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第二增长曲线
icon
搜索文档
辣条魔芋双驱动,卫龙上半年营利逆势大涨近2成
搜狐财经· 2025-08-18 06:52
消费市场整体趋势 - 消费品市场呈现分化态势 部分公司回归稳健增长轨道 部分公司仍面临营利下挫压力[1] - 消费者预期保持谨慎 麦肯锡调查显示2025年消费增长率预计为2.3% 与2024年2.4%基本持平[1] - 中国消费者正逐步走出低谷 进入接受并适应新常态的时期[1] 卫龙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总收入34.8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8.5%[3] - 净利润同比增长18.5%至7.36亿元 毛利同比增长12.3%至16.42亿元[3] - 毛利率达47.2% 保持较高水平[3] 第二增长曲线发展 - 蔬菜制品业务表现突出 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4.3%达21.09亿元[4] - 蔬菜制品占整体收入比重提升至60.5% 成为重要收入来源[4] - 辣条大单品销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与蔬菜制品形成"双轮驱动"效应[9] 产品战略与创新 - 前瞻性布局健康零食品类 魔芋制品因低热量高纤维特性成为爆品[4] - 2014年即进入魔芋赛道 已推出香辣 酸辣 麻辣和麻酱四种主流风味[5] - 风吃海带系列瞄准低卡低脂差异化定位 保持酸辣爽脆口感[15] 渠道建设成果 - 线下渠道收入由2589.6百万元增长21.5%至3147.2百万元[10] - 入驻零食折扣店 集合店和仓储会员店等新兴渠道[13] - 针对户外休闲和宅家两大核心消费场景优化渠道布局[13] 竞争优势构建 - 占据魔芋赛道先发优势 建立"魔芋零食=魔芋爽"的消费者心智[8] - 通过青年演员王安宇代言强化年轻消费者渗透[5] - 具备可持续的大单品孵化能力 从辣条到魔芋再到海带[8] 生态化发展战略 - 定位"辣味零食生态者" 构建产品研发 供应链 渠道建设协同体系[14] - 生态化运作使公司能够持续孵化大单品并扩大市场势能[14] - 推动业绩从单纯增长转向结构性增长 提升抗风险能力[8][17]
白云山涨近5% 上半年归母净利同比减少1.31% 大健康板块表现亮眼
智通财经· 2025-08-18 02:41
股价表现 - 白云山股价涨近5%至19.16港元 成交额7414万港元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18.35亿元 同比增长1.93% [1] - 归母净利润25.16亿元 同比减少1.31% [1] - 基本每股收益1.548元 拟派每股现金红利0.40元 [1] 业务板块表现 - 大健康板块收入70.23亿元 同比增长7.42% [1] - 大健康板块毛利率44.67% 同比提升1.69个百分点 [1] 经营策略 - 强化王老吉凉茶传统渠道终端网点覆盖 [1] - 推进四大头部餐饮平台深度合作 [1] - 着力瓶装饮料促销推广 [1] - 创新原味凉茶/刺柠吉系列/荔小吉系列新品营销 [1] - 推出荔枝/黄桃口味果摇爽低浓度果肉果汁新品 [1] - 健康产品海外扩展加速 推出"WALOVI+王老吉"双标识国际罐 [1] 业绩影响因素 - 利润下降主因需求不足/行业竞争加剧/行业政策持续影响 [1] - 部分业务经营业绩有所下降 [1] 机构评价 - 中金认为上半年业绩符合预期 [1]
安孚科技迎近百位投资者调研 核心资产南孚电池发展前景备受关注
新华财经· 2025-08-15 00:40
公司业绩与战略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4.28亿元,同比增长4.98%,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14.38% [2] - 公司计划以并购重组作为重要途径,寻求高成长潜力、技术优势互补的标的或新兴领域具备先发优势的企业 [2] - 公司持有南孚电池的权益比例将由26.09%提升至42.92%,后续将进一步择机提升权益比例 [5] 南孚电池业务发展 - 南孚电池国内零售市场占有率超过80%,销量连续32年国内第一 [3] - 国内锌锰电池碱性化率约60%,较发达国家80%-90%仍有较大增量空间 [3] - 