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平权

搜索文档
比亚迪: 车王还是车王!但能否再继续狂奔?
海豚投研· 2025-04-26 11:18
核心观点 - 比亚迪2025年第一季度汽车毛利率达24%,超出市场预期的22.3%,毛销差为16.4%,体现强供应链溢价能力、高垂直整合能力和出海高毛利三重优势[2][10][11] - 一季度单车净利0.87万元,高于市场预期中枢0.8-0.85万元,也高于去年同期的0.67万元,主要得益于高毛利率和销售费用严控[2][17] - 一季度以清老款库存为主,降价幅度较大,导致卖车收入不及预期,但出海销量占比提升至20.9%,对单价有正向拉动[2][13] - 二季度智驾版车型将开始放量,预计能对冲老款车继续降价的影响,周订单量已稳定在8万辆,智驾版占比逐步提高[29][30] - 公司加速布局海外市场,一季度出海销量占比提升至26%,欧洲战略调整可能成为股价催化剂[30][33] 财务表现 - 一季度总收入1704亿元,同比增长36.3%,但环比下降7%[3] - 汽车业务毛利率24%,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5个百分点[3][10] - 研发费用142亿元,环比下降但超出市场预期的137.5亿元,主要因智驾平权和E平台研发投入[19] - 销售费用62亿元,低于市场预期的77亿元,预计因经销商返利减少[20] - 核心经营利润56亿元,略低于市场预期的62亿元,经营利润率3.3%[21] 业务运营 - 一季度单车成本10.2万元创历史新低,体现强控本能力[14] - 3月市占率有所下滑,市场担忧智驾平权需求能否支撑550万辆销量目标[23] - 库存水位达历史新高,预计二季度仍需继续清库存[25][27] - 智驾版车型增配不加价,预计毛利率高于老款降价车型,硬件成本仅6000-7000元[29] - 高端化进展有限,主要依靠腾势D9 DMI和方程豹豹5两款车型[30] 战略布局 - 加速城市NOA研发,计划下放到10万级价格带,应对小鹏和零跑的竞争[4] - 欧洲市场战略调整,可能取消关税改为设定最低价格,成为潜在股价催化剂[5][30] - 资本开支持续增加,扩建海外产能以支持80万辆出海销量目标[33] - 海外车型高毛利可为国内智驾版降价提供支撑,应对价格敏感型消费者[31] 市场预期 - 按550万辆销量和单车净利1万元计算,股价仍有10%+上涨空间[6] - 市场未充分定价550万辆销量目标,因担忧库存清理和智驾平权需求[4] - 二季度基本面边际改善确定性较强,建议关注股价回撤后的机会[6]
2024年财报解读:四维图新拿到了智驾终局的船票
中金在线· 2025-04-26 07:01
核心观点 - 2025年是"全民智驾元年",智驾渗透进入加速期,智驾能力成为车企竞争关键 [1] - 四维图新在智驾领域崭露头角,2024年营收35.18亿元同比增长12.68%,扣非净利润亏损收窄21.69% [1] - 公司智云、智芯、智驾业务全面突破,其中智云业务增长28.96%,智芯业务增长10.92% [1][2][4] - 公司通过"极致性价比"战略实现智驾平权,形成覆盖入门级到中高阶的完整产品矩阵 [6][7][9][11] - 公司加强生态协同,整合"地图+芯片+算法+数据"全链路能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性价比优势 [12][13][14][1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35.18亿元,较2023年31.22亿元增长12.68% [1] - 扣非净利润亏损较2023年收窄21.69% [1] - 智云板块营收22.54亿元,同比增长28.96% [2] - 智芯业务营收5.66亿元,同比增长10.92% [1] - 预计2025年实现大幅度减亏 [5] 业务进展 智云业务 - 数据合规业务推动增长,建立基于GDPR的个人信息管理体系 [2] - 数据合规需求提升将带动业务收入进一步增长 [3] 智芯业务 - 新一代中高阶智能座舱域控SoC芯片AC8025获多个项目定点,将在2024年下半年和2025年量产 [4] - 杰发科技SoC芯片累计出货量突破8600万套,MCU芯片达6500万颗 [4] 智驾业务 - 2024年初至2025年一季度获基础行车产品300万套及舱泊产品60万套新增定点 [1][4] - 订单预计最快2025年三季度起体现在收入上 [4] - 提出舱行泊一体化概念,提升整车智能化集成度 [9] 战略布局 性价比战略 - 推动核心芯片国产化,域控制器国产化率超70%,实现降本至少20% [9] - 采用毫米波雷达+轻量级高精地图的重视觉方案,适合10万-20万车型 [10] - 利用数据优势,积累大量道路数据和拓扑图 [9] 生态协同 - 增资南京四维智联1亿元,吸收滴滴智慧交通300人团队 [12] - 成立新智驾公司,为长城提供智能前视控制模块产品 [12] - 与轻舟智航合作研发中高阶智驾解决方案 [12] - 与火山引擎、卓驭科技、航盛电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3] - 火山引擎在公有云大模型服务市场份额达46.4% [13] - 卓驭科技继承大疆在性能和成本平衡方面的能力 [13]
比亚迪(002594):Q1业绩表现亮眼,三电核心技术再突破
