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

搜索文档
崔东树:7月份新能源皮卡销量表现亮眼 同比增长182%达0.4万辆
智通财经网· 2025-08-26 09:40
皮卡市场总体表现 - 2025年7月皮卡市场销售4.1万辆,同比增长2%,环比下降15%,处于近5年中位水平[1][6] - 2025年1-7月皮卡市场累计销售34.8万辆,同比增长11%[1][6][7] - 皮卡市场呈现前低中高走势,春节后3-4月进入旺季,受房地产和工程项目需求驱动[5] 新能源皮卡发展 - 2024年全国新能源皮卡销量2.1万辆,同比增长170%[2][15] - 2025年7月新能源皮卡销量0.4万辆,同比增长182%,环比下降41%[2][15] - 2025年1-7月新能源皮卡累计销量4.6万辆,增长702%,走势强于燃油皮卡[2][14][15] - 比亚迪以1,814辆领跑7月新能源皮卡销量,雷达新能源汽车(1,430辆)和长安汽车(555辆)紧随其后[2] 皮卡出口表现 - 2025年7月皮卡出口2.3万辆,环比下降13%,同比增长13%[3][9][10] - 2025年1-7月皮卡出口18.1万辆,同比增长37%[10] - 皮卡出口占比持续提升,2024年占总销量45%,2025年7月达到56%,1-7月达到55%[3][10] - 长城汽车、上汽大通、长安汽车、江淮汽车和北汽福田出口表现突出[3][9][28] 区域市场特征 - 西南和西北地区是皮卡主力市场,2025年7月合计占比45%[1][16] - 西部市场受经济活跃和降雨量增加带动保持稳定,东部地区需求回落[16][17] - 深圳、广州等广东地区新能源皮卡增长强劲,县乡市场表现走强[1][17][18] - 重庆、乌鲁木齐、成都、北京和深圳是2025年7月皮卡销量前五大城市[30] 市场竞争格局 - 长城汽车保持绝对领先地位,7月内销份额近50%,在西北和华北地区优势突出[22][25][31] - 国内形成"一超三强"格局(长城汽车、江铃汽车、郑州日产、江西五十铃),合计份额近80%[1][24][32] - 江铃汽车在华东和长江流域表现较强,郑州日产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占据优势[31][32] - 新能源皮卡领域,比亚迪、雷达新能源汽车和长安汽车推动私人消费走强[2][13][32] 产品与需求变化 - 皮卡需求主要来自工程建筑、市政电力、农林牧渔等传统领域,以及高端化、乘用化和越野玩车新需求[32] - 电动化和乘用化趋势改善皮卡市场空间,华南地区表现尤为突出[17][32] - 农民工老龄化及回乡趋势带动小城市和县乡市场恢复[32]
上汽奥迪AUDI智造基地落成
央视网· 2025-08-26 08:25
上汽奥迪智造基地技术能力 - 年产量达36万台奥迪专属车型 [3] - 基于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智能数字平台打造 [3] - 关键工序100%自动化率与全流程100%数据溯源 [3] - 采用AI视觉检测、数字孪生和激光测量核心技术 [3] - 覆盖冲压/车身/油漆/总装四大车间 [3] - 遵循奥迪全球统一奥迪特评审体系 [3] - 实现毫米级精准控制与车身高精度标准 [3] 电动化战略布局 - 奥迪E5 Sportback作为电动化布局里程碑产品 [8] - 智造基地将承接奥迪未来多款重磅车型 [8] - 上汽大众四大生产基地(上海/浙江/江苏/湖南)全面具备智能化电动化生产能力 [8] 生产体系特点 - 确保与奥迪因戈尔施塔特工厂同等质量标准 [3] - 强调车身结构高强度与一致性 [3] - 以全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为特色 [3]
万通液压:上半年主业领域稳步增长 实现营收净利双增
中证网· 2025-08-26 05:1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44亿元,同比增长13.12% [1] - 归母净利润6732.19万元,同比增长40.33% [1] - 基本每股收益0.57元 [1] 业务板块表现 - 自卸车专用油缸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95%,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 [1] - 油气弹簧产品收入同比增长21.40%,国外市场突破及新领域应用探索取得进展 [2] - 机械装备用缸总体收入同比增长3.96%,工程机械用油缸及JG装备用缸实现快速增长 [2] 区域市场表现 - 境内收入同比增长9.74%,自卸车油缸需求回暖及战略合作深化提升市场占有率 [2] - 境外收入同比增长41.24%,通过技术优势及展会参与显著提升国际市场份额 [2] 战略与运营 - 聚焦电动化、智能化及伺服控制领域研究,产品迭代与技术创新取得阶段性成果 [1] - 精益管理深化推动生产效能与成本管控水平提升 [1] - 国际业务拓展成效显著,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 [1][2]
