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老龄化社会
icon
搜索文档
老,无所“依”|青山资本2025年度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9-25 00:22
全球及中国老龄化趋势 - 全球人口年龄中位数持续上升 发达经济体从1975年30岁增至2024年43岁 新兴经济体从19岁增至30岁 预计2075年分别达47岁和40岁[4] - 全球平均预期寿命从62岁升至75岁 发达经济体从72岁升至82岁 新兴经济体从58岁升至73岁[6] - 中国2024年末60岁以上人口达3.1亿 占总人口22% 65岁以上占比15.6% 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9] - 中国老龄化速度全球最快 从老龄化到深度老龄化仅用21年 远快于法国126年/美国72年/日本24年[9] - 205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预计达3.7-4.0亿 80岁以上高龄人口将达1.35亿 超过日本现有人口总量[9] 老年生理特征与定义演变 - 人体器官从25岁起开始衰老:皮肤胶原蛋白合成放缓 听力下降 30岁后肌肉每年流失0.5%-2% 40岁心脏功能衰退[12] - 老年定义随制度演变:1889年德国首创70岁养老金制度 后调整为65岁 现代WHO定义60岁以上为老年人 OECD常用65岁标准[13] - 传统社会老年象征智慧与权威 工业社会后成为制度边界概念 被绑定生理衰退与社会退出标签[14] 中国老年群体异质性分析 - 中国老年人内部差异极大:60岁人群存在网购盲区与短视频带货达人并存 70岁人群有环球旅行者与未出县者并存[15] - 异质性源于多重历史分流:1958-1961年饥荒影响超1亿人健康 1962-1979年1700万知青城乡分流 1977年高考录取率仅5%[17][19][20] - 1998-2002年国企下岗超2000万人 1998年住房商品化使房产占家庭资产七成 互联网普及率仅52%[20] - 养老金差距显著:机关退休金为城乡居民28倍 企业职工为城乡居民15倍 月均金额分别为6243元/3271元/223元[22][24] 老年消费市场分层模型 - 老年消费受经历/资源/能力三维度影响:经历塑造价值观与风险偏好 资源决定支付能力 能力决定消费执行可行性[28][29] - 九类消费人群分布:高资源高能力体验升级型占4% 中资源中能力健康管理型占16% 低资源低能力脆弱依赖型占10%[38] - 整体储蓄率达60% 为居民平均水平两倍 累计财富78.4万亿元 人均26.4万元[23] 高价值消费群体特征 - 体验升级型:追求高端旅游/俱乐部/智能穿戴 智能穿戴设备普及率仅0.4% 集中高端国际品牌[40][41] - 康养优选型:青睐高端保健品与护理服务 16.6%老年人服用保健品 其中8.9%年消费超5000元[42][43] - 品质稳健型:文娱消费主力 老年大学数量7.6万所 学员超2000万 2023年汽车销量227万辆[44][45][47] - 健康管理型:偏好预制菜与外卖 银发族预制菜购买量2019-2021增190% 50岁以上人群占比超50%[50][51] 低消费现实与市场误区 - 80%老年人处于低消费区间:超80%未服用保健品 超80%无法负担养老机构(月均费用超2600元) 超80%未外出旅游[58][60][63] - 旅游消费中80%年花费低于5000元 实际出游比例不足20% 短途平价游为主流[63] - 市场存在样本偏差:研究多聚焦高价值群体 忽视低收入群体 导致银发蓝海叙事与实际情况脱节[55][56] 互联网与数字化渗透 - 