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医协同
icon
搜索文档
提升全民健康获得感的关键所在——从2025年中国卫生发展论坛看“三医”协同
新华社· 2025-09-27 14:24
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 题:提升全民健康获得感的关键所在——从2025年中国卫生发展论坛看"三 医"协同 "下一步要持续推动中医药融入分级诊疗体系,发挥其在治未病、重大疾病和康复中的独特作 用。"严华国说。 新华社记者 李恒、彭韵佳 推动"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是深化医改、提升全民健康获得感的关键所在。 9月27日,2025年中国卫生发展论坛在京举行,主题聚焦"'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跨部门行动与改 革"。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医疗、医保、医药三大体系的深度融合展开深度对话,并探讨下一步发展方 向。 医疗: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指出,"三医"协同不仅是深化医改的重要目标,更 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全国已设置13个类别26个国家医学中心、125 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114个省级医疗中心,优质医疗资源不断向中西部和基层下沉。 "当前,全国338个地市(州、盟)实现医学检查结果互认,互认项目超过200项;紧密型城市医疗 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2024年双向转诊人次达3600万,较2020年增 ...
海南产经新观察:乐城先行区,从“政策试验田”到“产业新高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12:17
海南产经新观察:乐城先行区,从"政策试验田"到"产业新高地" 中新网海南琼海9月25日电 (记者 张茜翼)2025海南·国际创新药械 "三医协同"可信数据空间共建发布会 近日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简称"乐城先行区")举行,助力乐城先行区加快构建产业新高 地。 图为2025海南·国际创新药械"三医协同"可信数据空间共建发布会举行。 (乐城先行区管理局 供 图) 海南省国际创新药械"三医协同"可信数据空间,已成功获批国家数据局2025年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 展试点,是全国卫生领域唯一获批的行业可信数据空间试点。该空间将通过技术和运营模式的创新,推 动数据资源交互、建立共识规则,实现多方主体价值共享,解决医疗数据"供不出、流不动、用不好"的 行业共性痛点问题。 琼海市委书记、乐城先行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周长强表示,海南省国际创新药械"三医协同"可信数据空间 将重点突破医疗数据流通应用的技术痛点和制度问题,进一步提升真实世界数据的完整性与应用价值; 未来乐城先行区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全力打造数字健康领域标杆项目,推动创新药械研发与多中心临 床研究合作,加快构建国际医疗旅游高地。 乐城先行区2013年获准设立 ...
育儿补贴填报人数已超80%!国家卫健委晒“十四五”成绩单:基本医保覆盖超13亿人 去年人均预期寿命比4年前提高1.1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1 09:41
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成就 -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量达109万所 90%以上居民15分钟内可到达最近医疗点[1] - 卫生服务人力资源达1578万人 为更好服务创造良好条件[1] - 建成全球最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居民健康素养从2020年23.2%提升至2024年31.9%[3]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医疗服务体系 包括覆盖最广能力最强的传统医药服务体系[3] - 启动医疗卫生强基工程 未来5年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3] 居民健康水平提升 - 2024年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 较2020年提高1.1岁[1] - 8个省份人均预期寿命超80岁 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持续改善[1] 医保与生育支持体系 - 基本医保覆盖人数保持在13亿以上 稳定在95%左右[4] - 实施育儿支出个人所得税抵扣 逐步推行学前免费教育[4] - 千人口托位数达4.1个 推行建立育儿补贴制度[4] - 育儿补贴申领注册人数超80% 信息系统运行良好[4] 老年健康服务 - 设立1个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和6个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 - 设有老年医学科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达6151家 占比84.6%[5] - 94.4%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置老年人绿色通道[5] - 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约1.4亿人次健康管理服务[6] 儿科服务能力 - 设置3个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和6个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7] - 儿科执业医师数量达24.39万人 较2020年16.34万人增长49.3%[7] - 每千名儿童床位数达2.47张 较2020年2.18张增长13.3%[7]
“去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基本医保覆盖超13亿人,育儿补贴填报人数已超80%”,国家卫健委最新公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1 07:32
