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银保合作
icon
搜索文档
第四届银行保险合作发展论坛召开 共探融合发展之道
中国新闻网· 2025-09-28 09:05
行业趋势 - 数字技术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金融业态 [1] - 银保合作呈现四大趋势:银保为主的保险销售渠道格局基本成型 复杂型保险产品将占据更大比重 生态服务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数字科技将赋能银保经营全链条 [1] - 利率下行或成为未来一段时期金融业运行常态 低利率环境下金融机构面临资产收益与负债成本错配的严峻挑战 [1] 战略转型 - 银行保险机构亟须通过数据共享与生态协同拓展养老服务与财富管理新路径 [1] - 银保合作已从单一保险代销走向涵盖生态、存款、债券、托管、科技等领域的全方位战略协同 [1] - 银行业与保险业加快从卖产品向提供服务转型 积极发展资产管理、资产交易与综合化经营 [2] 技术应用 - 借助数字化与AI等技术拓展服务边界 增强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以应对利率下行压力 [2] - 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银保联动服务效率与客户体验 [2] - 通过数智转型和生态赋能共同书写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2] 机构实践 - 建设银行、浦发银行、南京银行等机构积极推动银保深度融合并探索合作新路径 [2] - 大家人寿银保渠道业务转型成效显著 近五年在养老社区联动保险业务开拓和高净值客户保险服务方面能力大幅提升 [2] - 银行保险机构需共同发挥银保联动优势全力打造养老金融新生态 [2]
上半年银保新单保费占比64% 预计年底将达7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08:11
银保渠道发展现状 - 2025年上半年银保新单保费占保险业新单保费64% 预计年底逼近70% 银保为主的渠道格局基本成型[1] - 银保合作从单一保险代销转向生态 存款 债券 托管 科技等全方位战略协同 银行保险关系从分蛋糕转向共同做蛋糕[1] - 银保合作呈现四大趋势:渠道格局成型 复杂型产品占比提升 生态服务角色重要 数字科技赋能全链条[1] 银保合作对金融机构的价值 - 保险代销是银行中收重要组成部分和稳定来源 有助于缓解银行净息差收窄压力[2] - 保险产品是银行构建金融产品超市不可或缺部分 满足客户风险保障 财富传承和跨周期资产配置需求[2] - 银行具有客群优势和信誉优势 便于保险公司触客获客并提供增信支持[2] 头部公司银保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平安寿险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68.6%至59.72亿元[2] - 太保寿险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增长155.97%至36.04亿元[2] - 新华保险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增长137.08%至32.67亿元[2] 政策对银保渠道的推动 - 2023年8月《关于规范银行代理渠道保险产品的通知》推动银保渠道从费用驱动转向服务客户为中心的价值共创[3] - 报行合一政策要求手续费取值范围与实际使用一致 避免费差损利于公司长期经营[3] - 2024年5月取消银保1+3合作数量限制 为保险公司拓宽合作渠道提供空间[3] 产品结构变化趋势 - 上市保险公司大力推动分红险等浮动收益型产品 以降低刚性负债成本缓解利差损压力[4] - 面对人口老龄化和利率下行趋势 银行客户风险偏好更趋保守 青睐保底收益长期储蓄产品[4] - 养老 健康和意外等保障类产品需求持续迸发 复杂型保险产品正成为家庭资产配置必选项[4]
中国银行淄博分行:银保合作,共建一体化服务生态圈
齐鲁晚报网· 2025-09-22 06:52
银保战略合作 - 中国银行淄博分行与人保财险淄博市分公司、人保寿险淄博中心支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标志着银保合作迈入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新阶段 [1] - 三方将在国家战略类业务、产品销售业务、年金类基础金融业务、存款业务、代发薪及银行卡业务、代收代付保险金业务等核心业务方面展开合作 构建客户共享、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合作模式 [1] - 三方还将在党建共建、培训交流、客户共享及增值服务方面进行交流共建 进一步加强沟通对接 为实体经济持续注入动能 [1] 合作背景与基础 - 合作贯彻中国银行与中国人保集团"总对总"战略合作工作要求 结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1] - 中国银行拥有百年历史积淀 是国内持续经营时间最长、全球化和综合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 中国银行淄博分行连续两年本外币贷款新增超50亿元 市场份额每年提升超1% [2] - 人保集团与中国银行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和良好的合作条件 此次签约是关系的进一步深化 更是推动工作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2] 区域经济与战略聚焦 - 淄博正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 "四强"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逐步上升 为银保协同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 [1] - 合作将重点锚定构建全周期、本地化金融服务生态 紧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 深度融入地方政府"粮食安全、产业升级、防返贫保障、乡村建设"任务 [3] - 将精准设计多层次、多维度的"保险+银行"服务方案 为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专业化风险保障 [3] 业务创新与生态构建 - 聚力数字金融创新 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积极整合"金融服务"与"保险保障"优势 [3] - 强化在普惠金融、科技创新、产业链供应支持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共同构建"银行+保险"一体化服务生态圈 [3] - 三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在公司金融、普惠金融、个人金融等各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2]
从业5至10年的保险代理人流失明显;中国平安7年花费288亿,为49万员工购买股票;平安人寿2次举牌中国太保H股|13精周报
13个精算师· 2025-09-20 03:05
监管动态 - 九部门联合发文提出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并扩大覆盖面[7] - 八部门印发方案鼓励保险机构优化汽车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和服务以应对汇率等风险[8] - 农业农村部部长宣布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已实现全国全覆盖[9] - 上海市政府鼓励开发覆盖临床试验研发生产全链条的高端医疗器械保险产品[12] 公司股权与资本运作 - 平安人寿增持中国太保H股至10%再次触发举牌[14] - 中国平安8月以来累计斥资超20亿港元增持中国人寿H股邮储银行H股和农业银行H股持股比例分别升至8.32% 16.01%和18.07%[15] - 长城人寿增持秦港股份H股526.18万港元持股比例升至32.05%[16] - 和谐健康计划减持万达信息3%股份套现金额约3.25亿元[17] - 美国资本集团增持中国人保H股141.8万港元持股比例升至5%触发举牌[18] - 中国平安减少注册资本102,592,612元至181.1亿元[19] - 人保健康运用自有资金2亿元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人保健康管理有限公司[20] - 上海国际集团无偿划转中国太保0.58%股份至久事集团0.10%股份至电气控股[21] - 融捷投资控股受让安华农险1.66亿股股份持股比例升至32.719%[22] 保费业绩表现 - 中国太保前8个月太保寿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170.5亿元同比增长13.2%太保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428.09亿元同比增长0.4%[24][25] - 新华保险前8月原保险保费收入1580.86亿元同比增长21%[26] - 中国信保上半年实现承保金额5656亿美元同比增长13.5%服务客户22.3万家同比增长11.9%[28] 人事变动 - 王颖拟任招商信诺董事长[29] - 中国再保和春雷辞任董事长庄乾志接任并代行总裁职权[30][31] - Isler Renzo获批担任中意财险董事长[32] - 殷春平获批担任太保资产总经理[33] - 黄玉强出任平安人寿总助财务负责人和首席风险官[34] - 刘静涛获批担任长城人寿总经理助理[35] - 楼嘉获批担任安睿嘉尔保险经纪董事长[36] - 王欣正式获批出任平安信托董事长[37] - 蒋龙获批担任民生人寿董事会秘书[38] - 冯雪隐获批担任阳光财险总经理助理和总精算师[39] - 王锦程任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社河北分社总经理[40] - 国民养老3名董事和3名监事任职资格获批[41] 行业活动与品牌表现 - 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在北京启动28家金融机构参与[43] - 2025年最具价值中国品牌百强榜6家保险公司上榜中国平安位列第9名中国人寿第14名中国太保第37名中国人保第56名泰康保险第65名新华保险第93名[44] - 2025中国企业500强10家保险公司上榜中国人寿第11名中国平安第12名中国人保第37名中国太保第64名泰康保险第83名[45][46] 行业趋势与挑战 - 保险营销人员4年锐减631万人2025年新入行人员占比20.2%而5至10年资历人员占比降至25.5%[47] - 原银保监会副主席指出人身险行业70%以上新单保费为增额终身寿险需推动负债结构转型发展浮动收益产品[48] - 中信建投认为资本市场东升西降趋势延续险企加速进入股市[49] - 中国精算师协会副秘书长指出银保业务规模已超个险产品以储蓄类为主未来需降低成本应用AI技术并拓展养老金业务[50][51] 科技与创新 - 保险AI科技公司暖哇科技申请港股上市2024年收入9.44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65.5%众安在线持股31.65%红杉资本持股15.90%[52][53] - 保险业秋招科技类人才需求大中国平安招聘超4000个岗位中国人寿科技岗127个中国人保科技岗95个泰康保险招聘AI相关岗位[54][55][56] 产品与服务创新 - 大家保险启动城心养老生态联盟上海静安城心社区9月底开业[60] - 太保产险在服贸会推出国际工程责任险新品并完成首张保单交付[61] - 人保财险在广东江苏浙江落地全国首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保险[62] - 泰康溢彩千家养老机构资助项目首次落地香港实现全国覆盖[63] - 南京医保个账可为近亲属购买宁惠保新增双通道门诊用药赔付和50种特药保障[64] - 人保财险在无锡承保全国首单专利池运营责任险[65] - 华泰人寿推出聚焦家庭全生命周期的财富管理类产品服务体系[66] 机构研究与市场观点 - 大摩微升中国人寿目标价至25.7港元评级增持[57] - 瑞银升中国财险目标价至21.8港元预测2024-2030年新能源车保费年均复合增长率27%2030年承保利润达170亿元[58]
