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丰田(TM)
icon
搜索文档
成本冲击 跨国车企遭遇业绩压力
中国证券报· 2025-08-14 20:17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仅丰田汽车、大众集团和现代汽车3家车企净利润有望突破50亿美元 [1] - 大众集团、梅赛德斯-奔驰、宝马、现代汽车、起亚、通用汽车等主流车企净利润出现20%至60%不同程度下滑 [1] - Stellantis集团、日产、雷诺、福特、沃尔沃汽车等企业遭遇第二季度或半年度业绩亏损 [1] 大众集团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584亿欧元同比持平 营业利润67亿欧元同比下滑33% 税后利润44.77亿欧元同比下降38% [2] - 美国上调进口关税导致公司面临13亿欧元损失 软件部门重组及二氧化碳排放法规相关支出影响业绩 [2] - 下调2025年全年业绩展望 [2] 梅赛德斯-奔驰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331.53亿欧元同比下滑9.8% 净利润9.57亿欧元同比下滑68.7% [2] - 上半年营收663.77亿欧元同比下滑8.6% 净利润26.88亿欧元同比下跌55.8% [2] - 汽车交付量下降、定价疲软、汇率影响、合资企业贡献减少导致业绩下滑 预计2025年全年营收大幅低于去年 [2] 宝马集团 - 上半年营收676.85亿欧元同比下降8% 净利润40.15亿欧元同比下跌29% [3] - 维持2025全年财务预期不变 但预计关税因素将对财务表现产生较大影响 [3] 日本车企 - 丰田汽车2025财年净利润预计同比下降44%至2.66万亿日元 受美国关税政策及日元升值影响 [3] - 本田汽车第一财季净利润1966亿日元同比下滑50.2% [3] - 日产汽车第一财季营收27069亿日元同比下滑9.72% 净亏损1157亿日元 连续4个季度亏损 [3] 韩国车企 - 现代汽车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但净利润同比下跌22%至3.25万亿韩元 [3] 成本上升影响 - 大众集团因美国电动汽车及零部件关税额外支出13亿欧元 保时捷上半年因关税支出4亿欧元 [4] - 福特汽车二季度为关税支付8亿美元 通用汽车关税支出11亿美元 [4] - 福特汽车预计全年调整后息前利润65亿至75亿美元 自由现金流35亿至45亿美元 含关税因素造成的20亿美元不利影响 [4] - 特斯拉因关税导致汽车部门成本增加2亿美元 [5] - 钢铝等原材料高额关税导致美国汽车企业成本大涨 许多企业不得不提价 [5]
固态电池专题(一):全固态电池:锂电池的下一代解决方案
民生证券· 2025-08-14 09:51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全固态电池行业持积极态度,认为其是锂电池的下一代解决方案,具有明确产业趋势 [5][91] 核心观点 全固态电池的优势 - 能量密度优势:传统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接近理论上限(300Wh/kg),全固态电池适配高比例硅基负极或锂金属负极,能量密度有望突破500Wh/kg [5][17] - 安全性优势:固态电解质抑制锂枝晶生长(不易穿透)、具备不可燃性(闪点>40℃)、耐热极限显著高于液态电池(400℃-1800℃ vs 160℃) [23][17] 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 - 