净利润超19亿增15.6% 宇通客车2025半年报出炉 | 头条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8-26 03:16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61.29亿元 同比下降1.26% 在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保持相对稳定 [1][2] - 利润总额22.34亿元 同比增长22.49% 净利润19.36亿元 同比增长15.64% [1][2] - 扣非净利润15.50亿元 同比增长8.24% 基本每股收益0.87元/股 同比增长15.64% [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7.15亿元 同比下降68.04% 主要因采购付款及税费支出增加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3.79% 同比提升1.97个百分点 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3] 市场表现分析 - 国内市场受旅游需求收缩影响 但公交"以旧换新"政策拉动细分市场增长 [3] - 海外市场受益全球人员流动复苏 大中型客车出口量同比增长16.51% [3] - 累计出口客车超11万辆 新能源客车超8000辆 覆盖10余个国家KD组装工厂 [3] - 通过技术输出与本土化布局 在欧洲美洲电动化进程中持续获取市场份额 [3]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研发支出7.46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达4.63% 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5] - 重点投入智能网联 辅助驾驶技术开发 轻客纯电系列产品研发 [5] - 推进国内高端产品S12系列 T7系列升级 布局海外高端产品线 [5] - 自主掌握电驱动 电控 电池核心技术 在多场景燃料电池系统取得突破 [5] 行业竞争与风险应对 - 面临地方财政紧平衡导致公交需求不足 通过成立专职组织研究政策工具帮助客户抓住政策机会 [7] - 行业存在产能过剩与产品同质化问题 通过开发差异化解决方案 推进电动化智能网联化转型 [8] - 对等关税政策造成贸易不确定性 在中东中亚等基本盘市场坚持阵地战策略稳定区域市场 [9] - 地缘政治风险抬头 通过评估贸易摩擦风险 借助一带一路政策支持 探索本地化生产模式 [9]
安徽合力(600761):Q2归母净利润同比+10%,海外市场+战略新兴板块拓展顺利
东吴证券· 2025-08-26 02:5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9] 核心观点 - Q2营收同比增长10%至51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8%至4.8亿元 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提升17.8%至4.5亿元 [2] - 海外市场表现强劲 上半年海外营收同比增长15% 占比达43% 较2024年末提升3个百分点 [2] - 战略新兴业务板块拓展提速 零部件 后市场和智能物流营收分别同比增长16% 15%和59% [2] - 毛利率显著改善 上半年销售毛利率23.6% 同比提升2.0个百分点 Q2单季度毛利率24.6% 同环比分别提升2.2和2.3个百分点 [3] - 智能物流领域布局加速 与华为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 与顺丰京东达成战略合作 拟投入1000万元研发智能物流机器人 [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94亿元 