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军备竞赛

搜索文档
AIDC:从阿里CAPEX大超预期看国产算力链投资机会
2025-09-01 02:01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AIDC(AI数据中心)行业 重点关注国产算力链投资机会 涵盖服务器电源、机柜电源、UPS、HVDC、SST变压器等产业链[1] * 核心公司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大厂 以及中恒电气、科华数据、伊戈尔、欧陆通、科士达、金盘科技、明阳电器等设备供应商[1][6][10][11][15][16][17]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北美四大厂商(亚马逊、谷歌、Meta、微软)资本开支持续环比提升 2025年第二季度环比提升明显 2025年资本开支预计同比增长50%以上 超过3,400亿美元[3][12] * 国内互联网大厂资本开支自2024年下半年明显上行 2025年字节跳动、阿里、腾讯总开支预计超4,000亿元 同比增长86%[1][10] * 阿里巴巴最新一季资本开支达387亿元 同比增长两倍 环比增长近60% 主要投向AI基础设施和云服务能力建设[1][5] * 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26% 由公有云业务带动 AI相关收入连续八个季度高速增长 未来三年阿里计划投入3,800亿元 年均超1,200亿元 远高于2023年的800亿元[1][10] * 国内数据中心业务自2024年二季度进入新周期 多家公司业绩显著提升 中恒电气数据中心电源产品2024年收入6.7亿元(同比增长111%) 2025年上半年收入4亿元(同比增长60%) 科华数据数据中心产品2024年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30%) 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34% 欧陆通服务器电源产品2024年同比增长80% 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94%[1][10][11] * 技术升级趋势明确 机柜电源从小功率向大功率升级(从3千瓦向5千瓦、8千瓦、12千瓦发展) 机柜外电源从普通UPS向低电压段HVDC、高电压HVDC以及固态变压器(SST)方向延伸[2] * 中国与美国处于算力军备竞赛阶段 中国企业如麦克米特、欧陆通、金盘科技等积极参与北美算力供应链 通过代工形式或新技术卡位拓展海外市场[3][12] **其他重要内容** * 民生电信重点推荐公司及理由: * 中恒电气:作为阿里巴拿马项目HVDC相关模块供应商 与阿里合作紧密[6] * 科华数据:二季度业绩同比增长15% 上半年计提一个亿减值有望改善利润 海外市场在北美区域有突破 国内绑定腾讯并与阿里有合作变化 跟踪字节跳动需求 产品种类丰富包括电源、液冷设备等[6][8] * 伊戈尔:配套中恒为阿里提供具有滤波功能的移相变压器(高壁垒) 历史产品执行力强每两到三年推出新产品类别 大股东竞争顺利完成 在北美市场销售经验丰富且与台达等客户渠道合作优势明显[6][9] * 其他值得关注的公司: * 机柜外电源领域:科士达、胜宏股份、禾望电器[15] * 断路器领域:良信股份(卡位非常好)[15] * 变压器领域:伊戈尔、金盘科技[15] * 服务器电源领域:欧陆通[16] * 超级电容领域:江海(在AIDC中应用比例提升)[16] * 开关柜领域:明阳电器(中报业绩积极 产业端布局持续推进)[17] * AIDC板块整体发展趋势持续向上 国内与海外市场交替共振 建议关注原专注国内市场的公司向海外拓展的动作 以及新进入者同步进行国内外市场布局的机会[3][13][14][18]
美股英伟达8月财报前瞻预测,万字深度报告 NVDA
36氪· 2025-08-26 00:48
