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行合一

搜索文档
中国人寿(601628)1Q25业绩点评:净利润、净资产、NBV均有增长 业绩全面超预期
新浪财经· 2025-04-30 04:36
1Q25业绩表现 - 1Q25归母净利润288亿元,同比增长39.5%,超预期[1] - 1Q25末净资产5,325亿元,环比增长4.5%[1] - 总保费3,544亿元,同比增长5%,新单保费1,074亿元,同比下降4.5%[1][2] - 年化净/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2.60%/2.75%,同比下降0.22/0.48个百分点[1] 净利润增长驱动因素 - 保险服务费用下降276亿元,同比减少32.8%,主要因承保管理加强和市场利率上行[1] - 公允价值损益为-24亿元,上年同期为295亿元,受市场波动影响[1] - 净资产增长因利率变动释放保险合同负债,对冲FVOCI债券贬值[1] 产品结构与NBV表现 - 长期险首年保费659亿元,同比下降15.1%,受销售节奏和产品结构调整影响[2] - 浮动收益型期交保费占比51.7%,负债成本有望持续下降[2] - NBV同比增长4.8%,因报行合一和预定利率调整提升NBVM[2] 投资收益与偿付能力 - 1Q25净/总投资收益分别为442.5亿元/537.7亿元,同比增长3.7%/下降16.8%[2] - 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46.1%/199.3%,同比下降7.2/8.4个百分点,基本稳定[2] 未来业绩展望 -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74亿元、1,082亿元、1,105亿元,同比增速0.4%、0.7%、2.1%[3] - 预计25-27年NBV分别为367亿元、389亿元、409亿元,同比增速8.8%、6.2%、4.9%[3] - 当前股价对应25E-27E动态P/EV分别为0.69倍、0.65倍、0.61倍[3]
寿险变天,“3%保底”神话已终结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4-30 02:15
监管政策调整 - 监管发布14号文 允许保险公司调整万能险新单最低保证利率以防范利差损风险[8] - 监管发布13号文 推动个险渠道改革并深化执行"报行合一"要求[3][15] - 监管核心思路是通过管控死差 利差 费差三方面降低行业整体风险[5] 万能险市场变革 - 万能险保证利率调整仅针对新单 不涉及存量保单[10] - 部分险企已停止3%以上高保底万能账户的保费追加 如瑞众人寿停止所有保底3%及以上账户 和谐健康停止21款产品加保[11][13] - 万能险曾出现保底3.5% 结算利率7%的高收益阶段 导致险企投资激进化[10] - 2016年行业前十险企中有4家万能险占比超75%[10] 个险渠道改革影响 - "报行合一"导致银保和经代渠道成本下降30% 但引发经纪人大量离职[16] - 个险渠道首次全面执行"报行合一" 代理人佣金出现下滑 部分产品佣金腰斩[18] - 新规要求10年以上保单佣金发放期不少于5年 引导长期服务但影响当期收入[18] - 中国平安寿险代理人数量从36.3万降至33.8万 环比下降6.9%[7]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前3月人身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79万亿元 增速仅0.24%[7] - 中小险企受冲击更明显 新单保费降幅显著且面临更大经营压力[22] - 早期3.5%保证利率的万能险实际要求资产端年化收益率达5%以上 当前市场难以实现[23] 行业转型方向 - 头部险企可通过新基本法改革将利益向一线队伍倾斜[21] - 部分险企转向发展保障型和分红型产品 追求死差和费差收益[24] - 中小险企面临品牌溢价低 自有队伍小的困境 需走向精细化特色化转型[22][26]
新华保险(601336)1Q25业绩点评:NBV超预期、利润双位数增长 净资产短期下降
新浪财经· 2025-04-30 00:30
1Q25业绩表现 - 公司1Q25归母净利润58 8亿元 同比增长19% [1] - 净资产798 5亿元 同比下降17% [1] - 年化总/综合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 7%/2 8% 同比+1 1/-3 9个百分点 [1] - 投资收益97 7亿元 上年同期为-17 2亿元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 1亿元 同比下降62 4% [1] 保费与NBV增长 - 期交保费194 7亿元 同比增长117 3% 其中个险/银保渠道分别增长133 4%/94 5% [2] - 银保趸交保费76 4亿元 同比增长324 5% 占新单比重达50 7% 同比提升18 7个百分点 [2] - NBV同比增长67 9% 增速慢于期交保费主要因假设口径差异 [2] 投资与偿付能力 - 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81 2亿元 上年同期为+48 8亿元 [1] - 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84 0%/256 5% 较上年末提升60/38 9个百分点 [3] - 净资产下降主要因利率上行导致债券贬值(-81亿元)及保险合同负债增提(-145亿元) [3] 渠道与产品策略 - 个险渠道期交保费118 9亿元 银保渠道74 2亿元 增长主要因产品供给丰富及绩优队伍建设 [2] - 银保趸交占比提升或稀释价值率 个险NBVM在报行合一及预定利率下调推动下有望提升 [2]
同比仅增1.4%,一季度A股五大上市险企业绩“冷暖”交织
北京商报· 2025-04-29 14:02
