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务价值率

搜索文档
2025上半年度10家上市寿险公司分析
搜狐财经· 2025-09-25 05:38
新业务价值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上市寿险公司合计新业务价值933亿元,同比增长31.3% [1][24] - 除中信保诚外所有上市寿险公司新业务价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中国人寿285亿元(+20.3%)、平安寿险223亿元(+39.8%)、太保寿险95亿元(+32.3%)、新华保险62亿元(+58.4%)、太平人寿62亿元(+22.9%)、人保寿险50亿元(+71.7%)、友邦人寿54亿元(+10%)、阳光人寿40亿元(+47.2%)、人保健康38亿元(+51%) [1][25] 新业务价值率变化 - 行业加权新业务价值率27.6%,同比提升6.7个百分点 [3][30] - 中国人寿个险渠道新业务价值率32.4%(+9.2pct)、平安寿险26.1%(+8.8pct)、太保寿险15%(+0.3pct)、新华保险21.6%(+3.1pct)、友邦人寿58.6%(+2pct) [3][31][32] - 价值率提升主要受预定利率下调和"报行合一"费用管控政策驱动 [4][34] 新单保费结构分化 - 行业新单保费5227亿元,同比增长7.8% [7][36] - 太保寿险630亿元(+28.2%)、新华保险424亿元(+100.5%)、人保寿险413亿元(+18%),但平安寿险1222亿元(-6.1%)、友邦人寿92亿元(-8.2%)、阳光人寿190亿元(-3%)出现下滑 [7][36][38] - 代理人渠道新单保费2238亿元同比下降13.8%,银保渠道175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1.1% [8][10][45] - 银保渠道爆发式增长主要由新华保险(+150.2%)和中国人寿(+111.1%)驱动 [10][47] 渠道转型特征 - 代理人渠道面临转型压力,主力产品向浮动收益型转变叠加利率下行降低产品吸引力 [47][55] - 银保渠道在"报行合一"政策支持下实现规模与价值同步提升的高质量发展 [49] - 代理人数量160.5万人(-2.9%),人均产能13.9万元(-11.3%),平安寿险代理人产能22.2万元保持行业最高 [51][55][56] 行业发展阶段演变 - 2018-2022年处于"量价齐跌"阶段,受转型改革及疫情影响 [11][59] - 2023年进入"价稳量增"转折点,3.5%增额终身寿产品刺激保费增长 [12][60][61] - 2024年呈现"价升量稳"特征,代理人产能提升抵消人力下降 [13][62] - 2025年进入"量价齐升"恢复期,银保渠道强劲增长驱动整体复苏 [15][63][64]
2025上半年度10家上市寿险公司分析:新业务价值大增31.3%的背后是量价齐升,而新单保费涨7.8%的背后则是渠道切换!
13个精算师· 2025-09-24 11:01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上市寿险行业新业务价值同比大幅增长31.3%,主要驱动因素是量价齐升,其中新单保费增长7.8%,新业务价值率提升6.7个百分点 [16][18][23] - 行业增长呈现结构性分化:代理人渠道新单保费同比下降13.8%,而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同比大幅增长61.1%,形成渠道切换态势 [37][39][40] - 新业务价值率提升主要受预定利率下调和"报行合一"费用管控政策影响,行业从2018-2022年"量价齐跌"过渡至2025年"量价齐升"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23][26][48][51] 新业务价值表现 - 10家上市寿险公司新业务价值合计933亿元,同比增长31.3%,除中信保诚外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16][18] - 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285亿元(+20.3%),平安寿险223亿元(+39.8%),太保寿险95亿元(+32.3%),新华保险增速达58.4% [17][18] - 