2024年新增四条全自动碱性电池生产线,可新增10亿只产能,目前3条已投产且满产 [4] - 南孚电池全球份额位居第三,但中国出口OEM碱性电池份额仅占8%左右 [4] 产品多元化与品牌矩阵 - 除"南孚"碱性电池外,子品牌"丰蓝一号"、"益圆"、"传应"、"TENAVOLTS"均成为细分领域头部品牌 [4][5] - 公司确立"品牌南孚"、"智造南孚"、"科技南孚"、"世界南孚"发展战略,从四个维度推动企业进阶 [5] 并购重组与产业整合 - 公司实际控制人袁永刚夫妇同时掌控东山精密、蓝盾光电两家上市公司,具备丰富产业整合经验 [6] - 安孚科技收购南孚电池案例被沪市交易所收录为跨界并购正面典型案例 [7] - 南孚电池资产优质性及交易方案设计的专业性成为公司成功实现战略转型的关键因素 [7] 市场前景与增长潜力 - 国内家庭平均拥有一次电池用电器数量为9.4个,远低于美国家庭的19.3个,显示巨大增长空间 [3] - 家用电器、智能家居、电动玩具、家用医疗设备等市场的稳定增长将带动南孚电池国内销量提升 [3] - 公司通过海外建厂、合作、并购等模式加速全球化发展步伐 [4]
东鹏饮料中期业绩大增 食品饮料行业复苏明显
新华网· 2025-08-12 05:49
公司业绩表现 - 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4.6亿元 同比增长27.24% 净利润11.08亿元 同比增长46.84% [1] - 第二季度单季营收29.69亿元 同比增长30% 环比增长19% 单季净利润6.11亿元 同比增49% 环比增23% [1] - 核心产品东鹏特饮销售收入51.35亿元 同比增长24.69% 占总营收比重94.13% [2] 市场份额与产品结构 - 能量饮料销售量占比由36.70%提升至40.86%居市场第一 销售额占比由26.62%提升至29.06%稳居第二 [1] - 其他饮料产品销量17.32万吨 同比增98.42% 营收3.2亿元 同比增92.85% 营收占比提升至5.87% [2] - 产品多元化战略推进 咖啡饮料与电解质饮料作为第二增长曲线 [2] 渠道拓展与区域表现 - 经销商数量达2796家 销售终端网点330万家 同比增长32% [3] - 广东区域营收18.79亿元 同比增长14.05% 营收占比34.45% 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 [3] - 西南区域营收5.25亿元 同比增59.71% 华北区域营收4.96亿元 同比增67.91% [3] 行业整体态势 - 食品饮料板块54家上市公司中35家预盈 占比超六成 30家净利预增 占比超五成 [1][3] - 15家企业净利增长上限超100% 4家企业实现扭亏为盈 [1][3] - 上市酒企表现分化 贵州茅台营收695.76亿元/净利359.8亿元均增20.76% 山西汾酒净利67.75亿元增35.15% 今世缘净利20.5亿元增26.7% [4]
知名会员店将全部关闭!最后一家确认8月底停业,曾对标山姆、Costco
华夏时报· 2025-08-05 06:42
业务调整 - 盒马X会员店全国所有门店将于8月31日前全部停止营业 包括北京世界之花店、苏州相城店、南京燕子矶店及上海森兰店[3][5][6] - 公司自2023年12月开始对会员店业态进行战略调整 此次关停系主动业务调整[6][8] - 2023年10月全国门店数量达10家 覆盖上海、北京、南京、苏州等城市[5] 业态发展历程 - 首家X会员店于2020年10月在上海开业 定位为对标Costco的独立会员店业态[4][6] - 2021年6月进入北京市场后快速扩张 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期间新增4家门店[5] - 会员体系采用分级制 黄金会员年费258元 钻石会员年费658元 目标客群为中产家庭及高端消费者[6] 战略重心转移 - 公司聚焦盒马鲜生与盒马NB社区店两大核心业态 形成互补性业务组合[8] - 在上海地区双业态覆盖密度达全国最高水平[8] - 将原有"盒马云超"升级为"云享会"线上平台 提供超过800款自有品牌商品及会员专属权益[8] 行业竞争格局 - 2021年本土零售商纷纷布局会员店赛道 包括Fudi首店落地北京、麦德龙转型B2C兼营模式[6] - 山姆会员店保持高速扩张 截至2023年底门店数量达47家 平均每两个月新增一家门店[6] - 高鑫零售旗下M会员商店2023年4月落地扬州首店 12月开设常州新店[6]
盒马会员店将全部停业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05 03:21
