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化
icon
搜索文档
祥明智能:产业化指的是将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并投入生产的过程
证券日报· 2025-09-02 10:40
公司产业化与市场化定义 - 产业化指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并投入生产 包括建立生产线 完善生产工艺 实现规模化生产 [2] - 市场化指将产品推向市场 包括市场调研 销售渠道建设 品牌推广 客户开发 [2]
高德红外上半年净利同比暴增超9倍 加快高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证券时报网· 2025-08-25 15:12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9.34亿元 同比增长68.24% [1] - 净利润1.81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906.85% [1]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 - 子公司智感科技新获授权技术专利32件 累计授权专利达440余件 [1] - 持续聚焦成像技术 高精度测温 技术平台 降本减重等核心领域 [1] - 与华科 武大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联合实验室开展产学研合作 [4] 国防装备业务 - 多款型号产品在精确制导总体系统及关重件配套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2] - 某些重点领域市场具备独占性优势 [2] - 近期签订既有型号项目大额采购订单 [2] 智能驾驶领域布局 - 聚焦前装和特装双轮驱动 加速推进红外在汽车领域规模化应用 [3] - 助力猛士新车型817量产上市 推动一汽红旗和北汽重点项目 [3] - 海外版产品正式量产 为打开全球化市场奠定基础 [3] 产业化与制造能力 - 工研院围绕红外探测 MEMS器件等国家关键战略领域推进产业化 [4] - 建成3条SMT生产线 具备消费级 车规级 航天级PCBA制造能力 [4] - SMT车间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 实现数据驱动下的高效协同生产 [4] 战略发展方向 - 推动红外技术创新成果在国防与民用领域双向转化 [1] - 通过合作研发多维感知融合方案提升复杂环境感知能力 [3] - 系统推进科研平台 产业集聚 成果转化与生态培育建设 [4]
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
新浪财经· 2025-08-22 03:16
中医药产业发展 - 山东省委书记强调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与产业化 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1] - 要求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精华 研发生产更多好药[1] -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做强做优特色优势产业[1] 企业研发创新 - 鲁南制药集团设立经方与现代中药融合创新全国重点实验室[1] - 企业开展新药研制及产学研转化工作[1] - 实验室发展历程与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获得重点关注[1] 文化传承保护 - 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以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竹简闻名[1] - 强调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 创新展览展示方式[1] - 加强宣传推广 积极推进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1]
李强在北京调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时强调 加大高质量科技供给和政策支持 着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提质升级
证监会发布· 2025-08-21 02:32
行业政策导向 - 加大高质量科技供给和政策支持 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提质升级[2]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 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 凝聚创新合力[3] - 强化产品研发 审评审批 管理使用等政策衔接 优化药品集采和谈判议价机制[4] 科技创新重点 - 锚定国际前沿 重点围绕新靶点 新化合物 新作用机理开展协同科研攻关[2] - 运用人工智能全面赋能药物研发 临床试验 诊断治疗 生产流通等环节[3] - 深化中医药基础理论 诊疗规律 作用机理研究 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4] 企业发展支持 - 大力培育优质企业 在人才 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鼓励深化国际合作[2] - 提供一站式研发解决方案 推动医工结合 产学研融通 促进科创成果落地[3] - 及时发现临床价值高 转化潜力大的创新药项目 推动医疗机构配备使用[2] 产业生态建设 - 建设共享研发平台 根据医药企业成长规律特点提供全周期服务[3] - 优化平台建设运营模式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3] - 多培养生命科学领域高端人才 夯实产业发展根基[2]