友邦人寿新业务价值率58.6%为行业最高,中信保诚43%位居第二 [23][24] 新业务价值率变化 - 行业加权新业务价值率27.6%,同比提升6.7个百分点 [23] - 中国人寿个险渠道新业务价值率32.4%(+9.2ppt),平安寿险26.1%(+8.8ppt),太平人寿21.6%(+3.1ppt) [23][26] - 人保寿险和人保健康新业务价值率分别提升4.0和3.9个百分点 [26] 新单保费结构分析 - 全行业新单保费5227亿元,同比增长7.8%,但公司间分化明显:太保寿险增28.2%,新华保险增100.5%,而平安寿险、友邦人寿和阳光人寿出现下滑 [28][31][32] - 代理人渠道新单保费2238亿元,同比下降13.8%,其中中国人寿739亿元(-21.6%),平安寿险756亿元(-20.1%) [37][39] - 银保渠道新单保费175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1.1%,新华保险增150.2%,中国人寿增111.1% [39] 渠道转型与代理人状况 - 代理人数量160.5万人,同比下滑2.9%,人均产能13.9万元,同比下降11.3% [42][46][47] - 平安寿险代理人产能22.2万元为行业最高,但同比仍下降20.1% [46][47] - 银保渠道在"报行合一"政策下实现价值与规模同步提升,告别粗放增长模式 [40] 历史发展阶段特征 - 2018-2022年:量价齐跌阶段,受业务转型、代理人改革及疫情影响 [48][49] - 2023年:价稳量增转折点,3.5%增额终身寿产品刺激新单保费增长,价值率企稳 [50] - 2024年:价升量稳过渡期,代理人产能提升抵消人力下降,预定利率下调改善价值率 [51] - 2025年:量价齐升恢复期,银保渠道高增长弥补个代渠道下滑,行业呈现韧性发展 [51]
头部上市险企上半年新业务价值大涨,能否成为重塑估值的“利器”
华夏时报· 2025-09-01 04:40
新业务价值增长表现 - 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223.35亿元,同比增长39.8% [2] - 中国人寿上半年新业务价值285.46亿元,同比增长20.3% [2] - 中国太保上半年新业务价值95.44亿元,同比增长32.3% [2] - 中国人保旗下寿险新业务价值49.78亿元,同比增长71.7% [2] - 中国太平旗下寿险新业务价值61.81亿元,同比增长22.8% [2] - 新华保险上半年新业务价值61.82亿元,同比增长58% [2] - 友邦保险新业务价值28.38亿美元,同比增长14% [2] 新业务价值驱动因素 - 平安寿险改革释放多渠道策略、产品+服务和AI赋能三重红利 [5] - 友邦保险新业务价值增长源于银保合作模式、全面数码化及新市场招聘 [5] - 太保寿险代理人渠道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规模保费72870元,同比增长12.7% [7] - 太保银保渠道新保期缴规模保费88.40亿元,同比增长58.6% [7] - 新华保险业务结构优化聚焦保障类和分红险产品,推动价值提升 [8] 渠道业务表现 - 太保寿险分红险新保期缴规模保费101.28亿元,同比增长近14倍 [6] - 太保代理人渠道新单期缴中分红险占比达51% [6][7] - 太保银保渠道规模保费416.60亿元,同比增长82.6% [7] - 太保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36.04亿元,同比增长156.1%,占比37.8% [7] - 新华保险银保渠道新业务保费体量超越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保费增长113% [9] 市场价值重估逻辑 - 新业务价值反映新保单未来税后利润折现值,体现公司经营能力和销售水平 [10] - 新业务价值率作为新保单利润率,是保险股价值重估的关键底气 [3][10] - 新华保险作为纯寿险公司股价涨幅板块第一,反映市场对其价值增幅认可 [9] - 中国平安管理层认为公司价值被市场低估,需重估 [9][10] 行业战略转型 - 保险行业从规模保费增速转向新业务价值贡献度 [2][4] - 人身险业务占比超过60%,新业务价值稳健增长成为股价重估基础 [4] - 行业从"面子"(保费)转向"里子"(新业务价值)的增长叙事 [10]
