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动化

搜索文档
政策“组合拳”持续稳健有效 中国高质量发展“枝繁叶茂”
央视网· 2025-05-10 02:02
新职业与新工种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拟增加17个新职业,包括养老服务师、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等 [1] - 拟增加42个新工种,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智慧景区管理师等 [1] 婚姻登记条例修订 - 新修订《婚姻登记条例》实行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提高便利性 [3] - 婚姻登记机关需核对当事人证件、书面材料,并进行联网核对 [3] - 5月10日起办理结婚、离婚登记无需出示户口本,只需提供居民身份证和无配偶声明等 [5] - 民政部门将统筹规划全国婚姻基础信息库,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7] 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 中国人民银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8] - 再贷款用于支持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 [8] - 发放对象包括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和5家系统重要性城市商业银行 [10] - 金融机构自主决策贷款发放条件和金额 [10] 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标准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就《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11] - 标准涉及应急式车门内把手安装要求、隐藏式把手标志要求、电动把手防夹要求等 [11] - 专家指出当前车门把手存在强度不足、控制逻辑风险、断电失效等问题 [13] - 新标准旨在提高车辆安全性,保障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 [13]
针对隐藏式车门把手安全问题,工信部出手了!
证券时报· 2025-05-10 00:22
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6月7日 [1] - 新标准将填补对隐藏式车门内把手等规范不足的空白,聚焦潜在逃生、救援风险 [2] - 专家表示,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快速发展,车门把手产品暴露出多种问题:强度不足、控制逻辑潜在安全风险、识别操作难、断电失效、夹手等 [2] - 新标准修订具有重要意义,涉及应急式车门内把手安装要求、隐藏式车门内把手标志要求、电动式车门外把手防夹要求等 [3] - 从救援逃生角度,新标准将强化车门外把手在碰撞及车辆起火等事故场景的安全逻辑,增加机械或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 [4] - 新标准将规范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应急式车门内把手易于识别的安全标志,保证标志可见性 [4] - 新标准将保证车门把手的结构强度,防止事故发生后门锁操纵机构功能丧失 [4] "寻找创投金鹰 发掘企业新苗"行动计划 - 证券时报社主办"寻找创投金鹰 发掘企业新苗"行动计划,特别支持单位为全国创投协会联盟 [8] - 活动报名截止日期为5月14日,官方网站为证券时报网 [8]
中国汽研: 临2025-027 中国汽研关于接待投资者调研情况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09 11:01
调研概况 - 公司于2025年5月9日在重庆举办投资者沟通交流会,接待包括中邮证券、中金公司、广发证券等28家机构 [1] - 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周玉林、总经理刘安民等高管及事业部负责人 [1] 行业趋势与公司定位 - 汽车检测行业正从传统法规检测向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新技术研发与测试转型,车企选择检测机构时注重资质能力、科研能力、属地化服务等综合因素 [2] - 公司作为国内最早获得法规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围绕"安全、绿色、体验"三大技术主线,构建了从开发到售后的一体化服务能力,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领域保持技术优势 [3] - 第三方测评品牌在企业和消费者端形成良好影响力,助力开拓技术服务市场 [3] 环保排放与双碳业务 - 混合动力汽车和传统燃油车仍存在排放测试需求,欧七标准及中国新排放标准研究将带来新业务机会 [3][4] - 已推出中国汽车健康指数和双碳服务产品,涵盖碳排放核算、绿色低碳测评等领域,参与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 [4] 产能建设进展 - 华东总部基地基建收尾中,设备采购率90%(50%已安装调试),预计2025年底投运,聚焦新能源、智能网联等四大测试中心 [5] - 南方试验场完工率80%,预计2025年底试运营,正推进经营者集中审查 [6] 国际化与氢能布局 - 公司瞄准中国车企"新出海"模式,提供全球化质量技术服务 [5] - 氢能国检中心2024年投产,覆盖全产业链检测,子公司已研发氢减压器、氢喷射器等核心零部件,并拓展至氢发电、飞行汽车等新领域 [6][7] 属地化服务网络 - 除重庆本部外,已在华南、华中、华东、华北建立分支机构,强化属地化服务能力 [3]
