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型储能
icon
搜索文档
海辰储能高举“质量牌”,不拼速度也能赢?
搜狐财经· 2025-08-28 08:44
公司发展历程与成就 - 海辰储能成立于2019年底 是一家专注于制造和销售储能电池及系统的新能源科技公司 2024年营收近130亿元并实现盈利 [2] - 公司仅用5年多时间实现全球储能电池累计出货量突破100GWh 2025年上半年冲至全球储能电池出货榜第二名 [2][3] - 2022年位列全球储能电池出货榜第五 大储出货榜第四 大储出货占比达85.7% [7] - 2024年跻身全球大储电池出货榜TOP3 大储出货占比提升至89.9% 同比增长68% [8] - 2025年上半年在全球储能总榜和大储榜上夺得TOP2 大储行业出货占比达91% 同比增速高达110.15% [8][10] 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 - 公司坚持"高安全 长寿命 高能效"的质量策略 从首批产品开始积累口碑 [6] - 2022年成为首批量产出314Ah储能电池并应用于海外大储项目的企业 [6] - 2023年率先推出千安时电池 搅动大容量电池市场竞争 [7] - 2024年底发布长时储能系统和钠电储能电池等多款首发产品 [8] - 针对4~8小时长时储能需求定制化产品完成研发 实现超低成本 超长寿命和超高安全的技术突破 [22] - 2025年通过全球首次开门燃烧试验 展示质量与安全优势 [8] - 目前拥有4000+专利布局 ∞Cell 1175Ah长时储能电池和∞Cell N162Ah钠离子储能电池将于2025年实现量产 [19][23] 市场战略与业务布局 - 公司专注储能赛道 侧重技术要求更高的电力大储客户 [6] - 2024年海外营收暴增超35倍 成为全球第四大直流侧储能系统集成商 [8] - 2025年在海外出货排名从2024年第7升至第5 直流侧储能系统集成商榜单冲入TOP3 [10] - 预计未来5年4小时以上长时储能需求空间达900GWh以上 [22] - 数据中心24x7无碳绿电供应场景成为新需求增长点 长时储能将扮演重要角色 [22] 行业竞争格局 - 2025年一季度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约100GWh 除中国外很少有国家能达到该产能规模 [1] - 2022年储能成为风口后数千亿资金涌入 但2023年至今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和低价竞争压力 [5] - 行业主流从"扩产"转向"降本增效"和"反内卷" 更注重高性能+合理价格+比较优势的性价比 [18] - 未来五年储能电池出货复合增长率预估接近30% 其中数据中心储能电池复合增长率超75% [20] - 美国未来三年数据中心电力缺口达45-68GW 新型储能价值日益凸显 [20] 质量体系与认证 - 公司获得国际三体系认证 包括知识产权能源管理体系 信息安全 七星级售后体系等专项认证 [18] - 坚持"安全稳定可信赖"质量准则 可靠是底线 卓越是习惯 [18] - 产品质量高 客户口碑好 技术创新能力强的特点在行业评测中突出 [5]
2GWh!中电装储能中标两大储能项目
公司业务表现 - 中电装储能2025年上半年国内及全球储能系统出货量均进入行业前五名 [3] - 公司累计储能系统出货量超过40GWh [5] - 成功中标华电集团、华能集团、中核汇能等央企集采项目 框架总规模超过36GWh [3] 近期项目中标 - 8月25日中标新疆华电乌鲁木齐光伏基地独立新型储能示范项目 容量100MW/400MWh [4] - 8月26日中标内蒙古能源赤峰市巴林左旗独立储能项目 容量400MW/1600MWh [4] 技术成就与项目经验 - 建成世界容量最大的海西州虚拟同步技术示范工程 [5] - 完成全球首个百兆瓦时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项目 [5] - 建设国内首座集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化储能基地 [5] - 已完成超过500个储能项目 [5] 国际市场拓展 - 户用储能产品出口至南非、德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 [5]
人民日报丨“量足价稳”,这是我国能源保障的底气
国家能源局· 2025-08-27 03:06
能源消费与生产规模 - "十四五"前四年能源消费增量已达欧盟年度用电量的15倍 预计五年新增用电量将超过欧盟年度用电量 [5] - 2024年全国发电量超10万亿千瓦时 占全球总量三分之一 [7] - 2024年能源生产总量约50亿吨标准煤 占全球总量四分之一 [8] - 国内能源生产实现消费增量90%以上由国内自主保障 [22] 能源基础设施网络 - 东部地区40%用能来自"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北煤南运"等跨区域能源输送通道 [12] - 建成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充电网络 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1669.6万个 为"十三五"末的10倍 [13][15] - 充电基础设施覆盖98%高速公路服务区 [15] - 建成川渝藏、南方、华北、华东4个区域电力应急基地 [23] 可再生能源体系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 [18] - 风电光伏年新增装机呈现1亿千瓦、2亿千瓦、3亿千瓦的阶梯式跃升 [18] - 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有1度为绿电 [18] - 新能源发电量增量占全国新增发电量近50% [23] - 非化石能源供应总量增长近50% [23] 技术创新与全球贡献 - 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40%以上 [19][20] - 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19] - 光伏转换效率和海上风电单机容量持续刷新世界纪录 [19] - 油气开发突破万米深地和千米深海 [20] - 出口风电光伏产品累计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 [24] 重大工程成就 - 建成白鹤滩水电站、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和"国和一号"等重大能源项目 [19] - 建成一批省间电力互济工程和支撑性调节性电源 [23]
我国能源强势崛起 多个世界第一诞生改写全球格局
搜狐财经· 2025-08-26 13:49
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 -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从40%提升至60% 每3度电中有1度为绿电 [3] - 五年新增用电量超过欧盟全年用电量 建成全球最大且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4] - 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58.2% 新能源车全球占比50% 充电桩覆盖率为每5辆车配2个桩 [4][8] 储能技术与应用突破 -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全球第一 占比超40% 五年增长20倍 [6] - 实现锂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应用 新疆戈壁配套万吨级绿氢项目 宁夏煤业实现煤炭高效转化 [6] - 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接近1000小时 较去年提升300小时 [12] 基础设施与重大项目 - 建成白鹤滩水电站、"华龙一号"核电、万米深地油气及千米深海钻探项目 [6] - 全球最大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福清下线 实现全国产化 单机功率达18兆瓦 [10] - 西藏4700米高原推广光伏取暖 替代传统牛粪燃料 [8] 技术自主与成本优化 - 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十年增长10倍 核心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8][10] - 全球风光发电成本下降60%-80% 中国贡献显著 [14] - 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机制 绿电交易与电价市场化程度提升 [10] 出口与国际影响 - 新能源"新三样"年出口额超1万亿元 五年间帮助全球减碳41亿吨 [8][14] - 风电光伏产品出口覆盖"一带一路"国家 推动海外清洁电网建设 [14] - 中国清洁能源年投资额达6250亿美元 超过欧盟与美国总和 [8] 人工智能与产业创新 - AI应用于新能源发电、电网巡检及油气探测领域 提升产业效率 [14] - 行业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产能过剩与布局问题 推动容量补偿机制完善 [12]
钒钛股份(000629) - 000629钒钛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826
2025-08-26 11:16
主要业务与产品 - 主营业务包括钒、钛和电,钒和钛是战略重点业务,涵盖钒产品、钛白粉、钛渣的生产、销售和研发 [2] - 主要产品包括氧化钒、钒铁、钒氮合金、钒铝合金、钒电解液、钛白粉和钛渣 [2] - 2025年上半年完成钒制品2.61万吨(以V₂O₅计)、钛白粉13.62万吨(其中氯化钛白粉3.82万吨)、钛渣9.49万吨 [2] 产品应用领域 - 钒产品主要用于钢铁工业(提升强度、韧性和耐磨性)和储能领域(全钒液流电池),并出口加拿大、荷兰、日本等国 [2] - 钛白粉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造纸、油墨等领域,出口马来西亚、印尼、印度等国 [2][3] - 钛渣主要用于生产钛白粉和海绵钛 [3] 上半年业绩与应对措施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9亿元,主要因钒钛产品价格同比下降 [3] - 公司通过社会资源采购释放产能、推动钛白粉新产线达产,提高钒制品和钛白粉产量 [3] - 优化产品组合以提升效益,实施成本控制措施降低制造成本 [3] - 拓展销售渠道,开发东南亚、中东、日韩等新市场,减弱欧盟反倾销影响,新开拓氯化法产品销售渠道20余家 [3] 大连融科合作 - 公司与大连融科合资建设2,000立方米/年钒电解液产线 [4] - 2024年向大连融科供应钒产品约1.5万吨,占公司钒产品营销总量28% [4] - 2025年签署框架协议,预计合作供应量2万吨,后续将继续扩大合作 [4] 钒储能市场 - 全钒液流电池在新型储能市场发展迅速,2025年上半年并网项目达1.12GWh,同比大幅上升 [5] - 预计2025年底新增落地项目约1.64GWh,公司将持续跟踪钒电池项目进展并扩大应用 [5]
