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动

搜索文档
威孚高科(000581):利润短期承压 加速构建智能电动与工业领域新生态
新浪财经· 2025-05-23 10:33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67亿元,同比增长0.67%,归母净利润16.60亿元,同比下降9.68%,扣非净利润15.79亿元,同比下降1.14% [1] - 2025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34亿元,同比下降2.38%,归母净利润3.54亿元,同比下降35.46%,扣非净利润3.19亿元,同比下降41.91% [1] - 2024年毛利率为18.18%,同比提升0.67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5.38%,同比下降1.87个百分点 [3] - 2025年Q1毛利率为17.67%,同比下降0.86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2.92%,同比下降6.91个百分点 [3] 业务板块表现 - 汽车燃油喷射系统收入46.45亿元,同比下降8.52%,毛利率逆势提升0.08个百分点至23.10% [2] - 汽车后处理系统收入34.77亿元,同比增长1.99%,毛利率提升2.59个百分点至15.11% [2] - 进气系统业务收入9.5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3.93%,毛利率下降2.90个百分点至19.52% [2] 战略布局与业务拓展 - 与保隆科技设立合资公司(威孚持股55%),共同拓展全主动悬架电机液压泵业务 [3] - 加速向智能电动核心部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零部件领域延伸,同时拓展液压、智能装备制造等非汽车领域 [3] - 与博世中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围绕汽车智能化、氢能技术、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技术等领域推进合作 [4] - 通过与博世力士乐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拓展行走液压和工业液压市场 [4] 未来发展展望 - 短期传统主业稳健发展,智能电动新业务逐步进入订单释放期,整体业绩有望平稳向上 [5] - 中长期通过加大外部合作、拓展非车领域,构建多元发展生态,有望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5]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18.54亿元、128.48亿元、140.8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0亿元、14.60亿元、18.24亿元 [5]
威孚高科:利润短期承压,加速构建智能电动与工业领域新生态-20250523
山西证券· 2025-05-23 10: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威孚高科(000581.SZ),给予“增持 - A”评级 [1][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短期公司传统主业稳健发展,智能电动新业务逐步进入订单释放期,整体业绩有望平稳向上;中长期公司逐步加大外部合作,拓展非车领域,构建多元发展生态,有望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9] 报告各部分总结 市场数据 - 2025年5月23日收盘价20.40元,年内最高/最低29.10/15.62元,流通A股/总股本8.24/9.97亿,A股市值168.11亿,总市值203.39亿 [3] 基础数据 - 2025年3月31日基本每股收益和摊薄每股收益均为0.36元,每股净资产21.04元,净资产收益率1.75% [3] 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67亿元,同比+0.67%;归母净利润为16.60亿元,同比 - 9.68%;扣非净利润为15.79亿元,同比 - 1.14%。2025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34亿元,同比 - 2.38%;归母净利润为3.54亿元,同比 - 35.46%;扣非净利润3.19亿元,同比 - 41.91% [4] 事件点评 - 燃喷业务下滑,进气业务受益于混动市场高增。2024年汽车燃油喷射系统收入46.45亿元,同比下降8.52%,毛利率由23.02%增至23.10%;汽车后处理系统收入34.77亿元,同比增长1.99%,毛利率由12.52%增长至15.11%;进气系统业务收入达9.5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3.93%,毛利率由22.42%降至19.52% [5] - 盈利能力承压,投入期后有望逐步修复。