业绩表现分化 截至4月29日晚间,A股五大上市险企一季报悉数披露。综合来看,五家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841.76亿元,同比增长1.4%。按盈利规模排序,中国 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收获了百亿以上净利润,分别为288.02亿元、270.16亿元和128.49亿元。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净利润分别为96.27亿元 和58.82亿元。 在行业保费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上市险企一季度的业绩如何?截至4月29日晚间,A股五大上市险企2025年一季报全部亮相。中国人寿、中国平 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今年一季度共取得净利润841.76亿元,同比增长1.4%,日赚9.35亿元。 今年一季度,五家上市险企业绩表现分化明显,整体呈"三升两降"格局,部分险企实现了净利润两位数增长,也有险企净利润降幅达到两位数。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市险企寿险新业务价值增长,一方面是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代理人产能提升;另一方面则是在"报行合一"及预定利率下调 背景下,保险公司渠道费用率下降,助力负债成本的降低。柏文喜提到,通过"报行合一",险企可以更好地控制渠道成本,这直接改善了险企的 费差水平,提升了新业务价值率。 增速方面,一季度上述五家公司净 ...
中国太保(601601):NBV好于预期 利润和净资产受利率波动拖累
新浪财经· 2025-04-29 02:35
1Q25业绩表现 - 1Q25归母净利润96.3亿元,同比下滑18.1% [1] - 新业务价值(NBV)57.8亿元,同比增长39%(可比口径),新业务价值率(NBVM)13.5%,同比提升0.86个百分点 [1] - 综合成本率(COR)97.4%,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1] - 非年化净投资收益率0.8%,总投资收益率1.0%,同比分别持平和下降0.3个百分点 [1] - 净资产2636亿元,较年初下降9.5% [1] 净利润与净资产变动原因 - 净利润同比下滑主要受短期利率上行和权益市场震荡拖累投资收益,公允价值损益16.6亿元,同比下滑89% [1] - 净资产环比下降主要因保险合同金融变动(-97.7亿元)和债券公允价值变动(-284亿元)同时为负,预计后续曲线平滑后有望回升 [1] 渠道表现与保费增长 - 代理人/银保/团险新单保费同比分别下滑15.2%、增长130.7%、增长7.8%,银保期交45.1亿元,同比增长86.1% [2] - 代理人规模18.8万人,同比增长1.1%,环比持平,增员人数同比增长18.9% [2] - 财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0%,其中车险/非车险保费分别为268.3亿元/36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0.7% [2] 投资表现 - 保险资金投资规模超2.8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8% [3] - FVOCI权益规模较年初增长6.5%,快于投资资产增速,预计因增配高股息资产 [3] 未来展望 - 代理人队伍规模企稳、银保增速迅猛,推动NBV稳健增长 [3] - 财险COR改善、保费延续增长,承保利润有望继续提升 [3] -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8/545/590亿元,增速为+10.8%/+9.3%/+8.2% [3] - 预计25-27年NBV分别为151/164/176亿元,增速为+13.9%/+8.8%/+7.1% [3] - 当前股价对应25-27E的P/EV倍数分别为0.49/0.47/0.44倍 [3]
寿险变天,“3%保底”神话已终结
36氪· 2025-04-29 01:06
在寿险"最冷开门红"寒意未散之时,监管短时间内连发两道文件,剑指寿险两大柱石——万能险和个险代理人队伍。 4月25日,监管发布《关于加强万能型人身保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14号文")而在一周之前,4月18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发布《关于推动 深化人身保险行业个人营销体制改革的通知》(简称"13号文")。 监管核心管理思路是降低风险。其实现途径是从"三差"入手——死差上,主要是此前调整生命表;利差上,主要是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费差上,管控 行业整体销售费用过高的问题。 在利率不断下行之时,监管为压降行业负债端成本,可谓用心良苦。 但,也或是刮骨疗毒。 金妹妹从第一个发布财报的中国平安(601318.SH)的代理人数据中发现,2025年3月底寿险代理人数为33.8万,相比去年末的36.3万人,环比下降了 6.9%。"清虚"代理人的风,还在继续吹。 同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月保险业实现人身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79万亿元,增速仅有0.24%。 而今寿险再迎来剧变,究竟几家欢喜几家愁? 01 "3.0%保底"终结 14号文最被广泛讨论的点是,保险公司应明确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允许保险公司 ...
