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船舶
icon
搜索文档
江龙船艇(300589) - 2025年09月1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9 10:02
财务表现与业绩下滑原因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主要因2024年上半年新签订单不足和外贸项目收入确认延后 [1][3][4] - 2024年上半年新签订单不含税金额仅1.58亿元 [1][3][4] - 净利润同比下滑 因收入下降但固定成本(折旧/工资/销售费用)维持且毛利率持平 [1][3][4] - 财务费用上升 因应收账款未收回导致银行借款增加 [2][4][6] - 信用减值准备金额增加 受政府预算资金未到位影响 [2][4][6] 订单与合同情况 - 2025年1-6月新签订单不含税金额2.07亿元 同比增长31.01% [7] - 2025年7月签订香港政府合同 5艘铝合金港口巡逻船总金额1.25亿港元 [7] - 2025年8月签订客船合同 1艘799客位和1艘499客位船舶总金额7855万元 [7] 生产能力与项目进展 - 海洋先进船艇智能制造基地(中山二厂)2024年投产 建造能力提升至100米/千吨级 [3] - 产品平均交货周期12-14个月 收入确认呈现前少后多特点 [1][3][4] - 部分项目延期交付 因营收快速增长导致生产管理挑战 [2][4][6] 应对措施与战略调整 - 加强海外市场与特种作业船市场拓展 [2][3][6] - 优化应收账款催收力度 改善经营性现金流 [2][3][6] - 内部优化作业流程和提高生产效率 [2][3][6] - 当前经营情况稳定且运转顺畅 [2][3][6]
山东济宁:“重绘”内河航运的产业图景
新浪财经· 2025-09-05 10:21
新能船业首单纯电内河船出海 - 新能船业为法国达飞建造的纯电动力内河集装箱船于2024年6月开工 这是中国纯电内河船首次获得海外订单 具有开创性意义 [2] - 船舶总长79.9米 型宽15米 载重3500吨 年运输量超5万标箱 采用宁德时代电池系统 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78吨 [2] - 达飞计划2026年将该船投入越南平阳省至盖梅港航线运营 作为其2050碳中和目标的一部分 [2] 新能源船舶技术优势 - 传统船舶存在高碳排放和油污泄漏风险 纯电与LNG动力新能源船舶能针对性解决这些问题 [3] - 新能船业采用对标海船的智能制造方案 通过模块化建造和汽车流水线理念 将造船效率提升至传统模式的2倍 [4] - 生产基地由济宁能源联合中集集团 宁德时代 武汉理工大学共建 设计年产能为400艘2000-5000吨级船舶及100艘修改装能力 [4] 内河航运市场潜力 - 中国拥有内河船舶超30万艘 其中京杭运河在营"老旧小"船舶6万余艘 济宁现有船舶7000余艘 绿色化智能化升级需求迫切 [7] - 内河航运具有运能大 成本低优势 水运成本仅为铁路的50%-60% 公路的12%-15% 空运的4%-6% [8] - 中国内河航道里程 设施规模 运力 运量均居世界第一 2018年起内河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已超过沿海建设投资 [8][9] 济宁内河航运中心建设 - 济宁港拥有生产性泊位156个 实际吞吐能力1.2亿吨 集装箱吞吐能力100万标箱 202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9665.5万吨 同比增长37.9% 居山东内河首位 [10] - 梁山港处于瓦日铁路与京杭运河交汇点 是西煤东运咽喉要地 建有亚洲最大钢结构储煤棚 11个2000吨级泊位 全国首台双翻卸车机 [17] - 太平港区正形成百亿级内河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集群 新能船业通过差异化策略重点开发中小型新能源船舶市场 [21] 国际化业务拓展 - 新能船业2024年为紫金矿业建造4艘2000吨级内河散货船 采用模块化建造 分段运输至坦桑尼亚组装 并设立海外办事处提供技术支持 [21] - 公司已建立覆盖欧洲 东南亚 非洲的销售网络 "通江达海"能力获得国际航运巨头认可 [21] - 达飞代表表示选择中国建造新能源船舶既是市场选择 也是对技术实力的认可 [2]
新能船业:内河造船“汽车化”首探者,以绿色数智重塑产业格局