盒马X会员店停业事件 - 8月4日盒马会员店将全部停业 北京世界之花店和苏州相城店、南京燕子矶店已于7月31日停业 上海森兰店也将于8月31日停业 至此盒马所有会员店业务彻底终止 [2] - 盒马X会员店曾被公司视为"第二增长曲线" 对标Costco(开市客)的商业模式 但最终决定砍掉该业态 [2][5] 盒马X会员店发展历程 - 首家盒马X会员店于2020年10月在上海开业 作为独立于盒马鲜生的新业态 [3] - 2021年6月进入北京市场后快速扩张 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期间新增4家门店 截至2023年10月全国共开设10家门店 覆盖上海、北京、南京、苏州等城市 [3] 门店运营现状 - 停业前北京世界之花门店货架已基本清空 仅剩包装箱、毛绒玩具、血氧仪等少量打折商品 半小时内仅5位顾客进店且无人消费 [4] - 会员体系分为258元/年的黄金会员和658元/年的钻石会员 目标客群为中产家庭和高端消费群体 [5] 战略调整背景 - 前CEO侯毅曾表示要与Costco、山姆正面竞争 通过会员店业态快速提升公司能力 [5] - 此次关店为公司主动进行的业务调整 知情人士证实属于战略收缩行为 [5]
张坤变了!这是在悄然颠覆自己吗?
搜狐财经· 2025-08-03 04:07
张坤投资策略调整 - 张坤在2025年第二季度对投资组合进行显著调整,将五粮液和泸州老窖的权重提高至超过贵州茅台,贵州茅台持仓占比降至9.58%,五粮液和泸州老窖分别为9.72%和9.63% [1][2] - 投资策略从"重仓茅台、轻配其他"转变为"均衡配置",可能反映对茅台未来弹性空间的评估变化 [2] - 前十持仓占比合计83.85%,腾讯控股以9.82%位居第一,贵州茅台降至第四位 [1] 白酒行业布局变化 - 张坤依然重仓白酒行业,但调整了内部结构,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分别占9.72%、9.63%、9.57% [1] - 贵州茅台连续三个季度被公募基金减持,失去传统"C位"地位 [2] - 对白酒行业中高端市场保持信心,认为消费复苏背景下仍有投资价值 [2] 新增投资方向 - 首次布局互联网医疗领域,京东健康以6.85%的持仓占比进入前十大重仓股 [1][4] - 新增顺丰控股持仓占比5.86%,该股季度涨幅1.32%,反映对宏观经济复苏的预期 [1][3] - 百胜中国持仓占比6.69%,作为消费复苏的代表性标的 [3] 投资理念转变 - 从单一消费股投资转向寻求多元化增长,尝试突破传统投资框架 [4][7] - 关注公司在经济下行期巩固竞争力、经济回暖时获得更强地位的能力 [4] - 投资组合调整反映对宏观经济变化的敏锐嗅觉和灵活应变能力 [7]
销售额同比下降 房企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证券时报网· 2025-07-31 11:44
经过多年的楼市调控,房企高周转、高杠杆的发展模式已经终结。近年来,房企更加关注具备可持续运 营能力和长期价值。从优质头部房企的业务结构看,商业运营、长租公寓以及物业管理等经营性业务则 飞速发展。 以龙湖集团为例,该公司的经营性业务已成为其营业收入的重要来源与利润的主要来源。今年上半年, 龙湖集团实现经营性收入141.5亿元,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其中运营收入约75.0亿元、服务收入约66.5 亿元。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表示,近几年经营性业务成为房企的第二增长曲线愈加明显。未来几年, 经营性业务收入占比将进一步上升,达到三成左右,利润贡献将占到一半,成为房企构建新发展模式的 重要方向。此外,下半年房企销售仍然面临很大压力,如果政策给予进一步更大力度支持,房企销售降 幅或会改善。 中指研究院认为,未来随着宏观经济以及房地产市场运行形势的变化,预计更多楼市政策仍有加力空 间,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仍是政策目标,短期或更多聚焦在已出台政策的有效落实;与此同时,城 市更新已经成为当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内容,也是房地产领域的聚焦点,未来各项配套政策有 望加速落地。从市场表现来看,7月重点城市成交略显乏力,二手 ...
