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内河航运
icon
搜索文档
55米级货船首“穿”蜀山船闸,杭甬运河宁波段通航实现新突破
新浪财经· 2025-09-23 09:15
9月23日,千吨级货船"浙余杭货03102"平稳驶过杭甬运河蜀山船闸,其总长54.5米、总宽10.79米的尺 寸,刷新了该船闸自建成以来过闸船舶的最大通航纪录。此举标志着蜀山船闸对过闸船舶的尺度限制正 式放宽,杭甬运河宁波段通航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图 据了解,本次通航的"浙余杭货03102"货船从杭州富阳出发,运载水泥驶往位于宁波海曙区的必利盛码 头。当天上午,该船自蜀山船闸上游锚地启程,顺利完成整个过闸流程,过程平稳有序。 图 片来源:宁波港航管理中心 蜀 山船闸地理位置图,图片来源:宁波港航管理中心 此次通航能力的突破,源于船舶通行尺度的政策调整。根据2016年发布的《关于杭甬运河宁波段通航的 通告》,蜀山船闸原通航船舶尺度为总长≤45米、型宽≤10.8米、最大吃水≤2.2米。而此次调整后,尺度 放宽至总长≤55米、型宽≤10.8米、最大吃水≤2.4米,为更大吨位船舶通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这一调整并非一蹴而就。随着内河航运需求持续增长,杭甬运河沿线企业对提升通航能力的呼声日益高 涨。宁波交通港航部门联合海事、船闸运营等多方单位,经过深入技术论证与实船试验,最终完成蜀山 船闸运行方案的优化。 今年6月23 ...
苏北运河智慧化创新实践成果发布
新华日报· 2025-09-21 23:28
苏北运河智慧化创新实践成果主要包含"要素感知一张网""数据资源一个库""电子航道一张图""智 能调度一大脑""船民服务一平台"五大基础工程和全要素感知运行监测系统、全智能联合调度系统、全 自动过闸协同控制系统、全伴随"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系统四大核心系统等。经过3个多月的试运行, 苏北运河饱和船闸船舶通过量日增加3万吨,船舶待闸时间降幅超过20%,企业船民服务满意度上升至 99%以上。 9月19日,苏北运河智慧化创新实践新闻通气会在宿迁召开。会上发布苏北运河智慧化创新实践成 果。 苏北运河承载全省50%以上矿建材、超过1/3的煤炭运量,沿线建有10个航运梯级、28座大型船 闸。前8个月,苏北运河10个梯级船闸累计开放闸次19.4万次,放行船队3.9万个、货轮50.5万艘,船舶 通过量达15.1亿吨,货物通过量11.7亿吨,其中集装箱运量51.0万标箱,同比增长7%。 ...
“两山”理念在河南丨节能增绿 中原何以“减”装轻行?——“美丽河南面面观”系列观察之降碳篇
河南日报· 2025-09-05 23:22
能源结构优化 - 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输送超过700亿千瓦时青海绿电至河南 相当于减少火电机组标煤消耗2232万吨[2] - 河南特高压形成"5站16线"格局 外电入豫输送能力超过2000万千瓦 可满足全省四分之一负荷需求[2] - 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8500万千瓦 较2020年增长162% 实现年发电量超1000亿千瓦时与装机占比超50%的双突破[3]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18% 较2020年提高约7个百分点 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升[3] - 可再生能源消纳量占总用电量比重接近40%[3] 绿色运输转型 - 千吨级纯电动智能货船"豫交投001"号实现碳排放减少90%以上 电耗每公里7.35千瓦时 燃料成本降低85%[4] - 铁海联运班列年发送量达18.9万标箱 内河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10万标箱[4] - 累计建成投运14条铁路专用线 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充电桩全覆盖[4] 低碳生活推广 - 电子招投标系统累计为3560个项目发放碳减排证书 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266.4吨[5] - 减排量相当于3286亩森林年固碳量 减少纸张打印2849.9万页 替代差旅客运周转1073.1万人公里[5] - 新建建筑100%执行节能标准 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较2020年降低32%以上[6] -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15% 提前完成国家目标[6]