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18.18%,同比+0.67pct,净利率为15.38%,同比 - 1.87pct,2025年Q1公司毛利率为17.67%,同比 - 0.86pct,净利率为12.92%,同比 - 6.91pct [6] - 积极拓展智能电动与非汽车业务,构建多领域协同发展生态。5月20日公司与保隆科技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威孚占比55%,保隆占比45% [6] - 与博世加深合作,拓展人形机器人等新业务。2025年4月公司与博世中国签署《新时期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多领域推进合作,还与博世力士乐成立合资公司拓展液压市场 [8] 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收分别为118.54、128.48、140.8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0亿元、14.60亿元、18.24亿元,EPS分别为1.41、1.46、1.83元,对应PE分别为15、14、11倍 [9] 财务数据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11,093|11,167|11,854|12,848|14,085| |YoY(%)|-12.9|0.7|6.1|8.4|9.6| |净利润(百万元)|1,837|1,660|1,410|1,460|1,824| |YoY(%)|1446.3|-9.7|-15.0|3.5|24.9| |毛利率(%)|17.5|18.2|17.7|18.0|18.2| |EPS(摊薄/元)|1.84|1.66|1.41|1.46|1.83| |ROE(%)|9.5|8.4|6.7|6.6|7.8| |P/E(倍)|11.2|12.4|14.6|14.1|11.3| |P/B(倍)|1.1|1.0|1.0|0.9|0.9| |净利率(%)|16.6|14.9|11.9|11.4|13.0| [11]
威孚高科(000581):利润短期承压,加速构建智能电动与工业领域新生态
山西证券· 2025-05-23 09:5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威孚高科(000581.SZ),给予“增持 - A”评级 [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短期公司传统主业稳健发展,智能电动新业务逐步进入订单释放期,整体业绩有望平稳向上;中长期公司逐步加大外部合作,拓展非车领域,构建多元发展生态,有望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数据 - 2025年5月23日收盘价20.40元,年内最高/最低29.10/15.62元,流通A股/总股本8.24/9.97亿,流通A股市值168.11亿,总市值203.39亿 [3] 基础数据 - 2025年3月31日基本每股收益0.36元,摊薄每股收益0.36元,每股净资产21.04元,净资产收益率1.75% [3] 财务数据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67亿元,同比+0.67%;归母净利润为16.60亿元,同比 - 9.68%;扣非净利润为15.79亿元,同比 - 1.14%。2025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34亿元,同比 - 2.38%;归母净利润为3.54亿元,同比 - 35.46%;扣非净利润3.19亿元,同比 - 41.91% [3] 事件点评 - 燃喷业务有所下滑,进气业务受益于混动市场高增。2024年汽车燃油喷射系统收入46.45亿元,同比下降8.52%,毛利率由23.02%增至23.10%;汽车后处理系统收入34.77亿元,同比增长1.99%,毛利率由12.52%增长至15.11%;进气系统业务收入达9.5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3.93%,毛利率由22.42%降至19.52% [4] - 盈利能力有所承压,投入期后有望逐步修复。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18.18%,同比+0.67pct,净利率为15.38%,同比 - 1.87pct,2025年Q1公司毛利率为17.67%,同比 - 0.86pct,净利率为12.92%,同比 - 6.91pct [5] - 积极拓展智能电动与非汽车业务,构建多领域协同发展生态。5月20日,公司公告与保隆科技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威孚占比55%,保隆占比45% [5] - 与博世加深合作,拓展人形机器人等新业务。