60岁以上网民占比14.4% 互联网普及率52% 非网民中老年人占52.1%[67][69] - 短视频成为入网关键引擎:31.3%老年新网民首次上网为看短视频 银发人群月活达3.29亿 月人均使用129小时[72] - 适老化改造加速:2021年工信部发布适老化设计规范 疫情促使2020年老年网民激增3600万[71] - 老年人成为内容新变量:小红书60岁以上月活超3000万 抖音老年创作者累计发布超6亿视频[77]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缺口 - 住房适老化不足:63.3%住房无电梯 城镇老人最需加装电梯(13.55%) 农村最需如厕改造(18.1%)[88][91] - 健身服务缺失:全国仅数百家老年健身房 但60岁以上健身参与率16.59% 接近中年人水平[93][96] - 交通设计缺陷:红绿灯基于1.0-1.2米/秒步速设计 老年人平均步速仅0.8米/秒 反应延迟0.6-1.2秒[97] 健康医疗与情绪问题 - 情绪障碍高发:26.4%老年人存在抑郁症状 6.2%属中重度 全球27.2%自杀死亡发生在60岁以上[98] - 医疗资源错配:60岁以上慢性病患病率超80% 多重用药率70.8% 日均服药8.6种[104] - 陪诊需求爆发:超九成老人需要陪诊 相关企业达1527家 小红书"陪诊"话题浏览量超3亿[105][109] 社会观念与代际关系 - 性健康被忽视:46.8%男性与40.7%女性老年人性生活活跃 但艾滋病新增感染超20%来自60岁以上群体[112][114] - 老年离婚率上升:北京西城区法院2016-2021年离婚诉讼中近半为60岁以上 女性主动居多[115] - 代际支持显著:90%老年人参与养育孙辈 0-2岁儿童中60%-70%由祖辈照顾 老年流动人口中43%为照顾晚辈[123] - 再就业分化:28.1%老人愿意工作 城镇14.4%/农村24.5%已就业 价值延续型返聘顾问 生计补偿型从事低端服务[131][133]
马云预言应验了?2026年的房价,3大信号已出现!
搜狐财经· 2025-09-18 07:40
在过去的20多年里,能每次成功预测房地产市场趋势的人并不多,马云就是其中之一。早在2017年,马云曾经做出预测:"未来房价会像葱一样便宜。"当 时,房地产市场正处于疯狂上涨的阶段,开发商疯狂拿地建房,炒房客连夜排队买房。所以,很多人对马云的预测嗤之以鼻,觉得他就是个门外汉,根本不 可能看准房地产市场的大趋势。 而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国内房地产市场就进入到长期调整的趋势之中。先是像郑州、武汉、南京等二三线城市房价出现下跌。而在进入到2023年之后,上 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价也出现了明显的调整。国内平均房价已经从历史最高位跌幅超过30%。各地房价正朝着当年马云所预测"如葱"的趋势运行着。 信号一:中国已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 现如今,2025年已经过去大半,国内房价仍然延续之前下跌的趋势。从目前情况看,有3大信号已经出现。预计2026年,未来国内各地的房价还会朝着马云 所说的"如葱"趋势运行,总终会逐步回归到合理的价格区间。那么,究竟有哪3大信号呢? 中国已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就是老年人数量越来越多,年轻人数量越来越少。资料显示:截止2024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已经突破3.1亿人,预 计到2035年老年 ...