硫化物路线为主流:离子电导率最高(10⁻² S/cm),但化学稳定性差(易产生H₂S),需工艺突破;丰田、华为、宁德时代等企业重点布局 [27][41][47] - 其他路线对比:聚合物(加工性好但电导率低)、氧化物(稳定性高但加工性差)、卤化物(成本高且易吸潮) [27][29] - 复合电解质潜力大:有机-无机复合方案兼顾柔韧性与离子电导率,可能成为实际应用首选 [48] 产业化关键问题 - 固固界面润湿性:化学/电化学界面问题(元素扩散、空间电荷层)和物理界面问题(接触不良、体积变化)导致阻抗增加和循环寿命缩短 [52][55][58] - 工艺与材料革新: - 干法电极工艺适配硫化物电解质,可降低成本18%、缩短70%产线流程 [65] - 等静压设备为新增环节,解决电极层孔隙率问题 [71] - 正极短期沿用高镍三元,长期向锰系材料(富锂锰基、镍锰酸锂)迭代 [74] - 负极中期转向硅基(理论容量4200mAh/g),远期采用锂金属负极(3860mAh/g) [77] - 集流体需镍铁合金替代铜,避免硫化物腐蚀 [81] 产业化节奏与政策支持 - 政策支持:中国工信部2024年投入60亿元支持研发,6家企业获资金;海外车企(丰田、本田等)计划2026-2030年量产 [86] - 应用路径:消费电子(2025-2026年)→低空经济/eVTOL(2026-2028年,需求400Wh/kg)→动力电池(2027年后装车) [88] 投资建议 - 重点环节:硫化锂(厦钨新能、上海洗霸)、干法电极设备(宏工科技、纳科诺尔、德龙激光)、镍铁合金集流体(远航精密) [91]
谁弯腰了?奔驰宝马还是丰田大众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8-13 23:25
奔驰的研发策略与市场定位 - 奔驰强调数字化仿真工具的先进性,但选择放慢开发速度以确保车型质量,体现对品牌口碑的重视 [4] - 奔驰高管认为中国造车技术(包括智能驾驶)并未超越德国,但承认中国在该领域表现良好 [6] - 奔驰坚持传统研发流程,拒绝缩短周期或降低安全标准以迎合中国市场低价高配趋势 [6] - 奔驰CLA作为首款智驾与座舱交互标杆车型将于2025年秋季上市,测试中国市场反应 [37] - 奔驰计划2030年前推出首款搭载固态电池的量产纯电车型,保持技术领先性 [32] 德系车企与中国市场的分歧 - 分歧1:德系车企与中国市场对"好车标准"存在根本差异,涉及需求定义与行业转型方向 [6] - 分歧2:中国新能源车的研发流程、质量标准及定价体系挑战德系车企底线,部分车型在德国未达标却在中国上市 [6] - 分歧3:技术路线节奏不同,中国车企快速推进新能源而德企基于全球评估纯电/混动投入 [8] - 分歧导致合资车企在华份额下滑,但部分品牌在全球其他市场表现强劲 [8] 丰田在中国的研发布局 - 丰田中国研发中心(IEM)整合三家合资公司资源,形成"一个研发中心"架构,下设广州、天津等分公司 [13] - 当前在华5款纯电车型中,bZ3、bZ5等4款为与比亚迪/广汽联合开发,仅bZ4X为丰田自主开发 [16] - 引入"中国首席工程师"制度,由本土工程师主导开发以更好适应市场需求 [17] - IEM定位为全球核心研发平台之一,协调中国与日本、北美及东南亚市场研发 [15] 大众中国的本地化突破 - 大众中国科技公司(VCTC)拥有本地决策权,可直接拍板项目无需德国总部审批,属历史性突破 [19] - 目标通过CMP平台+CEA架构将开发周期缩短30%、成本降40%,2026年推出特供中国车型 [22] - 研发资源集中于合肥,联合CARIAD中国、国轩高科等供应链企业形成协同效应 [21] - 董事长贝瑞德任期延至2028年,体现对中国市场转型的决心 [19] 宝马的软件战略 - 宝马通过三家软件公司(宝马诚迈、领悦数字、领悦南京)强化中国技术优势,部分服务全球车型 [29] - 领悦南京升级为全球IT研发中心,聚焦AI、数字孪生等领域,拥有独立决策权 [30] - 新世代车型iX3L基于全球战略但融入中国需求定义,具体量化影响尚不明确 [26] 豪华品牌的市场挑战 - 奔驰与宝马认为自身豪华定位和全球话语权使其无需完全跟随中国市场的快速变化 [34] - 中国自主品牌通过"冰箱彩电大沙发"等新豪华定义可能重塑消费者偏好,威胁传统豪华车企 [36] - 奔驰在华设北京(工程开发)与上海(智能互联)两大研发中心,加速本土化但未降低标准 [36]
