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航运

搜索文档
22台仰望U8L鼎世版南通海门集体交付,比亚迪“济南号”巨轮同步首航
扬子晚报网· 2025-09-28 15:54
产品交付与市场认可 - 22位仰望U8老车主集体增购或换购U8L鼎世版 显示高端用户群体对品牌的持续信赖 [1][4] - 全球首位"U32车主"提车 家庭已购齐U7、U8、U8L、U9全系产品 印证品牌在高端消费群体中的强大吸引力 [6] 产品技术特性与定位 - U8L鼎世版定位全尺寸行政豪华SUV 售价128万元起 直指超豪华品牌核心领域 [7] - 车身长度达5.4米 采用24K黄金雕刻甲骨文车标 设计灵感源自中国传统"鼎"文化 [9] - 搭载易四方、云辇-P+技术 具备应急浮水、爆胎稳行等安全功能 百公里加速3.5秒 续航超1000公里 [7][10] - 二排配备带按摩功能可一键躺平的"老板座" 采用顶级木材皮革及纯羊毛脚垫 三块大屏搭配丹拿音响 [9] 供应链与全球化布局 - 比亚迪第八艘汽车运输船"济南号"正式启航 拥有9200个标准装载车位 大幅提升汽车运输效率 [3][11] - "济南号"首次搭载比亚迪自主研发的船用电池组 是全球绿色航运领域的重大突破 [11] 行业意义与品牌影响 - 活动展现中国高端制造实力 老车主持续青睐表明市场对高端中国汽车品牌接受度提升 [12] - 汽车出海进入规模化、绿色化新阶段 体现中国智造迈向全球产业链高端的信心 [12]
全球首艘甲醇双燃料动力滚装船“港荣”轮举行首航香港仪式
中国新闻网· 2025-09-28 14:49
船舶技术突破 - 全球首艘9300CEU甲醇双燃料动力滚装船"港荣"轮首航香港 采用燃油与甲醇灵活切换动力系统 使用绿色甲醇时可实现超70%减排[1][3] - 船舶配备甲醇双燃料动力系统 支持中国至欧洲航线运营 在香港卸车后继续驶往欧洲[3][6] 运营数据与运输能力 - "港荣"轮每年可执行6个欧洲往返航次 运输近6万辆车 东南亚航线年运输量约20万辆车[6] - 香港2023年2月至9月中旬为远洋轮加注绿色船用燃料超13万吨[3] 行业战略发展 - 香港特区政府计划打造绿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 重点发展绿色甲醇等燃料 推动绿色船用燃料交易及生态圈建设[3] - 招商局集团加速绿色船舶建设 提升世界航商大会影响力 推进香港航运物流绿色化转型[4] 行业影响与定位 - 船舶首航体现科技创新与环保融合 符合国际航运减排目标 中国船级社指出2050年零碳排放已成行业共识[3][6] - 项目标志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提升 为绿色船舶运营及全球滚装船业发展提供实践参考[3][6]
国内6大绿色甲醇加注/存储港口一览
势银能链· 2025-09-26 03:10
01 上海港(洋山港)从全链布局到常态化加注的标杆 "宁波膜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势银(TrendBank)唯一工商注册实体及收款账户 势银年会: 2025势银氢燃年会(1月6-8日,宁波) 点此报名 添加文末微信,加 绿色燃料 群 随着国际海事组织(IMO)日益严苛的减排战略落地,全球航运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绿色革命。在 众多替代燃料路径中,绿色甲醇因其在技术成熟度、基础设施兼容性和供应链可行性方面的综合优 势,已脱颖而出,成为现阶段实现船舶脱碳的"明星燃料"。而这场革命的核心战场,正聚焦于各地 的关键港口——它们能否提供稳定、大规模的绿色甲醇加注服务,直接决定了零碳航运的进程。 目前,海外仅有荷兰·鹿特丹港、新加坡港等少数几个港口具备绿色甲醇加注/存储能力, 国内六大 港口也凭借前瞻性的布局,成功从"概念"迈入"实践",实现绿色甲醇的加注/存储—— 上海港自2023年9月由上港能源与中远海运、国家电投等签署《绿色甲醇产业链建设合作项目备忘 录》,率先布局全产业链合作,为其绿色甲醇加注能力奠定基础。2024年4月10日,全球最大甲醇 加注船"海港致远"轮在洋山港完成首单保税绿色甲醇加注,标志着上海港正式具备该 ...