头部上市险企上半年新业务价值大涨 能否成为重塑估值的“利器”
华夏时报· 2025-09-01 04:33
核心观点 - 上市保险公司上半年新业务价值普遍实现双位数增长 行业战略重心从规模保费转向新业务价值贡献度 [1][2][3] 新业务价值表现 - 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223.35亿元 同比增长39.8% [1] - 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285.46亿元 同比增长20.3% [1] - 中国太保新业务价值95.44亿元 同比增长32.3% [1] - 中国人保寿险新业务价值49.78亿元 同比增长71.7% [1] - 中国太平寿险新业务价值61.81亿元 同比增长22.8% [1] - 新华保险新业务价值61.82亿元 同比增长58% [1][6] - 友邦保险新业务价值28.38亿美元 同比上升14% [1] 新业务价值驱动因素 - 中国平安通过多渠道策略 产品+服务 AI赋能三重红利驱动增长 [3] - 友邦保险内地业务新业务价值率高达58.6% 年化新保费约12.68亿美元 [3] - 友邦保险增长源于银保合作模式 数码化转型 人工智能应用及新市场架构改善 [4] - 太保寿险代理人渠道分红险占比达51% 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规模保费72870元同比增长12.7% [5] - 太保寿险银保渠道规模保费416.60亿元同比增长82.6% 新业务价值36.04亿元大幅增长156.1% [5] - 新华保险通过保障类产品与分红险同步推动 业务结构优化 品质改善及降本增效措施支撑价值提升 [7] 市场影响与股价表现 - 新业务价值增长获得市场投资者认可 保险股股价表现亮眼且跑赢大盘 [2][8] - 新华保险作为纯寿险公司股价涨幅排名板块第一 银保渠道新业务保费增长113% [8] - 新业务价值反映新保单未来税后利润折现值 体现公司经营能力和业务拓展水平 [9] - 中国平安管理层认为公司价值被低估 市场正在逐步印证其价值 [9] 行业趋势与挑战 - 寿险市场告别保费规模比拼时代 转向价值增长模式 [3] - 新业务价值增长建立在去年大跌基础上 银保渠道尚未恢复至2023年水平 [10] - 下半年能否维持双位数新业务价值增长及价值率提升成为关注重点 [10]
九盈一亏!银行系险企“中考”揭榜
国际金融报· 2025-08-21 15:09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10家银行系险企合计保费收入3200.17亿元 同比增长12.38% 显著高于寿险行业整体6.6%的增速 [1][3] - 合计净利润96.21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90.51% [1][8] - "报行合一"政策推动银保渠道佣金率下降30% 行业销售成本降低且竞争优势强化 [1][5] 保费收入结构 - 中邮人寿以1180.72亿元保费保持绝对领先 同比增长12.07% [4][5] - 建信人寿338.03亿元保费反超至行业第二 工银安盛334.71亿元位列第三 [5] - 中荷人寿以36.48%增速领跑(127.17亿元) 农银人寿增速24.20%(326.11亿元) 中信保诚增速超10%(188.56亿元) [4][5] - 招商信诺是唯一负增长险企 保费256.5亿元同比下降3.87% 主因主动削减固收类产品并转向分红险(银保渠道占比超95%) [4][6] 盈利表现分化 - 7家险企净利润同比下滑 中银三星人寿由盈转亏5.43亿元 同比降幅达459.60% [9][11] - 中信保诚(10.26亿元)和光大永明(2.77亿元)实现扭亏 中荷人寿净利润同比激增1631.25%至2.77亿元 [9][11] - 净资产显著缩水:中荷人寿净资产同比减少69.15% 中信保诚净资产减少超30亿元 [11] 会计准则影响 - 新会计准则下利润对股市波动敏感(FVTPL科目占比提升) 净资产对利率敏感(传统险准备金受债市影响) [12] - 非上市险企新旧准则切换策略差异导致报表可比性下降 行业转向关注新业务价值(NVB)及价值率评估经营潜力 [13]
新准则下寿险公司新业务利润率分析,这是一个比新业务价值率更好用的指标,因为他能告诉你,每100元保费当中大概有多少能形成利润!