同比增长6% 归母净利润8.0亿元 同比下降4.6% [2] - 2025年预测营业总收入1827.3亿元 同比增长5.47% 归母净利润13.99亿元 同比增长5.98% [1] - 2026-2027年预测营收保持5.6%-5.7%增速 净利润增速预计达8.5%-7.87% [1] - 当前市盈率12.03倍(2025E) 预计2027年降至10.28倍 [1] - 毛利率稳定在23.3%-23.5%区间 归母净利率预计从7.65%提升至8.02% [10] 业务发展 - 海外叉车需求呈现底部复苏迹象 2025年Q2丰田和凯傲新签订单分别增长3%和10% [4] - 公司期间费用率13.1% 同比增长0.5个百分点 主要因智能物流研发投入和海外渠道拓展 [3] - 资产负债率预计从40.1%逐步下降至36.18% ROE保持在12.5%左右水平 [10] - 经营活动现金流显著改善 从2024年4.73亿元预计提升至2025年18.68亿元 [10]
预计8月新能源渗透率达56.7%,月底成都车展有望催化板块热度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8-26 01:47
重卡出口数据 - 7月重卡出口3万辆 同比增长27.9% 环比增长13.7% [1][5] - 1-7月累计出口17.5万辆 同比增长5.1% [1][5] - 非俄市场表现突出:7月出口2.9万辆(同比+67.4% 环比+11.6%) 1-7月累计17.2万辆(同比+40.3%) [1][5] 乘用车市场表现 - 8月1-17日零售86.6万辆 同比增长2% 环比增长8% [3] - 1-7月累计零售1361.1万辆 同比增长10% [3] - 8月全月预计零售194万辆 环比增长6.2% 同比增长2% [2][3] 新能源汽车发展 - 8月1-17日新能源零售50.2万辆 同比增长9% 环比增长12% [3] - 新能源渗透率达58% [3] - 8月全月新能源零售预计110万辆 渗透率56.7% [2] 智能汽车进展 - 斑马智行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搭载量从2022年83.5万台增至2024年233.4万台 [4] - 累计搭载超800万辆车 覆盖60个主机厂和14个国家 [4] - 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4] 机器人产业动态 - "E-TOWN机器人消费节"总销售额突破3.3亿元 [2][6] - 售出机器人及相关产品超19万台 [2][6] - 全网传播近5亿次 行业关注度显著提升 [6] 新产品与行业活动 - 特斯拉推出六座SUV Model Y L 售价33.9万元起 [2] - 成都车展将于8月29日-9月7日举办 有望催化板块热度 [2] 投资关注方向 - 乘用车领域关注智能化与出海龙头车企 [2] - 智能汽车关注具备技术优势的零部件企业 [2][4] - 机器人领域关注有产能的零部件供应商 [2][6] - 重卡板块重点关注非俄市场机遇 [2][5] - 两轮车关注电动化及出海摩托车企业 [2]
日系车为何不赚钱了?
虎嗅· 2025-08-25 07:50
核心观点 - 日系三巨头丰田、本田和日产本财年一季度均面临利润下滑或亏损 主要受美国关税政策、日元汇率波动及中国新能源转型滞后等多重因素影响 [1][4][6][7] 财务表现 - 丰田营业利润同比下降11%至1.17万亿日元 净利润同比大降37%至8414亿日元 [2] - 本田经营利润同比减少49.6%至2441.7亿日元 净利润同比减少50.2%至1966.7亿日元 [3] - 日产净亏损1157亿日元 上年同期净利润286亿日元 同比由盈转亏 [4] 美国关税影响 - 美国对日本输美汽车关税从2.5%升至25%后降至15% 仍远高于历史平均水平 [4] - 6月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额同比下降26.7% [5] - 丰田预计美国关税导致财年营业利润下降1.4万亿日元 其中4-6月减少4500亿日元 [5] - 本田称美国关税使其第一财季营业利润减少约1250亿日元 [5] - 日本七大汽车制造商预计2025财年营业利润合计减少约2.67万亿日元 相当于上财年利润三成多 [6] 汇率波动影响 - 日元汇率升值预计导致丰田本财年利润减少7250亿日元 [6] 中国市场表现 - 7月日系汽车品牌在华零售份额为12.9% 较巅峰期腰斩 [9] - 本田上半年在华销量31.52万辆 同比下滑24.2% [10] - 日产上半年在华销量27.96万辆 同比下降17.6% [10] - 丰田上半年在华销量83.77万台 同比增长6.8% 为近四年首次增长 [11] - 一汽丰田销量37.78万台同比增长16% 广汽丰田销量34.48万台同比增长2.58% [11] 新能源转型举措 - 丰田混合动力产品和新款纯电车型铂智3X因以旧换新政策销量增长 [12] - 雷克萨斯在上海独资设立纯电动汽车及电池公司 [13] - 日产自研纯电车型N7一个半月累计交付破万 6-7月销量均突破6000辆 [13] - 本田将纯电动汽车投资计划从10万亿日元缩减三成至7万亿日元 [13] 个体特殊因素 - 日产自前任CEO戈恩离开后遗留产能、成本问题 合并重组告吹 实施包括上万人裁员和产能削减的重组计划 [13]