营收增长73% 致保科技新增再保牌照闯海外
中国经营报· 2025-04-25 08:36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1.4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7% [1] - 营业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加1218万元 [1] - 总收入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6210万元,其中经纪业务增长6960万元,部分被MGU服务减少的750万元抵消 [2] - 营销费用由2023年同期的2100万元降至1860万元,主要因公司声誉提升减少广告支出 [2] 商业模式与市场定位 - 主要提供2B2C数字嵌入式保险经纪服务,开发40多种数字保险解决方案,覆盖旅游、体育、物流、公用事业和电子商务等场景 [2] - B端渠道数量同比增长33%至2000多家,C端客户数量增长100%至超2000万户 [2] - 亚洲嵌入式保险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2700亿美元,66%增长来自传统渠道转移 [2] 增长策略 - 横向拓展B端合作场景,包括新能源车等蓝海领域;纵向拓展保险产品类型如中高端医疗 [3] - 收入来源多样化应对"报行合一"政策影响,包括技术服务费、咨询费及参与保险全环节(风险评估、TPA、理赔等) [4] - 马来西亚再保险子公司获批,旨在与经纪业务协同,拓展承保服务与收入来源 [5] 海外扩张 - 东南亚为优先市场,因文化相似性及数字化能力差距较小,已与新加坡保险公司签约 [6] - 计划布局美国市场,利用产品结构复杂性优势,已与当地经纪公司建立合作 [6] - 惠择(HUIZ.OI)海外收入占比从2023年1.6%升至2024年18.3%,反映行业出海趋势 [5] 行业痛点与机遇 - 2B2C模式解决B端场景转化效率低、C端服务流程繁琐等问题 [3] - 东南亚市场空间大但面临监管合规与本地竞争挑战 [1][5] - 再保险业务需强化风险管控,公司选择性承担风险并依赖历史数据与技术支撑 [6]
2025版人身险产品“负面清单”出炉:103条“红线”划定 剑指行业痛点
金融时报· 2025-04-24 01:31
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约5.7万亿元,其中人身险业实现保费收入 4.26万亿元,占据行业绝对大头。 "'负面清单'正是通过明确禁止性要求,来强化人身险产品的合规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 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负面清单"涵盖人身保险产品的全流程, 包括条款表述、产品设计、费率厘定及报送管理等,是促进保险公司合规经营的重要参考。 记者注意到,首版"负面清单"发布于2018年。彼时,原银保监会对人身险产品列明了52条开发设计"红 线",并于2019年建立了人身险产品通报制度。2021年起,原银保监会发布2021版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 单"并持续至今。 从数量上看,近年来"负面清单"持续扩容,从2021版的73条到2022版的82条,再到2023版的90条,2024 版增至94条,直至如今2025版的103条。金融监管总局明确要求,各公司要认真对照"负面清单"持续加 强对产品精算工作的管理,切实提升合规经营意识。各公司总精算师要切实履职尽责,持续提升专业 性、独立性和职业道德,做好产品的全周期管理。 "监管持续更新'负面清单'体现出动态治理 ...