东吴证券· 2025-04-26 06:3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Q1业绩符合市场预期,营收1704亿元,同环比+36%/-38%,归母净利润92亿元,同环比+100%/-39%,扣非净利润82亿元,同环比+118%/-41%,毛利率20.1%,同环比-1.8/+3.1pct,归母净利率5.4%,同环比+1.7/-0.1pct [7] - 2025Q1销量100万辆且出口占比提升,预计全年销量550万辆,同增25 - 30%,出口翻倍至80万辆+ [7] - Q1结构优化单车盈利亮眼,预计2025年单车利润维持9千元+ [7] - 比亚迪电子Q1利润同增2%,收入369亿元,同环比+1%/-33%,毛利率6.3%,同环比-0.6/+0.4pct,权益净利4亿元,同环比+2%/-48% [7] - 资本开支同比高增,存货较年初大幅增长,预计为海外产能扩建和出海在途发货,老车型去库已接近尾声 [7] - 维持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550/683/821亿元的预期,同增37%/24%/20%,对应PE20/17/14x,给予2025年28x,目标价507元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602,315|777,102|983,284|1,157,132|1,316,140| |同比(%)|42.04|29.02|26.53|17.68|13.74|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30,041|40,254|55,021|68,294|82,111| |同比(%)|80.72|34.00|36.68|24.12|20.23| |EPS - 最新摊薄(元/股)|9.88|13.25|18.10|22.47|27.02| |P/E(现价&最新摊薄)|37.51|28.00|20.48|16.50|13.72| [1] 市场数据 - 收盘价370.83元 - 一年最低/最高价206.58/403.40元 - 市净率6.33倍 - 流通A股市值431,057.96百万元 - 总市值1,126,976.79百万元 [5]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58.56元 - 资产负债率74.64% - 总股本3,039.07百万股 - 流通A股1,162.41百万股 [6] 三大财务预测表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流动资产|370,572|551,214|384,300|544,266| |非流动资产|412,784|403,848|376,062|333,376| |资产总计|783,356|955,062|760,362|877,642| |流动负债|495,985|563,149|297,312|333,313| |非流动负债|88,682|109,682|130,682|151,682| |负债合计|584,668|672,832|427,995|484,995|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185,251|266,916|314,722|372,200| |少数股东权益|13,437|15,315|17,645|20,448| |所有者权益合计|198,688|282,230|332,367|392,647| |负债和股东权益|783,356|955,062|760,362|877,642| [8] 利润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777,102|983,284|1,157,132|1,316,140| |营业成本(含金融类)|626,047|790,942|928,549|1,054,097| |税金及附加|14,752|18,682|21,986|25,007| |销售费用|24,085|29,499|33,557|36,852| |管理费用|18,645|22,616|25,457|26,323| |研发费用|53,195|66,863|75,792|82,259| |财务费用|1,216|(238)|(4)|1,160| |加:其他收益|14,052|14,258|13,307|11,187| |投资净收益|2,291|2,557|2,893|3,290| |公允价值变动|532|0|0|0| |减值损失|(5,425)|(3,500)|(3,500)|(3,500)| |资产处置收益|(127)|(98)|(116)|(132)| |营业利润|50,486|68,136|84,380|101,289| |营业外净收支|(805)|(800)|(800)|(800)| |利润总额|49,681|67,336|83,580|100,489| |减:所得税|8,093|10,437|12,955|15,576| |净利润|41,588|56,899|70,625|84,913| |减:少数股东损益|1,334|1,878|2,331|2,802|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0,254|55,021|68,294|82,111| |每股收益 - 