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9300 标准车位甲醇双燃料动力滚装船新船交付的公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9-18 04:20
新船交付情况 - 2025年9月17日公司在江苏南通接收全球首艘9300标准车位甲醇双燃料动力滚装船"港荣"轮 [1] - 该轮属于2023年订单中的首艘交付船舶 包括2艘9300CEU和4艘7800CEU甲醇双燃料滚装船 [1] - 动力系统支持传统燃油与甲醇双模式切换 满足国际海事组织Tier Ⅲ最高排放标准 [1] 环保技术特性 - 使用绿色甲醇燃料时可减少70%以上温室气体排放 [1] - 船舶适货货种广泛 能显著改善滚装船队船型船龄结构 [2] 船队运营数据 - 当前运营滚装船共19艘 包括长江滚装船8艘 沿海滚装船4艘 远洋滚装船7艘 [2] - 在手订单5艘 含1艘9300CEU和4艘CEU甲醇双燃料船 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投入运营 [2] 战略意义 - 提升外贸滚装船队规模和服务客户实力 [2] - 契合中国车企出海和新能源汽车出口高速增长趋势 [2] - 强化细分市场承运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 - 增强汽车滚装船板块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 [2]
新能源船船东领取首批“国补”
齐鲁晚报· 2025-09-12 16:12
此次获补的LNG集散两用船,均由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本土定制"。从设计到建造,全程贴合京杭运河 航运需求,堪称内河绿色船舶的"实力样板"。"这船用的是LNG动力,比传统柴油船干净太多了!"山东新能 船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丁明师介绍,经实测,该船型污染物排放量能降低90%以上,碳排放减少 15%-20%,"相当于每艘船每年能少排近百吨污染物,对改善运河沿线空气质量帮助很大。" 除了环保优势,船舶的经济性同样突出。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祁彩振介绍,该笔补贴占项目总 投资比例较高,显著降低了投资门槛。按照船舶总吨数给予补贴,每总吨补贴金额超2000元,从长远效益来 看,LNG动力船舶每千公里可节省燃料费用约3000元,LNG动力船舶燃料成本优势明显,运营时间愈长,经 济效益愈显著。 山东新能船业坚持"建绿色智能船厂造绿色智能船舶"的理念,打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引领内河船 舶制造"数智化变革"。其所造船舶不仅环保、经济,在续航能力方面,也表现出色,完全能够满足内河长距 离运输需求,保障物流运输的高效与稳定。依托济宁内河港口优势,周边配套建设的LNG加注设施,形成 了"船-港-气"闭环,为船舶的正常运营提供 ...