人保财险北分携手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共同赋能“两个中心”建设
新京报· 2025-09-13 05:49
合作背景与目标 - 人保财险北京分公司与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为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共同赋能北京市国际交往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1] - 双方通过政策引导和金融服务深度融合 为北京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1] 战略合作内容 -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发布支持"两个中心"建设行动方案并签署合作备忘录[3] - 聚焦科技金融 提升专精特新企业覆盖度 共建"一带一路"合作 构建多层次全方位金融服务体系[3] - 与西城区政府签署《服务科技金融专项协议》 与怀柔区政府签署《服务西城区科技创新专项协议》[6] - 结合各区功能定位与发展规划定制区域专属服务方案 通过"资金+保险+政策"全方位服务满足产业发展需求[6] - 参加朝阳区金融赋能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沙龙活动 签署《支持朝阳区科技创新专项协议》[6] 合作意义与展望 - 中国人保与中国银行强强联手发挥聚合效应 联合打造服务首都金融生态圈[7] - 探索银保合作新路径 为北京市金融五篇大文章做出新贡献[7] - 持续推进保险保障体系建设 助力北京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7]
银保合作模式困境显现:中银三星人寿半年巨亏,股权转让遇冷
观察者网· 2025-09-05 10:08
核心观点 - 银行系保险公司因过度依赖银保渠道面临发展瓶颈 中银三星人寿作为典型案例 上半年亏损5.43亿元 成为同业唯一负盈利机构 同时面临股东变更和增资困境 [1][8] 业绩表现 - 保费收入持续增长但盈利波动剧烈 2019年保费53.05亿元 2024年达298.62亿元 但同期净利润在0.08亿元至1.34亿元间波动 2024年净利润4.83亿元 [2] - 2024年上半年保险业务收入186.45亿元 同比增长8.12% 但净利润亏损5.43亿元 从盈利转为巨额亏损 [2] - 保险责任准备金持续攀升 2021年126.54亿元 2024年达278.08亿元 四年同比增长率分别为98.84%/16.31%/40.89%/34.11% 反映赔付压力加大 [3] 渠道困境 - 银保渠道从优势转为桎梏 产品设计偏向"短期/简单/高收益" 销售节奏与银行考核同步 投资策略迎合理财预期 [4] - 传统寿险公司在银保渠道新单期交保费上半年增长45% 而十家银行系险企合计新单期交保费同比下降14% [4] - 高费用低价值的短期理财型产品占比高 新业务价值率提升缓慢 [5] 投资能力 - 缺乏独立投资研究体系 资产配置受股东银行影响 权益类资产配置和非标投资自主性不足 [6] - 2025年上半年十家银行系险企投资收益率全部低于3% 负债成本普遍高于3.5% 利差倒挂显著 [6] - 中银三星人寿上半年综合投资收益率2.39% 总资产投资收益率-0.4% [6] 股权变动 - 中航集团挂牌转让24%股权 转让底价18.15亿元 迄今未找到接盘方 [7] - 2024年国资委要求央企原则上不得新设/收购/新参股金融机构 至少8家险企央企股东挂牌转让股权 [7] - 中航集团拟退出导致增资计划搁浅 原定24亿元增资方案已拖延3年 需重新调整股权比例或引入新股东 [8]
年内险资上百次增持银行股、10度触发举牌 低利率时代银保抱团取暖渐成趋势
中国经济网· 2025-08-08 07:05
市场人士认为,险资频频增持背后,除了银行高股息吸金,背后更蕴含着险企大举加码银保的战略考量。"最近3年,银保期交保费逐步赶上个险,一些头部 公司也将战略重心押注银保,试图通过重仓银行股,借力资本纽带抢占银保市场。"一家中型人身险公司银保业务负责人对智通财经记者表示。 据行业交流数据预测,未来10-15年,银行渠道的新业务价值将是个险的两到三倍,甚至目前仍以个险为主的老七家,其银保新业务价值也将超过个险,老 七家在银保期交的市场份额将从2024年的26%上升至40%左右。 "随着低利率时代到来,利差的收窄对于银行和保险都是大考验,未来二者一定走向抱团取暖,战略联盟、资本纽带绑定双方长期利益将逐渐成为趋势。"一 家头部寿险公司高管对智通财经记者表示。 险资"痴迷"银行股:年内上百次出手增持,10度触发举牌 智通财经7月24日讯(记者 夏淑媛) 险资持续"爆买"银行股。港交所最新权益披露资料显示,近期弘康人寿累计3次增持郑州银行H股。与弘康人寿加仓区 域性城商行不同,平安资产、中国平安则出手增持国有大行邮储H股,二者最新持股比例均超14%。 据智通财经记者统计,开年以来,截至7月22日,平安人寿、新华保险、瑞众人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