最新股本摊薄(元)|13.25|18.10|22.47|27.02| |EBIT|50,897|67,098|83,576|101,649| |EBITDA|117,803|154,034|176,362|199,335| |毛利率(%)|19.44|19.56|19.75|19.91| |归母净利率(%)|5.18|5.60|5.90|6.24| |收入增长率(%)|29.02|26.53|17.68|13.74|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34.00|36.68|24.12|20.23| [8]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经营活动现金流|133,454|166,128|(142,459)|182,511| |投资活动现金流|(129,082)|(76,342)|(63,023)|(52,641)| |筹资活动现金流|(10,268)|47,213|(878)|(5,623)| |现金净增加额|(6,255)|136,639|(206,360)|124,247| |折旧和摊销|66,906|86,936|92,786|97,686| |资本开支|(96,292)|(78,898)|(65,916)|(55,932)| |营运资本变动|21,878|19,661|(308,782)|(3,219)| [8] 重要财务与估值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每股净资产(元)|58.56|82.93|98.66|117.57| |最新发行在外股份(百万股)|3,039|3,039|3,039|3,039| |ROIC(%)|19.52|19.46|18.62|18.86| |ROE - 摊薄(%)|21.73|20.61|21.70|22.06| |资产负债率(%)|74.64|70.45|56.29|55.26| |P/E(现价&最新股本摊薄)|28.00|20.48|16.50|13.72| |P/B(现价)|6.33|4.47|3.76|3.15| [8]
【招商电子】电连技术:25Q1盈利能力短期承压,看好后续智驾平权带动车载业务高增长
招商电子· 2025-04-25 10:2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全年营收46.6亿元,同比增长49.0%,归母净利润6.2亿元,同比增长74.7%,扣非归母净利润6.1亿元,同比增长75.6%,毛利率33.64%,同比提升1.26个百分点 [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1.96亿元,同比增长15.0%,环比下降9.9%,归母净利润1.23亿元,同比下降23.8%,环比下降24.7%,扣非归母净利润1.19亿元,同比下降20.7%,环比下降29.0%,毛利率30.73%,同比下降4.5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61个百分点 [2] 分业务表现 - 汽车连接器业务2024年营收14.6亿元,同比增长77.4%,毛利率39.4%,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2] - 射频连接器及线缆组件业务2024年营收10.4亿元,同比增长30.1%,毛利率43.2%,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 [2] - 电磁兼容件业务2024年营收9.1亿元,同比增长14.8%,毛利率30.8%,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 [2] - 软板业务2024年营收5.4亿元,同比增长73.1%,毛利率12.6%,同比提升6.5个百分点 [2] - 其他主营业务2024年营收7.1亿元,同比增长77.4%,毛利率27.6%,同比提升3.9个百分点 [2] 业务驱动因素 - 汽车连接器业务增长主要受益于汽车智能化渗透率提升和客户群体扩大,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2] - 软板业务增长主要受益于行业景气度复苏和子公司恒赫鼎富成功开拓市场 [2] - 其他多种连接器如FPC/BTB/WTB/LVDS/LTCC等业务增长主要受益于工控、消费电子领域景气复苏和客户拓展突破 [2] 短期业绩波动原因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环比下降主要受春节淡季因素影响 [2] - 毛利率下降主要由于汽车业务客户结构变化、消费电子低毛利软板业务占比提升、新建产能稼动率不足 [2] - 总部搬迁及新增固定资产折旧、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增加也对净利润造成影响 [2] 未来展望 - 预计后续几个季度汽车业务新增订单将起量,2025年第二季度及下半年汽车业务营收将实现快速增长 [2] - 智驾监管升级有助于提高市场对感知传感器等硬件的重视和配置要求,中长期看汽车智能化渗透仍为不可改变的大趋势 [2] - 消费电子领域传统业务需求稳定,新拓展的BTB连接器、电子烟业务逐步贡献业绩,软板业务中长线成长逻辑清晰 [2]
上市公司财报释放了哪些景气改善线索?