Prediction: 2 Stocks That Will Be Worth More Than Tesla 3 Years From Now
The Motley Fool· 2025-08-13 08:40
公司估值与市场地位 - 特斯拉当前市值略高于1万亿美元 是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1] - 丰田汽车市值仅为2460亿美元 市销率低于10倍 而特斯拉市销率超过12倍[9][8] - 阿尔法贝特市值超过23万亿美元 已高于特斯拉市值[14] 业务表现与财务趋势 - 特斯拉电动汽车销量开始下降 收入增长停滞并转为负增长[4][8] - 特斯拉利润率大幅下滑 较丰田低超过3个百分点[9][8] - 丰田汽车收入持续创新高 盈利能力显著强于特斯拉[9] 新兴业务发展状况 - 特斯拉业务重点从电动汽车转向Robotaxi和人形机器人Optimus[3] - Robotaxi业务仍处于有限范围测试阶段 仅达到L2级自动驾驶水平[4] - Optimus人形机器人计划今年生产5000台 但据报道进度落后[5] 技术竞争格局 - Waymo被认为是当前领先的自动驾驶叫车公司 母公司阿尔法贝特处于领先地位[13] - 阿尔法贝特在人工智能领域占据核心地位 拥有蓬勃发展的云计算和数字广告业务[14] - 阿尔法贝特现有强大业务能为自动驾驶车队开发提供资金支持[15] 估值风险与前景 - 若特斯拉估值向汽车制造商靠拢 股价可能存在至少50%下行空间[8] - 特斯拉需要快速扩大Robotaxi和Optimus业务规模 否则销售困境将继续拖累股价[6] - 若特斯拉市销率降至3倍左右 丰田市值可能超过特斯拉[12]
丰田汽车2026年首财季净利润暴跌37% 下调年度业绩预期
犀牛财经· 2025-08-13 08:18
除关税外,丰田汽车还面临着其他压力,汇率波动预计进一步导致利润削减7250亿日元,原材料成本上升也将导致利润减少3000亿日元。种种因素之下,丰 田汽车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首财季丰田汽车全球销量虽同比增长7%至240万辆,北美市场更是同比增长了12.7%,但北美业务却陷入亏损,营业亏 损达63.6亿日元,与去年同期1007亿日元的盈利形成鲜明对比。丰田汽车欧洲市场也一样不尽如人意,经营利润同比下降22%;亚洲(不含日本)同比下降 了12%。 丰田汽车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整个日系车企的缩影。比如本田汽车第一财季也出现了296亿日元的营业亏损,马自达的亏损更是达到了460亿日元,日产同 期也首现5年来第一财季亏损。美国关税对依赖进口的日系车企冲击巨大,而在电动化转型慢半拍的情况下,传统巨头的处境也更为艰难。 不过,丰田汽车的电动车业务却是它的亮点之一,数据显示,包括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型在内的电动化车辆销量上升了17.1%,占总销量的47.6%。丰田汽 车预测,其2026财年电动化车型销量将达到510万辆。那么,面对当下的困境,丰田汽车能否迅速调整和优化,实现业绩提升?其电动化车型能否更上一层 楼?还需继续 ...