第十届储能西部论坛: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呼唤“双轮驱动”
中国化工报· 2025-08-26 06:24
行业政策与市场发展 - 西部地区拥有80%以上风光资源和广阔土地优势 为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提供得天独厚场景[1] - "十四五"期间新型储能迎来快速发展 "十五五"将重点强化顶层设计并编制实施方案[2] - 需完善新型储能参与市场机制 加快推动储能全面参与各类市场交易以提升利用水平[2] - 内蒙古在全国首创十年长效补偿机制 开启独立储能容量补偿先例保障项目收益稳定[3] 技术发展与创新方向 - 需加强技术攻关与场景创新并重 推动沙戈荒基地及零碳园区场景示范应用[1] - 锂离子电池仍为未来电池储能主流 需在大容量和长寿命趋势下突破安全性瓶颈[3] - 通过智能电池植入芯片加AI监控和固态电池实现技术突破 目标将储能度电成本降至0.1元/瓦时[3] - 绿氢储能需通过风光制氢实现长周期储能 结合热回收将综合能效提升至80%[3] 系统建设与规划目标 - 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对新型储能有刚性需求 需做到面向科技前沿、系统需求和市场机制[2] - 储能技术需融合化工电工热工等多学科创新 推动新能源系统多能耦合发展[3] - 内蒙古电力集团2024年率先启动建设60万千瓦新型储能 2025年将持续发力新开工一批项目[3] - 需加快现货市场建设 拓展辅助服务品种以强化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1]
国家能源局: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5年增长近30倍
中国新闻网· 2025-08-26 06:02
能源科技创新成就 - 能源行业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核电 新能源 电网等重点领域实现国际领跑 [1] - 能源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在新能源发电 百万千瓦级水电 先进核电 重型燃气轮机 智能电网 深地深水油气勘探开发 特厚煤层智能综合开采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1] 能源产业链发展 - 认证四批次共236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 含中国及世界首台套 [2] - 建成完备的风电光伏全产业链研发设计和集成制造体系 新能源产品惠及全球 [2] 新兴产业发展 -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9500万千瓦 5年增长近30倍 [2] - 氢能生产消费规模超3600万吨 位列世界第一 其中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占全球超一半 [2] - 人工智能深度赋能能源领域 在新能源发电 电网巡检 油气资源发现等领域拓展应用场景 [2]
中国7月用电量首破1万亿度,相当于日本全年用电量总和
财联社· 2025-08-26 05:23
能源消费与供应保障 - 7月单月用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 相当于日本全年用电量总和[2] - 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供应平稳有序 未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2] - 建立完备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和保供稳价机制 油气"全国一张网"加快形成[7][8] 农村能源基础设施 - 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50亿元 带动农网投资超8000亿元[3] - 户用光伏装机达1.8亿千瓦 年均为农民增收140亿元[3] - 推进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利用 加大边远地区电网延伸力度[3] 可再生能源体系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从40%提升至60%左右[4] - 2024年可再生能源投资占电源投资比重超80%[10] - 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四成以上 光伏转换效率等刷新世界纪录[5] 新型储能与技术创新 - 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5] - 智能微电网 虚拟电厂等新业态快速发展[5] - 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加快推进[5] 能源工业投资 - 能源工业投资年均增速超16% 