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络文学
icon
搜索文档
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辽宁日报· 2025-09-22 01:11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厅字 〔2024〕29号)精神,顺应数字化发展新趋势,优化数字营商环境,促进数字贸易发展,推进数字辽宁 建设,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结合辽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 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 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发展数 字贸易全产业链为重点,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塑造对外贸易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服务 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建设,为辽宁全面振兴提供新动力。 到2029年,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稳中有增,占全省服务贸易总额比重达到45%以上,跨境 电子商务交易规模持续壮大。到2035年,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占全省服务贸易总额比重达到 50%以上,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全省数字贸易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前列。 二、高质量打造数字贸易平台 (一)打造沈大"双核"数字贸易集聚区。支持沈阳市、 ...
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9-21 21:41
罗立彬 孙乾坤 当前我国国际贸易外部环境发生重要变化,尤其是美国特朗普政府频繁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贸易产品 加征关税,为中国乃至全球货物贸易带来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此时,中国服务贸易增速显著超过货物 贸易,有助于为总体贸易注入更多确定性。2022年到2024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分别为 12.9%、10%和14.4%,而同期货物贸易总额同比增速为7.6%、0.2%和5.0%。服务贸易增速稳定的同 时,结构也持续优化。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从2019年的34.68%提升到2024年的38.5%,比重最高的 时候曾高达44.5%。服务贸易成本下降,数字可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提升。 服务贸易承担文化国际传播新使命 近年来,随着一些特色领域服务出口潜力得到挖掘,服务贸易开始承担起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新使 命。比如,在免签政策效应之下出现的以"入境游"为代表的旅行服务贸易出口,产生了显著的文旅融合 与媒体传播的互促放大效应。大量国外短视频制作者来到中国,以China Travel(中国游)为主题制作 视频,上传到全球性视频平台上,关于中国生活的日常经历受到中外网友广泛关注。 中国的文化服务在开放的国内大市场 ...
辽宁:推进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稳中有增
证券时报网· 2025-09-18 13:07
发展目标 - 到2029年可数字化交付服务贸易占全省服务贸易总额比重达45%以上 [1] - 到2035年可数字化交付服务贸易占比提升至50%以上 [1] - 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持续壮大且发展质量效益提升 [1] 区域发展布局 - 打造沈阳大连双核数字贸易集聚区并提升集聚水平 [2] - 形成双核引领多点支撑的数字贸易发展格局 [2] - 支持地区参加国家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创新示范创建 [2] 平台建设 - 引进培育数字技术领域和数字服务领域平台运营主体 [2] - 推广贸易数字化赋能中心模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平台 [2] - 市场化高质量打造中国国际数字和软件服务交易会 [2] 业态模式创新 - 发展数字订购贸易并鼓励跨境电商平台做强做大 [3] - 推动跨境综合试验区建设提质增效 [3] - 支持跨境电商加产业带模式发展 [3] 数字化改造 - 推进智慧口岸建设提升运行管理数字化水平 [3] - 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功能实现业务掌上办 [3] - 推动电子提单电子仓单等电子贸易单据应用 [3] 技术产业融合 - 开展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关键技术攻关 [3] - 高标准布局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领域 [3] - 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 [3] 服务贸易转型 - 促进金融教育医疗等专业服务领域数字化转型 [3] - 支持服务外包和数据贸易发展 [3] - 加快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数字物流链条融合 [3] 数字产品贸易 - 推动技术创新内容创新模式创新打造数字产品 [4] - 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发展数字音乐网络文学等领域 [4] - 建设老字号产品文化产品等数字化消费场景 [4] 技术支撑体系 - 打造高质量数据集赋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4] - 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参与人工智能技术标准建设 [4] - 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在数字贸易领域高效转化 [4] 基础设施保障 - 加快构筑5G网络和光纤宽带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 [5] - 探索建设算力互联互通平台拓宽云算力服务渠道 [5] - 打造支撑数字贸易的现代化数字基础设施供应链 [5]
2024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超1.7万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8-28 07:38
行业整体收入 - 2024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达17485.36亿元,同比增长8.07% [1] 细分领域收入结构 - 互联网广告收入7583.6亿元,网络游戏、在线教育、数字音乐位列收入前四位 [3] - 网络文学营收规模达495.5亿元,同比增长29.37% [5] - 网络游戏、在线教育、网络动漫板块收入增幅明显 [3] 用户与内容规模 - 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6.38亿人,同比增长16% [5] - 网络文学作品数量达4210万部,同比增长11.19% [5] - 平台驻站作者总数达3030.1万人 [5] 技术融合与创新 - 人工智能与出版业深度融合,涌现通用AI模型、垂类出版AI模型及AI工具 [3] - 开发或应用AI的企业数及高质量数据集数均实现增长 [4] - 出版单位通过"出版+"模式构建多元生态,拓展融合发展路径 [3] 文化价值与国际化 - 数字出版物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3] - 网络文学海外新增注册用户3000万人,活跃用户约2亿人 [5] - 海外本土作者新增12万人,作品新增50万部,微短剧累计下载量近5500万次,收入超1.7亿美元 [5] 战略发展方向 - 地方出版集团积极对接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地方特色文化数据库和平台 [3] - 数据成为驱动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与战略资产 [5] - 需强化数据意识、打通数据壁垒、制定标准规范并应对版权伦理新课题 [5]
“Z世代”在读什么?