福耀玻璃-A 2Q25业绩全面超预期(1)
2025-08-25 01:40
**福耀玻璃-A 2Q25业绩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公司为福耀玻璃 主要从事汽车级浮法玻璃 汽车玻璃 机车玻璃的设计 生产 销售及服务 是中国最大的汽车玻璃供应商[11] * 行业为汽车零配件业[5] **核心观点和论据** **财务业绩表现** * 2Q25业绩全面超预期 净利润同比+31.5%至27.7亿元[1] * 1H25收入同比+16.9%至214.5亿元 净利润同比+37.3%至48.0亿元[1] * 2Q25收入同比+21.4% 环比+16.4%至115.4亿元[1] * 2Q25核心营业利润率同比提升2.9个百分点 环比提升3.1个百分点至23.6%[2] * 收入高速增长主要由于汽车玻璃单平米价格同比提升8.8% 以及全球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张[1] * 单平米价格提升得益于对美国市场产品提价以传导关税影响及国内市场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持续提升[1] * 利润率提升受益于纯碱价格下滑带来原材料成本下降 以及美国市场提价及二期产能持续爬坡[2] * 2Q25美国工厂营业利润率同比提升2.2个百分点 环比提升4.9个百分点至17.6%[2] **业务运营与前景** * 公司展现出全球汽车玻璃龙头的定价权 在关税上涨背景下对美国市场产品顺利提价 经营具备较强韧性[3] * 电动化和智能化是全球车市重要趋势 公司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有望持续增长并推动其单车价值量提升[3] * 福建和安徽新工厂对2025年的影响主要为人员增加带来的薪酬费用增长 转固带来的折旧摊销将主要在2026年体现[3] * 管理层预计新工厂折旧摊销带来的拖累较为可控[3] **估值与评级** * 基于2Q25业绩 瑞银上调2025-27年盈利预测5%-10%[4] * 基于DCF估值法(WACC 9.0% 不变) 目标价由80.00元上调至85.00元[4] * 维持12个月评级为买入[5] * 预测股价涨幅52.4% 预测股息收益率3.9% 预测股票回报率56.4%[10] **其他重要内容** **风险因素** * 公司可能面临的下行风险包括 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增长慢于预期 客户取消或推迟订单 因质量问题导致的产品召回[12] * 主要行业风险包括 乘用车行业增长放缓导致汽车零部件需求下降 海外竞争对手在中国增加产能导致价格竞争 劳动力或原材料成本增长 全玻璃车顶和HUD的渗透率提升弱于预期[12] * 主要宏观和区域风险包括 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导致乘用车行业萎缩 贸易冲突进一步升级影响汽车零部件的进出口关税[12] **量化研究观点** * 未来六个月 公司所处的行业结构预计会改善(评分4/5)[14] * 公司面对的监管/政府环境预计不变(评分3/5)[14] * 过去3-6个月中 股票的各方面情况有所改善(评分4/5)[14] * 下一期公司每股收益可能高于市场一致预期(评分4/5)[14] * 下一次盈利业绩的风险更偏上行风险(评分4/5)[14] * 未来3个月存在正面催化剂 即业绩超市场预期[14]
三大业务协同拉动盈利高增,佛朗斯股份(2499.HK)强者恒强逻辑持续兑现
