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

搜索文档
十九载坚守 推动商用车行业技术跃迁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2 09:10
重庆大足试验基地,中国商用车年度评价测试正在上演。来自中国重汽、福田欧曼、南京依维柯、江淮1卡、广汽领程、长安跨越、五菱新能源、上 汽跃进等商用车企业携实力车型亮相。 9月15日,2026中国商用车产品测试活动(以下简称"商用车测试")在重庆启动。由《中国汽车报》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汽车报》社")和中国 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汽研")联合举办、中汽兄弟(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支持的这一活动,已成功举办18届,成为国内商用 车行业具有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引导力的测试活动。 从量变到质变 行业迎来关键转型期 "商用车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输载体,也是我国物流业兴衰的风向标。只有商用车整体水平提高了,我国物流运输行业才能高效智能发展。"《中国汽车 报》社副总编辑胡轶坤表示,在过去数十年间,中国商用车行业坚持自主创新,产销规模迅速增长,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国际竞争力 不断增强,实现量质齐升的良好局面。 物流行业专家廉涛表示,如今商用车企业越来越重视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提升。此次参评车辆的信息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愈发成熟,包括电子 电气架构、车联网、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方面都有 ...
高精度、智能化与多场景融合驱动环境分析技术发展
仪器信息网· 2025-09-22 08:55
特别提示 微信机制调整,点击顶部"仪器信息网" → 右上方"…" → 设为 ★ 星标,否则很可能无法看到我们的推送。 当前,环境分析仪器行业正处于多维度技术迭代加速、多元化应用场景深化的关键发展阶段。在政策端的刚性牵引、技术端的创新赋能,以及 市场端的驱动下,行业正加速向智能化、高精度化、国产化等方向升级突破。 从技术维度看,色谱、质谱、光谱等传统优势技术通过 "联用化"、"微型化"持续提升检测效率与场景适配性;同时,传感器技术的灵敏度突 破与 AI 算法的深度融入,不仅拓展了环境分析的覆盖维度,更推动监测模式从 "事后检测" 向 "实时预警、动态管控" 转型,为环境治理的 精准化、智能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2025年9月10-12日,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主办的第二十一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25),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 中心(顺义馆)成功举办。展会期间,"环境分析" 分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江桂斌出席 , 并发表致 辞,30位国内外环境领域资深科学家以及领域内的青年才俊,聚焦环境分析与健康领域的前沿热点,内容涵盖砷的形态分析、代谢机制与健康 风险标志 ...
奇瑞汽车港股上市在即 拟发行2.97亿股H股
犀牛财经· 2025-09-22 08:04
IPO基本信息 - 公司启动香港首次公开募股 计划发行2.974亿股H股 发行价区间为每股27.75港元至30.75港元 预计最高募资91.45亿港元(约12亿美元) 若行使超额配售权募资规模可能进一步扩大 [2] - IPO将于9月25日在港交所上市交易 股票代码为"09973" [2] - 全球发售股份数目为297,397,000股H股 香港发售股份数目29,739,700股 国际发售股份数目267,657,300股 [4] - 最高发售价为每股30.75港元 另加1.0%经纪佣金 0.0027%证监会交易征费 0.00015%曾财局交易征费及0.00565%香港联交所交易费 [4] 投资者阵容与资金用途 - 13家知名机构投资者包括高瓴投资 混改基金 景林资本 黄山建投等累计认购约5.87亿美元(45.725亿港元)股份 并承诺锁定至少6个月 [4] - 募资净额约为84.41亿港元(按发售价范围中位数计) [4] - 资金用途分配:35%用于研发多款乘用车型扩充产品矩阵 25%投入下一代车型及先进技术研发 20%用于海外市场拓展 10%升级安徽芜湖生产设施 10%作为营运资金 [4] 财务表现与运营数据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从926.18亿元跃升至2698.97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达70.7% [5] - 同期净利润从58.06亿元增至143.34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为57.1% [5] - 2024年全球销量突破260.39万辆 其中出口量达114.46万辆 占总销量44% 连续22年蝉联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冠军 [5] - 公司拥有奇瑞 捷途 星途 iCAR 智界五大品牌 覆盖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领域 2024年有8款车型月销超万辆 [5] 财务结构与盈利能力 - 截至2024年9月30日资产负债率达88.64% 流动负债净额为34.01亿元 [6] - 应付账款从2022年517.08亿元激增至2024年898.03亿元 [6] - 毛利率从2023年16.0%降至2024年13.5% 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下滑至12.4% [6] - 研发费用率仅为3.6% 低于行业头部企业5%-7%水平 技术专利类无形资产占总资产不足2% [6] 战略发展与行业定位 - 公司上市之路历经21年 2004年首次启动上市程序因股权纠纷搁浅 2007年再战IPO遭遇全球金融危机 2025年2月重启港交所上市申请并于9月7日通过聆讯 [5] - 作为中国最大汽车出口企业 公司计划未来3年在欧洲 东南亚新建3座工厂 并提升海外销售占比至50% [6] - 募资研发投入涵盖智能驾驶 新能源技术等领域 旨在缩小与比亚迪 吉利等竞争对手的技术差距 [6]
流浪地球2真实再现!采矿现场上演“科幻大片”
金融时报· 2025-09-22 07:49
没有驾驶室、不用司机。如今,在智慧系统加持下,采矿现场如同上演"科幻大片",无人矿卡正迅速成 为"采矿"主力,仿佛《流浪地球2》中的场景再现。 市场需要企业不断创新。当无人驾驶技术在采矿业快速落地开花,海沃中国紧跟数字化、智能化趋势, 开发了专用的线控数字化举升系统,提供了电控手柄、电控阀、举升控制器等全套部件,助力采矿和公 路运输车辆数字化转型。 "操作非常便捷,只要在办公室里就能进行,跟玩游戏差不多。"顾翔说。目前这套智能控制系统已经在 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批量销售,配套在徐工集团、三一重工(600031)、斯堪尼亚等知名主机厂的无人驾 驶矿卡上,持续运行超过1年,具备极高的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 位于江苏扬州的海沃中国成立于2004年,是荷兰海沃国际集团在中国设立的全球第四个生产基地,也是 中国最大的自卸车液压系统供应商。如今,海沃生产的液压油缸在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40%,是细分行 业当之无愧的"制造冠军"。 这样亮眼的发展成绩,在海沃机械(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章兴兵看来,得益于中国市场的机遇。 "从欧洲来到中国,海沃的成长是抓住了时代机遇。中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在全球来说是最优秀的,因 此也一直是海沃集团最重 ...
浙江世宝(002703) - 002703浙江世宝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22
2025-09-22 07:16
财务表现与成本控制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5.24亿元,同比增长35.32% [2] - 整体毛利率18.01%,同比下降1.77个百分点 [2] - 三费(销售、管理、研发)占营收比例持续下降,未来仍有优化空间 [4] 产品结构与市场布局 - C-EPS产品贡献约50%收入,其毛利率下降对整体毛利影响较大 [2][3] - 新能源轻卡电动循环球转向器市占率超50% [4] - 线控转向首度量产项目预计2026年下半年启动 [3] - 后轮转向首度量产项目预计2025年四季度启动 [3] 产能与扩产计划 - 当前整体产能利用率保持在80%-90% [3] - 未来扩产重点围绕电动化、智能化转向产品 [3] 海外市场与客户拓展 - 生产基地与产能建设均集中于国内,暂无海外建厂计划 [3] - 正推进多家国际知名车企供应商资格认证及项目定点 [3] 行业竞争与技术创新 - 行业正经历电动化、智能化重构,国产替代加速 [4] - 电液循环球转向器主要用于无人矿卡、港口车等特种车辆,技术门槛高 [4] - 与无人驾驶科技公司目前仅处于技术交流阶段 [4]
现时优惠4万!至高2.4万权益!CR-V上新全球30年荣耀款
齐鲁晚报· 2025-09-22 07:0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吴海云 当被粉丝称为"车圈卡卡西"的本田智能化工程师——大馆正太郎以干练身姿现身武汉车展现场,这位头顶"强者发型"、手握253项专利的技术专家,以一场 关于智能化领域的简短分享,展示了技术本田在智电新时代的积淀与革新。而台上的真正主角——CR-V,正以三十年传承的进化力量,开启"全能家 用"SUV的全新篇章。 增配不加价、升级更超值。9月22日,东风本田CR-V全球30年荣耀款在中国武汉正式上市。为了回馈广大用户,新CR-V燃油版的官方指导价保持不变;同 时紧跟用户需求,新CR-V混动版配置全面升级,四驱系统配置到过往畅销的版本上,新增智逸四驱版,并下调高配版本指导价,以更全的配置、更诚意的 价格给用户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每位用户都能轻松拥有高品质出行体验,东风本田CR-V全球30年荣耀款现时售价14.59万元起,同时新CR-V还准备了价值高达2.4万 元的全能生活礼遇,包括:贷款10万3年免息、厂家置换补贴至高4千元、核心部件终身质保以及可叠加享受国家或地方以旧换新补贴等多重福利。 炒油版 活力版 (两驱) 18.59万元 14.59 元元 锋尚5座版(两驱) 20 ...
