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日产汽车(NSANY)
icon
搜索文档
Nissan Motor(NSANY) - 2024 Q3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5-02-13 19:51
业绩总结 - FY2024第三季度净收入为640亿日元,同比下降0.3%[10] - FY2024第三季度营业利润为9143.2亿日元,同比下降98.4%[10] - FY2024第三季度净利润为51亿日元,同比下降86.6%[10] - FY2024全年净收入预期为12500亿日元,较FY23实际下降185.7亿日元[25] - FY2024全年营业利润预期为120亿日元,较FY23实际下降448.7亿日元,营业利润率为1.0%[25] - FY2024全年资本支出预期为580亿日元,较FY23实际增加93.9亿日元[25] 用户数据 - FY2024第三季度零售销量为2397千辆,同比下降2.2%[12] - FY24 Q3日本市场零售销量为33.9万台,较FY23 Q3下降3.2%[128] - FY24 Q3北美市场零售销量为94.0万台,较FY23 Q3增长2.4%[128] - FY24 Q3中国市场零售销量为63.45万台,较FY23 Q3下降9.1%[128] - FY24 Q3的总注册销量为1,172千单位,较FY23 Q3的1,242千单位下降5.6%[134] - FY24 Q3的出口销量为441千单位,较FY23 Q3的523千单位下降16.0%[134] - FY24 Q3的总生产量为3,291千单位,较FY23的3,399千单位下降3.2%[134] 未来展望 - 预计FY2026汽车业务的盈亏平衡销量将降至250万辆[37] - 计划在FY26之前实现超过3000亿日元的固定成本削减[44] 财务状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日产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023.3亿日元[15] - FY24 Q3自由现金流为-12.1亿日元,较FY23 Q3下降34.3亿日元[106] - FY24 Q3 YTD的汽车自由现金流为-506.7亿日元,较FY23 YTD的181.9亿日元下降[156] - FY24 Q3 YTD的净现金流入为+181.1亿日元,较FY23 Q3 YTD的+109.5亿日元增长[156] 销售融资 - FY24 Q3销售融资净收入为862.5亿日元,较FY23 Q3下降237.2亿日元[113] - FY24 Q3销售融资运营利润为24.6亿日元,较FY23 Q3增长2.5亿日元[124] 市场表现 - TIV零售销量同比增长1.7%,达到22.01百万单位,较FY23的21.64百万单位下降2.2%[131] - 日本市场TIV零售销量同比下降4.3%,为1.17百万单位,FY24 Q3的销量为105千单位,较FY23 Q3的109千单位下降3.1%[134] - 北美市场TIV零售销量同比增长9.3%,达到5.07百万单位,FY24 Q3的销量为318千单位,较FY23 Q3的289千单位增长9.8%[137] - 欧洲市场TIV零售销量同比增长5.6%,达到12,780千单位,FY24 Q3的销量为12,106千单位,较FY23 Q3的11,420千单位增长0.4%[140] - 中国市场TIV零售销量同比下降12.2%,为794千单位,FY24 Q3的销量为780千单位,较FY23 Q3的897千单位下降16.8%[143]
Nissan and Honda are calling off their $50 billion merger
Business Insider· 2025-02-13 07:08
文章核心观点 - 日产和本田取消500亿美元合并计划,未来将继续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 事件进展 - 日产和本田于12月下旬首次宣布启动合并谈判 [2] - 周四两家公司发表声明取消交易 [1] 取消原因 - 汽车市场进入电动汽车时代且日益动荡,公司需优先考虑决策速度和管理措施执行 [1] 合并影响 - 若合并成功,将成为全球销量第三大汽车制造商 [2]
Nissan, Honda respond to reports of potential merger being scrapped