一站式办业务、智能模拟开船 临港加快航运数智化转型|活力中国调研行
第一财经· 2025-09-12 12:20
数字综保区平台建设 - 数字综保区于8月20日正式推出 实现跨部门数据交互共享和协同监管[1] - 平台包含数智通关 数智赋能 数智监管 数智服务四大核心功能模块[3] - 电子提货单实现秒级转换仅需3分钟 电子提单跨境传输从数天缩短至1-2小时[4] 航运服务数字化应用 - 国际航运数字船供服务平台提供全球船舶需求预测 供需调度 订单管理等综合服务[4] - 数字船燃加注业务实现一口受理和全流程电子化[4] - 中远海运科技以船视宝为数据底座开发数字船供服务平台[5] 海员培训智能化 - 培训中心采用数字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实物体感训练和仿真模拟[2][8] - 航海模拟器可模拟所有船型和各种海上天气现象[7] - 培养一名船长需要10余年时间 从三副到船长需经历多个2-3年晋升阶段[8] 绿色航运转型 - 国际海事组织要求2050年实现全球航运业净零排放[9] - 临港基地聚焦绿氢 绿色甲醇等新能源燃料研究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9] - 国际航运绿色能源认证平台可查询CBAM数据 核验欧盟绿色甲醇标准[11] 市场发展机遇 -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一 但燃油加注量较新加坡仍有较大差距[5] - 船供平台未来将扩展至船舶备件 生活物资 医药器械等一站式服务[6] - 电子仓单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不可篡改 可追溯 支持即时质押融资[4]
盛航股份(001205) - 2025年9月1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2 09:55
运力与船舶情况 - 公司控制内外贸船舶共53艘,总运力41.12万载重吨 [2] - 包括内贸化学品船34艘(21.61万载重吨)、成品油船13艘(13.07万载重吨)、液化石油气船1艘(4,626载重吨/5,546.80立方米)、外贸化学品船5艘(5.97万载重吨) [2] - 另有在建船舶4艘,总运力4.05万载重吨 [3] 财务表现与业绩分析 - 2025年半年度营业收入71,324.13万元,同比增长0.67% [4] - 归母净利润5,420.24万元,同比下降44.18% [4] - 业绩下滑主因:运价下降、固定成本上升、修理费用增加、财务利息支出增长 [4][5][6] 客户合作与市场策略 - 主要客户包括中石化/中石油等国内石化巨头,以及埃克森美孚/壳牌等国际企业 [4] - 通过COA合同、期租及航次委托等方式拓展业务 [4] - 应对措施:强化市场开拓、灵活调配运力、拓展清洁能源运输、推进精细化管理、加强安全管控 [6][7] 资本运作与股权管理 - 可转债余额45,407.33万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占发行总额61.36% [8] - 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已于2024年7月实施完毕 [8] - 累计回购股份2,561,960股,支付金额40,094,182.05元 [9] 控股股东协同与发展规划 - 控股股东万达控股集团通过委派人员参与公司治理 [10] - 借助集团品牌影响力开发山东及周边区域客户 [10] - 积极探索产业协同与资源赋能路径 [10]
一站式办业务、智能模拟开船,临港加快航运数智化转型|活力中国调研行
第一财经· 2025-09-12 09:41
数字综保区平台建设 - 数字综保区于8月20日正式推出 实现跨部门数据交互共享和协同监管 并为企业提供智慧政务办理、关务管理和统计分析服务 [1] - 平台包含四大核心模块:数智通关实现货物流程节点全程可视和智能预警 数智监管整合政务及海关数据资源 数智服务涵盖报关备案及物流查询等综合功能 数智赋能具体内容未详述 [3] - 电子提单跨境传输时间从数天缩短至1-2小时 电子提货单实现秒级转换且全程仅需3分钟 电子仓单通过区块链技术支持即时质押融资 [4] 航运服务数字化应用 - 国际航运数字船供服务平台提供全球船舶需求预测、供需匹配、订单管理和智能调度等综合服务 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一口受理 [6] - 中远海运科技开发数字船供服务平台 