核心观点 - 英伟达财报大概率超预期 但股价已提前消化利好 上涨空间有限 不期望暴涨 [1] - 英伟达市值达4.34万亿美元 超越日本GDP 资本市场看好其AI时代垄断地位 [3] - 公司优势不仅在于GPU性能 更在于围绕芯片建立的网络 内存 供应链及产业生态护城河 [4] - 未来增长依赖三大催化剂:数据中心资本开支增长 ODM厂商需求爆发 软件与生态货币化 [6][27][29] 未来催化剂分析 数据中心资本开支增长 - 四大云巨头2025年资本开支总额约3640亿美元 同比暴增57% 占全球云资本开支增量77% [10][13] - 亚马逊2025财年资本开支预计1000-1200亿美元 公布单州200亿美元数据中心计划 [10] - 微软单季资本开支突破300亿美元 全年近900亿美元 预计2026财年超1200亿美元 [10] - 谷歌2025年资本开支上调至850亿美元(原750亿) 暗示2026年继续上行 [10] - Meta将2025年指引提升至660-720亿美元 全部投入AI基建 [10] - CoreWeave未来6个月资本开支激增357% 持续接收Blackwell集群 [15] - NBIS发行10亿美元可转债 首期部署4000颗NVIDIA GPU 目标2026年前实现超1GW供电能力 [16] - OpenAI计划2025年底在线GPU规模突破100万张 支持GPT-5及后续模型 [17] - xAI五年目标50 ExaFLOPS训练算力 相当于5000万张H100 [19] - 马斯克Colossus 2数据中心使用55万颗GB200/GB300 [20] ODM服务器厂商需求爆发 - 富士康Q2 AI服务器业务同比增60% Q3预计收入同比飙升170% 机架出货量环比暴增三倍 [23] - 2025年前三大ODM厂商(富士康 纬创 广达)合计GB200/GB300 AI服务器出货量预计27000-28000机架 [25] - Q4单季有望突破10000机架 Q3交付速度环比增速超300% [25] - TrendForce预测2025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增24.3% 2022-2027年CAGR约27% [25] 软件与生态货币化 - 全球超600万开发者依赖CUDA平台 CUDA生态包含900多个库 [27] - AI Enterprise与行业巨头结合:Verizon纳入私有5G方案 Oracle OCI平台集成160多种AI工具 [27] - DGX Cloud具备100亿美元级年化收入潜力 NIM通过推理微服务加速AI应用投产 [28] - 商业模式从一次性硬件销售转向持续付费的经常性现金流 [27][28] 华尔街机构观点与资金动向 分析师评级 - 至少九家华尔街机构上调英伟达12个月目标价 平均目标价推至194美元 较上周三收盘价有超10%上涨空间 [31] - Cantor Fitzgerald目标价240美元 潜在反弹空间36.8% 汇丰目标价200美元 上调60% [32] - 摩根士丹利 瑞银 Wedbush KeyBanc等头部投行均在调价名单中 [31] 机构持仓变化 - 摩根大通增持4148万股 先锋增持3946万股 高盛增持2137万股并加仓1705万份看涨期权 [35] - 美国银行增持超1561万份看涨期权 巴克莱银行增持1270万股 道富银行加仓955万股 [35] - 前十大重仓持有机构数量从1769家增至2158家 环比增21.9% 新开仓机构暴增43%至346家 [36] - 清仓机构数锐减三分之一 减仓机构数下降8.3% [36] 期权市场表现 - 看涨期权数量增10.6% 看跌期权数量增38.7% PUT/CALL比率从1.32升至1.65 涨幅26% [37] - 对冲基金前十大重仓英伟达数量增30% 持有基金数从769增至791 总持股规模从21.7亿股增至22.8亿股 [38] - 对冲基金Call增2% Put降7% PUT/CALL比率从1.32降至1.20 [39] 中国市场动态 - 英伟达通知部分供应商暂停H20生产 但正研发新款B30A芯片 采用Blackwell架构 性能为B300一半 [44] - B30A最快9月送样 有望在合规框架下提升中国区销量和利润 [44] - 特朗普政府允许销售"缩水版"芯片 但需返还中国收入15%作为代价 [47] - AMD因强调中国需求不确定导致股价暴跌9.5% [47] - 中国市场占英伟达营收13% [44] 财务指引策略 - 2024Q4实际收入393亿美元 2025Q1指引430亿美元(环比增9.4%) 实际收入441亿美元(超预期) [48] - 2025Q2指引459亿美元 环比仅增18亿美元(增幅4%) [48] - 公司采用"压预期"策略 实际结果常超预期 [48]
