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

搜索文档
沪川结对教育帮扶,“三步走”战略结出累累硕果
中国发展网· 2025-07-24 03:48
教育帮扶战略 - 公司通过"三步走"战略构建"基础保障-文化培育-智慧赋能"立体化教育帮扶体系 [2] - 帮扶工作从解决基本需求到提升教学质量再到智慧校园建设逐步推进 [2] 基础设施改善 - 2022年为全校学生定制四季校服解决着装不统一问题 [3] - 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解决寄宿学生长期使用冷水洗漱困难 [3] - 更新教师办公设备优化教学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3] - 资助贫困学生避免因贫失学情况发生 [3] - 开展"春蕾计划"重点解决女童教育资源等特殊困境 [3] 文化传承与素质教育 - 2024年学生表演《扎念琴弹唱》获四川省青少年文化艺术展演团体二等奖 [4] - 传统文化课程成为学校特色名片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4] - "硬件支持+文化赋能"帮扶模式成效显著 [4] 智慧教育建设 - 2025年投入专项资金建设信息化教室和智慧操场 [4] - 引入5G物联网技术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智能体育设施 [4] - 信息化教室提供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使教学更高效 [4] - 智慧操场将实现学生运动数据实时监测科学锻炼 [4][5] 未来规划 - 公司将继续深化"网络+教育"帮扶举措 [5] - 以数字技术持续赋能乡村教育振兴 [5]
“2025中国数字产业生态大会”将于7月29日在上海召开
中国经营报· 2025-07-15 06:15
大会主题与定位 - 大会以"破浪·共生"为主题 破浪象征技术迭代中勇于开拓创新 共生强调构建协同开放的产业新格局 [1] - 聚焦数字文明时代产业发展核心命题 旨在链接生态共谋未来 [1] - 汇聚政企学研顶尖智慧 是思想盛宴 [1] 核心议题 - 探讨数字技术如何深度赋能千行百业驱动转型升级 [1] - 研究中国企业从"技术出海"向"生态出海"升级实现全球可持续增长 [1] 论坛设置 - 设置三大圆桌论坛 聚焦出海/AI/数字孪生等产业热点 [1] - 探讨构建高效协同出海生态 创新文化产品全球传播模式 [2] - 研究数字孪生技术融入产品设计/营销/用户体验全链条重塑品牌价值 [2] - 讨论构建包含技术标准/应用场景/资本支持/本地化服务的完整AI出海生态 [2] 重要活动 - 举行《数字化出海企业ESG倡议》签署仪式 倡导负责任可持续发展理念 [2] - 发布"中经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权威榜单 遴选行业标杆 [2] 参会价值 - 可获取数字产业前沿政策解读与趋势研判 [2] - 学习头部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技术应用/全球化布局的成功经验 [2] - 链接产业链资源探寻协同发展新机遇 [2]
解构旧家电的“焕新之旅”
证券日报· 2025-07-08 16:22
家电回收市场潜力 - 家电以旧换新消费快速增长,废旧家电回收产业正经历深刻转型,从末端处理迈向全链条价值提升 [1] - 家用洗衣机、吸油烟机安全使用年限为8年,电冰箱、空调为10年,2009年以旧换新政策时期购置的家电正接近更新换代节点 [3] - 2023年我国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主要品类家电保有量已超过30亿台,为回收市场提供庞大潜在资源 [3] - 京东2024年回收废旧家电超2000万台,闲鱼试点线下循环商店以碳积分吸引用户参与 [4] 回收渠道与模式创新 - 制造商、经销商、回收商多方联动,通过线上预约、智能估值系统等实现"买新+收旧"零等待、零跑腿 [2] - 电商平台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回收模式,专业回收公司运用"互联网+回收"打造社区服务网络 [4] - 第三方平台开发SaaS系统整合回收全流程,实现数字化管理 [4] - 海尔智家再循环互联工厂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全流程自动化作业 [7] 拆解与再利用技术 - 废旧冰箱经过8个步骤处理后可成为再生塑料制品基础材料,回收再利用率达99% [6] - 数字技术贯穿回收、拆解、再生全流程,AI分拣设备、材料性能预测模型等提升效率 [7] - 部分企业对回收家电进行深度检测评估,清洗修复合格零部件组装成再制造产品 [7] - 成都九和汇能完成全国首单再生家电出口业务 [7] 产业链协同与挑战 - 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标准化管理、公开竞标筛选优质企业形成产业集聚 [9] - 行业存在信息壁垒,回收量与拆解能力失衡导致产能闲置 [10] - 现存家电拆解企业14218家,2025年新注册1109家,企业实力参差不齐阻碍标准化进程 [10] - 小作坊违规拆解、野蛮翻新等问题影响市场秩序 [10] 政策支持与发展方向 - 国家出台《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等政策支持循环经济发展 [3] - 需加强回收渠道建设,明确专业资质要求,同时提供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政策支持 [11] -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模式缓解原材料供应压力,推动智能家电、绿色产品迭代 [11]
长三角议事厅·周报|“场景+协同”驱动长三角消费升级
新浪财经· 2025-07-02 00:12