深化寿险代理人体制改革,佣金递延与报行合一规范渠道发展
东吴证券· 2025-04-19 08: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维持“增持”评级 [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负债端、资产端均有改善机会,低估值+低持仓,攻守兼备 [2] - 新规落地持续推动寿险渠道深化转型,赋能长期业务增长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现状 - 市场储蓄需求旺盛,在监管引导和险企转型下,负债成本有望下降,利差损压力将缓解 [2] - 近期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稳定在1.65%左右,未来伴随国内经济复苏,长端利率若上行,保险公司新增固收类投资收益率压力将缓解 [2] - 当前公募基金对保险股持仓处于低位,2025年4月18日保险板块估值0.50 - 0.80倍2025E P/EV,处于历史低位 [2] 政策内容 - 深化改革,完善以长期服务为导向的佣金激励机制,支持人员转换身份,建立佣金激励和递延发放机制 [6] - 强化监管,要求深化执行“报行合一”,加强费用管控,建立佣金追索扣回机制,统一各渠道监管要求 [6] - 夯实基础,实施分级销售,提升代理人社会保障,建立产品分类和人员分级标准、诚信信息管理机制,推动提升福利保障水平 [6] 上市险企情况 - 2024年末,A股五家上市险企代理人规模合计138.5万人,较2024年初下滑2.7%,较年中提升0.9%,已基本企稳 [6] - 各公司代理人渠道人均产能均明显提升,如中国人寿月人均首年期交保费同比+15%,中国平安可比口径下人均NBV同比+43%,中国太保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规模保费同比+18% [6] 上市险企估值及盈利预测 - 报告给出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中国太保、中国人保的价格、EV、1YrVNB、P/EV、VNBX、EPS、BVPS、P/E、P/B等指标在2022 - 2025E的数据 [12]
财险市占率连降三年 高管履新后 中国人保传统业务如何破局
南方都市报· 2025-04-01 14:03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人保2024年经营业绩稳中有进,但核心业务财险市场份额逐年收缩,新能源车险业务面临市场分流风险,且人保财险合规难题有待攻克,当下亟待解决改善财险核心业务利润、创新优化新能源车险供给、加强内部合规文化建设三大困局 [2][5][11] 分组1:2024年业绩情况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20亿元,同比增长12.5%;总资产达1.77万亿元,同比增长13.4%;净利润578.20亿元,同比增长83.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28.69亿元,同比增长88.2% [2] - 实现保险服务收入5377.09亿元,同比增长6.7%;原保险保费收入26930.15亿元,同比增长4.7% [3] - 人保财险保险服务收入4852.23亿元,同比增长6.1%;人保寿险保险服务收入223.8亿元,同比增长23%;人保健康保险服务收入272.2亿元,同比增长6.2% [3] - 2024年人保财险、人保寿险、人保健康的承保利润率分别为104%、299%、153% [4] - 2024年是人保财险近年来大灾损失最大的一年,大灾净损失155.7亿元,比近五年平均大灾净损失高出52.5亿元,比2023年高出37.2亿元 [5] - 2024年人保车险业务实现保险服务收入2947.01亿元,同比增长4.5%,但增速较上一年同期下降0.8% [8] 分组2:市场份额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人保财险在财产保险市场份额为31.8%,人保寿险和人保健康在人身保险市场份额合计为3.8%,近三年来,人保财险在财产保险市场份额逐年下滑 [5] 分组3:新能源车险业务情况 - 新兴的新能源车主机厂在新能源车险市场竞争中,获客、产品设计与定价上有优势,未来财险公司面临市场分流风险 [8] - 2024年公司承保新能源汽车1159.05万辆,同比增长57.3%,承保数量占比11%,保费收入508.57亿元,同比增长58.7%,保费占比17.2% [8] - 公司将2025年新能源车险综合成本率目标设定在100%以内 [9] - 公司与各大主机厂等环节参与方建立良好渠道合作,开发了“人保分”用于新能源车定价,2025年计划将其打包成标准定价产品分享给中小保险同行免费使用 [9] 分组4:合规问题情况 - 2024年全年,人保财险累计收到罚单约170张,合计罚款超4500万元,违规行为涵盖车险数据造假等多项核心业务 [9] - 2025年开年不到三个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十余省市分局已对人保财险密集开出10余张罚单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