李强在北京调研
新华社· 2025-08-20 14:35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向 - 加大高质量科技供给和政策支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提质升级,研发生产更多优质高效的好药新药 [1][2]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作用,凝聚创新合力 [3] - 注重运用人工智能全面赋能产业发展,提高药物研发、临床试验、诊断治疗、生产流通等环节智能化水平 [3] 科技创新与研发重点 - 在生物医药领域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锚定国际前沿和重要领域,重点围绕新靶点、新化合物、新作用机理等开展科研攻关 [2] - 集中协同开展科研攻关,多产出重大原创性成果,多培养生命科学领域高端人才 [2] - 依靠创新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技术、材料等,深化中医药基础理论、诊疗规律、作用机理的研究阐释 [3] 企业支持与市场前景 - 我国健康产业市场空间巨大,创新药发展前景广阔 [2] - 及时发现临床价值高、转化潜力大的创新药项目,加强跟踪服务,推动医疗机构配备使用 [2] - 大力培育优质企业,在人才、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鼓励企业深化国际合作,持续提升企业创新力、竞争力 [2] 创新孵化与成果转化 - 根据医药企业成长规律特点,做好软硬件配套支持,强化全方位全链条全周期服务 [3] - 提供一站式研发解决方案,推动医工结合、产学研融通,促进更多科创成果落地应用 [3] - 优化平台建设运营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3] 政策协同与产业优化 - 强化产品研发、审评审批、管理使用等政策衔接和协同配合 [3] - 优化药品集采和谈判议价机制,加大高水平创新药应用指导力度 [3]
“材料创新+产业化”双轮驱动 时代新材加速拓展新材料应用边界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05 15:41
核心观点 - 公司以材料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推动轨道交通、风电、汽车零部件、特种装备等多领域技术突破,并积极拓展氢能源、新能源电池、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新兴市场 [1][5][6] - 公司构建了"材料+结构+仿真"的底层技术平台,拥有2000余项专利,实现技术跨场景协同应用 [4][5] - 公司研发成果已实现产业化,产品达到或超过国际同类水平,并在多个高增长领域形成规模化供货 [1][6] 业务布局 风电业务 - 风电板块是公司第一大业务,2024年贡献销售收入82亿元,占总收入的40.89% [2] - 2024年7月与各大风电主机厂签署27.11亿元销售合同,涉及风电叶片及相关服务 [2] - 风电叶片年产能达4700套,正向年产值100亿元目标迈进 [2] 轨道交通业务 - 产品覆盖全球九成车辆主机客户,是轨道交通减振全套方案提供者 [3] - 在线路减振、桥梁与建筑减隔震等领域处于行业前列 [3] 汽车业务 - 高端汽车减振降噪与轻量化产品已实现产业化应用 [3][6] - HP-RTM电池上盖与箱体在储能电池与动力电池领域完成"换代"级应用 [6] 工业与工程业务 - 桥隧与建筑减隔震产品、工业减振与传动产品在多个实际工程案例中展示综合实力 [3] 技术创新 - 开发高分子复材环氧树脂增强体系,可同时提升风电叶片抗风强度和高铁弹性元件耐疲劳性 [4] - 振动控制技术实现跨领域应用,从风电叶片到高铁转向架减振装置 [4] - 数字孪生系统实现多产品虚拟研发协同,如将风电叶片流体力学模型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空气动力学优化 [4] 新兴领域布局 - 正在开发氢能源、新能源电池、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所需的新材料 [5] - 高性能芳纶纸、高端聚氨酯材料、特种有机硅材料等先进高分子材料已实现批量化生产 [5] - 与头部无人机、新能源汽车企业合作开发轻量化减振结构件,并与机器人生产企业洽谈技术合作 [6] 发展历程与战略 - "十一五"至"十四五"期间,风电叶片规模每五年上一个台阶,从自主设计平台建设到全国销售额第二 [2] - 过去40年立足弹性体材料,过去20年攻克复合材料,未来10年将进军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 [7] - 技术创新呈现"同心圆"发展特征,围绕核心技术向多领域自然辐射 [5]
中证土地改革农业主题指数报791.96点,前十大权重包含市北高新等
金融界· 2025-07-21 15:40