80后王辉接任阿维塔科技董事长
搜狐财经· 2025-09-22 03:55
人事任命背景 - 王辉出任阿维塔科技董事长 全面统筹公司战略规划与决策、经营管理及全球业务 [1] - 人事调整发生在阿维塔组织架构进一步理顺的背景下 被视为企业从品牌构建阶段转向规模化、国际化运营的重要信号 [1] - 此次董事长职务调整是"新长安"整体治理架构优化的自然结果 此前董事长由朱华荣兼任 [5] 新任董事长背景 - 王辉2003年加入长安汽车 现任长安汽车副总裁 长期在战略规划、新业务拓展、海外市场等核心部门任职 [3] - 曾主导长安在东南亚地区的布局 推动泰国罗勇工厂项目落地 拥有较强的国际市场实战能力 [3] - 在品牌创立初期就参与推动与华为的战略合作 在阿维塔对华为车BU核心业务的投资协调、引望公司设立等关键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 [3] - 被集团内部视为"能带项目、敢创新、能扛事"的"战略性人才" 兼具战略视野和业务推动力 [3] 公司发展现状 - 已完成三年四款车型的产品布局 覆盖纯电与增程动力组合 基本建立起独立的产品体系 [5] - 2024年全年销量达到7.36万辆 同比增长140% 连续多月销量破万 [5] - 2025年上半年月销量稳定在万辆以上 展现出初步的规模化能力 [5] - 自2024年起已进入泰国、阿联酋、新加坡等25个国家和地区 [5] - 计划2025年覆盖50个国家和地区 2026年进军欧洲 2030年实现海外销量占比达50% [5] 战略发展方向 - 王辉履新有望加快公司在全球化和智能化方向上的推进节奏 [6] - 与华为的深度协同被视为核心竞争力之一 双方在智驾系统、座舱平台和整车架构等领域持续合作 [6] - 在资本层面通过引望公司实现了绑定机制 王辉上任被视为进一步强化与华为战略合作的积极信号 [6] - 公司定位仍是长安汽车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战略载体 能够调动更多资源 [8] 行业意义 - 企业对于董事长等高管角色的要求正从"创始型领导"向"执行型管理"转变 更强调落地能力、效率意识和组织协同 [8] - 本轮汽车央企改革的重点在于"增强核心功能" 服务国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 [6] - 通过人事调整优化品牌治理结构 提升综合竞争力 已成为各大央企的重要改革抓手 [6] - 王辉的履新是阿维塔在发展节奏上的一次"换挡" 是公司向常态化、高效能运营阶段迈进的标志 [8]
寝具升级守护睡眠健康
经济日报· 2025-09-22 00:14
行业增长趋势 - 寝具市场最畅销三大品类为床垫/床褥、四件套与记忆枕 [1] - 细分品类中羊毛床垫/床褥成交额同比增长3.7倍 软管枕成交额同比增长142% [1] - 床旗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倍 床幔成交额同比增长178% [1] 消费群体特征 - 26岁至45岁人群是寝具消费主力 56岁以上银发人群成交量同比增长74% [1] - 女性消费者成交量增速与成交额占比均领先男性 呈现为孩子购买、注重装饰性、主导婚庆床品消费三大特征 [2] - 男性消费者更注重基础需求 在枕头选择方面有明显个性化倾向 [2] 地域与消费理念 - 云南、山西、浙江位列寝具消费增速前三省份 [1] - 消费理念从"有得睡"向"睡得好"再向"睡得健康"转变 反映对生活品质的更高追求 [2] - 寝具消费市场以健康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发展趋势 [2]
【直播预告】揭秘2025年空调消费新趋势
艾瑞咨询· 2025-09-22 00:06
扫描下方二维码 ,预约观看直播 艾瑞数智行业首发,空调新趋势来袭,看品牌如何用科技 重新定义"好空调",看用户如何理解好空调 1 王芝兰 艾瑞数智 大家居消费事业部 总经理 空调革命已来!你家的空调还只是"空调"吗? 2025高端空调不更拼冷暖 而是拼 欢迎关注艾瑞数智获取更多内容 政策+高温+补贴三重利好,空调市场迎来新一轮 爆发! 2 从"卖产品"到"卖生活方式",高端化、健康化、 智能化成增长核心! 3 2025最新消费数据:00后、90后成主力,舒适、 健康、颜值成TOP3选购关键词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艾瑞咨询更多信息 ...
汽车科技50榜单揭晓 中国汽车正跃升为“技术策源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9-21 14:57
中新网北京9月21日电 (记者张素)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超1500万辆,均同比实现两位数 增长。近日,汽车科技50榜单发布,不少智慧出行和自动驾驶的企业上榜。 "新能源车天然具备了智能化的优势,比如更注重控制领域,且智能设备依靠电能供能,这使得电动汽 车更适合进行电子化智能化的发展。"毕马威中国交易战略咨询合伙人康琦明分析说,不论何种动力总 成,未来汽车都将朝着电动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的方向发展。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政策的持续深化,汽车行业正迈入更加注重质量与效益的高质量发展 新阶段。展望未来,通过坚定创新、恪守合规、前瞻布局全球,中国汽车产业将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中占据更有利位置,谱写产业变革与全球引领的新篇章。 另有分析认为,中国车企正从"技术输入方"转变为"技术输出方",国际品牌开始利用中方在新能源和智 能化上的优势反哺其全球战略,成为合资新范式。在"智能化下半场",智能驾驶正从依赖硬件传感器 的"感知流",全面转向更依赖AI算法与数据的"认知流",大模型驱动的自然交互和座舱体验成为新的核 心竞争力。 "中国汽车业正聚焦'AI+汽车'技术突破,以此构筑核心竞争力。我们要深度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