Fox Business· 2025-02-05 20:25
文章核心观点 日产和本田就潜在合并可能被放弃的报道作出回应,日产因本田提出的条款“不可接受”而考虑退出谅解备忘录,双方整合筹备委员会仍在讨论,日产目标是2月中旬确定方向并公布 [1][2][3] 合并进展 - 日产和本田于12月下旬宣布签署谅解备忘录,考虑通过联合控股公司合并,旨在保持全球竞争力并为全球客户提供更有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 [5] - 路透社报道日产可能停止讨论,日产称计划在1月底决定管理整合方向,整合筹备委员会讨论仍在进行,目标是2月中旬确定方向并公布 [1][2][3] - 本田周三表示仍在讨论中,但拒绝提供更多细节 [4] 合并影响 - 若本田和日产合并成功,将形成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商 [5] - 双方若达成合并,可整合管理资源、创造协同效应、增强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并提升中长期企业价值 [6] 公司情况 - 本田旗下有本田和讴歌品牌,日产旗下有Nismo、Autech和英菲尼迪等品牌 [7] - 2024年本田生产车辆超370万辆,日产全球生产超310万辆 [7] - 截至周三,本田市值约501.1亿美元,日产市值为94.4亿美元 [7]
日·本没了?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2-05 14:36
合并谈判进展 - 日产汽车暂停与本田汽车的合并谈判 因双方未能就整合率等关键规定达成一致 [3] - 日产将撤回12月签署的关于业务整合谈判的谅解备忘录 本田曾提议将日产作为子公司但遭内部强烈反对 [5] - 双方考虑未来恢复合并讨论或继续在电动汽车等项目上合作 目标在2月中旬前敲定方向 [5] - 谈判初期双方就股权比例和资产估值问题发生争执 紧张局势导致40多天后谈判恶化 [5] 合并战略意义 - 本田与日产合并将使新联盟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商 2024年合计产量6878072辆(本田3733602辆 日产3144470辆) [7] - 目标成为收入超30万亿日元(1905 1亿美元) 营业利润超3万亿日元(190 5亿美元)的"世界级移动公司" [7] - 日产电动汽车技术专长可加速本田电动化转型 协同效应或使本田在电动车竞赛中超越对手 [9] - 合并被视为应对行业电动化变革的战略举措 而非单纯"拯救"日产 [9] 公司财务与运营状况 - 日产市值缩水至本田五分之一(本田7 3万亿日元/470亿美元) 实际合并将导致本田收购日产 [5] - 日产2024财年上半年(4-9月)营业利润骤降90 2%至329 08亿日元 净利润下滑93 5%至192 23亿日元 [15] - 日产计划全球裁员9000人 削减20%产能 出售所持三菱汽车股份(上限10%)以节省30亿美元 [13] - 本田要求日产2026财年实现约26亿美元收益 并收购雷诺股份作为合作前提 [13] 谈判核心分歧 - 本田最新提案偏离最初共同控股公司计划 要求全面掌控日产引发内部抵制 [5][15] - 日产坚持平等整合条件 拒绝被收购为子公司导致谈判搁置 [15] - 本田对日产改革进展不满 要求更严厉措施确保业务扭转 [15] - 三菱汽车曾参与合并谈判 但因规模较小难以影响管理决策而退出 [15] 市场反应 - 东京证券交易所报告后 日产股价下跌超4% 本田股价上涨超8%反映投资者对取消交易的乐观情绪 [15]
Nissan and Honda shares rise as report says automakers may call off merger talks
CNBC· 2025-02-05 02:14
文章核心观点 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和日产考虑取消合并谈判,消息传出后两家公司股价上涨,此前合并提议或因日产财务困难及联盟重组,全球汽车行业变革也对传统车企造成冲击 [1][3] 公司动态 - 当地报纸报道本田和日产董事会将讨论终止合并谈判,消息传出后日产股价涨幅达7.4%,本田涨幅达4.2% [1] - 去年12月两家公司宣布正式进行合并谈判,原计划6月结束讨论,合并后将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商 [2] - 日产战略合作伙伴三菱受邀参与合并,预计2月中旬或更晚做出决定 [2] 日产情况 - 合并提议或因日产财务困难及与雷诺联盟的重组,二季度报告显示日产计划削减9000个工作岗位并降低20%全球产能 [3] - 日产在美、中及其他新兴市场面临挑战,2024财年上半年营业利润下降90%,净收入下降94% [4] 行业趋势 - 电动汽车发展推动全球汽车行业变革,对传统汽车制造商造成冲击 [3]