三亿中国老年人,最复杂的真相
虎嗅· 2025-09-16 07:28
全球及中国老龄化趋势 - 全球人口年龄中位数持续上升 发达经济体从1975年的30岁增至43岁 新兴经济体从19岁增至30岁 预计2075年发达经济体达47岁 新兴经济体达40岁[2] - 全球平均预期寿命显著提升 从62岁升至75岁 发达经济体从72岁升至82岁 新兴经济体从58岁升至73岁[4] - 中国老龄化规模与速度全球领先 2024年60岁以上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22%) 65岁以上人口占比15.6% 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6] - 中国老龄化进程加速 从老龄化到深度老龄化仅用21年(法国126年/美国72年/日本24年) 65岁以上人口占比年增幅从2010-2015年0.3个百分点升至2020-2024年0.6个百分点[6] 老年群体内部异质性 - 中国老年群体经历多重历史分流 包括健康分流(超1亿人经历饥荒)[23]、地域分流(1700万知青下乡)[23]、教育分流(1977年高考录取率5%)[23]、职业分流(超2000万国企下岗)[23]、资产分流(住房商品化致家庭资产分化)[23] - 养老金收入结构分化显著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月均6243元 企业退休人员月均3271元 城乡居民养老金月均223元 三者比例为28:15:1[25] - 老年群体财富集中度高 75岁以上群体持有全球20%财富 中国60岁以上人口累计财富78.4万亿元 人均26.4万元 储蓄率达60%(居民整体储蓄率约30%)[26] 老年消费市场分层 - 消费能力三维度模型:经历(价值观/偏好)、资源(支付力)、能力(执行力)[33][35][36][37] - 九类老年消费者画像:体验升级型(4%)[46]、康养优选型(4%)[46]、高端照护型(2%)[46]、品质稳健型(16%)[46]、健康管理型(16%)[46]、支持依赖型(8%)[46]、节俭保守型(20%)[46]、基础保障型(20%)[46]、脆弱依赖型(10%)[46] - 高消费群体特征:体验升级型偏好高端旅游/智能穿戴(智能穿戴用品普及率仅0.4%)[50][51] 康养优选型年保健品支出3000-10000元(仅8.9%老年人年保健品消费超5000元)[53][80] - 中低消费群体特征:80%老年人保健品年消费低于3000元[80] 80%无法负担养老机构(月费用超2600元)[82] 80%年旅游花费低于5000元(仅9.1%老年人2020年外出旅游)[84][85] 互联网与数字化参与 - 老年网民规模快速增长 2016-2021年60岁以上网民增近1亿 2020年疫情初期激增3600万[97] - 短视频成为老年人入网核心引擎 31.3%老年新网民首次上网为看短视频 银发人群月活达3.29亿 月人均使用时长129小时[98] - 数字鸿沟依然显著 52.1%非网民为60岁以上群体 主因包括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设备不足[91] 仅7.34%60-69岁人群数字素养达高级水平[112] 适老化服务与医疗需求 - 住房适改需求迫切 63.3%存量住房无电梯[119] 适老化改造以如厕洗浴设备(14.6%)/地面改造(13.6%)/厨房改造(12.2%)为主[122] - 老年医疗多病共存特征突出 60岁以上慢性病患病率超80% 多重用药率70.8% 日均服药8.6种[142] - 陪诊服务需求爆发 超九成老年人需要陪诊 主因就医流程复杂/智慧设备操作难 陪诊企业三年内从28家增至1527家[145][148] 老年社会议题与代际关系 - 情绪健康问题严峻 26.4%老年人存在抑郁症状 其中6.2%为中重度[133] 全球27.2%自杀死亡发生在60岁以上群体[133] - 性健康被系统性忽视 46.8%男性和40.7%女性老年人性生活活跃 但60岁以上群体占艾滋病新增感染超20%[154][157] - 代际支持成为常态 90%老年人参与孙辈照料 30%儿童完全由祖辈照顾 老年流动人口中43%因照顾晚辈流动[167][168] - 再就业意愿分化 28.1%老年人愿意再就业 城镇实现率14.4%/农村24.5%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达38.3%[180]
好抽象,韩国给独居老人发AI玩偶,24h陪伴+健康监测
36氪· 2025-09-01 08:22