2025年4月,公司与博世中国签署了《新时期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与博世力士乐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拓展行走液压和工业液压市场 [7] 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收分别为118.54、128.48、140.8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0亿元、14.60亿元、18.24亿元,EPS分别为1.41、1.46、1.83元,对应PE分别为15、14、11倍 [8] 财务报表预测和估值数据汇总 - 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数据预测,如2025 - 2027年预计流动资产分别为13481、12464、12932百万元等 [13]
新车看点丨家用大六座SUV的“揭幕战”,领克900将旋转座椅搬进座舱
观察者网· 2025-04-30 13:23
产品发布与定位 - 领克900正式上市,推出1.5T与2.0T共四款车型,指导价区间30 99万—41 69万元[1] - 产品定位为大六座家用SUV,主打空间与科技差异化结合[3] - 品牌定位从科技豪华转向运动潮流与个性化,与极氪形成差异化分工[3] 市场竞争与竞品 - 直接竞品包括魏牌蓝山、深蓝S08、问界M8、乐道L90等家用大六座SUV[3] - 面临被后来者对比的压力,需在配置战中保持竞争力[13] 空间设计与创新 - 车身尺寸5240mm,轴距3050mm,内部空间达6 16㎡,车内高度1293mm[5] - 采用MPV式纯平地板与超长滑轨,二、三排座椅支持125mm滑动,三排宽度1 1m,支持155°后仰调节[8] - 二排双180度电动旋转座椅,二三排最大间距1 7m,车门开启角度接近直角[10] - 后备厢采用天地双门设计,地门承重300kg,优化大车停靠与取物场景[10] 智能化与动力配置 - 搭载LYNK Flyme Auto智能座舱+双高通骁龙8295芯片,支持8屏互联(含30英寸6K后排娱乐屏与95英寸AR-HUD)[12] - 全系标配激光雷达,采用英伟达Orin-X/Thor芯片,支持千里浩瀚H5/H7智能驾驶方案[12] - 动力采用1 5T/2 0T混动+3挡DHT架构,支持纯电/增程/混动全场景模式[12] - 操控配置包括前四活塞卡钳、382mm盘刹、Super AI数字底盘(闭式双腔空悬+CCD电磁减振),百公里制动距离33 95米[12] 行业策略与技术储备 - 通过预热收集反馈并快速调整产品定位,体现吉利集团智能电动技术储备与用户思维[12] - 技术赋能打法与吉利集团其他新车策略一致,强调体系化技术支撑产品丰富性[12]
宝马:不会轻易把方向盘交给机器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3-15 15:55
自动驾驶策略差异 - 宝马坚持安全第一的ADAS策略,明确表示不会让消费者测试未经验证技术,新世代车型聚焦L2+++功能升级(变道/超车精准度提升)但保持方向盘控制要求 [5] - 奔驰CLA采用激进的L2++全场景高阶智驾方案,国产版搭载Momenta方案实现全国城区NOA,形成与宝马的技术路线分化 [5] 新世代技术架构 - 电子电气架构集成算力提升20倍,采用4台"超级大脑"域控制器管理娱乐/自动驾驶/驾驶动态/舒适系统,线束系统减重30%(减少600米)[12][14] - 突破性技术包括:全景iDrive座舱(首创视平线显示/3D HUD)、驾控超级大脑(18,000牛·米扭矩管理/1毫秒延迟)、第六代eDrive(能量密度+20%/续航+30%/800V快充10分钟300公里)[15] - 架构兼容纯电/插混/燃油/氢能四种驱动形式,首款车型iX3将于2024年底欧洲上市,2026年国产 [15] 研发与全球化布局 - 2024年宝马研发投入达91亿欧元(同比+17.1%,占营收6.4%),三年累计增长50% [11] - 中国团队主导OS9系统70%-75%软件开发,设立北京/上海/沈阳/南京四大创新基地及三家数字化公司(宝马诚迈/领悦北京/领悦南京),拥有3000+软件工程师参与全球研发 [17] - 与奔驰不同,宝马坚持核心技术自研(如电芯设计/BMS),而奔驰CLA国产版采用Momenta智驾/吉利-雷诺发动机/宁德时代电池等供应链合作模式 [7] 市场表现与挑战 - 2024年宝马销量-4%/营收-8.4%/利润-35.8%,汽车业务利润率从8.1%降至6.1%,主因中国需求疲软 [11][12] - 奔驰同期表现相似(营收-4%/利润-39%/利润率8.1%),反映传统豪华品牌在华共同面临智能电动转型压力 [11] 本土化战略 - 中国设立唯一海外Skylab进行新世代本地化调整,与腾讯合作云计算,计划引入大模型技术至智能座舱 [17] - 电子电气架构800V高压平台等配置已追平中国新势力,氢能兼容性甚至超越部分本土企业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