确保断电、碰撞等险情下车门可打开!工信部出手整顿汽车隐形门把手
华夏时报· 2025-05-09 10:48
工信部制定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新标准 - 工信部公示《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 旨在为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性能提供科学规范依据 [2] - 标准起草单位包括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吉利汽车研究院 北京车和家等多家行业代表性企业 [2] - 标准明确汽车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装位置 安装方式及牢固程度等具体指标 确保紧急情况下车内人员可快速开门 [2] 隐藏式门把手成为新能源汽车设计趋势 - 汽车之家平台数据显示14341款车型中有1578款搭载隐形门把手 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达74% [4] - 特斯拉Model 3 蔚来ET7 小米SU7等车型采用不同隐藏式设计方案 成为车企科技感竞争的关键细节 [3][4] - 隐藏式设计使车辆外观更接近流线型 特斯拉Model S弹出式把手 高合HiPhi X按键式方案均强化未来座舱视觉冲击 [3] 隐藏式门把手的技术优势与用户争议 - 隐藏式门把手可降低车辆风阻0 01-0 03Cd 特斯拉Model 3风阻0 23Cd中隐藏式把手贡献约4%优化效果 [4] - 对于续航600公里车型 风阻优化相当于增加约15公里实际里程 [4] - 用户抱怨操作复杂 存在"找暗门 摸机关 防夹手"等痛点 但35岁以下科技爱好者群体接受度较高 [3][5] 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隐患与事故案例 - 2024年4月山西高速事故中某品牌车辆因碰撞断电导致电动门把手失效 延误救援致3人遇难 [6] - 美国消防协会数据显示电动车因隐藏式把手设计平均延长救援时间25秒 [6] - 极寒天气门把手结冰 涉水电路短路等问题频发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公开指出其重量大 密封性差等缺陷 [6] 行业改良方案与工信部新标准方向 - 长安UNI-T采用半隐藏式设计 极氪X添加语音提示功能 部分车型增设荧光应急拉环以提升安全性 [7] - 工信部新标准聚焦机械冗余 标志统一 强度测试三大领域 特别强调防误触设计 [8] - 美国NHTSA研究显示过度电子化设计使驾驶员分心指数提升40% 紧急状态误操作率上升27% [7] 隐藏式门把手背后的行业逻辑 - 该设计承载降低风阻的工程需求 构建品牌差异的营销诉求 以及满足用户情感体验的产品逻辑 [8] - 汽车分析师指出隐藏式设计是车企在电动化趋同背景下争夺用户心智的"钩子" [5] - 行业需在炫技与实用 创新与安全之间寻找平衡点 使隐藏式设计从争议走向经典 [8]
强化事故场景安全逻辑,工信部出手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
中国经济网· 2025-05-09 08:07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9日讯(记者 张懿) 昨日,工信部官网发文,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 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 《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建议书显示,《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 的起草单位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 有限公司等。项目周期为22个月。 《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规定了汽车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装要求、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和应 急式车门内把手的标志要求、电动式车门外把手的防夹要求与试验方法、车门外把手和车门内把手的强 度要求与试验方法、电动式车门把手的动态试验要求与试验方法。 工信部指出,近年来,随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隐藏式车门把手凭借美观、科技感强等 优势被广泛应用。市场上的车门把手产品呈现出工作原理、形式多样化趋势,在市场应用过程中暴露出 以下问题:强度不足、控制逻辑潜在安全风险、识别操作难(隐蔽无标志)、断电失效、夹手等,潜在逃 生、救援风险。 工信部强调,新标准的修订具有重要意义。从救援逃生角度,强化汽车车门外把手在碰撞以及车辆 起火等事故场景的安全逻辑,增加机械或者断电保护等安 ...