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成就 -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量达109万所 超过90%居民15分钟内可到达最近医疗点[1] - 卫生服务人力资源达1578万人 为更好医疗服务创造良好条件[1] - 建成全球最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居民健康素养从2020年23.2%提升至2024年31.9%[2]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医疗服务体系 包括覆盖最广能力最强的传统医药服务体系[2] - 启动医疗卫生强基工程 未来5年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2] 居民健康水平提升 - 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 较2020年提升1.1岁 8省份超80岁[1] - 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持续改善 健康水平稳步提高[1] - 基本医保覆盖人数稳定在13亿以上 覆盖率约95% 医疗费用负担明显减轻[2] 生育支持体系发展 - 实施延长产假 育儿支出个税抵扣 学前免费教育等综合性生育政策[3] - 千人口托位数达4.1个 推行育儿补贴制度 申报人数超80%[3] 老年健康服务建设 - 设立1个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6个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 - 设有老年医学科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达6151家 占比84.6%[5] - 94.4%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老年人绿色通道 提供医务社工服务[5] - 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约1.4亿人次健康管理服务[6] 儿科服务能力提升 - 设置3个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6个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7] - 儿科执业医师达24.39万人 较2020年16.34万人增长49.3%[7] - 每千名儿童床位数达2.47张 较2020年2.18张增长13.3%[7]
中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疾控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
中国新闻网· 2025-09-11 05:40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 建成世界规模最大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覆盖中央、省、地市、县四级[1] - 服务能力与保障能力获得全面提升[1] 医疗服务体系发展 - 建成世界规模最大医疗服务体系 服务质量与效率双提升[1] -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量达109万所 90%以上居民15分钟内可达最近医疗点[1] - 卫生服务人力资源扩增至1578万人[1] - 东中西部千人口医疗资源差距持续缩小[1] 医疗资源布局优化 - 持续推进医疗资源下沉和均衡布局[1] - 推动国家医学中心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1] - 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强化医疗机构协同协作[1] 医疗保障体系完善 - 基本医保覆盖人数稳定在13亿以上 覆盖率维持在95%左右[2]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增至人均99元人民币[2] - 医疗费用负担明显减轻[2] 居民健康水平提升 - 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 8个省份超过80岁[2] - 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持续改善[2]
新华数字经济沙龙 | 以数据共享小切口释放“三医”协同大价值
新华财经· 2025-08-21 05:29
数据要素在"三医"协同中的核心作用 - 数据是推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的关键要素 以数据驱动"三医"协同已成为趋势 [1] - 需强化数据质量 完善数据标准 加快推动数据资源高效流通利用 [1] - 医保数据质量最佳 全国智慧医保大赛首次跨区域汇集医保数据并尝试跨行业融合 体现"以赛促用"效果 [2] 数据标准化与隐私保护建设 - 推动"三医"数据标准协同 强化数据共享中的隐私保护是激活数据生产力的关键 [1] - 中国信通院云大所承担多项数据要素驱动"三医"协同的技术标准与政策制定 推动数据分类和隐私保护规范落地 [1] - 需建设"三医"协同数据质控体系 以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为抓手推进数据开发利用与供需对接 [2] - 目前我国健康医疗数据细颗粒度语义控制体系缺失 需通过国家级医学术语体系建设推动ICD-11、SNOMED CT等国际标准应用 [5] 医保数据的驱动价值与政策推进 - 医保数据一手牵动医疗端 一手牵动医药端 可发挥支付杠杆作用和数据要素价值推动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 [3] - 国家医保局要求2025年7月1日前三级医院实现带码结算 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与上传 推动药品全链路数据打通 [3] - 国新健康发布"天枢·三医"大模型与"灵犀"智能体开发平台 围绕医保效益管理、医药协同创新和医疗质量提升数智驱动"三医"标准融合 [3] 中医药数字化发展 - 202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数据局提出全力打造"数智中医药" 将数字技术融入中医药传承创新 [4] - 需加大"三医"协同中对中医药的政策支持 加快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和区域均衡分布 加速中医药数字化人才培养 [4] - 玉生堂慧中医已构建中医智能装备+互联网医院+健康数据平台的全产业链模式 [4] 跨部门协同实践与顶层设计 - 制定跨"三医"数据标准重在支撑数据转换而非代替各自标准 数据采集治理需先符合部门法定职能再开展协同应用 [5] - 海南"三室一厅"医改信息化顶层设计和北京"京智""三医"联动平台是重要实践 短期应优先做好内部数据应用再强化跨部门决策支撑 [5][6] - 健康医疗是我国较早布局数据要素市场化的行业领域 2024年将加快推进"三医"协同数据共享作为工作任务之首 [6]
北京医改“组合拳”:薪酬向紧缺学科倾斜 资源布局“疏解补缺”
中国经营报· 2025-07-28 22:14