丰田国内召回23.6万辆车 凯美瑞、亚洲龙成“重灾区”
犀牛财经· 2025-08-13 08:18
召回规模与范围 - 一汽丰田、丰田中国、广汽丰田同步启动大规模召回,涉及亚洲龙、雷克萨斯LM/LS系列、进口埃尔法、凯美瑞等10余款车型,总召回量达236,000辆 [2] - 广汽丰田召回凯美瑞、雷凌、凌尚及锋兰达四款车型,总量达140,192辆,其中第九代凯美瑞召回75,323辆,占比53.7% [7] - 丰田系三家公司因仪表系统缺陷召回96,157辆,其中亚洲龙单一车型召回54,143辆,占比56.3% [5] 技术问题与解决方案 - 组合仪表控制程序设定不当导致车辆启动初期黑屏,无法显示车速及警告灯,存在信息盲驾安全隐患 [5] - 广汽丰田部分车辆前悬架螺旋弹簧热处理不当,存在断裂风险,涉及2025年4-5月生产的6,154辆凯美瑞 [7] - 丰田为常规混动及燃油车免费升级控制程序,对插电混动车型根据诊断结果升级程序或更换仪表总成 [5] - 广汽丰田为仪表黑屏车辆免费升级程序,对螺旋弹簧隐患车辆免费更换不良批次部件 [7] 行业影响与警示 - 大规模召回为行业敲响警钟,车企需在生产阶段拦截质量问题而非依赖事后补救 [7] - 丰田需关注此类问题不再出现的质量保障措施 [7]
Building a Brighter Future: Toyota Invests in Childcare Centers for Manufacturing Team Members
Prnewswire· 2025-08-12 15:00
PLANO, Texas, Aug. 12, 2025 /PRNewswire/ -- Toyota is taking bold steps to support working parents as the company adds four, all-new childcare centers across its manufacturing footprint. New centers will serve parents at Toyota North Carolina, Toyota Mississippi, Toyota Alabama and Toyota West Virginia, building upon two existing childcare facilities for Toyota's Kentucky and Indiana plants. Building a Brighter Future: Toyota Invests in Childcare Centers for Manufacturing Team Members Building a Brighter Fu ...
“活不下去”的丰田,又成了全球第一
盐财经· 2025-08-12 10:17
丰田销量与产能 - 丰田2025年全球产能计划上调至1000万辆 逼近2023年1003万辆的历史峰值 [4] - 2025年上半年全球销量达554.5万辆 蝉联全球销冠 其中日本市场增长27.4% 中国市场增长6.8% [4]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552.4万辆首次超过燃油车542.6万辆 [4] 丰田财务表现 - 2025财年(2024年4月-2025年3月)净利润约2364亿元人民币 [5] - 中国18家上市乘用车企业2024年净利润总和仅1226.8亿元人民币 [5] - 2025财年净利润同比下降3.6%至4.765万亿日元(约2377亿人民币) [16] 电动化转型 - 2025年上半年丰田纯电车销量仅8.2万辆 占总销量1.5% [9] - 2026年电动车销量目标从150万辆下调至100万辆 [9] - 2025年在中国推出首款本土化纯电SUV铂智3X [9] 全球市场对比 - 2025年上半年欧洲纯电车市场份额仅15.6% 未达欧盟20%-25%目标 [13] - 2025年上半年特斯拉在欧洲销量同比暴跌33% [13] - 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达52.5%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升至69% [13] 行业利润率 - 中国汽车制造业2023年产值利润率仅5% 创10年新低 [15] - 2025年一季度中国汽车行业利润率降至3.9% 较2014年8.99%下降5.09个百分点 [15] - 2024年中国车企因价格战直接损失1380亿元 [15] 生产管理策略 - 丰田采用"精益生产方式" 包括"准时生产"和"自働化" [21] - 1997年丰田现金及有价证券是其他日系车企的2.5倍 [21] - 比亚迪学习丰田模式 2024年销量427.21万辆 净利润402.5亿元 [22] 市场观点 - 丰田董事长认为纯电车最多占30%市场份额 [8] - 中国汽车年产3000万辆利润不如丰田900万辆 [4] - 穿越周期能力比短期快速增长更重要 [23]
奔驰净利腰斩,多家燃油车企业绩滑铁卢
36氪· 2025-08-12 10:08