工信部出手!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
第一财经· 2025-05-09 02:51
行业政策动态 - 工信部公开征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意见 公示截止日期为2025年6月7日 [1] - 标准起草单位包括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吉利汽车研究院 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等企业 [1] 标准技术内容 - 标准涵盖应急式车门内把手安装要求 隐藏式车门内把手标志要求 电动式车门外把手防夹要求及试验方法 [1] - 标准适用于M1类 N1类汽车和多用途货车 其他车辆参照执行 [1] 行业现状与问题 - 隐藏式车门把手因美观和科技感优势快速普及 但市场产品存在强度不足 控制逻辑安全风险 识别操作困难等问题 [2] - 电动式门把手在碰撞起火事故中可能因断电失效 增加救援逃生阻碍 隐蔽设计导致紧急操作难度提升 [2] 标准修订意义 - 强化事故场景下门把手安全逻辑 增加机械/断电保护冗余设计 确保断电碰撞时车门可开启 [2] - 规范隐藏式/应急式内把手安全标志可见性 降低紧急逃生难度 防止门锁机构功能丧失 [2] 国内外标准对比 - 国外暂无同类标准 国内现有标准未覆盖电动式/隐藏式门把手的布置 标志 安全功能等技术要求 [3]
【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双环传动】公司业绩符合预期,电驱齿轮龙头强者恒强
东吴汽车黄细里团队· 2025-05-06 00:59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81亿元,同比增长8.76%,归母净利润10.24亿元,同比增长25.42% [2] - 2024Q4单季度营业收入20.39亿元,同比下降7.42%,环比下降15.76%,归母净利润2.86亿元,同比增长25.96%,环比增长7.88% [2] - 2025Q1营业收入20.65亿元,同比微降0.47%,环比增长1.27%,归母净利润2.76亿元,同比增长24.70%,环比下降3.46% [2] - 2024Q4综合毛利率31.04%,同比提升6.46个百分点,环比提升7.08个百分点,2025Q1毛利率26.82%,同比提升4.17个百分点 [3] - 2024Q4期间费用率13.13%,环比提升2.92个百分点,2025Q1期间费用率10.65%,同比提升0.74个百分点 [3] 业务发展 - 公司作为电驱齿轮龙头,在技术研发、设备产能和客户资源上具有竞争优势,受益于乘用车电动化率提升 [4] - 工业机器人精密减速器业务已实现6-1000KG全系列覆盖,并配套国内一线机器人客户 [4] - 通过成立环驱科技和收购三多乐布局民生齿轮业务,三多乐产品包括精密齿轮、塑胶齿轮减速器等 [5]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69亿元、15.57亿元、18.7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50元、1.84元、2.21元 [6] - 预计2025-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22.50倍、18.34倍、15.24倍 [6]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02.67亿元、120.87亿元、142.11亿元 [7]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23.98%、22.66%、20.36% [7] 财务指标 - 2024年毛利率25.01%,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26.14%、26.75%、27.12% [7] - 2024年归母净利率11.66%,预计2025-2027年分别为12.36%、12.88%、13.19% [7] - 2024年ROE11.62%,预计2025-2027年分别为12.82%、13.87%、14.63% [7] - 2024年资产负债率41.78%,预计2025-2027年分别为39.11%、37.96%、35.85% [7]
双环传动(002472):公司业绩符合预期 电驱齿轮龙头强者恒强
新浪财经· 2025-05-04 02:40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2024Q4及2025Q1业绩符合预期经营稳健 电驱齿轮龙头优势明显 机器人减速器和民生齿轮业务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维持买入评级 [1][2][3]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81亿元 同比增长8.76% 归母净利润10.24亿元 同比增长25.42% [1] - 2024Q4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39亿元 同比下降7.42% 环比下降15.76% 归母净利润2.86亿元 同比增长25.96% 环比增长7.88% [1] - 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65亿元 同比微降0.47% 环比增长1.27% 归母净利润2.76亿元 同比增长24.70% 环比下降3.46% [1] 公司经营指标 - 2024Q4单季度综合毛利率为31.04% 同比提升6.46个百分点 环比提升7.08个百分点 2025Q1单季度毛利率为26.82% 同比提升4.17个百分点 [2] - 2024Q4期间费用率为13.13% 环比提升2.92个百分点 