中证土地改革农业主题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高开高走 中证土地改革农业主题指数报791 96点 [1] - 近一个月上涨8 68% 近三个月上涨7 69% 年至今上涨3 61% [1] - 以2010年12月31日为基日 以1000 0点为基点 [1] 指数成分与权重 - 十大权重股包括市北高新(9 87%) 罗牛山(8 15%) 金隅集团(8 07%) 利欧股份(7 82%) 新洋丰(7 81%) 海南橡胶(7 72%) 大禹节水(7 45%) 辉隆股份(7 37%) 亚盛集团(7 37%) 一拖股份(7 34%) [1] - 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59 62% 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40 38% [1] 行业分布 - 主要消费占比37 68% 原材料占比22 47% 工业占比22 16% 房地产占比9 87% 通信服务占比7 82% [2] 指数调整规则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 特殊情况下进行临时调整 [2] - 样本退市时从指数样本中剔除 公司发生收购 合并 分拆等情形参照细则处理 [2]
首页发挥“龙头”作用 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两高四着力” 人大代表在行动)
河南日报· 2025-06-07 22:33
公司战略与布局 - 公司计划在北京、上海、武汉、沈阳、西安、成都等地建设6个中心仓,年内陆续投入使用,以提升产品配送时效,让消费者提前48小时享用到新鲜产品 [1] - 截至2025年4月底,公司销售网点已达2057万个,每天有1万多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1] - 公司在全国18个省份建设了25家工厂,每家工厂生产的产品不同,面向全国发货时存在效率问题,建设中心仓旨在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1] 发展战略 - 公司制定了"产业化、多元化、国际化、数字化"发展战略,计划不断完善产业链,向上游发展养殖业、向下游拓展餐饮业 [2] - 在做好猪产业的同时,公司将发展鸡肉、牛肉产业,实现多元化经营 [2] - 公司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做大国际贸易,实现国际化发展 [2] - 公司正扎实推进"数字双汇"建设,用数字化赋能生产经营 [2] 经营重点 - 公司将做好持续提升产品质量、抓好环保与安全、大力推动创新创造、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升级供应链等"五件实事" [2] - 公司聚焦实业、做精主业,以自身高质量发展带动产业链共同进步 [2]
双汇携旗下明星产品参展第二十二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
第一财经· 2025-05-23 15:30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作为肉食龙头企业携旗下猪肉产品、禽产品、综合调味品、深加工肉制品等板块的260余种明星产品参展[1] - 公司坚持"产业化、多元化、国际化、数字化"战略方针推动创新转型[7] - 未来将继续以"四化"方针为指引专注肉食领域满足消费者需求[17] 产品布局与创新 - 展厅设置美式产品、肉制品综合、生鲜产品、调料综合4大展区展示260余种产品[7] - 包装肉制品涵盖火腿肠类、香肠类、酱卤熟食类等10余个品类近年推出爆浆芝士肠等新品[9] - 生鲜猪产品采用冷却排酸工艺推出气调包装系列和免切速烹系列满足多样化需求[11] - 禽产品打造"五优"冰鲜鸡并推出奥尔良风味鸡翅中等调理鸡产品[13] - 调味料板块推出猪骨高汤、炸酱面拌酱等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13] 市场反响与品牌影响力 - 展厅成为展会"人气王"产品获得参观者一致好评[15] - 外地参观者认为产品品类齐全体现了公司在肉类产业的战略布局[16] - 本地消费者表示长期信赖公司产品品质[16] 产业链与研发能力 - 公司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研发体系[4] - 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多个肉品研发创新平台[4] - 研发人员现场与消费者交流产品口味和制作方法[15] 区域经济贡献 - 公司作为漯河本土企业从小型肉联厂发展为全球知名肉类企业[4] - 持续为漯河中国食品名城建设提供高品质产品支持[4]
双汇参展第二十二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
环球网· 2025-05-17 09:51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二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于5月16日开幕,主题为"世界眼光、中国经典、河南名品",吸引1268家企业参展 [1] - 双汇作为漯河食品产业龙头企业,展厅面积136平方米,设置4个展示模块(美式产品、肉制品综合、生鲜产品、调料综合),展出四大类260余种产品 [1] 公司战略与产品布局 - 公司贯彻"产业化、多元化、国际化、数字化"战略方针,推动产品形态、功能、人群及消费情景多元化 [1] - 产品结构向肉蛋奶菜粮结合转变,目标从单一产品转向"一顿饭、一桌菜"场景,覆盖包装肉制品、生鲜猪产品、禽产品、调味料等 [1] - 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及多个肉品研发创新平台,形成农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研发体系 [2] 行业影响与未来规划 - 食博会成为展示中国食品工业成就的窗口,对推动中国食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1] - 公司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及数字化创新,助力漯河食品产业与中国食品工业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