又一汽车巨头宣布建设LFP电池工厂
起点锂电· 2025-01-24 06:24
日产汽车战略调整与电池工厂建设 - 公司宣布在日本北九州市投资1533亿日元建设下一代电动汽车电池工厂 年产能5吉瓦时 计划2028年应用于轻型电动汽车[2] - 公司全球产能削减20%并裁员9000人 主要因美国和中国市场销售不佳[2] - 采取降低销售及行政开支、优化资产组合等措施以扭转业绩 社长内田诚因业绩恶化自愿减薪50%[2] 日产与本田合并计划 - 公司与本田汽车启动合并 框架已敲定 预计6个月内完成细节对接[2] - 合并后成立控股公司 双方作为子公司运营 目标年销售额超30万亿日元 年营业利润超3万亿日元[2] - 控股公司董事会超半数成员由本田提名 本田持股过半 计划2026年8月上市 合并后两家公司退市[2] 电池行业动态 - 行业首届圆柱电池技术论坛定于2025年2月28日在深圳举办[4] - 多家电池相关企业被提及 包括国轩高科、利维能、诺达智慧、中泽科技等[3]
How Nissan's profits dropped 90% in one year
CNBC· 2025-01-15 16:00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与竞争对手本田的合并可能是其生存的最佳或唯一机会,虽面临诸多挑战但也有一定优势 [1] 公司现状 - 公司在中国、新兴市场和美国市场面临挑战,2024财年上半年营业利润下降90%,净收入下降94% [1] - 公司面临来自中国汽车制造商的激烈竞争、在全球电气化竞赛中失去领先地位以及在美国市场的失误 [1] - 有报道称公司只有12到14个月的生存时间,公司称此为“猜测”,表示保持着较强的流动性并在新产品和技术上进行投资 [2] 应对措施 - 公司进行高管调整,削减9000个工作岗位,削减约20%的产量 [3] - 首席执行官每月薪酬降低约50%,其他执行委员会成员也将减薪 [3] 公司优势 - 公司有六款在美国售价低于3万美元的车型,此时美国汽车平均交易价格接近5万美元 [4] - 公司若能为首次购车者或新家庭打造价格实惠且可靠的汽车细分市场,该策略有望在市场中获胜 [5] - 公司旗下英菲尼迪和日产的实力足以支撑其度过难关,尤其在能找到合作伙伴的情况下 [5]
加州大火,豪车成灰,王思聪的布加迪逃过一劫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1-14 14:56
火灾影响 - 加州洛杉矶大火已持续7天,造成至少24人死亡,13000栋建筑被毁,18万人被强制撤离,20万人需准备撤离 [5] - 火灾覆盖面积超过31平方英里,预计财务损失从500亿美元上调至2500-2750亿美元 [5] - 火灾对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打击,约5000种动植物失去栖息地 [5] 豪车损失 - 大量豪车被弃街头,包括奔驰、宝马、保时捷、雪佛兰、福特、特斯拉等品牌,消防部门需用铲车开路 [7] - 多辆二战前经典汽车和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典车型被烧毁,包括雪佛兰、MINI Cooper、林肯大陆、克莱斯勒DeSoto等 [11] - 王思聪的布加迪Chiron因半年前转移至日本而幸免于难 [11][13][14] 经销商应对 - 洛杉矶地区部分汽车经销商暂停运营,包括LAcarGUY关闭7家圣莫尼卡门店和1家好莱坞门店 [16] - Group 1 Automotive关闭比弗利山庄梅赛德斯奔驰专卖店 [18] - AutoNation Inc.洛杉矶经销商未受直接影响,但持续关注事态发展 [18] 车企援助 - 通用汽车、本田、现代、马自达、日产、丰田等公司提供捐款和支付援助 [20] - 本田向美国红十字会捐赠50万美元,现代和捷尼赛思捐赠20万美元 [22] - 多家车企提供付款延期、租赁延期服务,以及购车补助等支持措施 [22]
日产车告急