主要系管理和研发费用率环比分别提升2.04和1.61个百分点 2025Q1期间费用率为10.65% 同比提升0.74个百分点 主要系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0.61个百分点 [2] - 2024Q4计提资产减值损失0.46亿元 信用减值损失0.13亿元 [2] - 2024Q4单季度归母净利率14.02% 环比提升3.07个百分点 2025Q1归母净利率13.37% 同比提升2.70个百分点 [2] 公司业务优势与前景 - 作为电驱齿轮龙头 在技术研发、设备产能和客户资源上有明显竞争优势 将持续受益于汽车行业电动化率提升 [3] - 深耕工业机器人精密减速器多年 已实现6 - 1000KG工业机器人所需精密减速器全覆盖 并配套国内一线机器人客户 后续减速器业务收入将持续增长 [3] - 成立环驱科技布局民生齿轮 收购三多乐助力业务发展 三多乐产品多样且覆盖下游广泛优质客户 [3]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 基本维持公司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2.69亿元、15.57亿元的预测 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值18.74亿元 对应的EPS分别为1.50元、1.84元、2.21元 [3] - 2025 - 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22.50倍、18.34倍、15.24倍 维持“买入”评级 [3]
多利科技(001311):Q1利润承压 一体化压铸放量在即
新浪财经· 2025-05-02 14:40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2025年一季报显示营收增长但盈利能力承压,积极拓展新兴业务且区域布局优化,一体化压铸业务将放量,预计2025 - 2027年业绩良好,维持“买入”评级 [1][2][3] 公司财务情况 - 2025Q1实现营业收入8.73亿元,同环比分别+11.82%/-20.99% [1] - 2025Q1实现归母净利润0.95亿元,同环比分别-17.10%/+14.56% [1] - 2025Q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91亿元,同环比分别-17.42%/+50.04% [1] - 2025Q1毛利率为20.91%,同环比分别-2.24pp/+2.16pp [1] - 2025Q1净利率为10.92%,同环比分别-3.75pp/+3.44pp,降低主因是期间费用增加 [1] - 2025Q1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39%/3.81%/-0.27%/2.61%,同比+0.06pp/+0.04pp/+0.02pp/+0.37pp [1] 公司业务发展 - 积极拓展一体化压铸、热成型等新兴业务,产品结构多元化发展,2024年单车配套价值量提升,未来有望进一步提高 [2] - 采取紧贴汽车产业集群建立生产基地战略,在多地配套布点,利于及时获反馈和响应需求 [2] - 2024年在江苏常州新增一体化压铸业务生产线,预计2025年下半年起逐步进入大规模量产期 [2]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EPS为2.08/2.38/2.71元,对应PE为13/11/10倍,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速达15.12% [3] - 给予公司2025年16倍PE,目标价33.28元,维持“买入”评级 [3]
面对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蛋糕,日系车企打出了明牌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5-01 09:33
文章核心观点 日系车企在华销量下滑,市场份额降低,加速融入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成共识,通过推出电动汽车、与中国科技领域供应商合作等方式应对市场变化 [1][2] 日系车在华市场现状 - 2024年本田、丰田、日产等日系车企在华销量下滑,市场份额降至11.2%,较2023年下降3.2个百分点,且连续2年下滑 [1] - 2024年中国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超60%,日系车市场份额再次下降 [2] 日系车在华推出电动汽车情况 - 2025上海车展上丰田、本田、长安马自达等亮出新能源车型,企图在竞争中获一席之地 [2] - 2024年本田在华两个合资公司启动新能源汽车工厂并已作业,目前电动车处于起步阶段,销量和收益不佳 [2] - 今年2月以来多家日系合资品牌在华推出纯电动汽车,注重提升性价比 [2] - 东风本田S7、广汽本田P7等车型通过降价以价换量,部分车型收获过万销量订单 [3] - 未来2年日系车企将密集在华投放电动汽车,到2027年本田投放10款电动车型,日产将投放新能源车型数量从8款提升到10款 [3] 日系车与中国科技领域供应商合作情况 - 丰田面向本土化建立ONE R&D研发机制,商品研发彻底本土化,已与比亚迪等车企建立合资公司,采用中国本土动力电池,规划搭载中国科技领域供应商产品 [4] - 日产与华为、Momenta达成合作,本田宣布与Momenta、Deepseek及宁德时代达成深度合作 [4][5] - 本田将在2030财年前投入约10万亿日元资源,其中软件定义汽车相关研发支出约2万亿日元,产品制造相关费用约6万亿日元 [5] - 马自达通过与长安合作压缩电驱、电池成本,发挥独特性提高收益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