13个精算师· 2025-06-27 07:44
寿险新业务利润率分析 - 新业务利润率计算公式为(当期初始确认保险合同服务边际-初始确认的亏损)/当期初始确认保险合同未来现金流入现值,该指标能直观反映每100元保费中形成的利润 [1][10] - 2024年12家寿险公司整体新业务利润率为8.2%,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反映行业盈利能力增强 [3][18] - 太平人寿以11.8%的新业务利润率位居榜首,中邮人寿11.5%和太保健康10.4%分列二三位 [4][17] 头部公司表现 - 中国人寿2024年新业务保费收入现值达8121亿元,规模居行业首位 [1][12] - 平安寿险新业务利润率为8.7%(公司披露为9.0%),其新业务价值率22.7%与实际利润率存在显著差异 [5][22] - 平安养老出现异常值,新业务利润率为-1.3%,主要因亏损合同组初始确认亏损超过服务边际 [20] 指标比较 - 新业务价值率因分子分母不匹配(包含未来现金流现值/仅首年保费)导致虚高,如友邦56.1%的价值率不代表真实利润率 [6] - 新业务利润率与传统行业销售净利率可比,例如平安寿险8.7%意味着每100元保费产生8.7元利润 [5][11] - 新准则下披露的保险合同负债明细使利润率计算成为可能,包括未来现金流入现值和服务边际等关键数据 [7][10] 数据来源与方法 - 分析基于12家公司年度信息披露报告中"未采用保费分配法计量的保险合同"附注数据 [12] - 计算排除了采用保费分配法计量的短期险业务,与公司全口径披露存在差异 [24] - 权重计算采用各公司保费现值作为基准,增强行业汇总数据的代表性 [18]
保险行业周报(20250603-20250606):平安拟发行117.65亿港元H股可转债-20250607
华创证券· 2025-06-07 07:5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短期保险板块2025年业绩基数压力相对较大 中长期当前保险板块主要受制于长端利率下行带来的“利差损”压力 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 从产品到渠道的全面转型深化预计驱动负债端经营质量逐步改善 同时资产端多措并举下利差风险或收敛 资负两端修复预期有望催化板块估值回升 [5] 本周行情复盘 - 保险指数上涨1.03% 跑赢大盘0.15pct 保险个股表现分化 新华+5.94% 太平+5.64% 国寿+4.54% 友邦+2.13% 太保+1.60% 财险+1.07% 平安+0.24% 人保+0.24% 阳光-2.74% 众安-9.14% [2]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1.65% 较上周末-2bps [2] 本周动态 - 6月3日 中国太保正式发布总规模500亿元的太保战新并购基金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其中 太保战新并购私募基金目标规模300亿元 首期规模100亿元 聚焦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 太保致远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目标规模200亿元 [3] - 5月30日 平安资管获得监管批复 设立恒毅持盈(深圳)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恒毅持盈将作为基金管理人向平安人寿定向发行契约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首期基金规模300亿元 该基金将聚焦“长期投资、价值投资” 重点布局符合政策导向和险资配置需要的优质上市公司 [3] - 中国平安拟发行零息H股可转债117.65亿港元 初始转换价为每股H股55.02港元(可予调整) [2][3] 平安发行可转债点评 - 假设债券按每股H股55.02港元的初始转换价全部转换且不再发行其他股份 则债券将可转换为约2.14亿股转换股份 约占本公司于公告日现有已发行H股数目的2.87%及现有已发行股本总数的1.17% 以及约占本公司于债券获全部转换后经发行转换股份扩大后已发行H股数目的2.79%及已发行股本总数的1.16% [4] - 此次拟发行可转债所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满足本集团未来以金融为核心的业务发展需求 用于补充本集团的资本需求 支持本集团医疗、养老新战略发展的业务需求 同时用作一般公司用途 [4] - 2024/7/22公司亦公告完成发行为35亿美元0.875%利率2029年到期的H股可转债 [4] 平安发行可转债分析 - 截至2025年一季度 平安集团综合/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25%/189% 均远高于监管红线 此次资本补充安排预计主要出于业务发展考虑 公司偿付能力仍维持较优水平 [5] - 截至2025/6/3 中国平安H股收盘价格为46.45港元/股 此次拟发行港元可转债的初始转换价较6/3收盘价高出18.45% 结合无息安排 此次可转债本质上类似于“看涨期权” 彰显公司对未来股价发展的信心 [5] - 2025年一季度 中国平安实现NBV同比+35%的增速表现 虽然新单受分红险转型、预定利率下调、报行合一等行业共性因素影响有所承压 但新业务价值率显著改善 同比+11.4pct至28.3% 从渠道角度看 今年发展增量主要来自银保渠道 