新华网· 2025-08-13 02:08
Z世代阅读群体规模与特征 - Z世代在中国拥有约2.6亿人口 占全国总人口近五分之一[3] - 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6.7亿人 其中26-35岁用户为主力群体[3] - Z世代在阅文平台新增用户占比近40% 人均在读作品数从28部提升至31部[12] 阅读形式数字化变革 - 电子书与听书成为主流 38.5%成年国民通过听书进行阅读[14] - 微信读书平台Z世代月活用户达656万 占比46%[13] - 掌阅科技平台Z世代用户占比30% 日均使用时长120分钟[13] 阅读内容偏好特征 - 传统经典持续霸榜 《资治通鉴》单年评论量近1.5万条[5] - 政治经济类书籍升温 《置身事内》《乡土中国》等畅销[7] - 心理学与个人成长类书籍受青睐 《终身成长》《认知觉醒》占据畅销榜[7] - 历史类读物流行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等图文书受追捧[9] - 网络文学消费强劲 奇幻/现实生活/轻小说/科幻/历史为增速前五题材[12] 社交化阅读新形态 - 平台评论互动活跃 Z世代年度评论总数1.89亿条 总字数40.8亿[20] - 弹幕文化与读书搭子兴起 形成共情共景阅读体验[20] - 直播带货推动销售 00后直播买书消费额同比增长206%[21] 出版行业转型应对 - 番茄小说与近400家出版机构合作 电子书数量同比增长60%[22] - 出版业从线性生产转向生态构建 智能技术融入全流程[24] - 大数据分析读者偏好 实现精准内容推送与个性化服务[24] 深阅读价值与挑战 - 深度阅读促进大脑神经元突触物理重构 提升知识系统性建构[26] - 学校推行每天阅读半小时机制 建立学生阅读长效机制[28] - 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兼容并蓄 载体变化不改变知识获取本质[29]
从文化传播者到新文学形态的开拓者(新语)
人民日报· 2025-07-30 22:12
行业规模与用户增长 - 网络文学海外活跃用户达2亿 新增注册用户3000万[2] - 海外本土作者新增12万 海外本土创作作品达50万部[2] - 海外平台签约外国作者近百万名[2] 技术赋能与传播效率 - AIGC技术使翻译效率提升近百倍 成本降低超九成[2] - 头部平台年新增AI翻译作品3200部 占中文翻译作品总量近50%[2] - AI翻译覆盖多语种 包括中译英《神话纪元》及英语译西班牙语《公爵的蒙面夫人》等畅销作品[2] 内容生态与文化影响 - 网络文学构建网剧网游共同叙事逻辑 延伸至动漫影视等领域[1] - 创造"穿越""异能""仙侠"等文化符号 被海外创作者借鉴使用[1] - 形成"中国故事—本土表达—全球传播"创新链 增强外国读者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2] 产业模式与文学形态 - 互联网技术实现文艺创作领域共创共享 重构文艺生产链[3] - 建立大众共创共读互动的新文学景观 成为新大众文艺重要载体[3] - 推动世界通俗文学叙事方法创新 从文化传播者发展为新文学形态开拓者[3]
中国互联网新风貌:网民破11亿大关,5G网络深入九成乡村
搜狐财经· 2025-07-23 07:14
据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份,中国网民的总数已经达到了11.23亿,互联网的普及率也攀升至79.7%。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庞大规模, 也反映了互联网在民众生活中的日益普及。 在5G网络建设方面,报告显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截至2025年6月,我国超过90%的行政村已经实现了5G网络的覆盖。这一进展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乡 村地区的数字化水平,也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用户规模达到了3.93亿,远程医疗服务网络不 断扩展,为更多地区和人群提供了便捷的医疗服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再传捷报,网民数量已突破11亿大关,5G网络在行政村中的覆盖率也超过了九成。这一消息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第 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报告指出,2025年1至5月,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了6.04万亿元,连续十三年稳居全球第一。在线上消费领 域,"人工智能+消费"的蓬勃发展尤为引人注目。智能网联汽车、AI终端、服务机器人等"新三样"正成为构建覆盖"人车家"全场景数字生活生态的重要力 量。 短视频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互联网应 ...