产品与功能 - 韩国初创公司Hyodol开发了一款能够监测健康状况的AI玩偶 专为独居老人提供24小时陪伴、监护和情感慰藉服务 [1][3][4] - 玩偶内置基于ChatGPT的对话系统 能以欢快嗓音与老人交流 并主动提醒按时吃饭和服药 [8] - 产品配备颈部红外线传感器和胸部麦克风 可检测老人活动状态并记录日常健康回答 数据通过微软AI程序分析后传递至社工团队 [9] - 在紧急情况下(如24小时无活动或表达自杀倾向)会自动向护理团队发出警报 曾成功干预一名有自杀倾向的老人 [4][9][11] 市场推广与规模 - 韩国政府与工业技术部于2019年联合投资2亿韩元(约102万人民币)部署该产品 目前已有超过12000台玩偶在韩国独居老人家中提供服务 [3][6][11] - 每台玩偶售价160万韩元(约8160人民币) 成本仅为护理人员年收入的一小部分 [11] - 全球老龄化趋势推动护理机器人市场扩张 预计到2030年老年人护理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77亿美元 [18] 行业应用与案例 - 日本使用宠物机器人Paro提供情感互动 新加坡部署人形机器人Dexie带领老人锻炼和娱乐 纽约采用AI机器人ElliQ建立主动情感联系 [13][15][16] - 韩国面临严重护理人员缺口 2023年缺口达19万人 预计2032年将扩增至155万人 国家长期护理保险资金储备预计2030年耗尽 [11] 社会需求背景 - 韩国步入"超级老龄化"社会 独居老人面临严重孤独问题 老年人抑郁症、痴呆症及慢性疾病高发 自杀率在OECD成员国中居首位 [4] - 护理机器人可降低老年人护理成本并弥补人力短缺 同时提供情感慰藉缓解焦虑情绪 [4][11] 潜在问题与改进 - 产品存在隐私泄露风险 老人私密对话和健康数据被远程监听 部分用户不知情 [18] - 模拟亲密感可能导致过度依赖 有老人在机器人维修时索要娃娃 甚至要求与玩偶一同安葬 [18] - 痴呆患者可能轻信机器人指令 曾发生老人因玩偶语句独自前往溪边的危险事件 公司已删除可能引发危险行为的语句 [19][20]
好抽象,韩国给独居老人发AI玩偶,24h陪伴+健康监测
量子位· 2025-09-01 04:39
产品功能与特性 - 内置基于ChatGPT的对话系统 能以欢快嗓音与老人交流并主动提醒按时吃饭和服药 [14] - 颈部红外线传感器可24小时监测老人动作 无活动时自动向护理团队发出警报 [15] - 胸部麦克风记录老人对日常健康问题的回答 通过微软AI程序分析情绪状态并传递结果给社工 [15] - 在紧急情况下可第一时间通知护工和家人 例如曾及时转发老人自杀倾向信息并启动医疗干预 [18] 市场部署与规模 - 韩国政府大规模分发数万台给独居老人 目前已有超过12000台投入服务 [3][11] - 单台售价160万韩元(约8160人民币) 相当于护理人员年收入的一小部分 [21] - 韩国工业技术部与九龙区于2019年共同投资2亿韩元(约102万人民币)用于部署 [21] - 全球老年人护理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达77亿美元 [29] 社会需求背景 - 韩国步入"超级老龄化"社会 独居老人面临严重孤独问题且自杀率在OECD国家中居首位 [4][5] - 2023年韩国护理人员缺口达19万 预计到2032年将扩增至155万 [20] - 国家长期护理保险计划资金储备预计到2030年耗尽 [21] - 产品设计理念源自韩国"孝道"文化 旨在提供24小时陪伴和情感慰藉 [6][13] 行业对比案例 - 日本推出可发出呼噜声和摇尾巴的宠物机器人海豹宝宝Paro [23] - 纽约开发可主动聊天的人工智能机器人ElliQ 造型类似皮克斯灯泡 [25] - 新加坡使用人形机器人Dexie带领老人锻炼、玩游戏和唱歌 [27] 潜在问题与挑战 - 存在隐私泄露风险 老人私密对话和健康数据可能被远程监听 [31] - 模拟亲密感可能导致过度依赖 有老人在机器人维修时强烈焦虑甚至要求同葬 [32] - 痴呆患者可能轻信机器人指令 曾发生老人因听从"听溪水声"建议而险酿事故 [33][34]
如果情况不变,2025年9月以后,国内多数家庭,将面临“四大难题”
搜狐财经· 2025-08-22 02:19