低基数+公司发力铺设网点有望驱动银保价值持续增长 全年NBV或维持双位数增长 [5] - 资产端方面 考虑2024年“924”快牛与利率加速下行带来的债券账面浮盈 平安与保险同业均面临基数压力 同比表现或承压 但横向比较来看 平安业绩基数压力相对较小 2025年业绩增速或有望领先同业 [5] 投资建议 - 推荐顺序是太保、财险H、平安、新华、国寿 [5] 当前估值 - PEV估值:友邦1.27x、国寿0.81x、平安0.68x、保诚0.7x、新华0.64x、太保0.6x [5] - PB估值:财险H1.21x、人保A1.31x、人保H0.76x、众安H1.14x [5]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 |简称|股价(元)|2025E EPS(元)|2026E EPS(元)|2027E EPS(元)|2025E PE(倍)|2026E PE(倍)|2027E PE(倍)|2025E PB(倍)|评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太保|34.98|4.87|4.99|5.10|7.18|7.01|6.86|1.02|推荐| |中国人寿|40.03|3.09|3.19|3.25|12.94|12.57|12.32|2.21|推荐| |中国人保|8.29|1.05|1.12|1.25|7.91|7.40|6.66|1.28|推荐| |新华保险|53.29|6.39|6.93|7.60|8.33|7.69|7.01|1.90|推荐| |中国平安|53.41|7.56|8.14|9.08|7.06|6.56|5.88|1.04|强推| [10]
友邦保险(01299):新业务价值同比+13%,新业务价值率开始回暖
东吴证券· 2025-04-30 10:0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结合公司2025年一季度经营情况维持2025 - 2027年税后营运利润预测于72.4/79.8/87.1亿美元 当前市值对应2025E PEV 1.00x、PB 1.75x 仍处低位 看好中国内地分公司不断扩张为公司带来的有利业绩支撑 维持“买入”评级[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数据 - 收盘价为54.55港元 一年最低/最高价为48.60/74.60港元 市净率为1.97倍 港股流通市值为583,389.69百万港元[5]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为3.74美元 资产负债率为86.64% 总股本和流通股本均为10,694.59百万股[6] 事件 - 友邦保险公布一季度新业务摘要 NBV为15亿美元 同比+13% 年化新保费(ANP)为26.2亿美元 同比+7% 新业务合同服务边际同比+16%[7] NBV - 友邦中国香港表现较好 NBV同比+16% 友邦中国内地略微承压 可比口径下同比+8% 非可比口径下-7% 2019 - 2023年间成立的新分公司区域NBV同比增长超20% 东盟各分部均取得正增长 中国内地NBV承压主要受个险渠道新单分红险占比超80%、个险渠道需求降低、银保渠道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7] 产品结构及价值率 - NBV Margin回暖 为57.5% 同比+3pct 友邦中国NBV Margin高于50% 集团整体和友邦中国的NBV Margin已明显改善 预计今年将继续回升 中国内地业务成功转向分红险 泰国受益于监管变动 新加坡长期储蓄产品销售持续强劲[7] 渠道及人力 - 代理人和伙伴渠道均取得NBV正增长 代理人渠道NBV为12.2亿美元 同比+21% 占整体NBV比例超75% 新入职代理人人数同比+9% 活跃代理人人数同比+8% 友邦中国活跃代理人人数同比+6% 活跃新代理人人数同比+15% 伙伴渠道NBV为4亿美元 同比+2% 在中国内地以外地区同比+21%[7] 股份回购 - 16亿美元回购计划已于4月14日开始 公司计划三个月内完成回购[7] 盈利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保险收益(百万美元)|17514|19314|20108|20968|21897| |同比(%)|7.32%|10.28%|4.11%|4.28%|4.43%| |税后营运利润(百万美元)|6213|6605|7235|7982|8711| |同比(%)|-3.24%|6.31%|9.54%|10.33%|9.13%| |EPS(美元/股)|0.35|0.64|0.69|0.80|0.92| |EV(美元/股)|6.31|6.46|7.04|7.70|8.46|[1] 友邦保险财务预测表 |指标|2024|2025E|2026E|2027E| |----|----|----|----|----| |每股收益(美元)|0.64|0.69|0.80|0.92| |每股净资产(美元)|3.79|4.03|4.32|4.70| |每股内含价值(美元)|6.46|7.04|7.70|8.46| |每股新业务价值(美元)|0.44|0.51|0.56|0.61| |每股税后营业利润(美元)|0.62|0.68|0.74|0.81| |P/E(倍)|11.00|10.23|8.74|7.66| |P/B(倍)|1.86|1.75|1.63|1.49| |P/EV(倍)|1.09|1.00|0.91|0.83| |VNBX(倍)|1.31|-0.02|-1.21|-2.32| |净投资收益率(%)|3.55%|3.42%|3.37%|3.48%| |总投资收益率(%)|4.28%|4.51%|4.67%|4.96%| |净资产收益率(%)|16.88%|17.07%|18.62%|19.53%| |总资产收益率(%)|2.24%|2.25%|2.46%|2.62%| |净利润增长率(%)|81.62%|7.51%|17.02%|14.19%| |内含价值增长率(%)|2.35%|9.08%|9.41%|9.75%| |新业务价值增长率(%)|16.81%|16.15%|9.19%|9.68%| |核心内含价值回报率(%)|15.74%|14.14%|14.09%|14.05%| |趸缴新单保费(百万美元)|4526|4811|5117|5446| |期缴新单保费(百万美元)|7536|8196|8937|9790| |新业务合计(百万美元)|12062|13007|14054|15237| |新业务保费增长率(%)|19.33%|7.84%|8.05%|8.42%| |标准保费(百万美元)|7989|8677|9448|10335| |标准保费增长率(%)|16.19%|8.62%|8.88%|9.39%|[20]
中国太保(601601):2024年年报点评:NBV高增且投资靓丽,助推业绩强劲表现
浙商证券· 2025-03-27 10:5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维持目标价 48.49 元,对应 2025 年集团 0.78 倍 PEV [6][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 年中国太保归母净利润、营运利润、寿险 NBV、EV 等指标表现良好,产险保费增长但 COR 上升,投资收益显著提升,假设调整对价值有一定影响,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可观,维持“买入”评级 [1][6] 各部分总结 业绩概览 - 2024 年归母净利润 449.6 亿元,同比+64.9%;归母营运利润 344.25 亿元,同比+2.5%;新假设口径下寿险 NBV 132.58 亿元,同比+20.9%,旧口径同比+57.7%;产险 COR 98.6%,同比+0.9pt;EV 5620.66 亿元,同比+6.2%;拟每股分红 1.08 元,同比+5.9%,分红率 23.1% [1] 核心关注 寿险 - NBV 增长由新业务价值率提升驱动,2024 年价值率同比上升 3.5pt 至 16.8%,新保同比小幅下降 4.1%,代理人渠道同比+14%,银保渠道新单保费下降 15.6%,团政渠道下降 19% [2] - 代理人规模 18.8 万,较 2024H1 末提升 2.7%,产能持续提升,月均举绩率同比增加 0.4pt 至 68.3%,月均核心人力 5.3 万,同比+10.4%,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保费、首年佣金收入分别同比增加 17.9%、7.1% [2] - 银保渠道 NBV 大幅增长,同比+134.8%,新业务价值率提升 9.9pt 至 15.5% [2] - 太保推进多元渠道高质量转型,队伍规模企稳,质态改善,银保渠道动能强劲,预计未来 NBV 延续较快增长 [2] 产险 - 2024 年产险原保险保费 2012.43 亿元,同比+6.8%,非车险保费增速达+10.7%,主力险种责任险、健康险、农险同比增速分别达+13%、+16.9%、+8.8% [3] - 受大灾等因素影响,赔付率增加 1.7pt,费用率下降 0.8pt,总体 COR 上升 0.9pt 至 98.6%,车险、非车险 COR 分别为 98.2%、99.1%,同比分别上升 0.6pt、1.4pt,非车险中部分险种仍有承保亏损 [3] - 公司在车险加强精细化管控,非车险优化业务结构,深化风险减量管理,预计 2025 年 COR 有所优化 [3] 投资 - 2024 年投资规模达 2.73 万亿元,相比 2023 年末增加 21.5%;净/总/综合投资收益率 3.8%/5.6%/6.0%,同比-0.2pt/+3.0pt/+3.3pt;总投资收益为 1203.94 亿元,同比+130.5%,得益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大幅增长,助力利润显著提升 [4] 假设调整 - 2024 年下调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至 4.0%,风险贴现率降至 8.5%,新假设下 NBV 相比旧口径降低 23.3% [5] 盈利预测及估值 - 预计 2025 - 2027 年太保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12%/+19.8%/+26.8%,现价对应 2025 - 2027 年 PEV 0.51/0.48/0.44 倍 PEV [6] 财务摘要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404,089|415,604|458,345|512,664| |(+/-) (%)|25%|3%|10%|12%|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44,960|50,340|60,331|76,524| |(+/-) (%)|65%|12%|20%|27%| |BVPS(元)|58.42|62.51|66.86|71.72| |PEV|0.54|0.51|0.48|0.4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