淡水泉投资· 2025-04-23 07:14
AI产业链代表的科技行业 - 互联网厂商业绩呈现上修态势,受益于监管政策适度转向及激发民营经济政策陆续出台 [3] - 国产AI算力资本开支加速追赶,头部互联网厂商2025年资本开支指引较2024年增长50%以上 [3] - 算力基建景气度提升,拉动芯片设计、代工、被动元器件等AI产业链盈利水平持续改善 [3][4] - 半导体先进制程技术突破,有望为龙头公司贡献可观增量业绩 [4] - 新型终端产品(如AI眼镜、耳机)市场涌现爆款,带动相关公司利润稳步攀升 [4] "以旧换新"政策的受益行业 - 家电和汽车需求快速增长,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渗透率连续7个月超50%,家电零售额增速连续4个月保持20%以上 [7] - 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累计达353万辆(日均3.5万辆),显著高于2024年9-12月的138万辆(日均1.13万辆) [7] - 智能驾驶技术迭代推动行业竞争格局变化,智能驾驶渗透率提升成为消费者购车关键考量因素 [7] - 龙头智能驾驶厂商市场份额扩大,规模效应带动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7] - 汽车电子需求变化(如车载摄像头性能提升、激光雷达应用、连接器高速高频化)推动细分赛道利润增长 [7] 超越经济周期、具有独立成长逻辑的优质公司 - 储能产业链龙头公司通过全球化产能布局规避关税影响,海外订单释放形成量利双击 [10] - 消费行业国货新品牌崛起,在化妆品、宠物、饰品、潮玩等领域通过精准需求切入打造品牌竞争力 [10] - 国内消费市场结构变化(注重情绪价值与质价比)为国产品牌创造新市场空间 [10]
思特威(688213):LOFIC/200MP有望接力50MP冲击高端,“智驾平权”带动车规业务快速增长
中银国际· 2025-04-21 01:3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思特威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5Q1营收17.50亿元,YoY+109%,毛利率22.8%,YoY+1.5pcts,2024年手机、汽车、安防业务均保持较快增长,2025年LOFIC+200MP新品有望贡献增量,汽车业务布局有望深化,维持买入评级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本信息 - 发行股数401.84百万,流通股323.04百万,总市值384.1605亿元,3个月日均交易额8.3758亿元,主要股东徐辰持股13.64% [4] 股价表现 - 今年至今绝对涨幅29.9%,1个月涨幅-5.8%,3个月涨幅28.1%,12个月涨幅104.9%,相对上证综指今年至今涨幅29.4%,1个月涨幅-1.4%,3个月涨幅27.0%,12个月涨幅98.3% [3] 财务数据 - 2023 - 2027E主营收入分别为28.57亿、59.68亿、85.56亿、107.11亿、123.47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5.1%、108.9%、43.4%、25.2%、15.3%;EBITDA分别为1.54亿、6.99亿、11.92亿、16.99亿、20.5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4亿、3.93亿、8.59亿、13.33亿、16.73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17.2%、2662.8%、118.6%、55.2%、25.5% [8] - 2023 - 2027E最新股本摊薄每股收益分别为0.04元、0.98元、2.14元、3.32元、4.16元,原先预估摊薄每股收益2025E为2.11元、2026E为3.29元,调整幅度分别为1.4%、0.9% [8] - 2023 - 2027E市盈率分别为2702.4倍、97.8倍、44.7倍、28.8倍、23.0倍;市净率分别为10.3倍、9.2倍、7.8倍、6.4倍、5.1倍;EV/EBITDA分别为151.1倍、46.2倍、32.8倍、22.4倍、17.9倍 [8] - 2023 - 2027E每股股息分别为0.2元、0.2元、0.3元、0.5元、0.6元,股息率分别为0.3%、0.2%、0.3%、0.5%、0.7% [8] 业务分析 - 营收快速增长,规模效应和供应链成本优化推动毛利率上升,2024年营收59.68亿元,YoY+109%,毛利率21.1%,YoY+1.1pcts,归母净利润3.93亿元,YoY+2663%;2025Q1营收17.50亿元,QoQ - 1%,YoY+109%,毛利率22.8%,QoQ+3.8pcts,YoY+1.5pcts,归母净利润1.91亿元,QoQ+60%,YoY+1265% [9] - 50MP产品推动手机业务营收快速增长,LOFIC+200MP新产品有望在2025年贡献增量,2024年智能手机业务营收32.91亿元,YoY+269%,占主营收入比例55.2%,2024年思特威在全球手机CIS市场出货份额占11.2%,位列第5名 [9] - 主流车厂合作深化,M1芯片助力智驾视觉系统应用的升级,2024年汽车业务营收5.27亿元,YoY+79%,占主营收入比例8.8%,2023 - 2029年全球汽车CIS市场规模将从23亿美元增长至32亿美元,CAGR约5.4%,2023年公司在车载CIS市场上位列全球第4、国内第2 [9] - 安防CIS市场需求升级,公司持续稳固龙头地位,2024年安防业务营收21.50亿元,YoY+29%,占主营收入比例36.0%,2020 - 2023年公司持续位列全球安防CIS出货第1名 [9] 估值 - 预计思特威2025/2026/2027年EPS分别为2.14/3.32/4.16元,截至2025年4月18日收盘,思特威总市值约384亿元,对应2025/2026/2027年PE分别为44.7/28.8/23.0倍 [6]
工信部新一轮稳增长方案出台,深入实施“机器人+”等行业的推广应用;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冠军诞生,天工Ultra率先撞线——《投资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1 00:29
重要市场新闻 - 互联网行业需在原创技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实现领先突破,全面加快行业现代化建设,支撑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1] 人形机器人产业 - 优必选联合10家企事业单位组建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完成半程马拉松,最高速度超12公里/小时 [2] - 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突破万亿规模,推动专用机器人向通用机器人发展 [2] - 工信部将实施"机器人+"行动,加强通用大模型研发,突破智能感知、人机协作等关键技术 [3] 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 - 华为将发布兆瓦级超充产品,最大功率1.5兆瓦,15分钟可充满300度电池的电动重卡 [4] - 2024年全球兆瓦超充市场规模约6406万美元,预计2030年达1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80.91% [4] 低空经济发展 - 国家发改委谋划编制低空经济"十五五"规划,浙江省已确定11个"先飞区"试点 [5][6] - 低空经济预计2025年迎来爆发,eVTOL预计2026-2027年取证,将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6] 公司风险动态 - 盛和资源表示MP公司暂停出口稀土精矿不会对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已构建多元化供应渠道 [7] - 宏达新材2024年财报可能被出具带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段落的审计意见 [7] - ST天龙因净资产为负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天龙" [8] - 中环环保股东金通安益计划减持不超过3.55%股份 [8] - 长药控股因净资产-4.33亿元且连续三年扣非净利润为负,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9]
“智驾平权”时代加速来临 提升技术安全性要软硬件兼顾
证券时报· 2025-04-17 18:19
今年2月,比亚迪率先提出"全民智驾"的概念,将车圈的战场转移到了智驾领域。随后,吉利、奇瑞、 长安纷纷跟进。此外,华为鸿蒙系、广汽、小鹏等车企,也在加速智驾落地,且推进L3级自动驾驶的 量产。 然而,近期一辆小米SU7遭遇的严重交通事故,则让市场更加关注起智能驾驶的安全性。在争议之中, 智能驾驶该如何推进?如何构建安全防火墙?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智驾平权"加速 伴随着比亚迪智能化战略的发布,全民智驾几乎成为汽车行业的一种新趋势。 比亚迪发布的"天神之眼"系统,为汽车行业打响了"智驾平权"的"第一枪"。紧接着,吉利发布了"千里 浩瀚"智驾方案,奇瑞推出了"猎鹰智驾",广汽集团上市了搭载"星灵智行"系统的新车。长安汽车、长 城汽车、零跑汽车、北汽集团也对外密集释放各自的智驾布局信息,核心目标就是为了争夺10万—15万 元的智驾汽车市场蛋糕。 此外,华为鸿蒙系、小鹏汽车、特斯拉等对更高阶智驾的探索,也促使智驾赛道迎来加速洗牌。 开源证券称,当前高阶智驾的渗透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需要比亚迪这类车企通过大规模的智驾上车对 消费者进行教育,同时通过华为、小鹏等行业第一梯队车企引领高阶智驾技术的发展。 惠誉评级亚太区企业 ...