齐鲁晚报网· 2025-08-29 03:31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国内内河船领域首个践行"像造汽车一样造船"理念的企业 通过绿色创新与数智变革引领产业升级 其67.6米纯电短途运输船实现20分钟"极速换电" 同等吨位LNG船每百公里较柴油船节省300元 依托激光加工和数字化技术建成国内首个小组立前全面自动化智能工厂 年产能达240艘 率先开启内河船舶数智化变革新征程 [1] 产品与技术特点 - 67.6米纯电动力集散两用船专为内河短途运输设计 载重近2000吨 续航里程约200公里 采用"船舶箱式电源换装"模式 换电全程仅需15-20分钟 实现"即换即走" [2] - 90米LNG动力集装箱运输船专注长距离运输 载重近5000吨 续航里程约2000公里 同等吨位下LNG船每百公里比柴油船便宜300元 单船年均节省约10万元 [3] - 首创船型实现新能源动力、低阻力等4项突破 船阻降低6% 节能3% 自重降低5% 污染物排放量降低90%以上 纯电动力船舶实现零污染零排放 [6] - 分段式建造工艺应用于内河船舶属国内首次 通过"船型固定+工艺融合"模式 将标准船型建造周期从传统方式的约12个月缩短至3.5-4个月 效率提升近50% [4][5] 生产能力与效率 - 建成国内首个小组立前全面自动化智能工厂 实现钢材年加工10.8万吨 效率提升80% 成本降低30% 年产能达240艘 [1][6] - 形成2000-5000吨级内河新能源船舶批量化建造能力 累计签约船舶订单168艘 开工建造90艘 [7] 市场表现与订单 - 上半年订单量达往年同期三倍 今年订单已排满 [6] - 与法国达飞海运集团签约182TEU纯电动力集装箱运输船 总长79.9米 搭载宁德时代电池系统 系我国纯电动力内河集装箱船首次出海 [6] - 与济宁天河达海供应链公司签约29艘智能运输船舶意向 [7] 行业影响与发展 - 济宁市在建船舶102艘 同比增加38艘 环比增加4艘 其中在建新能源船舶86艘 占全市在建船舶的84% 市场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8] - 依托京杭运河山东段新能源船舶免费过闸政策及国家补贴 有效激活内河绿色航运需求 [6] - 公司规划以新能源船舶全面替代老旧船只 配合2025年免费过闸政策加速船队更新 研发适配京杭运河与长江航道的多航路船型 构建河海联运体系 [7]
今年暑期“游船经济”热力全开!观光船全球订单涌来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6 22:07
行业需求与市场表现 - 暑期水上观光游需求旺盛 多地景区游船满载游客[1][2] - 旅游平台观光游船产品数量同比增长近20% 整体预订票量增长45%[2][3] - 江西庐山西海景区投入40余艘船舶运营 大型游船单船载客量近200人[2] - 山东黄河入海口景区游客量同比增长20%以上 每日安排20余艘船舶航行[3] - 宜昌"两坝一峡"线路搜索热度增长10倍 桂林漓江景区票量预订增长近2倍[3] 企业经营与财务表现 - 景区大型游船高峰期单船日均收入达3万元以上[2] - 湖南沅江船舶企业所有产线满负荷运转 10余艘观光船同步生产[5] - 船舶企业上半年订单额超去年全年 生产计划排至11月[6] - 海外订单增长 新增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订单[7] 产品升级与产业趋势 - 景区增加游船发班频次并采购新船补充运力[2] - 新能源船舶订单量显著增加 具有低噪声、低震动优势[6] - 行业加快新能源船替代传统燃油船进程 提升环保标准及游客体验[6] - 暑期观光和夜游热度推动船舶新增与更新换代需求[6]
游客接待量持续增长 三峡旅游扣非净利润创历史新高
证券时报网· 2025-08-25 12:39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67亿元 同比增长7.47% [2] - 归母净利润6362.14万元 同比增长17.74% [2] - 扣非净利润5839.15万元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19.00% [2] - 利润增速超越营收增长 反映经营质量持续提升 [2] 业务运营数据 - 旅游综合业务营收达2.86亿元 同比增长20.20% [2] - 游船类产品累计接待游客125.25万人 同比增长10.96% [2] - 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游客接待量提升和产品价格合理调整 [2] 新能源技术布局 - 拥有全球最大电池容量商用船舶"长江三峡1"纯电动游轮 [2] - 联合头部企业攻克大型纯电动船舶动力控制系统关键技术 [3] - 完成所有港口岸电升级改造 具备电动化推广先发优势 [3] - 省际游轮项目规划4艘混合动力新能源船舶 [3] 省际游轮业务拓展 - 发布"长江行游轮"品牌 首艘"长江行·揽月"将于明年6月运营 [3] - 首批两艘混合动力游轮2026年投入重庆-宜昌航线运营 [3] - 第二批船舶采用新能源甲醇+动力电池混合动力系统 [3] - 项目达产年份净利润预计约1亿元 相当于现有净利润规模 [3]
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电动拖轮船队在天津投入使用
中国新闻网· 2025-08-13 17:25