宏观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 [1] -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40元 同比增长5.3% [1]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1% [1] 房地产市场趋势 - 全国房价平均跌幅超过30% 房产占家庭总资产77% [4] - 房地产销售额和销售面积明显下滑 [2] - 房价下跌原因包括老龄化加剧需求萎缩 房价收入比达40倍 居民收入下降支撑力不足 [4] 投资市场环境 - 2024年A股股民人均亏损14万元 2025年一季度人均亏损12.3万元 [6] - 公募基金亏损幅度达20-30%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且出现亏损 [6] - 银行间货币市场收益率下滑 债券市场风险上升 [6] 就业市场状况 - 202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达1222万人 [8] - 实体经济不景气导致企业裁员降薪 招聘市场需求萎缩 [8] - 社保新规实施后企业倾向聘用退休人员及兼职以节省用工成本 [8] 人口结构变化 - 2025年上半年出生人口约400万 全年或跌破900万 [11] - 2024年上半年结婚登记343万对 同比减少49.8万对 [11] - 结婚成本高企 生育成本上升 年轻人婚育意愿下降 [11]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到日照调研旅居康养工作
齐鲁晚报网· 2025-08-06 04:47
行业调研与合作 -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张其光一行6人赴日照调研旅居康养项目 并与当地政府和企业洽谈合作事宜 [1] - 调研组走访了中科颐城 海拓芙蓉花开 山海瑞颐康养中心等7个项目 深入了解日照市旅居康养规划布局和项目运营特色 [3] - 张其光高度评价日照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康养配套设施 认为其具备发展高品质康养产业的巨大潜力 [3] 行业发展前景 - 张其光指出随着老龄化社会和消费升级 康养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 [5] - 建议日照市整合资源完善配套设施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康养品牌 [5] - 中房协将发挥桥梁作用 推动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日照 [6] 企业合作意向 - 华住集团城家产研院总经理左贵潏表示日照项目与集团业务布局高度契合 [6] - 未来将探讨在旅居公寓 康养服务 智慧化管理等方面的合作可能 [6] - 日照市房地产业协会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 推动旅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6]
中国第一批养老经纪人,月入10万?
36氪· 2025-08-01 02:17
行业背景与政策动态 - 中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 [1]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7月22日发布17个新职业 其中包括"养老服务师" [1] - 养老行业被视为朝阳产业 养老经纪人借助信息差为家庭匹配养老机构 [1][3] 养老服务需求特征 - 半自理老人成为机构养老主力需求群体 因家庭照护能力不足而选择机构 [10] - 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家庭需求集中在专业失智照护、紧急医疗及防走失设施 [7] - 中高端养老院入住率约60%-70% 全国养老院平均入住率仅50% [49] - 当前养老消费意愿受限 一二线城市老人退休金普遍为4000-6000元/月 [51] 养老机构服务模式 - 失智照护机构采用环境疗法 如隐藏式电梯门、蒙台梭利活动及怀旧装修 [9] - 日资养老机构强调"自立支援"理念 注重清洁标准与辅助器具使用 [43] - 法资机构侧重康复理疗 配备三维平衡训练系统及水中康复设备 [44] - 社区型养老机构面向高知自理老人 提供旅游、演出等社交活动 [10] 职业群体生态与商业模式 - 养老经纪人涵盖00后规划师、转行测评师及海外经验博主 [3][4][39] - 佣金模式依赖实际入住成果 转化率低导致多数从业者未盈利 [37][51] - 行业尚未形成系统化平台 信息分散制约规模化发展 [53] - 预计5-10年后70后/80后退休将提升行业付费能力与意愿 [53] 国际经验借鉴 - 日本建立介护保险制度 政府承担65岁以上老人70%-90%养老费用 [47] - 日本每个社区配置持证介护管理员 负责评估等级与器具调配 [47] - 东京养老协会提供线上筛选系统 按年龄与预算匹配机构 [53] - 日本养老辅具租赁价格经补贴后为几十至百余元/月 [49]