今年前8月长江干线引航里程超500万公里
人民日报· 2025-09-05 04:20
内河航运业务数据 - 前8月长江引航中心引领中外籍船舶40459艘次同比增长2.6% [1] - 总航行里程502万公里同比增长3.8% [1] - 总载货量3.27亿吨同比增长5% [1] 新能源船舶发展 - 长江干线已投运新能源船舶156艘同比增长翻番 [1] - 2024年辖区船厂拟建成新能源船舶422艘 [1] - 未来五年新增建造意向966艘其中LNG船舶占比75% 电动力船20% 甲醇动力船5% [1] 绿色航运建设 - 全国新能源内河船舶数量已超1000艘 [1] - 长江经济带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基本实现常态化 [1] - 内河航运具有运能大 成本低 绿色低碳等比较优势 [1] 基础设施发展 - 截至2024年我国内河亿吨大港达23个为2012年2.3倍 [2] - 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1.6万公里较2012年增长62% [2] - 内河航运是横贯东西 连接南北的重要通道 [2]
济宁依托示范场景建设,为船企船员节省各类费用1000余万元
齐鲁晚报网· 2025-09-01 06:36
场景建设与组织保障 - 济宁市融合京杭运河航道数据打造内河航运管理服务新模式 入选国家数据局70个重点建设示范场景 [1] - 将数据体系建设纳入山东省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专项试点任务 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推动数据共享 [1] - 编制港航智能管理驾驶舱建设方案 依托信息化项目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场景培育 [1] 数据资源整合与治理 - 构建济宁港航数据枢纽 建成内河港航数据中心 形成覆盖33类业务数据的综合性资源池 [1] - 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产生航道感知数据9.4亿条 整合64个部门的分散数据至标准化资源池 [1] - 建立"一数一源"标准化治理体系 使数据可用率提升至98.7% [1] 跨区域数据互通与合作 - 加入长江水系电子航道图服务联盟 实现与长江经济带20余项数据互联互通 [2] - 向省级平台同步共享数据 累计完成286万次数据调用 共享需求满足率达100% [2] 数据应用与便民服务 - 打造"云船检""e交付"等一站式公共服务场景 提供40余项线上便民服务 [2] - 实现92项业务一网通办 发布信息4万余条 回程船舶空驶率降低12% [2] - 节省10%以上物流成本 累计为船企船员节省费用1000余万元 [2] 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成果 - 发布《内河智慧港口建设指南》省级地方标准 取得3项软件著作权 [2]
打通“最后梗阻”,老牌水运大省“吨位”升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8 15:46
每经记者|肖纯 每经编辑|杨欢 一寸水深一寸金。 日前,2025年长江干线宜昌段航道维护疏浚项目正式开工。预计工程完工后,长江宜昌至武汉段航道枯水期维护水深将全部提升至4.5米。 放大来看,长江宜昌至武汉段航道全长约612.5公里,约占长江干线航道的1/5,上连三峡库区,下接下游深水航道—— 眼下,向上,三峡水运新通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正式获批,新通道设计通航能力为万吨级,一举解决了因三峡船闸导致的重庆航运"卡脖子"问题。 向下,武汉至安庆段航道整治工程也已竣工验收,6米水深全线贯通,实现了即便在枯水期,万吨货轮也能直达武汉。 此时,被卡在中间的长江宜昌至武汉段显得极其尴尬。业内普遍认为,这是长江航运最后一段"梗阻",也是航道治理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为什么长江上游、下游都能畅行,只有中游"卡脖子"?长江宜昌至武汉段航道水深提升至4.5米后,将在多大程度上改变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的航运版图? 01 作为长江径流里程最长(1062公里)的省份,湖北是名副其实的水运大省。2024年水路货物运输量、水路货物周转量增长8.9%、9.5%,达到7.6亿吨、5470 亿吨公里。 但另一方面,湖北又"苦"长江久矣。 曾有 ...