北京医改成果 - 北京市通过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取得显著成效,包括调整8800余项医疗服务价格、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升12 8个百分点、疏解中心城区床位2700余张 [1] - 改革采用"组合拳"策略,包括"三医"协同治理、薪酬制度改革和医疗资源优化布局 [1] 高效协同的"三医"联动治理 - 北京市建立由市委常委、副市长统一分管"三医"的机制,并实施月度调度和年度工作会制度 [2] - 16个区均建立政府主导的深化医改推进机制,公立医院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2] - 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已规范8800余项价格项目,常态化调整近400项,新增134项 [2] - 财政投入重点向承担公共卫生任务重、公共服务属性强的医院倾斜 [2] 薪酬制度改革激发活力 - 北京市完善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工资总量管理机制,儿科医务人员薪酬不低于单位平均水平的1 2倍 [3] - 北京天坛医院将绩效分配向儿科、精神心理科等紧缺学科倾斜,医务人员固定薪酬占比超50% [3] 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 "十四五"期间通过疏解中心城区优质资源,建成安贞医院通州院区等9个项目,平原新城千人口床位数从4 6张增至5 3张(增长14%) [4] - 加快儿研所通州院区等项目建设,补齐儿科、精神卫生等专科资源短板 [4] - 已建成62个综合医联体(覆盖600多家机构)和122个市级专科医联体(覆盖200多家机构) [4]
如何让优质医疗资源从“扎堆中心城区”转向“全域均衡”?北京这样干
新华社· 2025-07-28 16:05
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 "十四五"以来北京建成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友谊医院顺义院区等9个重大项目,疏解中心城区床位2700余张 [1] - 北京市以"三医协同"为引擎,以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为抓手,聚焦群众看病难题 [1] - 累计建成62个综合医联体涵盖600多家医疗机构,122个市级专科医联体涵盖200多家医疗机构 [1] 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 2024年北京天坛医院接受内部医联体转诊病人1434人次,下转基层医院病人4207人次 [1] - 构建"人才双向流动、技术与管理共享"机制,实施城乡对口支援、互联网乡村门诊等项目 [2] - 朝阳区太阳宫社区创建4个特色科室诊疗389种病种,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达85%-88% [2]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 北京市基层医疗机构年均诊疗量近2000万人次且逐年递增 [2] - 海淀区2022-2024年年均卫生健康财政投入60余亿元,帮助130余家医疗机构能力建设 [2] - 建立糖尿病专科联盟、口腔颌面外科医联体病房等多元化服务模式 [2] 科技赋能医疗改革 - "京通"平台实现152家医院181项检验、300项影像结果互认,2024年惠及患者70万人次 [3] - 117家二级以上医院设"一站式"住院服务中心,209家实现医保移动支付 [3] - 海淀区AI云诊平台年远程阅片3万余例,骨科机器人联盟累计手术3000余例 [3] 创新技术应用投入 - 海淀区2023-2024年投入8300余万元支持10个创新技术示范应用 [3] - 各级医疗机构实现电子票据全覆盖,持续发力"数智医改" [3] - 2024年将继续加大财政投入拓展科技创新应用场景 [3]
北京医改:从三明模式到北京方案
第一财经· 2025-07-28 12:47
医改模式升级 - 北京市系统复制三明医改五大机制并升级为"党委统管+财政兜底+数据联动+基层强网底"的北京方案 [1] - 北京市委市政府推动由市委常委、副市长统一分管医疗、医保、医药工作,每月调度重点工作 [1][2] - 建立"京智"三医联动信息平台,59个应用场景实时共享数据,破解部门信息孤岛 [2] 资源均衡布局 - 北京市通过疏解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补缺平原新城资源短板、建设医联体破解资源失衡 [4] - "十四五"以来政府累计投资超184亿元,建成9个重大项目,疏解中心城区床位2700余张 [4] - 平原新城千人口床位数从2020年4.6张增至5.3张,增长14% [4] - 建成62个综合医联体(覆盖600多家机构)和122个专科医联体(覆盖200多家机构) [5] 财政与价格改革 - 海淀区2022-2024年年均财政投入60余亿元,占全市基层机构财政拨款25.6% [6] - 分五批次调整8800余项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近400项,新增134项 [7] - 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比改革前提升12.8个百分点 [7] - 儿科医务人员薪酬水平不低于本单位平均薪酬1.2倍 [7] 基层能力建设 -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技人员2024年比2020年增加6400多名,年均增长4.5% [8] - 2023年以来政府投入超23亿元,完成900余家基层机构硬件改造,新增3万余件医疗设备 [8]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服务全覆盖,口腔科、康复医学科覆盖率分别达77%和64% [8] - 三级医院50%号源下放基层,152家医院实现181项检验、300项影像结果互认 [9] 信息化支撑 - 全市互联网医院达102家,307家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54家入驻统一服务平台 [9]
诚志丹东医院连办两场重磅会议
中国发展网· 2025-07-16 09:42
国家级科研项目启动 - 公司承办"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国产创新一体化放疗设备的临床新技术解决方案研究"项目启动会 旨在突破高端放疗设备依赖进口的"卡脖子"困境 [2] - 项目聚焦智能化、一体化放疗系统开发 目标提升肿瘤靶向精度并降低30%治疗副作用 同时降低医疗成本 [2] - 项目获丹东市卫健委、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及北京协和医院等权威机构支持 参与专家包括张福泉教授等放疗领域领军人物 [2] - 项目启动仪式由多方代表共同完成 包括政府官员、医院管理层及企业代表(西安大医集团)[3] 区域医疗协同发展研讨会 - 公司主办丹东市"三医协同——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吸引140余位区域医疗管理专家参与 覆盖医疗/医保/医药三大领域 [4][5] - 会议重点探讨医保监管、DRG支付改革、药品集采等热点议题 黑龙江省医保中心李伟教授等专家进行案例分享 [5] - 互动环节聚焦医保飞检应对、DRG成本管控等实操问题 专家针对集采药品供应保障等痛点提出解决方案 [5] - 医院副院长万海燕强调会议为区域医院提供医保合规与药品管理经验 推动医疗服务提质增效 [6] 战略定位与行业影响 - 公司通过两项活动展现双重定位:既服务国家医疗技术突破战略 又推动区域医疗服务体系优化 [7] - 活动分别对应健康中国战略的技术普惠(放疗设备国产化)和体系升级(三医协同)两大实施路径 [7] - 公司明确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双轮驱动模式 持续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质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