核心观点 - 传统燃油车企面临电动化转型阵痛 普遍出现营收和利润下滑 但正通过调整战略 加强混合动力布局和燃油车智能化转型来应对市场变化 [1][2][5][6][9][12][15] 财务表现 - 丰田2026财年第一财季销售额同比增长3.5%至12.25万亿日元 但营业利润同比下降11%至1.17万亿日元 净利润同比大降37%至8413.5亿日元 [2] - 本田2026财年第一财季销售净额同比减少1.2%至5.34万亿日元 经营利润同比大幅减少49.6%至2441.7亿日元 净利润同比减幅达50.2%至1966.7亿日元 [2] - 日产2025年第一财季营收同比下滑9.7%至2.7万亿日元 净亏损1157亿日元 连续4个季度亏损 [3] - 大众汽车集团202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下滑0.3%至1584亿欧元 营业利润同比下滑32.8%至67亿欧元 税后利润同比下滑38.3%至44.77亿欧元 [3] - 奔驰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8.6%至663.77亿欧元 净利润同比下跌55.8%至26.88亿欧元 [4] - 宝马集团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下降8%至677亿欧元 税后净利润同比下滑29%至40亿欧元 [5] - 奥迪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长5.3%至325.7亿欧元 但税后利润同比下滑37.5%至13.46亿欧元 [5] 电动化转型影响 - 本田记录与电动汽车相关一次性支出1130亿日元 约占当季净利润57.5% [3] - 大众汽车将业绩下滑归因于利润率较低的全电动车型销量增加 上半年纯电动汽车交付量达46.55万辆 同比增长47% [3] - 大众软件子公司CARIAD和电池业务PowerCo共创造17.6亿欧元亏损 [3] - 奥迪推进大规模转型 涉及研发新一代纯电平台 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等巨额前期投入 [5] 战略调整 - 本田将原计划到2030财年纯电动汽车投资从10万亿日元减少至7万亿日元 并下调2030年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目标 [6] - 本田强化混合动力战略 计划2027-2030年间推出13款新一代混动车型 目标2030年混动车年销量达220万-230万辆 占总销量60%以上 [6] - 奥迪撤回2033年停止研发和销售内燃机汽车计划 不再设定明确终止时间表 [9] - 奔驰调整2030年电动化战略 不再坚持全面转向纯电销售 将目标调整为2030年新能源车型(含混动)占比最高达50% [9] 混合动力表现 - 丰田2026财年第一财季全球混合动力车型销量达116.5万辆 同比增长16.7% 插电式混合动力销量4.7万辆 同比增长38.8% [8] - 宝马品牌上半年电动汽车交付27.2万辆 同比增长6.5% 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交付9.8万辆 同比增长28.9% [8] 中国市场表现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7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5万辆 同比增长1% [11] - 一汽丰田上半年累计销量37.78万辆 同比增长16% [11] - 广汽丰田上半年累计销量34.89万辆 同比增长2.72% [11] - 一汽-大众上半年累计销量43.61万辆 同比增长3.5% [11] - 今年前七个月常规燃油车新车降价力度算术平均达1.6万元 降价力度达9.1% [12] 产品智能化转型 - 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成为全球首款搭载华为乾崑ADS的燃油车 [13][15] - 上汽大众采取"油电同进 油电同智"战略 多款燃油新车搭载与大疆联合开发的IQ.Pilot智驾系统 [15] - 广汽丰田与华为 Momenta和小米构建深度技术联盟 [15] - 宝马与Momenta合作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 并已牵手华为鸿蒙生态和阿里巴巴通义千问大模型 [15]
丰田在华新合资公司加码氢能
中国化工报· 2025-08-12 02:26
公司动态 - 蜀道装备与丰田汽车等合资成立蜀道丰田氢能科技公司 注册资本2.36亿元 丰田持股50% 蜀道装备持股45% 蜀道集团持股5% [1] - 合资公司将实现氢燃料电池系统及相关产品本地化生产 生产线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建成投产 [1] - 双方4月已签署合作协议 运用丰田生产方式打造本土化生产体系 新公司成立标志丰田在中国氢能布局战略升级 [2] 产能建设 - 燃料电池生产线完成成都青白江区厂区选址及厂房总体设计 厂房及生产线建设有序推进 [1] - 目标成为该地区首屈一指的商用车氢燃料电池枢纽 [1] 市场布局 - 丰田继与亿华通合作后在中国氢能市场的又一次重要布局 [1] - 合资公司计划将产品拓展至无人机等对重量敏感的航空器领域 抢占市场先机 [1] - 国际车企丰田现代等瞄准中国市场布局氢能发展 [1] 政策环境 - 四川发布氢能产业规划 明确2027年全省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车超4000辆 [1] - 成渝氢走廊建设为氢能重卡提供丰富应用场景 [1] 技术优势 - 氢燃料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 续航里程长优势 特别适合航空器等对重量敏感领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