11.23亿人共享数字发展成果 中国互联网多项指标全球领先
中国经营报· 2025-07-22 15:15
中国互联网发展概况 - 中国互联网网民规模达11.23亿,占全球网民总数近五分之一,普及率79.7%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1][2] - 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移动物联网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升级 [1][2] - 国家顶级域名"CN"数量2085万个,域名总数3262万个 [2] 基础设施与普惠成果 - 农村网民规模3.22亿,互联网普及率69.2%,较2024年12月提升1.9个百分点 [2] - 60岁及以上银发网民规模1.61亿,互联网普及率52.0% [2] - 通过适老化改造和5G覆盖超90%行政村,推动数字红利普惠 [3] 人工智能创新进展 - 生成式AI服务备案数达346款,用户使用AI回答问题比例达80.9% [4] - 2024年AI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增长率超20% [5] - DeepSeek上线20天日活破3000万,中国占全球AI专利60% [5] 数字文化出海表现 - 网络文学出海市场规模超50亿元,海外用户3.5亿 [6] - 25款游戏海外收入116亿元,5款手游月入破亿 [6] - 网络视频与文旅融合构建消费闭环,助推"中国潮"全球化 [5][6]
“人工智能+消费”“超级连接器”……多维视角解锁“新三样”全新表达
央视网· 2025-07-22 06:04
网民规模与互联网普及率 - 截至202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为79.7% [1] - 手机网民规模达11.16亿人 占网民整体比例99.4% [1][3] - 农村网民规模3.22亿人(占比28.7%) 城镇网民8.01亿人(占比71.3%) [5] 核心网络应用规模 - 社交网络用户规模达11.07亿人 [3] - 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9.76亿人 [5][6] - 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10.93亿人 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10.85亿人 [5] - 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68亿人 其中微短剧用户达6.26亿人 [5][19] - 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3.93亿人 在线教育用户2.93亿人(占网民26.1%) [36] 数字经济新业态发展 - 网上零售额连续13年稳居全球第一 [6] - 无人机配送在上海覆盖公园/高校/产业园 累计开通3条航线 接入20多个餐饮品牌约1800种商品 [8][12] - 低空物流网络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配送 无人机在50℃极端环境完成3000架次安全飞行 [8][10] - 智能网联汽车/AI终端/服务机器人构成"人车家"全场景数字生活 [13] - 游戏出海成为文化出海重要环节 网络文学海外活跃用户超3.5亿人 创造超50亿元海外市场 [29] 数字化赋能传统领域 - 微短剧成为连接国潮与非遗产的超级连接器 佛山微短剧融入香云纱旗袍及小家电品牌 [21][23] - 适老化服务推动银发经济 5G覆盖超90%行政村带动农产品直播与云旅游 [31][32] - 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达10.04亿人 较十四五初期增长19.1% 标准化服务事项达521万项 [34] - 慕课数量超7.68万门 学习人次达12.77亿 规模居世界第一 [36]
活力值拉满!这些指标全球第一 深刻改变你我生活
央视网· 2025-07-22 03:03
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成就 - 我国建成全球最大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 [6][7][30] - 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70%以上覆盖全国97%的50万以上人口城市 [30] - "八纵八横"高铁网已建成投产81.5% [30] - 全国约90%县级行政中心实现30分钟上高速 [4][6] - 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基本贯通连接全国超80%县级行政区服务全国90%经济和人口总量 [27][28] - "四纵四横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建成约84%港口规模能力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32][33] - 京津冀地区实现市市通高铁形成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和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 [7] - 成渝中线高铁开通后将以时速400公里运营成渝间可实现50分钟通达 [7] 邮政快递行业发展 - 快递业务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平均每天揽收快件量超5亿件 [9][11] - 建成全球最大邮政快递网每秒近6000个快递进入寄递渠道 [11] - 邮政行业设立营业网点50多万处 [33] 互联网与数字经济发展 - 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提升至79.7% [12] - 行政村5G网络覆盖率超90% [14][16] - 网上零售额连续十三年稳居全球第一2025年1-5月达6.04万亿元 [19] - 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68亿人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26亿人 [21][24] - 网络文学海外活跃用户超3.5亿人创造超50亿元海外市场 [24] - 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3.93亿远程医疗服务网络不断扩展 [16] 交通基础设施与服务 - 高峰时保障单日超7000万辆车通行 [9] - 全国累计建设充电停车位6.2万个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达98.4% [9] - 高速公路日均通行新能源车占比提高到20%左右 [9] - 80%新建客运枢纽平均换乘距离不超过200米 [33] - 多式联运1小时换装率超过85% [33] - 航空服务覆盖全国92.6%地级行政单元91.2%人口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