激光雷达VS纯视觉 两年后迎来终极对决?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22 10:32
技术路线阵营分布 - 激光雷达路线获得多家车企支持,包括坦克500配备激光雷达及Coffee Pilot Ultra系统、理想i8搭载26个智能传感器、小米YU7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奥迪Q6L e-tron采用"2激光雷达+5毫米波雷达+13摄像头+12超声波雷达"方案 [2] - 激光雷达向中低端市场渗透,零跑B01激光雷达版起售价11.38万元、长安汽车计划在10万元级别车型搭载激光雷达,上半年国内乘用车激光雷达前装交付量达104.39万颗(同比增长83.14%) [3] - 纯视觉路线阵营扩大,大疆卓驭科技推出7摄像头无图纯视觉方案,与大众、上汽通用五菱、奇瑞达成合作;华为乾崑智驾ADS SE基础版采用视觉为主融合方案,应用于深蓝L07(售价13.59-15.59万元);蔚来子品牌乐道L90采用7颗800万像素摄像头纯视觉方案;小鹏全面转向纯视觉并在MONA M03及新P7上应用 [3][4] 技术路线核心争议 - 成本方面:纯视觉方案依赖成熟低价摄像头便于大规模推广,激光雷达成本大幅下降,禾赛科技L2级主激光雷达价格降至200美元(较三四年前下降99.5%),但系统级成本仍需考虑高性能芯片及域控制器等配套 [5][9] - 安全方面:纯视觉方案通过BEV+Transformer及占用网络技术提升精准度,但在强光、弱光或复杂色差场景存在识别局限;激光雷达在极端天气下有效探测距离骤降(暴雨环境降至30米内且噪点增5倍),但被行业认为对L3+自动驾驶不可或缺 [5][6][8] 技术发展驱动因素 - 算力提升成为纯视觉方案关键推力,当前辅助驾驶算力较5年前提高10倍,小鹏、长城、吉利、理想及华为、商汤等企业自建超算中心推动算力军备竞赛 [8] - 激光雷达通过技术迭代与规模效应持续降本,预计未来成本将降至80美元以下,同时需优化特定场景高精度识别能力 [6][9] 未来发展趋势 - 2027年技术路线可能并行发展,纯视觉方案在城市通勤场景适用,激光雷达在复杂路况承担安全冗余角色,两者考虑融合发展 [9][10] - 算力持续进化(5-10年后或提升10倍以上)将释放纯视觉潜力,但激光雷达在L3+自动驾驶中仍被视作必要传感器 [8]
全球AI算力军备竞赛持续发酵!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89010)盘中翻红再向上!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4 06:31
ETF表现 - 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89010)上涨0.77% 盘中换手率达23.61% 成交总量超1800万份[1] - 成分股跌多涨少 第一大权重股寒武纪领涨12.56% 航天宏图与天准科技飘红[1] - 安路科技领跌4.21% 亚信安全与芯原股份跌幅超3%[1] 全球算力建设动态 - OpenAI计划未来5个月内将算力集群规模扩容一倍以应对GPT-5需求激增[1] - 马斯克xAI提出五年内部署5000万张H100 GPU等效算力目标[1] - 微软与Meta等企业加速数据中心建设 形成全球性算力军备竞赛格局[1] 产业链投资机会 - 全球AI算力竞赛推动海外科技大厂集体调高资本开支 国内企业跟进[1] - 算力硬件产业链直接受益 重点关注CPO/PCB/液冷/服务器等细分环节[1] - 特别关注进入北美供应链的龙头企业[1] ETF产品特征 - 跟踪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 覆盖全产业链优质企业[2] - 兼具高研发投入与政策红利支持特性[2] - 20%涨跌幅机制与中小盘弹性有助于捕捉AI产业突破性机会[2]
马斯克,重大宣布!
