲高端冰箱市场是全球家电领域的高地,嵌入式冰箱是衡量品牌高端实力的重要指标 [1] - 欧洲高端冰箱市场容量高达每年2000万台,增长稳定 [2] 公司市场表现 - 公司已连续17年荣膺全球冰箱零售量冠军 [1] - 在欧洲市场以10.7%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品牌首位 [1] - 在欧洲高端冰箱领域位列中企第一,在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四国以12.4%的市场份额进入TOP3 [1] 产品技术创新 - Titanium系列通过高度集成零配件和智能定位系统,实现一人一螺丝刀即可完成安装 [1] - 产品解决了传统嵌入式冰箱安装复杂、费用高昂、等待时间长等行业痛点 [1] 渠道布局策略 - 与欧洲最大厨房家具平台Veneta战略合作,铺货门店超过250家 [2] - 2025年计划新增ELDIS SRL、Nova Inox等50多个高端橱柜渠道 [2] - 在波兰进驻超过100家核心门店,覆盖主要城市黄金商圈 [2] 市场拓展成果 - Titanium系列实现三年3倍速增长 [2] - 公司成为首个在欧洲高端冰箱领域冲击欧美品牌主导地位的中国品牌 [1] - 公司正以"欧洲智慧"重新定义高端厨房生态,成为越来越多欧洲消费者的首选 [2]
杭州社淘“全链路护航”:海外品牌扎根天猫国际的破局之道
搜狐财经· 2025-08-08 05:35
核心观点 - 海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面临仓储物流、消费者心智、选品策略及营销话术等多重挑战,杭州社淘电商通过本地化基因与全球化视野提供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助力品牌实现从"水土不服"到"落地生根"的转型 [1][7] 选址策略 - 选址逻辑从"成本优先"转向"生态适配",以天猫国际生态圈为核心,在杭州、宁波等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构建"前店后仓"模式,享受税收优惠并高效触达高消费人群 [2] - 某澳洲保健品品牌将中国区运营中心迁至杭州后首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 [2] - 通过联合高校开设"跨境电商实战班"定向培养复合型人才,某欧洲美妆品牌本土团队运营成本比一线城市降低40% [2] 选品策略 - 选品策略从"爆款搬运"转向"数据驱动+场景重构"的需求定制模式,通过分析搜索热词、用户评价及趋势预测模型制定中国版选品清单 [3] - 某韩国美妆品牌根据中国消费者需求调整配方推出"油皮定制款"妆前乳,单月销量突破10万支,新品成功率从30%提升至75% [3] 营销策略 - 营销话术通过"文化转译"将品牌故事转化为中国消费者可感知的价值点,强调情感共鸣而非文化折扣 [4] - 某法国红酒品牌以"微醺时刻的仪式感"为核心卖点,客单价下降20%但复购率提升60%,成功转型为日常消费品 [4] - 通过"KOC孵化计划"培养素人博主,用真实体验消除消费者对进口产品高价的认知偏差 [4] 供应链管理 - 供应链从"长周期备货"升级为"敏捷响应",通过智慧供应链中台整合销量数据、趋势预测及生产周期,构建动态补货模型 [5] - 某德国母婴品牌备货周期从3个月缩短至45天,缺货率下降80%,并在江浙沪实现次日达,用户好评率从85%跃升至97% [5] 品牌价值建设 - 从"流量收割"转向"品牌资产积累",通过会员运营体系提供"服务+社交"权益,某澳洲奶粉品牌会员复购率达行业均值2.5倍,获客成本降低40% [6] - 参与"新品牌孵化计划"推出跨境联名及限量首发产品,某意大利时尚品牌"杭州限定款丝巾"上线3天售罄,全店销量增长200%,品牌搜索量激增5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