行业动态 - 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的纯电动拖轮船队正式投入使用 该船队由4艘5400马力纯电动港作拖轮组成 主要用于天津港水域协助船舶进出港和靠离码头作业 [1] - 全球港口环保标准持续升级 新能源拖轮市场空间更加广阔 [1] - 天津市港航管理局将以此次实践为样本 提炼新能源船舶监管服务的"天津经验" 为更多绿色项目落地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1] 技术参数 - 纯电动港作拖轮配备容量为6709千瓦时的电池 利用快充技术3小时即可充满 满电可航行约120海里 [1] - 相较于传统燃油拖轮 电动拖轮实现零废气排放 低噪音运行 单艘每年可减排约1100吨碳氧化物 相当于400多辆小汽车的年度排放量 [1] 公司规划 - 天津新金程航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已在全国规划布局10至20艘同类拖轮 为航运业低碳转型注入"绿色动力" [1]
智能水翼艇研发团队获李泽湘天使轮融资,新能源风口刮向水上出行|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8-12 00:09
公司概况 - 御水飞行完成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投资方为XBOTPARK基金 [5] - 公司专注消费级和行业级高性能智能水翼艇研发及应用 [5] - 创始人吴关拥有船舶设计领域逾十年经验 团队具备跨学科系统化创新能力 [5] - 首款产品已落地并开始交付天使订单 [4][9] 行业背景 - 全球电动船市场规模2024年达632.35亿元 预计2030年突破1190亿元 [6] - 中国2025年锂电化渗透率有望达20% 市场规模达550亿元 [6] - 传统电动船续航仅30-50公里 显著低于燃油船的200公里 [6] - 欧美市场已开展水翼艇应用 国内小艇领域技术研发相对滞后 [9] 技术突破 - 水翼结构利用流体力学原理使船体离开水面 减少阻力并提升稳定性 [7] - 实测续航达80公里 较传统电动船提升一倍 [7] - 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船体 总重量控制在800公斤 [12] - 智能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调节水翼角度 确保高速行驶稳定性 [9][12] 产品特点 - 融入飞机设计理念 实现船体轻量化 [9] - 研发控制算法实现航行姿态动态调整 [12] - 攻克流体力学与船舶设计复合难题 [9] 市场规划 - 国内市场聚焦沿海景区场景 服务文旅集团和政府客户 [14] - 海外市场重点拓展东南亚和中东游艇俱乐部及航运公司 [14] - 欧洲市场布局海岛交通与特种运输场景 [14]
智能水翼艇研发团队获李泽湘天使轮融资,新能源风口刮向水上出行|硬氪首发
36氪· 2025-08-11 01:36
公司融资与团队背景 - 公司完成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投资方为XBOTPARK基金[1] - 创始人吴关为热那亚大学/米兰理工联合培养硕士 吉隆坡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博士 拥有逾十年船舶设计经验[1] - 核心团队在船舶设计 复合材料 智能控制等领域具备跨学科系统化创新能力[1] 行业市场前景 - 2024年全球电动船市场达632.35亿元 预计2030年突破1190亿元[3] - 中国作为核心增长极 2025年锂电化渗透率有望达20% 市场规模达550亿元[3] - 新能源船舶受全球气候变化与双碳目标影响 成为航运业转型核心方向[3] 技术痛点与解决方案 - 电动船续航仅30-50公里 显著低于燃油船的200公里[3] - 水翼结构利用流体力学原理使船体离开水面 减少阻力并保证稳定性[3] - 实测续航达80公里 较传统电动船提升一倍[3] 产品研发与技术突破 - 首款产品已落地并获天使订单 正在交付中[5] - 采用飞机设计理念 碳纤维复合材料船体减轻能耗[5] - 智能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感知水流 动态调节水翼角度确保稳定性[5][7] - 攻克流体力学与船舶设计复合难题 通过水翼升力使船体脱离水面[5] 材料与结构创新 - 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 系统测试优化屈服强度和整体强度[7] - 产品总重量控制在800公斤 实现同级别最高性价比[7] - 突破金属构件过重导致电池容量增大的行业矛盾[7] 智能控制系统 - 研发控制算法 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水流和水域环境数据[7] - 测试数据传输至中央处理器 根据动力方程多维度耦合进行精准调整[7] - 实现航行姿态与水翼角度的动态调节[7] 市场拓展计划 - 国内市场重点挖掘沿海景区场景 服务文旅集团和政府等B端客户[9] - 海外市场聚焦东南亚和中东的游艇俱乐部与航运公司[9] - 覆盖欧洲海岛交通与特种运输场景 向旅游平台和物流企业直销产品[9]
山东圈出一个“新核心”!济宁5年冲刺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啥信号
齐鲁晚报· 2025-08-06 03:11