累计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近10%[9] - 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投资增速超20% 居全社会投资前列[9] - 2024年新型储能 充换电等重点项目投资完成额近2000亿元[10] 充电基础设施 - 建成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充电网络 车桩比达5:2[4] - 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1669.6万个 为"十三五"末10倍[11] - 组织车网互动试点 推动电动车参与削峰填谷[11] 电力市场改革 - 电力市场注册主体达97万家 为2020年的5倍[6] - 市场交易电量从10.7万亿千瓦时增至23.8万亿千瓦时[12] - 市场交易电量占比连续四年稳定在60%以上[12] 民营经济参与 - 出台能源民营经济发展十条措施[6] - 光伏设备制造企业绝大多数为民营企业[6] - 风电整机制造企业超60%为民营企业[6]
储能5年增长近30倍!国家能源局最新发布
行家说储能· 2025-08-26 04:20
新型储能发展 - 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装机规模约9500万千瓦 5年增长近30倍 [3] - 能源新业态投资持续向好 2024年新型储能等重点项目投资完成额接近2000亿元 [3] - 第五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中储能领域10个项目入选 涵盖锂离子电池 钒液流电池 压缩空气等多种技术路线 [7] 能源科技创新 - 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四成以上 光伏转换效率 海上风电单机容量等不断刷新世界纪录 [3] - 已认证四批次共236项首台(套)项目 部分项目达到世界首台(套)水平 [6] -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全面提升电力系统对新能源的适配能力 [8] 电力市场改革 - 市场交易电量从"十三五"10.7万亿千瓦时增长至23.8万亿千瓦时 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连续四年稳定在60%以上 [5] - 独立储能等新主体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 多元主体有序参与的市场格局基本形成 [5] - 加快推动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建设 完善与新能源发电特性相适应的电力市场机制 [11] 民营经济参与 - 能源重点项目民营企业年均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 [4] - 前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发中半数项目引入民营企业参与 [4] - 智能微电网 虚拟电厂等发展进入快车道 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加快推进 [3]
储能业务驱动 广州智光电气上半年营收增逾三成明显减亏
南方都市报· 2025-08-25 08:28
公司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收约16.43亿元 同比增长31.71% [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5515万元 较上年同期亏损收窄3508万元 减亏幅度38.88% [2][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86亿元 同比大幅改善310.74% [3] 业务结构分析 - 储能业务实现营收约11.77亿元 成为公司最大营收板块 [6] - 储能设备销售及系统集成业务营收10.60亿元 [4] - 清远独立储能电站实现营业收入11724.84万元 净利润7408.20万元 [4] 产能建设进展 - 广州黄埔永和新型储能产业基地一期投产 二期试产 [4] - 云埔、南沙、永和、增城(在建)四个生产基地全部建成后大型储能系统产能将达12GWh [6] - 清远独立储能电站二期、三期和梅州平远项目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处于收尾调试阶段 [4] 技术优势领域 - 在高压级联型储能技术领域出货量居全国前列 [6] - 自主研发储能PCS、BMS、EMS、电池PACK等核心技术与产品 [4] 行业发展态势 - 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预计同比增长5%-6% 电源新增装机保持快速增长 [5] - 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升增加电力供应不确定性 推动新型储能需求 [5] - 构网型储能项目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 有效提升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能力 [5] - 高压级联型储能系统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