证券时报· 2025-08-03 12:22
Grok产品更新与功能 - Grok Imagine视频生成器已向Grok Heavy用户开放,并将扩展至X平台Premium+用户,该功能可在20秒内将图像转化为带声音的视频[1] - Grok 4 Heavy多智能体版本支持4个智能体并行思考,调用更大规模计算资源完成复杂任务[1] - Grok 4在"人类的最后考试"取得25.4%准确率,超过谷歌Gemini 2.5 Pro的21.6%和OpenAI o3的21%[1] - 视频渲染速度从60秒缩短至15秒,预计3-6个月内实现实时渲染技术[1] xAI融资与资本运作 - 公司完成100亿美元融资组合(50亿美元债务+50亿美元股权),债务融资获超额认购[2] - 摩根士丹利担任债务融资顾问,指出债务股权组合有效降低综合资本成本[2] - 公司计划再筹120亿美元用于建设英伟达芯片驱动的超大规模AI数据中心[2] 行业竞争格局 - 公司每月运营成本高达10亿美元,主要来自服务器建设和芯片采购[3] - 全球科技企业AI基础设施竞赛推高行业门槛,算力军备竞赛将影响未来十年产业格局[3]
CPO倒车接人?帮主郑重:缩量调整藏黄金,三招挖出真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8-01 08:01
CPO板块市场表现 - CPO板块当日下跌0.82%,龙头公司中际旭创、新易盛股价普遍下跌,主力资金净流出超4亿元 [3] - 板块成交量萎缩,抛压减弱,显示空头力量衰减 [3] 板块调整原因 - 英伟达股价波动引发市场担忧情绪 [3] - 前期涨幅较大导致获利盘回吐 [3] - 整体市场量能萎缩,资金集中于红利板块 [3] 行业长期发展逻辑 - 全球算力需求持续增长,谷歌明年资本开支达850亿美元,微软单季度资本开支300亿美元,Meta计划投入720亿美元 [3] - CPO作为光通信关键组件,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从4600万美元增长至8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37% [3] 国内公司竞争优势 - 中际旭创泰国生产基地可应对贸易摩擦 [3] - 新易盛在亚马逊市场份额达70% [3] - 高端芯片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3] 投资策略建议 - 关注缩量企稳信号,如天孚通信上周破位后重回10日均线 [3] - 跟踪二季报业绩超预期可能性 [3] - 聚焦技术迭代,如1.6T光模块量产和硅光方案发展 [3]
通信行业周观点:25Q2公募持仓回升,算力军备竞赛升温-20250728
长江证券· 2025-07-28 15:2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丨维持 [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5Q2通信板块获公募显著加仓,光模块为核心增配方向;北美科技巨头纷纷加码AI投资,算力军备竞赛全面提速,AI产业链“戴维斯双击”时刻已到,AI商业变现提速带动PE估值提升,通信板块估值仍处于低位,具备较高配置性价比 [2][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板块行情 - 2025年第30周,通信板块下跌0.57%,在长江一级行业中排名31位;2025年年初以来,通信板块上涨17.08%,在长江一级行业中排名第7位 [2][4] - 个股层面,通信板块内市值在80亿元以上的公司中,本周涨幅前三分别为东信和平(+34.1%)、深桑达A(+9.8%)、鼎通科技(+9.7%),跌幅前三分别为德科立(-9.6%)、恒宝股份(-8.3%)、英维克(-7.3%) [4] 25Q2通信板块持仓情况 - 25Q2,通信行业公募基金重仓持股占比5.37%,环比+2.63pct,在长江32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6 [5] - 分板块来看,25Q2通信设备/电信应用/运营商配置比例分别为4.52%/0.11%/0.74%,分别同比+2.60pct /+0.01pct /+0.02pct [5] - 个股层面,从重仓规模来看,25Q2持股市值TOP5分别为新易盛、中际旭创、中国移动、天孚通信、中天科技;从增减配维度看,增持TOP5为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长芯博创、源杰科技;减持TOP5为中国联通、中兴通讯、亨通光电、润泽科技、光环新网 [5] 北美云商AI投资情况 - Meta公布两项超大数据中心,Prometheus项目位于俄亥俄州,计划2026年完工,设计容量1GW;Hyperion项目位于路易斯安那州,计划2030年投产2GW容量,未来扩容至5GW;未来还将建设多个类似规模的“Titan”级数据中心 [6] - 甲骨文与OpenAI宣布将在美国新增开发4.5GW的Stargate数据中心容量,加上德克萨斯州阿比林项目,Stargate项目总容量将超5GW,运行200万余枚芯片 [6] -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发布25Q2财报,将2025年资本支出计划从原指引的750亿美元上调至850亿美元;Google Cloud实现营收136.2亿美元,同比+32%;GCP新客户数量环比增长近28%,25Q2积压订单环比+18%,同比+38%,截至季度末达到1060亿美元;Google月均Token处理量自5月的480万亿激增至980万亿,Gemini应用月活用户达4.5亿,日请求量较Q1增长超50% [6] - xAI新Colossus 2项目初步将配备55万张GB200和GB300芯片,并提出未来五年内上线5000万个H100等效AI计算单元 [6] - 微软从Google DeepMind挖角约24名AI高端人才,并宣布新财年将大幅提升对Copilot、Azure和Microsoft 365等核心业务的合作伙伴激励投入 [6] 投资建议 - 运营商:重点推荐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 [7] - 光模块:重点推荐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仕佳光子,重点关注太辰光、源杰科技、长飞光纤 [7] - 国产算力:重点推荐烽火通信、华丰科技、英维克、润泽科技、光环新网、奥飞数据、光迅科技、中兴通讯、紫光股份,关注科华数据 [7] - AI应用:推荐和而泰、拓邦股份、移远通信、美格智能、广和通、博实结、翱捷科技 [7] - 卫星应用:重点推荐海格通信、华测导航 [7] 通信行业板块重点公司营收及业绩增速 - 展示了通信行业板块重点公司2024年和2025年Q1营收及业绩增速、归母净利润(2025E)、预测2025年PE估值等数据 [15]
全球科技新闻汇总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7-28 14:0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汇总2025年7月28日全球科技新闻 涵盖AI、四足机器人等领域 涉及技术发展、产品发布、人才流动等方面动态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AI及服务器领域 - AI和ASIC服务器耗电量增加带动BBU需求爆发 顺达科等台系业者有望受益 下世代AI数据中心电力传输走向HVDC将进一步增加BBU需求 [1][8][9]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 华为升腾CloudMatrix 384真机亮相 中兴、新华三、超聚变等中国本土伺服器业者超节点方案也纷纷展示 [2][11][12] - OpenAI计划年底上线100万张GPU 对标马斯克xAI五年内部署5000万卡目标 算力军备竞赛白热化 2025年AI资本支出预计达3600亿美元折合2.5万亿人民币 头部云厂将掌握核心资源 [3][13][16] 模型及技术领域 - Meta挖走DeepMind参与IMO金牌项目三位华人科学家 微软过去六个月从谷歌DeepMind挖走20多名员工 Meta正进行前所未有的AI人才引进并成立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 [3][14][16] - 阿里开源Qwen3 - Coder - 480B - A35B - Instruct模型 参数量4800亿 支持256K上下文 最大输出6.5万token 预训练使用7.5万亿token数据 代码占70% 并在20000个独立环境进行强化学习训练 同时开源Qwen Code命令行工具 [4][15][18] - 清华大学与生数科技开发的FreeAudio实现AI音效90秒长时精准可控生成 采用“免训练”方法突破行业瓶颈 研究入选ACM MM 2025 未来或将在Vidu产品上线 [5][19][23] - ima应用接入腾讯混元ASR大模型 支持语音直接输入功能 混元ASR是业界首个基于双编码器的流式ASR大模型 1分钟可识别300字 比手动输入快4倍 可应用于知识库问答等场景 [6][20][23] 音乐及机器人领域 - 昆仑万维发布Mureka V7音乐模型 良品率从V6的43.4%提升至57.7% 人声真实度提升44% 整体音质提升近一倍 同时推出Mureka TTS V1文本转语音模型 支持音色设计功能 语音质量达4.6分超过Elevenlabs的4.36分 [6][21][23] - 智元上架首款行业级小型四足机器人智元D1 Ultra 魔法原子发布轮式四足机器人MagicDog - W 两款产品将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示 四足机器人市场增长迅速 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约4.7亿元 预计2025年将达8.5亿元 宇树科技目前占据全球60 - 70%市场份额 [7][22][23]