投资界· 2024-12-25 08:24
本田与日产合并谈判 - 本田与日产宣布正式开启合并谈判 若成功将成为斯特兰蒂斯成立以来汽车行业最大合并案例 新集团将包含本田、讴歌、日产、英菲尼迪及三菱品牌 [4] - 合并后年销量将超800万辆 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集团 但整合面临领导权分配和运营差异等挑战 [17] 日产财务危机 - 2024年4-9月净利润192亿日元(约9亿人民币)同比下滑94% 第三季度单季亏损93亿日元 汽车业务自由现金流-1456亿日元 [6] - 全球裁员10% 削减产能20% 出售三菱10%股份获686亿日元 现金流仅能维持12-14个月 面临破产风险 [8] 日产市场表现恶化 - 2024年前11月中国销量74万辆同比跌30% 日系车在华份额跌破20% 美国市场因停售混动车型导致份额流失 东南亚市场份额从50%降至35% [9][11] - 全球销量从2019年500万辆降至2024年300万辆 2024年目标从365万辆下调至340万辆 前6个月仅售160万辆 [9][14] 产品战略失误 - 研发投入190亿人民币开发三缸奇骏引发市场抵触 停产蓝鸟、GT-R等经典车型 过度依赖VC-Turbo发动机技术 [12] - 首款电动车聆风早期领先但后续乏力 纯电战略在美国市场遇挫 2024年一季度美国混动市场增长43%而纯电仅增2.7% [9][17] 行业格局变化 - 中国新能源车以"极致性价比"抢占市场 纯电车型进入10-15万元区间 智驾系统加速下放 开发周期仅为国际同行一半 [15][17] - 全球电动车销量前20无日系车型 丰田首款纯电bZ4x因技术缺陷暂停销售 传统配置宣传与智能驾驶趋势脱节 [17][18] 管理层问题 - 现任CEO内田诚与印度裔高管团队长期不睦 前CEO戈恩通过激进改革挽救日产但2019年因权力斗争逃亡 [14] - 雷诺减持日产股份从40%降至15% 原雷诺-日产-三菱联盟面临解体 [14] 本田现状 - 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暴跌61% 全球产量降至去年同期90% 中国区产量仅剩60% 关闭两家中国工厂 [14] - 在美国混动市场与丰田合计占据75%份额 但市值是日产的4倍 合并谈判中占据主导地位 [9][17]
大众汽车说服工会,将裁员3.5万人;始祖鸟母公司再融资10亿美元,主要用来还债;苹果自己做门铃丨百亿美元公司动向
晚点LatePost· 2024-12-24 12:53
OpenAI动态 - 新推理模型o3在CodeForces编程竞赛中得分进入前200名,达到顶级程序员水平,在AGI基准测试中得分从o1的不足50%提升至87.5% [1] - o3在高性能计算模式下完成单个任务成本高达数千美元,目前仍处于期货阶段 [1] - GPT-5训练已持续18个月,两次从头训练每次耗资5亿美元,但性能提升未达预期,主要受限于优质数据获取困难 [1] - 前Google搜索广告业务高管Shivakumar Venkataraman在OpenAI任职7个月后离职,曾负责开发企业版搜索功能 [1] 汽车行业 - 大众汽车计划2030年前在德国裁员超3.5万人,通过提前退休或买断工龄方式实施,预计年节省成本超150亿欧元 [2] - 本田和日产签署合并框架协议,计划2026年完成合并,若三菱参与合并后总市值达580亿美元,否则为540亿美元 [4] - 大陆集团报告显示69%中国用户认为汽车是身份象征,73%期待汽车成为多功能空间,而欧美日用户更关注基础功能 [3] 科技与互联网 - 京东年终奖计划中绩效A+员工可获8倍月薪奖励,采销部门平均年薪达23薪 [6] - 阿里巴巴进驻摩洛哥,与当地企业Clementia合作帮助摩洛哥公司建立线上门店拓展北美市场 [7] - 微信视频号新增表情包评论功能,支持使用默认表情或收藏表情包进行互动 [8] 消费与零售 - 11月北京上海社零总额同比分别下滑14.1%和13.5%,全国增长3%,主因双十一大促提前释放消费需求 [10] - 亚玛芬体育增发4080万股募资10.79亿美元,创2017年来美股消费公司最大规模股本增发,用于偿还债务 [11] - 绿茶餐厅第五次冲刺上市,前三季度营收29.2亿元同比增长7%,但均价和翻台率下滑 [12] 新兴技术 - 美国放宽无人车监管,允许销售无踏板/方向盘车辆,Waymo周订单量5个月内从5万单增至17万单 [13] - 苹果开发人脸识别门铃,计划2025年底发布,采用HomeKit协议供应商的门锁方案 [14]