格隆汇· 2025-08-25 01:03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8.56亿元,同比增长17.6% [1] - 净利润0.5亿元,同比增长19.2% [1] - 盈利能力提升速度超过规模扩张速度 [1] 主营业务增长 - 场内物流设备订用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5.6% [4] - 维护维修服务收入同比增长43.0% [4] - 设备及配件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3% [4] - 三大业务板块呈现全面增长态势 [4] 战略转型与生态构建 - 向轻资产智慧运营平台转型,推出设备托管模式 [5] - 电动装载机管理规模超310台,累计服务收入突破1000万元 [6] - 电动装载机业务毛利率超过60% [6] - 设立印尼子公司并启动运营,计划拓展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市场 [7] - 构建"供应链+运营管理+终端服务"三位一体服务模式 [7] 运营规模与客户拓展 - 订用设备管理规模达59,717台,同比增长18.2% [9] - 服务客户数量达9,827家,同比增长37.8% [9] - 行业具有规模经济特征和高客户粘性 [9] 运营效率提升 - 通过数字化算法实现智能调度,减少设备闲置 [10] - 智慧资产运营管理系统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控 [10] - 变被动维修为主动预警,降低设备停机时间 [10] - 再制造体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折旧成本率 [11] 财务指标改善 - ROA(总资产回报率)升至1.30% [12] - ROE(净资产收益率)升至4.19% [12] - EPS(每股收益)0.14元,同比增长19.2% [12] 行业发展趋势 - 叉车销售实现内销与出口同比双增长 [14] - 行业渗透率持续提升,规模效应进一步释放 [14] - 工程机械行业迎来政策支持、技术迭代与全球化布局的多重驱动 [14]
长安汽车 | 25Q2毛利环比提升 25H2新能源增量可期【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8-24 15:3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公司营业收入726.9亿元,同比下降5.3%;归母净利润22.9亿元,同比下降19.1%;扣非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26.3% [2] - 2025Q2营业收入385.3亿元,同比下降2.9%,环比增长12.8%;归母净利润9.4亿元,同比下降43.9%,环比下降30.6%;扣非归母净利润6.9亿元,同比下降34.4%,环比下降11.5% [2] 营收与产品结构 - 2025Q2自主乘用车销量39.2万辆,同比增长3.5%,环比下降10.8%;新能源销量25.8万辆,同比增长51.3%,环比增长32.6% [4] - 单车ASP达9.8万元,环比提升2.3万元,主要因高价值新能源车型占比提升 [4] - 计划下半年推出启源A06、启源全新Q05、深蓝L06三款新能源产品,销量有望改善 [4] 盈利能力分析 - 2025Q2毛利率15.2%,同比提升2.0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3个百分点,主要受益于降本措施 [4] - 销售费用率7.0%,环比上升2.0个百分点,主因新车型推广及海外品牌发布;财务费用率-2.3%,主要受汇兑收益及利息收入增加影响 [5] - 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0.1亿元,同比减少0.9亿元,环比减少0.3亿元 [5] 战略与治理调整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于2025年7月29日成立,整合117家分子公司,持有长安汽车35.04%股份,实际控制人仍为国资委 [6] - 新集团旨在深化资源整合、强化产业链协同,提升治理效率和国际化运作水平 [6]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1,896亿元、2,095亿元、2,33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0.6亿元、101.6亿元、127.2亿元 [7] - 对应每股收益分别为0.81元、1.02元、1.28元,基于2025年8月22日收盘价13.18元/股,PE分别为16倍、13倍、10倍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