长三角消费场景升级 - 长三角通过"文旅商体展"融合打造沉浸式、社交化消费新场景,如东方滨江大酒店"会议+文旅+消费"复合模式、蟠龙天地"夜经济+古镇活化"等标杆项目[1] - 浙江"节庆赛事+消费"模式成效显著:2025年电子体育大赛衍生消费超250万元,杭州国足世预赛拉动旅游消费3.08亿元,"体育+文旅商"融合产值2024年突破800亿元[1] - 江苏创新"赛事+文旅+夜购"路径:宿迁中超赛场外市集日均接待2万人次,扬州联票优惠带动餐饮消费增长31%,2024年1200家认证企业销售额增长18%[2] 区域政策协同与制度创新 - 上海实施"政策+场景"双轮驱动:2025年计划培育50个"首店经济示范区",南京路步行街AI导购覆盖率超90%,AI消费品产业年增长率超25%[2] - 长三角签署《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合作协议》,推动检测互认、标准统一,联合培育3000家放心消费单位,苏州"双保护"模式写入全国白皮书[3] - 安徽"守护消费"行动夯实基础:2025年市场主体达844.86万户(同比+3.75%),浙江物流网络覆盖率92%,江苏改造便民设施推进城乡融合[2][4] 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 上海超导张江扩产实现"五证连发",年产能目标2万公里,占全球高温超导材料市场80%以上份额[6] - 雷克萨斯新能源项目投资146亿元,预计2027年产能10万辆,带动金山159家产业链企业协同[6] - 杭州"赛会之城"基金规模1亿元赋能体育会展产业,宁波舟山港"绿电码头"年减碳2.4万吨,绿电消纳率65%[7] 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 南京浦口1-5月签约114个项目(总投资超150亿元),华天科技等聚焦集成电路领域[6] - 泰兴经开区布局"1+2+6"产业体系,签约12个项目总投资334.4亿元,目标建成国家未来产业示范区[6] - 芜湖打造"鸠兹科创湾",设立30亿元母基金,目标2027年引育2000家科创企业,集聚5万人才[7] 跨区域产业协作 - G60科创走廊发布60余项成果,成立三大产业联盟,九城签署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协议[6] - 中德智能制造对接会促成28个项目(总金额68亿元),涉及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领域[7]
汇聚网络正能量 书写文明新篇章
人民日报· 2025-06-08 23:25
网络文明建设 - 安徽合肥积极推进网络文明建设,网络生态向上向好,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网络产业蓬勃发展 [1] 理论宣讲创新 - 巢湖市"洗耳恭听"宣讲团通过文艺形式宣讲理论,内容生动、情感真实、共鸣强烈 [2] - 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圆梦"宣讲团运用短视频、直播等方式打造线上宣讲阵地,播放量超800万人次 [2] - 合肥市委网信办与合肥日报传媒集团联合打造原创网评栏目"皖中评",实现社会热点事件的"快、准、深"表达 [2] - "理响合肥"新媒体视频栏目以小故事讲大道理,将党的创新理论阐释得通俗易懂 [2] 新技术赋能网络文化 - 合肥市司法局运用VR全景、AI语音等技术,将15个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搬到线上,实现智慧普法 [3] - 合肥安达创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神笔马良"AI产品,通过图像识别、逻辑推理、风格生成技术链,将涂鸦实时生成主题作品 [3] - 数字技术如VR眼镜、智慧剧场等助力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培育网络文化新风尚 [3] 线上线下协同治理 - "和合码"平台整合调解力量,已成功调解33.5万件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超97% [5] - 合肥开展"清朗·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等10项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网络暴力、欺凌、谣言等问题 [5] - 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超脑"动态调整信号配时,实现绿波道路300多公里,干线平均行车速度提升34.5% [6] - 12345热线2024年受理群众诉求507万件,办结率、按期反馈率均达100% [6]
重构国际传播格局讲好中国发展故事
经济日报· 2025-06-03 22:30
国际传播格局重构 - 推进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建设,创新网络外宣[1] - 初步构建多主体、立体式大外宣格局,但仍面临"他塑"形象问题[1] - 需在全球经济秩序调整与文明发展范式转型中构建中国话语体系[2] 制度与文化优势 -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可整合文化、经贸等多领域资源[2]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提供国际传播动力[2] - 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成果为国际传播提供丰富素材[2] 数字技术应用 - 数字技术改变信息生产传播方式,推动跨媒介叙事[4] - 需建设国际传播数据处理中心实现精准化分众传播[4] - 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兴媒介丰富内容表现形式[4] 文化产品出海 - 网络影视剧、文学、游戏成为文化出海"新三样"[5] - 需探索文化产品数字化多样态增强国际竞争力[5] - 文化产品海外市场份额持续扩大[5] 经济话语权建设 - 需从经济发展权、规则制定权等多维度提升经济话语权[6] - 立足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创新国际表达方式[6] - 强化多边平台议题设置能力参与全球治理改革[6]
深挖运河、非遗资源内涵,天津北辰区这样助力文体旅融合发展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29 12:31
文化传承与旅游融合 - 北辰区拥有88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包括刘园祥音法鼓、王秦庄同议高跷、王氏泥塑等特色技艺 [1] - 推动"非遗+旅游"模式,建立非遗工坊和体验基地,开展百场活动如"非遗亲子游""非遗研学行"等,激活消费新场景 [3] - 北辰农民画作为文旅IP,曾作为北京奥运会国礼,并开发文创篮球等衍生品,与龙顺庄园合作打造"新中式文旅"住宿和伴手礼 [3] 生命健康产业发展 - 北辰区依托"卫药"文化底蕴和经典中药(如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产业积淀,打造京津医药谷 [5] - 京津医药谷起步区1平方公里已建成11条道路,入驻企业超百家,意向投资额超百亿元,并获得研发补贴、绿色审批等政策支持 [5] - 通过"传承+创新+协同"模式构建研发、制造、文化传播一体化的生命健康产业高地,目标成为全国生物医药创新标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