公司深度|小鹏汽车:科技平权 智驾先锋【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4-17 00:47
核心观点 - 公司新一轮产品周期强势开启,2024Q3推出MONA M03、2024Q4推出P7+,2025年计划推出4款新车型,预计2025年销量达45万辆以上,同比大幅提升[2] - 公司持续推进渠道改革和降本增效措施,与大众集团深化合作,汽车毛利率有望从不足10%逐步提升至10-15%,2025Q4或实现季度净利润转正[2][3] - 公司智驾技术位于行业第一梯队,率先推行低成本纯视觉智驾方案,XNGP已实车验证2595个城市,有望在15-25万元主流市场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4][64][70] 产品与销量 - MONA M03定价11.98-15.58万元,具备越级智能座舱与智驾能力,CLTC续航620km,预计稳态月销1.5万辆,截至2025年1月已交付4.9万辆[30][32] - P7+定价18.68万元起,采用纯视觉智驾方案,车身长度5056mm,轴距3000mm,空间利用率88%,标配真皮座椅和全功能舒适配置[38][41] - 2024年公司交付新车19.1万台,同比+34.9%,预计2025-2027年销量分别为50.0/79.3/89.8万辆,收入867.3/1385.5/1593.8亿元[82][16] 技术与研发 - SEPA 2.0扶摇架构使新车型研发周期缩短20%,零部件通用化率最高达80%,标配800V高压SiC平台,充电5分钟续航200km[46][47] - 全球首颗"小鹏图灵"芯片成功流片,计算能力是现有芯片3倍,支持本地运行30B参数大模型,为AI体系提供算力支撑[67] - 端到端大模型XNet+XPlanner+XBrain已量产落地,XNGP实现2天迭代1次,累计测试756万公里,视频训练超10亿公里[67][70] 成本与效率 - 2024Q4毛利率回升至14.4%,同比+8.2pts,汽车毛利率10.0%,同比+6.0pts,服务及其他收入毛利率59.6%[20] - 公司进行直营加盟体系整合,将24个销售区域缩减为12个,推出"木星计划"以经销商模式替换直营模式,降低运营成本[55] - 与大众集团签署电子电气架构技术合作协议,联合采购可使产品开发周期缩短30%,实现技术创收和降本增效[58][60] 海外与新兴业务 - 2024年进入3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70多家海外销售店,G9成为挪威、丹麦、以色列等国纯电销量第一[73][75] - 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2024Q4启动预售,采用陆行体+飞行体设计,已获1.5亿美元B1轮融资[76] - 人形机器人Iron身高178cm,拥有62个主动自由度,搭载AI鹰眼视觉系统,已应用于工厂场景[78][81]
29万的宝马5系,在关税大棒前不值一提!
商业洞察· 2025-04-15 09:49
宝马5系价格变动 - 宝马5系终端价格降至历史冰点,最低裸车价跌破29万(525Li M运动套装车型)[6][12][13] - 指导价43.99万,降价幅度达三分之一(约14.7万)[14] - 销售策略转向现车促销,现车充足且可进一步议价[13] 市场背景与竞争格局 - 2025年Q1共51款车型降价,3月豪华车促销力度达26.1%(同比+4.7pct)[20][21] - 新能源车促销力度达11.5%,国产新能源冲击中高端市场[21][22] - 福特、名爵等品牌推出"一口价"政策,最高优惠3.7万[20] 消费者行为与品牌影响 - 消费者购车偏好转向性价比,品牌光环效应减弱[24] - 宝马5系降价削弱其"中产白月光"的象征意义,部分用户心理落差显著[18][19] - 新能源车因配置与智能化优势抢占用户心智[23] 行业动态与车企应对 - 车企通过智驾技术降本(如比亚迪、吉利等将智驾价格压至6万以下)[27][28] - 传统车企面临利润挤压,北汽蓝谷、上汽集团提及价格战导致毛利下降[26] - Q1新能源销量激增,零跑、小鹏同比翻倍,比亚迪季度销量首破百万[27] 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关税政策冲击全球汽车供应链,特斯拉等企业成本增加25%-40%[31] - Stellantis、福特等调整生产布局,部分车企暂停对美出口[31] - 关税导致美国终端消费价格上涨,涉及汽车、手机等多品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