以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一但燃油加注量较新加坡仍有差距为契机 拓展船舶备件和生活物资一站式服务 [6] - 数字船燃加注业务依托平台实现作业申报和电子合约等功能 中远海运科技与香港合资设立绿色数智船舶服务公司支持运营 [6] 智能化海员培训体系 - 培训中心采用数字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 结合实物体感训练与仿真模拟 提高学员体验感和知识留存率 [11] - 航海模拟器可模拟所有市面船型及各种天气现象 虚拟机舱操作与真实船舰环境高度一致 缩短实际上船适应时间 [7][8] - 培养船长需10余年周期:学校学习3-4年 毕业生晋升三副需2-3年 三副至二副需2-3年 二副至大副需2-3年 大副至船长需2-3年 [10] 绿色航运转型举措 - 国际海事组织强制实施净零排放框架 要求2050年实现全球航运业净零排放 远洋航线转型绿色甲醇 沿海运输转向纯电力船舶 [12] - 化学工程与低碳技术实验室临港基地聚焦绿氢和绿色甲醇燃料 研究技术路线与工艺流程 开发新材料装备支持能源低碳转型 [12] - 绿色能源认证平台可查询船舶CBAM数据 核验欧盟绿色甲醇标准 实时分析甲醇与传统燃料经济性 辅助产业链决策 [13] 临港新片区航运生态建设 - 国际航运服务中心整合海事动态展示、政务办理和指数行情功能 通过数字平台实现业务一站式处理 [1][3] - 临港着力完善绿色航运服务生态 通过实验室基地提供绿色燃料创新中心功能 涵盖技术孵化与产业大脑服务 [2][12] - 污泥和垃圾厌氧发酵技术可将沼气碳元素全转化为甲醇碳元素 为绿色燃料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13]
同比增长翻番 长江干线新能源船舶呈现“井喷”趋势
央视新闻· 2025-09-12 07:33
新能源船舶发展现状 - 截至9月10日长江干线投运新能源船舶156艘 同比增长100% [1] - 预计2025年建成新能源船舶422艘 未来五年新增建造意向966艘 [1] - LNG船舶占比75% 电动力船占20% 甲醇动力船占5% [1] 行业监管体系建设 - 海事部门编制新能源(LNG燃料)船舶建造检验和监督工作指南 [1] - 制定电池动力船舶现场检查指南 起草LNG/甲醇燃料船舶检查指南 [1] - 修订《内河船舶船员特殊培训合格证签发管理办法》增加新能源船舶内容 [1] 船员培训体系创新 - 武汉建成首个新能源船舶联合培训基地 年培训能力达2000人次 [2] - 设立LNG/甲醇/氢燃料/电池动力四类船舶见习点 [2] - 引入智慧教室和VR虚拟仿真系统 培训效率提升60% [2]
强强联合!青岛港携手华光自然电力打造全球岸电服务网络
搜狐财经· 2025-09-11 13:13
战略合作协议签署 - 青岛港与华光自然电力于9月9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同开发电动船舶新商业模式并推动绿色航运走廊建设[1] - 合作范围涵盖全球岸电服务网络建设 为国际航运客户提供一体化环保岸电供应解决方案[1] - 双方将在香港岸电发展及人才交流方面紧密合作 青岛港分享岸电开发经验与资源支持华光自然电力启动香港岸电项目[1] 合作内容与实施 - 合作领域包括项目规划 技术解决方案 投融资模式 建设调试 运营模式及培训交流[1] - 华光自然电力利用国际网络支持青岛港与欧洲 北美等战略区域主要港口及航运相关方建立合作[3] - 双方共同推动碳减排联合举措 打造相互连接的绿色航运走廊以提升青岛港国际影响力[3] 公司背景与业务 - 青岛港是山东省青岛港口主要运营商 成立于2013年11月15日 运营五大港区包括前湾港区 黄岛油港区 董家口港区 大港港区和威海港区[3] - 公司提供集装箱 金属矿石 煤炭 原油等货物装卸及配套服务 物流与港口增值服务 拥有领先码头设施和全链条配套服务[3] - 华光自然电力整合华光海运航运资源与NatPower集团可再生能源专业经验 专注于亚洲地区航运电气化基础设施投资开发与运营[4] 行业影响与发展目标 - 合作旨在减少航运业碳排放 支持行业能源转型 推动全球供应链脱碳进程[1][3] - 通过整合双方优势资源打造绿色航运生态系统 为行业提供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3] - 致力于为靠港船舶提供岸电供应 为近海电动船舶提供充电服务 全面推动航运业脱碳转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