文章核心观点 - 山东省明确将济宁港定位为北方内河航运中心核心港 通过"一主四辅多点"布局构建黄金航道 推动济宁成为山东对内陆和国际开放的桥头堡 [1][7][21] - 济宁港凭借区位优势和政策红利 加速发展新能源船舶制造和多式联运 目标2030年建成北方内河航运中心 货物吞吐量达2亿吨 [3][4][13] - 内河航运成为上海港新增量来源 北方地区通过京杭运河接入全球经济循环 济宁港已覆盖长三角及19个国家 形成大规模经济循环体系 [11][12][18][20] 港口规划与定位 - 山东省颁布《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5-2035》 提出以济宁港为核心打造"一主四辅多点"内河港口群布局 [1] - 京杭运河被明确为骨干航道 济宁港被圈定为核心港 定位为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和山东对内陆及国际开放的桥头堡 [1][7] - 济宁港通达50多个港口 覆盖全国20省份150多个城市 国际物流拓展至越南 泰国 德国等19个国家 [12] 新能源船舶制造发展 - 济宁能源投资50.3亿元建设全国首个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 2024年8月实现首批内河新能源智能商品船量产 [2] - 制造基地具备年造240艘 修100艘生产能力 涵盖LNG 绿电 氢能等动力类型 年内将下水100艘新能源船 [3] - 全球替代燃料船舶订单占比达55.5% 交通运输部安排1480亿专项资金支持老旧船舶报废更新 [3] 港口运营数据与目标 - 2024年济宁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9600万吨 连续三年保持30%以上增长 集装箱吞吐量43.2万标箱同比增长138.7% [5] - 2025年预计完成50万TEU集装箱吞吐量 2027年目标港口货物吞吐量1.5亿吨 100万标箱 港航业产值1600亿元 [5][13] - 2030年目标全面建成北方内河航运中心 港口货物吞吐量2亿吨 150万标箱 港航业产值2200亿元 [13] 区位优势与基础设施 - 京杭大运河纵贯济宁210公里 占大运河通航总里程24% 山东省80% 船舶运力超700万吨居运河沿线城市首位 [4] - 济宁拥有公铁水空综合运输体系 瓦日铁路 新兖铁路与京杭运河交汇形成"丰"字型物流大通道 [4] - 高等级航道增至360公里占全省58% 5000吨级轮船 万吨级船队直达长江 [17] 多式联运与区域合作 - 多式联运提高运输效率30% 降低运输成本20% 济宁港"瓦日铁路-京杭运河-长江水道-东南沿海"通道入选国家示范工程 [11] - 济宁港与上港集团 湖北港口集团 江苏港口集团开展业务及股权合作 济宁-太仓合作降低空驶率40% [21] - 内河集疏运模式使芜湖 合肥 无锡等地出货成本平均节省30%-40% [11] 产业与经济影响 - 2024年济宁港航临港产业突破千亿 贸易营收800亿元 2025年将突破1000亿元 吸引宁德时代 中集等企业入驻 [5] -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总量达33万亿元 京杭运河年货运量超9亿吨 成本为铁路1/2 公路1/5 [20] - 全国内河货运量49.53亿吨占水路运输50.5% 长江经济带80%原材料依赖内河运输 [20]
2025年中国航海日主场活动圆满收官
海南日报· 2025-07-12 23:22
行业活动与论坛 - 2025年中国航海日主场活动在琼海市举行 为期三天 吸引全球航运界人士参与交流合作 [1] - 活动期间举办18项高规格论坛及研讨 130多位权威专家和企业代表聚焦绿色航运 新能源船舶 船舶温室气体低(零)碳排放等议题 [1] - 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发起博鳌倡议 号召行业推动航运绿色低碳智慧发展 助力交通强国和海洋强国建设 [1] 技术创新与展示 - 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教学实训两用船"新红专"轮亮相琼海市龙湾港 具备自主航行和自动靠泊功能 成为科普热点 [2] - 中国航海博物馆博鳌数字馆开馆 通过数字化与实物结合展示中国航海技术从郑和宝船到2025年智能巨轮的演变 [2] 文化传播与项目合作 - 郑和研究会与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启动"和礼"文化项目 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 面向东盟国家推广中国航海文化 [2] - 海口 儋州 琼海等沿海城市举办专场推介会 差异化展示城市优势 签约多项投资合作协议 推动海南自贸港航运产业发展 [2] 历史传承与行业变迁 - 琼海老船长黄家礼家族传承400余年渔业经验 编纂《驶船更流簿》抄本 反映传统航海导航技术 [1] - 现代AI技术与传统更路簿形成对比 体现我国航海技术从木帆船到智能船舶的巨大进步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