连云港首个拨改投内河航道项目通过工可审查
新华日报· 2025-08-27 21:20
项目概况 - 宿连航道连云港段二级航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审查 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1] - 项目起于宿连航道宿迁与连云港交界处 止于盐河口 全长22.249公里 [1] - 在三级航道基础上进行二级提升 设计船舶等级为2000吨级 估算总投资11.6亿元 [1] 工程进度 - 2024年已完成护岸 锚地 疏浚等三级标准主体工程 正在开展绿化 航标 信息化收尾工作 [1] - 稳评 节能承诺 资金承诺函已获批复 不可避让 水规划同意书 航评已通过审查 [1] - 下一步将完善工可报告 办理土地预审 环评等前置审批手续 尽快完成工可批复 [1] 战略意义 - 项目建设将优化苏北地区内河水运网络供给 支撑连云港国际枢纽海港建设 [1] - 实现更高质量海河联运 降低物流成本 推动苏鲁豫皖协同发展 [1] - 作为连云港市首个拨改投内河航道项目 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
我国首艘内河纯电动清漂转运船正式完成试航交付
科技日报· 2025-08-25 08:46
船舶技术突破 - 公司推出内河首艘纯电动清漂转运船"三峡护坝1号" 总长82米 型宽13.76米 采用双机双桨推进方式[1][2] - 船舶配备两个集装箱式电源 续航里程达150公里 具备全船动力及生活供电能力[2] - 设计最大吃水3.25米 型深4米 满足长江上下游主航道及三峡库区航行资格[2][4] 环保效益 - 每年可替代燃油253.4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42.4吨[4] - 相较于传统动力船舶 电动船环保和经济效益更显著[4] - 开启三峡库区零碳清漂新篇章[1] 运营功能 - 主甲板搭载先进打捞与抓吊设备 可对漂浮物进行精准定位和高效打捞[2] - 具备汛期清漂和非汛期散货运输双重功能 运营场景丰富[4] - 专门针对汛期漂浮物聚集高峰设计 有效保障枢纽工程安全度汛[2] 应用进展 - 8月20日在湖北省秭归县成功完成试航[1][3] - 计划在今年汛期正式投入三峡库区清漂作业[1] - 具备集中清理和及时转运能力 主要作业区域为水面及大坝前拦蓄网区域[2]
济宁:加快建设北方内河航运中心,今年港口吞吐量将突破1亿吨
大众日报· 2025-08-22 02:46
行业地位与基础设施 - 济宁港是山东省最大的内河港口,内河通航总里程621公里占全省三分之二,主航道210公里和船舶运力711万载重吨均居京杭大运河沿线14个通航城市首位 [1] - 2023年全市港口吞吐量预计突破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目标45万标箱以上,1-7月实际完成货物吞吐量6533.7万吨(同比+11.2%)和集装箱25.5万标箱(同比+22%)稳居省内河港口第一 [1] - 物流贸易网络覆盖全国20个省份150多个城市,形成辐射全国的运输体系 [1] 战略规划与政策支持 - 省委省政府赋予建设北方内河航运中心重大使命,实施"五大工程"(高等级航道畅通/临港产业突破/物流贸易跃升/绿色智能转型/运河文化创新)和"三个亿吨级港口群"建设 [2] - 高规格成立市港航物流贸易与港产城融合发展指挥部,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等三大目标定位 [2] - 编制《济宁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建设五年规划(2026-2030年)》和《济宁港总体规划(2035年)》,优化"一港八区23个作业区"布局 [3] 航运体系升级举措 - 计划至"十五五"末高等级航道突破500公里,推进湖西航道(上级湖段)、微山三线船闸等在建项目,超前谋划京杭大运河梁济运河段扩建工程 [3] - 高标准规划建设8个现代化多式联运枢纽,实施港口"散改集"策略提供"门到门"服务,推动港口由装卸功能向物流贸易功能转型 [3] - 加快航道数字化和"济港通"智能化升级,打造梁山港、龙拱港自动化码头标杆,推动京杭运河与长江水系信息化互联互通 [4] 临港产业与绿色发展 - 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九大核心产业,建设七大百亿级特色临港园区,目标形成千亿级临港产业集群 [4] - 依托融汇数易平台拓展大宗商品贸易和供应链金融,建设全国性数字化大宗商品交易枢纽 [4] - 建成6个绿色港口和14个"济舟港湾"环保驿站,多式联运绿色低碳试点入选全国首批交通强国建设专项试点,编制山东省内首部《内河智慧港口建设指南》等标准规范 [4] 文化资源整合开发 - 创新培育"内河+"文旅业态,提升大运河南旺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功能,整合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河道总督署考古遗址公园等资源 [5] - 延长济宁城区至南阳古镇水上旅游线路,通过港航经济政策研讨会提升"运河之都"品牌影响力 [5]
狮桥融资租赁:创新航运金融服务助力内河运输升级
搜狐财经· 2025-08-21 08:43
行业影响: 服务特色: 实施成效: 根据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公开信息,狮桥融资租赁与重庆某航运企业合作,通过船舶融资租赁方式完成10艘新能源内河集装箱船舶的更新换代,该项 目被纳入长江经济带绿色航运示范项目。 该项目创新性地将融资租赁服务延伸至内河航运领域,通过"融资+技术+运营"的综合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航运企业船舶更新资金压力大、技术门槛高的双 重难题,为推动内河航运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1. 绿色船舶融资:专项支持LNG动力和电动船舶 2. 长周期方案:10-12年期融资期限匹配船舶使用周期 3. 运营支持:提供船舶能效管理和航线优化服务 单船年均减少硫氧化物排放约8吨 运营成本较传统船舶降低25% 已在内河航运领域投放资金超20亿元 支持了长江流域30余家航运企业船舶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