太平洋:给予华勤技术买入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7-01 04:23
公司概况 - 华勤技术是全球领先的智能产品平台型企业,采用"3+N+3"多成长条线布局,核心业务包括智能手机、PC和数据中心,同时拓展汽车电子、软件和机器人等新兴领域 [2] - 公司2018-2024年营收复合增速达23.56%,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高达58.87%,2024年营收突破千亿规模 [2] - 2025年一季度多个产品线实现显著增长,其中高性能计算、智能手机和可穿戴业务同比增速均超100% [2] 服务器业务 - 国内AI算力需求激增,百度、阿里、腾讯、字节2024年资本开支合计约2400亿元,同比增速达155%,2025年预计将突破4000亿元 [3] - ODM Direct模式崛起,2024Q4规模达365.70亿美元,同比增速155.5%,市场份额已占半壁江山 [3] - 公司作为内资ODM Direct厂商,是腾讯、阿里、字节的核心供应商,服务器业务有望成为新增长引擎 [3] 智能终端业务 -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复苏,2024年出货量同比增长6.2%,可穿戴设备与智能手机形成软硬件协同 [4] - ODM/IDH渗透率目前约40%,相比笔电行业80%的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公司在ODM/IDH市场份额达28% [4] - 客户覆盖三星、OPPO、vivo、小米等国内外头部品牌,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 [4]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389.27亿元、1681.94亿元、2005.94亿元,同比增速26.44%、21.07%、19.26% [4] - 预计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06亿元、45.30亿元、57.03亿元,同比增速26.66%、22.23%、25.89% [4] - 多家机构给予买入评级,90天内19家机构中18家建议买入,1家建议增持,目标价均值81.38元 [7]
何小鹏与雷军微博“互撩”背后:小米YU7与小鹏G7顶峰相见
搜狐财经· 2025-07-01 02:59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格局 - 2025年6月末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因小米YU7和小鹏G7两款"7字头"纯电SUV的发布而沸腾 两款车型价格相近且发布时间接近 引发市场广泛比较 [1] - 小米YU7定位"豪华高性能SUV" 车长4999mm 轴距3000mm 设计趋近于猎装车风格 强调情绪价值和个性表达 [13][16] - 小鹏G7定位"AI智能家庭SUV" 车长4892mm 轴距2890mm 采用第二代X FACE前脸设计 更偏向传统SUV造型 [24] 小米YU7产品特点 - 小米YU7主打情绪价值 3分钟大定200000辆 线下门店体验需预约排队 热度极高 [6] - 女性用户占比可能突破小米SU7的38% 主驾零重力座椅和天际屏全景显示系统是核心卖点 [9][16] - 设计成为小米核心品牌标签 轿跑风格打破"奶爸车"同质化 但存在空间和配置单性价比的质疑 [16][20] 小鹏G7产品特点 - 小鹏G7搭载3颗自研图灵AI芯片 整车算力超2100TOPS 配备87英寸追光全景AR-HUD 科技感突出 [28][33] - 与华为合作开发的AR光毯车道级导航 将虚拟指引投射于真实路面 实现所见即所行 [28][29] - 家庭属性存在争议 缺乏副驾娱乐屏和天窗遮阳帘等家庭用户关注的功能 [37] 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 小米YU7采用"高配低价"策略 800V平台+激光雷达25万起 迫使竞品如智界R7紧急降价2万 [50] - 小鹏G7定价策略关键 若下探至20万出头将形成巨大性价比冲击 吸引被小米交付周期劝退的用户 [41] - 两款车型代表不同发展路径 小米侧重设计驱动和情感共鸣 小鹏侧重技术堆砌和智能驾驶 [42][46] 行业影响 - 情绪价值成为新竞争壁垒 推动车企从"功能定义"转向"场景共情" [50] - 算力军备竞赛加速 小鹏G7的2200TOPS芯片为L3-L4级自动驾驶铺路 [50] - 价格体系面临重构 20-25万区间可能彻底洗牌 [50][55] 消费者选择建议 - 小米YU7适合追求个性表达和主驾体验的用户 能接受较长交付周期 [51] - 小鹏G7适合科技发烧友和重视性价比的用户 对家庭功能要求不高 [51] - 建议等待小鹏G7最终售价公布 并对小米YU7进行深度试驾后再做决策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