海底捞的跨界图鉴:火锅局头开始玩转副业
犀牛财经· 2025-07-29 07:45
海底捞副线拓展战略 - 公司在长沙、宁波、南京等地推出"举高高自助小火锅",定价59.9元/人,以一人食旋转小火锅为卖点,社交平台出现"排队3小时""等待140分钟"等热帖 [2] - 2024年以来持续开拓副线品牌,涉及麻辣烫、砂锅、烤鱼、烘焙等品类,每月均有新品牌推出 [2] - 杭州烘焙品牌"拾㧚耍·SCHWASUA"开业初期部分产品上午售罄,主打性价比策略 [5] - 部分海底捞门店转型为"夜生活"场所,增加DJ打碟、调酒服务,推出小龙虾、烧烤等产品 [5] 火锅行业竞争现状 - 行业呈现"闭店数>开店数"趋势:过去一年新开18.5万家火锅店,但净增门店为-29,676家,超20%玩家闭店 [3] - 新兴火锅品牌凭借差异化定位崛起,传统餐饮巨头利用供应链优势切入市场,对海底捞形成双重挤压 [2][3] - 公司2024年服务人次达4.14亿(店均30.3万),但营收增速从2023年的33%降至3.1%,净利润增速从174.6%降至4.6% [4] 多元化布局逻辑与挑战 - 通过"红石榴计划"以较低成本试错多元品牌,存活门店达双位数的副线较少,多数处于调整或歇业状态 [7] - 副线品牌初期依赖海底捞主品牌流量,但存在产品同质化问题(如烘焙品牌复购率存疑) [7] - 供应链管理和独立运营能力是主要挑战,短期内难以贡献显著业绩增长 [8] 战略驱动因素 - 主业增长放缓倒逼探索第二曲线,通过副线转移增长压力并挖掘新场景需求 [4][6] - 围绕消费者刚需布局平价品类(如59.9元小火锅、亲民烘焙),渗透早餐、下午茶等高频场景 [5][6]
连锁美容院美丽田园努力找寻第二增长曲线
搜狐财经· 2025-07-28 00:14
业绩增长与商业模式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不少于27%,净利润同比增长不少于35%,全年有望突破30亿元大关 [1] - 业绩提升主要得益于"双美+双保健"商业模式,高毛利业务(医疗美容和亚健康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升,毛利率均在50%以上,高于传统美容服务的40% [1] - 公司执行"内生增长+外延扩张"双轮驱动策略,带动规模增长和市场占有率提升 [1] 品牌与业务布局 - 公司拥有美丽田园、贝黎诗、奈瑞儿、秀可儿和研源医疗等品牌,分别提供生活美容、中医理疗、医疗美容和亚健康医疗服务 [1] - 2024年收购奈瑞儿后,门店数量突破554家,奈瑞儿的中医理疗服务与传统美容服务形成差异化,拓宽业务边界 [3] - 医疗美容和亚健康医疗服务被视为"第二增长曲线",中医理疗赛道处于上升周期,但尚未跑出全国性头部服务机构 [6] 客户转化与营销策略 - 2024年美容和保健类会员中有24.9%已消费医疗美容或亚健康医疗服务,高端美容服务会员中有28.7%购买增值项目,渗透率同比提升3.7个百分点 [8] - 私域客户拓展降低获客成本,推广及营销开支占总收入不超过2% [8] - 推出"双美卡"组合营销策略和医美小程序,打通生活美容与医疗美容会员体系,提升转化效率 [8] 行业竞争与整合策略 - 美容行业高度分散,2021年前五名市占率仅0.7%,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10] - 行业趋向专业化与细分化,垂直品牌可能侵蚀传统大而全美容机构的市场份额 [10] - 针对收购品牌采取差异化整合策略,保留奈瑞儿品牌独立性,统一区域性品牌如成都幽兰项目 [6][7] 服务质量与管理挑战 - 部分客户反馈服务重心从放松体验转向销售导向,医美服务性价比不及专业机构 [9] - 加盟体系实行"一年一签"周期,通过CRM系统、神秘顾客机制和运营复核保障服务标准统一 [11] - 线下服务的不可复制性是连锁扩张难点,服务质量与用户信任是关键挑战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