白发人与机器人活在同一屋檐下的时代不远了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7-31 10:42
人口结构变化与劳动力趋势 - 中国出生人口从1989年的2432万大幅下降至2024年的954万 意味着未来25岁年轻人口数量将减少超过一半[4] - 年轻劳动力大量减少将导致生产制造和经济增长方式发生重大转变 工厂中重物搬运、涂胶、喷涂等辛苦工作已越来越难招到人工[5] - 日本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接近30% 但通过机器人协作 老年人仍能在劳动力短缺的社会中找到工作机会[7] 机器人技术应用现状 - 梅卡曼德公司提供通用机器人的"3D眼睛+AI大脑+灵巧手" 客户涵盖机器人企业及汽车、家电、物流等多个行业[5] - 亚马逊日本千叶配送中心部署2600台机器人 超过2000名员工数量 主要为搬运货物和上下料的自主移动机器人[6] - 人形机器人已进入工厂应用场景 智元机器人在富临精工工厂搬运物料箱 优必选机器人在汽车工厂进行分拣和质检任务[10] 机器人技术发展挑战 - 当前机器人搬运物品失误率约千分之一 行业目标是将失误率降低至万分之一 达到比常人更高的水准[8] - 家庭场景对机器人安全性、成本和技能要求极高 目前10万元级别的机器人尚不能大规模进入家庭[12] - 机器人处理复杂家庭应用场景需要更高泛化能力 现阶段主要与老年人进行轻互动 如说相声、带跳舞等情感陪伴功能[11] 养老产业应用前景 - 机器人可存储老年人家庭数据 通过对话和讲述帮助老年人回忆珍贵时光 提供情感陪伴价值[11] - 机器人能记住老年人每日用药 并完成整理衣物、铺床、取外卖等基础照护任务[11] - 技术发展可能通过替代脏乱差工作场景释放年轻劳动力 这些劳动力可进一步充实养老服务产业需求[12]
中国中产的坑,美国二十年前已经踩过一遍了(三)
虎嗅· 2025-07-12 14:00
美国中产家庭经济困境分析 双收入家庭的失业风险 - 双收入中产家庭比单收入家庭更容易陷入经济困境 因双方均暴露于失业风险下 1970年代单收入家庭年失业概率2.5% 而双收入家庭至少一人失业概率达4.9% [1][2] - 2000年代双收入家庭年失业概率升至6.3% 较1970年代单收入家庭高2.5倍 职场母亲增加导致家庭安全网消失 [3][6][7] - 2000年代美国劳动者非自愿失业概率增加28% 年轻父母因经验不足更易失业 [4] 家庭照护负担加重 - 85岁以上老人数量增速是65岁以下人口的6倍 出生率下降使年轻人平均赡养责任加重 [9][10] - 离婚率增长导致独居老人依赖子女 医院"早出院"政策使33%出院患者需家庭照护 约1200万家庭需承担此责任 [11][12][14] - 双收入家庭因照护家人失业后 破产概率是单收入家庭的2倍 [15] 中产女性经济地位变化 - 1970-2018年美国大学女性占比从41%升至57% 女性在律师、教授等传统男性主导行业取得突破 [16][17] - 1960年以来女性工资增速为男性10倍 但1990年代职场女性离婚率比全职母亲高40% [17][18] - 1981-2003年单亲母亲破产人数从3.1万增至20万 中产单亲母亲破产概率比低收入女性高60% [19][21] 多重风险叠加效应 - 失业、重大疾病和离婚三事件中 近50%破产家庭经历至少两种 风险事件可能同时发生 [22][23] - 信用卡债务从1968年不足100亿美元(经通胀调整)暴增至2000年超6000亿美元 增长60倍 [28] - 银行更倾向向财务困境家庭放贷 逾期还款者成为主要利润来源 滞纳金等隐性收费加剧债务负担 [31][33][36] 未来趋势挑战 - AI崛起加剧职业不稳定性 终身学习需求导致教育成本上升 学历贬值压力显现 [38][39] - 老龄化推高医疗成本 慢性病管理支出持续增长 离婚对财务冲击超出预期 [40][41] - 低利率环境下债务增加带来负向现金流 高息负债风险需警惕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