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试剂本土化

搜索文档
科研试剂行业格局生变!跨国巨头“护城河”会被打破吗
第一财经· 2025-08-16 01:46
行业趋势 - 中国药物研发企业转向采购本土公司生产的试剂 [1] - 科研试剂本土化采购趋势从疫情后开始显现 并随中美关税谈判不确定性增加而回升 [2] - 中国试剂市场预计每年增长超过10% 受政府对生物技术和药品领域支持及研发活动增长推动 [3] 本土厂商发展 - 本土试剂厂商包括泰坦科技 诺唯赞 阿拉丁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具有成本和交付灵活性优势 [2] - 泰坦科技和诺唯赞股价自年初以来分别上涨约54%和18% [2] - 上海提出到2027年科学仪器和科研试剂产业产值达450亿元左右 培育5家以上科技领军企业 [3] - 支持研发高纯超纯试剂 高端酶 电子专用化学品 磁珠试剂等产品 [3] 跨国企业现状 - 跨国供应商包括赛默飞世尔 默克 丹纳赫 安捷伦等公司 [2] - 默克和赛默飞世尔股价自年初以来分别下跌约21%和8% [2] - 跨国企业在高端产品技术方面具有很深护城河 如质谱仪等分析设备要求高 国内企业少有突破 [4] - 高端质谱仪跨国品牌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5% [5] 产品与技术差距 - 本土厂商在通用型试剂领域已能与跨国厂商并肩 但特定领域高端试剂稳定性难以达到跨国同行水平 [5] - 高端科学仪器和试剂研发投入大 周期长 国产化是系统工程 [5] - 部分试剂需要适配特定仪器使用 如流式细胞仪 [4] 跨国企业本土化策略 - 默克计划投资7000万欧元在南通建立新试剂生产设施 预计明年开始运营 [5] - 罗氏从2028年起在苏州扩大诊断试剂生产规模及实验室和物流设施 [5] - 安捷伦科技拓展上海制造中心产品范围至液相色谱仪 细胞分析仪器和液相质谱仪等新产品型号 [6] - 跨国仪器厂商寻求与本土试剂厂商合作 如沃特世与科华生物联合推出国产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 [6] 政策与市场环境 - 中美关税谈判不确定性影响市场 默克曾因关税上涨实施临时附加费后取消 [2] - 赛默飞世尔表示中美关税趋于缓和 影响较此前预期更积极 [2] - 国家到地方层面推动国产科学仪器和科研试剂创新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